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是哪些

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是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05 07:40:49

『壹』 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是愛國教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要有家國情懷
二是孝道教育,要懂得感恩,尊敬老人
三是人格教育,為人要正直,善良,品行端正
四是關愛社會教育,祖國是我們的大家庭,要有仁愛之心,立己達人,關愛社會

『貳』 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內容

在小學低年級,以培育親切感為重點,開展啟蒙教育,培養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在小學高年級,以提高感受力為重點,開展認知教育,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在初中階段,以增強理解力為重點,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度,引導學生認識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文化傳統和基本國情。在高中階段,以增強理性認識為重點,引導學生感悟精神內涵,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學階段,以提高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同時,在各學段的教學要點和教學任務中,力求做到三個「全覆蓋」:一是學科課程全覆蓋,將教育內容體現到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主要課程中去。二是教學環節全覆蓋,包括課堂教學、課堂外教學、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蓋,從小學一直到大學,整體貫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還不盡如人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有些學校以應試教育為導向,偏重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灌輸,單純地讓學生記憶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相對缺少對傳統文化蘊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養的深入挖掘和宣講。這是當前最為核心的問題之一。

『叄』 傳統文化有哪些內容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

『肆』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一、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中國歷史上以個體農業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它有著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集體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它從時間上講,中國傳統文化大致是指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前的中國文化。因為鴉片戰爭後由於西方文化的劇烈沖擊。中國文化開始大幅度的震盪,調整。這種變化一直持續至今。從地域范圍看,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包括傳統的中國地理概念,還包括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越南、朝鮮等國家和地區,沒有一個清晰的地域界限。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新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的基礎。今天中國人的思維與行為仍在不自覺中深受其影響。縱觀歷史,傳統文化主要包括儒學、美德、禮儀、民族精神、榜樣、誠信、和諧觀、負面道德經驗等方面。
二、多視角看傳統文化教育的德育價值和體現
傳統文化教育的德育價值,眾說紛紜,許多專家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此各抒己見。有些學者們論證了儒學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認為儒學對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思想政治課程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等具有極為有益的作用。還認為新儒學倫理道德思想有助於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也有啟示。改革開放以來和加入WTO以後,中國的人文精神及傳統文化思想受到挑戰。對學生進行儒學教育,堅定信仰教育有利重建精神家園,凸顯人文精神,要求我們加強儒學倫理教育,倡導道德體驗教育。
〔1〕有學者從美育及傳統美德的角度看其德育的促進作用。也認為當代德育的社會文化環境受以現代傳媒為特徵的大眾文化影響,人的審美受到侵蝕、精神世界也被無情的擠壓著。青少年的奮斗精神、進取精神、創造精神受到巨大影響,自我意識強全局意識差、競爭意識強合作意識差、好勝心強抗挫折能力差等不健全人格結構。而美育與德育的終極價值取向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和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審美教育與價值觀的培養及形成有密切的關系,這也是我國把美育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原因;當前可以通過藝術教育、經典導讀、看經典戲劇電影、文學導讀、注重課程教材改革、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等措施來實施美育。
〔2〕對於美德作為知識可教性,有學者論證了其可教的限度和方式。蘇格拉底說:「美德即知識」。但美德作為知識被教師有限度的。原因是它主要通過理性去獲得、美德本身的內涵在當代社會中的失落、合格的美德教育教師的失落。所以傳授也有其特殊的方式,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
〔3〕香港中文大學劉國強教授闡述了中華美德教育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指出儒家倫理教育之特點,尤其分析了仁的不同層面的含義和與諸德的關系,認為它們都是相互關聯和融通的一個體系。他的關於中華美德的當代意義提醒了我們不要一味的追求現代的、西方的、流行的價值觀,而忽略中華傳統美德所蘊涵的價值。
〔4〕 至於道德榜樣、榜樣教育問題,部分學者論述了榜樣的道德價值,道德榜樣的類型、可能和功能。一般的榜樣並不特指道德榜樣,它們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只有具有正面價值的榜樣都有道德的崇高性或崇高的道德價值。從道德主體的角度看,可分為個體道德榜樣與群體道德榜樣:從社會生活的實際來看,不可能人人都成為道德榜樣,主要是:掌握和控制社會道德資源者、對社會負有重大責任和具有重要影響者以及成年人。道德榜樣有幾種產生的可能,即先驗論、發現論、需要論、實踐論。不管怎樣,道德榜樣產生的條件至少應該是理性主義和普遍主義的訴求。道德榜樣的功能如下:傳統優秀道德的典型承載者,現實主導價值的積極弘揚者,未來理想道德的開拓創新者。這三種內在功能決定了道德榜樣具有示範和激勵的外在功能。
〔5〕現實教育中要積極發揮道德榜樣的外在功能,使其轉化為內在功能,以不斷擴大的道德榜樣的力量和影響力。但如何處理好榜樣教育與偶像崇拜呢?有學者指出要合理運用它們之間的耦合,來建設新時期的文化和進行學校道德。需正確認識偶像崇拜語境下的榜樣教育。隨著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和現代傳播媒介產品的普及,新的文化形態和現象的出現沖擊並改變著傳統的文化模式和文化觀念。時下榜樣曲高和寡,偶像卻層出不窮。這就要求找出新時代文化背景下榜樣與偶像的差異與共生,建構它們間的耦合機制。需要我們貫通理性思維與情感體驗;協調價值目標與現實生活。
〔6〕民族精神有其深刻的歷史淵源和重要價值,當前有學者對學校如何進行民族精神教育作了研究和思考。指出民族精神教育應具有生活性、綜合性、發展性,體現民族性和全球性的統一,且要設置專門的民族精神教育課程。擬定民族精神教育目標,不同的學習階段,目標層層深入。至於其教育方法,不能脫離學生實際,而要從學生生活出發,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活動中開展教育,這樣民族精神才可能真正被內化。
〔7〕在崇尚個人自由的現代社會里和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教育市場化改革的影響下,當代學校民族精神教育面臨著危機和價值困境,即如何處理好國家認同和個人自由的關系。學者認為,當代學校民族精神教育本身而言,強調個人自由與國家認同各有優缺點,因為他們反映人的精神需求中既渴求自由又希望有所歸依的二重性,因此有學者要建立一種必要與可能的民族精神教育價值取向:基於個人自由的國家認同。根據哈貝馬斯的商談倫理學,通過達致共識的對話教學來實施民族精神教育,用討論、辯論、說服教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主動獲得些道德規范和自己的價值觀。
〔8〕有學者指出負面道德經驗也有其德育價值,負面道德經驗是指在道德生活世界中表現出來的具有假、惡、丑性質的道德事件或行為。但它在學校教育中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有人認為負面道德經驗會對學生的道德成長產生消極的影響,因而在實踐中採取迴避或拒斥的態度。他們認為負面道德經驗一旦被課程化,就會對學生的道德成長具有積極的影響;有利於發展學生處理負面道德經驗的意識和能力,適應真實的道德生活世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道德自主力、更好的理解正面道德經驗和進行道德反省。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是矛盾的統一體,道德經驗也不例外,學生不應該只知其一面,而不知另一面。那麼負面道德經驗在當前德育中缺位的原因是什麼呢?根本原因在於人們認識上的偏差。有些人認為呈現負面道德經驗與學校教育的性質不相符合;有些人認為學生的德性很大程度上是環境熏陶的結果,因而在學校教育中呈現負面的道德經驗不利於學生的德性成長;有些人認為由於學生的身心發展還不成熟、缺乏道德免疫力,因而不宜向學生傳遞負面的道德經驗。但它們不應成為學校擯棄負面道德經驗的理由。學校德育不只是教師和學生過道德生活的地方,更是學生學習如何在社會上過道德生活的地方。社會上永遠存在著真、善、美與假、惡、丑。學生不可能完全封閉在學校內,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與社會打交道。既然和社會交往,學生就不可避免的遇到負面道德經驗。如果學校不讓學生掌握面對負面道德經驗的智慧,那麼他們在遇到負面道德經驗時就會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學校應該將負面道德經驗課程化以促進學生的道德成長。
〔9〕中國自古就被稱為「禮儀之邦」。顯然先秦時期的禮就是道德規范的載體,也是傳承主流社會倫理思想的符號,具有重要的道德功能,有學者說其功能主要表現在道德內化、示範和傳承等方面。禮的踐履使人們逐漸養成遵守道德規范的行為習慣,形成道德觀念,培育道德情感,使外在的道德規范轉化為內在的道德自覺。禮儀則以理想的模式向社會成員展示主流社會的價值取向和供他們效仿的行為准則。禮儀還通過禮儀活動標准化的語言和動作,使社會道德規范成為可以習得的東西。先秦時期的禮具有傳統禮儀的共性,另外,它的德育功能有其特殊性,第一,先秦禮教與樂較大配套進行,相輔相成;第二,先秦禮的道德教化與國家機器的推動密不可分。禮的法制化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禮的道德教化的作用,還有中國古代政教合一的機制是禮的道德教化的重要途徑。
〔10〕也有學者分析了人生禮儀的德育內涵,它是一種特殊的民俗事象,指圍繞著人的生命歷程的關鍵時刻或時段而形成的儀式活動,具有豐富的德育功能。因為人生禮儀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連接著尋常百姓的人生追求和需要,另一面連接著受儒家文化支配的傳統價值觀念,千百年來始終發揮著規范人生和統一教化的作用。當然人生禮儀德育功能的實現,要注意在開展禮儀活動時講究實效性;要在莊重神聖的場合下,以富有象徵和表現力的方式使受禮者完成道德教化過程。這對於今天的德育有借鑒意義。
〔11〕和諧是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機制和狀態,它是發展著的聯系。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有和諧的思想,如:「天人合一」、「整體和諧」、「和而不同」的思想都包含有和諧的意義。傳統文化注重「修身」的價值追求,有助於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傳統文化崇尚「和為貴」的思想,有助於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傳統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有助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傳統文化「以民為本」的觀念,有利於鞏固社會和諧的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宏偉目標的提出,正是中國傳統大同社會理想在現代的延續和升華。中國文化傳統中追求和諧的思想由來已久,講求和諧是往聖先賢們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今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文化基礎。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應當把構建和諧社會植根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中,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智慧和精神動力。例如:傳統文化注重「修身」的價值追求,有利於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中國傳統文化注重「修身」,強調個人道德人格的培養,對於提升全體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極其寶貴的啟示;傳統文化崇尚「和為貴」的思想,有利於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儒家提出「禮之用,和為貴」的思想,就是主張人與人、人與社會要寬容和諧。儒家「和為貴」的思想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生命價值的尊重和對和諧理想的追求。
〔12〕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為「和」的思想賦予嶄新的時代內容,進一步倡導以和為貴的新型人際關系准則,無疑有利於化解社會矛盾,減少人際摩擦和社會內耗,在全社會形成「貴和尚和」的價值取向,增強人際關系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傳統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有利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是與中國傳統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一脈相承的。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們把天地萬物視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只有處於和諧關系中,才能得到發展並生生不息。儒家認為包括人類在內的自然界基本上是和諧的,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雖然是農業文明的產物,但它反映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親和感和相互依存關系,對於我們反思現代工業文明對自然的征服態度,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的時期,正以歷史上最脆弱的生態環境,承載著最龐大的人口,也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消耗著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資源,面臨著最突出的人與自然的矛盾。因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走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還有,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有利於鞏固社會和諧,「民本」思想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重要的精神資源,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先秦文獻中提到「民」的地方很多。我們只有把構建和諧社會植根於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中,善於汲取「民本」思想的精華並賦予其嶄新的時代內容,才能夯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一個以民為本的社會,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

『伍』 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著力引導青少年學生深刻認識中國夢是每個人的夢,以祖國的繁榮為最大的光榮,以國家的衰落為最大的恥辱,增強國家認同,培養愛國情感,樹立民族自信,形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養青少年學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的中國人。

2、開展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著力引導青少年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的關系,學會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愛幼、扶殘濟困、關心社會、尊重自然,培育集體主義精神和生態文明意識,形成樂於奉獻、熱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風尚,培養青少年學生做高素養、講文明、有愛心的中國人。

3、開展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著力引導青少年學生明辨是非、遵紀守法、堅韌豁達、奮發向上,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培養青少年學生做知榮辱、守誠信、敢創新的中國人。



(5)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是哪些擴展閱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

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著力完善青少年學生的道德品質,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養。

『陸』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有哪些

主要有書法、篆刻、京劇、皮影戲、國學、雕刻、漆器、紙藝、茶道、中醫葯學、文房四寶、四大發明、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染織、刺綉、瓷器 、國畫、對聯、年畫等

閱讀全文

與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是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