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怎麼理解西方文化和文明

怎麼理解西方文化和文明

發布時間:2023-05-09 20:19:08

① 對中西方文化的認識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由於歷史淵源,風俗習慣,生存環境,宗教信仰等等不同,導致了中西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雖然在西方國家內部之間也有著異處,然而體現著本質差異的無疑還是東西方文化間的差異。整體性和個體性的差異;中西方言談的差異;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的差異;社會關系的差異;社會禮儀的差異;社會習俗的差異等。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是極其必要的

下面從民族性格、宗教文化、禮儀三方面對中西方文化做一個比較。

一 中西方民族性格差異

(一)天人合一與天人二分

中國傳統的宇宙觀是「天人合一」。 所謂「天人合一」,是指人們對自然規律的順從和對大自然的崇拜,人們把自然中日夜交替、季節更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周期相一致起來,一切都處於不斷的循環往復之中,並與自然和諧統一。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下,自古以來,中國人在思想意識、思維模式和言語行為等方面都傾向於求整體、求綜合。「天人合一」的思想無處不在,如在中國特有的茶文化中,由蓋、碗、托三件套組成的茶盞就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諧統一,缺一不可。

在人與自然的關繫上,西方文化主張人與自然的分離,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對立,強調「主客二分」的思維方式。西方文化不是將人類看成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是將人類看成自然萬物的主宰者,認為人的價值高於自然萬物,自然萬物都要為人類服務,都得聽從人類的擺布,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因此西方人總是試圖以高度發展的科學技術征服自然,掠奪自然。

(二)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

中西方文化在民族性格上的第二個差異源於對人的不同觀念。盡管在兩種文化的價值體系中人都被放在了中心位置,但對於人的理解卻不相同。中國文化把人看作群體的一分子,西方文化則強調個體的自由意志。

中國傳統的社會經濟形態是農耕經濟,農業不僅給古老的中華民族提供了基本的衣食之源,而且創造了相應的文化環境。經濟上對土地的過度依賴,限制了人們的視野,使人們對集體或群體懷有強烈的歸屬感,這樣就形成了集體主義。在社會秩序中每個人都必須嚴格遵從並適應他在家庭關系網路乃至整個社會結構中被確定的身份和角色,不能有所逾越。因此,中國文化中「自我」意識缺乏或喪失,個人作為個體的獨立人格和地位也無從談起。總之,中國人是為社會、為家庭、為他人而存在,而非為自己而存在。

個人主義是西方民族性格的突出特徵。西方社會遵循個人價值至上的原則,提倡個人利益為最高利益,強調主動進取,追求自由平等、自立自強,注重個人自由和權利,並把它視為實現自我價值的積極表現。個人主義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對個人隱私的絕對尊重,人們的年齡、收入、婚姻狀況等純屬個人私事,不能成為交談的話題;即使在一個家庭內,不經允許,夫婦雙方也不能私拆對方信件

(三)中庸和崇尚武力

中國文化從集體主義的價值目標出發,把協調好人際關系放在首位。既然和諧是最好的秩序和狀態,那麼怎樣才能達到「和」的理想呢?儒家認為,最根本的途徑在於保持「中庸」。 中庸之道是一種調節社會矛盾,使之達到中和狀態的高級哲理。而道家的中道觀則是無為、不爭、處下等消極的思想。儒道兩家的中道觀造就了中國人和平文弱的文化性格,因此中華民族不尚征戰,不喜擴張侵略。

② 如何理解西方文化

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書中,首次把文化作為一個概念提了出來,並表述為「文化是一種復雜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社會上習得的能力與習慣。」由此可見,文化的覆蓋面極為廣泛,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表現在諸多方面:
一、中西方言談的差異
在中國,對別人的健康狀況表示關心是有教養、有禮貌的表現。但對西方人的健康表示關心,就不能按中國的傳統方式了。一個中國學生得知其美籍教師生病後,會關切地說「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應該到醫院看看)。」不料,這句體貼的話反而使這位教師很不高興。因為在這位教師看來,有病看醫生這種簡單的事情連小孩都知道,用不著任何人來指教。如果就某種小事給人以忠告,那顯然是對其能力的懷疑,從而大大傷害其自尊心。中國人在飯桌上的熱情好客經常被西方人誤解為不文明的行為。因西方人認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決定,用不著主人為他加菜添酒,而且飲食過量是極不體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飯後,主人不必勸他再吃。一位美國客人看到中國主人不斷地給他夾菜很不安,事後他抱怨說「主人把我當豬一樣看待。」 中國人路遇熟人時,往往會無所顧忌地說:「啊呀,老兄,你近來又發福了!」或者以關切的口吻說:「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體啊!」而西方人若聽你說「you are fat(你胖了)」或「you are so thin(你又瘦了)」, 即使比較熟悉,也會感到尷尬和難以作答。
二、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的差異
1.個人榮譽感與謙虛謹慎
西方人崇拜個人奮斗,尤其為個人取得的成就自豪,從來不掩飾自己的自信心、榮譽感,以及在獲得成就後的狂喜。相反,中國文化不主張炫耀個人榮譽,而是提倡謙虛。中國人反對王婆賣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國式的自我謙虛或自我否定卻常常使西方人大為不滿。「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的英文很好),」「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我的英文很差)」;「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你的工作做的很好),」「No, I don't think so.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不,這是大家共同努力得結果).」 這種謙虛,在西方人看來,不僅否定了自己,還否定了贊揚者的鑒賞力。這種中國式的謙虛在資本主義的競爭市場是行不通的。
2.自我中心與無私奉獻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識和獨立意識很強,主要表現在:(1)自己為自己負責。在弱肉強食的社會,每個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質量都取決於自己的能力,因此,每個人都必須自我奮斗,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不習慣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不過問他人的事情。(3)正由於以上兩點,主動幫助別人或接受別人幫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難堪的事。因為接受幫助只能證明自己無能,而主動幫助別人會被認為是干涉別人的私事。
中國人的行為准則是「我對他人,對社會是否有用,」個人的價值是在奉獻中體現出來的。中國文化推崇一種高尚的情操——無私奉獻。在中國,主動關心別人,給人以無微不至的體貼是一種美德,因此,中國人不論別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願主動關心,而這在西方會被視為「多管閑事」。
三、社會關系的差異
1.平等意識與等級觀念
西方人平等意識較強,無論貧富,人人都會尊重自己,不允許別人侵犯自己的權利。同時,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在美國,很少人以自己顯赫的家庭背景為榮,也很少人以自己貧寒出身為恥,因為他們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國一句流行的諺語所言:「只要努力,牛仔也能當總統。」(If working hard, even a cowboy can be president.) 新中國雖已建立了近六十年,但傳統的君臣、父子等級觀念在中國人的頭腦中仍根深蒂固。父親在兒子的眼中,教師在學生的眼中有著絕對的權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長中仍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2.核心家庭與四代同堂
美國式的家庭結構比較簡單:父母及未成年孩子,稱之為核心家庭。子女一旦結婚,就得搬出去住,經濟上也必須獨立。父母不再有義務資助子女。這種做法給年青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並培養其獨立生活的能力,但同時也疏遠了親屬之間的關系。 中國式的家庭結構比較復雜,傳統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這樣的家庭中,老人幫助照看小孩,兒孫們長大後幫助扶養老人,家庭成員之間互相依賴,互相幫助,密切了親情關系。然而,這種生活方式不利於培養年青人的獨立能力。
四、社會禮儀的差異
中國人見面喜歡問對方姓名、年齡、單位及收入等。而西方人很討厭人家問及年齡與收入等個人私事。中國人路遇熟人總愛寒暄道:「吃飯了嗎?」「到哪兒去?」「上班呀?」等。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有禮貌的打招呼用語,而若你跟西方人這樣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吃過飯了么)?」「Where are you going(你去哪兒啊)?」他們則會認為你想請他吃飯或者干涉其私事,會引起誤解。西方人見面,通常招呼道:「Hello(嗨)!」「How do you do(你好)!」「Nice day, isn't it(今天天氣很好,不是么)?」對於別人的贊揚,中國人通常表示謙虛,並有一套謙虛之詞,像「慚愧」、「哪裡」、「寒舍」、「拙文」等。而西方人總是高興地回答「thank you(謝謝)」以表接受。中國人用「謝謝」的場合較西方人少,尤其是非常親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員之間不常說「謝謝。」而西方人整天把「thank you」掛在嘴邊,即使是親朋好友和家庭成員之間也常如此。中國人收到禮物時往往放在一邊,看也不看(生怕人家說貪心)。而西方人收到禮物時要當著客人的面馬上打開並連聲稱好。中國人殷勤好客,一杯杯地斟酒,一遍遍地上菜,客人不吃不行,不喝也不行,使西方人覺得難以對付。而西方人的習慣是:Help yourself,Please(請隨便用)!中國人送客人時,主人與客人常說:「慢走!」「小心點!」「再見,走好啊!」「你們進去吧!」「請留步」等。 而西方人只說:「Bye bye(再見)!」「See you next time(下次見)!」「Good night(晚安)!」
五、社會習俗的差異——對女性的態度
美國婦女和中國婦女的地位都不高,但美國婦女卻有幸能享受許多傳統的騎士習俗,尊重婦女的禮節在美國社會隨處可見:男士為女士開門;扶女士下車;在馬路上,男士走外側,女士走內側,以給女士提供保護;女士進餐廳時,所有的男士都要起立;餐桌前,男士要為女士拉開椅子,等女士站好了位置再把椅子送回女士的身後,請她就坐。 中國社會對女性的照顧和禮節似乎要少一些,且有一些專家注意到:漢字中帶「女」字旁的有相當一部分含有貶義,如「妖、奸、奴、妒」等。
六、結語綜上所述,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還表現在許多方面,但簡單加以概括其實並不復雜:反映到思維方式上是抽象和具體的差別,反映到生活態度上則似乎可以理解為西方人更加實用,中國人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中西方的文化有著很多的差異,也存在著很多分歧,其中的很多習俗也產生了很多笑話。但是,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點就是這些都是人類的文化發展歷程,這些文化的差異不能說誰優誰劣,這是客觀形成的,它們的存在必將引起人類文化的繼續發展,在當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國家都不可能丟掉或擺脫自己的傳統文化。因此,來自外部的強加或內部的叛離,都不利於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讓我們共同來維護各種文化的發展,維護國家的安定,東西方的文化互相促進,互相學習,這樣,人類的文化歷程會走得更好。

③ 如何看待西方文化

文化一詞起源於拉丁文,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園藝學在英語為Horticulture),後引申為培養一個人的興趣、精神和智能。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書中,首次把文化作為一個概念提了出來,並表述為「文化是一種復雜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社會上習得的能力與習慣。」由此可見,文化的覆蓋面極為廣泛,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表現在諸多方面:
一、中西方言談的差異
在中國,對別人的健康狀況表示關心是有教養、有禮貌的表現。但對西方人的健康表示關心,就不能按中國的傳統方式了。一個中國學生得知其美籍教師生病後,會關切地說「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應該到醫院看看)。」不料,這句體貼的話反而使這位教師很不高興。因為在這位教師看來,有病看醫生這種簡單的事情連小孩都知道,用不著任何人來指教。如果就某種小事給人以忠告,那顯然是對其能力的懷疑,從而大大傷害其自尊心。中國人在飯桌上的熱情好客經常被西方人誤解為不文明的行為。因西方人認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決定,用不著主人為他加菜添酒,而且飲食過量是極不體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飯後,主人不必勸他再吃。一位美國客人看到中國主人不斷地給他夾菜很不安,事後他抱怨說「主人把我當豬一樣看待。」 中國人路遇熟人時,往往會無所顧忌地說:「啊呀,老兄,你近來又發福了!」或者以關切的口吻說:「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體啊!」而西方人若聽你說「you are fat(你胖了)」或「you are so thin(你又瘦了)」, 即使比較熟悉,也會感到尷尬和難以作答。
二、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的差異
1.個人榮譽感與謙虛謹慎

④ 西方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西方文化的內涵是個人實現的物質文化,西方文化指的是西歐、北美的現代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標准、價值觀、風俗等。

西方文化被用於許多方面,不管其實際使用正確與否,包括美國文化、唯物主義、工業主義、資本主義、商業主義、性的享樂主義、帝國主義、現代主義,乃至解說西方文明。

有的學者在研究西方文化內涵時指出,西方人在內心深處是比較自我的。他們特別關注自己的訴求是否被滿足,自己的合法利益是否得到保護。雖然,這種觀念與想法容易與自私相互聯系在一起,但是,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在西方的文化體系中是比較關注自我的。

總之,西方的文化體系有著自己的一些特色。這種特色與其地理、歷史以及人文等方面的原因是分不開的。

(4)怎麼理解西方文化和文明擴展閱讀

西方文明特色

西方世界的一大特色就是致力於科學與技術,並善於創造新加工、新材料,進而形成新產品。正是在西方,蒸汽機得到了發展,並被應用於工廠,以產生電力。

四沖程循環和內燃機的發明和前期發展也都發生在西方。核電站則發明於芝加哥。 發電機、變壓器、馬達以及電燈,可以說幾乎所有熟悉的電器,都源自西方。

新的通訊設備與系統,比如電報、電話、傳真、海底電纜、無線電以及電視、通訊與導航衛星、網際網路、萬維網,這些都可以歸功於西方。

一些司空見慣的材料,比如混凝土、鋁、明亮的玻璃、合成橡膠、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等,這些都是西方的發明。鋼鐵造的輪船、橋梁以及摩天大樓,首先出現在西方。

⑤ 西方文明與西方文化的區別是什麼

西方文明是一個大的概念,但是西方文化的話單單子文化界一些思想。文明一般指的是一些政策制度,還有文化科技之類的。

⑥ 在西方文化上,你對它有什麼了解

⑦ 什麼叫文明,什麼叫文化。文明和文化的概念是什麼

文明,是歷史以來沉澱下來的,有益增強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適應和認知、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以及公序良俗的總和。

文化(culture)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

(7)怎麼理解西方文化和文明擴展閱讀:

文明

基本釋義

1、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例:物質文明、精神文明)。

2、指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表現出來的狀態。

3、舊指具有當時西方色彩的(例:文明戲)。

4、光明,有文采(例:天下文明)。

詳細解釋

1、文採光明。《易傳·乾·文言》:「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孔穎達 疏:「天下文明者,陽氣在田,始生萬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南朝宋鮑照《河清頌》:「泰階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區宇文明。

2、指文采。與「質朴」相對。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下:「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則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則以青繒為囊,盛印於後也。謂奏劾尚質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繒。」

3、謂文德輝耀。《書·舜典》:「濬哲文明,溫恭允塞。」 孔穎達疏:「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

4、謂文治教化。前蜀杜光庭《賀黃雲表》:「柔遠俗以文明,懾凶奴以武略。」 宋司馬光《呈范景仁》詩:「朝家文明所及遠,於今台閣尤蟬聯。」 元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二》:「想見先朝文明之盛,為之慨然。」

5、文教昌明。漢焦贛《易林·節之頤》:「文明之世,銷鋒鑄鏑。」 前蜀貫休 《寄懷楚和尚》詩:「何得文明代,不為王者師。」

6、猶明察。《易·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 文王以之。」《後漢書·鄧禹傳》:「 禹內文明,篤行淳備,事母至孝。」《新唐書·陸亘傳》:「 亘 文明嚴重,所到以善政稱。」

7、社會發展水平較高、有文化的狀態。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來,遂以俚詞塞責,則走入荒蕪一路,求辟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

8、新的,現代的。《老殘游記》第一回:「這等人……只是用幾句文明的詞頭騙幾個錢用用罷了。」

9、合於人道。郭孝威《福建光復記》:「所有俘虜,我軍仍以文明對待,拘留數時,即遣歸家。」

文化的哲學定義

文化的定義: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

它涵括智慧群族從過去到未來的歷史,是群族基於自然的基礎上所有活動內容。是群族所有物質表象與精神內在的整體。

具體人類文化內容指群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工具,附屬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學藝術、規范,律法,制度、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精神圖騰等等

具體人類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哲學思想(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

這里把非人類的智慧群族的文化稱之為亞文化比較恰當一些。雖然它們具有人類文化的共同點,但是一個本質區別是人類的自主價值與自主意志是完全不同與其他智慧群族的。

⑧ 西方文化的定義

西方文化的定義(自己的認識):相對於以中國文化為代表的東方文化的,歐洲,美國的這些西方國家的傳統文化。包括宗教信仰,價值觀,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層面。從古希臘文明甚至更早開始,經過羅馬帝國,中世紀,文藝復興,工業革命,資產階級革命,近代科技革命傳承至今。是當今地球上最發達國家的文化體系。

我們的民族文化就是所謂的東方文化。因為中國為東方版圖最大,人口最多,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一直以來對亞洲諸國的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任何文化都需要發展才有生命力,特別是需要先進,新鮮的思想來指引。到了近現代,西方文藝復興,工業革命,使歐洲,美國這些西方大國迅速崛起。當時由於滿清政府的保守和閉關鎖國,終於導致西方大國向貧弱的中國伸出魔爪,大肆掠奪。從鴉片戰爭爆發那一刻起,中國人發現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和進步程度如此之大,在戰爭中力量如此懸殊。如果不吸取教訓,繼續墨守成規,自高自大的話,其結果只能是毀滅。因此有志之士當時就開始提倡引入西方的先進文化。只有如此才能保證中國富強,才能保住中國的民族文化不被消滅。我想這就是你提出的這句話的意義所在。
但是引進西方文化不可全盤吸收,西方文化也有很多糟粕之處。且美國有人早就提出過要趁機向中國青年輸入錯誤的價值觀。一旦他們得逞,還是要把錯誤的觀念來代替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精髓,從而達到毀滅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的險惡目的。我想,引入西方文化,要吸收那些進步的,文明的,發達的,科學的東西,把他們很好的和我們的傳統優良文化相結合,為我們所用。這樣堅持下去後,將來能和西方文化相映成輝的必將還是我們中國文化為代表的東方文化。

閱讀全文

與怎麼理解西方文化和文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