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傳統文化是一種工具你看怎麼用

傳統文化是一種工具你看怎麼用

發布時間:2023-05-09 12:50:35

1.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如何加強中國傳統教育

一、國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現狀
民族文化是中國數千年沉澱下來的精華。在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在不斷吸收和引進外來文化,外來文化充斥著我國的各個角落。然而,中西方文化不斷交融,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讓國人有些迷失了方向。當今社會忽視傳統文化,西方文化占據國人生活的現實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大部分年輕人青睞於外來文化,不論是國外影視還是國外書籍、國外節日,已經占據了年輕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許多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儒家思想,什麼是《三字經》,反而操著一口生硬的英語、韓語、日語,對外來文化信手拈來;嘴裡天天喊著吃肯德基、麥當勞,不喜歡吃面條等傳統中餐;他們不再重視傳統節日,如端午節、重陽節等,不會在傳統節日進行相關教育,反而熱衷於過西方的節日,如聖誕節、萬聖節,還進行誇張的裝扮,舉行很多形式上的活動引人注目。許多年輕人崇洋媚外,包包、服飾、食品等偏愛於外國牌子,認為國產品牌質量低下,點滴之間把中國之根、中國傳統文化拋之腦後。此外,我國傳統節日的慶祝形式也在逐漸減弱甚至淡化,如春節放煙花爆竹被禁止,元宵節打紙質燈籠被認為危險,清明節掃墓認為不必要,甚至感覺污染環境……傳統文化作為一個國家的印記與標識,卻在日益發展的當今社會逐漸消亡,這是多麼可怕。
二、如何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在當今中國傳統文化遭受猛烈沖擊的情勢下,如果國人再不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再不保護自己的本土文化,避免其遭受侵蝕,那麼我們的國家、民族將深陷萬劫不復,會給我國的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一)真正領會中國傳統文化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主,以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為輔,並包涵各種文化形態,如法家、墨家、兵家名家等多種思想體系,以及各種民間信仰、知識、習俗等而形成的一種文化[2]。一個國家的文化是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的靈魂,是民族力量的源泉。文化的發展對國家的發展和命運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3]。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是不留餘地地全部吸收,任何文化都具有兩面性,既有其精華,也有其糟粕。真正領會中華文化的精神,需要學會與時俱進,將傳統文化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借鑒外來優秀文化,摒棄傳統落後文化,學會審時度勢,用發展進步的眼光去解讀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二)強化各階段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
當代青年在面對兩種迥然不同的文化帶來的沖擊時,應該如何去對待,這一問題始終困擾著年輕的一代人。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我國各教育系統和單位應該注重傳統文化的起步階段,即潛移默化地對兒童階段的孩子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的熏陶和培養,讓其從小身受古代優良文化的影響,使其具有辨別鑒賞文化的能力,學會認可精華,摒棄糟粕。比如,可以在幼兒教育教學階段或者中小學階段開展古典詩文品讀誦讀,陶冶兒童的情操;可以開展以儒家典籍為主的淺顯易懂的古代文學作品的賞鑒,豐富學生的思想;也可以開展相關的系列教育活動,弘揚民族文化,突出古典教育對孩童時代的重要性。同時,對於高中及以上階段的學生,特別是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更不可因為專業課而忽視傳統基本文化課的學習。有的高校因專業性極強而忽視對傳統文化的開設和學習,忽視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塑造和培養,這是極不可取的。在大學階段我們仍然提倡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比如將其設為大學必修課,要求學生在畢業前完成相關文化的學習任務,以免年輕人不知儒學,崇洋媚外。
(三)中國各文化宣傳職能部門應職責分明,重視相關傳統節日的宣傳教育
每年的新年之際,我們都會在各種新聞媒體上瀏覽到新一年的日歷,日歷上標紅的節假日更是吸引眾人眼球。那麼到底有多少國人真正重視我國的傳統節日呢?他們僅僅關心的是什麼時候放假,什麼時候可以遊玩,什麼時候可以和同事舉行派對聯歡……而本應該引起思考的春節、清明、端午、重陽等傳統節日僅僅被當成了玩樂的標識。大家沒有認識到這些傳統節日的關鍵點在於有內容含義的「節」,而是把它單純理解為休息的假日。清明文化的意義首先是追根溯源,銘記先輩,牢記傳承,它是一種文化的延續。清明節,眾人皆知是祭祖掃墓的日子,是一個對已逝故人先賢進行「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的節日,是一個對先人表達我們追思與敬意的節日,清明更是代表著一種感恩文化。現在的我們需要感恩先賢,感恩祖宗,正是他們用心血和智慧創造了當今燦爛的文化,正是他們留下的這些優良傳統文化讓我們有了自己的根本。這就要求中國各文化宣傳部門應該在重大傳統節日來臨之際,加強對節日由來、傳統歷史、文化背景等的宣傳教育或者開展趣味高雅的教育活動,使國人真正認識到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接受並傳承我們民族的文化,有效干預國人過分重視洋節,如萬聖節、聖誕節和情人節,加深國人對中國優秀文化的情感。
三、中國傳統文化對教育的影響和意義
教育總是伴隨著一國文化的發展而發展,文化是教育發展背後的真正推動力。不難發現,一個國家文化的消亡沒落勢必導致教育落後。只要文化不滅,文明就會延續下去。傳統文化是重要的教育工具和教育材料,中國傳統文化對教育的影響是兩面性的,傳統文化中的優良部分起到積極導向作用,是國人精神力量的支撐,是國人行為舉止的指南。在優良傳統文化的引導下,中華兒女踐行著「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和為貴」「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兼相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格物致知」[4]等等。在優良傳統文化的熏陶下,華夏子孫演繹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頑強自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精神[4]。優秀的傳統文化賦予我們高尚的愛國情懷和道德品質,給予我們卓越的智慧和百折不回的勇氣,支撐著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另一方面,傳統文化對現實教育也有一定的消極影響。我國古代歷來追求同一性,這源於古代君主對政治局勢的把控,但在如今看來,盲目追求集中統一的思想嚴重束縛了思維的發散,嚴重阻隔了創新的發展。追求同一的價值取向在教育方面表現得尤為顯著,如果教育課程、種類、設置等整齊劃一,長期集中統一,勢必會造成教育靈活性的不足,教育特色的缺失,最後導致教育體系的滯後,學生缺少學習上的主動性,學習被動化,缺乏創新意識,嚴重阻礙教育事業的發展,影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播。

2.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其中蘊藏著許多哲學思想和道理,對我國管理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它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國正在現代化,雖然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中國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展,但是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開始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本身具備文化科學價值。

但走上近代社會後,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們開始對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反思,並很大程度上調整了以前對傳統文化的看法。但是,這種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艱難的過程中前進。有前進,有障礙,有時甚至還會倒退。於是鴉片戰爭結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對傳統文化的反思,仍舊沒有根本性的突破。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國中,可謂絕無僅有,也使許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中國傳統文化構成復雜,是一個原因。中國傳統文化有數千年歷史。時間長,在其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要增加一些東西,因此內容十分豐富,構成成份極其復雜。有許多東西是好的。有許多東西是糟粕。而精華與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塊,使中華的傳統很難改進和發展。

1.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由於時間久,在若干年時間里又沒有及時進行打掃,使糟粕越積越多,給我們民族帶來極大損害。不是崇高創新,不是倡導一代勝過一代,而是推崇守舊,「天可變,地可變,祖宗之法不可變」。使幾千年期間,政治體制、思想觀念、科學文化,一直難以進步,終於在近代社會不可避免地落後於國際社會。我們必須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像智、信、忠、孝、禮、義、廉、恥都是幾千年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民族的靈魂。倡導一切有利於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導一切用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導青少年樹立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的觀念。

2.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身為青少年,我們應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並繼承其優良傳統。而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不能僅僅做一個博物館或者只是把傳統文化用聲音和影像保存起來。而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和行為准則,是一種活生生的東西。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並不是讓其凝固而無法變遷,這樣做的後果事實上是讓傳統文化失去應有的生命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並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加以發展,就能充分激發整個民族的潛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大力弘揚中華美德,能夠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責任感;能夠使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具有更豐富的內容,具有更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民族形式;能夠使人際關系更加和諧,促進經濟社會更好地地發展;能夠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適應時代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規范。才能使中華民族更加生機勃勃、更加和諧。

3.借鑒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

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發展和道德進步,除了要注意繼承和弘揚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優良傳統之外,還必須積極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優秀成果。在對待其他民族或國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中國新文化的建設,正如人們常說,必須堅持繼承、吸收、創新。站在整個世界文化角度來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長短,應該互相學習,才能共同進步。別人可以學習我們,我們也可以學習別人。學習永遠不是一件丟面的事,而是一種聰明的表現,是一種追求進步的表現。善於學習別人的優點,才能趕上別人,超過別人。即使已經超過別人,也要繼續向別人學習,因為別人總會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們好一些。正如「三人行必有我師」一樣。

而不同國家國情不同,學習中不能照搬照抄。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裡?人口多一些,生產力起點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後一些,人均資源少一些,這一切都是我們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許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發展經濟,都要科學、民主,都熱愛美好生活,都要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都要講道德和法律。因此,別人在這些方面做得比較成功的,就應積極借鑒。

有些人動不動以中外國情不同為由,千方百計為學習別人先進文化設置障礙。中外國情不同,所以中國不能搞市場經濟,不能崇高人權,不能普選,不能倡導思想自由,不能搞股份制,等等。這與其說是重視本國國情,不如說是自甘落後。許多別人文明的先進成果,被排斥在一邊。害了誰?害了自己民族的未來,害了廣大人民的最切身利益。若以這種錯誤的思想觀念來指導我們的文化建設,那麼我們民族與世界先進民族的差距,不是越來越小,而是必然越來越大了。

人類社會作為一個由許多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攜手前進是最明智的。這樣大家都會變得更加聰明,更加成熟。人類文明,必然要以這種方式前進,才能發展更好,也才能使各個民族更快地進步。

中華民族這個傳統民族,走向現代民族的腳步,是歷史發展必然要求,是誰也難以阻擋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現代化,盡管路途坎坷,卻是最終要完成的。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國內改革的深入,和國際上對外交往的增多,我們的胸懷將更開闊,我們對文化發展的規律將認識得更深刻,各種影響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的障礙,將逐漸被打破,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進程必將大大加快。

4.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

在當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經濟一體化浪潮越發洶涌之際,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利用、傳承與變遷、創新與調適成為民族研究與工作中的重大課題。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能夠體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演進的自覺水平。文化作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對國家經濟、政治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著巨大的作用力和影響力。文化資源、人文環境和民族素質,又是一個社會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新的時代,必須建設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進而推動我們民族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首先要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將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對自己、社會、自然有較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建立在無知、愚昧基礎上的文化,是不能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真正幸福的。這就要求個人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也要求社會倡導思想自由,倡導尊重真理,重視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傳統文化與當今文化的相結合,要保留傳統文化的精華,還要灌輸當今文化的特點,符合世界發展觀,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與配合,按照自身的規律得到的繼承和持續的發展。這樣,才能使中國的發展一直處於領先階段。

因此,在新的文化建設中,必須倡導人的社會責任,鼓勵人們在實現個人利益基礎上,為社會多做貢獻;必須引導人們正確處理人與人的矛盾,維持社會正常秩序;必須使人們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和激發人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創造更多優秀的勞動成果。建設中華民族的新型文化。

總而言之,我們必須弘揚和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並在此基礎上,建設出符合中國特色的新型文化。

3. 你如何理解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現實意義

【摘

要】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綿延不盡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
聚力,具有世代相傳、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等特點!在傳統文化影響下中國人的
思想觀念,
思維、
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
中國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
展,但是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開始的。

【關鍵詞】傳統文化

特點

習慣

影響

文化(
culture
)本身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
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
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
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
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創
造出來的所有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其中既包括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
性質的部分,
由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
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傳統文化之京劇。

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
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1]
中國傳統文化是

中國幾千年文明發展史中在
特定的自然環境、經濟形式、政治結構、意識形態的作用下形成、積累和流傳下來,並且至
今仍在影響著當代文化的



的中國古代文化。
[2]
其內涵或以物化形式存在和延續,
如文獻、
文物等,或以物化形式存在和延續,如思想、觀念等,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中逐漸內化於人,
形成整個民族較為穩定的文化心理和性格並且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升華為民族的文化
基因。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
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
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
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
所創造的、
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
歷史悠久、
內涵博大
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
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
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文化本身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個
歷史的發展過程,因此,
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徵和民族特徵,又具有時代特徵。在歷史性意義
上,
中國文化既包括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
也包括中國文化傳統發生劇烈演變的近代文化與
現代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

世代相傳,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
內有所中斷,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
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
總的來說變
化不大。
2
,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
,歷
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歷史。
4

博大精深,
「博大」
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
「精
深」
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
有諸子百家

、藝術、傳統節日、民間工藝等多種形式!至今,我們仍能時刻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存在!

在全球化背景的今天,
面對西方文化的強勢入侵,
如何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及其對當代中
國社會的影響則顯得尤為重要。

有人說傳統文化是柄雙刃劍,既是現代文化的墊腳石,又
是現代文化的絆腳石!這話我甚是贊同,下面請讓我表出個人對傳統文化現實意義愚見
!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現實社會的積極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在當今國際化的市場經濟條件
下,
建設和諧國家,
實現民族復興乃至實現世界大同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影響,
主要表現在
以下幾個方面
:

(

)
傳統文化是增強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
她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
也是中華民族的尊
嚴,是中華民族在精神層面的具體標志,
是矗立於世界之林的

形象


特別是在中國歷史上
一些名副其實的不朽之作,世代相傳,百讀不厭,而且其智慧之火將永不會熄滅,照耀著人

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因此,珍惜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維護中華民族的文化尊嚴,搶救
保護民族文化,
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尤其青
年一代首先要樹立尊重傳統文化的理念,
不僅要自覺從書本上學習傳統文化知識,
還要懂得
中華傳統民俗、
習慣,既要懂得民族的現實,
又要更多地了解民族的歷史,
懂得民族的精神
實質和民族的利益所在。
說到底,
只有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才能從根本上推動中華民
族的發展。
只有不斷強化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使中華民族的資源得到更為充分和有效的發
揮與利用,才能使中華民族在地球村中發出更為響亮的聲音,永遠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

)
傳統文化是構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礎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多與王朝政治或社會理想相關聯。
一部陳舊老書,
一部古代文學經
典,披散著歷史的灰塵,
脫落於現代社會,特別是易中天、於丹等當代大家以古人聖賢道理
為原料,
深人淺出地將中國歷史文化與現實社會及其生活緊密結合,
使老百姓入心人胃,

給大眾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個鮮活的實際問題以啟示,
而且能與實際生活中為人處事的經驗總
結相驗證,
也能給受過創傷者的心靈以撫慰,
提升著人們的思想道德品位,
開闊著人們的眼
界與胸懷,在診譯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中發揮了構造民族心理的作用。

(三
)
傳統文化是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精神資源

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的觀點,
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經濟、
科技、軍
事等表現出來的

硬實力

,也包括以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

軟實力

。而文化軟
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因素,
並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
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一個民族
的復興,
必須有文化的復興作支撐。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
而繁榮興盛中華文化,
必然以提升中國軟實力為根本途徑。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基礎


血脈


在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吸收消化世界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歷經世代傳承,
形成
符合時代特點的中華文化,
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資源和重要基礎。
充分發掘中華傳統
文化的優勢,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時代特徵相適應,與現
代文明相適應,
與人民的生活和國家的行為相聯系,
實現傳統文化現代化的轉換,
已成為推
動社會經濟發展,提升綜合國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資源。

(

)
傳統文化是建設現代文明社會的基本條件

縱觀中國古代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
從政治思想到倫理思想,
乃至人生哲學都形成
了一整套人們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所必須格守的准則,影響著世
[


世代代中華民族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儀表,
並對中華民族的人格追求產生過重大影響,
特別是
儒家的修身理論在中國思想文化史、教育史上有著十分突出的地位,是造就中華禮儀之幫、
文明古國美譽的重要條件。儒家文化中的

學而知之



自強不息



修身、齊家、治國、
平天下

,等一系列思想和精神主張,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激勵著古往今來
進步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奮勇前進。也正是胸懷天下、自強不息的精神,造就了中國
人民奮發有為、
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推動了社會的不斷發展,
而且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條件下,
建設現代社會文明的今天,
其現實意義仍不可忽視,
更需要在吸收世界各國優秀
採納

4. 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眾多。
無形的文化有漢字,有詩詞曲賦,有戲曲小說,有琴棋書畫,有中醫……
有形的文化有萬里長城,古城古建築,瓷器絲綢,茶葉美食……
我們的傳統文化非常吸引人,看多了也會有困惑,比如很多文化都不好理解,這個不好理解不是指文字不好理解,因為畢竟我們的文字一脈傳承,每個字都能認得,但是這些文字組合到一起就難以理解了。
藏,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
上古時代,祭司掌握著知識,輕易不會傳授別人,那個時候人們都很蒙昧,也確實難以傳授,文化被藏在祭司心中。
商周時代,大家族掌握著知識,作為家族立足根本,知識不會傳給外人,文化被藏在貴族之中。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知識開始擴散,尤其是孔子有教無類,知識文化走出深宅貴院,文化藏不住,貴族們很不高興,他們想來想去,想出一個辦法,把話繞著彎說,把文章晦澀了寫,把簡單的話用復雜了寫,本來需要一百個字寫明白的意思,偏要用十個字來寫,告訴人們這是精簡。這個狀況,用當下詞語來比喻,就是壓縮,對文化思想進行壓縮,還設置了密碼,你要想讀懂這些文化,不僅需要密碼,還要知道壓縮演算法。
大,是中國文化的另一個特點。
中國,歷來都是一個大國,大國不只國土面積大,人口也多,而且還普及了文字教育,所以人才也多,不是天才根本入不了統治者的眼,入了眼後也是想殺就殺,根本就不在乎,因為隨時可以從大量人口裡再選出一位來。
對人才不珍惜,同樣對知識不珍惜,中國歷史上不是沒有出現過科學,四大發明,天工開物,秦朝精巧的弩箭,明朝廣泛應用的火葯,可後來都被統治者拋棄,為什麼呢,因為中國太大,任何科學技術提供的便利,都能靠堆積人力來取得同等效果。沒有弩箭,大不了多死幾萬士兵,戰爭也能獲得勝利,不懂水利沒關系,大不了河水泛濫淹死些老百姓,反正國家那麼大,百姓還有很多。
藏與大,依然在中國現代社會存在。
我們如今很多人說話彎著說,文章霧里寫,想表達什麼意思就是不告訴你,這就是藏。如今大學生遍地走,確只能擰螺絲,政府招個保潔都有研究生學歷,這就是大。
所以,如今年輕人了解學習傳統文化一定要注意這兩點,不要人雲亦雲,中國很多文化有人認為是垃圾,是糟粕,但其實是因為藏起了精華,或者因為優點不夠大被拋棄,我們要用自己的心去看,用頭腦去分析,確定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閱讀全文

與傳統文化是一種工具你看怎麼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