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譜的意義及價值何在
家譜的意義
:中國的家譜一般都有家規族訓,對於規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著積極的意義。家譜,亦稱族譜、宗譜、家乘、通譜、統譜、世譜、支譜、房譜等等,名稱各異,其內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區別而已,如今一般統稱家譜或族譜。家譜是系統記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緣集團」的標識符號,家譜、族譜就是記錄某一姓氏家族成員間的血緣關系的圖冊。
家譜的價值(作用):
家譜是一個巨大的資料寶庫,可供從事社會學、歷史學、考古學、經濟學、民俗學、人口學、民族學、文學、政治學、宗教學、法學、姓氏學的研究人員從中查詢資料,尋找依據,進行研究。家譜的作用主要有:
1.宗法思想研究資料。家譜和宗法的關系從一開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維護其統治的重要基礎之一,而家譜的族規、族約、家法、鄉約等,正是加強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2.家庭道德研究資料。族規、家規中保留了許多對我們今天極為有益的東西,如孝父母、和夫婦、勉諱書、尚節儉、戒賭博、戒淫穢、戒懶惰、戒奢侈等,對我們建設現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鑒意義。
3.家族制度研究資料。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緣關系統治族人的社會制度。在許多家譜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極為詳細的資料,如家族的組織系統、家族的財產管理、家族的賑濟方法等,為我們研究家族在古代社會中的地位、作用、組織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4.經濟史資料。家譜中保存有相當數量的經濟史資料,這些資料包括家族的集體田產如祠田、墳田、莊田、山林等的數量、形成、經營、管理、收支情況等。有的家譜還記錄了家庭成員經商、貿易的事跡。這都為我們今天研究古代經濟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人口問題資料。家譜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傳承,在家譜的「房派圖」、「支派分布圖」、「遷徙圖」、「先世考」、「世系圖」以及家譜的一些序跋中,記錄了家族人口的數量、遷徙、分布、婚姻狀況等資料,可提供人口學研究者使用。
6.歷史人物傳記。家譜是緩兆世系的記錄,許多家譜中既有簡單的世系,又有十分詳細的傳記、行狀、墓誌、年譜等,對研究歷史人物及其家世大有幫助。
7.民族史資料。有的家譜記載歷史上少數民族情況甚詳,更有些少數民族家譜,它們是研究少數民族史不可多得的資料。如清代蒲慎齋纂修的《泉州蒲氏族譜》是回族家譜,記述了當地回族的一些情況;而遼寧《庄河金氏家譜》則是滿族家譜,金氏是康熙皇帝四輔政大臣之一鰲拜的後裔。
8.地方史志資料。家譜是地方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方誌中所包含的內容如選舉、職官、人物、戶籍、祠宇、碑記、藝文等,在家譜中也是重要內容。
9.教育史資料。家譜中一些重要的章節載錄了許我教育史資擾並租料,如在族規、家法、仕宦錄、科甲記、教育志、族墅、傳蔽乎記等就載有宗族教育、學校、科舉、勸學措施、教育方法的內容。
10.民俗學資料。家譜還是一個民俗學資料庫,一些家譜在家禮和人物傳記里記錄了許多民俗內容,尤其是在家禮中的婚禮、葬禮、祭禮等中,本地的風土人情、本族的禮儀風俗都有相當的體現。另外,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物質民俗、歲時習俗、社會習俗、精神習俗等在各地家譜中都有記載。
11.宗教史資料。有些家譜是信仰宗教者的家世記錄。在這些家譜中,他們對本家族所信仰的宗教一般都給以說明,同時表達他們的宗教觀。還有的對本族人的宗教活動、宗教禮儀和習俗詳細記述。
12.重大歷史事件資料。中國歷史上一些重大歷史事件,都不同程度地記錄在家譜中,雖然這些記錄並不完整系統,但卻十分具體,也是研究者獲取資料的一個途徑。
除以上所述外,家譜還能提供有關古代婦女、古代倫理道德、遺傳學、人才學等多方面的史料。由此可見,家譜作為史書之一,其作用是相當突出的。
② 姓氏、家譜對宗親文化的影響和發展
根親文化是以根為緣而引發的一種追索族源、血脈相繼的文化現象,包含姓氏文化、始祖文化和民俗文化等豐富內容,這種文化是一種血濃於水的親情文化,是葉落歸根思想在另一種方式上的體現,也與中國人一向重視家庭的倫理觀念相符合。
尋根的文化意義
每一件事物都有一個源頭,而尋根就是反向追溯,在文化層面一般分為兩類:文明起源和姓氏起源,傳統意義的尋根多指認祖歸宗、追祖溯源,即為姓氏起源。姓氏本是姓與氏的合稱,是標志家族系統、表明血緣關系的符號,也就是人的根。研究中華民族的姓氏,繼承祖國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還能幫助海內外華人實現尋根謁祖的夙願。
家譜是根文化的傳承載體
中國的家譜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的家譜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和心靈歸襲桐宿,是億萬炎黃子孫的根系所在。隨著歷史的發展,家譜作用也不斷增加和變化,成為了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家譜文化逐漸在各民族中開始出現困禪胡。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來源與變遷,中國人的姓氏淵源大多很為古老,假若沒有古書或舊譜的記載,後人就很難考究得清楚,認清的姓氏來源,這樣才能世世代代承繼。尋根認祖是一種民族文化的認同,在中國人的觀念中,特別重視鄉土之情、尊祖敬宗。世界各地華人華裔紛紛回歸祖國故土尋根祭祖,正是中華文化、民族汪攔血緣強大凝聚力的生動體現。姓什麼有關尊嚴,特別是在很多男人看來,姓什麼是不可逾越的自尊底線。因此,姓氏也是傳統文化中最權威的信仰,這也是在尋根文化中的值得信賴的主線。姓氏文化是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尊重現實意願的同時,也要考慮歷史傳承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無論社會如何發展,姓氏文化是永恆不變的主體。
③ 家譜的意義及價值何在
1、家譜的歷史淵源可以看出其最原始的功能就是明辨祖宗世系傳承。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人們有著把自己祖宗的事跡記錄下來傳給後人的習慣,這就是譜,只要有了譜書,旅仿凡與族人有關的人和事,譜上都有記載。
2、一部完整的家譜,都記載著姓氏淵源、始祖源流、支派遷徙、世系繁衍、人口變遷等最基本的內容。通過修譜、建譜來追根溯源,尋祖問宗,也使自己和家人受到一次很好的祖系傳承的親情教育。如果沒有家譜,別說後輩不明祖宗,可說三代之後便無人知曉我輩。
3、家譜,引領同猛橋姓宗親尋根問祖,是子孫的根系所在。家譜是每個家族文化之DNA的傳承,也是中華文明的承載。
4、家譜不僅是尋根問祖的重要依據,而且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所謂「尊譜施教」,一部家譜,就是一本教科書,它對一個家庭,一個家族子孫後代的影響將會世代傳承。
5、傳承文化家譜的重要的意義在於文化傳承。當代家譜可以作為傳統文化展示,可以重溫先祖的優秀文化。
6、族譜記述著中華民族由宗族枝鎮猛團結,擴充到國家民族的大團結。
④ 漫談家譜文化
自我介紹
所謂的「家乘族譜」,就是一個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譜,也是血脈的譜系,是一個家族或宗族繁衍、遷徙、發展的歷史記載。在中國傳統的農耕社會里,家譜是血族習俗中的重要角色,更是一個家族聯系族人的重要標志,也是族人 認祖歸宗 的重要憑證。
家譜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它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得以傳承延續的三大文化支柱:即國史、縣志、家譜之一,也是研究國家和地方歷史文化的重要文獻資料。
家譜的前身最初是記載古代帝伏或擾王諸侯世系、事跡的歷史典籍,當時叫譜牒,為了記錄帝王家族的血緣關系,以保持繼位者的血統純正。據專家研究,產生兩個階段:一是商代的萌芽階段,當時有一些簡單的 世系表 ,是譜牒的雛形;二是西周的形成階段,較為完備,成熟的譜牒才逐漸形成。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 門閥士族制度 充分發展,當時依缺旦據門第的尊卑來選官、聯姻、品人,記錄家族的士與庶的文獻叫譜牒,並有人專門研究認定門閥的高卑,形成了一種專門學問,產生了許多著名的譜學家。當時的譜牒是由朝廷設立的專門機構—— 譜牒局 主持撰修工作, 對自認士族的家族進行甄別、認定 。
隋唐以後, 廢除九品中正制度,推行科舉制度 ,開始以才選人。譜牒的政治作用逐漸減弱,但還是屢修譜牒,但主要是為了培植新士族,貶抑舊士族,鞏固封建統治。
到了唐末五代時期,隨隨著世家大族士家族的瓦解,譜牒徹衰弱,直到消失
從宋代開始,一些大的家族開始了新式家譜的創修活動。 歐陽修編的《歐陽氏族譜》和蘇洵編的《蘇氏族譜》開創了宋代編修家譜的先河,並逐漸以歐陽氏和蘇氏家譜為典範,以二譜所團型定譜例為准則。 他和前代所謂「家譜」的最大區別是:屬於私人修編,而且是本族人自己編寫(本族中有威望的知識分子)。「至宋而私譜盛行,朝廷不復過而問焉」(錢大昕——清代著名史學家),所以,宋代民間修譜形成風氣,而且 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續修,並將修譜視作對祖先的一種孝道行為 。 蘇洵甚至說:「三世不修譜,則同小人矣。 」
明代修譜更為盛行;
清代編修家譜之風達到了頂點。
漢族民間稱編修家譜為「做譜」。第一次叫「創修」,後來續修叫「增修」或「重修」,一般二十年或三十年進行一次。做譜時,在宗族內設編譜組織,總領人叫「譜東」,管財務的叫「銀東」。各門或各支設分支「譜東」和「銀東」,各司其職。盡責登記各戶人家人口出生、婚配情況,並收集做譜的丁口銀。調查完畢,再請文人編寫,並請德高望重的有科舉功名的人做序。最後手抄或刻板印刷。
各戶領譜時,全族擺宴慶賀,附近的宗族乃至官府也要送禮同慶。家譜由各戶分別保管,長江中下游地區還有定期「驗譜」的習俗。屆時由族長召集族人,檢查家譜保管狀況,如有損壞或丟失者,要視情況給予處罰。還有如祭祖一樣的「祭譜」習俗。
建橋難
黃錦建橋
歷經風雨
黃錦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