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河南鞏義市有什麼特色
工業發達:有5家上市公司,豫聯,恆星,耕生耐火材料,竹林眾生,永通特鋼。
景點:杜甫故里,石含做窟寺,慈雲寺,萬壽山,雪花洞,青龍山等
美食: 1.說到鞏義的吃.耳熟能詳的就是四大名吃:老君燒雞.虎家燴面.北山口鹵肉.回郭鎮肉合.
2.大清花餃子.幾乎每個地方的大清花都如此.
3.新華路辣婆婆最贊的水煮魚.純正川師主理.
4.新華路小肥羊.不說了吧?
5.人民路佰人王.
6.蘇大姐的辣.值得一提.
7.原拖廠門口大西北大盤雞.堪稱美味.尤其土豆塊.扎實.現在好象建設路跟宏發商城樓上都有店.
8.陽光小店.海米東瓜不錯.每次去了都要點的.
9.飛樂小廚人民路店.牛肉羹還可以.鐵扳魚片.鐵板牛柳都不錯.
10.南環路陽光魚村香辣蝦.做的是2008的連鎖吧.味道的確不錯.當年2008很火.可因為察譽口水油...
11.新民巷張記.邢記.的羊肉湯.不用說了吧?
12.新民巷有家開封瓦罐.很不錯.
12.新民巷有家刀削麵.名字記不得.色香味具全啊!
13.桐本路廣陵路西南角大院里有家牛肉湯.有年冬天下著大雪和幾個朋友去喝.真美.
14.新興路黃河賓館旁有家酸菜魚瓦罐.從初中那會吃到現在.
15.交通路麵粉廠旁一家什麼香餛飩.好象不是千里香吧.
16.趙慶利大盤雞.麻.辣.不過沒以前拖廠那家好吃.
17.文化街以前的擀麵皮.小時候都去吃.後來初中那會做鐵鍋米線也不錯.現在好象又搞了家姐弟倆土豆粉.應該是一個老闆吧.
18.朋友老提阿瓦山寨.我覺得沒啥吃的.她說好.綠色的嘛.贊一下.
19.新華路電業局對面什麼山莊.羊談沒衡肉串真美.肉大流油.
20.交通路鐵鍋燉.燉羊肉好吃
『貳』 鞏義這座城市怎麼樣
鞏義,河南省省轄,鄭州市代管縣級市[6]。鞏義以「山河四塞,鞏固不拔」得名[78],地處中原腹地,南依嵩岳,北瀕黃河,東瞻河南省會鄭州,西望十猛備迅三朝古都洛陽[81],是華夏文明發祥地的核心地區之一、河洛文化的搖籃。截至2021年,市域面積枝此1043平方公里,現轄5個街道、15個鎮,人口84萬。[77]
鞏義歷史悠久,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始置鞏縣。1991年6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滾指撤銷鞏縣,建立鞏義市。[6]鞏義擁有國內現今保存完整的兩大帝王陵墓群之一北宋皇陵、全國九大石窟之一的北魏石窟、杜甫故里、全國三大庄園之一的康百萬庄園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另有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4處。[77]鞏義名人眾多,包括春秋時期哲學家程本、晉代植物學家嵇含、唐代詩人杜審言、世界文化名人詩聖杜甫、人民藝術家常香玉等。[77]
『叄』 河南鞏義
郵編:451200
代碼:410181
區號:0371
拼音:Gongyi Shi
鞏義市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中部。北緯34°31′-34°52′,東經112°49′-113°17′。總面積1041平方千米。 總人口79萬人(2002年)。
鞏義市位於河南省中部、中嶽嵩山鞏義在河南省的位置北麓,北緯 34」31' 一 34」52' ,東經 112」49' - 113」17' 。總面積 1041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50 萬畝,境內主要河流有黃河、伊洛河、米河,山脈有嵩山、邙山、浮戲山等,人口 79 萬人,有漢、回、維吾 爾、彝、苗、白等民族。鞏義市委、市政府駐鞏義東區行政中心(隴海東路),轄 15 個鎮、 5 個街道辦事處, 292 個行政村。
歷史上的鞏義隸屬洛陽1000餘年,是河洛文化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建國後,鞏義隸屬鄭州專署, 1955 年 1 月改屬開封專署, 1983 年 8 月復屬鄭州市, 1991 年經國務院批陸坦准撤縣建市(縣級市),仍隸屬鄭州市。
鞏義區位優勢明顯。東距鄭州市 82 公里,西距洛陽 76 公里,東與滎早祥桐陽為鄰,西和偃師接壤,南與登封、密縣依嵩山為界北和孟縣、溫縣隔黃河相望。隴海鐵路、 310 國道和連霍高速公路橫穿東西,豫 31 線、焦(作)鞏(義)黃河大橋縱貫南北。全市通車總里程達 1347 公里,有 6 條鐵路專線與國鐵相連。電話裝機總量達 177574 門,所有鎮實現了自動程式控制電話,在全省縣(市)首家開通了萬門程式控制和移動通訊工程,率先實現了光纖數字通訊,成功完成了與省會鄭州市的並網。1992年以來,綜合經濟實力連續16年位居河南省首位,連續九屆躋身全國百強縣(市),位次上升到第45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名列全國第39位,中西部第1位。是河南省賦予省轄市經濟管理許可權和社會管理許可權的擴權縣市、全國財政收入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實力百強縣市、全國信息化試點城市和國家級縣域經濟信息化試點。
鞏義市轄5個街道、15個鎮:新華路街道、杜甫路街宴轎道、永安路街道、孝義街道、紫荊路街道、米河鎮、新中鎮、小關鎮、竹林鎮、大峪溝鎮、河洛鎮、站街鎮、康店鎮、北山口鎮、西村鎮、芝田鎮、回郭鎮、魯庄鎮、夾津口鎮、涉村鎮。市人民政府駐鞏義東區行政中心(隴海東路)。
[編輯本段]鞏義網站
政府網站 http://www.gongyi.gov.cn/
鞏義信息門戶 http://www.gysou.com 鞏義搜分類信息網
鞏義愛吧社區 http://www.gy28.com
論壇: http://www.gongyi.ha.cn/ http://www.gongyiba.cn http://www.gyrbbs.cn
貼吧 http://tieba..com/f?kw=鞏義
米河鎮 http://www.mihe.gov.cn/
新中鎮 http://xinzhong.gongyi.gov.cn/
小關鎮 http://www.xiaoguan.gov.cn/
竹林鎮 http://www.zhulin.gov.cn/
大峪溝鎮 http://dyg.gongyi.gov.cn/
河洛鎮 http://www.heluo.gov.cn/
站街鎮 http://www.zhanjie.gov.cn/
康店鎮 http://kangdian.gongyi.gov.cn/news/index.asp
北山口鎮 http://www.bsk.gov.cn/
西村鎮 http://xicun.gongyi.gov.cn/
魯庄鎮 http://www.luzhuang.gov.cn/
芝田鎮 http://tian.gongyi.gov.cn/
回郭鎮 http://www.huiguozhen.gov.cn/
涉村鎮 http://shecun.gongyi.gov.cn/
夾津口鎮 http://jiajinkou.gongyi.gov.cn/
孝義街道 http://xiaoyi.gongyi.gov.cn/
新華路街道 http://xinhua.gongyi.gov.cn/
永安路街道 http://yongan.gongyi.gov.cn/
紫荊路街道 http://www.gongyi.gov.cn/web/catalog.jsp?currCatalogID=20060317038750
杜甫路街道 http://www.fu.gov.cn/
鞏義Q吧 http://qbar.qq.com/gw1z7s9k/
[編輯本段]鞏義名吃
米皮
擀麵皮
饃加串
畏(外)庄燴面
夜市
白吉饃
回郭鎮肉合
北山口鹵肉
油餅夾味龍(鞏義二初特產)
烙餅卷烤腸(鞏義中學特產)
三樓米飯 超級千層餅卷紅辣香烤腸(鞏義二中特產)
烙饃卷雞蛋卷烤腸(市直特產)
柏峪排骨
老虎燴面
鞏義名人
杜甫
白桐本
常香玉
王廣亞
『肆』 除了康百萬庄園和宋陵,鞏義還有別的好玩的地方嗎
說起鞏義,這不僅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而且也是河洛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它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還有著眾多的自然人文旅遊資源。其實除了康百萬庄園和宋陵之外,鞏義還是有著很多極具含金量的景區的。
青龍山慈雲寺,其位於鞏義的城區西南,總面積達到了51平方公里。山中的慈雲寺是始建於東漢的永平七年,而且還早於了白馬寺4年,同時也是佛教傳入於中國後建立的第一座寺院,因此還被譽為了中國佛教的釋源和祖庭。青龍山的自然風光很是優美,林木也很茂盛,而且山巒起伏,環境十分的幽靜,真是一處難得的休閑度假的佳境。
張祜庄園,還被稱作柏茂庄園,著是河南省的三大庄園之一,同時也是全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庄園的規模宏大,豪華且氣派,而且是中西結合,錯落有致,很是古樸典雅,這可是一處縱跨了明、清、民國的大型的封建資本家莊園。還有著河洛匯流,這可是黃河和洛河的交匯處,也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傳言人祖太昊伏羲曾在此參詳演繹了太極八卦呢。握渣讓在此還可以觀看黃河風光,景象是極其的壯觀。
來鞏義除了有康萬庄園和北宋皇陵這些景點可以觀賞,而且還有著杜甫故里、青龍山慈雲寺等這些著名的景點,如果沒有去過這些地方,就等於是沒有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魅力。有時間的話就來鞏義好好遊玩一番吧!
『伍』 河洛文化在中國文化的地位怎麼樣河洛文化包含哪些內容
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指發源於河洛地區的地域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河洛文化精神」以「河圖」和「洛書」為標志,以夏商周文化為主體,以漢魏唐宋為內容,文化精髓的核心凝聚在古都洛陽,以「河洛郎」為特徵。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民族血脈和精神紐帶,有著明顯的淵源、根源和靈魂。
3.制度文化。封建制度是人類歷史上第二個刺友制度,是比奴隸制更高級的社會制度。從春秋到戰國,雖然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等強大的地方勢力,但洛陽的周王畢竟還是「天下之主」。因此,在復雜激烈的封建制度代替奴隸制的斗爭過程中,他必然與洛陽、河洛有著這樣那樣多方面、多渠道的聯系。
『陸』 鞏義屬於哪個城市
鞏義市歸鄭州管轄。 鞏義市地處中原腹地,南依宋岳,北依黃河,東臨河南省會鄭州,西接九朝古都洛陽,城市面積1043平方公里。
鞏義是中華文明發祥地的核心區域之一,河洛文化的搭洞肢搖籃。 據史料記載,伏羲、黃帝、堯、舜、禹、唐等中原部落首領都曾在此畫太極、表演八卦、舉行禪修活動和祭祀儀式。優美宜居的環境造就了許多傑出人物,包括春秋時期的哲學家程本,顫絕晉代的植物學家,唐代的詩人杜,世界文化名人詩人杜甫,人民藝術家常香玉等。
擴展數據:
鞏義市東南高,西北低。 東南部是高山地區,中部是淺丘,北部是曠嶺。 羅易河從偃師進入該國,向知世東北流入黃河,形成東北-西南沖積平原。
鞏義屬於季風溫帶。由於來自山區的東南暖濕氣流的抬升,本市降雨分布自東南向西北遞減。冬半年由於太行山、中條山的阻擋和寒潮的影響,冬半年氣溫和年氣溫都高於同緯度地區。
『柒』 河洛是什麼意思
河洛釋義:1.黃河與洛水的並稱。2.指黃河與洛水兩水之間的地區。3.指洛陽。4.指洛水。5.河圖洛書的簡凳高尺稱。6.餄餎。
河洛,指黃河與洛水兩水之間的地區,以洛陽盆地為中心,西到潼關、華陰,東至鄭州、開封,南抵伏牛山脈,北跨黃河達濟源、晉南一帶, 涵蓋了今豫西、豫中、豫北、晉南地區。
河洛文化作為中華最為古老的傳統文化,被研究學者稱為中華文明之源,中華文化之根。
2020年06月0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批復同意在河南省洛陽市設立「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棗高區」。
『捌』 行走歷史鞏義行記之黃冶唐三彩遺址
用腳步丈量彎世畢歷史的深度,用雙手觸摸歷史的溫度,讓我們攜手去感受文化的深厚,發現歷史,傳播優秀文化。行走歷史鞏義行:感受鞏義文化的厚重,探秘河洛文化的源頭。
上世紀初,洛陽,一條鐵路的修建讓一個被歷史掩埋千年的藝術珍品,一段恢宏歷史重現人間,唐三彩。在隨後幾十年的考古發掘中,因其造型之美,色彩之艷,出土數量之多而享譽中外。人們不僅想像它出自何處,來自何方,來滿足唐時洛陽人的需求。隨著考古的發現洛陽唐三彩來源有二:一則洛陽本地,原料出自北邙。二則洛陽東不遠的鞏義。
一條河兩個名字連接著兩個藝術,一個是久負盛名的白瓷,一個是後人迷戀的三彩,讓這條河在歷史的長河中光彩熠熠。
初冬的早上,冷風颼颼,太陽似怕冷般躲在被窩里遲遲不願出頭。一個人站在橋上,聽著流淌河水聲響,放眼望去茫茫黃土嶺,背後公路上車輛呼嘯而過。努力讓自己靜下心來,感受身邊的氣息,打破時間的界限,穿越時空,置身於歷史場景。看到了河兩岸千座萬座的作坊與窯口,忙碌的作坊匠人,熊熊燃燒的窯火,煙囪里煙在河谷里升騰,順風飄向雲端。河邊停留著無數的船隻,船老大們指揮著人在把一件件精美的三彩裝船,繁忙而有秩序,一切妥當之後他們將滿載著貨物順流而下,上東都,進長安,下揚州。夜晚,兩岸的窯火猶如銀河裡的繁星點亮夜空。陸龜蒙用詩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形容越窯青瓷開窯時的驚艷與美麗。而在這里開窯時猶如一道道彩虹從河谷里升起。
一聲同伴的呼喚從想像回歸現實,腳下的河水經過千年依舊流淌,只是改了容顏,不似當年的寬闊與充沛再也載不起船隻,負不起歷史的重量。兩岸的群山依舊,經歷千年的風雨早就難尋當年的模埋芹樣,千窯萬窯無處覓,全部掩埋在時間的塵土裡。在荒草故土裡尋覓,不死心,期望尋找到歷史的蛛絲馬跡。遇一位老鄉,問明來意,領我們指認一處窯址遺跡,講述曾經的發掘情景。細聊之下才得知他為整個遺址區的文保員,負責這一區域的文物保護與巡查。隨之他把我們帶回家,展示了其父親與他多年來收集的三彩瓷片,當瓷片從編織袋裡傾斜而出之時,令人眼花繚亂,紋飾各異,色彩各異,無不令人贊嘆古人技藝之精湛。也對子承父願守護這份文化遺產的父子兩代人表示敬重。
美好的事物我們希望它能夠得到保護和傳承,期待讓後人也能盡情感受它的美好。鞏義唐三彩返顫製作技藝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保護與傳承也面臨著困境與難題。在遺址旁的一個現代唐三彩窯廠里,唐三彩的歷史淵源、鞏義唐三彩遺址的發掘經歷、唐三彩技藝的恢復與傳承等被清晰明了的說明展示,令觀者瞭然。與一普通老者聊三彩歷史,聊技藝傳承,後語中得知老者實為三彩非遺傳承人,頓生慚愧,班門弄斧無地自容,然仍強裝鎮定,面色如初。從老者口中了解到現在唐三彩已不再燒造,窯爐已許久不開了,即使偶爾一次也多以電燒,柴窯只是供參觀之用。老者年歲漸長,技藝傳承問題顯現,目前學習者唯有自己女兒一人,回想其學藝時的情景不禁感嘆唏噓。
商人逐利,效益為先,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與保護被作為錦上添花的光彩與名頭,附庸風雅掩蓋氣息的裝飾,而正的傳承者則在苦心的堅守等待曙光。告別老者,出的廠來,在回首環顧河流山川,在心裡默默作別,整裝踏上下一段旅程。
『玖』 河洛文化的早期文化
河洛文化,顧名思義,是指存在於黃河中游洛河流域,以伊洛盆地(亦稱為洛陽盆地或洛陽平原)為中心的區域性古代文化。由於該地區在我國歷史上十三朝古都的歷史地位,所以自古夏代開始,河洛文化長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久負盛名的京都文化、王畿文化,是我國5000年華夏文明的源泉與主脈。
黃河中游的洛河,發源於陝西省洛南縣洛源鄉木岔溝,先後流經河南省盧氏縣、洛寧縣、宜陽縣、洛陽市區,在洛陽市區瞿家屯、下園分別與澗河、瀍河相會後繼續東流,在偃師市楊樹村與伊河匯流後經鞏義市神堤注入黃河,全長410.1公里。伊河,發源於河南欒川縣陶灣鄉三合村悶頓嶺,先後流經嵩縣、伊川縣、洛陽區、偃師市注入洛河,全長268公里。洛河支流繁多,除伊河外,在河南省境內長度在3公里以上的有105條,其中10公里以上的有61條,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4條。這些支流南北錯開,均勻注入,為其下游流經的伊洛盆地提供了豐足的水量和優越的生態環境。
根據古環境學的研究,在距今大約8500-3000年之間,在地球上最後一個冰期結束之後,出現了世界性氣候回暖,稱為「全球世溫暖期」2。1972年,我國著名學者竺可楨先生在研究中國近5000年氣候變遷時就指出:「在近5000年中最初2000年,即從仰韶文化到安陽殷墟,大部分時間的年平均溫度高於現在2℃左右,一月份溫度大約比現在高3℃-5℃。」3當時黃河中游的河洛地區溫暖濕潤,洛陽皂角樹遺址考古發掘所獲的古環境資料表明,約距今4000-3600年,河洛地區降水量近1000毫米,以其疏鬆易耕而富含肥力的黃土,充足的日照,以及全新世溫暖期所帶來的適宜農作物生長的溫濕度等氣候條件,成為我國農業起源與發展的中心區域。在洛陽皂角樹、二里頭文化遺址中,發現粟、黍、大豆、小麥、稻等農作物籽實,說明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已經栽培多種農作物5。河洛地區先進的農業,發達的手工業,為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政權—夏國的建立,亦為河洛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照實的經濟基礎。
二里頭文化有發達的經濟。根據考古資料,當時的農業雖然使用的木耒、石斧、石鏟、骨鏟、穿也石刀、陶刀、石鐮、蚌鐮等傳統的原始工具,但種植的黍、粟、大豆、小麥、稻等農作物,與《周禮·職方氏》鄭玄注中的「五穀」即「黍、稷、菽、麥、稻相符,說明夏代河洛地區已是文獻所說的「五穀豐登」。當時的畜牧業亦屬發達,據洛陽皂角樹遺址提供的鑒定資料,豬、牛、狗都屬家畜,其數量占鑒定動物總數的52%,依據這個比例可以推測當時人們肉食以家畜為主要來源6。洛陽皂角樹遺址中出土的鯉魚、蚌、鱉、雞、鼠、兔、拿滑豬獾、梅花鹿、小型鹿科動物骨骸以及骨鏃、刮削器,二里頭遺址出土多種漁獵工具,如骨鏃、陶彈丸、蚌鏃、骨魚鉤、蚌魚鉤、銅魚鉤、骨魚鏢、陶網墜和骨網墜等等7。都說明當時人們經常捕捉野生動物以補充食物不足,採集和狩獵依然還是重要的消早臘輔助經濟。
二里頭作為夏代都城,有許多門類的王室手工業。依據考古發掘資料,可以確認的有青銅冶鑄業、制陶業、制玉(石)業、制骨業、制與髹漆業、制車業、紡織業、釀酒業等且都非常發達、現依據《中國考古學·夏商卷》一書所歸納的考古資料略舉二三,予以論述8。
在二里頭遺址的南部發現銅渣、熔爐碎塊、陶范等青銅冶鑄作坊的遺物。其中在遺址東南部的冶鑄作坊遺址,估計面積近萬平方米,經發掘發現了由睜旁幾座東西向的長方形建築,南北排列組成青銅器澆鑄現場,在其工作面上發現紅燒土硬面、銅液潑撒形成的銅渣層和散落在地的熔爐碎片、銅渣、小銅塊等遺物。在遺址范圍內還發現被推測為燒(烘)陶范的窯和可能用於預熱陶范的房子。在遺址內發現大量與青銅器冶鑄有關的遺物,如陶范、石范、熔爐碎片、銅渣、銅礦石(孔雀石)、木炭和小件銅器。出土陶范,多為破碎外范,均系細泥製作經培燒濤工藝,如澆鑄工藝,如澆鑄一件銅爵需用外范5塊,一件銅盉需用外范7塊以上,一件銅斝至少需要12塊外范等等。此外根據二里頭出土銅器成分的測定數據,當時鑄造的青銅器主要是銅、錫合金(鉛占微量),也有銅、鉛合金(錫占微量)和銅、錫、鉛三元合金。
二里頭遺址的制玉產品,主要有刀、璋、鉞、圭、戈、柄形飾、鈴舌、鏃、鏟、鑿、環、鐲、紡輪、墜飾等玉器和綠松石質料的墜飾、串珠和鑲嵌物。據專家研究認為,當時的玉工不僅善於製造長度可達40-60厘米大型的禮器,如玉刀、玉璋、玉戈等,還發明了先進的工具,用旋轉的「砣子」來雕刻玉器上的花紋,其紋樣線條筆直,非常規整。此外,他們還運用高超的鑲嵌技術,在玉器或銅器上鑲嵌綠松石。如1987年VI區M57出土的獸形銅牌飾,出土時綠松石片還懸空鑲嵌在銅牌上,完整地保持原來的圖案,鑲嵌工藝可謂精美絕倫。
古代文獻記載夏代以絲綢為衣飾,如《管子·輕重篇》說:「昔者桀之時,女樂三萬人……無不服文綉衣裳者。」在二里頭遺址里發現麻和絲製品一般都附著在玉戈、玉刀、銅鈴、銅表面。據觀測,麻製品,麻製品每平方厘米經緯線各8根或各10根;絲製品每平方厘米的經緯線為32-36根,最細的可織到50X50根。專家認為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紡織品以平紋為主,個別織物是斜紋,似是「絞經」。
洛陽四周環山,地勢險要。它背負邙山,南眺龍門,左控函谷,右握虎牢。猶如東漢傅毅《東都賦》所描述的:「被昆侖之洪流,據伊洛之雙川,狹成皋之嚴陰,扶二崤之崇山。」在當時人們所知道的地理概念中,洛陽地處崤(崤山)函(函谷關)古道,為東西之中;位黃河、淮河之間的交通要沖,居南北之中。夏人背過黃河可到河北平原和唐堯汾河谷地,南經伊闕、軒轅關可下南陽以致三苗江漢平原,西過崤山、函谷送可通後稷關中盆地和甘青地區,東出虎牢關可抵東夷江淮平原乃至太湖流域。洛陽居中央而應四方,可謂「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史記·周本紀》)。陝西寶雞出土的西周亦正是古代文獻所記載的「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裴駰《史記集解》)。正因為此,洛陽作為王朝理想的建都之地,夏代為之都,商、周襲之,以至於「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史記·封神書》)。中國歷代王朝「言必稱三代」,一直被封建帝王視為古之聖人明君,今之為君者的楷模。由此,洛陽為「三代之居」,「天下之中」的理念,「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之王者之里」(左思《三都賦》)的思想,一直在封建社會延續,根深蒂固,成為後世諸多王朝定都的主要根由。「自古河洛帝王洲」。從夏代開始,洛陽先後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含武周)、後梁、後唐、後晉13個朝代在這里建都,建都歷史累計1500餘年,是我國建都時間最早、最長,建都王朝最多的城市。在我國5000年文明史中,大約近三分之一的時期,洛陽是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其歷史地位猶如宋代史學家司馬光所說的:「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這種洛陽居「天下之中」的地理優勢,「河山控戴,形勝甲天下」(《讀史方輿紀要·河南府》)的居險制險的戰略地位,以及洛陽自夏代以來繁榮的社會經濟和建都1500年的歷史,賦予河洛文化豐富的文化內涵,賦予它中國古代正統文化的歷史地位。應該認為,這就是河洛陽文化形成和發展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以及歷史淵源。統河洛文化發展史,我們以為,夏商周三代是河洛文化的早期,並對爾後的河洛文化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第一階段
夏代是早期河洛文化的第一階段,在這時,河洛文化的內涵就是夏文化,二里頭遺址就是當時河洛文化的核心載體。
考古研究表明,在距今約5000-3500年期間,生活在中原地區,具體地講生活在河南省中、西部地區的先民們,創造了被稱為是仰韶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王灣三期文化、新砦期文化和二里頭文化的考古學文化。這幾種文化在考古學地層上先後疊壓,在文化內涵上一脈相承。這些考古學文化主要分布在嵩山南北,集中在黃河及其支流伊河、洛河,淮河支流汝河、潁河的中上游。根據考古研究成果,當時我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可以分為既同時並存又相互影響的6個文化區:中原文化區、山東文化區、燕遼文化區、甘青文化區、長江中游文化區和江浙文化區9。中原文化區位居中央,與四鄰的5個文化區密切聯系,其地域優勢使它汲取四鄰文化精粹,迅速發展自身文化,在諸區域文化中起著核心、主導作用,最終率先跨入文明社會。這個研究成果與文獻記載是吻合的,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在距今5000-3500年期間,該區域就是古代傳說中的黃帝及其後裔與夏族活動的中心區域。根據文獻記載,夏代建國之初禹都陽城、陽翟,啟都夏邑,地域在穎河上游的現鄭州市所轄的登封、新密、禹州一帶,距洛陽僅百里之遙。啟子太康繼位,就把都城遷到斟X,以後的夏桀也定都斟X,如《竹書紀年》:「太康居斟X,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了戰國時期軍事家吳起對魏文侯說的一段話:「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在這里,「河濟」指濟水入黃河處,在今滎陽以北;「泰華」即華山,今陝西華陰縣;「伊闕」為洛陽南的分水闕口;「羊腸」指黃河北岸太行山上的崎嶇羊腸小道;「夏桀之居」的地理位置無疑就是洛陽,就是伊洛盆地。
1959年四五月份,著名考古學家徐旭先生率領的中國科學院考古所考古隊在河南省西部進行以探索夏文化為目的的考古調查,在今洛陽偃師二里頭村發現了一處大型遺址,命名為「二里頭遺址
根據考古發掘,結合文獻資料,確認生活在嵩山南北的伊、洛汝、穎河流域的河南龍山晚期文化和二里頭文化就是歷史上的夏文化。根據《竹書紀年》記載,夏代「自禹到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夏商周斷代工程將夏紀年估定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二里頭文化的年代 范圍推定為公元前19世紀中葉至前16世紀中葉,約300年。
夏代是我國第一奴隸制國家,奴隸制經濟的繁榮為國家的強盛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伊洛盆地已發現二里頭文化遺址50餘處,形成了以都城為中心,村落星羅棋布的聚落群。在二里頭都城遺址內,中部是宮城,宮城北面和西北一帶是祭祀區, 中型建築基址主要分布在宮城的東北與西北,小型建築基址則分散在宮城以外的四周。都城與村落,王室、貴族、平民與奴隸,階級分化、等級森嚴,這就構成了夏代的王畿社會。
在二里頭遺址的中部是宮城,宮城呈長方形,四周圍以夯土城牆。東、西、南、北城牆復原長度分別為378米、359米、295米、292米,面積約10.8萬平方米。宮牆牆體上寬1.8-2.3米,底寬可達3米。東牆上發現宮門2處。宮牆外均發現平行於城牆的大道,如東牆外的大道已探出近700米,寬度可達20米。宮牆內分布著數十座夯土基址,已探明的有34座。一般的長寬為40-50米,最大的長、寬各100米,最小的僅20-30米10。其中最大的兩座宮殿(宗廟)基址已經發掘。
1號宮殿基址是一座大型夯土台基,形狀略呈正方形,方向352度。台基高出當時地面0.8米,東西、南北長寬各約100米,總面積達9585平方米。台基夯土純凈,夯印密集,質地堅硬。台基之上建有主體殿堂,南面大門,四周迴廊。長方形主體殿堂建築位於台基中部偏北處,夯土殿基高出台基面0.1-0.2米,東西長36米,南北寬25米,面積為900平方米。殿堂由木骨牆築成宮室,根據殿基柱洞保存情況推測,宮室面闊8間,進深3間,應為四面坡頂重檐式建築,也就是《周禮·考工記》所記載的「四阿重屋」。主殿之南為寬敞的庭院,與主殿建築正南相對的宮殿正門位於台基南端,門道下有長方形的夯土基座,東西長28米,南北寬約13米。門道基座上3個門道,在門道間建有塾房,3個門道上都還保留有厚0.1厘米、寬3米左右的南北向的路土。路土一直向南延伸形成一片開闊呈緩坡狀路土面,無疑是出入宮殿建築的大道。環繞台基四周設圍牆、迴廊,迴廊為廊廡式建築,西宮牆內側寬6米,北、東、南宮牆內、外側各寬3米。在北圍牆東部和東圍牆北部各有一道缺口,為宮殿的東、北側門,寬2.9米。整個宮殿建築形成以殿堂為中心,門廳、廊廡為屏障的建築群。布局合理,結構嚴謹,規模宏偉,它已經完全具備我國帝王宮殿建築的規模和特徵11。
2號宮殿基址被認為是王室宗廟建築基址。基址為南北長72.8米,東西寬57.5-58米,方向354度的長方形夯土台基,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是由一座大墓、一座主體殿堂、東南西三面的廊廡和四面圍牆、南面的門廳及庭院組成的一座完整的宮殿建築。主體殿堂位於台基的中間偏北處,其基址呈長方形,東西長約33米,南北寬約12.5米;殿堂由木骨牆築宮窒,面闊3間。宮室四周置有迴廊。主體殿堂之南為寬敞庭院,正南為大門。大門建築為面闊3間的小型屋室,左右二室呈方形,為塾房,中室較寬,為出入宮殿的主要通道。台基四周築有宮牆。東、西兩宮牆內側築有迴廊,廊長各約60米,寬約5米;南宮牆兩側均築迴廊,廊寬均在3米左右;北宮牆呂段內側築有長約3米、寬約2.5米的短廊式建築。在2號宮殿的主體之北與北宮牆之間,整個宮殿建築群的中軸線約5.3米、寬約4.3米,底部長1.85米、寬1.3米。墓葬早期被盜,未見隨葬品及人骨12。
在二里頭遺址宮城北側的東西二三百米范圍內,發現東西方向排成一線的建築基址群,建築基址或為圓形,或為長方形。平面呈圓形者,直徑在5米以內,高出地表,其上布列一圈或二圈圓形「土墩」,四周平整干凈,上下都發現路土;平面呈長方形者為半地穴式,可分小型和大型,或長寬各數米,或長達二三十米,在淺穴內鋪墊層層凈土,並有路土面和燒土面。在這些或圓形或長方形建築物的附近往往發現一座或數座排列整齊的墓葬,隨葬銅器、玉器、漆器和精美陶器或硃砂。有學者根據《禮記·祭法》鄭玄注「封土曰壇,除地曰土單」的記載,認為地面上的圓形建築是「壇」,半地穴式的長方形建築是「土單」之類的祭祀建築遺存13。
《左傳》庄公二十八年記載,「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禮記·祭法》「天下有王,分地建國,置都立邑,設廟、桃、壇、土單、而祭之」。宮城的發現,宮殿、宗廟、壇、土單的發掘,無疑可以確認二里頭遺址是夏代的都城。
二里頭遺址宗廟、壇、土單的發現,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祖先崇拜」;在該遺址發現製作精良、形象逼真的石祖,反映了他們的「生殖崇拜」;該遺址發現的陶龍、陶蟾蜍、陶龜、陶鴞藝術品,陶尊和銅牌上的饕餮紋,即龍或虎的藝術形象等,透露了當時人們的宗教信仰。《夏書》曰:「官占,惟能蔽志,昆命於元龜。」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卜骨,證實當時社會流行占卜。這一切集中到一點,說明當時人們存在著萬物(包括人類自己)有靈的宗教觀念和迷信行為,自然,其中最首要的是表現對人類祖先崇拜。根據文獻記載,宗廟、壇、土單是我國古代都邑中常見的崇拜祖先的祭祀場所,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的陶鼓形扁壺、漆鼓、銅鈴、石磬、陶塤等,都應該是當時都邑舉行祭祀或其地禮儀活動時使用的樂器14。
文字的發明,是人類由野蠻社會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殷墟甲骨文,被認為是處於定型了的漢字的初期文字,並不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在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陶器上,發現了許多「刻畫符號」,有學者認為,這些「符號」中確實有早期文字,分別表述數字、植物以及自然景象。如,一(十)、二、三、六、七、八、木、禾、矢、菔、並、墉(或亞?)、山、射、竹(或冉),等等,這些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均可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字15。如李學勤先生認為:「我們知道商代是有竹本簡的,但簡的實物迄今未能發現。夏代的情況也許正是這樣,盡管有文字,卻沒有多少能傳留至今。」16
二里頭文化的墓葬布局,反映出當時是聚族而葬。當時的大型墓,僅發現一座,墓室面積在20平方米以上,由於被盜,隨葬品不詳。當時的中型墓,隨葬品中以陶器最多,其次是玉器、銅器,另外有石器、漆器、骨器,等等。陶器以酒器居多,是以爵為核心的爵、鬶,或爵、盉的基本組合;銅器亦以酒器為多,主要是爵,另有斝、盉和個別銅鼎。除此之外,有銅鈴、鑲綠松石的銅牌飾、銅鉞等;隨葬玉器除柄形飾外還有圭、璋、鉞、戈、戚、刀各種禮儀用器,隨葬漆器主要是觚。在此特別要提出的是,在夏代晚期即二里頭三、四期,隨葬器物群中青銅禮器的出現。二里頭青銅禮器數理少,往往是青銅禮器與其他質料禮器(主要是陶質禮器、漆器)搭配成禮器群,這就是二里頭夏文化禮器制度17。我們必須看到,夏代青銅禮器的出現並以後逐漸取代陶禮器,最終在商周時期形成了以青銅禮器為主體的禮器群。其意義重大在於,以「天子九鼎八簋」為首的青銅禮器,構成了我國青銅時代以王權為核心的奴隸制禮樂制度的物質載體。 第二個階段
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伐夏,建立商朝。據古代文獻記載,湯滅夏之後都西亳,其地望在河南偃師。如《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湯受命而王,應天變夏作殷號……作宮邑於下洛之陽。」《漢書·地理志》中「河南郡偃師縣」,下班固自註:「屍鄉,殷湯所都。」《尚書·立政》:「三亳阪尹。」孔疏引皇甫謐曰:「三處之地皆名亳……偃師為西亳。」1983年,考古學家在二里頭遺址(夏都斟鄩)西北6公里的洛河北岸一處被稱為「屍鄉溝」的地方,發現了大型商代早期都城遺址,命名為「偃師商城」。
『拾』 十一想去鄭州鞏義玩,請問有什麼好玩的景點,我想知道具體的乘車路線,謝謝
鞏義市位於中嶽嵩山北麓,隸屬於鄭州市。東距鄭州市82公里,西距洛陽市76公里。河洛匯流、浮戲山雪花洞、北宋皇陵、嵩陰風景區、青龍山慈雲寺、杜甫故里、康百萬庄園等六個景區已成為河南省三點(鄭、汴、洛)一線(大黃河旅遊線)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風景名勝 一、浮戲山雪花洞風景名勝區 浮戲山雪花洞風景名勝區位於鞏義市新中鎮境內,東距鄭州約58公里,西距洛陽76公里,區內有景點126處,游覽面積125平方公里。 自古即聞名遐邇的浮戲山,集石英岩、喀斯特、黃土丘陵三種地貌景觀於一體,薈萃北國江南風光於一區,繪成了「天集雲色,地溶石花、山峰奇秀,潭泉生涯,石竅怪狀,林色奇葩,廟宇星羅,勝跡幽雅」的古代八大名景,具有鞏境「小桂林」之譽。雪花洞的發現,使古景又增新容,實為中華文明攬勝之名珠。 雪花洞是發育在石灰岩地區的一個天然溶洞,全長1110米,共分三廳一走廊,面積約4000平方米。雪花洞是一個奇妙的地下世界,它「寂靜、幽雅、深邃,洞內終年恆溫,保持在15℃左右,是游覽觀光的宜人去處。洞中晶瑩漏玉、玲瓏剔透的石花、石葡萄和石珊瑚等次生化學沉積物布滿整個雪花走廊,其面積之大,形態之美,在國內外目前發現的洞穴中均屬罕見,可謂是「天下第一雪花洞」。雪花洞內的片片鵝毛大雪的石花堆積於洞壁上,長達173米的「雪花走廊」,恍如兩扇巨大的玉屏,洞壁上朵朵、簇簇、串串的石花、石葡萄、石珊瑚、玉色斑斕、碧光銀花、鳥語花香,成為中州大地一棵璀璨的明珠.該景區門票55元/人,從鄭州乘鄭州至洛陽或鄭州至鞏義長途車在鞏義口頭汽車站下車,再改乘到浮戲山的車。或者在鞏義汽車站乘坐康百萬到雪花洞的旅遊公交直達目的地。 二、河洛匯流景區 河洛匯流景區位於南河渡鎮的黃河與洛河交匯處, 是—個新開發的旅遊景區,距鞏義市區約10公里。 自古以來,河洛文化就是中華文化的源頭,相傳,這里是河出圖、洛出書、伏羲畫八卦的地方,據史載:黃帝、帝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成王與周公等登基 時,都在此沉壁祭天。因而河洛地區在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社會賢達、中外名人到此懷古憑吊、賦詩作詞,留下了大量的賦作和詩篇、形成了極其豐富的河洛文化。同時這里的景觀非常美麗,據傳乾隆十年《鞏縣志》記載,縣內有八景,其中本區 就有四景:即什谷異流、洛口春遊、邙嶺秋風、石窟晚 鍾。登上神都山頂,河洛匯流的壯觀景象一覽無余,西望黃河,濁浪滔滔,水從天上來,一瀉東流去; 南瞻伊洛,兩水清濁交匯,河洛分明。該景點暫不售票,在永昭陵南門乘旅遊公交車直接到達,距市區12公里。 三、嵩陰風景區 嵩陰風景區位於中嶽嵩山北麓,夾津口鎮南部卧龍村,嵩山少室山峻極峰西則,距市區約20公里。因北魏孝文帝時京兆王元太興埋葬於此而俗稱為墓坡(今改名卧龍)。景區位於嵩山北坡,受嵩山大斷層的影響,峰南壁立千仞,峰北坡度舒緩。南側峰巒突兀峻峭,象形奇石栩栩如生,北坡林木交枝接葉,松柏共翠遮天蔽日,整個區域山高奇峻,瀑池潭四布,林茂草密、花美水秀、空氣清新、雲僚霧繞、氣象萬千。尤其是位於卧龍村上方的嵩峰萬畝森林,數十種喬灌木,百餘種花草,數百種鳥獸昆蟲,說它是一個景色秀麗的天然公園一點都不為過。在此穿松林、聽松濤、觀美景,是節假日游覽休閑的一個好去處。 嵩陰景區的玉柱峰海拔約1440米,是鞏義市最高峰,登此山峰「一覽眾山小」。北望黃河、洛水、邙嶺歷歷在目,極目遠眺、可見太行王屋。南觀登封嵩陽書院、會善寺及登封市區盡收眼底;晴夜西眺可看洛陽、焦作、偃師萬家燈火。在此觀日出日落更是別有一番情趣。 嵩陰風景區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景點120餘處,河南省第一條旅遊公路一一鞏登旅遊路就穿越其間,交通十分便利。門票10元/人,在市區從鞏義市汽車站乘到夾津口的車。 四、五指山風景區 五指山位於鄭州西南60公里鞏義伏羲山中,步入五指山,便走進了一個夢幻的世界:峽谷深疊著百丈玉翠,香草葳蕤叢生,如莽如索的葛根藤條;春季滿山的山桃花、杏花花開如雪,連翹花開似金色絲毯;夏季桃、李、杏、柿子、核桃熟落無人知,秋季紅葉滿山流金溢彩。千萬只五彩斑斕蝴蝶相會的蝴蝶谷,地下溶洞相連綿延不斷,夏季溫涼如春,冬季積雪不化,紫氣蒸騰,祥雲縈回,風水寶地。長約8公里大峽谷九曲蜿蜒,成為鄭州美麗的漂流地方。 遊程推介:早7:00出發8:30到 上午:游玉皇河谷,賞金魚潭,黑龍潭、黑龍瀑布、三疊瀑布、參觀玉皇廟,參觀八路軍烈士墓; 登猿人山,觀蟾蜍望月,參觀古山寨,沿途觀絕壁翠柏、卧佛嶺、石人像、千層岩、紅石崖、春菊苑、連翹林,覽群山競秀; 下午:游蝴蝶大峽谷:觀大聖殿、銀絲瀑布、蝴蝶泉、蟠桃樹、峽谷飛瀑、山桃林、石窯洞群、卧佛像、一線天、清月潭。 下午4:30返鄭,6:00抵鄭,結束愉快遊程。 五、長壽山風景區 竹林鎮長壽山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原名三樹嶺、色樹嶺。山上自然資源、人文景觀豐富,福龍壽龜鴻福更令人嘆為觀止,已成為都市人遠離喧囂、回歸自然、放飛心情的休閑樂園,也是中老年人祈壽求福、養心怡性的好去處。每逢金秋,長壽山上紅葉爛漫,層林盡染,如霞似錦,情趣盎然。目前該景區秋色初現,綠葉含羞吐紅,妖嬈醉遊人,秀色讓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