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體現文化制度民族性事例

如何體現文化制度民族性事例

發布時間:2023-05-04 06:09:59

A. 文化的民族性,在本質上具體體現為什麼

任何文化都是由某一具體的民族或族群在某一時期創造,所以具有鮮明的民族性,而民族性在社會不斷發展之下,逐漸演變為很多有形和無形的東西,決定了文化具有的個性和特色。

二、民族文化凝聚力的體現

中華民族文化的主體是漢民族文化,文化的民族性具有巨大的凝聚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1.自強不息的精神,如: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2.愛國主義精神,如: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

3.寬容和諧精神,如:社會成員關系、家庭關系的協調與和諧。

4.崇尚道德精神,如: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

三、民族文化的意義

  1. 民族文化是溝通全體民族心靈的紐帶。文化的民族性是特定民族的全體成員所共有的,不受階級對立的限制,是每個民族成員都會接受和學習的。
  2. 民族文化能夠自我繼承並對社會發生影響。雖然它可能發生中斷、發生重大變化,但大多不是由於種族改變引起的,而是由社會變化帶來的。
  3. 民族文化為保護自然生態平衡敲響了警鍾。由於文化是熱門為了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而創造的精神活動,所以在這一活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與自然打交道。如果不能很好的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那麼人們的生存和發展則會受到嚴重影響。

註:圖片源網

B. 中國歷史上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事例有哪些

1、長征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

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2、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3、南泥灣大生產

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進駐了作為陝甘寧邊區南大門的南泥灣,一邊練兵,一邊屯田墾荒。正是在開荒過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為核心的南泥灣精神。

三五九旅剛開進南泥灣的時候,南泥灣還是一個梢林滿山,荊棘遍野,野獸出沒,人煙稀少的地方。

戰士們描繪那時的南泥灣是:「南泥灣啊爛泥灣,方圓百里山連山。雉雞成伙滿山噪,狼豹成群林里竄。猛獸當家百年多,一片荒涼沒人煙。」

條件艱苦可想而知,但廣大指戰員說:「幹革命需要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才能幹好革命。」廣大指戰員積極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克服困難,創造輝煌。

沒有房子住,戰士們先是露營,在用樹枝搭起的簡陋帳篷里住,遇到雨天衣服被子被淋濕,就燒火取暖,後搭草棚、打窯洞,解決了住的問題。

糧食不夠吃,就在飯里摻黑豆和榆樹錢,旅團首長帶頭,冒著風雪嚴寒,到百里以外的延長等地去背糧;沒有菜吃,戰士們到山裡挖野菜(如苦菜、地皮菜等),找榆樹皮,收野雞蛋,打獵(野豬、野雞等),下河摸魚。

沒有燒的,戰士們就打柴燒木炭;穿的很困難,每個戰士一年只發一套軍衣,平時就縫縫補補,夏天光著膀子開荒、種地、打場,長褲改短褲,短褲改褲衩,磨破褲衩的布條打成草鞋,絕不浪費。

沒有生產工具,他們自己製造;沒有耕牛,就用钁頭;沒有燈油,就用松樹明子,或者把樺樹皮捲成筒當燈點;缺少學慣用具,就用樺樹皮當紙,用炭當筆;沒有擦槍油,就採集野杏仁榨油代替。

[2]部隊在困難的時候,節衣縮食;在生產自給有餘的時候,仍然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旅首長曾向全旅發出號召:「生產要多,消費要省。」

1942年以後,部隊已經達到了糧食自給,還是將瓜菜、紅薯、山葯蛋等摻和在糧食里做「八寶飯」吃,而且每天仍然堅持吃兩干一稀。

從1941年起,部隊基本上沒有向上級領過被子。戰士們被子里的棉絮,早就滾成一團團的疙瘩了,可是發下新被子時,戰士們誰也不肯要,說:「哪天不打敗日本鬼子,哪天就不換被子。」

總之,在短短的三年內,三五九旅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南泥灣由此成為大生產運動的一面旗幟。

4、修建紅旗渠

紅旗渠動工於1960年,十萬林州人民,苦戰十個春秋,僅僅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1 500公里的紅旗渠,結束了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5、抗洪

1998年夏,我國江南、華南大部分地區及北方局部發生了有史以來的特大洪水。江西省九江市防洪牆九八年入汛以來經受四十多天高水位浸泡,後在城區以西四公里處發生基礎漏水。

隨之一段混凝土防洪牆突然陷塌決口,江水湧入郊區。在洪水即將吞噬九江城區的緊要關頭,2.4萬名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以及我市廣大抗洪干群。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指揮下,發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

捨生忘死,浴血奮戰,終於成功將決口堵 住,創造了在世界第三大河流上、在超歷史高洪水位情況下堵口成功的人間奇跡。

C. 如何體現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上的人是多民族、多種族組成的,各民族的文化既蘊含著該民族的智慧伍族、信仰、生活信息,也展示該民族與自扮圓然抗爭、繁衍生息和進化發展的過程。民族文化因此各具特點、豐富多彩,世界的多樣性和絢腔缺弊爛的光芒就產生於民族文化的不同。體現文化的民族性就是要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價值;體現它的世界性就是體現在它與其他文化的不同,同時又具有相通和兼容性。

D. 各民族對中華文化貢獻的事例

1、少數民族長期在邊疆的開發,鞏橘爛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張騫通西域後,西域的葡萄、核桃等傳到內地,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

3、唐朝時吐蕃名醫元丹貢布著《四部醫典》,是對祖國醫學的巨大貢獻。

4、少數民族的歌舞豐富了中國的文化藝術。春晌

(4)如何體現文化制度民族性事例擴展閱讀:

從中華文化的實踐形態來看。在中國傳統文化形成發展的進程中,山西地區一個非常突出的貢獻就是躬耕踐行。

首先要強調的是山西的思想家本身非常重視實踐。他們在自己的論述中往往把實踐放在極為重要的地位。或者所討論的問題是關於如何實踐。

如子夏,是孔門十哲之一,對儒家學派的傳播貢獻巨大。但是,他並不簡單繼承孔子之學,而是強調要與時俱進,經世致用。

唐代思想家王通,強調教育是為治國安邦培養人才。而人才的培養必須重視品行的修煉。明代著名理學家薛_,被認為是程朱學派的代表,是朱熹學說的傳人扒伍鋒。

E. 文化具有民族性。請舉例說明

很多民族橋告是跟著歷史一直在變的,拿消汪就像漢族,中國其他民族有的是沒統一時候的土著人民,有的是遷徙來的,比如回族是伊斯蘭信仰他們在中國統治的這段時間比其他消仔伊斯蘭有所改變

F. 有那些事例體現古代的民族精神,具體點,謝謝

蘇武牧羊 手拿節杖,州帶搭牧羊北海,不變節,後回歸漢朝。
文姬歸漢 在匈奴十幾年,後回歸中原。
昭君出塞 犧牲個人利益,為國家民族著想。
岳飛抗金 為當時漢族利益而戰斗。
戚繼光抗倭 為中華利益,抗擊當時倭人(現在日本人)的侵略。鄭成冊拿功收復台灣 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回台灣。
鄭和下西洋 傳播中華民族文明和文化,促進中華民族與外民族的行輪交流。

G. 文化的民族性,在本質上主要體現為什麼

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是什麼?首先,我們應該對民族文化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中國有56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文化豐富多彩。

H. 論述如何體現文化的民族性和普遍性的統一

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社會生差梁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這些優秀文化是每個少數民族成員在本民族生產、生活領域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基礎,每個少數民族成員勢必要學習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以成為本民族和本地區的一名合格成員,通過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本民族成員中的傳承以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各少數民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和世界民族大家庭的一名成員,在當前文化多元一體的開放環境下,為了更好的發展也必須與其他民族進行交流,學習他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充實本民族文化的寶庫,最終實現文化的時代性。當前,由於民族地區多處在西部邊遠地區,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以及義務教育的強制性決定了兒童和青少年傳承本民族文化、學習他民族文化主要是通過學校教育來實現的。

當前大多數民族地區的學校教育模式都是盲目照搬主流民族的學校教育模式,這些學校採用全漢語教學、全套的人數版教材、六加三的九年義務教育模式以及無少數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校園文化等等。這種教育模式忽略了民族之間的差異,沒能實現少數民族成員通過學校教育實現本民族文化的傳承,少數民族成員也就不能通過做敗現有的學校教育來保持本民族文化的民族性;同時,盡管虛胡運這種學校教育完全教授主流民族以及人類部分共同文化成果,但是這種教育所實現的民族文化的時代性並不是建立在保持民族文化傳統即文化的民族性基礎之上的,因此這種文化的交流和學習並沒能真正意義上實現民族文化的時代性。透過這一點來反思,筆者認為,以學生入學前、入學時、求學過程中以及義務教育完成後為四個時間段.

I. 各民族對中華文化貢獻的事例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不斷增強了中華文化的活力和影響力。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的影響巨大,回鶻詩人坎曼爾曾作詩說「古來漢人為我師」。

而漢族則有「回鶻衣裝回鶻馬」的現象,從戰國時代就有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到後來黃道婆向黎族人民學習織錦技術。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始終貫穿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

在長期的民族文化交往中,少數民族不僅給漢族帶來了胡琴、胡瓜、大宛馬等看得見的物質成果,更主要的,他們為長期生活在農耕文化狀態下的漢族人民增加了一種銳意進取的開拓意識和兼容博納的文化胸襟,使漢民族的民族性格不斷得到豐富與升華。

正是周邊少數民族文化的新鮮注入,中華文化才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特別是每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後,便會迎來中華文化的空前發展,從而造就了宏闊豪邁的「秦漢雄風」、雍容大度的「盛唐氣象」、強健有為的「康乾盛世」,成為中華文明發展的幾個輝煌時期。



(9)如何體現文化制度民族性事例擴展閱讀

中華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必然是各民族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沒有各民族文化的發展就沒有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保護和弘揚少數民族文化,大力扶持少數民族文化的創新和發展,積極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使少數民族文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在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進程中,必須大力弘揚各民族優秀文化,以各民族文化的新發展鑄就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文化政策,把握少數民族文學發展規律,尊重少數民族作家的創造性勞動,積極幫助少數民族作家深入生活、創作出版、學習進修,不斷壯大少數民族作家隊伍。要加強對少數民族作家作品的宣傳推介工作,推動更多少數民族作家和作品走出本民族,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閱讀全文

與如何體現文化制度民族性事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