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求 國學拾遺 的簡介
《國學拾遺》作者林語堂,福建龍溪(現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筆名毛驢、宰予、豈青等,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早年留學國外,回國後在北京大學等著名大學任教,1966年定居台灣,1955年創辦的《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76年在香港逝世,一生著述頗豐。
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林語堂的確了得,儒釋道談得頭頭是道,外國作家也是如數家珍。文中講述古人想要使得美德顯明天下,首先要治理好他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國家的人,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家庭的人,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想要提高自己道德修養的人,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正;想使自己的心正,首先自己要誠實改悄;要想做個誠實的人,首先要獲得真正的知識;而獲得知識的方法就是窮究事物的原理。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本書以通俗、生動的語言,以小品文的形式,為你講述包括儒家、道家和佛家這三方面的國學知識。
《國學拾遺》包括儒家:仁者愛人、道家:大道無形和佛家:無生無滅三部分。「仁」,或真人性,在道德感的扮兆形式上,是以人的內心和外在的宇宙的道德相和諧為基礎。當這個「真義」實現時,便「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就是儒家的哲學基礎。道家哲學和儒家哲學的涵義,一個代表消極的人生觀,一個代表積極的人生觀,那麼,我相信這兩種哲學不僅是核缺渣中國人有之,而也是人類天性所固有的東西。我們大家都是生就一半道家主義,一半儒家主義。道家與儒家,不過是中國人靈魂的兩面。一種屬於活動的、有為的、相信的一面;一種是屬於靜觀的、懷疑的、驚異的,使生活籠罩著一種如夢性質的一面。這樣是很好的。佛教教導人生是一個生死輪回的圓圈,我們現在為我們前生所做的接受懲罰,我們將來我們現在所做的接受懲罰。這個圓圈是痛苦的和一個永不休止、應接不暇的幻影。人要逃脫這個圓圈才能獲得拯救。
從皇帝到老百姓,最根本的就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要是這個基礎破壞了,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不可能的。沒有一棵這樣的樹,其樹干又細又小,而其頂部的樹枝長得繁茂。這就是事物之本的含義。不過在書的結尾有點宣傳宗教的味道。
(改了,看下吧,老兄)
Ⅱ 拾遺公眾號為何那麼火
《拾遺》公眾號火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素材新穎、緊跟潮流熱點:《拾遺》公眾號每天都固定更新4-5篇文章,素材新穎,話題都緊跟當下的話題熱點,所以吸引讀者。
2、內容真誠,銀攔碧文化含量高:《拾遺》的文章側重一些名人的人物解讀,故事性比較強,吸鋒舉引讀者。
3、排版簡潔大方,圖片符合主題:《拾遺》文章的內容排版都十分簡衡清潔,又不淪為平庸,圖片也符合文章主題,看起來十分賞心悅目,吸引讀者。
Ⅲ 南京古村古鎮有哪些南京古村介紹
南京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面積廣大,氣候溫和、環境優美且景點眾多,是旅遊的熱門城市。遊玩南京,除了美麗的景區、遺址等景點,其實市內還有很多美麗的古村古鎮。村鎮內景色優美,文化氣息濃厚,也值得遊玩,具體信息可以參考下文。
南京的有一個地方像極了大理,家家有水,戶戶有花旁祥遲。
在南京的最北端溧水有一座小村叫「石山下」,古樹、磚瓦、回憶??這座已有六百年歷史的村莊至今還保留著最初的風骨。
走在村間,隨處可見石頭壘砌的老房子,肅穆而安然。木籬笆開合間嘎吱作響,像是不成曲調的山野音符。村民隨手擱在屋後的陶罐、池塘邊垂釣的老人、香火鼎盛的百年宗祠,無處不顯露著時間在這座小村流逝的痕跡。
如果說古城牆、寺廟是人們對歷史的追思,那麼小小的石山下村就是人們對民俗生活的挽留。也許你來得巧,還能看到宗祠祭祖儀式。每逢祭主的日子,主辦的人家掛起宗譜,村裡各家各戶輪流祭拜,宗祠內早早擺好八仙桌,全村宗親齊聚一堂??
如果你沒趕運李上這樣的盛典也不要緊,石磨、鼓風車、黑白電視等民俗展館是每天都開放的。每逢桂花開放的時節,也可以親手摘桂花、蒸米糕,鄉味拙樸,欣悅在其中。
地址:南京市溧水區晶橋鎮石山下村95號
江寧和安徽交界處有一個叫作石塘竹海的地方,風景十分優美。春天,萬木蔥蘢,百花盛開,總有一種出遊的沖動時時萌發。這里,公路兩側山坡上全是茂密的竹林,隨風飄動,猶如海濤翻滾,林間春筍破土而出。這里還有尾礦形成的山間人工湖,兩山竹海,夾雜著一塘清水,波光瀲灧,瓦藍澄凈,水天一色,好一片旖旎風光。一叢叢盛開的野玫瑰在路邊默默的綻放,古今庭園幾乎無園不竹,居而有竹,則幽篁拂窗,清氣滿院;竹影婆娑,姿態入畫,碧葉經冬不凋,清秀而又瀟灑。石塘竹海全村皆商,家庭客棧或農家菜館遍布全村,值得遊玩。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石塘村
電話:025-52739165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誰說看古鎮就要去烏鎮、同里,在距離南京車程不到一小時的地方就有一座名為「青山」的古村。這座村莊雖然已滿千歲,卻絲毫沒有衰頹之勢,依然平和安順,人丁興旺。
沿著蜿蜒的小路進入村落,古樸的民風彷彿讓人回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時代。村口的磨坊、斑駁的窗欞、青磚碧瓦都展示著歲月的年輪。據說,每年到了祭祀的日子,這里祠堂便會人頭攢動,各種貢品擺滿供桌。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老遠就能看到一株參天銀杏。虯龍般的樹身偉岸挺拔,樹冠如華蓋一般延展。襯著藍田白雲及周圍白牆烏瓦的民居,好似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樹高約30米,樹干要三四人合抱才能抱攏。每到春日,上百隻鳥兒來此築巢、育雛,蔚為壯觀。相傳,這棵樹從南宋存活至今,被村民尊為神靈,常有善男信女前來祈福禱告。
時間:一年四季
地址:句容宴賀市邊城鎮青山村
Ⅳ 在古代,「拾遺」這種稱呼詩什麼意思是褒義的嗎
我國封建時代設立諫諍性的國家機構,花國庫公帑養了一批諫官,通常的叫法有諫議大夫、 拾遺、補闕、正言、司諫等等,相當於現在的監察部門+國家智囊機構。魏徵犯顏直諫聞名遐邇,不過官職比拾遺大,屬尚書左丞,侍中等職,臣下正直,皇上英明,齊心虛派灶合力開創了貞觀之治。
唐代的學子很多都走這條路,就是在考科舉,及第之後先任著作郎,然後任左拾遺來鍛煉從政能力,再派往各部門。左拾遺於門下省、右拾遺於中書省,職掌與左右補闕相同,位從八品上。北宋改為左右正言。明初建文帝又設拾遺,至成祖時廢除。唐朝詩人陳子昂、杜甫均曾擔任拾遺的官職,後人稱之陳拾遺、杜拾遺。
也羨陵算是唐朝發明的,以前的朝代並沒有這個職稱,其作用是專門拾撿皇帝遺失的部分政策和主張,也就是相當於參謀和秘書一樣的,專門是給皇上出謀劃策的那一類工作,唐代大詩人杜甫就干過這個職位!唐代朝官應該是以左為尊,左拾遺比右拾遺大一些。杜甫就當過左拾遺。唐代詩人陳子昂、杜甫均曾擔任拾遺,後人因稱為陳拾遺、杜拾遺。相當於現在市一級。
Ⅳ 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據傳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
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2006年5月20日,藏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2、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是一種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古典音樂藝術形式,是流傳於新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總稱。
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東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在烏魯木齊等大、中、小城鎮也廣為流傳。特別是「十二木卡姆」,它是維吾爾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廣泛流傳於新疆的南疆地區和北疆的伊犁地區。
3、貴州侗族大歌在侗語中俗稱「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種「眾低獨高」的音樂,必須由三人以上來進行演唱。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是其主要特點。模擬鳥叫蟲鳴、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編創的一大特色,是產生聲音大歌的自然根源。
它的主要內容是歌唱自然、勞動、愛情以及人間友誼,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和諧,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現打架罵人、偷盜等行為,人們甚至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就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樣。
4、《格薩爾》是一部篇幅極其宏大的藏族民間說唱體英雄史詩。這是我國藏族人民在十一世紀以來漫長的歲月里,用集體智慧創作出來的一部極為珍貴的文學巨著。
傳唱千年的史詩《格薩(斯)爾》也叫《格薩爾王傳》。主要流傳於中國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納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傳的方式講述了格薩爾王降臨下界後降妖除魔、抑強扶弱、統一各部,最後回歸天國的英雄業績。
《格薩爾》史詩被譽為藏族古代社會的網路全書,是世界上最長的一部英雄史詩,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活態史詩。有著「格薩爾故鄉」美譽的那曲,現有103位說唱藝人,人數為西藏各市地最多。
2006年5月20日,格薩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格薩爾》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03月,世界最長英雄史詩《格薩爾》文學走進西藏課堂。
5、「農樂舞」俗稱「農樂」,流傳於吉林省、黑龍江省、遼寧省等地的朝鮮族聚居區。歷史可追溯到古朝鮮時代春播秋收時的祭天儀式中的「踩地神」。農樂舞分為十二部分。朝鮮族農樂(象帽舞、乞粒舞)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並批准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06年5月20日,朝鮮族農樂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