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德的民間藝術,文化遺跡,民俗民風,傳說故事,手工藝有哪些
境內生物資源豐富,據查明,有森林樹種700餘種,葯用植物700多種,動物140多種,其中有44種動植物資源屬國家重點保護對象。現已初步探明的金屬、非金屬礦有27種,礦點63個。主要礦藏有石灰岩、白雲石、大理石、花崗岩、石煤、銅、鐵、鈾等,其中石灰石儲量最大,出露面積約85平方公里,估計儲量143億噸。建德氣候溫暖濕潤,適宜農作物生長,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協助建立的全國10個林業技術推廣中心縣之一。立木蓄積量359.15萬立方米。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蠶桑、柑桔、嚴州白梨、里葉白蓮、新安江牌草莓、板栗等。其中茶葉為全國重點生產縣之一,柑桔、板栗、生漆是浙江省重點產區;里葉白蓮潔白如玉,質地優良,為浙江省名土特產;嚴州白梨晶瑩如雪,肉質細嫩,南宋時即為皇家貢品。境內水系發達,河網密布,水資源、水力資源較豐富,水資源總量18.58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6.81萬千瓦。水質極佳的淡水資源,為大水面網箱養魚奠定了基礎。[3]
建德古為越地。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於原吳、越地置會稽郡(郡治在今江蘇吳縣),今建德地屬會稽郡富春縣。西漢因之。新莽時改富春為誅歲,東漢初復為富春。永建四年(129年),分會稽郡置吳郡,富春縣屬吳郡。三國吳黃武四年(225年),分富春置建德縣,縣城在今梅城,建德之名自此始;同年,又分富春置新昌縣,縣城在今大同。兩縣均屬吳郡。晉太康元年(280年),新昌縣更名壽昌縣,壽昌之名自此始。自西晉至南朝的宋、齊兩代,建德、壽昌仍屬吳郡。梁普通二年(521年),壽昌改屬新安郡,陳時同。梁普通年間,建德劃歸金華郡,陳時仍舊。
隋開皇九年(589年),壽昌並入新安縣(今淳安);建德並入金華縣,改置為吳寧縣,為婺州治。兩縣均屬婺州。仁壽三年(603),以新安故城置睦州,治新安縣。大業三年(607年),改睦州為遂安郡,改新安縣為雉山縣,仍為郡治。唐武德四年(621年),復遂安郡為睦州;在桐廬置嚴州。分金華復置建德縣,屬嚴州。七年(624年),廢嚴州,又析建德並入桐廬、雉山兩縣,屬睦州。永淳二年(683年)復置建德縣,屬睦州。神功元年(697年),睦州治由雉山移建德,建德為州治始此。永昌元年(689年)復置壽昌縣,屬睦州,旋又廢。神龍元年(705年)再置,屬睦州。五代,建德、壽昌隸睦州,屬吳越國。建德仍為睦州治所。北宋因之。宣和三年(1121年)改睦州為嚴州,建德、壽昌隸屬不變。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升嚴州為建德府,建德、壽昌屬之,建德為府治。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建德府為建德路,路治建德,壽昌仍為所屬。明初改建德路為建安府。洪武八年(1375年)又改為嚴州府,府治建德,下領建德、壽昌、桐廬、分水、遂安、淳安六縣。
清宣統三年(1911年)十月,廢舊府制,設立嚴州軍政分府,建德、壽昌屬之,建德為府治。
民國元年(1912年)10月,嚴州軍政分府廢。3年(1914年),在衢縣設金華道,建德、壽昌屬之。16年(1927年),廢道制,建德、壽昌直屬浙江省。20年(1931年),設立第六行政督察區,建德、壽昌屬之。22年(1933年)10月6日,專員辦事處設建德。24年(1935年)9月,在蘭溪設立第四行政督察區,建德屬之;在衢縣設立第五行政督察區,壽昌屬之。32年(1943年)9月1日,增設第十一行政督察區,建德、壽昌屬之。專員公署始設淳安,後移建德。36年(1947年)5月,撤銷第十一行政督察區,建德、壽昌直屬浙江省。37年(1948年)4月,兩縣又屬設署於淳安的第四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5日,建德、壽昌相繼解放。同月設立第四專署,後改建德專區,建德、壽昌屬之。1950年3月22日,撤銷建德專署,建德、壽昌改屬金華專署。1955年3月31日,重設建德專署,建德、壽昌回屬。1957年1月,為適應新安江水電站建設需要,分建德縣地置相當縣一級的新安江區,直屬建德專署。1958年3月31日,新安江區改為新安江鎮,隸建德縣。11月21日,撤銷壽昌縣,並入建德縣。1959年4月,撤銷建德專署,建德縣劃屬金華專署。1960年8月,縣城由梅城鎮移白沙鎮(今新安江街道)。1963年5月16日,建德縣劃屬杭州市,至今。1992年4月1日,建德撤縣置市,市治新安江鎮(今新安江街道)。
1985年12月,建德縣轄:白沙鎮(10個居民區,7個行政村)、新安江區(轄洋溪、更樓2鎮,鄧家、蓮花2鄉,59個行政村)、梅城區(轄梅城、大洋2鎮,大洲、下涯、楊村橋、長寧、千鶴、南峰、馬目、洋尾、麻車、三河10個鄉,8個居民區,111個行政村)、乾潭區(轄乾潭鎮,羅村、欽堂、安仁、芝峰、下包5鄉,78個行政村)、三都區(轄三都鎮,梓里、姚村、前源、鳳凰4鄉,54個行政村)、壽昌區(轄壽昌鎮,陳家、檀村、里葉、童家、石屏、航頭、卜家蓬、大店口8鄉,4個居民區,125個行政村)、大同區(轄大同鎮,李家、溪口、勞村、上馬、長林5鄉,80個行政村)。
2000年,建德市轄15個鎮、12個鄉。總人口473062人,各鄉鎮人口: 新安江鎮 99039 、蓮花鎮 10044 、乾潭鎮 24167、 安仁鎮8063、 梅城鎮 38715 、楊村橋鎮 17454、 下涯鎮14613 、大洋鎮 12745 、三都鎮 19884 、壽昌鎮 38755、 航頭鎮 23770、 檀村鎮20272、 大同鎮 22945、 李家鎮 19425 、勞村鎮 15401、 鄧家鄉6723、 下包鄉 7879 、欽堂鄉 7561 、馬目鄉 9381 、洋尾鄉 6973 、麻車鄉 10252、 三河鄉 7824、 姚村鄉2615、 鳳凰鄉3413、 童家鄉7156、 石屏鄉7297、 上馬鄉10696。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2001年9月27日,浙政函[2001]204號批復同意建德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2001年10月1日,根據浙政函[2001]204號《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建德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和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建德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精神,建德市政府以建政發[2001]189號發文同意鄉鎮撤並工作:(1)撤銷原新安江鎮、鄧家鄉,以其行政區域設立新安江、更樓、洋溪3個街道辦事處;①新安江街道辦事處,駐地設在菜市路23號,區域范圍為:東與馬目鄉相鄰,西與淳安縣交界;北與洋溪街道辦事處相鄰,南與更樓街道辦事處、童家鄉相連,下轄12個行政村:新安江、白沙、新蓬、黃泥墩、嶺後、梅坪、汪家、聯塘、江河、山河、橫路、外龍;20個居民區:健北、康安、政法、康橋、麻園、府西、中街、三庄、菜市、保健、橋東、葉家、新林、望江、滄灘、上滄、電廠、嶺後、白沙新村、朱家埠。總面積101平方千米,總人口6.4萬人。②洋溪街道辦事處。駐地設在復興路,區域范圍為:東與下涯鎮相鄰,東南與馬目鄉相鄰,西北與淳安縣交界,北與蓮花鎮相鄰,南與新安江街道辦事處相鄰。下轄13個行政村:下塘、方家坪、洋溪、朱池、上章、新華、幽洪、新宅、高嶺、上洋安、洋安、窯上、團結;2個居民區:城東第一、城東第二。總面積72平方千米,總人口1.4萬人。③更樓街道辦事處。駐地設在鎮前路,區域范圍為:東與大洋鎮相鄰,東南與蘭溪市交界,西與童家鄉相連;北與新安江街道辦事處、馬目鄉相鄰,南與壽昌鎮、大慈岩鎮接壤。下轄28個行政村:桐子源、新街、淤堨、張家、駱村、後塘、湖岑畈、更樓、新市、黃嶴、五里源、石馬、甘溪、洪宅、直塢、岩壟、過塘源、甘嶺、橋亭、馬目塢、新嶺、鄧家、大坪、許村畈、八樂塢、石嶺、長嶺、南山;2個居民區:更樓、鄧家。總面積71平方千米,總人口2.6萬人。(2)①撤銷大同鎮、勞村鎮,設立新的大同鎮。鎮政府駐地設在古城山路52號。下轄42個行政村、2個居民區,區域面積109平方千米,總人口4.4萬人。②撤銷乾潭鎮、安仁鎮,設立新的乾潭鎮。鎮政府駐地設在子胥路(新址)。下轄46個行政村、4個居民區,區域面積220平方千米,總人口3.3萬人。(3)原檀村鎮更名為大慈岩鎮。(4)李家、壽昌、航頭、蓮花、下涯、楊村橋、梅城、大洋、三都等9個鎮,上馬、石屏、童家、馬目、欽堂、下包、麻車、洋尾、三河、鳳凰、姚村等11個鄉,保留原建制不變。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後,全市轄3個街道辦事處、12個鎮、11個鄉,63個居民區、518個行政村。2001年底,轄3個街道、12個鎮、11個鄉,62個居民區、518個行政村。
2002年上半年,建德市轄3個街道、12個鎮、11個鄉,62個居民區、518個行政村。
2003年底,建德市轄3個街道、12個鎮、11個鄉,25個社區、30個居民區、514個行政村。
2005年3月2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發函[2005]18號)批復同意建德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一、撤銷上馬鄉建制,與大同鎮合並。調整後的大同鎮轄58個行政村、3個居民區,鎮政府駐地不變(古城山路52號)。二、撤銷石屏鄉建制,與航頭鎮合並。調整後的航頭鎮轄42個行政村、2個居民區,鎮政府駐地不變(溪沿村)。三、撤銷童家鄉建制,與壽昌鎮合並(不含童家鄉過浴山村)。調整後的壽昌鎮轄49個行政村、1個社區、4個居民區,鎮政府駐地不變(中山路38號)。四、撤銷馬目鄉建制,與下涯鎮合並。調整後的下涯鎮轄26個行政村、2個居民區,鎮政府駐地不變(楊橋頭)。五、撤銷三河鄉、麻車鄉建制,與大洋鎮合並。調整後的大洋鎮轄38個行政村、3個居民區,鎮政府駐地不變(英烈路1號)。六、撤銷洋尾鄉建制,與梅城鎮合並。調整後的梅城鎮轄27個行政村、5個社區、1個居民區,鎮政府駐地不變(總府後街39號)。七、撤銷下包鄉、姚村鄉建制,與乾潭鎮合並。調整後的乾潭鎮轄71個行政村、6個居民區,鎮政府駐地不變(新世紀廣場1號)。八、撤銷鳳凰鄉建制,與三都鎮合並。調整後的三都鎮轄50個行政村、2個居民區,鎮政府駐地不變(府前路)。九、童家鄉過浴山村劃歸更樓街道。調整後的更樓街道轄28個行政村、1個社區、1個居民區,辦事處駐地不變(杭衢路)。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後,建德市轄新安江、洋溪、更樓3個街道,楊村橋、蓮花、李家、大慈岩、壽昌、航頭、大同、下涯、梅城、乾潭、三都、大洋等12個鎮和欽堂鄉。
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