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救亡圖存是哪個運動
救亡圖存是戊戌變法運動。維新運動是清朝光緒二十四年間(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這次變法主張由光緒皇帝親自領導,進行政治體制的變革,希望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現代化道路。
無奈支持新政的光緒推行速度過快,派脊因此變法被相對保守勢力反對,最後演變成為政戚羨顫變,維新派人物被殺,慈禧太後因此獲得實權。維新運動失敗,使中國損失一批熱心於國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將中國推上革命的道路。
維新運動,又名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開始於梁高敗啟超、康有為的公車上書.戊戌變法是民族危機下的急救產物,它過早的登上了歷史的前台,失敗也是歷史的必然。
B. 救亡圖存是哪個運動
救亡圖存是戊戌變法運動。
戊戌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目的是救亡圖存,其主要內容是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
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但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發動戊戌豎含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戊戌變法的影響:
戊戌變法作為近代中國的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具有進步意義。雖然被慈弊銷禧太後扼殺了,但也為13年之後爆發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礎。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後帶著租纖游光緒逃到西安,這給慈禧以慘痛教訓。簽訂《辛丑條約》後,慈禧太後下令實行新政。
其中有些改策已經超出了當年維新變法的內容。戊戌維新失敗後,支持孫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對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識分子轉變為革命黨人
C. 晚清時期社會各界救亡圖存運動有哪些,各有哪些意義
運動有:太平天國運動 ,洋務運功
義和團運動 ,戊戌變法
一、太平天國運動
1. 背景
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憑借《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民族矛盾的加劇促進了國內階級矛盾的激化,廣大農民飢寒交迫,紛紛揭竿而起,在道光三十年末爆發了洪秀全領猛嘩滾導的大規模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
制度綱領
(1)《天朝田畝制度》
原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內容:廢除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意義: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突出反映了農民階級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但只是空想,無法實施。
(2)《資政新篇》
內容:向西方學習,進行經濟、政治和文化改革。評價: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和趨勢,但未涉及農民土地問題,無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未能真正推行。
結果
由於指揮失誤,內部腐敗嚴重以及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導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的失敗。
二、洋務運動
1. 背景
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及太平天國的打擊,清朝內外交困。為了解除內憂外患,實現富國強兵,以維護清朝統治,開始學習西方文化及先進的技術。
目的:「師夷長技以自強」,維護清政府封建統治。
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4. 指導思想:中體西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5. 口號:前期「自強」,後期「求富」。
6. 內容(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1)軍事工業代表: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製造總局(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機器局(崇厚)。
(2)民用工業代表:上海輪船招商局(李鴻章)、湖北織布局(張之洞)、漢陽鐵廠(張之洞,中國近代最早的官辦鋼鐵企業,被西方視為中國覺醒的標志)。
(3)海軍:籌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中央成立海軍衙門。
(4)新式教育:同文館建立,舉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出國。
7. 結果
甲午中日戰爭慘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的失敗。其根本原因在於未從根本上變革落後的封建制度。
三、戊戌變枝余法
1. 背景
1895年4月,《馬關條約》蘆大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在康有為、梁啟超等的組織下發動了「公車上書」。後在康有為、梁啟超的領導下,發動了維新運動。
內容
嚴復,譯亞當·斯密《原富》,孟德斯鳩《法意》,赫胥黎《天演論》。創辦了《國聞報》,系統地介紹西方民主和科學,宣傳維新變法思想,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准。《天演論》中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戊戌變法提供了思想基礎。
結果
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變法開始。經過百日,被囚至中南海瀛台,以失敗告終。維新志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6人慘遭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
四 義和團運動
義和團,又稱義和拳。義和團運動又稱「庚子事變」,是19世紀末中國發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針對西方在華人士包括在華傳教士及中國基督徒所進行大規模群眾暴力運動。在義和團運動中,起到了一定的打擊帝國主義列強的作用,一定程度促進了中國人民群眾的覺醒。但是其運動具有籠統排外色彩和愚昧與殘暴,加上本身農民運動的缺陷性和盲目性使其被清政府利用,後被拋棄並走向了失敗,成為八國聯軍入侵的導火索。義和團運動是在19世紀末由義和團發動,主要發生在華北地區,中國社會各個階層廣泛參與的反帝愛國運動。因清廷與外國聯軍的聯合絞殺,義和團最後失敗。這次事件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中國史學家又把這次事件稱為「庚子國變」或「八國聯軍之役」。
D. 救亡圖存是哪個運動
戊戌變法。
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首虛通過光緒帝進行芹芹陸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戊戌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嫌頃
後果:
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後下令捕殺在逃的康有為、梁啟超;逮捕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徐致靖、張蔭桓等人。
1898年9月24日,剛毅奉太後諭令開始搜捕四軍機章京等變法份子。
楊銳、林旭當日被捕。劉光第投案自首。楊深秀因詰問慈禧太後為何罷黜光緒帝,在聞喜會館住處被捕。
1898年9月25日,譚嗣同在瀏陽會館被捕。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將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六人殺害;徐致靖處以永遠監禁;張蔭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開辦的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外,全部都被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