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陝西藍田人的發現有何意義
1963年慶枝7月和1964年5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考古人員,分別在陝西境內藍田縣的陳家窩和公王嶺,發現了一個老年女性猿人下頜骨和一個中年女性猿人頭骨化石。經古地磁法測定,她們分別有60萬年和115萬年的歷史,專家定名為「藍田中國猿人」。藍田人生活在至今80萬-75萬年前的今陝西省藍田縣公王嶺一帶。藍田人比後來的北京人大腦容量要小一些,大約有778毫升。但是有一點卻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那就是他們已經能完全直立行走,而且這是已發現的亞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脊飢這個發現的意義十分重大,因為直立起來,是成為人的重要標志。
公王嶺的藍田人化石有頭蓋骨、鼻骨、右上頜骨和三顆臼齒,同屬於一個成年人,可能是女性。頭蓋骨低平,額部明顯傾斜,眉脊骨粗壯,骨壁厚,腦量小,估計為780毫升,吻部向前突出,表現出較為原始的形態。陳家窩的藍田人化石有下頜骨,屬於一個老年女性。在藍田人化石的層位中發現有大尖狀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石器。加工方法為簡單的錘擊法,石片一般未經第二步加工即付諸使用。共生的動物群有41種,其中包括大熊貓、東方劍齒象、毛冠鹿,帶有強烈的南方動物群的色彩。因此,考古學家推斷,藍田猿人為譽野敏舊石器時代的早期直立人。藍田猿人的考古發現證明,陝西是中國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
② 藍田人是屬於什麼時代
藍田人是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屬直立人。
③ 我國舊石器時代古人類文化遺址包括哪些
我國舊石器時代古人類文化遺址包括西侯度文化、元謀人石器、匼河文化、藍田人文化以及東谷坨文化(見東谷坨遺址)、北京人文化、觀音洞文化、丁村文化、陽高許家窯人文化、薩拉烏蘇遺址、峙峪文化、小南海遺址、山頂洞遺址(見山頂洞人)等等。
1、西侯度文化
西侯度遺址為中國境內最古老的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是目前中國最早的人類用火證據。1961~1962年發掘,發現於山西芮城西侯度村高出黃河河面約170米的階地上。文化遺物有石製品32件和燒骨、有砍痕的鹿角。研究者推測,該文化距今已有180萬年。
2、元謀人石器
1965年「五一」節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發現了元謀人遺址,元謀縣因此被譽為「元謀人的故鄉」。1976年根據古地磁學方法測定,元謀人生活年代約為一百七十萬年前左右。
3、匼河文化
匼河文化分布於山西省芮城縣匼河村一帶,是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1957年發現,1960~1980年由賈蘭坡主持,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先後5次發掘。匼河文化以大石片製作的砍斫器、石球和三棱大尖狀器為特色。
匼河文化的遺物主要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燒骨是匼河人用火的證明。伴出的動物化石多為中更新世的典型種屬,象、鹿、水牛、披毛犀的共存說明匼河人的生活環境為溫帶氣候。
4、藍田人文化
藍田猿人遺址位於陝西省藍田縣東15公里處的公王嶺和縣西北10公里處的陳家窩村兩地,是中國直立人化石及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物出土地點。藍田縣位於西安市東南方向,距西安只有十幾分鍾車程。附近有公王嶺猿人遺址,陳家窩猿人遺址,澇池河溝遺址,沙河遺址,紅河遺址等。
5、東谷坨遺址
東谷坨遺址是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一個遺址,位於河北省陽原縣東谷沱村許家坡。東谷坨遺址所出土文化遺物有石製品1600餘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種類有刮削器、尖狀器和砍斫器。另外還有打擊過的骨片。該遺址與其附近的小長梁遺址被合稱為「東谷坨—小長梁文化」。
④ 藍田人的基本特徵
藍田人的年份較北京人早數十萬年。因此他們在體質形態上有不少差別。例如藍田人的容貌更似猿猴,智力和四肢也比不上北京人發達。考古學家因而把藍田人分類為「早期直立人」,把北京人分類為「晚期直立人」。他們住在更新世中期、舊石器時代。早期的藍田人為西安最早的居民。
藍田人遺址:
藍田人遺址化石及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物出土地點。在陝西省藍田縣東15公里處的公王嶺和縣西北10公里處純梁散的陳家窩村兩地。1963年9月,在陳家窩村厚30米左右的紅色土層底部,發現了一個老年女性下頜骨化石。
1964年5月又在公王嶺紅土底部的鈣質結核土中,發現渣拍了一個不完整的中年女性頭骨化石,兩地相距約30公里。經測定公王嶺發現的古人類化石距今約110萬年至115萬年。
屬第四紀更新世早期。由於古化石發現於藍田縣,屬於亞洲人種,按照國際科學記名慣例,定為「直立人藍田亞種」,通常稱為做氏"藍田猿人"或"藍田人"。1982年,國務院公布藍田猿人遺址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⑤ 渭河平原上的農耕文明
渭河平原(Weihe Plain),又稱關中平原(Guanzhong Plain)或渭河盆地,系地塹式構造平原。介於秦嶺和渭北山系(老龍山、嵯峨山、葯王山、堯山、黃龍山、梁山等)之間。西起寶雞,東至潼關,海拔約323~800米,東西長約350公里,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因在函谷關(後亦稱潼關)和大散關之間(一說在函谷關、大散關、武關和蕭關之間),古代稱「關中」,亦有雅稱「秦中」之說。春秋戰國時為秦國故地,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五市及楊凌示範區。東西長約350公里,平均海拔約500米,西窄東寬,號稱「八百里秦川」。
藍田人屬我國早期人類化石。根據古地磁法測定,公王嶺和陳家窩古猿人化石層位先後有三個不同的數據。一般可以說公王嶺距今約115萬年左右,其地質年代為中更新世早期,或早更新世晚期。陳家窩化石距今60萬年左右,屬中更新世中期。在公王嶺藍田猿人化石出土地附近,伴出舊石器時代人類使用的許多生產工具,有尖狀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片、石核等打制石器。尖狀器一面有刃,另一面保留石塊原狀,適於手握。刮削器有直刃、凹刃、凸刃和復刃四種形式,用於刮削木製工具和剝取獸皮。這些工具製作粗糙,拿岩唯以單面加工為主,多不經第二步加工即行使用。公王嶺還出土了40餘種動物化石,而最引人注目的這些動物化石中具有強烈的南方色彩消培,如劍齒象、大熊貓、爪獸、毛冠鹿、水鹿等。這說明藍田猿人所生活的秦嶺北麓,在當時氣候溫暖、濕潤,植被繁茂,林木叢生,很適合於原始人類繁衍和生息。
新石器時代原始氏族公社時期的文化遺存在關中西安、臨潼、渭南等地多有發現。屬於母系氏族公社時期仰韶文化的有半坡人、姜寨人和史家人等,以半坡人最為典型。半坡人生活的時代距今約6000年左右,主要經營農業,同時從事家畜飼養、捕魚打獵和採集等。生產工具主要為石器和骨器。石器有斧、錛、鑿、刀、鏟、敲砸器、磨棒、磨盤、箭頭、網墜紡輪等;骨器有骨針和魚鉤等。當時種植的穀物是粟,蔬菜有白菜、芥菜。農業和採集主要由婦女承擔,男子主要從事漁獵。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古公亶父在這里指揮族人開墾土地,挖渠排水,種植莊稼,發展農業;營建廟堂、宮殿、住宅,修築城牆,設置官吏,建立軍隊,並多次打退前來騷擾的戎、狄部落。正式定國號為「周」,表明周人跨進了階級社會——早期奴隸制。古公亶父傳季歷,季歷傳姬昌(周文王),這段時間周國力量有了很大的發展,全部佔有了關中平原。公元棗答前1136年左右,周文王把國都從周原遷到了灃(今西安市長安區馬王村一帶)。周文王死後,其子姬發(周武王)繼立,於公元前1133年又遷都於鎬(今長安區斗門鎮一帶)。武王以姜太公為師,弟周公旦為輔,繼續向東發展。約在公元前1027年(武王十年),經過牧野之戰,周滅商建立了西周王朝。
關中平原為中國工、農業和文化發達地區之一,全國重要麥、棉產區。小麥佔耕地面積50%左右,棉花主要分布於涇惠渠、洛惠渠、渭惠渠3大灌區,植棉區由西向東轉移,是陝西省重點產棉區。
⑥ 藍田人的介紹
「藍田人」即「藍田猿人」,學名為「直立人藍田亞種」,英文名稱:Homo(Sinanthropus)erectuslantianensis。是中國的埋隱直立人化石,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屬早期直立人,生活的時代是更爛茄新世中期、舊石器時代早期。1964年發現於陝西省藍田縣公王嶺,彎歷廳命名為「直立人藍田亞種」。
⑦ 請列舉說出中國一些地方的知名文化
北京人文化 - 舊石器時代初期文化 [周口店、或拿鍵龍骨山]
藍田人文化 - 舊石器時代初期文化 [陝西省、藍田縣]
元謀人文化 - 舊石器時代初期文化 [雲南、元謀]
丁村人文化 - 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 [山西省、襄汾縣]
山頂洞人文化 - 舊石器敏碼時代晚期文化 [周口店、龍骨山]
薩拉烏蘇文化 - 舊石器時衫巧代晚期文化 [內蒙]
仰韶文化 - 新石器時代文化 [黃河流域]
龍山文化 - 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山東、濟南]
⑧ 藍田人的文化特徵
藍田人是1963年和1964年分別在陝西藍田縣的陳家窩和公王嶺發現的。公王嶺在 藍田縣城東南17公里,是一個小土崗,前臨灞河,後依秦嶺。登上公王嶺,即發現厚約30米的礫石層、上面覆蓋著厚約30米的「紅色土」。紅色土的下部夾有兩層埋藏土,就在這兩層埋藏上之間發現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人頭蓋骨和三枚牙齒化石,還有石器和許多動物化石。在陳家窩則發現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下頜骨化石。
在藍田人產地發現的石製品僅三十四件。原料主要是石英岩和脈石英,有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種類有大尖狀器、大型多邊砍研器、中小型多邊砍斫器和單邊砍聽器,還有刮削器和石球等。加工技術粗糙,有單面加工和交互加工者。器形多不規整,對原料的利用率也較低,表明當時的石器製作技術仍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與藍田人伴生的動物有三門馬、大熊貓、鼢鼠、李氏野豬、葛氏斑鹿、中國鬣狗、東方劍齒象、劍齒虎、中國獏、爪獸、碩彌猴和免等,有明顯的南方動物群色彩。根據動物群及其所在的地層判斷,年代應屬中更知念新世早期。匼河文化匼河村屬山西省芮城縣,位於西侯度西南的黃河岸邊。1959年調查時發現若干石搭孫困器地點,1960年對其中幾凱汪個點進行了發掘,總共在十一個地點發現①吳汝康:《陝西藍田發現的猿人頭骨化石》,《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966年第1期。戴爾儉、許春華《藍田舊石器的新材料和藍田猿人文化》,《考古學報》1973年第2期。石製品一三八件,以及燒骨和許多哺乳動物化石②。除6055地點是發現於紅色土之下的泥灰岩層中以外,其餘都是發現於紅色上之下的礫石層中。前者很少受水沖磨,後者則多有不同程度的沖磨現象。
石製品的原料除極少數為脈石英外,絕大多數是采自當地河灘的石英岩礫石製成的,不少製品還保留有原礫石的岩面。匼河石器的製法主要是錘擊法和碰砧法,也有砸擊法,有的用原礫石的平面作檯面,有的則用已打過石片的疤痕作檯面。石片大多寬短。石器器形有砍斫器、刮削器、太三棱尖狀器、小尖狀器和石球等,多用石片加工而成,也有由石核製成者(如石球等)。砍砸器分單面刃和雙面刃兩種,刮削器則多為單面加工,即從劈裂面向背面加工而成。
與石器伴出的動物化石有披毛犀、三趾馬、腫骨鹿、斑鹿、劍齒象、納瑪象、水牛和野豬等,其時代應屬中更新世早期,與藍田人的年代接近。
⑨ 元謀人 藍田人 北京人 山頂洞人區別是什麼
元謀人 藍田人 北京人 山頂洞人區別如下:
「北京人"直立人,生活在距今大約 70萬年。遺址發現地位於北京市西南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 北京猿人大約在70萬年前來到周口店,在這里生活了近50萬年。到約20萬年前,北京猿人才離此而去。
「藍田人」是中國的直立人化石,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屬早期直立人,生活的時代是更新世中期、舊石器時代早期。藍田人的生活年代在1987年重新測定後認為是距今約115萬年前到70萬年前。
「元謀人」,學名元謀直立人,發現於雲南元謀,元謀人的距今年代為170萬年左右,是屬於舊石舉豎嘩器時代早期的古人類(有爭議,或為約60萬年~50萬年前)。
元謀人牙齒化石是1965年"五一"節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發現的,元謀縣被譽為"元謀人的故鄉"。1976年根據古地磁學方法測定,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差距最多不超過前後十萬年(也有學者認為其年代不應超過73萬年,即可能為差距在60萬至50萬年或更晚一些)。
在距今約纖悉170萬年雲南省元謀縣一帶,榛莽叢生,森森鬱郁,是一片亞熱帶的草原和森林,先有枝角鹿爪蹄獸等第3紀殘存的動物在這里生存繁衍。再往後推移一段時間,則是桑氏鬣狗、雲南馬、山西軸鹿等早更新世的動物出現在這片草原和森林。它們大多數都是食草類野獸。
為了生活下去,元謀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獵它們。根據出土的兩枚牙齒、石器、炭屑,以及其後在同一地點的同一層位中,發掘出少量石製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正行動物化石,證明他們是能製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