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文化通過什麼和物質載體傳承下來
語言載體。
文化通過語言載體和物質載體傳承下來的。語言是人類進行溝通交流的表達方式。據德國出版的《語言學及語言交際工具問題手冊》,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種語言。一般來說,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語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徵之一。
簡介:
文化(漢語拼音wén huà,英文culture),是人類社會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動及其產物,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
教育、科學、藝術皆屬廣義的文化,而政治、經濟與文化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實際給文化下一個准確的定義,非常困難。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文化順乎時代潮流具有不定性,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文化.……構成世界五彩斑斕的文化。
『貳』 中國傳統文化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傳承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其實有很多方式都進行傳承,主要包括兩方面:思想上的傳承以及行動上的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特別廣的概念,它不僅包括傳統文化思想,同時還包括傳統工藝。或許很多人都覺得這些事情不是我們普通人的行動所能夠影響的,認為這應該是一些專業人士的責任。然而,殊不知每一位中國人都有著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責任,對於這件事情,只要我們注意身邊的一些細節,就是能夠做好的。
在我看來,我們身邊很多小事其實都是繼承傳統文化的一種,所以人們不要忽略身邊的小細節。盡管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是一件大事情,但是在我們每個人的一點一點的努力下,這件事情也是很容易實現的。
『叄』 如何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當代大學生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做起:
(1)提高個人文化素養。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應提高自己的素養,使自己擁有文化底蘊,並積極投身實踐中,進行宣傳活動,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有利於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2)培養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興趣,努力學習傳統文化的知識,主動擔負起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
要對傳統文化敏州形成正確的認識,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對於中國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凝聚著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的智慧,也是中華民族團結在一起的重要紐帶。要糾正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錯誤認識,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去主動發揚,主動承擔傳承的重任。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傳統文化,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傳統文化和美德。
(3)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在各種外國文化不斷進入中國後,很多大學生盲目地崇尚外國文化,輕視中國傳統文化。尤其,近年來韓劇、美劇、泰劇、日劇大量引進了中國市場,對於大學生的影響很橋毀蔽大,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很多大學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早已過時,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將外來文化作為自己最愛的文化。大學生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去看待外來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以理智的心態去對待外來文化,真正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自己的民族文化區發揚光大,而不是以外來文化為榮。
(4) 對余埋傳統文化注入時代內涵,古為今用,符合時代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需要大學生去繼承和發揚.大學生要主動擔負起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同時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促進自身的完善和發展。
『肆』 怎樣傳承傳統文化
1、首先要傳承,得先學習和了解了。知道了什麼是傳統文化虧洞宏。全面的了解。這些需要慢慢的滲透。不需太操之過急。
2、文化的累計,是需要銷冊長時間,潛移默化的行程的。現代人生活忙碌,但是也不能放棄文化的學習。自己要有向上的學習勁兒。
3、多去閱讀一些古書籍,一些描述,記錄傳統文化的文獻記載。閱讀過程中,找自己感興趣,有所偏向的。
4、可以參加當地的一些傳統文化的節目。通過一些傳統節目的演繹,更好更生動的了解我們的傳統。
5、顫纖自己所在的地區的博物館,或者是一些民俗館,美術館等地方,是了解文化,最直接地方。可以多去看看,尤其是辦一些民俗展會的時候。
6、與一些傳統的匠人。還有手藝人聊天,也是學習文化的一種途徑。通過些口口相傳,了解祖輩們的過去。
中國傳統文化需要我們所有中國人在實際生活中去傳承和發展,特別是我們青少年一代,否則,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將失去根基!根基不穩,大廈何以堅固並屹立在歷史的長河中?
『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傳播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豐富滋養。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要結合新的實際發揚光大。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文明發展史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被中斷、割裂和變異過的民族文化。多元一體、博大精深、生生不息、朝氣蓬勃的中華文化體系,不僅為中華民族自身的發展壯大開辟了精神家園、豐富了精神追求,也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互動發展。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途徑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其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與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需要在創新表達形式上下功吵褲夫悔讓,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廣開來、傳承下去。一方面,碧碰局讓表達形式和傳播渠道跟上時代發展。
適應群眾的文化需求、審美情趣、生活習慣,通過文學、美術、音樂、電影等各種形式,運用報刊、電台、電視台、互聯網等各種載體,藉助文化館、博物館、群藝館、美術館等各種機構,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吸引群眾、感染群眾,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另一方面,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感、認同感、獲得感,營造有利於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社會氛圍。比如,面向基層、面向大眾,深入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加強禮儀教育,挖掘和整理家訓家書,開展節儉養德全民行動等文化活動,讓人民群眾在實踐中體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陸』 文化是怎樣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中傳承下來的
我們都知道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它都可以延續下去並不斷地分層。這在世界歷史上是非常顯著且絕對獨特的。在世界上四個古代文明中,中國是唯一一個不斷繁榮的文明。那麼就會有很多人疑問為什麼我們國家就能做到文化不斷層,文化又是怎麼在五千年歷史中傳承下來的?不斷層是因為中華民族的信仰都是統一的,而五千年歷史中傳承是靠著所有人的付出以及國家的扶持等。
還有不管是南腔北調,中國書法的寫作和國語一直都是相通的,與其他地區共存共榮,不會遺棄地區特色,但在教育上也有官方語言。這就可以保持不同地域溝通交流的方便。如今,我們應該對我們的文化和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充滿信心。
『柒』 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怎麼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1、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吸收有益的外來文化,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守舊主義。批判的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2、怎樣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保持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見加以改造或剔除。
3、堅持正確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堅持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方向。立足實踐,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中華文化立場,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的民族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對其內涵和表現形式加以拓展、補充、完善,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和時代價值。
4、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它們是同一過程的兩個道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捌』 如何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方法如下:
1、傳承傳統文化我咐謹大們應該怎麼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保持發揚。
2、處理好繼承弘衡豎揚與轉化創新的關系忘本來才能開正橘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尊重傳統,繼承和弘晌歲棗清培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在於對其進行創凳唯造性轉化。
5、要對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認識,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對於中國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凝聚著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的智慧,也是中華民族團結在一起的重要紐帶。
6、要糾正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錯誤認識,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去主動發揚,主動承擔傳承的重任。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傳統文化,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傳統文化和美德。
『玖』 如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我們對待傳統文化首先要堅持「傳」,「傳」就是記錄、保護、保存、延長、延續。
很多物質或者非物質的傳統文化現在已經岌岌可危,有的實際上已經沒有「傳」的人,或者有些物質已經只剩下一些殘余、遺跡、遺址,所以我們很急迫的問題就是要趕快記錄、趕快保護保存,盡量延長它的壽命,使它能夠繼續存在。
如果它的實物已經不能存在,那麼就盡可能詳細地記錄,包括錄像、錄音、照片、檔案等。
在我看來,中國當前最重要的首先是「傳」,「傳」是無條件、無差別的,同時要盡量把不自覺、無意識變成有自覺和有意識的。
為什麼要重視「傳」?我認為有以下四個理由。
首先,中國物質文化存在先天不足。
比如說中國大量的古建築是磚木結構,即使沒有被破壞,它存在的時間也比較短,而且很難修復。西方國家大量古建築用的材料都是石材,如希臘、羅馬大量古建築用的都是花崗岩和大理石,石結構保存時間要久一點,而且即便有缺損,不太會影響下面的基礎。
第二,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部分的社會基礎已經減弱或者消減。中國原來的倫理道德制度叫做長幼有序、尊卑有序,就是年長和年幼的人之間、地位高和地位低的人之間是有次序的。
到了提倡自由平等的現代社會,大家認為原來的一套禮儀沒有必要,要講平等,甚至直呼其名。於是,原有觀念和制度賴以存在的基礎就消失了。這部分文化再不記錄下來的話,後面的人就不知道了。
第三,傳統文化並不都是好的,其中不少是惡的、是腐朽的,要不要傳?也要傳。
因為這一部分也是傳統歷史的一部分,如果不把這部分記錄下來,我們的後人怎麼會相信和理解這段歷史?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是人類惡的集中表現,但是它現在是世界文化遺產。為什麼?因為要保存下來時刻給後代一個警醒。
中國歷史上從宋朝開始一直到清朝,絕大多數婦女要纏小腳,這是一種很醜陋、滅絕人性的風俗。
但是,有關纏腳的史料、文物也要留下來,否則我們的後代怎麼相信中國的婦女曾經有過那樣一段經歷呢?
這是整個民族歷史記憶的一部分,沒有這部分,我們就沒有辦法理解當時的社會,特別是中國的婦女曾經走過的這一段歷史。
第四,我們的物質條件一般來說總是不斷在進步,但是人類的精神未必一直進步。
我們今天能夠達到的精神境界不一定超過古人,我們遺留下來的文化中也許隱藏著今天還不能理解的智慧。
比如一些古建築,全部是木結構,就靠榫卯連接起來,即便經過強烈的地震,也一直沒有倒。如果你認為這些建築物不是現代結構,就不注意保存,那麼這裡面的智慧和秘密也許就永遠消失了。
又比如中國傳統的陰陽合歷曾經被認為是落後的,24個節氣曾經也被認為沒有什麼用,但是最近這些年國內外的研究發現,這是非常合理的促進農業生產的時間體系。
所以,我們對傳統文化中的精神部分,包括我們今天不理解的觀念和生活方式,先不要忙著清除它,先把它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也許這中間所蘊含的智慧是今後可以發揮作用的。
「傳」是無條件、無差別的。如果現在馬上要考慮這種文化是不是好,是不是可以發揚,往往還沒有討論完,它就不存在了,這個很緊迫。
比如某一種藝術、某一種風俗,我們說要保護,有人說不,你還沒有討論完,傳承這個藝術的人已經死了,以後就沒有傳人了。所以我認為,在中國當前最重要的首先是「傳」。
另外,要盡量把我們不自覺、無意識的保護變成自覺和有意識的。今天好多被稱為傳統文化的東西,無論是物質的還是某種精神的,很多是無意識、不自覺地被保存下來的。
比如中國的傳統建築,有些為什麼能夠保存下來?是因為它們在窮鄉僻壤,當地的老百姓太窮,造不起新房子,一直住舊房子,這樣才把一部分古建築保存下來了。
但現在窮鄉僻壤通了高速公路,有人就跑到那裡去把傳統建築買下來,有些建築材料被商人收購甚至賣到國外,而農民有錢了就會拆掉以前的房子蓋新建築,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建築就很難被保存下來。所以我們要改變,要成為自覺和有意識的保護。
現在在傳統文化保護方面存在一些誤區。
比如,有些地方的舞蹈、山歌、藝術品,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馬上就開發旅遊,從而就可能破壞傳統文化的原貌。但是如果不這樣做,政府給的補貼很少,他們靠什麼養活自己?
在這方面,不妨借鑒一下日本的做法。
日本一旦確定某個項目為文化遺產,就把傳承這個文化遺產的人確定為「國寶」,成為「國寶」以後,由政府或者基金會供養他的生活,而「國寶」的任務就是繼續自己的工藝,帶好徒弟,把技藝傳授下去,保證它延續。
所以,日本很多的工藝能夠長期、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而在我們往往過多地考慮能不能利用,過多地考慮把它市場化,這是錯誤的。
有選擇、有條件地」承「
接下來講講什麼是「承」。
我認為「承」就是繼承、發揚、延續,還包括轉化和創新。把傳統的文化和物質精神都保留下來了,之後怎麼辦?是不是都要學習和弘揚?不行,要區別和選擇。
對於精華的部分,我們不僅要保留,而且還要使它發揮作用;對於糟粕的部分,要留下來讓後人知道,但是不要復制,也不需要擴大。
中國以前有各種禮儀,尊重別人,自己保持謙虛、謙卑的姿態,恪守正常的次序、禮節是對的,但過分的甚至不講人性的那種謙卑,是要不得的。
再比如,中國古建築有好的地方,但是也有缺點。一般來說,古建築都是講究表面,講究公共活動,但是不講究生活,採光不好,通風不好,沒有採暖。
如果今天我們形式上要造一個古建築,那麼這些都要改變。當年美國建築師設計燕京大學的時候,表面用的是中國宮殿的形式,但是裡面都用上了暖氣和現代設備。
所以,對待傳統文化,不是照單全收,要取之精華,把糟粕的以及不合時宜的東西都去掉。
在「承」的過程中,既要兼收並蓄,也要本土優先。在一般情況下,中國的本土文化之所以能流傳下來,是因為比較適合本土的環境。
所以,在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比較的過程中,要注意優先採用更加符合本地條件的內容,也就是本土優先。
另外,因為要「承」的東西太多,所以我們應該分輕重緩急。
比如同樣是精華,中國現在某個地方最緊缺、最需要繼承的是什麼,我們這一段時間就應該優先做這方面的工作。
有些傳統文化今天起的作用更大,可以優先。有些起的作用並不大,那麼可以晚一點。所以「承」不像「傳」,「傳」是無條件,什麼都先「傳」下來再說,「承」的時候要有所選擇。
傳統文化在用的時候要注重效果,因為古代的、傳統的再好,往往不是馬上就能應用於今天,這就要實行創造性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