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貴州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貴州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一、民間信仰類(6個)
侗族薩碼節(榕江縣)、哥蒙的「哈沖」(黃平縣)、獨山願燈(獨山縣)、布依族掃寨(都勻市)、仡佬族毛龍節(石阡縣)、盤縣地坪鄉彝族畢摩祭祀文化(盤縣)。
二、民間音樂類(6個)
侗族琵琶歌(榕江縣)、侗族大歌(黎平縣)、洪州琶琶歌(黎平縣)、布依銅鼓十二則(貞豐縣)、盤江小調(關嶺縣)、銅鼓十二調(鎮寧縣)。
三、歲時節令類(11個)
苗族茅人節(榕江縣)、稿午苗族水鼓節(劍河縣)、苗族牯藏節(雷山縣)、注溪娃娃場(岑鞏縣)、清水江殺魚節(福泉市)、水族端節(三都縣)、水族卯節(三都縣)、查白歌節(興義市)、趕毛杉樹(安龍縣)、大狗場吃新節(平壩縣)、水城南開三口塘苗族跳花節(水城縣)。
四、文化空間類:(14個)
雙倍嘎(從江縣)、四十八寨歌節(天柱縣)、社節(天柱縣)、報京三月三(鎮遠縣)、隆里花臉龍(錦屏縣)、苗族弄嘎講略(黃平縣)、月也(黎平縣)、古思州「屯鑼」(岑鞏縣)、苗族姊妹節(台江縣)、思南上元沙洲節(思南縣)、仡佬族敬雀節(石阡縣)、 鑼(萬山特區)、安順屯堡文化(安順市)、六枝梭嘎箐苗文化空間(六枝特區)。
五、人生禮俗類:(4個)
占里侗族生育習俗(從江縣)、平秋北侗婚戀習俗(錦屏縣)、水族婚俗(都勻市)、茅坪花苗婚俗(湄潭縣)。
六、傳統體育競技類(3個)
勾林(天柱縣)、侗族月牙鐺(天柱縣)、侗族摔跤(黎平
縣)。
七、民間手工技藝類(17個)
苗族蠟染(丹寨縣)、石橋古法造紙(丹寨縣)、劍河錫綉製作工藝(劍河縣)、苗族服飾文化(雷山縣)、苗族銀飾工藝(雷山縣)、苗族蘆笙文化(雷山縣)、思州石硯製作工藝(岑鞏縣)、布依族土布製作、扎染工藝(羅甸縣)、水族馬尾綉(三都縣)、牙舟陶器製作技藝(平塘縣)、玉屏簫笛製作工藝(玉屏縣)、小屯白棉造紙工藝(貞豐縣)、烏當手工土紙製作工藝(貴陽市烏當區)、花溪苗族挑花製作工藝(貴陽市花溪區)、彝族趕氈製作工藝(威寧縣)、馬場鄉苗族大筒簫的製作與演奏(盤縣)、茅台酒傳統釀造工藝(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八、民間舞蹈類(15個)
苗族格哈(丹寨縣)、錦雞舞(丹寨縣)、畲族粑槽舞(麻江縣)、反排木鼓舞(台江縣)、鼓龍鼓舞長杉龍(貴定縣)、布依族「雯當姆」(荔波縣)、瑤族打獵舞(荔波縣)、松桃瓦窯四面花鼓(松桃縣)、蓮花十八響(沿河縣)、苗族板凳舞(安龍縣)、彝族撮泰吉(威寧縣)、苗族蘆笙技巧舞「滾山珠」 (納雍縣)、苗族大遷徙舞(赫章縣)、彝族鈴鐺舞(赫章縣)、采月亮(仁懷縣)。
九、民間文學(口頭文學)類(3個)
苗族「刻道」(施秉縣)、苗族「古歌古詞」神話(黃平縣)、苗族古歌與古歌文化(台江縣)。
十、民間知識類(2個)
千戶苗寨建築工藝(雷山縣)、 中國水書——水族信仰記憶綱文化(黔南州)。 。
十一、戲曲類(8個)
侗戲(黎平縣)、思州儺戲儺技(岑鞏縣)、福泉陽戲(福泉市)、思南花燈(思南縣)、德江儺堂戲(德江縣)、石阡木偶戲(石阡縣)、布依戲(冊亨縣)、安順地戲(安順市)。
十二、民向雜技類(1個)
德江土家舞龍(德江縣)
十三、曲藝類(1個)
布依族「八音座唱」(興義市)
2. 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冊亨布依戲、侗戲、福泉陽戲、思南花燈、錦雞舞、苗族大遷枝前徙舞等。布依戲為首批國家猛鬧清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之一。布依戲過去稱土戲、歡戲,在布依語中稱谷藝。
比如冊亨縣布依戲主要流傳於巧馬鎮、丫他鎮、秧壩鎮、弼佑鄉、八渡鎮、百口鄉、雙江鎮、者樓鎮等地。侗戲流傳於貴州省黎平縣、榕江縣、從江縣,廣西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以及湖南省通道自治縣的部分侗族村寨。福泉陽戲由內壇和外壇兩部分組成。內壇就是以祭祀儀式出現的二十四壇法事,具有還願的性質。思南花燈在貴州戲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婉轉動聽的唱腔,高亢激越的花燈打擊樂彎塵,優美迷人的舞蹈以及美麗獨特的服飾道具,而倍受人們青睞。
3. 貴州省有哪些歷史文化遺物
1、歷史文化遺產:
(1)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9處;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2個;
(2)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42處;地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300處;登記在冊的文物點7000多處;
(3)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村3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街區)20個;省級民族保護村寨20個;
2、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古歌
道刻
侗族琵琶歌
侗族大歌
銅鼓十二調
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
蘆笙舞( 錦雞舞)
蘆笙舞( 鼓龍鼓虎)
蘆笙舞( 滾山珠)
儺戲
安順地戲
彝族撮泰吉
木偶戲
八音坐唱
布依戲
花燈戲(思南)
侗戲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苗族服飾( 刺綉)
丹寨苗族蠟染技藝
水族馬尾綉
苗族蘆笙製作工藝
玉屏簫笛製作技藝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烏當手工土紙製作技藝
貞豐小屯白棉紙手工製作技藝
石橋白皮紙製作技藝
茅台酒釀制技藝
牯藏節
姊妹節
布依族查白歌節
侗族薩瑪節
端節
水書
仡佬毛龍節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4. 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貴州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古歌
道刻
侗族琵琶歌
侗族大歌
銅鼓十二調
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
蘆笙舞( 錦雞舞)
蘆笙舞( 鼓龍鼓虎)
蘆笙舞( 滾山珠)
儺戲
安順地戲
彝族撮泰吉
木偶戲
八音坐唱
布依戲
花燈戲(思南)
侗戲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苗族服飾( 刺綉)
丹寨苗族蠟染技藝
水族馬尾綉
苗族蘆笙製作工藝
玉屏簫笛製作技藝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烏當手工土紙製作技藝
貞豐小屯白棉紙手工製作技藝
石橋白皮紙製作技藝
茅台酒釀制技藝
牯藏節
姊妹節
布依族查白歌節
侗族薩瑪節
端節
水書
仡佬毛龍節
5. 六盤水市的民間美術形式用途及藝術特點
傳統美術:我市的少數民族在解放前大多沒有自己的文字,文化是靠口頭文學和服飾藝術、繪畫等形式來表達。他們不僅將各自民族的歷史融於口頭文學中,也描繪於服飾藝術中,成為傳世的「無字史書」,在歷史學、人類學等學科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梭戛箐苗彩色服飾、南開小花苗花背藝術、布依族服飾等。
傳統技藝: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都與人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基本涵蓋了各類別的器具或物件,同時也蘊含著古老的技藝信息和民族文化信息,如苗族服飾製作工藝、布依族服飾製作工藝、苗族蘆苼製作、直簫製作、花背製作工藝、刺綉工藝、織布工藝、盤縣老廠的造紙工藝、盤縣砂陶製作、六枝布依族油團粑製作、背兜製作工藝、竹編工藝、剪紙工藝等等。
二、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開發構想
(一)彝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1、八大山自杞國彝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資源評價:自然條件優越,發展歷史悠久,物產豐富,民俗風情濃厚,民俗文化特色鮮明。區域內有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婚嫁習俗》、《羊皮鼓舞》等17個項目。
《彝族婚嫁習俗》:盤縣彝族婚嫁習俗自古流傳,是貴州乃至中國彝族婚嫁習俗的重要表現區域,盤縣彝族文化區域處於貴州彝族文化圈和雲南彝族文化圈的結合部,這里是雲貴彝族文化積淀最古老的地區之一。其特有的價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其一,盤縣彝族婚嫁禮俗是千百年沿襲下來的古制,是盤縣彝族深厚歷史傳統文化的積淀;其二,彝族的畢摩文化在盤縣彝族婚姻儀式中有重要的體現;其三,盤縣彝族的婚嫁習俗中展現的民族音樂和歌舞文化具有豐富的藝術性。其中的酒禮歌和哭嫁歌完整地以歌代言,描述了男女雙方從相識到成親的過程,俗蘊含了彝族豐富的傳統文化。
《羊皮鼓舞》:盤縣羊皮鼓舞是一種源於民間道壇娛神儺舞,它是一種祭祀舞蹈。最初主要流傳於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的劉官屯、雞場坪、羊場等鄉鎮的漢族中,其中雞場坪鄉的最具特色。是一種面具舞,有判官、和尚、觀音、土地、彝王五個角色。表演人數的多少視情況而定,至少不低於兩個,一般是三個,也可以十幾人一起表演。表演時服飾沒有特殊的要求,也沒有固定的跳舞場所。舞步基本上都是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伴奏主要為羊皮鼓、鑼。舞者聽鼓、鑼聲邁步,隊形多變,動作原始古樸、情節隨鼓鑼聲展開,起伏跌宕,並且充分展現了男性的陽剛大氣,極具觀賞性。同時還具有很高的舞蹈藝術研究、歷史研究價值。
主題定位:民俗文化。
開發區域:盤縣四格、坪地、普古、松河、雞場坪、淤泥、保基;水城縣營盤、龍場、順場、新街、楊梅、玉舍、勺米、坪寨、紙廠、雙戛;六枝特區折溪等彝族鄉。
保護內容:八擔山彝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歌舞文化、節日文化、服飾文化、民俗文化、制度文化、古村落文化。
2、鍾山區新華村彝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資源評價:自然條件優越,發展歷史悠久,民俗風情濃厚,民俗文化特色鮮明。此區域內有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鈴鐺們》、《彝族莫蒿畝》等4個項目。
《彝族鈴鐺們》:新華村彝族鈴鐺舞,彝語稱「懇合唄」,是該民族為告別和悼念死者而跳的一種祭祀舞蹈。流傳在民間的《懇合唄》一般為四人所跳,四個勇士,各站一方,把關四個方向,預防外敵入侵,維護中央政權,保護自己的民族和家園,跳舞之前要選「懇合」(即唱)悼念歌,按先歌後舞、先主後客、先大後小的秩序,不零不亂、井井有條。舞者左手拿綵帶,右手拿鈴鐺(喻意為武器),腰部系一紅底白邊分叉式圍腰,彝語稱「畝仔撒喉」(意為騎馬而站時所用的盔甲),無任何伴奏,全憑舞者之間相互的默契感,以手中的鈴聲作為節奏,歌畢即舞。該舞動作古樸簡單,鏗鏘有力;節奏明快,場面熱烈;步伐交錯,進退有序;舞者腰肢前後左右扭動,或前伏後仰,或相互背馱,有步步逼人之感。舞時,族人們或打燈火照明,或鳴槍放炮、吶喊助威,整個場面猶如駿馬奔騰,氣勢相當豪邁、恢宏,而且撼人魂魄,審美價值很高也極具觀賞性。
《莫蒿畝》:新華村彝族「吹嗩吶」,彝語「莫蒿畝」,別稱「木嗩吶」。它是居住在烏蒙山脈腹地的彝族世代相傳的、在節慶民俗活動中吹奏的、以手工木嗩吶、羊皮鼓、鐵制鑔、「Y形木棒為道具,以吹奏彝族傳統曲目《迎賓曲》、《送親曲》、《阿西里西》等為吹奏內容,以三人男性為一個吹奏組合的一種彝族傳統音樂表現形式。其嗩吶一支高音,一支低音,每曲嗩吶曲目都有合音,是和諧音程。其吹奏特點為高音起調,低音附和,鼓音定調。其曲調主要表現彝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吹奏嗩吶是其思想、感情流露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
主題定位:民俗文化。
開發區域:鍾山區汪家寨鎮新華村及周邊村寨。
保護內容:新華村彝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歌舞文化、節日文化、服飾文化、民俗文化、制度文化、古村落文化。
(二)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1、青林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資源評價:自然條件優越,發展歷史悠久,物產豐富,民俗風情濃厚,民俗文化特色鮮明,項目基礎好、水平高的優勢。區域內有國家級、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蘆笙舞》、《苗族民間故事》、《苗族服飾》等5個項目。
《苗族蘆笙舞(箐雞舞)》:「水城苗族蘆笙舞(箐雞舞)」是苗族同胞在聚會時表演的一種集體競技舞蹈,該舞蹈起源於苗族「老譜」在民族斗爭及生產生活中的經歷,尤以水城縣南開鄉「小花苗」支系民族的蘆笙手所跳的最具代表性。南開苗族彝族鄉位於水城縣北部,東接青林鄉,南鄰保華鄉,西伴木果鄉,北靠金盆鄉。它是研究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對挖掘、整理、研究「小花苗」支系民族的繁衍、遷徙、征戰、歷史著有重大意義。它的影響面和涉及鍾山、納雍、赫章等縣(區)「小花苗」族支系村寨,是黔西北「小花苗」支系民族特有的民間舞蹈藝術,也是「小花苗」支系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重要文化標識之一。上世紀50年代末,素有「黔西北蘆笙王」之稱的張文友代表中國參加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並得到了周總理的親切接見。1989年7月,南開偏坡苗寨的苗族蘆笙舞蹈藝術家祝興榮、祝興智兄弟倆在美國華盛頓舉辦的有中國、前蘇聯、日本、德國參加的四國藝術節上,以粗獷奔放的舞姿,變化多端的演技,干凈利落的步伐,激烈快速的旋轉及出色的腳下功夫將「箐雞舞」推向高潮,給外國朋友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
《苗族民間故事》:居住在水城縣陡箐鄉坪箐村的「大花苗」支系是縣境內唯一一個人口較少,傳統文化較為獨特古老的「西部方言苗族」支系。其民間故事傳承久遠,原始,具有與「東部方言苗族」、「中部方言苗族」以及「西部方言苗族」中其他支系完全不同的內容和特色。如已搜集到的開天闢地神話《太陽月亮怎樣來的》、自然天象的傳說《「閃谷包」的來歷》、動物故事《小黃麂和豹子》生活幻想故事《擔莫早斗虎》、《虎妻》、《莫嘎都和莫各鬥彩》、《蘆葦沖》以及機智人物故事《阿奴堵換妻》等,從中就可窺見當地苗族怎樣從歷史走來,怎樣開「黑洋大箐」,怎樣和惡劣的環境進行不屈的斗爭,和頑強的抗爭等。給人們充分認識「西部方言苗族」的不平凡的艱辛生存發展歷程洞開了一道五彩斑瀾的窗口。
開發區域:水城縣南開鄉、金盆鄉、青林鄉、陡箐鄉等地。
2、梭戛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梭戛箐苗彩色服飾藝術》:清代初年,六枝梭戛社區的這支苗族人,為躲避戰亂的沖擊,經歷了長途而艱難的遷徙來到梭戛的崇山峻嶺中定居至今。長期以來,他們生活在特定的高原環境中,創造了獨特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交往文化。在這支苗族女性的頭上裝飾以木製新月狀「長梳」挽「發髻」為頭飾的標志,同時,也以這種頭飾為認同標志,並與本民族的其他支系相區別獨特標志。
資源評價:自然條件優越,發展歷史悠久,物產豐富,民俗風情濃厚,民俗文化特色鮮明,項目基礎好、水平高的優勢。區域內有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梭戛箐苗彩色服飾藝術》、《梭戛三眼簫藝術》等4個項目
主題定位:民族文化。
開發區域:六枝特區梭戛苗族彝族回族鄉安柱村安柱寨,高興村隴嘎寨、小壩田寨、高興寨、補空寨,新華鄉新寨村大灣新寨、雙屯村新發寨。
3、馬場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資源評價:自然條件優越,發展歷史悠久,物產豐富,民俗風情濃厚,民俗文化特色鮮明,項目基礎好、水平高的優勢。區域內有省級、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苗族直簫樂藝術》、《苗族採花節》等3個。
《苗族直簫、大筒簫藝術》:直簫、大筒簫音樂是中國民族民間器樂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貴州苗族音樂中的奇葩。大筒簫在器形也是民樂里極少見的倍低音竹管樂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我國民樂里倍低音樂器的不足。也是中國樂器化程度較高,可演奏復雜曲目的倍低音竹管樂器。直簫在貴州西部的部分苗族地區,不僅僅是樂器,還是禮器,與婚嫁禮儀等民俗文化關系密切。其特殊的語言方式在當地苗族生活中含有多種社會功能的文化載體。
主題定位:民族文化。
開發區域:盤縣馬場鄉滑石板村及鄰近區域。
(三)布依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1、羊場布依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資源評價:自然條件優越,發展歷史悠久,物產豐富,民俗風情濃厚,民俗文化特色鮮明,項目基礎好、水平高的優勢。區域內有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布依族盤歌》等項目。
《布依族盤歌》:布依族盤歌伴隨著布依族的形成而萌發,伴隨著布依族的產生、繁衍、發展而逐步豐富起來,是布依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發展至今,布依族盤歌的內容、形式、譜調等已較為完整。從內容上分,布依族盤歌涉及到了勞作、時政、儀式、愛情、生活環境、歷史傳說等諸多方面;從演唱場合分,有室內演唱和野外演唱兩種形式;按演唱曲調分,可分為情歌調、禮教調、婚慶調、喪葬調等。布依族盤歌還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倫理道德、宗教等眾多領域,甚至對布依人特有的心理特徵和情感傾向都有生動描述,是布依族人民記載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布依人的一部無字網路全書,具有珍貴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
主題定位:民族文化。
開發區域:盤縣羊場鄉。
2、猴場布依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資源評價:自然條件優越,發展歷史悠久,物產豐富,民俗風情濃厚,民俗文化特色鮮明,項目基礎好、水平高的優勢。區域內有省級、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布依族服飾(五等裝)》等項目。
《布依族服飾(五等裝)》:布依族人口在水城縣境內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彝族和苗族。主要居住在北盤江沿岸的猴場、紅岩、花嘎、野鍾、雞場、發耳一帶。各地支系裝束不一,尤以猴場、紅岩一帶的「喜鵲布依」支系(因其長見的青年裝多為白色上裝配青色無袖外衣,形似喜鵲毛色,俗稱為「喜鵲布依」)的五等裝最具特色。其中以猴場打把村保存較為完好。五等裝分為:特等裝、一等裝、二等裝、三等裝、四等裝。特等裝一般在辦喪事祭祀場合穿;一等裝在婚嫁場合穿;二等裝在吃酒、聚會時穿;三等裝在青年聚會趕表等社交場合穿;四等裝在幹活和平時穿。五等裝的最多的為五至八件套,最少的為一至二件套。五等裝上所用的刺綉、挑花,是布依服飾的核心和靈魂,其工藝有平綉、盤綉、辮綉、纏絲、鎖扣、打子綉等。刺綉中各種技法相間,綉工嚴謹。傳統花紋有盤龍、飛風、游魚、蝴蝶、雲勾、樹葉、白果、牽牛、刺梨、稻穗等圖案形式,用色多以青、紫輔底,用白、黃、綠、桃紅、大紅、深藍、淺藍等色相互襯托搭配,色調明朗鮮活,綉法或平順滿鋪,或盤結纏繞,有較強的立體浮雕效果。五等裝用料過去家家都有台土織布機,由自己種麻織布,制靛並染制剪裁裝飾縫制。
主題定位:民族文化。
開發區域:猴場鄉、六枝特區中寨鄉,果布戛鄉、蟠龍鄉、紅岩鄉。
3、月亮河布依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資源評價:自然條件優越,發展歷史悠久,物產豐富,民俗風情濃厚,民俗文化特色鮮明,項目基礎好、水平高的優勢。區域內有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布依族民間故事》、《布依族服飾》等項目,另外,在隴腳月亮河已經建設有《月亮河布依族文化風情園》。
主題定位:民族文化。
開發區域:隴腳鄉。
(四)居都仡佬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資源評價:自然條件優越,發展歷史悠久,物產豐富,民俗風情濃厚,民俗文化特色鮮明,項目基礎好、水平高的優勢。區域內有省級、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仡佬族吃新節》等
《仡佬族吃新節》:六枝特區箐口鄉居都村是貴州省內仡佬族語言保留得較為完整的仡佬族社區。由於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語言基礎,居都仡佬族創造了古樸、獨特、神秘的祭祀文化。其中,以「吃新節」最具代表性。吃新節是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八月的第一或第二個虎場天,居都仡佬族「吃新節」便開始了,整個節日持續三天,目的是祭祀天地、緬懷祖先、祈禱豐年。它不但保留了許多遠古時代的風俗信息,而且「吃新」氣氛熱烈,充滿情趣。祭祀文化是「吃新節」的核心,其內涵體現為祖宗崇拜和自然崇拜。祭祀活動由長房主事人主持。長房主事人是本宗姓的長房長子,地位世襲。祭祀用語全為仡佬語,不準說其他民族語言。祭祀宰牛(宰馬),講求「血祭」,崇尚雄性和神力。祭祀物品除用牲畜、米飯之外,長房主事人還要上山採集數種野生植物,以此紀念祖先「開荒辟草」的艱辛。居都仡佬族「吃新節」為我們真實地記載著中國歷史衍進過程中的仡佬族民俗風情,它承載著仡佬族生生不息的優秀傳統文化血脈,是我們研究仡佬族原始信仰和仡佬族歷史人文生存變遷的一部「活態」教材。
主題定位:民族文化。
開發區域:居都寨、松林寨、丫口寨、舊寨。
6. 六枝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六枝的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有蘊藏著古夜郎文化的牂牁江省級風景名勝區及倍受海內外關注的梭戛生態博物館,是融民族文化風情、自然風光、名勝古跡為一體的獨特旅遊區。其中,中部有桃花公園、九頭山公園、南極山公園、天然洞穴月宮洞(觀音洞);南部有郎岱古城、郎岱木城碑記、郎岱暴動烈士墓及神秘的老王山(古郎山);東南部有底溪森林公園,有白肆凳水河上的瀑布群和以落別為中心的溶洞景觀;北部裂大旅有岩腳古鎮風光、老高橋景點、懶龍橋景點(窗子洞)、老卜底景點及梭戛生態博物館景點。加上濃郁神秘的民族風情,如:布依族的趕表、苗族的曬月亮、彝族的趕山節、仡佬族的吃新年等,構成了六枝獨特的旅遊景觀,吸引著國內外大量遊客及民族文化專家、學者。目前,我區正在積極開展底溪生態園、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態園、月亮河省級森林公園等的建設工作,阿珠水電站壩後水域面積為平方公里,光照電站壩後水域面積為 51.54 平方公里, 牂牁 江沿線將仿薯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區旅遊業將更具發展潛力。 梭戛長角苗風情景區位於六枝特區東北部,距離六枝特區36公里,面積24.3平方公里,1998年與挪威國合作共同修建。中國第一座露天生態博物館——梭戛生態博物館,重在將長角苗的文化遺產盡可能原狀地保存在其所屬社區及環境之中。這里是長角苗的故鄉,居住著不到5000人的長角苗。長角苗寨依山而建,土牆茅屋,原始古樸,紡紗織布,畫蠟刺綉,飛針走線縫制美麗的衣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風民俗保持完整,民族文化濃郁,勘稱人類活化石,是領略長角苗奇風異谷,研究人類民族學和國際間合作的露天生態博物館群發展的科考旅遊勝地。 牂牁江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六枝西部,距六枝城區67公里,總面積57.6平方公里。該景區以夜郎名勝、郎岱古鎮等古夜郎文化和牂牁江峽谷風光為主。
7. 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冊亨布依戲
布依戲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之一。布依戲,過去稱「土戲」、「歡戲」,在布依語中稱「谷藝」。冊亨縣布依戲主友信要流傳於巧馬鎮、丫他鎮、秧壩鎮、弼佑鄉、八渡鎮、百口鄉、雙江鎮、者樓鎮等地。
冊亨布依戲是用布依語演唱的戲曲,並在布依八音、八音座唱(板凳戲)的基礎上發展形成。據板萬戲班手抄歷史資料《歡戲歷源》佐證,布依戲至少在1741年(清乾隆六年)時就已形梁告歲成,至今已有270多年的歷史。
2、侗戲
侗戲流傳於貴州省黎平縣、榕江縣、從江縣,廣西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以及湖南省通道自治縣的部分侗族村寨。黎平位於貴州東南部,東連湖南靖州、通道,南臨廣西三江,西北兩面與從江、榕江、劍河、錦屏接壤,是黔、湘、桂三省區交界地。縣境內民族眾多,侗族佔60%以上。
侗戲大致分為兩類:一是以侗族民間故事為題材的如《珠郎娘美》、《郎夜》、《莽歲》、《美道》等;一是根據漢族小說、戲劇編纂或改編的,如《梅良玉》、《秦香蓮》、《梁山伯與祝英台》等,還有連台本戲,如梁士錦《行歡坐夜》、《投軍別窯》、《打陸文秀》等。
3、福泉陽戲
福泉陽戲的正規演出每年舉行3次。第一次在農歷正月間演出,演出時間4天4夜橡睜;第二次在農歷五月十三日「單刀會」當日為紀念關羽而演出,地點在當地的關帝廟前,時間1天;第三次演出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為紀念神話中的二郎神和歷史上的二郎(川主、水神)而演出,祈求庇佑一方平安。此外,還為民間「還願」進行演出,但相對於正規演出要簡單得多。
福泉陽戲由內壇和外壇兩部分組成。內壇就是以祭祀儀式出現的二十四壇法事,具有還願的性質,故民間又稱為「還陽戲」、「還願戲」或「願戲」,有開壇、發牒、正清、領牲等二十四請神、延神、酬神、送神儀式和「上刀山」、「下火海」、「頂華蓋」、「懸鉤釣斗」等特技(法術)表演。
4、思南花燈
源於唐代,盛行於明末清初。由於歷史原因,思南花燈受鄰省的影響較大。且自漢代以來,漢民族的不斷遷入,中原文化、吳越文化、巴楚文化隨之先後進入,與土著文化長期共存,使得思南花燈具有很大的融合性。在明、清時期,思南花燈活動頻繁,在演出的組織形式上多以自然村寨為主,並設燈會、設會長,即燈頭。
思南花燈在貴州戲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廣大農民在生產勞動中的必然產物。它的題材、內容、形式都來自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婉轉動聽的唱腔,高亢激越的花燈打擊樂,優美迷人的舞蹈以及美麗獨特的服飾道具,而倍受人們青睞。
5、錦雞舞
苗族錦雞舞主要分布在丹寨縣排調鎮的也改、黨早、甲石、排保、南群、加配、麻鳥、羊先、羊告、也都和雅灰鄉境內雅灰、送隴等苗族村寨。
錦雞舞最初的功能是祭祖,並且只能在12年1祭的祭鼓活動中才能跳,用於喚醒祖靈,以及在活動後將祖靈送回安息之地。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吃新節」、「跳月」以及大型慶典的迎賓禮儀活動中錦雞舞也被廣泛運用。
6、布依族「雯當姆」
布依族民間舞蹈「雯當姆」,流傳於貴州省荔波縣洞塘鄉及翁昂鄉布依族地區。縣內山川秀麗,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因喀斯特面積大、地貌多樣,生物豐富,與雲南石林、重慶武隆共同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於2007年6月27日,被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雯當姆」,漢語譯意為「矮人舞」。舞蹈別出心裁地在肚皮上畫上可愛的胖娃娃形象,並用大籮筐套蓋住真人的臉和胸部,作為布依族帽子道具,然後利用腰肚肌肉收放的表現力,造成人物豐富的表情變化。
7、苗族大遷徙舞
分布於貴州省赫章縣河鎮、可樂等鄉鎮。苗族大遷徙舞苗族稱「夠戛底戛且」,意為尋找居住的地方,為赫章苗族記載苗族大遷徙歷史過程的民間舞蹈。
苗族大遷徙舞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以舞蹈形式記錄祖先遷徙歷程,舞蹈場面宏大,古歌悠遠,舞步凝緩。一些如「留戀」「回望」等舞蹈動作,如此故土難離,讓觀者潸然淚下,苗族大遷徙舞在赫章苗族中極具影響,是苗族人民千百年來在艱苦環境中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直觀載體。
8. 貴州有哪些物質文化遺產
荔波的小七孔
9. 六盤水屬於哪個省
六盤水,別稱涼都,貴州省轄地級市。
【拓展資料】:地處貴州西部烏攔州蒙山區,滇、黔兩省結合部,長江、珠江上游分水嶺,南盤江、北盤江流域兩岸,是西南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和物流集散中心之一。六盤水地處華南、西南鐵路大通道交匯點,有「四省立交」的美譽。六盤水簡歲蔽資源豐富,風雀純光秀美,境內有玉舍國家森林公園、玉舍滑雪場、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明湖國家濕地公園、韭菜坪景區、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態園等多處著名景點,六盤山因風光秀美,氣候宜人,連續多次入選國家十大避暑旅遊城市榜。
10. 六枝特區的介紹
六枝特區,位於貴州省西部,屬六盤水市轄區域。是中國唯一以「特區」命名的行政區劃。系「三線建轎大沒設」時期由原「六枝特區」與「郎岱縣」合並而成。地理坐標為東經105°08′~105°43′;北緯25°59′~26°33′之間。東臨本省的普定、鎮寧兩縣,西接普安、晴隆、水城三縣,南連關嶺縣,北靠織金、納雍縣。南北長61公里,東西寬56公里,國土總面積1792平方公里。2015年底轄3個街道、9個鎮、6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常仿蔽住人口49.46萬,境內居住32個民族。六枝特區地處「中國涼都」六盤水市的東大門,長江、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大小河流共40餘條,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農作物品種以水稻、玉米、小麥、薯類、油菜籽為主。先後被列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縣、商品糧基地縣、重點產煤縣等榮譽。1六枝特區是貴州省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示範區;貴州省資源閉納型城市轉型發展先導區,畢水興資源富集區與黔中經濟區的重要結合部;國家統籌規劃建設的攀枝花—六盤水經濟區和南貴昆經濟帶的重要支點。2煤炭、機械、電力、建築材料、食品加工等行業形成了地方的發展主要格局。3六枝特區歷史文化厚重,是夜郎文化和牂牁文化的發祥地。5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境內的桃花公園距今是2萬年前的新舊石器交替時期古人類遺址。1995年中國和挪威兩國政府建立的亞洲第一座生態博物館梭戛苗族生態博物館就落戶於此。近代人物有安健、龍騰、李興隆等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