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推進慈善文化

如何推進慈善文化

發布時間:2023-05-09 20:27:16

A. 建設公益文化的根本任務

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必須堅持政府主導,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讓群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一)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是實現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要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幹,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以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為主要內容,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把主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採取政府采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稅收減免敬猜等政策措施鼓勵各類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鼓勵國家投資、資助或擁有版權的文化產品無償用於公共文化服務。加強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建設並完善向社會免費開放服務,鼓勵其他國有文化單位、教育機構等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各類公共場所要為群眾性文化活動提供便利。統籌規劃和建設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堅持項目建設和運行管理並重,實現資源整合、共建共享。加強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把社區文化中心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和設計,拓展投資渠道。完善面向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公共亮如型文化服務設施。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等形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制定公共文化服務指標體系和績效考核辦法。
(二)發展現代傳播體系。提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必須加快構建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要加強黨報黨刊、通訊社、電台電視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設,進一步完善采編、發行、播發系統,加快數字化轉型,擴大有效覆蓋面。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打造國際一流媒體,提高新聞信息原創率、首發率、落地率。建立統一聯動、安全可靠的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完善國家數字圖書館建設。整合有線電視網路,組建國家級廣播電視網路公司。推進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三網融合,建設國家新媒體集成播控平台,創新業務形態,發揮各類信息網路設施的文化傳播作用,實現互聯互通、有序運行。
(三)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堅持保護利用、普及弘揚並重,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維護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新時代鼓舞人民前進的精神力量。加強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進文化典籍資源數字化。加強國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建設,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深入挖掘民族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廣泛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普及活動。發揮國民教育在文化傳承創新中的基礎性作用橡手,增加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內容,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研究基地建設。大力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開展少數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工作,加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黨報黨刊、廣播影視節目、出版物等譯制播出出版。加強同香港、澳門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強同台灣的各種形式文化交流,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四)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要以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加強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擴大覆蓋、消除盲點、提高標准、完善服務、改進管理。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文化服務網路建設支持和幫扶力度。深入開展全民閱讀、全民健身活動,推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送歡樂下基層」等活動經常化。引導企業、社區積極開展面向農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動,盡快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以城帶鄉聯動機制,合理配置城鄉文化資源,鼓勵城市對農村進行文化幫扶,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標。鼓勵文化單位面向農村提供流動服務、網點服務,推動媒體辦好農村版和農村頻率頻道,做好主要黨報黨刊在農村基層發行和贈閱工作。扶持文化企業以連鎖方式加強基層和農村文化網點建設,推動電影院線、演出院線向市縣延伸,支持演藝團體深入基層和農村演出。中央、省、市三級設立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保證一定數量的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和村文化建設。

B. 100分 求中國慈善事業發展進程

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2006-2010年)
來源:民政部網站 時間:2008-04-15 15:25

廣泛開展以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自願捐贈資產和勞動,為扶貧濟困、安老助孤、幫殘助醫、支教助學等慈善事業奉獻愛心的活動,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人類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現小康目標,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對於組織調動社會資源,調節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提高公民素質,增強社會責任;營造團結友愛、和諧相處人際關系;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作用。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要支持社會慈善、社會捐贈、群眾互助等社會扶助活動;健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相銜接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全社會大力提倡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為順應社會各界發展慈善事業的要求,推散笑動我國慈善事業的全面發展,開創慈善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制定本綱要。
一、發展慈善事業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工作原則

(一)總體要求

我國慈善事業正處於一個關鍵發展時期,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逐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發展慈善事業已經具備了重要的經濟、物質、文化和社會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慈善事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初步形成,慈善組織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慈善活動和志願服務日趨活躍,參與慈善捐贈的公民和法人不斷增加,慈善捐贈款物呈逐漸增加趨勢,受益人范圍不斷擴大,慈善事業在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作用日顯突出,已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的慈善事業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社會的慈善意識、慈善規模、慈善組織、捐贈機制、法律制度等方面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增強和完善。

發展慈善事業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委領導、政府推動、法律規范、政策引導、民眾參與、慈善組織實施,形成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的合力,全面激活慈善事業的生命力。注重宣傳教育,培養慈善文化,增強社會各界和公民慈善意識,培育發展慈善組織,加強慈善組織能力建設,大力推進志願服務活動,完善慈善政策法規,努力推動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

(二)主要目標

1、慈善文化廣泛傳播,公民的慈善理念、企業的社會責任普遍增強,慈善潛能得到激發,普遍認同並參與慈善活動,基本形成慈善事業高尚的社會氛圍。

2、各類慈善組織在全國大中城市普遍建立,慈善服務網點在社區普遍設置,慈善組織的能力建設和公信力普遍提高,自律機制和社會監滲掘掘督機制初步形成。

3、慈善福利機構穩固發展,在以國家舉辦的福利機構為示範、社會力量興辦的福利機構為骨幹、社區福利服務網點為依託的福利服務體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4、志願服務理論不斷普及,志願服務政策和制度基本建立,志願服務隊伍不斷壯大,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志願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5、慈善政策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初步形成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環境,基本建立適應慈善事業發展的政策法律體系,依法推進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

(三)工作原則

1、堅持扶貧濟困的原則。發展慈善事業要重點解決群眾基本生活困難,幫助困難群眾排憂解難,提高困難群眾的生活水平。

2、堅持自願無償的原則。慈善捐贈應當自願無償,不得強行攤派或者變相攤派,由捐贈人自主實施捐贈行為。

3、堅持公開公正的原則。慈善捐贈程序、捐贈款物的管理使用要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公布捐贈款物要尊重捐贈人的意願。

4、堅持政府推動的原則。制定慈善政策法規,制定慈善優惠政策,依法監督管理、規范募捐行為,規范使用捐贈款物,維護慈善組織和捐贈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5、堅持民間實施的原則。充分發揮慈善組織的主體作用,引導群眾的慈善,營造社會慈善氛圍,調動各類慈善資源、廣泛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

二、發展慈善事業的基本政策和措施

(一)推動慈善文化建設,強化民眾慈善意識

慈善文化建設要納入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叢核建設的部署和規劃,大力宣傳扶貧濟困、誠信友愛、互幫互助、奉獻社會的良好風尚,推動慈善文化進社區、進鄉村、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活動,開展貼近群眾和喜聞樂見的各種專題宣傳活動,宣傳為慈善事業作出貢獻的個人和民間組織,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普及慈善教育,傳播慈善文化,弘揚慈善精神,增強公眾慈善意識,擴大慈善事業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提高企業參與慈善活動,回報社會的自覺性。

(二)培育發展慈善組織,加強慈善組織能力建設

按照國家鼓勵、社會參與、民間自願的方針,大力培育城鄉各類慈善組織,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慈善活動,促進慈善類民間組織的發展。有條件的地方,民政部門可給予慈善組織在辦公場地、起動資金、項目開展等方面的必要支持。重點加強基層慈善組織建設,促進多種類型、分工協作、紮根基層的慈善組織體系的建立。

推動慈善組織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逐步推行決策、執行和監督分離的運行機制,建立規范、公開的財務管理制度,捐贈款物使用的追蹤、反饋機制和公示制度,及時向社會公布捐贈款物的使用情況。推動慈善組織制定行業規則和行業標准,加強行業監督,形成行業自律機制。推動第三方評估機制建設,制定評估規程和評估指標,適時開展評估工作,及時發布評估結果。推動社會監督的制度建設,加強對慈善組織的法律監督、行政監督、輿論監督、公眾監督,逐步形成自律機制和監督管理機制,提高慈善組織公信力。

(三)發展志願服務組織,廣泛深入開展志願活動

廣泛普及志願服務理念,大力發展志願服務組織,促進志願服務的快速有序發展;逐步完善促進志願服務活動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發布社區志願服務的指導意見,推廣和普及志願者(義工)登記制度、培訓制度、時間積累制度,績效評估制度、表彰制度、引導更多的人參與志願服務;推動志願服務領域的延伸和拓展,創新志願服務的方式、豐富志願服務的內容,以老年人、未成年人、外來務工人員、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為重點服務對象,以社會救助、慈善公益、優撫助殘、敬老扶幼、治安巡邏、環境保護、社區矯正和法律援助等作為重點服務領域,促進志願服務經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四)支持社會辦慈善福利機構,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進程

全面落實國家有關支持社會興辦慈善福利機構的相關政策,鼓勵的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慈善福利機構;進一步加強社會興辦慈善福利機構的政策研究與制定,為社會興辦慈善福利機構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進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為社會力量興辦慈善福利機構提供規范、高效和優質的服務;進一步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進程,採取「民辦公助」、「公辦民營」、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工,充分發揮社會興辦的慈善福利機構在服務老年人、孤兒、殘疾人等方面的作用。

(五)完善慈善稅收減免政策,保護公眾慈善捐贈的積極性

加強慈善捐贈稅收優惠政策的宣傳,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等法律法規,普及稅收優惠政策知識,使捐贈人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知道如何辦理稅收優惠政策的手續,知道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推動制定便利捐贈人辦理稅收優惠政策的程序,為捐贈人辦理減免手續提供規范、便捷的服務;全面落實法律法規關於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願無償為公益事業捐贈財產按規定享受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方面的優惠政策;境外向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捐贈的用於公益事業的物資,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減征或者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推動慈善捐贈稅收優惠政策的調整和完善,充分發揮稅收政策的引導作用。

(六)組織各類慈善捐贈活動,開發多種慈善救助項目

推動慈善捐贈活動的多樣化。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慈善活動,著力打造有競爭力的品牌項目,不斷拓展服務領域,重點推動災民救助、孤兒救助、扶殘救助、安老救助、醫學救助等項目的開發和實施,並逐步向文化藝術項目、環境保護項目等方面發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以各種形式參與慈善活動。建立健全救災捐贈制度和對口支援制度,組織好救災捐贈活動,協調好省際對口支援工作,指導好「慈善超市」、「捐助站(點)」的改革和發展,建立完善「慈善超市」管理的長效機制。

(七)發展中國福利彩票事業,建立健全彩票公益金支持慈善事業發展的機制

堅持發行中國福利彩票「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的宗旨,廣泛宣傳中國福利彩票的意義和作用,擴大中國福利彩票的影響力,完善運營機制、調整分配關系、創新發行方式,加強銷售網點建設、組織建設、技術系統建設、誠信體系建設、管制度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發行,提高銷量,建立健全中國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慈善發展的機制,加大投入力度,推動慈善事業發展。

(八)加強慈善工作隊伍建設,促進從業人員的職業化

大力推動慈善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加強培訓教材的編寫工作,設置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採取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方式,培訓現有的慈善工作者,不斷豐富他們的慈善工作知識,提高他們的慈善工作技能;大力推動有條件的大專院校設立相關專業,培養慈善工作專門人才,為社會輸送具有專業知識的慈善工作者。民政部門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探索建立專職慈善工作者的人事、福利、保障等制度,切實保障專職慈善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為建立具有專業知識的穩定的慈善工作隊伍創造條件,盡快形成基本能夠適應慈善事業發展需要的工作隊伍。

(九)完善表彰獎勵制度,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

推動表彰獎勵機制建設,完善表彰的形式和內容,規范評比表彰的程序,民政部設立「中華慈善獎」,定期評比表彰在賑災、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助學、助醫以及支持文化藝術、環境保護等公益慈善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機構及項目。根據需要設立「中華慈善獎特別獎」,表彰為對公益慈善事業做出特殊貢獻並在社會上具有深刻影響的個人。地方各級要建立健全表彰獎勵機制,省(自治區、直轄市)原則上每年組織一次本行政區域內的表彰活動,形成表彰制度;縣(市)表彰活動可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建立健全表彰獎勵制度。鼓勵民間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表彰活動。建立政府表彰和社會表彰相結合的獎勵機制

(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推進慈善事業

推進有關發展慈善事業基本法的研究制定工作,在法律上進一步明確慈善組織的法律地位、慈善募捐的主體、慈善募捐的監督機制、慈善事業的主管部門、慈善捐贈活動的程序,明確捐贈人、受贈人和受益人的權利義務,規范慈善事業准入、評估、監管、公益產權界定與轉讓、投資、退出等行為。推動地方制定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法規規章,努力形成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多層次的法律框架體系。同時,要完善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加強執法監督,提高執法水平,依法辦理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基金會登記的手續,提高辦理登記的效率,為發展慈善事業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十一)加強慈善工作合作,促進慈善經驗交流

推動與國外慈善組織、港澳台地區慈善組織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廣泛開展慈善文化、慈善工作經驗等方面的國際間、地區間的交流,大力宣傳我國慈善文化、慈善事業的成果,慈善事業發展目標,學習和借鑒國外和港澳台地區發展慈善事業的理念、傳播慈善文化的方式、慈善組織自律的措施、組織實施慈善活動和項目的經驗;鼓勵內地慈善組織、慈善機構與國外和港澳台地區開展慈善項目的合作,籌集慈善資金,服務慈善對象;推動內地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之間慈善項目的合作,通過交流與合作,提高慈善活動能力,促進慈善事業的共同發展。

三、加強對慈善事業的組織指導

(一)各地要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發展慈善事業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加大對慈善事業的支持力度,推動建立民政牽頭,教育、文化、財政、稅務、海關、工會、團委、婦聯等部門和組織的慈善事業發展的協調機制。要建立政府部門與慈善組織之間的協調機制和慈善組織相互間的協作機制,形成政府協調機制與行業協作機制互補,政府行政功能與行業自治功能互動,政府管理與行業自律有機結合的慈善組織管理格局。

(二)各級民政部門要建立健全慈善工作管理體制,明確工作職能,健全工作機構,落實工作人員,細化指導、服務、協調和監管程序,推動慈善事業的發展。要加快職能轉變,凡是慈善組織可以承擔的事務,逐步移交給慈善組織,充分發揮慈善組織的作用。

(三)各地要制定本行政區域的《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落實各級政府關於發展慈善事業的政策法規。切實加強對慈善組織、基金會、慈善機構等民間組織的登記和監管工作,建立健全慈善信息公示制度,及時收集、分析和公示慈善捐贈的信息,制定重大慈善活動備案制度,建立慈善組織的誠信評估體系,為慈善事業發展提供行政服務平台

(四)各級民政部門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及時總結、交流、推廣發展慈善事業的經驗,為慈善組織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要加強政策和理論研究,充分發揮專家學者的作用,積極探索慈善事業發展的規律、途徑、模式,創新慈善工作理論,全面提高慈善事業的整體水平。

(五)慈善組織要積極響應《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2006-2010年)》,發揮主體作用,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社會公信度,不斷創新慈善組織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規范募捐,提高募捐能力,增強捐贈款物使用的透明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不斷豐富慈善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深入基層,貼進群眾,扶貧濟困,推動我國慈善事業的全面發展

C. 如何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議

第一,完態羨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推進慈侍敏善事業。
第二,推動慈善組織建立健全內部老閉枝管理制度。
第三,推動慈善文化建設,強化民眾慈善意識。
第四,發展之源服務組織,廣泛深入開展志願活動。
第五,支持社會辦慈善福利機構,廣泛深入開展志願活動。
第六,完善慈善稅收減免政策,保護公眾慈善捐贈的積極性。

D. 中華慈善文化的內容有哪些

1、要積極推進「依法行善」的制度建設。

要樹立「依法行善」的觀念,積極向政府建議獻策,配合政府完善公益事業的法制環境,研究解決捐贈、救助、投資、監督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尤其要統一捐贈優惠政策和解決發展成本。

要通過建立法制環境,使慈善事業發展的各個環節更趨規范,使「玻璃瓶」事業真正成為大眾的事業,社會的事業。

2、主動與企業建立合作的「夥伴關系」。

要倡導慈善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結合。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宣傳慈善意識,提升企業品牌的「公益價值」,在開發企業的市場價值中塑造企業的公益形象,引導和協助企業成為慈善事業的生力軍。要貫徹《基金會管理條例》,推動非公募基金的發展,互助合作,共同成長。

3、要運用「營銷文化」推動准市場化籌款。

要推廣服務就要學會「公益營銷」,實現商業利益與社會公益的有機結合。當然「公益營銷」有別於企業的「產品營銷」,我們銷售的是自己,是慈善的「品牌」,是慈善機構的服務態度。如果我們的營銷成功了,社會主體接受了我們的理念,慈善機構與企業才能達成一種「默契」和「雙贏」的局面。

4、培育「人脈」構建慈善工作公共關系網。

要積極拓展慈善工作的社會網路,利用各種信息渠道宣傳自身的理念,培育捐贈人隊伍。要強化慈善事業的社會化觀念,建立廣泛的社會協作關系,充分利用專業化的社會力量和義工隊伍,開發和整合社會資源,不斷拓展慈善機構的社會活動領域,擴大慈善事業的社會影響力。

5、要精心策劃組織慈善文化活動。

做慈善工作,不僅是物質的救濟,更多的是弘揚慈善的觀念,塑造人人樂善好施的社會環境。要通過策劃舉辦義演、義拍、義賣、義診等各種形式的慈善活動,擴大慈善事業的社會影響。

要通過評選「慈善之星」、「慈善人物」、「慈善大使」,舉辦「慈善活動周」、「慈善音樂會」、「慈善書畫展拍」、「慈善一日」徵文,表彰優秀義工、「慈善大使」、「慈善家」等,倡導慈心義舉,營造慈善氛圍,促進道德文明建設。

6、要切實做好慈善事業的宣傳工作。

要與新聞媒體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強對慈善事業的宣傳報道,並通過合作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使慈善宣傳成為媒體的「熱門版塊」和「焦點話題」,形成慈善公益的輿論氛圍。

要積極開展慈善事業的理論研究,總結推廣先進經驗,辦好慈善機構的宣傳刊物,組織國內外的考察交流,積極探索我國現代慈善事業的發展規律,把慈善文化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4)如何推進慈善文化擴展閱讀:

中國式慈善的監督機制

在中國,很多本來是制度層面的問題往往被消解為道德問題,因而長年累月得不到解決,因為道德問題是不可控的。慈善所面臨的困境也是如此:某些個人和團體的道德敗壞是很難完全避免的,所以在義憤填膺地譴責之後,貪污和挪用卻屢禁不絕。

如果身處一個不要監督、沒有競爭,只講「良心」、只講「思想教育」,只講「自我批評」和「自我監督」的環境,將沒有任何機制可以防範如此勾當的發生;換句話說,這種行為的出現將是不可避免的。

其實,中國大陸的慈善事業有著悠久的傳統。漢唐寺院濟貧、賑災、醫療、戒殘殺的長盛不衰;宋代養老扶幼事業的勃興;元醫療救助的興起;明清民間慈善群體在中國慈善史上也首屈一指。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孕育了大量弘揚慈善精神的經典篇章。

1949年之後,原來的救災、扶貧等一些社會福利性工作,基本上是由民政系統的各部門在做,社會慈善事業在一段時間內基本上屬於空白。到了19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為了和國際接軌,國內相繼成立了一些非營利性的慈善機構。

這些機構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國內在這一方面的空缺。其中一個最大的瓶頸,就是目前國家慈善事業的壟斷機制。慈善機構門檻太高,審批手續(政府部門主管)和注冊原始基金(公募與私募基金會分別為800萬與200萬)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目前,中國內地正式注冊的慈善基金會只有幾百家,而只有中華慈善總會與中國紅十字會等7家慈善機構是捐贈全額免稅的慈善組織。

也就是說,只有極少數慈善機構獲得了政府的特別許可,有權開出能得到政府財政部門認可的捐贈證明,因此捐贈者的選擇范圍非常狹小。這顯然很難適應活躍的公民社會。

慈善在中國具有豐富的文化含義,它既指人與人之間的關心、愛護和幫助的行為,又指人對人的一種心態,包括同情心、憐憫心等。

慈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還指整個社會、民族的一種事業,即:當人對人的關心、愛護與同情,已經由個別人發展到全社會的共同行為和共同心理時,慈善就具有了社會心理、社會倫理道德和社會行為的意義了。

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有著樂善好施、扶貧濟困、尊老愛幼、扶弱助殘的傳統美德,這些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慈善文化,在中華大地上世代傳揚,歷久不衰。

E. 在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過程中,應如何加強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

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是政府主導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根本任務是為人民群眾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高敏核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努力構建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戚掘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普及文化知識,傳播先進文化,提供精神食糧,體現人文關懷,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最基本的文化需求。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鼓勵社會參與,在拿咐改革中貫徹「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的方針,切實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發揮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社會效益。

F. 江蘇省慈善事業促進條例的第六章 慈善文化建設

第四十六條 在全社會倡導正確的慈善觀,培育全民的慈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慈善文化建設應當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慈善文化傳統,吸收國際先進慈善文化成果。
第四十七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慈善文化建設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劃,列入文明城市、文明社區、文明單位的建設內容。
地方晌睜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扶持和鼓勵弘揚慈善文化的文學藝術創作和活動。
第四十八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應當積極參與慈善文化建設,繁榮慈善文化,創造有利於慈善事業發展的社會環境與氛圍。
慈善組織應當加強慈善文化建設,重視培養慈善事業人才。
第四十九條 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應當積極派謹拍開展慈善公益宣傳,普及慈善知識,傳播慈善文化。
第五十條 學校應當通過多塵羨種形式向學生傳授慈善知識,培養慈善理念。
高等院校、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應當加強慈善文化建設的研究。
第五十一條 每年十一月第一個星期為江蘇慈善周。

G. 慈善文化的價值觀

基於慈善事業的宗旨,弘揚利他主義價值觀,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進程中,慈善事業起著十分重要的推動和支撐作用。國內外的經驗告訴我們,發展慈善事業必須有良好的「人文關懷」的社會環境。這種環境的形成,需要有文化的承載和激勵。於是,在經歷了初創時期的「熱鬧」過後,在行政動員缺乏對慈善事業持久影響力的狀況下,我們又如何去面對可持續發展的命題呢?答案只有一個:建構慈善文化,發展慈善文化。
基於慈善事業的宗旨,弘揚利他主義價值觀,就要確立如下理念: 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正在大踏步前進,在這個每天都在發展變化的時代里,中國的慈善事業必將大有可為。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已把慈善事業擺上了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我國慈善事業的發簡者展必將起重要的推動作用。必須看到,由於體制攔氏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我們學習和借鑒發核仔達國家和地區發展慈善事業的先進經驗的同時,結合本土實踐,開創符合我國國情和文化背景的現代慈善事業的新局面顯得尤為重要。

H. 如何發展慈善事業提出一條建議並給出其哲學依據

加強慈善宣傳,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慈善文化。
發展慈善事業必須有良好的「人文關懷」的社會環境,這種環境的形成,需要有文化的承載和激勵。要推動慈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構建慈善文化,發展慈善文化。慈善文化理應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宣傳、文化、出版、廣播、影好緩視、報紙、網路等媒體部門要在各自的領域中為慈善事業的發展推波助瀾。媒體單位要開辟慈善公益專題友弊模欄目,宣傳和報道慈善活動、慈善人物,並安排一定的廣告時段免費播發和刊登慈善公益廣告。
統一捐贈稅收政策,鼓勵慈善捐贈。要對這些年來,國家和省在企業改制、教育、低保、外資等方面陸續出台的捐贈稅收優惠政策進行清理,實行對慈善公益事業的統一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捐贈,鼓勵競爭。
加快制訂慈善公益事業的配套法規,構建依法行善環境。要加快制訂專門規范慈善公益組織實體行為的法律法規,明確慈善機構的性質、使命、管理運行的基本准則,使非營利機構與政府機構、營利機構職責界定和社會功能有明確的定性和定位。要調整政府與慈善公益機構的關系,鼓勵慈善機構實行自治管理,減少行卜早政依附,並以自律為基礎,接受社會監督。

I. 國家弘揚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識所採取的措施包括哪些

國家弘揚慈善文森襪春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識所採取的措施包括

  1. 教育機構將慈善文化納入教育內此耐容

  2. 支持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開展慈善理論研究

  3. 媒體開展慈善公益宣傳活動

  4. 鼓勵高校培好攔養慈善專業人士


J. 國家採取哪些措施弘揚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識

慈善文化包涵著十分豐富的內容,形成慈善文化的環境歸根到底有賴於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就當前來說,慈善機構必須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將全社會和整個市場環境當作我們的工作平台,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把慈善事業的發展與建設和諧社會密切結合起來,提高全社會的慈善意識,為慈善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1、要積極推進「依法行善」的制度建設。 要樹立「依法行善」的觀念,積極向政府建議獻策,配合政府完善公益事業的法制環境,研究解決捐贈、救助、投資、監督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尤其要統一捐贈優惠政策和解決發展成本。要通過建立法制環境,使慈善事業發展的各個環節更趨規范,使「玻璃瓶」事業真正成為大眾的事業,社會的事業。 2、主動與企業建立合作的「夥伴關系」。 要倡導慈善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結合。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宣傳慈善意識,提升企業品牌的「公益價值」,在開發企業的市場價值中塑造企業的公益形象,引導和協助企業成為慈善事業的生力軍。要貫徹《基金會管理條例》,推動非公募基金的發展,互助合作,共同成長。 3、要運用「營銷文化」推動准市場化籌款。 要推廣服務就要學會「公益營銷」,實現商業利益與社會公益的有機結合。當然「公益營銷」有別於企扒冊旁業的「產品營銷」,我們銷售的是自己,是慈善的「品牌」,是慈善機構的服務態度。如果我們的營銷成功了,社會主體接受了我們的理念,慈善機構與企業才能達成一種「默契」和「雙贏」的局面。 4、培育「人脈」構建慈善工作公共關系網。 要積極拓展慈善工作的社會網路,利用各種信息渠道宣傳自身的理念,培育捐贈人隊伍。要強化慈善事業的社會化觀念,建立廣泛的社會協作關系,充分利用專業化的社會力量和義工隊伍,開發和整合社會資源,不斷拓展慈善機構的社會活動領域,擴大慈善事業的社春橡會影響力。 5、要精心策劃組織慈善文化活動。 做慈善工作,不僅是物質的救濟,更多的是弘揚慈善的觀念,塑造人人樂善好施的社會環境。要通過策劃舉辦義演、義拍、義賣、義診等各種形式的慈善活動,擴大慈善事業的社會影響。要通過評選「慈善之星」、「慈善人物」、「慈善大使」,舉辦「慈善姿基活動周」、「慈善音樂會」、「慈善書畫展拍」、「慈善一日」徵文,表彰優秀義工、「慈善大使」、「慈善家」等,倡導慈心義舉,營造慈善氛圍,促進道德文明建設。 6、要切實做好慈善事業的宣傳工作。 要與新聞媒體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強對慈善事業的宣傳報道,並通過合作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使慈善宣傳成為媒體的「熱門版塊」和「焦點話題」,形成慈善公益的輿論氛圍。要積極開展慈善事業的理論研究,總結推廣先進經驗,辦好慈善機構的宣傳刊物,組織國內外的考察交流,積極探索我國現代慈善事業的發展規律,把慈善文化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閱讀全文

與如何推進慈善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