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西關大屋有什麼文化

西關大屋有什麼文化

發布時間:2023-05-10 17:19:07

❶ 西關大屋體現了什麼地域文化

內向性;封閉性;長者為尊;天人合一;農業文化。
廣州西關大屋和北京四合院都反映了我國的家族特點:多代同堂,家廳脊族興旺,頌頃這對於人口的增加有幫助。從兩地房野伏陸屋的結構,可以體現出我國南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的差異。

❷ 建築手冊|如何欣賞廣州西關大屋

說到廣州的傳統建築,很多人都聽過 西關大屋 、 竹筒房 、 騎樓 等。這當中,騎樓其實應該算是一個時代特色,非止省城可見,很多地方亦能看,充其量廣州只是領頭羊與集大成者,並非特有;至於竹筒房,一般叫竹筒屋,台灣俗稱排屋或透天厝,日本關西謂之長屋,類似的還有明字屋等,都是指一種 窄開間 、 大進深 的房屋,故竹筒屋也並非羊城僅有,但凡寸金尺土之地便有可能發展出來;惟有西關大屋,獨樹一幟,源自廣州。

西關大屋這種建築,設計上不但深度適應廣州的氣候、環境、文化,觀感上更能彰顯出穗人奢華而低調、傳統且開放的性格特徵!外牆青磚石腳,乍看好像很樸素,但其實造價十分昂貴;內構精雕細刻,處處講究綱常倫紀,但其實兼容並蓄、學貫中外,以至無論在哪裡,這種房子一看就知是古老大屋,也許這就是建築的靈魂。

——那麼,都有哪些特徵足以一看就知是西關大屋?西關大屋又從何而來?


西關,城關之西也。所謂城關,乃指1920年前廣州城牆還存在的 正西門 與 太平門 ,這兩門原址即今之西門口與狀元坊西入口。

古代西關是一處沖積平原,地面低平,河塘密布,盛產五秀;彼時江面寬闊,風景秀麗,南漢後主選其址建離宮「昌華苑」,人間勝景「荔灣漁唱」則為明代羊城八景之一。但自明以降,人煙開始密集,商業街圩漸趨發達,特別是一口通商後,不斷有大戶人家遷居此處。

這些大戶人家既有全球聞名的官紳牙郎,亦有名不見經傳的文人雅士、絲商鹽商。牙郎主要是指十三行行商,他們多數祖籍福建,以茶起家,遷居省城後,累經幾代,悉數化為本地人,口音甚至成最地道廣州話。這些豪商巨富中,除了少數興建起媲美大觀園的私家園林,大多不約而同選擇營建這類極具廣州特色的西關大屋——鼎盛時,據說有800多座。


1、三邊過

所謂三間兩廊,其實是指明清時期常見於嶺南祠堂或祠宅合一的傳統民居: 前排兩廊,後排三開間 。開間通常由同一屋頂下的房間或列柱分成三間,中間為主廳;兩側廊頂早先為半坡瓦蓋,故稱之為廊,後來發展成側廊、廊屋以至廂房、雜房等,不再拘泥於走廊形式;所有祠堂,一頂為一進,一般會串聯好幾進,最多可達七進。三間兩廊從平面看起來很像北方四合院,不同的是,四合院是房子圍著院子,而它是廊屋隔著天井,天井顯然沒有院子大。

理論上,西關大屋應該都有三間兩廊的布局,畢竟這是一種傳統!但創新也是一種精神,加上時局變化、眼界開闊,各種因地制戚喚歷宜、兼收中外的西關大屋便應運而生,不僅出現一開間、兩開間,五開間、七開間亦有所聞(廣州話讀「 n邊過 」,其中三邊過最常見);兩廊形式更是豐富,除了天井,還有花園、冷巷等設計。

標準的西關大屋起碼是這樣:屋分三進,每進一廳(多數還帶有獨立門廳鏈含),廳為中軸;門廳後是轎廳,轎廳前沿通常有四扇槅扇門,俗稱中門,貴客光臨便叫中門大開;正廳亦叫大廳或頭廳,是議事交談重地,有時也稱神廳,因為樓閣通常安置拜神拜祖宗的神龕,正廳檻窗後面為頭房,乃長輩起居之地;二廳又叫飯廳,後端為二房,一般稱尾房,長子居住;廳與廳之間往往帶有小天井,但未必露天,有些小天井還會築假山魚池,或栽竹木花草。中軸兩側叫書偏,得名自書房與偏廳,此名概稱所有非中軸房間。

2、高屋檐

典型的西關大屋,給人第一印象應該是高檐深宅。宅深如上所述,檐高則通過5米以上的屋門體現出來——走近大門,你會感到門庭異常高大,氣勢迎面撲來;這種屋門往往又採用凹入形式,尤增含蓄內斂,而非富麗堂皇、盛勢凌人。

但西關大屋最高大的地方並非門庭,而是正廳。正廳以及頭房是長輩起居之地,通常蓋得最高最大,以合禮制,這也是百行孝為先的極致表現。除了高大,正廳的裝飾工藝也最為講究,不僅集中,而且華高搜麗、昂貴,例如花楣掛落,幾乎都是鏤空雕刻,極盡手工之巧;又如各種酸枝木傢具,精美別致、價值不菲。

除了正廳隆重裝飾,其它地方也有恰如其分的刻畫。

這當中,「三雕一塑」是最常見的刻畫。「三雕」一般指 石雕 、 木雕 、 磚雕 ,「塑」則是指 灰塑 。灰塑又稱灰雕或灰批,明清時流行於廣府地區,是嶺南特色工藝;這種雕塑常用竹片、鐵釘、銅絲等做骨架,再施以草筋灰、紙筋灰或貝灰等塑形材料,繼而上色;造型生動,題材豐富,很多祠堂的門樓、屋檐、牆身以至屋脊都有這種靚麗的立體雕塑。

雖然屋內這么講究,但從外而觀,西關大屋卻很普通,例如屋頂通常採用最低級的硬山頂,屋脊、山牆亦甚少濃墨雕刻;當然,也有私家花園個別建築採用比較高級的歇山頂,比如河南伍氏花園(已湮沒)、番禺余蔭山房深柳堂等。也不知是不是因為冷巷的存在,同樣作為嶺南特色構件的鑊耳山牆在西關大屋基本不見。

三重門是西關大屋正面最獨特的構件,人稱「三件頭」,分別為: 屏風、趟櫳、大門 。

屏風 亦稱花門、腳門、矮腳吊扇門等,共有4扇,互相對折,高約1.7米。屏風雖然是大屋第一道屏障,但並不起保衛、防盜作用,它的主要功能其實就是作屏風,維護一定隱私,保證通風採光,同時用以展現屋主風雅,故多有雕刻,尤其是屏風上端,刻有各種木雕通花,極其精美。

花門之後是 趟櫳 。趟櫳一詞,《說文》解曰: 趟者過也,攏者門檻 ,不過,在廣府文化里,趟櫳已由動詞派生為名詞,即趟櫳門(也有人將其作開趟合攏來理解)。趟櫳通常由13、15或17根圓條硬木組成,中間一側有插銷,底下門檻鋪銅片木軌道;硬木一般粗5-6厘米,最多可達十幾厘米,間隔10-20厘米,僅容得下小孩腦袋(故很多西關小朋友都被夾過)。這種門的設計除了通風採光,更主要是起防盜作用,如果安置有小鈴鐺的,輕推微拉便會觸動,而不知竅門的則無從推起。趟櫳是廣府建築獨有構件,也是西關大屋特色標志之一。

最後一道是真正的 大門 ,也叫板門,一般厚約8厘米,多以坤甸木、樟木等硬木構成,堅固結實,經久耐磨,防火隔音。尤其是坤甸木,特別抗蛀耐腐,以前水上人家的棚屋便基本用坤甸木支撐,真正的坤甸木泡在水裡百年不爛,不怕生蚝,它是——越泡越硬!廣州龍舟之所以用完就要埋在水底,便是這個道理。

4、青磚牆

青磚牆,俗稱青磚石腳,石腳,牆基也。用青磚砌牆,中國有悠久 歷史 ,漢文化圈裡到處可見,但像西關大屋這樣講究的,就比較少了,少得堪比用18道工藝製作的故宮金磚。如果漫步西關,細細打量這些牆面,你會發現真正的青磚比普通磚例如紅磚平整得多,甚至可以說是平滑,磚縫也非常細小,人稱指甲線;而且,這種牆面看起來更優雅,更令人賞心悅目。

那麼,它是怎樣製作的呢?

首先要選土,選用粒徑比 淤泥 還要小的 黏土 ,廣府地區以東莞出產的最有名;然後將其曬干、粉碎、過篩,從而得到更純粹的泥土,也叫陶土;繼而漚水踩泥,漚即浸泡,踩是為了增強密度,減少後續窯燒時產生氣泡;接著用磚模定型,製作磚坯,陰干後入窯上架;燒到一定溫度則密封洇窯,洇即滲透,也正是這一步導致磚塊變青,與自然冷卻產生的紅磚區別開來。燒結完畢,青磚可能會變形,因此還要磨平,故有水磨青磚的叫法。

這樣復雜的工藝,青磚不貴才怪。

工匠造屋時,通常先用花崗岩石板搭建門條,再用青磚砌牆,有些牆體還會用青磚圍成中空,具隔音、疏冷之效;牆面磚塊順丁切法則不一而足,一般人家多用交叉砌法,大戶人家或會則採用多順一丁,例如五順一丁。而磚與磚之間通常用蜆殼灰拌糯米粉、冰糖等粘固,砌好後,再過蠟保護,牆面可百年不崩。

5、滿州窗

滿洲窗是廣府建築特色構件之一,相傳其窗欞結構為滿洲人所引入,不少人甚至引證乾隆皇時有1500旗人駐防廣州,從而帶來北方窗式,然後結合西方彩色玻璃工藝,終成一地特色。但如果細心觀察,可能會發現——滿洲窗的窗式結構其實和傳統支摘窗沒什麼兩樣,而支摘窗在泱泱中華已有上千年 歷史 !我覺得之所以叫滿洲窗,只是因為當時統治階層為滿洲人,滿洲代表中國,以滿洲稱呼這種「國窗」,那麼,在借用西方彩色玻璃時,不僅強調心還是中國心,而且有西為中用的意思;假如統治者是蒙古人,興許也會叫作蒙古窗。

根據所在位置,滿洲窗一般還分為:門窗、牆窗、檻窗、天窗、盲窗以及蝴蝶窗等。

門窗也叫槅扇窗,槅扇是一種非常傳統的中式建築構件,它既可作窗,亦可當作門,名字也非常多,例如格子門、格扇門等;前面提及的中門,便是一種槅扇窗。一般認為,西關大屋對外封閉,對內開放,因為屋內經常用槅扇窗來分隔房間,槅扇窗上面通常也不設迎風板,往往留空,這樣雖不隔音,但更通風透光。

如果槅扇窗下面的裙板是連續木板或磚牆,則叫檻窗。

天窗顧名思義是架設在屋頂上的窗戶,帶木滑輪,下方通過垂繩控制其在木軌道上移動。天窗除了是通風、散熱、透光的重要途徑,更是一項人生大事的借喻,古時兒女結婚,婚房需要隱私,因此常布置在帶有天窗的比較獨立的房間,為方便美事,自然要拉埋天窗,要不剛進行到一半,下雨,那就不美了。


關於西關大屋的見解,我就探究到這里,有些地方可能不對或有所紕漏,歡迎指正。

參考文獻:

❸ 概括廣州西關文化!

廣州西關(Xi Guan)
荔灣,舊稱「西關」,因區內有「一灣青水綠,兩岸荔枝紅」美譽的「荔枝灣」而得名。
現轄區面積1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多萬,常住外來人口20多萬。西關地理位置西關,是老廣州人對位於荔灣區,北接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時地處廣州城西門外一帶地方的統稱。西關分為上西關和下西關,其中上西關地勢較高,下西關地勢較低。明末興建起十八甫,開設有十三行。清代中、後期起,西關先後興建了寶華街、逢源街、多寶街等居民住宅區。西關是廣州的舊城,因明清時地處城西門外而得名,在明清時期這兒就是廣州的商貿中心。 西關古老大屋西關的特色便是西關大屋。西關大屋是舊廣州商人賈富紳的居所。西關大屋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石腳、高大正門用花崗石裝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傳統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縱深方向展開。其典型平面為三間兩廊;左右對稱,中間為主要廳堂。中軸線由前而後,由南而北,依次為門廊、門廳(門官廳)、轎廳(茶廳)、正廳(大廳或神廳)、頭房(長輩房)、天井、二廳(飯廳)、二房(尾房)。每廳為一進,一般大屋為二三進,形成頗多的中軸線。兩旁偏間前部左邊為書房及小院,右邊為偏廳和客房。客房頂為平天台,供乘涼、賞月和西關小姐們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偏廳、客房後部為卧房、廚房等。庭園中栽種花木,築有假山魚池,頗為典雅清幽。
西關古老大屋外為矮腳雙扇門,中為趟櫳,內為大門,均由高級硬木製成。室內裝修十分講究,陳設有傢具、燈具、條幅、對聯、書籍、古董、字畫、瓶花、盆栽、籠鳥、鏡台及各種藝術品和紅木傢具,精巧的木雕花飾,富有地方特色的滿洲窗和檻窗及其獨特的布局形式,具有濃郁的嶺南韻味。
廳與廳之間以小天井隔開,天井上加小屋蓋,依靠高側窗採光通風。中軸線兩旁主要有書房、偏廳、卧室和樓梯間等,大體上左右對稱布置。門廳右邊一般設有小庭院,內栽種名貴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魚油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來客遊憩觀賞。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青雲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僕役出入)、通風、採光、排水、晾曬、栽花、清運糞便垃圾等多種功能。
西關大屋的門面裝設矮腳吊扇門、趟櫳、硬木大門等門扇。室內裝修典雅,堪稱集工藝美術之大成,木石磚雕、陶塑灰塑、壁畫石景、玻璃及鐵漏花、滿洲窗、刻彩圖案、紅木傢具、木雕花飾、檻窗等,均極富嶺南韻味與風采。
西關大屋是廣州傳統建築的瑰寶,據統計現存100多間,具有保留價值的有10多間。最著名的西關大屋有坐落於寶源北街18號的「梁資政第」、坐落於多寶路的鄧宮保第以及坐落於寶華路正中約的鍾家花園等。十分可惜,這些名園大宅大多早已不復存在。現在碩果僅存的名宅只有小畫舫齋。 [編輯本段]西關文化名人 西關是近代廣州最繁華的人口聚居區,歷史文化名人輩出,他們使南粵嶺南文化大放異彩。有據可查曾居住於西關或於西關發展事業的有兼負醫家武術家一身的名醫霍耀池,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書畫名家李文田和李曲齋等等。另外,家喻戶曉的武打巨星李小龍和工程鐵道專家詹天佑的祖居亦座落於廣州西關地區。 [編輯本段]荔灣風情 百年華埠耀寰宇--上下九步行街,是中國最繁華的商業步行街之一,是廣州市標志性形象工程,被譽為「羊城十大旅遊美景 --西關商廊」。整條街由風格獨特、古色古香的騎樓茶樓建築組成,是南歐建築與廣州特色相結合的產物。街內還有中國數一數二的玉器市場-華林寺玉器街和著名的國家級農副產品市場和中葯材市場--清平市場。1400多年前,印度高僧達摩到中國傳教,首先在西關下九路登陸(今「西來初地」),並建「西來庵」(今華林寺),開創了中國佛教禪宗和嵩山少林寺。自1995年上下九步行街建成以來,已先後接待了多位國家領導人。
通商口岸譽古今--「十三行」早在明末清初,就是中國對外貿易的唯一通商口岸;沙面島過去是英、法等國的租界,是當今中國最具有歐陸風情的地方之一,島內擁有上百棟集歐美各國20世紀初風格的建築,古樹林立,眺望珠江白鵝潭,更有江闊天高、氣象萬千之感。
「西關美食」甲天下--力求"色香味形意"完美結合,享有「食在荔灣」之盛 譽。美食數量多達幾百種,如南信雙皮奶、歐成記上湯鮮蝦雲吞面、德昌咸煎餅、荔灣艇仔粥等等;以陶陶居、趣香餅家、蓮香樓、榮華等為代表的廣式月餅蜚聲海內外,遠銷世界各地。
民俗風情垂青史--西關除以端莊淑雅、追求新潮的「西關小姐」聞名遐邇外,書畫、粵劇等也有獨特的成就。嶺南畫派創始於西關;粵曲、粵劇群眾基礎深厚,已具有幾十個「私伙局」,素有「粵劇曲藝之鄉」之稱。
建築文化冠南粵--陳氏書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代表了嶺南建築藝術的最高成就,石雕、磚雕、木雕、陶雕、泥雕、鐵鑄、門畫、壁畫遍布廳堂和廊廡,造型美觀,工藝精巧。詩人郭沫若曾贊嘆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逾」!早在20年代,陳氏書院就被國際學者載入世界性代表建築之一。西關大屋是最具西關民俗風情特色的建築,裝飾講究、工藝精美,趟攏門、滿洲窗等獨具特色。 [西關·印象]一杯紅茶、一個壁爐、一棟洋房、一個僑歸東山少爺的典型生活。
一盆蘭花、一籠畫眉、一手廚藝、一個地道西關小姐的精緻態度。
廣州有句俗諺,「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意思是說,東山是權門顯宦的聚居地,出入多是官家子弟,勢焰薰天,盛氣凌人;而西關是商業繁華區,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花飛蝶舞,招搖過市。花園式洋房與西關大屋,權力與財富,現代與傳統,各分東西,相輔相成,是支撐著這個社會的兩條腿。
在那個年代,還是很講求門戶之見的,西關的小姐看上的多是東山的少爺,東山的少爺泡的也多是西關的小姐,他們約會的去處多是珠江橋畔,拍拖啊拍拖,一直到了今天,人們都忘不了他們間愛情的那些影像。西關由來:
很多城市都有「西關」的地名。此地名是與古城有關。據《新華字典》解釋:「城關:指城外靠近城門一帶的地區。」從明代起,廣州古城西部城牆是沿今人民 路一帶建造的,因而城西今荔灣區一帶就被稱為「西關」。從明代起,就有不少見於官方文書、民間文學作品的有關西關的記述。如羅元煥的《粵台征雅錄》記述: 「羊城西郊外,其地統名西園,即俗稱西關也。」清代,軍隊派駐西關之駐地稱為「西關汛」。《南海縣志》更明確記述:「太平門外率稱西關。」在清代、民國時 期,嚴格的西關定義只是指上西關(今金花、龍津街一帶紡織工業區)和下西關(今上下九、十八甫、楊巷、十三行一帶的繁華商業區及西關大屋住宅區),不包括 西村、泮塘、南岸一帶當時尚是農村的地區。但今日西關的延伸涵義已可包括整個荔灣區。

❹ 西關大屋的文化

西關大屋是清末豪門富商在廣州城西「西關角」(今荔灣區)一帶興建的極具嶺南特色的廣州傳統民間住宅形式,被稱為「西關大屋」。西關在明朝已成為廣州城區的商業中心,十八甫在明代已逐漸形成。而西關角形成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范圍包括文昌橋、大觀橋、泮塘、昌華園周圍一帶。西關大屋集中在寶華路、多寶路、寶源路、逢源路。後來又擴展到西關的其他地區,多為名門望族、官僚巨賈所建。
西關大屋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石腳、高大正門用花崗石裝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傳統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縱深方向展開。其典型平面為三間兩廊;左右對稱,中間為主要廳堂。中軸線由前而後,由南而北,依次為門廊、門廳(門官廳)、轎廳(茶廳)、正廳(大廳或神廳)、頭房(長輩房)、天井、二廳(飯廳)、二房(尾房)。每廳為一進,一般大屋為二三進,形成頗多的中軸線。兩旁偏間前部左邊為書房及小院,右邊為
偏廳和客房。客房頂為平天台,供乘涼、賞月和西關小姐們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偏廳、客房後部為卧房、廚房等。庭園中栽種花木,築有假山魚池,頗為典雅清幽。
西關大屋的門廊裝修,設矮腳吊扇門(又叫腳門)、趟櫳、硬木大門三重門扇。趟櫳是一個活動的欄柵,用13或15條堅硬的圓木條(一般為紅木或硬木)構成,橫向開合故稱趟櫳。腳門和趟櫳有通風和保安的功能,是適應嶺南炎熱多雨的氣候而特製的建築構件。西關大屋的大門是用紅木或樟木等高級木材製造,厚約8厘米,門鈕銅環,門腳藏石臼中,門後用橫閂扣門,以防盜賊。
門廳(門官廳)中設天宮和土地神仕,其後有中門四扇,平時不開,只有乘轎貴客來訪才開,以示隆重迎接。僅留左右兩門出入,使路人看不見門內情景。轎廳是供乘轎客人及主人出入停轎之所。
大廳是大屋的主體建築,面積最大,屋脊最高。整座大廳紅棟(主梁油紅漆〕黑桷(木角油黑色)白瓦(襯瓦塗以白色),寬敞宏大。為使大廳更加明亮,屋頂錯落裝以明瓦即玻璃瓦。
正廳後面是頭房(或稱長輩房),是長輩們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採光。
頭房後依次是二廳(飯廳)、二房(供兒子婚後夫婦居住)。二房又稱尾房,是中軸線上最後的房間。
廳與廳之間以小天井隔開,天井上加小屋蓋,依靠高側窗採光通風。中軸線兩旁主要有書房、偏廳、卧室和樓梯間等,大體上左右對稱布置。門廳右邊一般設有小庭院,內栽種名貴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魚油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來客遊憩觀賞。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青雲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僕役出入)、通風、採光、排水、晾曬、栽花、清運糞便垃圾等多種功能。
西關大屋的門面裝設矮腳吊扇門、趟櫳、硬木大門等門扇。室內裝修典雅,堪稱集工藝美術之大成,木石磚雕、陶塑灰塑、壁畫石景、玻璃及鐵漏花、滿洲窗、刻彩圖案、紅木傢具、木雕花飾、檻窗等,均極富嶺南韻味與風采。
西關大屋是廣州傳統建築的瑰寶,據統計現存100多間,具有保留價值的有10多間。最著名的西關大屋有坐落於寶源北街18號的「梁資政第」、坐落於多寶路的鄧宮保第以及坐落於寶華路正中約的鍾家花園等。十分可惜,這些名園大宅大多早已不復存在。現在碩果僅存的名宅只有小畫舫齋

❺ 廣州西關文化有哪些西關的由來是什麼

廣州西關的社會歷史與文化背景

早在隋唐之際,廣州的西部地區就為中外商賈聚居之地。在蕃坊一帶,眾多各國商人"列肆而市",已經形成了繁華的商業與聚居區。從那時起,便開始推行較為自由的市場和貿易制度,同時完備的服務業也都體現出多彩的風貌,城市商業文化之傳統相當久遠。

到宋、元二代,廣州市舶貿易得到持續發展,許多異域文化不斷滲入。由於本地南越族文化能夠吸納自中原遷入本地的漢族文化,所形成的廣府文化形態也得到自身更新和發展。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隨著人員交流往來的增多也影響到廣府系地區和廣州的文化與風俗。這時的市民文化也在經濟發展和與外界交流的作用下趨於多層次化和多樣化,反映出廣州商業社會的開放式性格的一面。

明代廣州城內商業仍舊十分發達,商品豐富、人口密集,城南、城西是最繁華之地,城中眾多富賈巨商居住於此,從而形成特色鮮明的城市商業與住宅混合住區。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封閉了閩、浙、江三地海關,唯留廣州粵海關對外通商,即實行"一口通商",並委託建立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十三行"協助管理廣州海關的對外貿易事務。這無疑極大地刺激了廣州的貿易發展,並為十三行所在地及鄰近地區城市經濟和空間環境的發展增添了動力。在此後的約150多年時間里,廣州的商業貿易得天獨厚的地位得到高度發展,對外交往日益頻繁。恰值此時,西方先進的天文學、數學、地理學、炮術、物理學、醫學、建築學、美術等方面的新成就,由西方的傳教士們先後帶入我國,其中大部分學科登陸我國的第一站便是廣州,使廣州社會文化進一步豐富起來。隨之而來的西方思想意識也相繼湧入,令人們眼界大開。

廣州西關地區的發展同以上這些歷史背景相關聯。進入20世紀之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范圍不斷擴大,道路拓寬。清代中期至民初,城區建設逐步突破原有舊城范圍,向東西開拓。1921年2月15日公布實施《廣州市暫行條例》,使廣州市城市現代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也使廣州原有的城市結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廣州市的西關地區,是指今荔灣區的人民路以西,六二三路以北,荔灣湖以東的區域。

在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稱城西太平門外為"西關"。當時該地大部分還是農村。由於內城區已滿足不了商業發展對空間的需求,光緒中葉的數十年間,紳士、富豪、商賈相繼在西門外的太平街至泮塘一帶大面積的置地建宅,此應為西關大規模建設之始。一方面這里為低緩的丘陵地帶,另一方面,又毗鄰十八甫、十三行商業區及沙面地區,建造居住區便於經商和手工業加工、生產。加之自然環境優美、物產豐富,更成為適合於居住的好地方。

西關地區由於進出口貿易及與內地的商業發展,手工業、商業人口不斷增加,對住宅建築的需求也急劇增多,進而形成了很多較為完整的"特色住宅"區,如開建於1862~1882年的寶華區,多寶區及寶源區等地。民國初年,廣州西關的商業文化和城市經濟進入成熟和平穩發展時期,而此時也是一個開放的、吸收西洋文化而融入自身傳統的時期。

現存西關建築真實地反映出本地文化的發展痕跡,代表著廣州本地建築與外來文化相融合而創造出來的特獨形式,也反映出地方建築形式發生突變的歷史。民國時期的特色住宅建築,一般在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等方面大體上仍保持古式大屋型民居的一套格局和法則,但由於政治制度的變革、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營造方式的近代化等因素的影響,建築的各個方面都有了一些變化,如樓層出現了懸挑陽台,建築的立面出現西洋古典樣式的柱式檐口與窗門的裝飾線角等等。

西關傳統住宅的基本類型與特徵

荔灣區西關傳統住宅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1、清晚期廣州舊民居,即通常所講的"西關大屋"。其平面布局是在廣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帶傳統的"三間兩廊"式多單位縱向組合的基礎上,吸取蘇州等地大宅中的廳、堂布局演變而來。

它的平面沿縱深方向排布、左右對稱地布置若干進房及天井、樓梯間、廚房等。在建築物主體的外側設有"青雲巷"(也稱冷巷),作為生活活動和出入之用,也能夠滿足輔助功能。正間以廳堂為主,中軸線明確而嚴整,沿軸線布置門廊--門官廳(門廳)--轎廳(茶廳)--正廳("神廳"或大廳)--頭房(長輩房)--二廳(飯廳)--尾房等。這種格局適合於封建大家族聚族而居,而且功能分區明確,內外界線嚴明,顯示出主人的身份。這種格局還反映當時居民生活形態。

2、除上述西關大屋之外,還有一種"五邊過"特大型住宅,它在屋旁、屋後附建有花園、亭閣和水榭等。其平面有五個開間,規模較大。但廣州目前已無實物存在。

3、相對狹小的中、小型民居--竹筒屋住宅類型的簡化樣式。其建築的進數不大,開間亦少,一般為一開間或兩開間,平面同大屋相類似,我們今天所見廣州荔灣區特色住宅建築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此類。

4、平面格局為傳統住宅竹筒屋的形式,而立面為中西合璧式樣的中、小型特色住宅。多為一~二開間,有的另闢一偏門,其內設上至二、三層的狹窄樓梯間,內部也有多層次進深。立面為青磚腳,即外牆貼水磨大青磚;基腳為花崗岩牆裙,門套及窗套也為花崗岩。上面二層陽台或出挑或與立面牆基本平齊,陽台欄桿的樣式豐富多變。在檐口部分用牛腿或疊澀,支撐出挑不大的檐板,已有不少建築已經逐步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或者木構與鋼筋混凝結構相組合。

5、完全西式風格的近代住宅。它的規模大,單棟,二~三層。外牆面用紅磚或水刷石。

在街區的布置上,由於城市用地緊張,建築都緊密排列,單體向縱深發展,橫向只佔較少的沿街面寬。所形成的小街坊雖然較為狹窄,但是其空間親切、尺度宜人。它的特色在於追求自由而實用的聚合形式,同時又受到商業氛圍的烘托。該地區傳統住宅的建設布局有以下特點:整體相聯,成片建造。大格局相類似,但局部和單體又不盡相同,細部形式各具特色。建築規模不大,多為二、三層高,面寬窄而進深大,尺度宜人。裝飾在簡單中求變、求異,雖同具一定的模式,但細部處理上又是千變萬化。街道空間狹窄而深長,寬度一般在4~5米左右。其內道路鋪砌條石,建有較完整的排水管道系統。各家多在門前種樹木,或者擺放盆栽花卉,對建築內的居民家庭內部來說街巷又是一處相對開放的公共環境。在陽台、檐口及屋面多種植花草方式使其趨向於自然化。而且在結構方式、構造方法,用材選料等方面體現出務實的追求。

建築布局聚集的緊湊性,可促使建築群落的小氣候形成,還為安全防範帶來方便,也增強了社區人居環境的親和力,使"居"融入社會空間,住宅對城市空間的擁有狀態大體呈現一種社會關系間的平衡。

目前較為集中的西關大屋群落分布在以下一些地區。

逢源路~寶賢南:寶源路;龍津西路~多寶街、逢源大街、三連直街、逢源路、逢源北橫街、逢源北街、逢源沙地一巷。

文昌北路:耀華大街、耀華東街(南北、東西)~耀華西街、寶仁坊、後耀華中(街)。

龍津東路~洞神坊、歷榮里:華貴路~華貴西橫街。

文昌南路~敬善里:長壽西路~鴻昌大街、毓桂三巷。

揚巷路~揚仁南、揚仁中:十八甫南路~冼基東、冼基西、雞欄街。

寶華路:十六甫東四巷、十六甫街。

寶華路:寶華正中約、寶慶新中約、十五甫正街。

多寶路:多寶坊等。

在那些區域內,隨處可見散布於各條街巷之中一些傳統住宅和老式建築,這些建築物原是外觀較為地道、形式典型而完整的西關傳統住宅。

通過以上描述我們可以將西關傳統住宅建築的特色歸納為以下幾點:

1、繼承傳統方格形街坊結構的群體布置方式,形成一種低層高密度的住宅格局。

2、平面緊湊、空間處理巧妙,對外相對封閉而內部通透、私密性較好。並較好的解決了南方濕熱氣候下建築在通風、採光、遮陽、隔熱等多方面的特殊要求。

3、立面造型、細部裝修和室內陳設方面體現濃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並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

4、現實而大膽地積極汲取外來文化,並將其融入傳統建築之中。尤其在立面處理上,運用西洋古典建築裝飾元素,而建築的平面、剖面仍舊保持並發展了傳統住宅中的合理形制。

西關舊區的民居們都對自己所居住的傳統住宅和建築環境懷有一定的感情,都希望在未來的城市建設中既能夠使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得到相應的改善,而不是一種強行、生硬的拆離。他們特別希望這個城市能夠為他們找到一種自己所適應的、與原有生活狀態、文化內涵相類似的現代生活居住氛圍與環境。可以說,城市舊區的傳統住宅曾經實際地解決了居住者"居"的基本功能要求,同時也反映出其特殊的"文化型建築"性格。

文昌北路耀華大街及其街坊

耀華大街位於文昌北路西側。原居住者多為醫生、商人、粵劇藝人、華僑、報人、國民政府外交官員和教師等。街巷為東西走向,長110m,寬4.5m,道路石板鋪築,建築多為二、三層,共三十餘棟,四十多個門牌號,排列緊密。建築開間一般為4~5m,個別的面寬佔7~8 m。平面進深多為16~20 m,有的進深較大,後部延伸至後側相鄰街坊中。住宅的建築面積在120~180平方米之間,樓層設有外挑、或凹進的陽台,門窗、陽台欄板及檐口的裝飾豐富、紋樣處處不同。絕大多數住宅還保留著石門套、青磚外牆面、花崗岩牆基,住宅入口鋪設石板台階,角門、趟櫳及大木門基本配套,保存狀況完好。街內現存最早的住宅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其餘多為清末民初所建。

典型的平面格局為:入門第一部分為前廳,由屏門分割出起居大廳。再後又設屏風罩,其上部設神廚,前廳與大廳空間高敞。側面為一狹窄的通道,連接後部多進居住空間,通道的前部或中部設樓梯,可達上層。中部與後部必設二至三個小內天井,用以解決各進居室的通風與採光,臨天井的住房門、窗及隔扇裝飾豐富而多樣。最後為廚房,上部為半開敞式,頂部屋面局部開天窗,有利於排除煙氣和組織穿堂風。建築兩側的山牆直貫前後,支撐各層密肋木樑及樓板。屋面的坡度平緩,多設有氣樓或天窗。也有的為平屋頂。

這里的居民們普遍認為對街巷進行維護、整修,保持街巷空間和舒適的氛圍,保存現有景觀是必要的。不久前,文昌街街道辦事處接管了由居住於香港的房主親屬捐贈的14號住宅,並將其改造成為"文昌鄰里康齡社區服務中心",提供社會服務,滿足當地老年人的活動需求,中心由街辦事處、香港輔導會聯合管理,社會效益日益增加。

耀華大街街巷格局和建築形態能夠部分地反映出西關地區近現代城市建設與發展的歷史,對廣州市城市建設史、居住形態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耀華大街現存建築質量尚好,街區內的居民素質普遍較高,街區的管理完善,完全有條件對其進行完整的保存,並使其建成市一級的特色居住文化風情街。

耀華大街現已被列為廣州市歷史文化保護街區。為此,廣州市城市規劃部門對其制定了相應的保護、保存措施,即:

1、劃定適當的保護范圍。

2、制定人口安置計劃。3、維護、整修現存建築。對各建築的內部設施進行改造,完善必要的生活設施配套。

4、修景、整治路面、拆除街內插建建築。

5、保護街巷入口處建築的臨街形態。

6、廣開財政來源,多方面籌措建設維護資金。

7、宣傳與利用。

十八甫南路的冼基東、冼基西(街)

清末民初時,西關十八甫冼基東、西一帶是近代廣州城區內一條有名的醫葯街。這里曾聚集了很多中、西醫生在此行醫,於街中設診所,另有很多葯商開設中成葯加工場、制葯作坊、中西葯局和葯鋪等,街中也有銷售葯材和原料的批發攤檔,1893年,孫中山先生曾經在此開設中西葯局,同時從事反清革命活動。

在明末以前這里曾是一段河涌,後被封閉並改建為住宅區內街道,分為冼基東和冼基西兩段。該街巷較長,建築排列緊湊,以2、3層樓房居多,保存狀況尚好。部分住宅建築外立面採用西洋新古典樣式的構件與裝飾,與外牆麻石基腳、石門套、紅磚或灰磚牆體相組合,上部有外挑陽台,並多開設大窗,細部裝飾豐富。

鑒於這里的區域位置、建築現狀和其所蘊含的近代廣州醫葯文化內涵,有關部門曾經考慮將其建成以居民住宅為主體、以醫葯文化為主題的、充分體現廣州近代醫療、地方性醫葯文化的特色旅遊街區。

在該地區採取了如下保護、保存措施:

1、確定保護范圍。對街巷的中段進行整體保護,即:將東起冼基東17號、西至冼基西43號之間的一段列為保護區域。

2、修復和維護原有建築。加固原有的特色住宅,對破損者進行整修、整飾。並逐步拆除現已破舊的、影響景觀質量的插建住宅。

3、拓展新的區域功能。對空出的基地重新進行規劃和設計,規劃可考慮插入復建西關大屋特色住宅或添建具有傳統形式及風格的、同時具有新功能的中、小型公共建築。應結合廣州中、西醫葯發展史,安排小型中葯材、醫療器械的加工、銷售場所,以及配製葯膳、進行葯療等內容的經營場所。組織建設醫葯歷史陳列館、名醫名人紀念館、醫館及診所等建築。

4、同調與環境綠化。新建築的風格、體量應與原街巷風貌相協調。也應在個別基地上開辟公共綠地,增加公共活動空間,並且結合地段風貌進行景觀設計。

5、冼基地段的交通節點。冼基東東口和冼基西西口兩處尚有可能留出一定的餘地,用以闢建為人流集散點和小型停車場。

在廣州城市的發展建設過程中,如何對包括荔灣西關在內的舊城傳統民居及相關歷史建築進行保護、利用,並使城市舊區得到必要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思考

在城市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對空間、環境、生活質量的需求已完全不同於過去,社會和經濟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都已經發生深刻的變化。只有使居民的居住空間、生活環境以及生活方式得以現代化的保證,歷史建築的物質形態才能在更高層次上得以有效保存。

任何文物建築的保護都是為了提高當代人生活質量的保護,就象"歷史往往是現代史"一樣。對於城區聚居建築形態的保護,更是要從保障現代人的生活質量為出發點、以提高現代人的生活質量及品位為目的的進行保護。應當強調各個方面人文素質的提升和對傳統建築神髓的體驗,以慎之又慎的改建措施和細膩的手法體現出對歷史片斷和城市文化的尊重和耐心。

我們希冀著隨著人類對自身認識的加深,能夠尋求到一條有效的文化發展途徑--既不失人類以往歷史的文化輝煌,也不傷及當代的生活需求,更不妨礙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的途徑。

很多城市都有"西關"的地名。此地名是與古城有關。據《新華字典》解釋:"城關:指城外靠近城門一帶的地區。"從明代起,廣州古城西部城牆是沿今人民路一帶建造的,因而城西今荔灣區一帶就被稱為"西關"。從明代起,就有不少見於官方文書、民間文學作品的有關西關的記述。如羅元煥的《粵台征雅錄》記述:"羊城西郊外,其地統名西園,即俗稱西關也。"清代,軍隊派駐西關之駐地稱為"西關汛"。《南海縣志》更明確記述:"太平門外率稱西關。"在清代、民國時期,嚴格的西關定義只是指上西關(今金花、龍津街一帶紡織工業區)和下西關(今上下九、十八甫、楊巷、十三行一帶的繁華商業區及西關大屋住宅區),不包括西村、泮塘、南岸一帶當時尚是農村的地區。但今日西關的延伸涵義已可包括整個荔灣區。

西關大屋,是嶺南民居的代表,地位有如山西的橋家大院,但總是藏在小巷子裡面......有句俗語: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意思是說,東山的少爺很有錢,西關的小姐很漂亮。小姐泛指西關的大戶人家的小姐.

有錢住西關,有勢住東山,沒錢沒勢住河南。西關的舊建築小巷子很有特點,滿世界的香爐煙味伴隨著噼里啪啦的搓麻聲音,間或從巷子深處走過一個身穿褪色衣衫,駝背白發的阿婆,左手捏三兩棵小蔥,右手拎一小塊魚腩,在夕陽下,長長的,蹣跚的背影投射到水沖刷過的麻石路上,也構成了一幅歷史停頓的瞬間。

❻ 富有嶺南特色的傳統民居:廣州西關大屋

西關,是老廣州人對市中心荔灣區內北起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這一帶的稱呼,這里古時位於廣鄭罩州城的西門口(即中山六升做路與中山七路和人民路交口)。該區俗稱「西關」。西關在明清時期就是廣州的商貿中心,因此當年也聚集了許多名門望族、官僚巨賈。

這些豪門富商在西關一帶興建了大批當時的「豪宅」,被稱為「西關大屋」。這些老屋過去多是豪門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裝飾精美。最具有嶺南特色的廣州古民居建築,和具有廣州最地道的昔日風情。

居住在西關大屋裡的人們不僅保留著可代表廣州的風土民俗,而且重視文化教育事業,形成了既弘揚祖國傳統文化,又包容和吸收外來先進科技文化典型的嶺南文化特色。

西關大屋極富嶺南韻味與風采,是廣州傳統建築的瑰寶,其建築藝術一方面來源於歷史和積累,另一方面從事南北貿易的商人帶回了國內各地建築藝術之精華,加以運用和仿造,同時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和歸國華僑日多而引進了不少國外先進科技,使西關大屋的建築與裝飾日趨華美,喊笑鬧相傳興盛時多達八百餘所。而具有保留價值的只剩下10多間。最著名的西關大屋有坐落於寶源北街18號的「梁資政第」、坐落於多寶路的鄧宮保第以及坐落於寶華路正中的鍾家花園等,但很可惜的是這些名園大宅因為各種原因已不復存在。

那些著名西關大屋的真容我們如今已經無法得見,還保留著的一些西關大屋如今雖然還有居民居住,但他們並不歡迎外人隨意進入參觀。盡管我們還能看到這些大屋的外表,但透過緊閉的「趟櫳」門,我們仍然可以發現,時代的發展使居民對大屋內部的陳設做了幾乎徹底的改變。

❼ 廣州人都知道的廣州嶺南特色民居:嶺南西關大屋!

一、  廣州特色民居——西關大屋

西關大屋

是清末豪門富商在廣州城西「西關角」(今荔灣區)一帶興建的極具嶺游旦南特色的廣州傳統民間住宅形式,被稱為「西關大屋」。西關在明朝已成為廣州城區的商業中心,十八甫在明代已逐漸形成。而西關角形成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范圍包括文昌橋、大觀橋、泮塘、昌華園周圍一帶。西關大屋集中在寶華路、多寶路、寶源路、逢源路。後來又擴展到西關的其他地區,多為名門望族、官僚巨賈所建。1993年8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黃華華省長的組詩《廣州新景贊》的  「贊新荔枝灣」中也不忘贊美嶺南西關,風景勝美:

重來不識荔枝灣,風情遠勝古西關。

宛如清明上河景,遊人忘卻把家還。

西關小橋流水,煙雨蒙蒙,花團錦簇時的景象,彷彿西關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為美麗的西關更添一些詩意。

西關大屋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石腳、高大正門用花崗石裝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傳統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縱深方向展開。這些住宅高大明亮,廳園結合,裝飾精美。基本布局是三間兩廊,左右對稱,中間為主要廳堂。中軸線由前而後,依次為門廊、門廳(門官廳)、轎廳(茶廳)、正廳(大廳或神廳)、頭房(長輩房)、二廳(飯廳)、二房(尾房)。每廳為一進,一般大屋為二三進,形成頗多的中軸線。兩旁偏間前部左邊為書房及小院,右邊為偏廳和客房。客房頂為平天台,供乘涼、賞月和西關小姐們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偏廳、客房後部為卧行握房、廚房等。

庭園中栽種花木,築有假山魚池,頗為典雅清幽。廳與廳間以天井相隔,天井上加小屋蓋,靠高側窗(水窗)或天窗通風採光。正間兩旁主要有書房、偏廳、卧室和樓梯間等。最後為廚房。門廳右邊一般設有庭院小品,栽種花木,布置山石魚池以供遊憩觀賞。庭院後部為書房。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意),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僕役出入)、通風、採光、排水、晾曬、栽花、清運糞便垃圾等多種功能。

西關大屋的布局圖,從其布局來看西關大屋平面布局狹長,結構獨特,利於通風,故有冬暖夏涼的優點,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且在風水學上也有吸納有利於屋主的先天之氣之意。 西關大屋對風水格局很講究,典型的西關大門一般左上位奉有天官神位,左下角供奉門口土地神,天官主賜福,土地以驅邪,藉此以避凶趨吉、保合家之平安。這布局也體現了人們的家族等級觀念和以中軸線為對稱線的傳統布局觀念。

西關大屋的門廊裝修與竹筒屋相同,外設矮腳吊扇門(又叫角門)、中為趟櫳、內為硬木大門三重門扇。趟櫳是一個活動的欄柵,用13或15條堅硬的圓木條(一般為紅木或硬木)構成,橫向開合故稱趟櫳。角門和趟櫳有通風和保安的功能,是適應嶺南炎熱多雨的氣候而特製的建築構件。西關大屋的大門是用紅木或樟木等高級木材製造,厚約8厘米,門鈕銅環,門腳藏石臼中,門後用橫閂扣門,以防盜賊。

西關大屋最具特色的是趟櫳門,此門乍看像一個大的木框,中間橫架著十幾根圓木,圓木數目須是單數,不能雙數,因為在粵語中「雙」和「喪」同音,有不詳之意。

東山少爺,西關小姐

廣州有句出名的俗語,叫作"東山少爺,西關小姐",句子來源是說,東山向來是廣州權勢實力人士的的世居地,出入東山多是官家子弟;而西關是自古廣州商業繁華區,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們多數居住在那裡,花飛蝶舞,招搖過市。花園式洋房與西關大屋,權力與財富,現代與傳統,各分東西,相輔相成,是支撐著整個三十年代廣州商業社會的兩大縮影。

據歷史記載,晚清時期,廣州的女性一年也有幾次可以"拋頭露面"的機會,如人日游花地,乞巧節游石門,鄭仙誕游白雲等,在這花園錦簇人流之中,西關小姐以其新穎的裝束和高雅的氣質閃現其間,特別令人矚目。她們打扮入時,錦心綉口,與同窗好友結伴而行,穿梭於西關眾多商鋪之間,形成了一道動人心魄的風景線。於是,"西關小姐"一語叫起來了,越叫越響,歷久不衰……

西關小姐以群體的形象集中體現和代表了時代前進和潮流的神帶擾方向,代表著廣州女性解放的先聲,代表著近代廣州最風雅和繁華的生活。這些活躍著各個階層的新女性,她們的服飾、生活方式、社會交往、學識----無不成為當日"時尚"的標志。如女醫生、女學生、女運動員、女革命家等職業女性和社會活動家的脫穎出,第一次使中國女性站到了歷史的舞台上,也使"西關小姐"成為了一個歷史和文化的綜合符號。

西關小姐 都比較有文化,或是在自己家的私塾讀書,或是上過小學、初中。據說,當時的真光中學和坤維中學都是女子學校,不少西關小姐就是在那裡讀的書。在20世紀30年代,不少西關小姐還在嶺南大學(現中山大學)上學。漸漸地,西關小姐變成一個專稱延續至今,就成為永不落幕也不上台的"廣州小姐"。

西關大屋滿洲窗

西關大屋最富特色的標志之一是滿洲窗。這些正方形的窗格用許多五光十色的玻璃鑲嵌而成。其工序十分復雜繁瑣。光是一個滿洲窗就耗掉了15人10天的工時。因為滿洲窗的真正工藝早已失傳,據說每件窗的玻璃起碼要返工三次以上。所以,即使說建這樣一座木石瓦房,其工程量相當於建一座九層高樓,相信也不會令人覺得太驚訝

「西關大屋」不僅保留著可代表廣州的傳統建築風格,而且他們還從全國各地帶回了各地建築藝術之精華,加以運用和仿造,取長補短,同時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和歸國華僑的增多,也引進了不少國外的先進科技,使西關大屋的建築與裝飾日趨華美。

歲月的車輪,帶走了名與利,卻沉澱了厚重的文化。值得慶幸的是,廣州還有西關大屋這些歷史記憶能以建築的形式保留了下來,木趟櫳、滿洲窗、硬木大門……舊了,殘了,卻記錄著這座城市曾經的輝煌。

閱讀全文

與西關大屋有什麼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