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漢字有哪些文化內涵
漢字的文化內涵: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
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官方的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制漢字。
非漢語體系中,日本將部分漢字自行作簡後成為現在的日本新字體,韓國也制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范;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朝鮮、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范地位。
漢字為上古時代的中華民族先民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上古時代的石刻字元以及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書,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准—正楷。
(1)如何理解漢字的文化擴展閱讀:
漢字的特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對周邊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記錄事件的書寫符號。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
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變成兼表音義的意音文字,但總的體系仍屬表意文字。所以,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
漢字是漢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漢字往往可以引起我們美妙而大膽的聯想,給人美的享受。
漢字更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著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
每一筆,都是飽蘸著華夏碧血寫就的。在海外,無論你功成名就還是漂泊淪喪,只要有方塊字的伴隨,你就會有幾多慰藉幾多寄託,因為無論是象形還是指事,無論是會意還是形聲,每一個字都有深遠的來歷,每一個中國人就是那一撇一捺,已經成為方塊字的魂魄。
㈡ 漢字有哪些文化內涵
1.王。一把三穿起來就是王。即上達天意,下合地理,中通人性者,王也。缺一則不可。不通人性者,工,罰其勞改;不合地理者,干,失去百姓的擁護,沒有了根基,給誰當王去?只好自己去幹活了;不合天意者,土,連天意都違背了,你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看來,王,難當。
2.官。兩口連起來戴上烏紗帽,就是官。上口騙朝廷,下口騙百姓,還說得天衣無縫,而自己卻毫無內容,沒心沒肺,這樣的人才能戴上烏紗帽,才能做官。
3.士。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即能從許多事物中總結出一個道理的人為士。
4.道。首走。頭腦不停地運行、思想,道才生。一個人只知吃飯幹活,不動腦子,其道何有?出路何在?「道可道,非常道」的真正意思了:道是頭腦的思想,雖然可以說出來,但一旦說出來,他就成了靜止的被固定的一段暫時性的思想,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運轉不息、擴展無際的思想了
5.知。矢口為知。矢,箭也。也就是說,一開口說話,就要直指事物的本質,一語中的,這才叫知。否則,多嘴多舌,不著邊際,自覺知之,其實不知,亂說而已。
6.尖。一頭大一頭小為尖。非也。實一小人也。一個投機鑽營、削尖了腦袋往上爬者,非小人若何?
7.詩。寺中人言也。和尚無事,每日敲打木魚,偶發一言,是為詩。即閑人閑語也。俗雲:閑來無事作首詩,誰見過忙著生活的人作過詩?
8.臭。自大一點。自大一點的人,自然人們都瞧不起的,也就臭了啊。
9.活。千口水為活,舌頭喝到水才能活。水乃生命之源。然舌乃千口,實際上是說話多吐出些唾沫星子,把死得說活了。這樣的人,哪有不左右逢源之理?話少者,自然活著巴結。但話太多了,也會被唾沫星子淹死。
10.窮。用力打地洞者。沒錢蓋房子,只好挖地穴住,不窮才怪。看來,窮,自古以來就是丟人事,恨不得找個老鼠窟窿鑽進去,倒也省力。
11.忍。用刀子剜心。滋味可想而知。所以能忍者必是意志堅強者,刀子捅了心上也不吱聲,不象豬羊之輩,屠宰手拿著明晃晃的刀子,一照量就嚇得哇哇亂叫,沒一點修養和境界。故忍者,高人也。
12.鬧。在門內開市場。車來人往,人喊馬嘶,貨物堆積,討價還價,心煩意亂,暈頭昏腦,熱火朝天,亂七八糟,如此模樣,怎會不鬧?
13.性。心生之物。性由心生。人生而有心,心而生性,天意教此,豈可閹之?只是不可亂來,兩心相悅,生生不息,源源流長,何罪之有?美哉,善哉。
14.情。心青則情。心年青,有活力,不安分,才有情,所謂少年夫妻也。
15.死。歹和匕之組合。歹,壞人也。匕,刀子也。胡作非為,奸盜搶掠,殺人放火,貪污腐敗,無惡不作者,謂之歹人。
16.正。一止為正。做事不越軌也。內含一上一下,還有一豎。指為人處事,有上有下,端方有肅,不上不下,上下相合,取其中,站得直,絕不點頭哈腰,阿諛奉迎。
17.恕。如心。即象別人的心。也就是拿著自心比人心。人活在世上,擁擁擠擠,磕磕碰碰的事常有,誰還不出點小亂子,犯點小錯誤?只要不是太過分,有意使壞,鄰里同事,上級下級,親戚朋友,一不小心得罪了你,想想事理,拿著自心比比人心,自然也就能寬恕了。
18.吠。口大一點。一人本就大,若再大上一點就成了犬,犬一開口就成了吠。狂妄自大,亂喊亂嚎,不是狗叫是什麼?
19.刑。開刀。在身上開一刀,當然不是什麼好事。要不自古以來,當官的都不願被刑,制定出什麼「刑不上大夫」的規制。
20.賄。有貝。貝,錢也。有錢是好事,賄之何罪?但賄和賂一連姻,問題就來了。
21.賂。各貝。乃錢各有所得也。你有權,我有錢,權錢交易啊。
22.貪。今貝為貪。錢財今天是你的,明天被揪出後,錢財就不是你的啦。
23.污。水虧也。沒有水,不能清洗,自然就臟了。心靈也一樣,沒有清廉之水常洗,豈有不污之理?一旦污,不只水虧,心也虧,人性虧,命就更虧了。
24.敗。貝反為敗。錢是好東西,也是壞東西,如果取之不道,用之不當,錢就會造反,就會導致人的失敗。故逢貪必污,污之必腐,腐之必敗。
25.我。二戈反背。兩個戈背對著背相連相擊,既相互割裂、斗爭,又相互依存、統一。古造此字真是深奧精妙之極,早把人生自我參悟透矣。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我」之一字,示之神哉絕矣。
26.會。會是人雲,開會大多是聽人家講的,人雲亦雲,不知所雲。
27.特。寺中不養和尚養著牛,是很特殊。
28.容。一間房子里住著八口人,是擠了點,但好歹能盛下。這是個肚量問題,所以有容乃大。
29.柴。此木是柴。此,止匕,樹木停止生長,枯死了,用刀劈開,拿來燒火,此木就成了柴。
30.出。山爬到山上謂之出。人想當官,也要像山一樣把別人壓下去,爬到別人的頭頂上,自己才能出頭。這種人自古不乏其類,故有「此木是柴山山出」之說。
31.煙。因火成煙。可燃之物被火一燒就冒煙,所以火是因,煙是果。
32.多。夕夕為多。太陽落一遍又落一遍,人還活著,他的歲數就多了。古人活著是以白天行動為標志的,夜晚入睡跟死了沒有什麼區別。所以傍晚這頓飯就顯得格外重要,家家戶戶燒火做飯,吃的飽飽的,好度過漫長的黑夜。所以才有「因火成煙夕夕多」這一不朽的人間景觀。
33.炊。火欠。食物不熟,當然火欠。故燒火做飯謂之炊。
34.共。廿八。古代女子十三可以嫁,男孩十五可以娶,加起來廿八歲,他們合了房,睡一被窩,也就共了。
35.克。十個兄弟一輩子在一起,能不打架?所以克。
㈢ 漢字中蘊含的文化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字之一,也是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漢字有三個基本要素,形,聲,義.人們就利用這三個特點作起了文章,形成了獨特的漢字文化,和中國人的習俗文化心理,限於篇幅,我來介紹幾種:
1. 漢字的避諱文化.避諱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所謂避諱就是對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在書面上不能寫,口頭上不能說.比如秦始皇姓贏,名政,於是「政」字不能說,與「政」同音的字也不能說,所以人們把「正月」(zhèngyuè)讀成zhēngyuè.漢高祖劉邦因他的名字叫「邦」,所以秦朝時稱「國家」為「邦家」,自漢朝改為「國家」,此詞一直沿用至今.
中國古代這種避諱現象不僅僅限於帝王,就是在下面官吏或士大夫文人中也同樣存在.據蔡絛的《鐵圍山叢談》中記載,有一位地方官,名字叫田登,因為忌諱,他不準別人說「登」字,連「燈」字也不許說,把「燈」改為「火」.正月十五元宵節放燈,他寫的告示是︰「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留下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俗語.
古時候一些文人士大夫也有家諱,如果去他家作客,要先問清他家避諱哪些字,所以說「入門而問諱」.起嘛主人父親的名字是不能說的,要是他父親已經過世,你不小心說出他父名用字,主人聽了,會咧開嘴大哭起來,說是想起他爹了,你說這個客你還作得有意思嗎?《世說新語》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個人叫王忱,他到朋友桓玄家作客,桓玄置酒款待.王忱說,因為我吃了葯,不能喝冷酒,請拿溫酒來,不料桓玄聽了,淚流滿面地哭了起來.因為王忱犯了他的家諱,桓玄的父親叫桓溫,已經去世,這使他想起了他的爸爸.這真是當面給王忱一個下不來台.魏晉文人的這種帶有裝模作樣,附庸風雅的避諱,我們今天看來,真是有些滑稽可笑
2. 漢字缺筆少劃的文化習俗.正是出於這種文化心理,為了表示尊敬和崇拜,所以在書寫時故意少寫筆畫.比如,孔夫子被尊為聖人,他的名字叫孔丘,寫時要把「丘」字中間那小豎去掉,而且改變讀音,讀作「mou」.末代皇帝溥儀作滿洲國皇帝,年號叫「康德」,「德」字中「心」上邊「一」字不能寫.「紅樓夢」中,賈雨村說林黛玉,因她母親叫賈敏,所以遇到敏字,她都讀成「密」,而且要少寫一,二筆.
3. 犯諱的文化心理.如果有人不小心寫錯了,或念錯了,觸犯了統治者的忌諱的心理,那可是罪莫大焉,是要殺頭的.這種君諱後來發展到不僅名字不能說,不能用,就連皇帝不喜歡的字詞也不能說,不能用,於是在中國出現了「文字獄」現象.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卑微,當上皇帝以後,有一種叫化子拾了一塊狗頭金,唯恐再丟掉的心態,所以心理變態,猜忌多疑,如果人們說話稍不留神,觸犯了他的忌諱心理,便要被治罪處死.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在寫給他的奏表中用了「作則垂憲」一句話,這本是一句傳統的頌贊之詞,可朱元璋看了大怒,認為利用「作則」與「做賊」的諧音,故意罵他「做賊」,林元亮因此丟了腦袋.歷史學家徐一夔在朱元璋生日那天給他的賀表中,因有「光天之下」和「天生聖人,為世作則」的句子,朱元璋認為這是有意譏諷他出身微賤,作過和尚,「則」與「賊」同音,自然也被處死.其他還有呂睿,因為用了「遙瞻帝扉」一句話,被朱元璋看作「帝扉」就是「帝非」,是說皇帝不對,也被殺了頭.福州林伯景因寫了「儀則天下」,灃州孟清寫了「聖德作則」,都因觸犯了朱元璋的忌諱而被殺掉.這真是與阿Q因頭上有癩疤不準別人說「光」、說「亮」是同一心態.
清朝皇帝是滿族,對漢語中指外族的「蠻、夷、虜、胡」等字詞更是十分忌諱,誰不小心犯了忌,就要倒大霉.有一個叫戴名世的人,在他的詩句中有「忠勤為虜負初衷」,「攝服胡王羞漢臣」的句子,被處了死刑.雍正詩,翰林院庶士徐駿,因詩句中有「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的句子,被說成「思念明代,無意本朝」,自然也丟掉了性命.乾隆時,翰林學士胡中藻有句詩,「一把心腸論濁清」,觸怒了乾隆皇帝,他斥責說,為什麼把「濁」字加在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因此丟了性命.浙江舉人徐述夔在他《一柱樓詩集 》中有「 明朝期振翔,一舉去清朗」,也被乾隆皇帝定為「大逆」,因「朝」字既是朝夕的「朝」,也是明朝的「朝」,認認為這是「興明朝去本朝」之意,不僅本人被殺,而且禍及子孫.這種不著邊際的政治性忌諱,更是使人活得戰戰兢兢,誠惶誠恐.
4.漢字形成的諧音文化.因為漢語本身音節少,1600多個,所以出現了一個音節有很多字的現象,比如,「xī」就有"西,希,吸,昔."等77個字.這就形成了中國人的獨特的文化心理.人們利用這種現象來表現自己的趨吉避凶的追求.
5. 新年中討吉利的漢字和漢字的諧音文化.喜,福.順.財,貴等這都是人們喜歡和追求的.人們把喜字寫成禧,喜喜(雙喜),其中都有吉字,是為了表示重視和強調.在財,貴字中都有貝(錢)字.而且,春節貼「福」字倒著貼,取「福到了」之意.吃黏米年糕,取「年年增高」之意.年畫上畫個大胖小子抱個大鯉魚,取年年有餘之意.
6.婚禮上討喜慶的的漢字和漢字的諧音文化.中國人結婚要貼紅雙喜字.有人在新婚夫婦被褥下面放棗,栗子,花生等物,取「早立子」,「花著生」的意思.
7. 地名中的漢字諧音文化.有些地名因為「言不雅訓」,聽上去很不好聽,於是也採用諧音法,改為即好聽又文雅又與原音一樣或相近的名字.比如,北京以前有一個母豬胡同,現改名「墨竹胡同」;狗尾巴胡同改名「高義伯胡同」;臭皮胡同,改為「壽比胡同」;燜葫蘆罐改為「蒙福祿館」;屎克螂胡同改為「時刻亮胡同」.台灣基隆,原名雞籠,1883年改為基隆.這么一改,發音變化不大﹐意義就高雅多了.
8. 迴避、躲開的漢字和漢字諧音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於「死」、「輸」、「破」等不好的事和不好的詞,不願意說,更不希望發生,所以說話做事格外小心.比如,在給人送禮,特別是給老年人送禮時,不要送鍾,因為「送鍾」 與「送終」諧音;送禮也不要送傘,因為「傘」與"散"諧音.夫妻不要分吃一個梨,因為「分梨」與「分離」是諧音,這些都會使人產生不愉快的心理.新年時,人們十分忌諱打碎器皿,認為新春正月破損了器物,是會給一年帶來不吉利的.如果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個杯子,媽媽會說﹕「沒關系,歲歲(碎碎)平安.」人們用這種諧音辦法,把自己從壞心情中解脫出來.壞事變成了吉祥語.另外,中國有很多方言,因為發音不同,也有不同的禁忌.比如,廣東人把「豬舌」叫「豬俐」,把「絲瓜」叫「勝瓜」因為廣東話,「舌」和「絲」與「蝕」同音,是虧本的意思.北方有很多人忌說「蛋」,因為有很多罵人話中有「蛋」.如﹕壞蛋、混蛋、王八蛋.所以有人把「雞蛋」叫「雞子兒」,「雞蛋湯」叫「木須湯」,「攤雞蛋」叫「攤黃菜」.在吃飯時,不要問別人﹕「你吃不吃醋?」因為這會使人產生不好的聯想.有的地方乾脆把「醋」字改叫「忌諱」,問︰「你要不要忌諱?」
這種文化不僅中國有,就是在漢字文化圈中的日本也有.日本大阪「地鐵」寫成繁體鐵字﹐而不是寫簡體字「鐵」(二字在日本通用),因簡體字「鐵」是「失金」,地鐵失金,不是公司賠本嗎?在新加坡有一個地方,書店林立,堪稱書城,人們為了避開這個書(輸)音,此地名叫黃金城.
9. 詼諧幽默的諧音.我們在日常談話時,也常常使用諧音這種修詞手段,以增加語言的幽默感.比如﹕一個人說﹕「老李得了氣管炎,整天是床頭櫃.」乍一聽,好象老李呼吸道出了問題,實際上,「氣管炎」是「妻管嚴」的諧音,「床頭櫃」是「床頭跪」的諧音.這里是說老李被妻子管得很嚴,每日還要在床頭跪著,這就十分風趣地在挖苦老李懼內.在漢語中還有許多諧音歇後語,用在說話中,更是妙趣橫生.比如﹕娶媳婦坐抬筐—缺覺(轎),和尚打傘—無法(發)無天,鑼鍋上山—錢(前)緊,大蘿卜說夢話—你罷(拔)了我吧,電線桿上綁雞毛—好大膽(撣)子,小王八屁股—新規(龜)定(月定),等等.
10.近年來,在中國經濟發展商業大潮中,出現的漢字和漢字諧音文化.有一些商家為了經濟利益,利用漢字和漢字諧音,大作廣告,製造商業噱頭,吸引人們眼球.例如﹕「百衣(依) 百順」( 西服廣告) ,「雞(機) 不可失」( 燒雞廣告) ,「無泄(懈) 可及(擊) 」( 治泄葯廣告) ,「醬(將) 出名門」(醬菜廣告) ,「有痔(恃) 無恐」( 痔瘡葯廣告) ,「騎(其) 樂無窮」( 摩托車廣告) ﹐「衣冠勤(禽)瘦(獸)」( 服裝店招牌)﹐另外在網路上,也出現一些變體,如,「神馬都是浮雲」,「我木有」,等等.有一些廣告還造成了混亂,這不僅不符合語言文字規范標准,也製造錯別字,破壞了漢語成語,有些內容還很不健康,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我們是不應該提倡的.
㈣ 漢字豐富的文化內涵表現在哪些方面
中國漢字的豐富內涵:
1、中華漢字是神傳文字,不僅具有獨特的形態美,其表意特徵更使其具有極其深遠的內涵和意蘊,在發展過程中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華,反映出古人的信仰、道德至上、天人合一思想等多種世知信息,是我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
2、漢字是充滿智慧的語言符號,是世界上唯一從古搜棗消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它是表意文字,倉頡字、竹簡書、禹夏彩陶、殷墟甲骨、這些象形、會意、形聲、假借的古老符號。漢字為中華文明保存了火種使歷史得以記載,學術得以傳承。
它是音、形、義的結合體,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字所無法比擬的。
3、漢字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那龜甲獸骨上很顯稚氣的原始文字,到金文、篆文的圓潤繁復的字形,再到隸草行楷那或飄逸如畫、或沉穩莊重、或含蓄內斂、或個性飛揚的字的藝術,的漢字的魅力歷久彌新。
4、漢字是漢民族自古以來用以記錄漢語、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漢族祖先在勞動和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漢字本身有一定的嚴謹的規律,自有其完整的系統性。
5、漢字的智慧,將人的心靈世岩衡界演繹的淋漓盡致。傳統漢字文化演繹著歷代人們敬天信神,修身求道,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凈化著人們的心靈,使「向道」、「向善」理念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美德得以彰顯。
㈤ 漢字的文化是什麼
漢字文化是指書面語使用漢字,並形成一定文化體系的地域。固有詞的表記文字文字同漢字混合使用的例子很多。這一文化覆蓋區域包括漢字文化的發祥地中國及與古代中國有朝貢關系的地域。漢字文化的覆蓋地域稱為漢字文化圈。
漢字是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流,傳承民族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藏著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漢字的文化的意義
簡化字當然是漢字文化,也是漢字歷史發展的一部分,我們既要高度尊重傳統的繁體字具有的文化積淀和傳承的功能和作用,也要高度尊重簡化字的現實功能和已經形成的現代傳統。簡體字是全球漢字應用的主流,是世界漢字的正體字。漢語拼音是不可缺少的漢字的輔助工具。
我們需要對漢字發展的歷史有更多的了解,對漢字文化獨特的價值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加珍重中華文化傳統的同時,對現代中國先驅普及文化、發展文化的努力也應有更多的理解。
㈥ 漢字所蘊含的中華文化
歷史上有不少文化現象或文化產品、社會習俗以及文化觀念、價值取向,早已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或消失,或消退,但它們的「身影」卻依然保存在漢字中。
漢字與我國古代的生產方式:我國古代經歷了漁獵、畜牧、農業發展的不同時期,在這些不同社會發展階段中,漢語里出現了不同的有關生產方面的詞語。如古代先祖十分重視祭祀,古人祭祀天地宗廟神祗山川等,一般都採取殺牲取血,供獻犧牲的方法。犧牲指在祭祀時所供獻的牲畜。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把「犧」和「牲」合在一起統指祭品。
漢字與神崇拜:「示」最初是神的意思,寫成丁,橫表示天,豎表示神仙從天而降。後來在橫上又加了一橫,表示在天上方;下邊的豎也加了兩條,變成三豎,明確表示出是日月星三神。這也是許慎的解釋。漢字中凡與神有關的字大都有示(礻)作偏旁或部首。比如:祭(意為向神獻肉)、祐(意為神靈保護)、社(意為土地神)、福(意為向神祈求幸福)等。這說明古時候人們把許多自然現象的變化看成是神支配的。這種崇信神靈的觀念現在還沒有完全消失。
漢字與倫理觀念;「君」的古字上面是兩只相對的手,雙臂內側是個「口」,像個正面坐著處理政務的君王。「臣」的古字像個面向左邊趴在地上行匍匐禮的大臣。「民」的古字像個面向左的男人與女人的結合體。到了漢朝,君王的正面坐形改成了面向左的側面形,就是現在的「君」字。臣和民應該面向君王,表示服從和恭敬,所以面向左改為面向右,成了現在的「臣」和「民」。
「孝」字的上邊是個「老字頭」,下邊是「子」,是小孩攙扶著老人的形象。孝就是盡心奉養父母,照顧父母的意思。漢朝以後的統治者大都提倡孝道,對不孝的子女要定罪判刑。不孝的罪行中,最嚴重的是沒有後代,沒有子女的人被看成大不孝。維護這種觀念的人就把「孝」字中的子解釋成男孩子,說沒有男孩子的人就是不孝。
漢字與玉文化;在漢字里,有很多以「玉」為部首的字,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玉文化有關。我國的玉文化起源很早,據考古學發現,遠在新石器時代,先民便已懂得琢玉為器,黃河流域的仰韶、龍山,長江流域的河姆渡、良渚,以至珠江流域的石峽等文化遺址,都有玉器出現。許慎《說文》解釋「理」字時說:「理,治玉也,從玉,里聲。」「理」字左邊的「王」就是「玉」字,因此,可以證明「理」字的本義與「玉」有關。
㈦ 漢字從哪些方面體現了中國的古老文化
漢字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中國的古老文化:
1. 漢字源於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商朝早期。這些文字以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鑄在青銅器上的形式保存下來,記錄了古代中國人的生產、生活、祭祀和戰爭等方面的信息。
2. 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漢字的字元形態來源於自然界的物體形狀,如「人」字、 「馬」字等,這些字的形狀與他們所代表殲碼槐的對象非常相似。漢字的象形性質體現了古代中國人對自然的敬畏和氏友熱愛,以及對物質世界的觀察和體驗。
3. 漢字蘊含著深厚的哲學和文化內涵。例如,漢字中的「道」字和「理」字反映了中國古代哲學和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物極必反」等思想。漢字中的成語和歇後語等語言模譽形式也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中的智慧和哲學。
4. 漢字有著漫長的歷史和傳承。自從甲骨文和金文出現以來,漢字經歷了數千年的演變和發展。漢字的形態和使用習慣已經深深地融入了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漢字的傳承和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義,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具體如下:
歷史傳承:漢字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漢字的形態和字義都受到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影響,它記錄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傳承。
文化特色:漢字的書寫具有獨特的美學和文化特色,如書法、篆刻等,這些都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
文化符號:漢字中的一些字形、詞語、典故等都是中國文化的符號,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象徵意義,如「福」、「龍」、「鳳」、「中庸」、「四書五經」等。
思維方式:漢字是中國人思維方式的基礎,它是中國古代哲學、文化、思想的重要載體,深刻地反映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
傳統文化: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四書五經》等經典文獻,都是以漢字為載體,並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漢字是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漢字是中國文化的靈魂,承載著中國人民的傳統思想、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念。在這個意義上,漢字不僅是一種書寫符號,更是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
綜上所述,漢字的起源、象形意義、文化象徵、歷史文化底蘊和精神歸屬等方面都體現了中國的古老文化。
㈧ 漢字文化的含義是什麼
漢字文化:廣義上是指書面語使用漢字,並形成一定文化體系的地域。固有詞的表記文字同漢字混合使用的例子很多。這一文化覆蓋區域包括漢字文化的發祥地中國及與古代中國有朝貢關系的地域。漢字文化的覆蓋地域稱為漢字文化圈。
補充:漢字文化圈中的越南和朝鮮半島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已經完全廢止漢字的官方使用,大韓民國仍保留使用部分漢字。但是,各國的古文仍然完全用漢字表記。
狹義上是指中國的漢字歷史文化。接下來做詳細解釋: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行書
(商) (周) (秦) (漢) (魏晉) 草書
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為 「漢字七體」
中國文字——漢字的產生,有據可查的,是在約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這時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漢字中仍有一些和圖畫一樣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動。
到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范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後來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加以去繁就簡,改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體簡化之外,並把線條化和規范化達到了完善的程度,幾乎完全脫離了圖畫文字,成為整齊和諧、十分美觀的基本上是長方形的方塊字體。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點,那就是它的線條用筆書寫起來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幾乎在同時也產生了形體向兩邊撐開成為扁方形的隸書。
至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隨後,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是行書,它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傳至今日,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體。
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發展,雕版印刷被廣泛使用,漢字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產生了一種新型書體——宋體印刷字體。印刷術發明後,刻字用的雕刻刀對漢字的形體發生了深刻的影響,產生了一種橫細豎粗、醒目易讀的印刷字體,後世稱為宋體。當時所刻的字體有肥瘦兩種,肥的仿顏體、柳體,瘦的仿歐體、虞體。其中顏體和柳體的筆頓高聳,已經略具橫細豎粗的一些特徵。到了明代隆慶、萬曆年間,又從宋體演變為筆畫橫細豎粗、字形方正的明體。原來那時民間流行一種橫劃很細而豎劃特別粗壯、字形扁扁的洪武體,像職官的銜牌、燈籠、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採用這種字體。以後,一些刻書工人在模仿洪武體刻書的過程中創造出一種非顏非歐的膚廓體。特別是由於這種字體的筆形橫平豎直,雕刻起來的確感到容易,它與篆、隸、真、草四體有所不同,別創一格,讀起來清新悅目,因此被日益廣泛地使用,成為16世紀以來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體,仍稱宋體,也叫鉛字體。
在中國文字中,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著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富有裝飾性,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且風格多樣,個性各異。
漢字的演變是從象形的圖畫到線條的符號和適應毛筆書寫的筆畫以及便於雕刻的印刷字體,它的演進歷史為我們進行中文字體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在文字設計中,如能充分發揮漢字各種字體的特點及風采,運用巧妙,構思獨到,定能設計出精美的作品來。
因此漢字是中國的符號,是中國的千年歷史文化演變的見證者,書寫著中國燦爛的文明。
㈨ 漢字的文化是什麼
你好
漢字文化,是指書面語使用漢字,並形成一定文化體系的地域.固有詞的表記文字文字同漢字混合使用的例子很多.這一文化覆蓋區域包括漢字文化的發祥地中國及與古代中國有朝貢關系的地域.漢字文化的覆蓋地域稱為漢字文化圈.漢字文化圈中的越南和朝鮮半島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已經完全廢止漢字的官方使用,大韓民國仍保留使用部分漢字.但是,各國的古文仍然完全用漢字表記.
漢字與書法,西方現代心理學當中把字體當作人性格最鮮明的體現,記得福爾摩斯都在他的探案中對字體作過精闢的演繹推理.二十六個字母在不同的人筆下或張揚、或猶豫、或堅定、或遲疑.今天考察字體已經成為招聘職員的重要參考,一個人的性子或急噪、或起伏、或深謀遠慮、或小心翼翼,都直白地流露在筆尖的墨跡里. 但字體作為一種藝術卻是中國獨一無二的.羲獻父子、顏筋柳骨、顛張醉素,使書法作為文人的技能登入大雅之堂,也早早地躋身「琴棋書畫」四技的行列.今日,鍛煉書法已經是提高文化修養、修身養性的途徑,甚至書法已然是國人禮儀的基本要素. 漢字的字形本身就是藝術.每一個漢字方方正正、筋骨扎實、結構嚴謹,但又易於個性的駕馭.昔日象形的甲骨文早已中庸成了今天文件的文字,但漢字作為象形符號的表意功能始終未變.然而更令人稱道的是,每一個漢字似乎都有精巧的構圖,恰當的比例,使這個符號被賦予了太多的藝術內涵.當「京」字被抽象成一個奔跑的運動員形象之時,它的靈動,它的剛毅與柔美的融合打動了六十億人.當中國字被作為文身在歐美流行之時,這些符號,我們在乎的已不僅僅是它的含義.漢字是最美的. 正因為有藝術的漢字才能有藝術的書法.春秋戰國時蒼頡的文字已經被各國變換成了互不相象的異體.戰亂可以滋生一大批憂國憂民,奔走各國的縱橫家,也可以滋生一大批一心想拯救社會、扶助國君的諸子,卻無法使文人們琢磨如何改進他的字體.即使老莊、鍾子期余伯牙這類耳根清凈者,也未必會放棄通行官方的大纂.加之此時字都寫在竹簡或帛上,比起在紙上創作的游刃有餘,是頗顯困難的,但大纂從字體繁間來講已經比甲骨文和祭祀器皿上的金文已是很大進步.漢字從這時候起,已經與絕對意義上的象形文字說再見.這是由書寫器具上的革新決定的.我們必須承認字體和書法是逐漸發展起來的,每一次字體的出現,都是一定基礎的成果,是衍變得到的.一個朝代的歷史條件通過對人的生活思維的影響來影響著字體的衍變速度.我們可以翻一翻《爾雅》或是《說文解字》來找找漢字衍變的足跡. 秦朝因大纂筆畫復雜,不適應統一後繁忙的公務需要,於是在統一文字改用省去了很多筆畫的小纂.但這樣仍不方便,於是程邈在監獄里創立了隸書來幫助他抄寫公文.秦始皇聞訊大悅,免其罪,封御史.隸書得以廣泛流行.這樣歷史條件的成熟,即統一的國家催生了字體的革新.魏晉時期,士人減省隸書的波磔,狂用楷書.這種規范、鏗鏘有力的字體時至今日都被視作是字跡工整、書寫規范的典型並被作為範本,令廣大「不拘一格」的同志唏噓不已.但不管怎樣,楷書的筆鋒和筋骨,一股嚴正之風卻是足以擔當正統的名號的. 這時慶祝官體字的時代結束.很快東晉王羲之就以獨具個性的行書震撼了古今.這樣的行書,拋棄了楷書的規范,卻繼承了它的浩然正氣.屏棄了草書的放肆,卻遺留了它的癲狂.行書筆畫連貫流暢,不拘泥於點滴,足是寫字者自信和自主的性格體現.既打破了楷書的禮儀規范,又不肯像草書那樣隨意,卻是大家風度.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米芾,用他們的灑脫寫下了一幅幅氣勢恢弘的書卷. 草書即章草、今草、狂草較之行書出現更早,因為早有狂人不喜歡楷書或隸書的格套迫不及待想要直抒胸臆了.章草始於漢初,是隸書的草體,今草之後的狂草,由唐人張旭所創,其狂野放縱似游龍一般的連書將書者狂放不羈的個性顯露無遺.但草書雖然無定法,但它的落筆、起承和結構都恰倒好處,極具美感,決不像某些人以為字跡潦草的就是草書,這是對藝術的褻瀆. 漢代以後各大書體相繼出現,既是越來越擴大的國家的公務需要,同時也是文景「黃老無為」影響下的產物,還是晉代隱士之風的傑作.總之只有這樣一個中國才能產生這樣的書法.它屬於「士」這個中國特色的階層,屬於漢字,更屬於中國文化. 練楷書可以使人心若止水,培養耐性,練行書可以使人揮灑自如,練草書大可高呼一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之後狂書一篇,彰顯豪邁之大氣.因此書法本身就是修身養性的良葯.也難怪中國文人和帝王對它如此的偏愛.唐太宗為了得到《蘭亭集序》不擇手段,終始之埋入墳底,不見天日.這時候,書法,甚至超越了藝術.
漢字文化解讀(書)
內容簡介
一 .漢字文化蘊含在漢字的形體和本義之中.解釋漢字的形義來源,必然涉及該字的文化特點.
二. 本書分為三卷.第一卷526字,是許書解形釋義可信或基本可信者.第二卷262字,是後世學者糾正許君解形或釋義有誤,甚至解說形義均誤者.第三卷214字,形體或本義未詳,或形義來源均未詳者,我作了新的考證.其中約一半是拙著《漢字形義考源》中所釋之字,刪節後合在此卷之中.其餘百多個字的形義來源是1998和1999兩年考證所得,為節省篇幅,一般沒有或很少列舉各家之說.
三 .每卷的字頭依《說文解字》的順序排列.
四. 每個字頭標出的音讀.音讀後面的是《說文解字》原文.
五 .所解之字說明結構類型.漢字的結構類型迄無定論.
六 .所用古文字形體和例句書籍,《甲骨文合集》簡稱《合》,《小屯南地甲骨》簡稱《屯》,《懷特氏所藏甲骨集》簡稱《懷》,《英國所藏甲骨集》簡稱《英》,金文引自《金文編》《殷周金文集錄》,古文、籀文、篆文引自《說文解字》,其他古文字形體來自《漢語大字典》.
七 .為了便於理解例句文意在某些字後面用圓括弧標出帶注釋性的字.
八 .依照原文引用.
九 .甲骨文辭例句中的缺文和引用時省略的文字,按當今有關著作習慣,用……表示.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