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竹文化的竹的歷史文化
中國悠久的文化與竹結下不解之緣,形成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中國竹文化,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和文化活動中,把竹子形態特徵總結成了一種做人的精神風貌,如虛心、氣節等,其內涵已形成華中民族品格、稟賦和精神象徵。看到竹子,人們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懼艱辛,中通外直,寧折不屈的品格,這是一種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審美價值。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也最多。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國人民喜愛,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歲寒三友之一等美稱。中國古今文人墨客,嗜竹詠竹者眾多。
中國是世界上竹類資源最為豐富、竹林面積最大、開發利用竹資源最早的國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國」之稱。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眾,凌霜傲雪,四時長茂受到了人們的稱頌。人們賦予它心虛節堅、堅忍不拔、風度瀟灑的「君子」美譽。在悠悠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竹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悠久的文化與竹結下了不解之緣,形成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中國竹文化。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五千多年悠久文化歷史的民族,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民族,因而也是一個熱愛森林、創造森林文化的民族。森林是人類文明的源泉,文明在森林中誕生和發展,歷史上的文明古國都誕生於森林中,在森林中得以發展而輝煌於世。森林對人類文化與文明的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而且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森林文化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建立在中國獨特風土基礎之上。悠久的森林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竹文化是森林文化中獨樹一幟的一個重要分支。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東坡的一句名言,揭示了中華文明史中一個特殊的現象:竹作為一種特殊的質體,已滲透到中華民族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竹子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資源,並滲透和凝聚於精神文化之中,構成了中國文化的獨特色彩,從而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中國竹文明,積淀成為源遠流長的中國竹文化。 英國著名學者,研究東亞文明的權威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指出東亞過去被稱為「竹子」文明,中國則被稱為「竹子文明的國度」。
甲骨文中竹子符號的出現到竹部文字的創造和發展,從一個重要側面反映了中國竹子文明的歷史演進。著名竹子專家熊文愈教授詳細統計了甲骨文?殷商?、金文?周?、《說文解字》?東漢?、《玉篇》?梁?、《字匯》?明?、《康熙字典》?清?等各代重要字典中竹部文字的數量。根據出土文物和有關典籍記載,論述了竹子與中國古代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軍事武器、文化藝術、音樂以及人們日常生活諸方面的密切關系。中華文化浸透了竹子的痕跡,悠悠五千年,中華民族的成長、壯大、繁榮,也是一部竹子文化繁衍和發展的詩篇,由此可見,中國被稱為「竹子文明的國度」是名不虛傳的。
正如蘇東坡所述:「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就拿「書者竹紙」來說,從殷商時期出現在竹簡上的刻字,到六朝時期發明的竹紙,竹作為中國文化傳播積累的載體,在文化發展中始終佔有重要地位,對保存人類知識、形成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起到了直接和間接的作用。
「華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處處竹相連」。竹子四季常青、姿態優雅、鞭根發達,不但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且有很好的生態、旅遊、觀賞價值,在綠化環境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竹文化的發展,不僅在物質層面上滿足了人們的需要,更在精神層面上熏陶了人們的情操,成為品格的象徵。
中國竹文化的內涵與外延。 中國竹文化就是以竹為載體的中國文化,就其內容來說可以分為竹文化景觀和竹文化符號。竹筍、竹製書寫工具、工藝品、樂器、舞蹈道具、日用器物、生產工具、建築、交通工具等是構成器物的物質材料,文化內涵的顯示不是竹本身而是竹所構成的器物及其使用規范,它能顯示出文化性的人化了的自然,或者說是中華民族為了特定的實踐需要而有意識地用竹所創造的景象,此為竹文化景觀。而宗教、文學繪畫、倫理規范中的「竹」本身即直接表現與象徵著人的情感、思維、觀念、價值、理想等精神世界,此為竹文化符號。 竹文化景觀是指人化了的竹所顯示出來的中華文化性質,或者說是中華民族為了滿足生活需要、生產需要、書寫需要、審美需要等有意識地用竹創造的景象。竹文化景觀既表現出中華民族的心理傾向和特點,又反映了中華民族文化進化的程度。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竹密切聯系著人們的衣、食、住、行、用。
衣——竹服飾是中國竹文化景觀之一。從服飾方面看,秦漢時期就出現用竹製布、取竹製冠、用竹做防雨的竹鞋、竹斗笠,並沿用至今。古代人使用的竹簪、竹蓖箕、竹箍等,都是用竹製成的容飾器,震驚中外的馬王堆出土文物,發髻上就插有竹笄、角笄、玳瑁各一件,體現了他們對美的追求。
食——竹飲食是中國竹文化景觀之二。從飲食方面看,根據《詩經》、《禹貢》等文獻記載,竹筍在西周時期已成為餐上佳餚,此後相沿不衰,直至今日竹筍仍不失為中華民族的桌上名菜。竹不僅可以充飢果腹,滿足口舌之好,而且被賦予濃厚的文化內涵,傾注了生長於農耕文化的中華民族對於植物格外厚愛的感情。
住——竹建築是中國竹文化景觀之三。從住宅方面看,竹被中華民族用作房屋各個部分的建築材料,甚至到了「不瓦而蓋,蓋以竹;不磚而牆,牆以竹;不板而門,門以竹。其餘若椽、若楞、若窗牖、若承壁,莫非竹者」的地步。中國竹建築體現了中華民族以農立國的生活觀念、尚儉歸朴的生活情趣、優美和諧和空靈飄逸的審美理想。
行——竹交通工具是中國竹文化景觀之四。從交通運輸方面看,竹是一種重要的營造材料,人們用竹來開路架橋、制舟做車。在需要與條件制約之下發明創造的交通設施和運輸工具,在特定的環境之中代代承傳,成為一個突出的文化質點。竹製交通設施和運輸工具一方面顯示出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的生活意志和極富想像力的創造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禁嚴的等級觀念和追求平等的文化心態。
用——竹生產生活用具是中國竹文化景觀之五。竹製生活器物。竹材被中華民族大量用來製作成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器物,如:炊飲器具、消暑用具、傢具等。竹製日常生活器物的製作工藝、形制、大小及使用制度,構成一副別致的中華民族生活風俗圖和中華文化景觀,顯示出中華文化的強烈理性特徵,體現了中華民族生活藝術化的情趣。
竹製生產工具。農業、手工業、畜牧業和漁業等中國傳統社會的主要產業都有竹製生產工具。在中國古代生產中,無論是簡單工具還是復雜工具,竹都是生產工具的一種重要製作材料。竹製生產工具一方面反映了中國傳統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緩慢性和地區之間經濟水平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又表現出中華民族認識自然與利用自然的智慧、勇氣和理想,顯示著中華文化對待自然因地制宜、輕視永恆、肯定已然的現實精神。
竹製書寫用具。中國的書寫工具別具一格,書寫材料亦頗有特色並富創造性,而竹在其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竹筆是中華民族最早的書寫工具,作為創作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的工具,歷久不衰,宣筆、湖筆、湘筆等名筆的筆桿均由竹製成。早在中華文化的發軔時期商朝末年周朝初年,竹即開始成為中華民族的書寫材料——竹簡。至春秋時期,竹簡成為中華民族的主要書寫材料。直至南朝時期,流行了約兩千年的中華民族的主要書寫才被紙所完全取代。然而,竹與書寫材料的密切聯系並未由此中斷,竹不再作為直接的書寫材料,但至遲在唐朝中葉卻作為書寫材料之上品竹紙的加工原料而成為書寫材料的重要因素。竹製書寫工具和書寫材料,尤其是竹製書寫工具是使漢字的書寫藝術化而形成書法藝術,以及形成中國畫畫法的一個重要動因。竹製書寫工具和書寫材料滲透著中華文化的審美趣味和文化觀念。
娛——竹娛樂品是中國竹文化景觀之六。工藝品是器物由實用走向審美、人類精神需求增加的結果,兼具實用與審美兩種功能,既是物質生產技能的集中體現,又顯現出文化性格與審美追求。這兩方面的表現均需藉助於其構成物質材料的形狀、色彩、造型的變化,因而體悟與分析工藝品的文化性格和審美追求不能忽視其構造材料。在蔚為大觀的中國藝術品中,竹製工藝品是頗具特色且種類繁多的一類,它表現了中華民族娟秀細膩、清新淡雅、柔和婉約的審美趣味。
竹製樂器。竹是中華民族樂器的重要製作材料。被列為中國古代的音樂分類「八音」之一,甚至常用「竹」代表管樂,用「絲竹」代稱音樂。竹製樂器體現了中華民族對待自然的「天人合一」或「天人協調」的態度,亦顯示了中國傳統音樂簡明、靈活的特徵。
竹生活環境。從人類的生活環境看,竹子也發揮了其特殊的作用。竹子獨特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決定其具有廣泛的生態效益: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凈化空氣減少噪音和為其它生物資源提供生存環境,備受人們的青睞,古今人們都用其保護和美化人類的生活環境。 文化符號是指一定的社會環境用於較穩固地象徵某種特定意義的事象。竹被中華文化賦予象徵宗教觀念和理想人格、表現審美情感和審美理想的功能,中華民族的內在情感、觀念常借竹而得以象徵與表現,因而竹成為中華文化的一種重要符號。
竹宗教符號是中國竹文化符號之一。中華文化在戰國時期開始把竹神聖化和非凡化,對之加以崇拜。天師道把竹視為具有送子和延壽神秘力量的「靈草」,人們常崇拜竹以祈求得子或求子健康成長,以驅病延壽。彝族、傣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視竹為本民族源出的植物或搭救其祖先性命之物,作為本民族的祖先和保護神進行祭祀,竹成為一種圖騰。竹宗教符號象徵著中華民族虔誠的宗教情感、對現實的態度及對未來的熱望。
竹民俗符號是中國竹文化符號之二。竹子在民俗文化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竹文化聯系著口承文藝、游樂活動和民間習俗;祭祀、婚喪、交際、節日、朝規等社群文化構成了民間竹文化的重要元素。
竹詩歌符號是中國竹文化符號之三。早在遠古時期,竹就被當作原始歌謠的描繪內容,其後《詩經》、《楚辭》、《漢樂府》、《古詩十九首》等先秦兩漢的文學作品對竹和竹製器物均有大量描繪,但竹或竹製器物僅只是意境的一個構成要件,尚未成為中心意象。至南朝時期,伴隨著山水詩的出現,以竹為中心意象的詠竹文學誕生了,其代表就是謝跳的《秋竹曲》和《詠竹》。此後,歷代文人墨客對竹吟詠不斷,創造出大量詠竹文學作品。竹之挺拔、常青不凋之色以及竹的搖曳之聲和清疏之影,盡入詩懷,並藉以象徵與表現虛心、高潔、耿直、堅貞、思念等情志和思想,構成情志依附於竹意象、情志貫注於竹意象、情志超越於竹意象幾種文學符號類型,顯示出清新淡雅、幽靜柔美的審美特徵。
竹書畫符號是中國竹文化符號之四。中國繪畫畫竹始於唐朝,至五代十國時期中國畫的重要一科——墨竹畫已問世,北宋文同、蘇軾等人開始大量畫竹,完善了畫竹藝術。清朝涌現出傾畢生精力於竹的畫家——鄭燮,他不僅留給我們大量寫竹畫,而且在畫竹藝術上多有創新、理論上頗多總結。從正直、高潔、孤傲、堅貞、抗爭到直爽達觀、體恤民情等,畫家們都借畫竹得以象徵與表現,並構成別具一格的簡淡逸遠的繪畫風格。
竹造景符號是中國竹文化符號之五。竹子是中國古典園林中重要的植物材料,從上林苑、輞川別業到壽山艮岳,都有竹子景觀的記載。現存的江南古典園林中有不少竹子造景的範例,如網師園的「竹外一枝軒」、滄浪亭的「翠玲瓏」、留園的「碧梧棲鳳」、個園的「春山」等等。竹子造景可通過題詠、匾額、楹聯、名人故居、雕塑以及竹韻景石等藝術手法渲染竹文化,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營造出充滿詩情畫意的園林意境。
竹人格符號是中國竹文化符號之六。竹在中華文化中被人格化,成為象徵中華民族的人格評價、人格理想和人格目標的一種重要的人格符號。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幹——儒家和道家設計出兩種迥然相異的人生道路和人格理想:建功立德與遁跡山林、剛正奮進與淡泊自適。這迥然相反的二元人格標准構成了中國傳統理想人格系統,竹人格符號以其特有的包容性,意指著中國傳統人格的整個結構和系統。 竹文化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和文化活動中,把竹子形態特徵總結成一種做人的精神風貌,如虛心、氣節等,其內涵已形成華中民族品格、稟賦和精神象徵。看到竹子,人們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懼艱辛,中通外直,寧折不屈的品格,這是一種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審美價值。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也最多。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國人民喜愛,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歲寒三友之一等美稱。
中國竹文化的核心, 白居易在《養竹記》中總結竹的品性「本固」、「性直」、「心空」、「節貞」,將之比作賢人君子。劉岩夫在《植竹記》中賦予竹子「剛」、「柔」、「忠」、「義」、「謙」、「賢」、「德」等品格。在生活中,人們往往容易把竹的特性擬人化,如人們極易由竹的不畏嚴寒聯想到人的堅貞不屈的人格品質,由竹的清風瘦骨聯想到一種「超然脫俗」的人生境界。這種竹的自然屬性同人的人格特點發生契合是中國竹文化的核心所在。
鄭燮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等詩句都是借竹來表達自己的情懷或表現自己的人格理想。而湘妃的斑竹淚更是使竹成為女子對於愛情堅貞不渝的寫照。享有詩佛之譽的王維最擅長以竹來傳達自己的禪悟體驗:「獨坐幽徨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由生產生活的資料到具有自然觀賞價值的景物再到表現人類精神追求的審美載體,竹在人們的生活中發生了質的變化。從自然到「人化的自然」再到「自然的人化」,實用性向審美性的轉變標示出人們對同自己息息相關的自然的終極關照。
中國竹文化的特徵, 竹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竹文化具有濃重的文學和美學、宗教和民俗、生活和鄉土氣息特點。它既有道德人格的比附意義,又有理想愛情的象徵意義,同時又是禪宗禪趣的載體。
中國竹文化具有突出的倫理主義特徵。竹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結叢,折射出中華文化的整體光彩,竹文化的倫理性特徵正是中華文化倫理性的反映。竹文化滲透的領域之所以如此廣泛、所凝聚的民族精神之所以如此深厚,是因為竹的某些特徵與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異質同構性」,竹文化兼收並蓄地融合了中國古代諸家的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強烈倫理精神對竹提出了文化的需要並賦予它豐富的內涵,「天人合一」的類比思維則使竹與人及其文化相結合。
竹文化是中華文化區別於其他文化的重要標識。無論是竹文化的構築材料、形制特徵還是它所體現出的文化氛圍,無論是竹文化的能指還是它所象徵與表現的意指,均能非常鮮明而突出地顯示出中華文化的特色,透露出深厚的中華內涵。一雙竹筷,一座竹樓,一架竹橋,一根竹笛,一把竹絲扇,一隻竹管毛筆,一首詠竹詩,一副墨竹畫,一句「無竹令人俗」的人生格言……無不彌漫著迥異於歐洲文化、非洲文化、拉美文化的中華文化的濃郁氣息:竹筷是中餐別於西餐的標記,筒車是中國古人獨有的運輸工具,竹絲扇是中國能工巧匠的傑作,竹管毛筆是古老中華文化的象徵,竹笛是中國特有的樂器,詠竹詩是中國詠物詩的一類,墨竹畫代表著中國畫,借竹喻人格只為中國哲人所道出……不必詮釋,無需標簽,人們自會睹物思人,見景生情。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正是通過竹及其他文化事象得以顯現,從而與其他文化判然相別。 詠竹五
明代作者;
憨山德凊
詠竹五首[五言絕句
【其一】
寒飛千尺玉,清灑一林霜。縱是塵心重,相看亦頓忘。
【其二】
矯矯凌雲姿,風生龍夜吼。霜雪不知年,真吾歲寒友。
【其三】
霜干寒如玉,風枝響似琴。瀟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
【其四】
葉落根偏固,心虛節更高。一林寒吹發,清夜伴松濤。
【其五】
淇澳春雲碧,瀟湘夜雨寒。虛窗人靜聽,颯颯響琅玕。 中國竹文化的源流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竹子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竹文化的形成是歷史的必然,體現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諸多方面。考古和歷史文獻資料證實,原始時期中國竹林的分布,西起甘肅祁連山,北到黃河流域北部,東至台灣,南及海南島。中華文化發源的兩大中心——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正是在竹林生態區域之內。我們祖先創造的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正是在這種竹生態環境下產生和演進的。竹子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文字、生產、文學、藝術、宗教、風俗以及日常生活,其影響的深度和廣度毫不遜於石器、金屬,以致於積淀成為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多彩的中國竹文化。
竹子的使用確切記載源於仰韶文化。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發掘了距今約六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遺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認出「竹」字元號,說明在此之前,竹子已為人們所研究和利用,也即是我國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歷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時器時代。漢字起源於原始社會崩潰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號則應在此之前就已出現了。研究表明,我國商代就已知道竹子的各種用途,其中之一是用作竹簡,即把字寫在竹片上,再把它們用繩子串在一起就成了「書」,漢字「冊」即由此而來。竹簡為我們保存了東漢以前的大批珍貴文獻,如《尚書》、《禮記》和《論語》等都是寫在竹簡和木簡上的。殷商時代用竹簡寫的書叫「竹書」,用竹簡寫的信叫「竹報」。竹筆的發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開拓性的一頁,在殷代文化遺跡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筆書寫的朱墨字跡。湖北曾侯乙墓和汀鄂出土的春秋戰國墓的文物中也有佐證。
早在九世紀我國已開始用竹造紙,比歐洲約早一千年。關於用竹造紙,明代《天工開物》中作了詳細記載,並附有竹紙製造圖。用竹造紙,標志著我國古代造紙技術的巨大發展和成就,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繁榮。隨著時代的發展,竹在生活中更是大展身手,與人們的聯系也更加密切。
中國竹文化的發展現狀
中國是世界上竹類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度,豐富的竹資源為我國古代用竹、種竹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資源,是中國竹文化產生的物質基礎。中國對竹子的培育和利用已有六千多年歷史。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加強,竹子的優良特性和開發價值得到重新認識,且已被逐步推上生態環境建設和山區經濟建設的歷史舞台。
竹子具有其他一般樹木無法比擬的多重特點和優勢,發展竹資源、開發竹產業能把生態建設和產業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在推進生態建設的同時推進產業建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典型的竹子公園有北京紫竹院公園、上海萬竹園、南京菊花台公園、成都望江樓公園及廣州曉港公園等;以竹景為主的「園中園」主要有北京植物園的「集秀園」、杭州黃龍洞圓緣民俗園的「方竹園」、馬鞍山採石磯公園的「萬竹塢」等。位於安吉縣竹種園內的中國竹子博物館,是我國目前展館面積最大、展品最豐富、設施最先進的竹子專題博物館。
中國竹業的盛典——1997年開始每兩年一屆的中國竹文化節的成功舉辦和首屆十大「中國竹子之鄉」的評選,為我國竹文化又增添了濃重的一筆。1997年11月,總部設在北京的第一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竹藤組織的正式成立,更是世界竹業的一大盛事。
對竹文化進行研究的組織機構、科研成果、專著論文等也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
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神奇朴實的中國竹文化,歷經數千年的歷史發展,在中華民族精神長河中留下了深長的歷史投影。它正以倔強的生命力隨著文化傳統對生產和生活的實踐,實現同現代文化的綜合,以形成中華民族與時俱進的文化意識和品格 。
Ⅱ 成都有什麼鮮為人知但是很有意思的地方
很榮幸能來回答這個問題。成都是一座 歷史 文化名城,好玩的地方很多,像寬窄巷子、杜甫草堂這些名聲在外的就不作多說,下面我就推薦幾個鮮為人知,但格外有意思的地方。
1、幾何書店
書店想必大家都見過不少,但在洞穴里看書,你可曾體會過?在成華區有一家「九層妖塔」風格的書店。獨特的洞穴結構,略帶工業感的旋轉樓梯,牆面粗獷的設計,讓一光一影都是這里絕美的裝點。
2、知美術館
這座美術館位於成都老君山下,由國際建築大師隈研吾設計。知道的人很少,低調又有質感。建築外形內斂,極具禪意,運用水、瓦等元素,遠遠望去,盡管是一座個性鮮明的建築物,但卻融於自然,看著一點都不突兀。
3、道明竹藝村
崇州道明竹藝村是一個充滿了文藝氣息的竹編小鎮,隱於竹林深處,自帶隱士風流。這里有一棟特別的建築叫「竹里」,造型很未來,卻和山林竹海渾然天成。在竹里後院的小樹林里,可以悠閑的散步,每當聽到竹林沙沙的聲響,整個人內心都會變的寧靜,想要體會禪意的生活,那麼這里攜襲便是一個好去處。
4、奎星樓街
吃貨一條街,總長不超過五百米,但餐館足足有二三十家,無辣不歡的最適合這里,每一家都超級好吃。
5、泡叢含桐樹街
泡桐樹街就在寬窄巷子隔壁,但相比寬窄巷子遊人如梭,泡桐樹街就鮮為人知了,但我覺得這里可稱為成都最文藝的老街巷。泡桐樹街分布著各種文藝店鋪,讓這條小巷充滿了慵懶、清新的氣息,恍然間給人一種行走在鼓浪嶼的錯覺。
好了,我的回答到此結束,希望能對您有用。我是三七,一個喜歡自駕的成都女孩,如果有什麼旅行自駕方面的問題,歡迎關注留言,我會盡全力為您解答。
成都大部分很有意思的地方,都是最近這10多年開發出來的,開發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知道,好帶動 旅遊 消費。貌似不太存在鮮為人知又很有意思的地方。
不過成都的龍潭水鄉是真的是鮮有人知,而背後的故事是真的才有意思。嘿嘿
一、成都錦門。它位於 歷史 上金牛古蜀道的原點三河古鎮、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進入天府之國成都的第一門。這里有劉文輝故居、絲綢博物館、招商會館等景點,而且此地比錦里低調,比寬窄巷清靜,比太古里古樸,絕對是個"思古之幽情"的最佳去處。
二、龍潭水鄉。位於成華區的水鄉景區,呈現出典型江南古鎮風格:小橋流水、灰磚黛瓦、庭院深深、曲徑通幽……而古風、漢服、水鄉、紅楓是這里的標志,成為攝影愛好者的打卡聖地。雖說網評褒貶不一,但這個小眾景點人少清靜卻很討人喜歡。
三、洛帶古鎮。傳說因蜀漢後主劉禪的玉帶落入鎮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鎮上的居民客家人佔九成,便有"西部客家第一鎮"的稱號。鎮內千年老街、客家民居保存完好,古鎮呈"一街七巷"格局鋪開,空間變化豐富。老街兩邊商鋪林立,古樸的明清建築令人眼前一亮。
四、西市古玩。這里算是成都規模最大的古玩市場,如果你喜歡收藏且有一定眼力,或者你知識儲備不足找個懂行的人幫你"掌眼",那麼這里可以逛一天。當然,一般越是臨街的鋪面噱頭越大,而僻靜的鋪子不見得淘不到好東西,不過你想指望"撿漏"可能比登天還難。
成都,一座自帶文藝范兒,好吃又好玩,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作為全國知名 旅遊 城市,許多人提到成都,腦子里想到的就是春熙路、太古里、寬窄巷子、熊貓基地……沒錯,這些景點確實代表著成都這座城市的 旅遊 名片,但你知道嗎?除了上述景區,成都還有許多不為人知又有趣的地方哦!
西村大院西村大院建築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小眾中的大眾,這里也是文青們的打卡地標。四面圍合的大院,中間就是一片球場,一圈跑道。
西村大院由國際級建築大師劉家琨擔綱建築規劃設計。西村大院呈C字型圍合式布局,體現川西民居「傳統元素的當代表達」建築理念。建築分為地下2層,地上5層。建築圍合式布局形成約40畝中庭,以竹文化為主題景觀,間有天井、水渠,一步一景。
西村大院——一個神奇的存在,跟周邊的建築比,它確實是鶴立雞滲隱笑群。這里原來就規劃為社區 體育 服務用地,1994年開始以 體育 公園模式開發,配有恆溫游泳館、高爾夫球場和壁球館。
三和老爺車博物館成都三和老爺車博物館位於高新區機場路新園南一路2號三和集團園區內,升級擴建後的新館是集老爺車陳列館、復古文化街、兒童游樂體驗區、藝術品畫廊、多媒體影視中心、咖啡館、紀念品商店等於一體的綜合性場館,是目前全國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民辦老爺車博物館。
雲端小館這家店就在339旁邊的世貿玉錦灣。室內的裝修偏小清新,綠植很多,看起來很舒服,有種春天的感覺。白天是咖啡館,晚上就變成了小酒吧。有時候會有歌手唱歌,一群人坐在沙發上,氛圍超級舒服nice!
安仁古鎮其實安仁古鎮並不算鮮為人知,大約有45部影視劇皆在此地取材。安仁古鎮是國內唯一的博物館小鎮,我們耳熟能詳的《一雙綉花鞋》《偽裝者》《暗算》都曾在這里取景,因為小鎮是「天然的民國風影視基地」。
安仁古鎮由劉氏庄園、建川博物館聚落、安仁老街三大板塊構成。總共有保存完好中西合璧的老公館27座、現代博物館(含展示館)32座、文保單位16處,現存文物的價值和規模、擁有博物館的數量,在全國小鎮中尚屬唯一。
7322軍工廠7322廠現在是潮店聚集的創意工廠,它是成都目前僅存的清末工業建築群,前身是成都最早製造火葯的工廠。
比起東郊記憶7322更有懷舊感,更新潮的文創樂園,在這里拍照尤其適合復古、懷舊風格。
琴台故徑琴台路位於成都市西門浣花風景區,以販賣古董字畫聞名,街道全長900米,以漢唐仿古建築群為依託,以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展示漢代禮儀、舞樂、宴飲等風土人情。
關於「琴台」名稱的由來,許多人都認為城西的土堆,就是當年司馬相如撫琴之地,亦說諸葛亮撫琴之地。直到發現了前蜀皇帝王建的墓,方知那個被人們美化為琴台的土丘是永陵。
知·美術館它是成都唯一的漂浮美術館,也是隈研吾先生在中國設計的唯一一座美術館,許多成都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的小眾美術館,一個傳統而庄嚴的地方。
就去安仁古鎮,走馬觀花可以游一整天,深度游保你一個星期也看不完!重點景區有劉氏公館(劉文彩劉文輝舊居),還有建川博物館,光建川博物館你就可以看個三五天!不過有點遠,離市區有40公里。
錦里
成都東有望江樓,南有武候祠,西有草堂寺,北有文殊院,中有寬窄巷。都是很有意思的地方。
有唐哥攝圖文專今天帶你去飛,川南古鎮柳江。柳江是四川省洪雅縣境內以南,距成都3個小時單行時間。姻雨柳江,春來挑花紅。夏日柳成蔭,秋里滿山紅,冬季雪滿崗。一條花溪河流水橫穿古鎮,依山傍水古色流香。
要想身體好,常往洪雅跑。洪雅縣境內有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有七里坪國際度假村,有高廟古鎮,柳江古鎮。玉屏山風景區正座落古鎮山頂,縣城青衣江順流直下樂山城。
煙雨中柳江如一個少女嬌媚可愛,小橋流水。沿街小吃林立,川味任你品。
柳江也是蘭花的故鄉,這里春蘭春劍極多,送春滿山崗。
柳江的山最可愛,這里的川妹最可愛。熱情好客的柳江人,備好老臘肉香腸豆花雅魚湯外加二兩辣椒面,回頭一鍋羊肉湯。吃你個地轉汪洋,真的我沒有騙你,如此好地方。
成都有很多那種網紅小店子可以去看看,還有就是上面圖片上面提到的都是那種非商業的但是很有味道的地方你可以去看看。
老成都的街頭可以走一走,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唔噢唔哦~~~確實成都有成都自己特殊的味道,就像北京有老巷子上海由弄堂一樣有味道,自己體會一下成都悠閑的生活和不一樣的味道相信你會愛上他的~~
東郊記憶(照相必選,有讓你感覺置身於太空的,鏡子屋等等豐富的照相設施。都是買了票自己去拍)泡騰樹街還(有幾個街忘了,反正就是很多文藝的小店,書店,酒吧忘了有沒有了)東郊音樂廣場(是一個舊工廠改造成的,裡面還有廢棄的火車和鐵皮管。有很多文藝的咖啡館)
寬窄巷子很有古風感,很好玩。裡面幾家超級棒的飯店,環境好,菜都是傳統菜式。不過有點貴。
Ⅲ 竹文化旅遊業怎樣「火」
中國是世界上竹子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用竹、最善用竹的國家。竹子與中國文化發展息息相關。《新華字典》中「竹」作部首的字就有187 個。用竹子製成的生活實用品、工藝美術品數不勝數;頌揚竹的文學作品比比皆是。人們崇拜竹子,贊美竹子。竹子與松、梅並稱「歲寒三友」,又與蘭、梅、菊並稱「花中四君子」。「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備受國人贊賞,奉為做人的准則。蘇軾寫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中國歷史上有「竹祖龍孫道崇拜」,民間有「爆竹聲聲祈平安」的習俗。竹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稱贊竹子是「東方美的象徵」,譽中國為「竹文化的國家」。竹文化及其特色所具有的廣泛吸引力,正是竹文化旅遊市場的潛力所在。發掘利用竹文化,發展竹文化旅遊,對豐富旅遊內容,提高旅遊文化品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和發展旅遊業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發掘利用竹文化旅遊資源方略 1.竹種質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我國現有400 多竹種和約360 萬公頃竹林,賞竹勝地有浙江安吉竹鄉、江西吉安竹城、九華閔園竹海、四川長寧竹海等。江西新奉特大毛竹、廣西花坪方竹林、湖南沅陵湘妃竹、四川重慶慈竹、安徽池州羅漢竹、四川江安人面竹,這些奇特的竹種引人入勝。竹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一個重要前提就是竹種質資源的有效保護。我國已完成了竹資源普查,不少地區除通過國家森林公園及風景名勝區對竹種質資源保護外,還專門建設竹子引種園、竹子公園來保護和利用竹子種質資源和竹子物種多樣性。 2.竹人文景觀建設 (1)竹與中國園林中國園林一直被稱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竹子在園林中運用相當廣泛,形成了一整套理論和方法。如竹類植物成景的各種方法、園林植物分類的各種方法、竹子園林建築方法等等。用竹子造園的最早記載見於《拾遺記》:「始皇起虛明台,窮四方之珍,得雲岡素竹」。唐宋時期,文化藝術達到空前繁榮,詩、書、畫發展,特別是竹詩、畫盛行。竹子用以象徵文人的氣節,文人墨客從不同角度欣賞和歌詠竹子,寫出了竹子嬋娟挺秀、飄逸蕭灑的風姿;虛心高潔、傲雪凌霜的神韻。這時期中國園林在魏晉、南北朝「自然山水園」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唐朝文人王維規劃的「輞川別業」中就有「斤竹林」、「竹里館」等竹景。宋徽宗趙佶親自規劃的「壽山艮岳」是北宋山水宮苑以竹造園的典型。從北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及南宋周密《吳興園林記》中可了解到竹子造園在唐宋兩代已相當廣泛,達到「園園有竹」的鼎盛時期。明清園林繼承了唐宋傳統,且形成了地方風格,其中以宅園為代表的江南園林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園林發展的一個高峰。 竹子與山石、水體、建築等結合及其組成的竹林景觀,是江南園林、嶺南園林的最大特色之一。竹子園林發展進入成熟階段。計成的《園冶》、文震亭的《長物志》等都對竹子造園作了詳盡精闢的論述。滄浪亭、獅子林等蘇州六大名園及揚州個園、惠州逍遙堂等在竹子造園上技藝相當精湛,成為典範。盆景是中國園林發展的重要分支,以竹子為材料製作的盆景在宋代的諸多名人畫卷上都可以看到,到明清時期,「歲寒三友」類盆景廣為流傳,《考盤余錄》、《群芳譜》等都對竹子盆景製作和欣賞進行了介紹。竹子盆景發展到今天出現了許多精品。如周瘦鵑先生的《竹林七賢》、《竹趣圖》等,還有揚州的《滯湘流水》、《翠野圖》、《竹林逸隱》、《東坡遺風》等一大批竹子盆景珍寶。中國園林中的竹園、竹景、竹盆景在今天的旅遊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竹園林有成都望江公園、九江翠竹園、上海浦東的竹園新村、都江堰青山竹院、重慶縉雲山風景名勝區等,還有重慶竹子公園、吉安竹子公園、寧波竹子引種園正在建設。 (2)竹與建築景觀。竹子不僅生長速度快,而且有重量輕,加工方便的特性。在新石器時代古人就利用竹子建造房屋,北宋《營造法式》「竹作」篇詳細論述竹子在建築上的作用、范圍、施工技術規范,我國滇南傣、景頗等少數民族的竹樓,是當地民居的特色。由於竹子竿形有別於其它建材,具有特殊韻味,竹子用於園林建築極為普遍,上海安東公園的翠竹樓,重慶縉雲山楠木寨、鳳凰度假村等竹欄竹靠、吊頂天花、護壁掛落、桌椅板凳,無不為竹。上海植物園盆景園,杭州劉庄、花港公園等均有造型精妙的竹製長廊。隨著近年來竹材防腐防蛀難題的解決,漂白、著色等技術的革新,新型竹質復合板的研製,竹子建築越來越豐富多彩,更有許多仿竹製品、琉璃瓦,為園林建築的藝術化、多樣化展示了廣闊的前景。1984 年由雲南建築部門設計建造的全竹大型竹樓在瑞士蘇黎世「世界自然奇觀」展覽會上展出,引起轟動。 (3)竹文化展覽館。竹文化展覽館可以從竹子種質資源、竹業技術、竹子建築、竹食品、竹工藝美術、竹詩畫、竹子樂器等方面分別設計展覽項目。可以說,竹文化發展史是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的一面鏡子。因而竹文化展覽館的建設就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廣泛的吸引力。《中國竹類植物圖志》已由林業出版社出版。《竹業叢書》也正在陸續問世。我國地大物博,竹文化資源也十分豐富,為竹文化展覽館的建設提供了基礎條件,各地則可根據自身特點,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創出特色。這樣,既有利於文化旅遊業的發展,也有利於區域文化建設。 3、竹文化旅遊商品(紀念品)開發 竹工藝美術品有竹雕、竹編、竹枝竹節造型等。 (1)竹雕。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竹簡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在竹器上雕刻圖紋和文字的竹雕工藝也因運而生。竹雕工藝主要有竹根雕、竹筒雕、竹片雕等形式。在歷史上,明代中後期是我國竹雕藝術興盛期,在江南形成了金陵竹雕(刻)和嘉定竹雕(刻)兩大流派。著名的代表作有潘西風《竹菊石筆筒》,朱纓《竹林七賢》、《根雕佛手》和《劉阮入天台》,尚勛《八駿筆筒》,吳魯珍《王君涌》竹筒筆。上海嘉定、浙江黃岩、湖南邵陽、四川江安是我國著名的竹雕產地,近年來出現了許多雕刻十分精細的竹雕工藝品。上海市「滕王閣序」竹微雕精品就是其中的一件藝術佳作。 (2)竹編。中國竹編藝術源遠流長,近年來由於竹篾漂白脫脂獲得成功,用漂白蔑絲編織的動物產品,美觀逼真,素靜雅緻,目前已發展到八大類、上千個品種。其中《白尾海鳥》、《白孔雀》、《仙鶴》、《熊貓》、《展翅山鷹》亨有盛譽,被稱為「東方珍寶」。 (3)竹枝、竹節、竹根造型。巧手的藝人用竹枝、竹節、竹根,通過自己的巧思和精作,別出心裁地創制出生動的藝術品,著名的有蜀南《群鹿》、黃山《紅衣少女》、峨眉山《普賢騎象》、《琴娃》、《猴子》。浙江的千姿百態的竹製動物以及各地旅遊點的《灕江小竹筏》等,讓人感到驚喜、振奮和親切。此外,還有許多既有實用價值,又有很高觀賞價值的竹工藝美術品,如杭州天目山翠竹產區製成的工藝竹衣,古樸典雅,頗受世人喜愛。 4、竹旅遊食品的開發 上古初民「巫術思想」認為竹是一種神物,食竹便具有「竹的靈性」。這種巫術觀同樣在文明社會中也存在。竹材不含任何毒素,李時珍《本草綱目》、孫思邈《千金方》、忽思慧《飲膳正要》對竹子的葯用、食用價值多有記載。在醫葯方面,竹葉、竹茹、竹瀝為化痰去熱、止煩的重要中葯,嫩竹葉可有效治療心情煩躁。中國飲食素有「南庖豐筍菜」之說,以竹材、竹筍和其它竹產品為原料可以生產多種多樣的天然食品。我國目前著重開發的竹食品有竹筍和竹筍製品、竹子食用菌(竹菌)、竹木糖醇和竹汁飲料。一大批名特優竹食品陸續涌現。1992 年浙江林學院和浙江臨安於潛酒廠聯合研製的竹汁神酒也已間世。優質竹食品的開發對方便居家旅遊,豐富人民生活,促進健康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開拓竹文化旅遊市場 1.竹文化旅遊市場定位 我國竹文化資源內容豐富,分布廣泛。這為我國竹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資源條件,有利於竹文化旅遊業的發展,但各地競相開發和發展竹文化旅遊,如果不注重科學研究和統一規劃,盲目發展,則勢必事與願違,不僅不利於竹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反而會造成竹文化資源的極大破壞和經濟上的巨大損失。這種情況在前幾年的「溶洞熱」及近幾年的「人造景觀」中已有表現,決不可重蹈覆轍。運用現代市場營銷學理論,以市場為導向,進行竹文化旅遊資源的發掘與利用研究,可以為旅遊部門(企業)提供可行性、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決策失誤所帶來的損失。竹文化旅遊市場定位研究是有效開發竹文化旅遊資源、發展竹文化旅遊業的前提。 竹文化旅遊市場定位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目標市場的選擇。要求全面分析市場需求狀況、市場結構、進入市場的相關企業的情況以及自身資源、技術、資金、服務等情況,結合自身特色和優勢,避開激烈競爭,選定目標市場,進而對目標市場進行細分,確定自己的開拓市場戰略和市場營銷策略。在此基礎上,確定旅遊企業的產品規格、產品特色以及產品開發方向。將旅遊者的需要列為產品(旅遊項目)設計的中心內容。這樣的產品和旅遊項目由於適銷對路能滿足旅遊者的需要,一定會受到廣大旅遊者的歡迎。 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佛教聖地九華山來說,佛教是其特色。「觀光朝聖」是其主要旅遊市場,發展九華山竹文化旅遊可以考慮著重在竹文化與佛文化的關繫上下功夫,進行竹景開發、竹工藝品生產銷售、竹詩畫文學作品展覽、竹文化旅遊活動設計等,圍繞地藏王菩薩作文章。這樣選擇的目標市場,便於發揮九華山的資源和市場優勢,便於竹文化旅遊產品的適時推出和進入市場,也便於九華山旅遊業特色的形成和發展,使九華山竹文化與佛文化相得而益彰。 2.竹文化旅遊宣傳促銷 宣傳促銷是企業選擇一定的時期和特定的場合,通過感染力強、吸引力大的宣傳媒體,引導、啟發、刺激目標消費者購買某種商品和勞務的促銷活動。宣傳促銷是開拓竹文化旅遊市場必不可少的、行之有效的營銷手段,如何設計費用低廉、可信度高、效果好的宣傳促銷方式是旅遊企業值得研究的課題。宣傳促銷需要系統設計、分步實施,必須有訓練有素的專人負責和可靠的組織保證。 竹文化旅遊宣傳促銷,不應小打小敲。應從大處著手,弘揚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優秀傳統文化——竹文化。對於某一個地區來說,也應將其竹文化放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中來宣傳其特色。這樣的宣傳促銷可以使旅遊者(包括潛在的旅遊者)在中國文明的背景下來認識目的地的文化特色,更好地產生旅遊動機,獲得更好的效果。搞好宣傳促銷工作,除了組織保證和不失時機外,還需要旅遊活動內容生動、新穎、有趣,旅遊服務質量全面提高。只有這樣,旅遊企業的形象才能優化,信譽才能提高。 3、竹文化旅遊產品開發 旅遊產品是旅遊者消費的終極對象,也是旅遊業經濟、社會、環境效益賴以實現的物質基礎。旅遊產品屬於服務產品。它具有綜合性、無形性、不可轉移性、時間性、生產和消費的同步性等特點。如何解釋和衡量旅遊產品的質量是旅遊業經營管理人員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旅遊產品既然是服務產品,禮儀、態度、速度和效率則是旅遊者感受到的重要方面。要提高旅遊產品質量,就必須提高技術,改善設施,培訓人員和加強管理。要全面提高旅遊產品質量還必須在旅遊內容、旅遊項目、旅遊線路等設計上做文章。這是使旅遊者到目的地旅遊(購買旅遊產品)的關鍵。竹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應以全國一盤棋、整體開發的思想為指導,首先做好竹文化旅遊資源的普查、發掘與整理工作,再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特點制定竹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及保護規劃,明確開發利用程序、發展重點。這樣,各地就可以按照統一規劃,實施有效開發,確保竹文化旅遊業獲得較高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竹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既需要有較高的服務質量,更需要有引人入勝的旅遊內容、旅遊項目和旅遊線路。各地按照統一規劃在完成竹文化旅遊市場定位研究的基礎上,即可進行適銷對路的竹文化旅遊產品開發。 筆者初步研究提出以下幾種竹文化旅遊產品供參考:1、竹景(園林)觀賞游覽線;2、竹民俗風情游覽線;3、竹詩畫、工藝美術游覽線;4、竹產業技術游覽線;5、竹美食游覽線;6、竹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