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為什麼文化產業保險推進後勁不足

為什麼文化產業保險推進後勁不足

發布時間:2023-05-12 03:18:02

㈠ 目前中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我們有哪些優勢和不足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推進文化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這次全會進一步強調了文化的重要性,明確了文化發展的指導思想,第一次將文化產業列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加以推動,為我們制定了發展文化產業的宏偉目標。
1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現實需要
黨的十七大對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精神實質和基本要求做出了精闢的論述,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文化產業相對於一般產業所獨有的特點和優勢,使其成為最符合科學發展觀內在要求的產業之一,發展文化產業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
文化產業以創意為動力、以內容為核心,其發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智力和科技投入,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低,是典型的綠色產業、低碳產業,具有很好的可持續發展特性。同時,文化產業屬於高附加值、高回報產業,一個故事、一個人物形象可以轉化為出版物、影視作品、動漫遊戲、舞台演出等系列衍生品,只要消費者認可,就能在經濟收益上產生疊加效應,實現一次投入、多次轉化、持續回報。
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有利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產業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當前文化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非常明顯,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相互滲透與融合日益加深,普通的物質產品融入特色的文化元素,其內在價值就會得到顯著提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世界經濟出現一個重大變化,即商品的文化價值、符號價值逐漸超過商品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而成為主導價值,人們購買一件商品不僅要得到它的使用價值,而且要得到藝術、文化價值,得到精神享受。文化產業中創意設計等領域與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的結合尤為密切,對傳統產業文化內涵和內在品質的提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產業涉及近百個行業,跨度很大,這些行業對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的要求各不相同,差異也很大,因而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適合各種類型的企業、人群和資本的進入,既可以發展擁有高新技術裝備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也可以接納個體式的工作室或家庭式的生產作坊,既可以吸納掌握高新科技的高端人才,也能滿足具有一技之長的普通勞動者的就業要求。在經濟結構調整時期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對於吸納勞動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維護我國文化安全、提升綜合國力的緊迫需要
按照世界銀行的評估准則,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是指政治、經濟、文化協調發展的整體水平。當今世界向多極化格局發展,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迎接的挑戰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文化上的。世貿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劃分的12類服務項目中,有4類與文化產業相關。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文化傳播優勢,將大量精神文化產品、社會政治理念、價值觀念等輸入我國,並力圖佔領我們的文化市場。以美國為例,從電影、運動服裝、飲食等傳統的文化載體,到電腦軟體、網路、衛星傳送等高科技的文化載體,他們的文化標志無處不在,人們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無不感到美國文化的存在,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文化滲透主要是通過文化產業這個渠道來實現的,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提高綜合國力必不可少的發展因素,因此要保持中國文化主權的獨立,抵禦外來文化的消極影響,特別是消除腐朽文化的侵蝕,就必須大力發展我們自己的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文化市場進一步開放,外國的文化資本和文化產品會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國,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更加活躍,不同文化的相互滲透和碰撞更加激烈,我們的傳統文化面臨著嚴峻挑戰。我們在看到中國文化巨大優勢的同時,還需適應時代潮流,通過發展文化產業搭建我們的文化「防火牆」,讓社會主義價值觀牢牢佔領思想文化陣地。因此文化產業的發展擔負著維護中華民族文化獨立和安全的歷史使命。
從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來看,我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與我國國際地位不相適應,與我國五千年文明積淀的豐厚文化資源不相適應。據有關資料介紹,美國生產全世界75%的電視節目、60%的廣告節目,發展中國家75%以上的文化產品來自美國,而美國市場上的外來文化產品只佔1%—2%,這種強大的文化實力是美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必須加快文化發展步伐,使我國盡快從文化資源大國轉變為文化發展強國,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文化產業的發展為中華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和渠道,我們要把中國豐富的、獨特的、珍貴的文化資源加以開發利用,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中國文化內涵、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符合國際審美需求和欣賞習慣的優秀文化產品,推動中國文化產品順利、持續地進入國際主流市場,讓境外受眾在消費過程中加深對中國文化內涵的理解,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的崛起,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㈡ 財險業務發展存在問題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財產保險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刻分析新世紀、新階段的新任務、新要州者求而提出的戰略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在宏觀上加以整體把握,又要在微觀上付諸實施。我們中國人保財險能否牢固樹立並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不僅關繫到公司自身的發展,而且事關我國經濟、金融保險業發展的全局。通過學習,就堅持科學發展觀探討如下:
一、中國人保財險公司的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
目前,我國保險業處於經濟領域中的市場競爭性行業,其發展觀既要符合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要滿足企業特徵及其活動規律的要求。保險公司的科學發展觀是其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保財險在2008年保費總量達到了1000億元的規模,在中國的非壽險行業中排名第一,在全世界非壽險行業中耐橡進入了前十名,因此,中國人保財險要緊緊圍繞經營效益謀發展,既要重視利潤的規模數量的增長,更要重視利潤的結構和質量的提升,處理好效益、質量、規模、速度之間的關系,堅持經營的盈利性、安全性、流動性相統一的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求發展,正確處理股東、員工和客戶三者之間的關系,實現保險公司穩健、持續發展。因此,中國人保財險科學發展觀可表述為:堅持以人為本,各項業務整體統籌協調發展,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通過適度增加規模,實現效益總量、質量、結構的穩步增長,從而達到效益、質量、規模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人保財險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以風險控制、成本約束為前提,追求發展的質量、規模與速度。
發展是有條件的,加快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公司深層次矛盾的根本辦法,但不顧客觀條件的制約硬發展,則不是科學發展,且從根本上是對發展有害的。中國人保財險的科學發展觀,首先就是要明確發展的約束條件,是在滿足諸約束條件下實現的發展。從經濟角度看,中國人保財險發展的約束主要有成本約束(包括綜合賠付、綜合費用、稅收、資本金佔用、風險損失)、管理約束、人才約束、法律約束和監管約束。不顧約束條件硬發展,一方面反映了保險公司的體制存在著缺陷,另一方面會對長遠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問題。所以,在2009年的省全保會上,人保財險陝西省分公司喬總擔出了,一個重心、兩個重點、四個堅持的安排,正是對這一重要思想的詮釋。
二是以結構優化和流程整合為重點,追求發展的效率與效益。
中國人保財險在符合上述約束的條件下要以利潤的極大化為經營目標,這是由保險公司的性質決定的。保險公司實現利潤的多寡,既體現著其自身生存價值的大小及對社會貢獻的大小,也是衡量其發展快慢和發展質量的核心指標。在現實約束和競爭壓力下,保險公司不僅要重視利潤的規模,更應注重利潤的結構和質量。這就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堅持以市場冊畝薯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推動業務結構、客戶結構、區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以實現利潤總量的增加和利潤來源結構的優化。同時,按照有利於客戶價值創造和內部風險控制的原則重組和整合業務流程,以業務流程為依據調整組織機構,建立相互促進和相互制衡的業務處理系統、風險控制系統和支持保障系統,實現科學集約化經營發展,以提高發展的效率。
三是以快速協調持續發展和做大做強為目標,追求發展的協調與均衡。
中國人保財險堅持科學發展觀,其實質內涵就是要充分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和各方面的積極性,盡最大的努力,實現保險公司快速協調持續發展。
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保險公司一切問題的關鍵所在。恢復國內保險業務20多年來,保險之所以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保險的功能和作用之所以越來越突出,保險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之所以不斷提高,歸根到底是保持了持續快速地發展,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使整體實力和競爭能力不斷增強。但是,也應看到,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發展速度主要靠大量消耗資源的外延型擴張來支撐,發展的質量不高、基礎不牢;在追求速度、追求「政績」的驅動下,有些企業變相提高手續費,打價格戰、人海戰;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保險發展差距越拉越大;各公司之間產品結構趨同、創新缺乏、發展後勁不足;企業管理不按規律辦事,成本意識淡薄,鋪張浪費嚴重。上述種種問題,千頭萬緒,歸結到一點,都是沒有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使然。換句話說,是不能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看待和解決為什麼發展、為誰發展和怎樣發展的問題。今後,保險業要不斷提高綜合實力,要充分發揮自身功能和作用,要在國際保險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都要靠發展。因此,保險公司要把加快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的首要任務,一心一意謀發展。
中國人保財險堅持科學發展觀,其核心內容就是要做大做強,只有做大,才能充分發揮保險的功能和作用,逐步改變保險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的局面,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服務。只有做強,才能使保險公司在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實力,發展壯大。做大與做強作為保險公司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是辯證統一的。沒有大,無所謂強。沒有強,大也沒有意義。做大與做強是有機聯系的整體。
四是以企業文化和員工隊伍的培育建設為根本,追求發展的和諧與統一。
保險業屬智力密集型行業,人力資源是其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發展要以人為本,保險公司的創新源泉和持續發展關鍵是要抓好隊伍建設,既要加強員工培訓,不斷提高其業務技術素質,更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從經營倫理、經營哲學角度錘煉隊伍,增強凝聚力、創造力和整體合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為保險公司持續發展提供源動力。
二、中國人保財險堅持科學發展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目前,我國的經濟金融保險體系正處在巨大的變革轉軌時期,中國人保財險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在發展進程中不斷做大、做強,以科學的發展觀做指導,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協調發展原則
不同的發展觀對保險公司的發展產生不同的導向,過去保險公司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有些是在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有些則是不科學的發展觀和不科學的發展戰略所致。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對於保險公司在新一輪的改革發展中,辨證的認識和處理與發展相關聯的各方面重大關系,緊緊抓住和充分利用好戰略機遇,實現可持續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1、實現發展與風險控制的協調。要實現保險公司的良性發展,還必須處理好發展與風險控制的關系。發展是永恆的主題,但發展是有條件的,發展的規模與質量不僅取決於外部市場環境,還取決於內在風險管理水平。在良好的發展質量、有效的控制風險基礎上實現的發展才能保持可持續發展。保險業是高風險行業,保險公司是通過經營風險來實現贏利和發展。因此,保險公司要引進先進的風險管理系統和技術,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通過科學有效的內控制度,使風險管理貫穿於全員、全程、全方位,通過良好的風險控制,實現較低的成本和較高的收益,最終實現保險公司可持續的良性發展。
2、把握好發展與結構優化的協調。「發展」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總量上的擴張,一是結構上的優化。發展與結構優化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在發展中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有放棄進行結構優化,而結構優化會帶來可持續發展。科學的發展觀所指的發展是建立在結構優化基礎上的,如針對機動車輛保險在財產險市場上是市場佔比最大、各家公司爭奪最為激烈、賠付率一直居高不下、其利潤貢獻度與其保費佔比嚴重不匹配的狀況,各家保險公司就必須要加快發展非車險業務、提高非車險業務在整個財產險總體業務中的比重;主動細分市場,降低車險業務中高風險、低效益業務品種比例,提高優質業務、效益客戶佔比。
(二)效益性原則
保險公司是企業,利潤最大化是其經營宗旨,效益是保險公司經營管理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效益是識別和判斷保險公司發展狀況、發展趨勢的標志,保險公司的發展結果最終也表現為效益最大化。
1、效益是發展的歸宿,是保險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最有力保證。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保險公司經營的出發點和歸宿。沒有效益,就沒有了資源要素的再投入、再調整,就難以實現正常的發展,而發展的目的是追求效益,無論是規模擴張還是結構調整,最終表現為爭取更好的效益。因此,保險公司一切經營活動的優劣都必須以效益高低為准繩,以有沒有效益為評價標准,業務發展必須是有效益的發展,而不能是規模增長了,而效益卻沒有增加,甚至下降。良好的效益可保障充足合理的資本金和償付能力,擴大資產規模,提高抗禦風險的能力;可以回報股東和客戶,從而吸引投資和留住優質客戶;可以加強員工培訓,更新經營理念,進行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為保險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做好人、財、物的充分儲備。
2、質量和規模是實現良好效益的前提。保險公司如果不講究質量效益,就不會有好的信譽,要實現發展,就必須要加快業務發展,而業務發展一定程度上就會導致展業成本和保險賠款相應增長,若增長幅度超過盈虧臨介點,經營成果將不盡人意,從而就制約了發展;沒有一定的規模和市場份額,一方面不具有規模經濟的優勢,保險經營成本上升,削弱了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導致抗風險能力的下降,進而制約了發展。
(三)穩健經營原則
保險公司是一個國家社會經濟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其經營發展必然受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環境的直接制約,客觀上存在發展極限,盲目追求高速發展,只能給保險公司帶來巨大的風險隱患;保險公司是高風險的行業,保險公司的經營特點和其在國民經濟中所處的關鍵地位和特殊作用,致使保險公司經營風險具有隱蔽性和擴散性的特點,一旦保險公司經營風險轉化為現實損失,不僅會導致保險公司破產,而且將對社會經濟產生連鎖反應,引起社會動盪。因此,保險公司遵循穩健經營的原則,幾乎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在保險業,提倡建立百年老店,崇尚穩定持續發展。暴富、超常規不是保險業科學發展的軌跡。歷史的經驗表明,發展好的中國人保百年老店的保險公司都是穩健的保險公司。穩健經營的原則,能使保險公司的員工、經營管理者有一個穩定的發展心態、良性的發展預期、理性的收益預期,即使遇到暫時的困難也能從容應對,實現保險公司的長期發展目標。那種不顧保險業的特點,企圖尋求超常規、跳躍式發展,為了尋求發展速度,不擇手段,概念充斥,只會取得短期效益,為了達到短期發展目標而不擇手段的急功近利的經營方式,不僅為未來的發展壓縮了空間,也擾亂了保險秩序和經濟秩序。穩健經營則是注重短期實效與長期實效的結合,今天的發展為今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不是留下隱患。我國保險公司遵循穩健經營原則,不是維持經營,更不是不要創新,而是在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內尋求快速發展。保險公司作為我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實施穩健的經營發展戰略是其必然的選擇。一方面,保險公司要制定穩健的發展戰略,營造穩健發展的管理文化,注重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的有機結合,使經營管理者和全體員工有一個穩定健康的心態、良性的發展預期,以卓著的信譽取信於民、立足於世;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有效的風險防範和管理機制,根據各種經營風險的發生概率,適度地安排業務比例和業務規模使風險分散,並運用保險公司自身以及外部的管理手段和技術,將風險最大限度地控制、降低、轉移、消除、化解。
三、陝西西保險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
(一)「十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保險業持續穩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
「十五」期間,在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動下,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加快,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6%,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經濟建設成績斐然,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明顯提高,財政收入持續增加,城鄉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和提高。與此同時,西部大開發戰略全面啟動,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保險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保險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樣化的保險保障,為廣西保險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二)「十一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劃為保險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十一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將進入新階段,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6%左右;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城鎮化進程加快,非公有制經濟佔全區經濟總量的比重有較大幅度提高;現代國防工業和物流業等產業布局初步形成,縣域經濟加快發展,期末,縣域單位平均生產總值達到30億元以上;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立健全農業服務體系,提高農業服務保障能力。這些目標的實現,都與保險業密切相關,既需要保險業提供保險保障服務和資金支持,同時也為保險業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創造了條件,為廣西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保險業發展帶來廣闊商機
——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推進為保險業提供了更大發展空間。當前,陝西社會保障體制改革正處於關鍵時期,在養老、醫療、就業、教育、住房分配等制度由過去國家包辦逐步向商業化、市場化方向轉變的過程中,社會對保險的需求空前增長,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客觀上要求建立和完善一個多元化、規范化、社會化為特徵的社會保障體系,商業保險將成為構築多元化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
——國有企業改革、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需要商業保險的支持。「十一五」期間,陝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深入,國有企業改革將取得重大突破;傳統產業的改造基本完成,優勢產業地位日益突出;非公有制經濟獲得長足發展,經濟活力將空前提高。在此過程中,伴隨著市場化運作程度的提高,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非公有制企業,都將面臨更多的風險,迫切需要保險作為企業風險管控和轉移的重要手段,保障企業的穩鍵經營。這一切都有助於保險業加快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開發和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
——構建「三農」保護體系需要保險業發揮作用。大力發展包括農村種養殖業保險、農民養老和醫療保險和財產保險在內的「三農」保險是國家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障。將農業保險運用於農業生產與農民生活的各個領域,可有效減輕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穩定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廣西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省區,農業人口佔比高達82%,農業領域蘊藏著豐富的尚未開發的保險資源,是未來廣西保險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四)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推動保險業進入新一輪加速發展期
2008年底,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括大內需出台了一系列新具措,特別是發展和支持三農,為陝西保險市場迎來了加快發展的有利契機。隨著保險機構、保險中介機構主體的增加,保險服務網路的擴大,廣西保險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充分的市場競爭將成為陝西保險業加快發展新的動力。股份制改革上市後的國有保險公司在新體制下將迸發出新的發展能量;內外資保險公司加快機構擴張的步伐,使市場競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這些因素都將為廣西保險業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促進市場充分競爭,不斷推動保險公司由以往對局部市場與客戶的爭奪轉變為對潛在市場和資源的全方位挖掘,進而實現保險業發展質與量的同步提升。
(五)各級政府對保險業的高度重視,為陝西保險業創造了有利的發展環境
國十條的發布,指明了保險業在今後一個時期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提出了保險業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是一個全面推進我國保險業現代化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是我國保險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廣西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若干意見》,高度重視廣西保險業的發展,積極規劃、並出台相關的政策措施支持和促進陝西保險加快發展,為廣西保險業發展的提速創造了極為有得的政策環境。可以預見,「十五」時期廣西保險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廣西保險業在經濟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發揮功能和作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同時,將實現行業自身的發展。
四、實現中國人保財險科學發展的途徑與對策
科學的發展觀是用來指導實踐的,以科學的發展觀來思考保險公司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以科學的發展觀指導今後的發展路徑,是我國保險公司在競爭中求得發展壯大的必然選擇。從當前我國保險公司的自身情況看,實現保險公司的科學發展,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中國人保財險創新經營指導思想。必須迅速確立以效益為中心的經營指導思想,通過「以效益為中心」的經營指導思想,把科學發展觀滲透到公司經營活動的全過程。認真搞好「四定」:首先要確定正確的發展方向,就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突出效益理念,以增強公司的經營實力和發展能力為目標,理性制定公司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具體戰略戰術方案。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正確的發展戰略,才能凝聚起全司員工的力量。其次,要進行准確、清晰的市場定位,就是確定自己在市場上的位置。定位,就是要創造出與其它公司不一樣的經營特色,用特色搶占市場,提高市場份額,增強影響力和感染力,夯實自己的發展能力和競爭力。第三,要確定正確有力的競爭策略,就是要在選好方向、准確定位的基礎上制定達到目標的競爭策略。第四,要選定素質高、修養好、有能力的人。有了好的方向、好的定位、好的策略,還必須選定優秀人才去執行和落實。如果沒有一批強有力的執行層人員,再好的經營策略也等於零。
二是中國人保財險創新營銷渠道和營銷方式。當前,要在維護好原有銷售「渠道」的基礎上,下大氣力建設新的營銷「渠道」。要抓住當前保險市場資源重組的機遇,與一些大的中介機構和代理商建立起緊密型的聯系。在具體做法上,其一,要瞄準大的企業集團、大的經紀人公司、代理公司,通過保險合辦、互惠互利等聯動機制,鞏固既有保險資源,以防在競爭中降費或增大投入,開發利用新興保險資源。其二,著眼於長遠,要抓代理渠道的鞏固和發展,不是被動地等人代理,而是做為合作夥伴。其三,走聯合共保之路。接到招標文件,不要忙著先研究如何擊敗對方,應先與同業公司協商共保的可能性。這樣可防止因相互競爭,惡意降費破壞市場資源。其四,適時適度地增設一些服務網點,比如保險服務所,使客戶出家門就能買到保險。其五,要積極拓展電話、電子商務的銷售渠道。
三是中國人保財險創新保險產品。市場需求是拉動產品創新的主要因素。早在1974年美國學者厄特巴克就得出一項結論:60%—80%的創新是需求拉動的。因此,無論壽險還是產險險種開發與創新都應該注重改變目前保險產品雷同、市場細分不明顯的狀況,在做好市場需求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按照市場有需求、經營有效益的原則,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和投入,要摸清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心理期待,價格承受底線,然後有針對性地設計出符合不同客戶群體需要的、個性化的、具有不同附加值的保險產品,滿足人們多方位、多層次的保險需要。積極開發適合不同渠道銷售的產品,比如定額保單,不因技術性的問題而失去渠道。為銷售方式和模式的創新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制度保證,管理適應銷售,後台適應前台。
客戶的需求永遠是公司變革的動力。同時保險產品創新的另一層含意應該是開發出針對不同地域,帶有明顯地區差別的保險產品,這樣就會使不同的客戶,不同的經營者,有了較大的選擇餘地。
四是中國人保財險創新保險服務。目前,我國保險公司已進行了一些服務創新,如推出專線客戶服務熱線、事故代步車、車友俱樂部、異地出險就地理賠、小額快速理賠通道等,但是這些創新仍是狹義的、較低層次的。進一步深化保險服務創新,一方面,應圍繞「保險咨詢→風險評估→保險方案設計→承保→承保後風險防範→出險後的查勘定損→理賠」這一服務鏈,逐步向外擴展鏈接;另一方面,應從我國相關的制度改革和社會發展需要出發,展開各種各樣的增值服務以及附加值服務。要從細分客戶開始,分別對不同的客戶和客戶群體制定出不同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特別要制定對優質客戶群體和不出險、出險少的客戶的服務標准及服務內容,培植公司的忠誠客戶群,打造公司的服務品牌。
五是中國人保財險創新管理理念。提高贏利水平,這是管理創新的根本目的所在。首先,要充分利用電子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在展業營銷、現場查勘定損理賠、客戶管理和客戶服務等各個環節代替傳統的手工操作,不要搞人海戰術,不要養「閑人」,不要層層設「機關」,交通工具也不能越多越好,把的經營成本、管理成本壓縮到一個合理的范圍。這也是提升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的根本之道。其次,要不斷研究考核保險經營成果真實性的機制與措施。在保險業務經營中,只要不壓賠款、按規定提取了各項准備金後的經營成果才是真實的。但往往有些經營者把它當作一個調節器,通過技術處理來掩蓋一個單位經營成果的真實性。因此,要通過管理機制的創新,一方面規范經營行為,另一方面引導經營者自覺維護經營成果的真實性。這樣才能保持公司持續發展的能力。再次,要不斷地研究風險管理的方式和方法。風險管理重在防範,要在監控手段、監控內容上狠下功夫,關鍵在「雙核」,以保證能更及時有效地取得各種監控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當前最可怕的是明知此單要虧損,還在爭、在搶,明知是違規還是要做。
六是中國人保財險創新人力資源管理。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演變為人才之間的競爭,對於科技、知識、智力高密集的現代保險業來說,更是如此。誰能吸引到最優秀的人才,誰善於使用和留住人才,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贏得優勢,搶得先機。人才作為無形資產和財富,人才資源不僅關繫到保險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更是關繫到其生死存亡。作為保險公司,以人為本包含更多的內容,這里的「人」不僅指員工,還有客戶和股東。以人為本原則,要求保險公司的經營發展必須建立在以滿意的員工為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為客戶和股東創造最大價值的基礎上。保險業務的發展,客戶的服務,要通過牢固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真正做到一切方便客戶,一切為了滿足客戶,一切為了增加客戶價值,實現客戶關系管理上的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其員工管理方面應包括以下幾個的內容:其一、以人為中心進行管理,強調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其二、進行全員管理,管理的主體是全體員工;其三、組織目標與組織成員個人的目標相統一;其四、通過良好的激勵機制調動成員的積極性。保險公司在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同時,還要依法維護客戶的合法權益,並不斷提高股東的投資收益。
總之,中國人保財險要實現永續、穩健發展,就必須對科學發展觀有一個全面、准確的認識和把握。只有這樣,才能使公司在非理性的競爭中不被淘汰出局,才能又快又好地發展,才能做大做強,才能更好地充分發揮保險應有的職能作用,在同行業中佔主導地位。
希望上述資料對您有所幫助!

㈢ 試述文化產業特點及文化貿易發展策略

試述文化和信產業特點及文化貿易發展策略

隨著生產效率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文化成為了公眾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種需求,隨著全球自由貿易的發展,進一步的推動了文化貿易在不同民族,國家之間的開展。

摘 要: 雖然我國的貿易水平位於世界的前列,出口的總額也位於世界第二,進口總額位於世界第三,但是在經過分析貿易的具體種類時,可以發現,我國的出口大多數都是屬於一般的初級產品,換句話說就是技術含量非常少的產品,至於具有核心內容的文化產品更是少之又少。認識我國的文化貿易結構,發現我們存在的不足,促進和推動我喊橡國的文化產業發展,改善我國的貿易結構,大力的發展我國對外的文化產業貿易。

關鍵詞: 文化產業; 文化貿易; 發展策略

在我國眾多的文化企事業單位中,很多的單位還處於一個事業單位向企業轉型的過程中,文化觀念的落後,使得我國在文化產業缺乏國際競爭力。開展文化貿易為主體的文化企業以及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文化產品,想要讓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單單依靠國內政策保護定是不夠的。

一、文化產業特點

1. 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文化產業的創意使得每個文化產品都獨具匠心,提高自身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提升具備適應整個國際市場的文化產業,是我國文化貿易發展的目標。隨著時代的進步,網路經濟的飛速增長,文化產業的發展早已經超越了獨門技藝,成為了一種更為專業化的壟斷性集團。在我國文化出口快速的增長,文化貿易額在總貿易額中的比重也日益加重。隨著其他國家的文化資本和產品進入我國,搶佔了我國的文化市場,給我國文化產業方面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鄭棚旁2. 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我國的文化產品技術含量低,創新方面明顯不足,文化貿易企業主要集中在價值鏈地位最低,市場價值最小的生產環節,對於一些中高端的市場營銷,完全沒有形成完整的價值鏈體系,所以一直無法在這方面做到提升。在文化貿易方面的.不平衡節後,也為我國的文化貿易發展帶來的不利的影響,導致我國的文化貿易出現了巨大的逆差。

二、文化貿易的發展

我國對外貿易自改革開放一來一直是飛速發展著的,但是在文化貿易方面,卻遠遠的落後於國家對外貿易的總體增幅,如此巨大的逆差,充分的反應了我國豐厚的文化資源沒有被轉換為現金的生產力,文化製品的影響力遠遠沒有被開發出來,自人類社會形成以來,每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名族都能夠在同其他地區,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中取長補短,不斷的在吸收中發展自身。也就是因為這些交流,也使得人類社會不同的地區文明的進步上大體保持同步水平。文化貿易作為文化交流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體現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文化製品引進與輸出。我國的文化貿易發展現狀如下:

1. 相對於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現狀,我國的文化貿易反正明顯要落後許多。以2001去年為例,2011我國的出口總值高達2661.6億美金,文化貿易方面卻只佔到出口總值的0.1%,僅僅只有0.3億美金。

2. 中國的文化貿易相對於世界文化貿易來說份額少之又少,日本,英國,美國,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貿易出口國,佔了全球文化貿易的50%以上,可以說世界的文化貿易大半是掌握在這些發達國家指尖,就我國對於美國的文化輸出,據統計表明不足1%,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3. 缺少明星企業和品牌產品,文化部分是一個國家需要嚴格把控的一個部門,可想而知其改革的步伐要明顯落後與其他的一些產業部門,對於注重品牌效應的今天,受到傳統思想的束縛,我們輕視甚至可以說是忽視了他的經濟價值和經濟功能。過度的模範,忽略了對於文化產業的開發與創新,以至於在我國,文化貿易中的明星企業和品牌產品十分缺乏。

三、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策略研究

中國是一個文化資源非常豐厚的國家,文化遺產非常豐富,文物古跡遍布,卻一直無法充分的推向世界,這樣的表現明顯看出我國在文化產業的創新能力不足。要不就是模仿抄襲國外文化的形式與內容,要不就乾脆直接從國外引進,如果一直這樣的話,我們永遠不會再文化貿易上面出人頭地,將科技運用程度低是造成我國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國際競爭力不強的一個重要原因。提高我國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缺乏國際競爭力具體建議如下:

1. 重視文化資源的利用與創新,資源並不等於生產力,是需要我們以開放的心態去開發的。我國的文化資源如此豐富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具有優勢的,一旦不及時開發利用,很有可能會被他國借鑒和重新詮釋,漸漸的與本國的文化內涵相去甚遠。

2. 推進創意產業及相關產業的互動發展,推崇給人創造力,強調文化藝術對經濟的支持與推動的文化理念,創意產業是能夠為產品的服務注入新的文化要素,提供出一些與眾不同的新體驗,體現出我國的文化特色,體現文化價值。

3. 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讓文化貿易可以有文化企業通過市場化運作,發揮出市場配置資源,運用中國的思想觀念,價值體系,注意讓我國的文化貿易與國際市場接軌,學習和借鑒國際運作模式,促使世界的文化市場更快第接受並認可中國的文化製品。

四、結語

隨著生產效率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文化成為了公眾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種需求,隨著全球自由貿易的發展,進一步的推動了文化貿易在不同民族,國家之間的開展。中國作為一個文化大國,具有強大的文化優勢,努力的向全世界介紹真實的中國,促進我國其他相關產業發展非常的重要。

參考文獻:

[1]張海濤 張雲 李怡 《財貿研究》2009年第02期 文化貿易促進了各國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被發達國家用來作為推進其強勢的文化手段。

[2]趙光明《商業時代》 2008年第03期 談談我國文化貿易的發展策略.

[3]李娜《中國商貿》2011年第05期 如何高效的發展我國的文化產業.

[4]鄭光輝 《經濟標准》2009年第15期 我國文化貿易標准化的策略.

[5]唐文斌 《改變與策略》 2005年第01期 文化產業文化貿易的發展.

;

㈣ 鄉鎮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 #報告# 導語】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以下是 考 網整理的鄉鎮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歡迎閱讀!

【篇一】鄉鎮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一、基層文化建設現狀

(一)基層基礎文化設施建設實現新的突破。總投資500萬元的1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全部竣工,實現了我縣鄉鎮綜合文化站全覆蓋。建起了硯城鎮李家口村、前所鄉右所村、南坪村、孫家坪鄉陽坡村等30多個文化大院、文體廣場。實現了以籃球場為主的農村體育場地、農家書屋、農村文化活動室等新的「全覆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投入使用,縣圖書館向全社會免費開放。

(二)文化體育事業日新月異。積極開展文化三下鄉活動,實施「2131」電影惠民工程,舉辦廣場文化活動、歌詠比賽、文悶返藝晚會,開展多形式的體育活動,成立了乒乓球協會、羽毛球協會、網球協會、太極拳協會等體育社團組織,廣大群眾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

(三)文化強縣和全民健身工作有序開展。隨著文化消費需求日益擴大,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我縣文化企業開始涌現,從業人員不斷增加,動物標本製作、根雕、手工地毯逐漸形成規模,八大角秧歌、黑肉燴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XX。積極實施「十大文化工程」,不斷滿足群眾的體育健身需求,體育場地數量大幅增加,健身組織不斷壯大,文化產業發展和全民健身工作有序開展。

(四)重點工程建設穩步推進。農家書屋、村級文化活動場所、農民體育健身設施等新的「五個全覆蓋」工程圓滿完成,文化體制改革平穩推進,南庄窩古塔等珍貴文物得到有效保護,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進展順利。

二、存在困難

一是文化館職工年齡偏大,文化專業素質偏低,藝術人才青黃不接。

二是文化隊伍缺乏指導,疏於培訓。鄉鎮綜合文化站急需配備專職輔導員,發展農村文化事業。

三是群眾文化團體發展面臨較大困難,開展活動難度大,缺乏激勵機制和政府扶持,發展後勁不足。

四是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農村文化活動室等文化場所的使用率不高,有的成為擺設。還有些體育健身場地成為農民的打穀場。

五是農村基層文化消費意識不強,在文化娛樂方面消費比例低,不願花錢購買報刊書籍和用於其他文化娛樂上,認為能夠吃飽穿暖就行,重物質消費輕精神消費,給農村文化建設帶來一定難度。

三、對策措施

(一)加強對農村文化工作的領導

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加強領導,加大管理和指導力度,將發展經濟和文化建設有機統一,將文化事業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財政支出預算,納入工作業績考核,促進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推進螞睜飢我縣基層文化建設。

(二)完善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文化事業的關鍵,是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物質載體,其建設水平決定著群眾的參與程度。要採取「向早唯上爭、本縣投、民間吸」等多渠道籌措資金,形成國家、集體和個人共辦文化的新格局,實行文化建設社會化,文化服務有償化。在向上級爭取投入的基礎上,縣財政每年用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和文體活動補助。同時,動員社會力量投資農村文化事業,形成產業,實行有償服務。

(三)建立健全文化隊伍管理體制

文化隊伍建設是發展基層文化事業的根本,是文化軟體建設的主體,其素質高低決定著群眾文化生活的繁榮程度,同時也影響著群眾的文化取向。在逐步加強硬體建設的基礎上,必須加強文化隊伍建設。一是要按編職數配齊配強鄉鎮綜合文化站專職輔導員,明確村文化室兼職人員,並考慮適當工作報酬。二是積極培育自發性的群眾文化團體,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和業務水平,並對民間文化團體加強引導,加強管理,鼓勵和支持其開展文化活動,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三是加強對我縣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將真正具備各類文化素質的人才充實到文化隊伍,提高文化工作質量。

(四)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載體

一是要繼續搞好送戲、送電影、送科技知識下鄉活動。二是要適時組織開展球類、棋類、牌類等比賽活動和戲曲歌舞等表演活動。三是鼓勵支持開展民間文化活動,使群眾廣泛參與豐富多彩的文體節目。四是加強對民間歌舞、民風民俗等非物質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利用,使其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五是切實把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大院、農家書屋、農村文化活動室充分利用起來,發揮作用。

(五)改變群眾文化消費觀念

【篇二】鄉鎮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人民大眾既是文化的擁有者,也是文化的建設者,更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基層文化建設是文化建設的基礎,是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徑。通過對盂縣基層文化建設和文化需求的調研,深深感到基層文化建設是任重道遠且十分艱巨的工作。

一、盂縣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基本現狀

近年來,我縣把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有了長足發展。確立了「以建設忠義文化為統領,建造一批文化設施,打造廣場文化、節會文化幾個亮點,統籌縣、集鎮、鄉、村四級文化網路,構建盂縣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村落文化五個平台,真正讓樂起來。加大了對文化事業的扶持力度營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同時從文化建設的軟環境看,近年來每年評選文明廉潔家庭標兵戶10,學習才藝型家庭標兵戶10戶、好婆媳10對、好夫妻10對、好妯娌10對、好鄰里10對。全縣創建44個文化活動室、歷年來表彰誠信經營戶350個為全縣的群眾性精神文明活動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大提升了盂縣人民的整體素質。目前,盂縣文化館、劇院、圖書館、新華書店等設施向立體式多樣化轉變。新建了文化廣場、文化公園等活動場所。農村大部分中心村都已建有各類活動室、閱覽室及黑板報、宣傳窗等設施。全縣已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城鄉一體的縣、鄉、村三級文化陣地。

通過走訪和問卷發現,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文化建設設施總量不小而實用量不足民間文藝隊伍龐大而文化工作專業人才欠缺。目前全縣農村文體活動的設施總量為875個,其中包括籃球場、乒乓球室、老年活動室、棋牌室、影劇院、健身室、書畫室、古戲台、閱覽室、多功能廳等真正成為農民的文化活動場所的卻是少數。我縣絕大部分民間藝人都在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全縣14個鄉鎮只有14名文化員編制,同時多或少地兼干其它工作。文化員隊伍總體素質偏低,專業出身的幾乎沒有,農村文藝後備人才相當缺乏。另外各類文藝下鄉活動雖然形式優美、格調健康,但是取材於基層生活的題材不多,藝術品味雖高但貼近廣大農民的實際需要不夠。縣圖書館藏書總量為769120冊,除了一些經典的文學著作外,很多內容都已經落後過時,適合當代農民閱讀的作品極少,而且一些地方還沒有圖書閱覽室,普及程度不夠,許多基層群眾無書可讀。

二、強化基層文化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綜合調查走訪,我們認為盂縣基層文化建設必須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縣委精神,全面實施「文化塑縣」戰略,以文化塑造精神、塑造品牌、塑造形象為抓手,著力打造「崇文、忠義、爭先、包容」的「盂縣精神」,推動盂縣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一)、進一步拓寬基層文化建設的出路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要切實改變目前基層文化建設在經費上「吃不飽、餓不死」、人員上「丟不掉、甩不脫」、事業上「放不開、搞不活」的局面,走出一條減輕實際負擔、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促進文體事業自我發展的新路。具體講,一是政府要積極規范引導基層文化中心創建工程。二是構建適應市場經濟的.新機制。三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打造忠義文化品牌。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型的文化機制,把文化推向市場。立足當前,起好步、走好路,依法嚴格規範文化市場,真正使文化發展惠及人民群眾。

(二)、構建覆蓋全縣城鄉公共文化網路體系

構建全縣公共文化網路服務體系總體框架。充分發揮陽泉網路優勢,逐步建立縣、鄉(鎮)、村三個級網路體系。在堅持政府為主導同時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鼓勵和支持各種社會力量,以捐贈贊助等方式,興辦公共網路文化事業,提供公共網路文化服務,發展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無紙化辦公等等各項網路文化建設事業,以增強公共網路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能力,促進公共網路文化服務事業的發展。推動盂縣規劃和建設公共網路文化設施,填補圖書館、藝術館的空白,並通過新建和改擴建的方式,實現縣級網路圖書館和文化館達到標准。

(三)、加強政策引導構建良好的文化市場氛圍

1、制定完善各類文化產業政策。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於項目補貼、後期贖買、獎勵、貸款貼息以及搭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平台,如組織文化產業博覽會、舉辦大型文化活動、優秀文化產品評獎推介等。

2、培育市場主體,優化產業結構。充分發揮我縣現有文化資源和工藝美術、民間工藝、文化產業製造方面的優勢,培育市場主體,在具備條件的地方重點建設一批文化產品製造、演藝、休閑娛樂等產業示範基地和文化產業園區,提高文化產業的集約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形成具有盂縣特色的文化產業群。根據我縣北、西、東、南部不同的歷史文化特色,扶持建設集文化、休閑、娛樂、度假為一體的大型文化產業基地和文化觀光園區,在藏山旅遊景區打造一批旅遊演藝系列節目。形成我縣文化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3、培育文化產品市場。重點扶持3-5個有規模的藝術品交易市場;積極培育小型多樣、具有我縣特色的剪紙、編織、木刻等農村民間文化產品的交易市場,形成民間藝術品生產銷售基地。逐步發展文化經紀代理、評估鑒定、技術交易、推介咨詢、擔保拍賣等各種類型的文化中介服務機構,加強各類文化行業組織自身建設,發揮其推薦、聯系、協調的橋梁作用,創新、健全市場運行機制。

4、精心組織各類文化活動,塑造忠義文化品牌,推出盂縣精神。舉辦具有影響的地域性大型文化節慶活動,積極參加全國性的博覽會、交易會,運用舞台藝術劇、影視作品等多樣化的宣傳手段,塑造文化品牌,提升地域形象。全方位展示根祖文化、晉商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等盂縣特色文化,在塑造有影響的文化品牌的同時,為藝術品交易搭建展示、營銷平台。

(四)、根據目前我縣文化建設現狀,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1、盂縣歷史悠久,傳統文化積淀異常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品類繁多。建議按照申報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條件,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條例,規范我縣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建立文化精品生產機制,確定全縣重點專業藝術院團名錄,出台精品獎勵辦法,政府舉辦藝術節。建議盂縣要確定重點專業藝術名錄。制定《盂縣文化藝術精品獎勵實施辦法》,把藝術創作經費和文化活動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保證藝術生產和文化活動穩定的經費來源渠道,為繁榮創作和組織引導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資金保證;對在全國或國際上產生一定影響的文化精品給予重獎,對宣傳盂縣和樹立盂縣良好形象。同時要創新藝術節投資模式,引入多元化的投資,將各種要素資源集中於營造環境,提高藝術節的品牌價值上,形成良性循環的投入產出機制,使藝術節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

2、建議制定盂縣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使盂縣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更為明確、方法更為科學、效果更為明顯的基礎。鑒於我縣文化資源分散、涉及管理部門較多的現狀,擬組成多個相關部門參加的規劃編制工作機構,全面開展編制盂縣文化產業規劃工作。編制文化產業規劃要與文化產業調查相結合,為文化產業發展摸清家底,為篩選文化產業項目提供依據。各部門應立足不同的文化資源和經濟基礎,找准發展的切入點,為建立支柱型文化產業,豐富文化產品,完善文化產業門類結構打好基礎。

3、繼續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建議設立榮譽制度表彰有傑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文化工作者的深切關懷,設立盂縣文化人才獎勵制度,表彰有傑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是在文化戰線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方針的具體體現。積極推進公民文化建設,相關部門要定期評選道德模範、見義勇為、誠信經營等凸顯忠義文化為主體的先進個人和集體,逐步構建道德文化、誠信文化、法治文化、選舉文化、機關文化、企業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網路文化、節會文化等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文化建設格局。

【篇三】鄉鎮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在對南溪等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及運行現狀「解剖麻雀」過程中,我圍繞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滿足誰的需求、滿足什麼樣的需求、如何來滿足這些需求等方面,作了比較系統的思考和梳理,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

總體來說,一是要重點加強也要統籌推進,既要盡快做長短板、補齊欠賬,又要搞好總體設計、堅持協同推進,實現資源利用和惠民成效的化;二是要持續實施也要創新發展,把文化惠民工程的「接力」建設和創新發展統一起來,努力實現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的「從無到有」和「從有到優」;三是要全域覆蓋也要中心集聚,在全覆蓋、保基本的基礎上,克服設施建設條塊分割弊端,加大跨部門資金、項目整合力度,將文化資源重點向人口相對密集的中心村集中,加快培育形成若干小的區域性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四是要長「送」文化也要深「種」文化,一手抓「送」,一手抓「種」,興民間藝術、育鄉土人才;五是要加大投入也要改進服務,在堅持以政府公共財政為主渠道加大投入的同時,進一步創新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模式,多開展流動、網點、上門服務,不斷提高農村基層公共文化的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具體來講,我們有五條改進措施和建議:

(一)著力在中心村整合打造「農民文化樂園」。就是構建滿足學教禮儀、文體活動、鄉風展示、議事聚會等多種需求的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使之成為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本平台、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新時期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家園。將結合全省開展的美好鄉村建設,以改擴建為主、新建為輔,以設施建設為基礎、內容建設為核心,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場地、設施以及閑置的學校、祠堂、廠房等,對中心村已有、在建、將建的村文化活動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以及鄉村學校少年宮、留守兒童活動室、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等進行整合提升。目前已在六安等6個市選擇20個不同類型的中心村進行試點,明年起逐步在全省中心村展開。

(二)相應提高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補助標准。去年底安徽將國家有關經費與省、市、縣配套經費合並起來,每個行政村每年安排1萬元農村文化活動和設施運轉專項補助。下一步應根據實際需要有所增加並用活用好。一是將每村2400元的文藝演出補貼增加到4800元,以適應目前一場演出40005000元的成本。以縣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按群眾意願統一采購文藝演出送到行政村,讓群眾一年能夠在家門口觀看一場正規文藝演出。有條件的地方還要爭取讓群眾一年看上兩場。二是將補助農家書屋的2000元資金增加到3000元,其中1000元由村裡給書屋訂報紙,2000元由縣圖書館根據農民意願集中采購圖書和期刊。建立「縣總館+鄉鎮分館+村服務點」三級服務體系,縣圖書館通過鄉鎮綜合文化站,每半年對農家書屋圖書和期刊進行一次更新,使每個農家書屋擁有基本藏書1500冊、流動圖書300冊,報紙10種、流動期刊50種。三是將農村電影放映每村2400元增加到3000元(即每場增加50元),從而保證租片質量,多放映一些群眾喜歡看的影片。

(三)深入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適應「三網融合」和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信息化趨勢,盡可能擴大縣鄉村三級有線聯網覆蓋,並積極探索多種工程技術路徑,解決非有線電視用戶收看本地節目難問題。引導地方頻道針對受眾特點安排播出內容,多辦諸如農技服務、地方戲曲、群眾性文化活動等農民愛看的節目。採取在鄉鎮設立維修點、預置備用設備等措施,方便群眾及時維修、更換損壞的直播衛星設備。在條件成熟時可考慮免收農村或貧困地區有線電視收視費,將其作為「村村通」工程的後續項目列入民生工程,進一步鞏固擴大電視作為主流媒體的主導權和影響力。

(四)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在配齊配強、專職專用鄉村兩級宣傳文化工作人員的基礎上,建議參照教育按學生數、衛生按服務人口數核編的做法,科學核定基層文化工作人員編制。逐步提高基層文化工作者待遇,對行政村配備的專(兼)職宣傳文化幹事,工資待遇參照村「兩委」幹部標准;對服務時間長、成績突出的鄉鎮綜合文化站長,比照財政所長、計生辦主任等享受副科級待遇。加快提升隊伍業務素質,分類型、分批次對基層文化工作者、群眾文化輔導員和農村文化能人等進行培訓,爭取三年輪訓一遍。通過「選育用」結合,組建更多的農村文化志願者服務隊、群眾文化輔導點;把志願服務作為職稱評定、考核獎勵的重要依據,促進專業文藝人才踴躍為基層文化服務添磚加瓦。

(五)切實加大財力投入和績效考評力度。建議參照教育、科技投入的做法,明確文化建設投入在財政總支出中的比例,保證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增幅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力爭「十二五」末全省人均文化事業費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對革命老區、貧困地區應減少或免除文化惠民工程縣級配套資金。改進投入方式,採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等政策措施,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把基層文化建設成效作為衡量一個地方發展水平和幹部政績的重要方面,提高其在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和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中的權重,設置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城鄉文化活動、文化建設投入等指標予以量化硬化,同時在宣傳文化系統內也要加強對惠民工程投入績效、使用效率等方面的考核,確保農村文化建設落到實處。

㈤ 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我國應該如何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

國家強則文化強,文化興則民族興。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當代中華兒女一定要肩負起弘揚中華文化的歷史重任」,這道出了國人豪邁的情感,也預示了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任務的艱巨。
據業界估計,「十二五」期間全國文化產業的產業規模將增至3萬億,在GDP中的比例有望從2010年的2.75%增至5%以上,到「十二五」後期,文化產業將晉升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按照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的部署,《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出到2015年文化產業「逐步成長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要求。無論是對內服務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推進經濟結構調整,還是對外應對國際文明的角逐,參與綜合國力的競爭,都迫使我們在文化建設上加大投入、下大功夫。
我國文化產業實力不足、影響力較低的現實不可忽視,比如,傳統產業公司如中石化、中移動等成為了世界500強,文化企業卻鮮有名揚世界的品牌代表。又如,目前全國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總和,還不及德國貝塔斯曼集團一家的年收入。目前,全世界每100本圖書,85本由發達國家流向不發達國家;全世界每100小時音像製品,74個小時由發達國家流向不發達國家;美國生產的電影佔全球影片數量的10%,卻佔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觀影時間。
文化實力是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支撐,如果兩者脫節或不匹配,則我們很難贏得國際話語權、主動權,已經擁有的經濟實力也會受到削弱,進一步的發展會受到制約。長期看,中國經濟姿帶參與世跡納蘆界一體化的進程就會變成「蹩腳的旅行」,人民的尊嚴和自豪感也將打一個折扣。這正是我們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原因。可以說,發展文化產業是我們參與全球競爭的又一個戰場。
按照中央部署,有關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正在加快出台:財政方面,中央和地方財政設立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文化產業稅收減免政策相繼頒布。金融方面,證監會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發行上市,鼓勵文化類上市公司進行並購重組,穩步擴大文化企業債券市場融資水平,推動完善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的配套制度;銀監會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推進適應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信貸管理制度創新,推動適應文化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創新;保監會公布了首批11個保險業支持文化產業的試點險種。
為支持文化產業「走出去」,各部門還採取部際協調的方式,完善財稅、金融、外匯和通關等配套政策,拓展對外文化貿易網路,積極擴大文化企業的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可以說,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大發展已經邁出積極有力的腳步。
這里要強調的是,文化體制改革是「兩手抓」、「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一方面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兩者,又都統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總目標之下。
現實看,無論從文化傳播的內容、渠道、技術哪一個方面衡量,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都會有交叉。從文化的公益性來看,走向市場的文化產業也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就是說,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發茄洞展要相得益彰,相互促進。也要避免文化產業搞一窩蜂和GDP崇拜,務求扎扎實實,穩妥推進。
當然,要構建文化發展促進體系包含多個方面。除了形成政府行政合力之外,還要認真細致梳理相關文化政策,及時進行政策修正才能實現文化繁榮的效果,同時要發揮行業協會對文化產業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另外,還要積極發揮文化活躍骨幹人才的帶動作用,豐富文化樣式的多樣性。

㈥ 如何建立健全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

1、積極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
對於目前的文化產業現狀,我們需要建立健全的文化融資體系,通過政府的積極引導,然後推行金融和文化產業的對接。可以建立文化金融業務的補償制度,政府可以安排專項基金,如果有符合條件的文化產業貸款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給予一些補助,然後是充分發揮政府文化產業的引導基金的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更好的幫助戰略性、帶動性強的文化產業項目[4]。當然除此之外,建立完善的文化融資擔保體系也是很有必要的,文化企業科技藉助政府的力量,建立針對文化融資擔保的再擔保機構,對擔保代償給一些補償。
2、創新和文化產業特徵相適合的金融產品
對於文化企業的資產結構輕、投資風險大等特點,創新和文化產業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和工具,鼓勵支持大型金融機構,設立不同類型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為各階段的文化業態提供相應的支持;積極探索和創新經過評估的專利權、著作權等為擔保信物的授信模式,推動文化產業項目的資產證券化,嘗試推出高收益債,然後拓寬多元化的融資方式。
3、培養文化產業融資主體
由於文化企業競爭力差,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制約著文化產業和金融相對接的問題,著重培養文化產業融資主體。一是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開展跨行業的兼並重組,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企業,一步步完善文化產業鏈。二是鼓勵文化產業鏈形成集聚文化產業上下的文化投資公司,促進文化與旅遊之間的聯系發展,有效延伸文化產業鏈。三是放寬文化產業的准入要求,讓一些包括外資在內的各類社會資本投資政策允許的文化方面,鼓勵他們投資運營高科技含量的文化產業項目。
總結:
文化產業和金融界的合作發展需要時間,只有經過長期的摸索和磨合,兩者才能找到合適的發展策略。在通過政府、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機構以及文化產業一起努力完善健全文化產業融資體系的同時,也要領導群眾培養良好的健康的文化消費習慣。讓廣泛的人民群眾享有免費或者優惠的基本文化服務。

㈦ 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怎樣推進

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息息相關、互利共生:文化產業發展為推進金融創新開辟廣闊空間,金融創新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不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成為理論界和實業界廣泛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為什麼要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怎樣推進這一融合?今天刊發的這篇文章對此進行了思考並提出了建議。

——編者

近年來,我國不斷深化文化與金融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了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加速了金融創新,文化產業與金融創新的融合取得長足進步。但應看到,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的融合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實際需要。比如,在宏觀管理領域,一些政府職能部門缺乏戰略規劃與綜合協調,並存在服務意識不強、職能交叉重復和管理簡單粗放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認識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的密切關系,同時在深化文化體制與金融管理體制改革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相關機制。

准確把握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的密切關系

當前,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的融合呈現對接平台增多、金融創新活力迸發、新型文化業態涌現的新態勢。深刻認識這一新態勢,更加積極主動地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把文化產業打造成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需要准確把握二者的密切關系。

從消費需求角度看,文化產業具有逆勢而上的發展特性,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中承載著發展成為經濟發展新增長點、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功能。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能夠從激發服務意識、優化盈利模式、擴大市場份額、增強市場理性預期等方面為金融創新提供實踐舞台、拓寬發展空間。

從經濟發展規律來看,金融是經濟運行的「血脈」,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金融創新通過對金融要素的有序組合和創造性變革,能夠有力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在努力完善內部控制機制、不斷降低金融風險、最大限度地消除金融抑制、建立健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的過程中,金融創新不僅能夠促使金融機構增強可持續盈利能力,而且具有放大貨幣作用的乘數效應,能夠為壯大文化企業規模和提升文化產業層次提供靈活融資機制的功能,是文化生產力發展的強大助推器。

建立聯動整合機制

2010年,中宣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聯合頒發了《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對推動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的深度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於文化產業發展涉及的部門、領域和行業多,一些文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夠完善、產業集中度不高、結構比較鬆散,在客觀上加大了文化產業與金融創新融合的難度。

有鑒於此,需要加快形成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的聯動整合機制。應在國家層面成立高層次的議事協調機構,由這一議事協調機構責成黨委、政府牽頭部門主動承擔統籌策劃、宏觀規劃和評價監測等重要工作,努力從源頭上解決因部門多頭管理帶來的缺乏高水平綜合管理和戰略管理的問題。與此同時,這一議事協調機構應善於運用專題咨詢、聯席會議、定期會商、業務交流和重點督辦等方法,加強部門協同,推動文化企業與金融機構跨行業、跨部門、跨所有制乃至跨區域對接聯合,引導文化與金融生產要素資源不斷向優勢文化企業聚集。

健全配套服務機制

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建立健全配套服務機制至關重要。應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建設,盡快出台文化企業無形資產交易評估等管理辦法,並以此為契機不斷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從而在增強企業信用、提高無形資產市場認可度等方面為金融創新服務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創造條件;建立健全多部門信息供給與交流平台,打破文化企業與金融機構信息不對稱的局面:由政府主導,推動文化和金融主管部門加快落實文化系列項目庫發布制度和信貸投放效果評估發布制度,確保文化企業與金融機構實現信息對接交流、形成共享機制,從而不斷降低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融合的成本,確保文化產業發展的高效與金融運行的安全有序。

當前,尤其應在加強宏觀指導上下功夫,支持金融機構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具體來說,應引導金融企業深入研究文化企業發展的獨特規律與運作機制,摒棄簡單用發展工業的思路來對待文化企業的做法,不斷創新服務手段,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努力豐富金融產品,靈活使用各類金融工具,高效率地為文化企業提供差別化和特色化服務。此外,還應引入第三方服務,即通過政府創造良好條件,引導相關中介機構運用資信評估、委託培訓、清算支付、風險管理等功能和手段,主動為文化企業提供針對性強、技術含量高的金融服務。

完善政策協同機制

在當前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情況下,雖然國家通過採取下調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等措施,發揮穩健的貨幣政策的作用,進一步加大了對符合產業政策導向的文化企業的信貸支持,改善和優化了文化企業的融資結構,但眾多中小型文化企業市場經營和抗禦風險的能力還比較弱,即使加大貨幣政策支持的力度,對其效應終歸有限。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予以協同配合,增強其杠桿導向作用。

為此,應隨著財政收入的逐年提高並根據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科學安排年度財政預算,設立相應規模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擇優扶持文化企業的發展。政府應提供財政注資支持,為文化企業搭建融資擔保平台,藉此增加對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放貸額度。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同時,還應通過加強稅收、貿易、土地和環保等其他政策的協同配合,千方百計拓寬社會投資來源渠道。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利率調節微觀經濟運行的作用,進一步優化市場流動性結構,推動市場流動性更有效地進入文化實體經濟。
構建人才集成機制

無論加快文化產業發展還是深化金融創新,都必須依靠人才特別是復合型高端人才。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在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中,人才總量不足和實際需求失衡的矛盾比較突出。解決這一突出矛盾,重在牢固樹立創新跟著人才走、人才撬動產業興的理念,狠抓開放型、集成式育才選才用才機制建設。

落實到實踐中,就是既要依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大項目和重點園區,集成培養擅長跨行業資本運作、懂得現代營銷的金融領域的領軍型人才,又要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進原則,把各類中高級文化管理人才匯集於文化企業;既要通過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引入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熟知國際市場規則、富有跨國經營管理經驗的金融獵頭人才,又要運用競爭上崗、公開選拔等方式選配文化專業良才;既要認真落實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積極培養人才,又要不斷改革相關體制機制,切實加強分類管理,努力激發人才創造活力。

形成輿論導向機制

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離不開正確輿論的引導和支持。為此,一方面應圍繞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切實加強輿論引導,大力倡導崇尚創新、寬容失敗、奮發進取的社會風尚,努力為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營造良好氛圍;另一方面應加強群眾路線教育,深化「走、轉、改」,激勵廣大新聞工作者增強敏銳性,主動深入文化企業和金融機構,挖掘選樹一批又一批立志報國、甘於奉獻、勇創佳績的先進典型和成功案例,努力做到用典型引路、借成功案例說話,為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提供榜樣和標桿。

(作者為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外宣辦主任)

㈧ 目前我國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

試論文化產業投資不足問題之克服
摘要:本文對當前我國存在的文化產業投資不足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並介紹了國外在文化產業投資問題上的做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若干克服文化產業投資不足的辦法。
關鍵詞:文化產業;投資

一、投資不足是目前我國文化產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與任何事物的發展與進步一樣,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投入的保障。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富裕,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這正是發展文化產業的社會源動力,文化要實現產業化,其所需要的資金、人力、物質的投入會呈現出更為大量的需求。因此,從法律、政策與事實上確認必要與充分的投資,這是文化產業必不可少的物質保證。而投資不足必然會制約文化產業發展。導致資本向文化產業投入的不足,進而影響文化產業發展進程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投資渠道不暢通

文化產業的投資渠道總體上可以分為:國有(政府)的文化投資、民間文化投資和外資的進入。長期以來,文化被認為是純粹的公益和消費部門而由政府財政包辦,這種體制使得投資渠道過於單一、狹窄,只講投入不講產出,許多重大的文化基礎設施由於缺乏資金,其建設受到嚴重的限制。而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的文化產業大多實行「出身」准入制。即只有是「我部門」、「我行業」、「我地區」以及全民所有制的企業才能優先進入市場,這就把部門出身、行業出身、地域出身和所有制出身變成了文化市場准入的條件,由此導致民間資本的產業進入壁壘比較高,使得社會上的閑散資金難以向文化產業靠攏,急需資本扶持的文化項目只能望梅止渴。而外資由於在文化的市場准入方面受到限制,其資本的進入也受到一定的控制。

(二)投資方式不合理

近些年來,我國政府的直接財政撥款和一些文化經濟優惠政策給予了文化產業發展以很大的助力,「九五」期間,全國文化、文物、廣播電影電視和新聞出版事業財政經費投入大幅增長,如文化事業費財政撥款年均增長14 .96%,至2000年達到67 .03億元;但是,對一些產業或項目的資金投入上缺乏明晰的終端目的性,往往造成投入和產出不相協調。在根本上仍然是一種事業型投入方式,而非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市場化投資方式。此外,我國文化產業的金融介入程度較低,在融資手段上比較原始,即以資金方式投入為主。缺乏現代化的籌資方式,如通過股票、債券等方式籌措資金。

(三)法律保障機制不完善

目前,我國的文化產業法規體系還不完善,諸如民間資本和外來資本所關注的法律地位、權益保護、退出機制等核心問題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此外,國家對文化事業的管理主要依靠政策號召和行政措施,而缺乏用法制手段引導、保障文化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順利進行。法制環境的不完善,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了投資的風險成本急劇攀高,令投資者望而生畏。

(四)文化投資效益的體現也是影響資金向文化產業投入的重要制約因素

從單純的經濟學角度來看,投資者只對其所投資的項目的利益實現感興趣,投入少、收效大、周期短自然能夠吸引大量的資本流入,而文化產業領域的投資無論是用於形成固定資產的文化基本建設投資,還是用於形成流動資產的文化的知識產權投資和用於培育文化戰略後備資源的投資,其建設、創作、培養周期和成型期都比較長。出於對投資回報的考慮,政府投資、企業投資、私人投資等,所選擇的投資重點也不一樣。這就需要政府統籌兼顧,採取必要的投資傾斜政策,促成一個比較合理的投資結構。

二、國外文化產業投資情況簡介

(一)政府加大投資力度

加拿大為了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努力擴大和佔領文化市場。在連年削減聯邦預算的情況下,卻不斷增加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如為支持電影業發展,投資2億加元,建立了一個故事片生產和發行基金;對投資電影業的加國公司實行一定程度的減免稅政策等等。

法國政府非常重視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每年都撥出幾十億法郎用於興建圖書館、博物館、劇場等文化設施。這些資金先由政府撥給文化部,再由文化部分配給各施工項目。近幾年,法國興建了一批大型文化工程,如巴士底歌劇院、新國家圖書館、大盧浮宮擴建工程等。這些工程耗資巨大,施工時間長,如新國家圖書館工程建設資金為80億法郎,1989年開工,1996年建成,工期為7年,每年均需十幾億法郎的投資。1999年,文化部用於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為35 .43億法郎。因此,文化設施的建設是法國最重要的文化產業。

韓國近來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與得益於大量巨額資金的投入。近年政府加大了對文化產業的投入,文化產業預算由1998年的168億元增加到2003年的1878億元,文化事業占總預算的比例由3 .5%增長到約17 .9%.

(二)投資主體的多元性

美國文化產業之成功經驗之一在於實現了文化產業投資主體的多元性,美國聯邦政府主要通過國家藝術基金會、國家人文基金會和博物館學會對文化藝術業給予資助,州和市鎮政府以及聯邦政府某些部門在文化方面也提供資助。而美國文化藝術團體得到的主要社會資助則來自於公司、基金會和個人的捐助等,其數額遠遠高於各級政府的資助,1997年文化藝術業的經費總額為175 .83億美元,其中社會贊助為37. 6億美元,政府直接資助20 .96億美元。

近些年來,澳大利亞文化產業之所以向前發展、文化市場日益繁榮,商業贊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贊助形式表現出來的商業參與文化活動,正成為一個重要的籌集資金的方式。進入90年代以後,澳大利亞政府和文化機構越來越認識到,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只靠傳統形式上的政府撥款遠遠不能滿足其發展所需的資金,政府和文化機構的目光均逐漸轉移到了企業,尋求贊助以彌補政府財政撥款的不足。1991年3月,澳政府出台了文化組織登記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向這些已登記的文化組織(目前已有將近1000個)提供贊助,便可免納相應數額的收入所得稅。同時澳政府設立了專門機構(澳大利亞人文基金會)為企業和文化機構雙方牽線搭橋,提供咨詢;出版期刊宣傳和指導;實施有關減免稅政策。這些措施大大激發了企業和個人向文化機構提供無償捐贈或商業贊助的積極性。

印度政府通過給予優惠政策等方式鼓勵國內私人企業和財團投資文化企業,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印度的新聞社、廣播電台、報紙雜志以及電影製作發行,圖書發行,演出團體等主要文化產業部門都採用了官辦、民辦多種形式。如印度報業托拉斯這家全國最大的通訊社就是一家私人機構,而在印度最有影響的時報系、印度教徒報系、印度快報系等全都是有私人投資,這些報系不僅發行出版報紙雜志,而且涉足更廣泛的文化產業領域。

(三)融資方式的多樣性

美國文化產業的金融介入程度比較高,在美國,各個文化產業集團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融資體制,一些有實力的文化產業集團如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其背後都有金融資本的有力支撐,文化產業集團與金融集團間互相滲透,互相參股、控股,二者之間建立了穩定的夥伴關系。

英國對企業投資文化產業實行「政府陪同資助」即如果企業決定資助文化事業,政府將陪同企業資助同一項活動,為這項活動的質量和成功打上「雙保險」。政府特別鼓勵「新投入」,即當企業第一次資助時,政府「陪同」企業資助,其比例是1∶1,對於第二次資助,政府則對企業多出上次資助的部分實行1∶2的比例投入。資金的加倍投入,必定會擴大文化活動的規模、質量和影響,廣告效應自然增倍。實踐證明,這一政策明顯地提高了英國企業資助文化事業的積極性,已有3000多家公司加入了資助文化事業的行列,資金高達近億英鎊。

韓國在文化產業的資金支持機制中,運作「文化產業專門投資組合」。這是以動員社會資金為主,官民共同融投資的運作方式。文化產業振興院2000年至2001年兩年期間,成功運作「投資組合」17項,共融資2073億韓元(政府350億,民間1723億)。計劃以後每年通過「投資組合」至少融資1000億韓元。2001年韓國電影振興公社通過「電影專門投資組合」融資3000億韓元,保障了電影事業的發展。

(四)投資具有良好的法治環境

加拿大強調立法,用法律進行行業的宏觀管理。加拿大是聯邦制國家,文化由聯邦、省、市政府分別管理。一般情況,聯邦政府負責全國性的文化事務,主要是通過頒布各種法規對全行業進行指導和管理。省、市政府也依據所轄范圍,通過頒布各種法規和條例進行指導和管理,對主要文化投資領域採取了完全透明和基本開放的政策,任何人都要嚴格遵守,不得凌駕於法律之上,使投資者所面對的政策風險降到最低。

日本文化產業得以發展的一個根本原因在於:法律法規健全,通過法律法規調控文化市場的手段已經逐漸機制化;在文化產業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法規就是1970年5月6日頒布的《著作權法》,迄今已經修改20次。該法明確規定,保護各類著作物作者的所有權利,以及對有關部門作品和表演、唱片、廣播電視等的權利及相關權益。其目的是公正使用這些文化成果的同時,有效維護作者的權利,使文化產業得以健康有序地發展。

近些年來,智利也不斷適時出台並不斷修改完善法律條款,為文化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使智利的文化產業走上了一條規范、有序的發展道路,同時也使政府對文化工作的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例如:為使智利文化事業的發展與經濟發展相匹配,智利政府於2001年著手對原《文化捐贈法》的有關條款進行必要的修改並獲國會通過,頒布實施。修改後的《文化捐贈法》拓寬了文化機構籌集資金的渠道,靈活了捐贈方式,擴大了受益群體,提高了捐贈資金的免稅百分比,進一步刺激了捐贈人的積極性,逐漸形成了「企業辦文化、文化全民化」的風氣。

三、我國文化產業投資不足問題之克服

(一)改革文化產業融資辦法,放寬民間資本進入限制

我國金融專家汪保健、肖瑞林曾經尖銳地指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加大金融的介入力度,假如沒有金融的全方位的介入,文化不可能真正走向產業建設。良好的金融環境是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在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仍受資金短缺制約的情況下,鼓勵文化產業的金融介入、加強文化產業與金融的融合,具有相當的現實意義。為此:

1 應鼓勵文化產業的金融介入,完善融資手段。在投資來源上,鼓勵企業、個人、境外資金興辦文化企業。在投資方式上,採取獨資、合資、合作、合營等多種途徑;既可以資金方式投入,也可以土地、無形資產和技術方式投入入股;還可以通過股票市場發行股票、債券以及文化彩票等方式籌措資金。此外,還可以通過流動資金的貸款、固定資產貸款、聯營股本貸款、循環貸款、產權市場上的溢價轉讓和拍賣、項目貸款等間接融資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為了提升文化產業資源配置的國際化程度,亦可大膽引進外資。

2 放寬民間資本進入限制。目前,我國文化產業進入壁壘還比較高,民間投資進入的深度明顯不足,這不僅體現在民間資本與國有資本在市場准入條件上的不平等,還體現在我國對民間資本與外來資本的區別對待。為了充分調動民間資金,廣開投資渠道,筆者認為:首先,要打破壟斷,鼓勵競爭,支持民間力量投資文化項目,實現文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和融資渠道的多樣化,讓市場在長期資源的配置方面發揮主要和關鍵作用。國家(政府)主要依靠宏觀經濟政策對文化市場進行引導,再由市場引導分散的企業投資,構建眾多的民間投資主體。目前要進一步明確投資主體的分工和投資責任,切實按照國家文化產業各行業的特點和文化市場供求情況,將文化產業建設項目劃分為競爭性項目、基礎性項目和公益性項目;真正確定企業是基本的投資主體地位,政府盡快減少競爭性項目的投資,集中力量進行大型的基礎性、公益性項目的投資,將競爭性項目的投資主要讓位於民間投資。通過制定相關稅收政策,鼓勵個人和團體對文化事業的投資與捐贈,鼓勵工商企業和社會人士對文化產業的贊助。其次,對加入WTO以後,我國已承諾對外資開放的文化領域,應同時向民間資本開放,改變文化產業領域當中存在的外來資本「超國民待遇」的狀況。凡外資准入的,原則上可視為允許國內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領域。同時,我國對外資准入時間上的限制,不適用於國內民間資本。

(二)進一步加強政府在文化產業投資中的地位和作用

鑒於我國文化產業領域投資現狀的分析,目前應加強政府在文化產業投資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在文化產業投資中的作用不僅表現在通過政府財政撥款對文化產業進行直接投資方面,更重要的是體現政府在文化產業投資中有著無法替代的地位與至關重要的作用。

1 制定有關的文化投資法規、章程、實施細則以及相關配套的政策、措施,並通過監督實施,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規範文化投資的法律法規體系,使文化產業投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引導投資方向、調整投資結構。隨著我國文化產業建設的大力推進,許多地區都遇到了文化投資的短期效益和長遠回報的矛盾,遇到了政府的公共投資和企業的商業投資如何銜接配套,以及如何分擔投資的風險和分享投資效益的問題。這就需要政府統籌兼顧,採取必要的投資傾斜政策,促成一個比較合理的投資結構。

3 合股參與,共同投資。政府可以通過與文化企業等投資主體合股參與共同進行投資,不但為企業等投資主體分攤了風險,同時也在客觀上減輕了政府在文化產業投資方面的壓力。

4 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無論是對國內的投資者還是對外商來說,投資環境是他們所最為關注的一大問題。改善投資環境實際是改善播種與收獲的聯系。因此,為了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文化產業,政府就必須不斷地改善投資環境。投資環境的改善既是政府一項長期的任務與工作,也是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彭立勛。2003年深圳文化發展藍皮書[R].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2]丁邦開等。科技進步的法律環境[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1996.

[3]樂後聖。21Century黃金產業———文化產業經濟浪潮[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

[4]胡惠林。文化經濟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6.

[5]花建。中國文化產業投資戰略的思考[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2002,(2)。

[6]譚震。我國文化產業融資方式的創新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3,(9)。

[7]趙伯樂。淺析印度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產業[J].南亞研究季刊,2002,(3)。

[8]黃明哲,方良平。我國民間投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江西財經,2002,(12)。

㈨ 如何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體系

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總體趨勢上呈現出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引擎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但是,當前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因素還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當前在產業政策的支持上還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我們要加快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體系,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
第一,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金融業支持文化產業的力度,推動文化產業與金融業的對接,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需要。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就要以風險分擔為原則,制定差異扶持金融政策,對不同類企業、不同類業務實行差異扶持。要鼓勵建立文化產業投資風險基金,制定無形資產評估質押貸款等辦法,為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便利。根據文化產業發展的特點,制定塵陪文化產業類企業不良貸款呆賬自主核銷的辦法與措施。探索建立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多層次貸款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增加文化產業類企業信貸規模。鼓勵和引行兄渣導金融機構根據文化企業特點和風險防範的要求,積極與保險公司、擔保公司和文化企業合作,開展形式多樣的信貸業務創新。鼓勵和引導保險機構根據文化企業的特點,推動保險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積極開發適合文化企業需要的保險產品。
第二,加強文化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稅收政策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策略。我國目前雖然已經有相當多的稅收優惠,但是這些稅收優惠大多散見於各個稅種,優惠范圍、手段缺乏協調配合,導向不突出、方式單一。因此,要繼續完善稅收政策。不斷完善文化產業科技稅收政策,要根據形勢的發展不斷加以調整和完善國家在促進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已經相繼實施的一系列稅收政策。繼續強化國家對動漫產業、數字電視等新興文化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擴大稅收優惠的范圍,支持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完善非營利性文化組織的稅收政策,減輕其稅收負擔,促進公益性文化產業發展。對參與公益性文化產業的社會力量實施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性文化產業。對於戰略性文化產業制定專門的稅收優惠政策,用稅收支持戰略性文化產業發展,從而帶動外圍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
第三,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的財政支持政策。財政政策與文化改革發展具有內在統一性,支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是財政的重要職能之一。必須堅持財政政策與文化產業發展相協調的政策目的,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立足我國文化的歷史與現實,支持和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我國財政已經通過專項基金等方式對文化產業發展給予支持,但還不能滿足文化產業發展的需求,還需要繼續強化和創新財政支持政策。探索財政與現代金融工具相結合的新型財政擔保政策與模式,實現財政資金的市場化運作,緩解文化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強化財政專項資金和基金政策的靈活性,拓寬文化產業資金投入來源,設立覆蓋多領域、多層次的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和基金,建立公眾申請、專家評審、公開透明的管理模式,形成多樣化和靈活化的財政專項資金和基金政策機制。此外,可以從政策上明確地方各級財政加大財政文化投入的長期性和階段性的量化目標,逐步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
第四,深化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才支持政策。文化產業作為從事精神文化產品生產的產業,對人才有著特殊的需要,其所涉及的每一個環節都與人才密不可分。能否擁有充足的高素質的文化產業人才,決定一個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的水平和速度。而我國當前文化產業最大的發展瓶頸就是人才,缺乏懂文化產業的高端人才。鼓勵和支持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制定文化產業人才長期發展規劃,整合人才培養的「源流」,構建文化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從宏觀上調控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使之達到產業發展的需求。完善文化人才引進政策,建立文化人才引進基金機制,解決引進人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為加大文化產業領域人才的引進力度,尤其是高層人才的引進,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根據文化產業人才的特點,建立和健全專門的文化產業人才信用和評價政策與體系,為文化產業人才的發展和流動提供可參考的標准。
第五,構建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制支持政策。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要加快文化立法,提高文化建設法制化水平。我國有關文化產業的法律法規建設滯後,現有的法律法規難以適應文化產業的發檔悄展。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環境,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法制支持,成為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因此,要在現有關於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基礎上,構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制支持體系。應當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以法律形式確定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框架、原則、體制等基本制度,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基本法統領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梳理完善現行文化產業法律法規制度,對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涉及的框架性、原則性內容進行細化立法,系統構建與文化產業相關的法律制度。各個地方也要對文化產業的發展進行區域立法,通過地方性法規、地方規章等區域立法形式,把國家的文化產業發展法律和政策根據本地的實際進行細則化、具體化,便於基於本地的實際靈活實施,為本區域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法制保障。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文化產業保險推進後勁不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