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浙江主要文化是什麼

浙江主要文化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12 08:59:45

❶ 浙江文化

浙江傳統文化與「浙江模式」的形成

新華網浙江頻道11月23日電 (《浙江經濟》雜志/張佑林) 現代社會,區域傳統文化對經濟發展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現代工業社會與傳統農業經濟對人力資源的要求具有本質上的差別。一般來說,傳統的小農經濟要求的是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只要做到循規蹈矩就行;而現代工業社會要求的是具有創新意識的人力資本和企業家,沒有創新意識要想在市場競爭社會立足簡直是不可能的。世界各國的現代化實踐經驗也表明,現代經濟增長或工業化,首先離不開人的思想觀念的更新或人的現代化。經濟學家英格爾曾經尖銳地指出:「當今任何一個國家,如果它的國民不經歷這樣一個心理上和人格上向現代性的轉變,僅僅依賴外國的援助、先進技術和民主制度的引進,都不能成功地使其從一個落後國家跨入自身擁有持續發展能力的現代化國家的行列」。

在現代社會,傳統文化影響經濟發展的路徑是:傳統文化對工業化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影響人的觀念進而實現的。傳統文化通過其長期積習而成的觀念,對生活在本區域內的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塑造出具有不同文化稟賦的人群。而這些具有不同文化稟賦的人群,適應現代經濟的能力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決定了各區域的經濟選擇是不一樣的,進而決定了地區經濟發展的狀況。

一、浙江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及其與現代經濟的兼容性分析

按照筆者的觀點,從人文地理學出發,可將中國文化劃分為"中原傳統農業文化區"和"東南功利文化區"兩大部分。中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源地和傳播中心,其輻射范圍遍及中西部廣大地區。由於深居內陸地區,自古以來,這里一直是以農耕經濟為主,小農思想根深蒂固,人們的觀念保守。這種傳統文化所以抵制現代化,不僅因為它是一種僵化的價值觀念、思維定式,制約著人們思想什麼,怎樣思想,而且還因為它是一種生活習慣、行為模式,制約著人們去做什麼,怎樣去做。在它的長期熏陶和習慣作用下,一切與之不符的說法和做法、倡導和實踐,都是不自然的,都是可疑的,甚至都是邪惡的,要麼受到溫柔的冷遇,要麼受到嚴厲的封殺。這種思維機制使人們思想僵化,觀念保守,不思進取,害怕創新。

"東南功利文化區"主要集中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其主體構成是吳越文化,其范圍包括江浙及其附近地區。遠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了河姆渡文化和良諸文化。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文化獨具異彩。自唐宋以來,隨著我國的經濟政治中心從黃河流域轉向江南,文化中心也隨之移向吳越,其間經過了吳越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三次大融合。近代以來,東部沿海一帶一直受到西方工業文明的熏陶,形成了本地文化與西洋文化的廣泛交流,吳越文化終於從傳統的農業文化,轉化為商業氣息濃厚的商業文化,並在我國各文化副區中冠領群雄,水平最高。

吳越文化從縱向上看,是在傳統與現代的反復碰撞中發展的;從橫向上看,吳越處在我國傳統的大陸文明與西方現代文明兩大板塊的交鋒地帶,這就使得其文化具有海陸兩種成分,並進而發展成傳統的倫理本位主義與現實功利主義兩種性質的交流和融合。

作為吳越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浙江文化除了擁有"東南功利文化區"的基本因素外,還有自己的獨特性。浙江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素稱"文物之邦",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永嘉文化"為主體的區別於其他地區的文化特色。浙江文化的主要特徵表現在:第一,具有鮮明的"善進取,急圖利"的功利主義色彩。第二,具有"富於冒險、開拓進取"的海派文化傳統。這主要是因為傍海而居、出海而航的生活生產環境,培育出了浙江人的頑強的生命力和開拓冒險的精神。第三,具有濃厚的工商文化傳統。浙江文化自春秋戰國范蠡大夫棄政從商以來,就形成了蓬勃的尚利文化,"工商皆本"的思想幾乎是自始至終一以貫之的。第四,具有"崇尚柔慧,厚於滋味"的人文情懷。江浙文化尊重人慾,重視家庭和家族的血緣親情關系,這與"存天理,滅人慾"的儒家文化導向很不一樣。由此可見,浙江文化與我國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區別的。

浙江文化具有內生的創新冒險精神,其總體特徵可以歸納為八個字:「勇於創新,注重功利」。創新冒險精神是浙江文化最顯著的特徵,巨大的生機和創造力是其文化的生命能量;功利主義和自然人性觀構成了浙江文化的人生觀基礎。浙江人講究實際、注重功利的價值取向,構成了浙江人致力於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自主創新、敢為天下先的思維品格,構成了浙江人在經濟改革中致力於制度創新,實現體制外增長的精神動力;善於經營、富於機變的文化性格,賦予浙江人在適應市場機制中勝人一籌的素質和優勢。

浙江文化蘊涵的自主創新精神與現代經濟具有內在的兼容性,它對浙江企業家階層的形成具有內源性的影響。正是這些潛藏在浙江人意識深處的獨特的傳統文化精神和價值取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復甦,造就了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民間企業家,使浙江大地在改革開放之後很短的時間內,涌現出成千上萬的農民企業家,從而為民營工業的發展做好了人力資本方面的准備。以浙江溫州為例,溫州市總人口為600多萬,其中有200多萬人在辦企業或從事市場交易活動,足跡遍及世界各地,以至形成了「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溫州人」的說法,「溫州模式」的形成,正是溫州上百萬民間企業家勇於創新的傑作。改革開放以來,正是在大批企業家的主導下,形成了浙江「制度創新」的浪潮,從而推動了浙江工業化的進程。

二、浙江工業化道路的演進路徑:企業家主導下的誘致性制度變遷過程

從制度變遷的類型來看,主要包括兩種形式:誘致性制度變遷和強制性制度變遷。誘致性制度變遷指的是現行制度安排的變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創造,它由個人或一群人,在響應獲利機會時自發倡導、組織和實行。與此相反,強制性制度變遷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並實行。誘致性制度變遷能否產生的關鍵是,必須有一個新制度安排的「創造者」自發組織實施。從總體上看,一個社會的制度變遷是否發生,不僅取決於參與制度創新主體對制度創新成本—收益或損益的主觀評價,而且取決於他們的判斷能力和適應效率,也即一個社會只有存在一個具有強烈的創新精神的企業家群體時,更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才會發生並不斷持續下去。

從浙江工業化道路的實踐來看,其制度創新基本上可以說是一種內生型的誘致性制度變遷過程。即這種制度創新不是外部力量的強製作用,而主要是以企業家為主體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自願選擇,然後政府加以引導與規范的結果。筆者把這種內生於民間、通過自下而上的誘致性制度創新、最終實現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制度創新增長模式概括為:"自下而上的內生的誘致性制度變遷過程"。這種模式的動力來源於傳統文化和民間力量,其本質是一種自發的和內生的經濟發展模式。其運行原理是:在市場競爭社會,具有創新精神的民間企業家,通過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的途徑,不斷地模仿和創新,實現創造性的毀滅,最終推動了浙江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的實現。具體來說,這種自下而上的"浙江工業化模式"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首先,從工業化發動的主體看,這是由浙江成千上萬的企業家主導的。經過傳統商業文化長期熏陶的農民們,在改革開放後,不甘貧窮,勇於創新,勇於冒險,突破傳統農業的桎梏,依靠發展民間鄉村工業和相關產業,在其他人尚未覺悟的時候捷足先登,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的開拓者和先驅者。其次,從浙江工業化模式的演進路徑看,這是一種誘致性的制度創新過程。誘致性制度創新的一個前提,就是從事制度創新的主體必須具有強烈的自主創新精神,而這恰恰是浙江企業家的主要特點。改革開放後,浙江成為制度創新的"多發地區",在每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都會產生新的內容,接連不斷,始終走在全國的前列。浙江的制度創新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鄉村工業,專業市場,股份合作制、農民城、塊狀經濟等均為全國首創,這些形式現在已經成為其它地區仿效和學習的對象。再次,從浙江工業化道路的類型看,其特點是自下而上民間發動的工業化。浙江的工業化從地域看,是民間工業發展壯大並逐漸包圍城市工業的過程;從所有制結構看,是民營經濟、個體經濟逐漸成長並沖擊國有大工業的過程;從市場發展看,是農村的大批專業市場逐漸擠壓城市商品市場的過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看,是農村工業率先進入市場系統參與競爭,結果是農村地區反而先於發達的城市實現了體制轉型。

由此可見,浙江傳統文化通過對本區域人們長期的熏陶和潛移默化,在民間沉澱了一大批具有創新開放意識的高素質人群。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他們掙脫了政治束縛,迅速轉化為具有創新精神的民間企業家。正是在他們的帶動下,形成了經濟活動中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的浪潮,並最終推進了浙江區域經濟的成功轉型。

❷ 浙江的地方特色是什麼

浙江地方特色
地區:浙江省

文化之邦

浙江悠久的歷史創造了輝煌的吳越文化,浙江大地上文物古跡比比皆是:杭州的六和塔、岳飛墓、飛來峰造像和寧波天一閣、溪口蔣氏故居等28處文物古跡被國務院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浙江人傑地靈,曾涌現出蘇東坡、白居易、王羲之、吳昌碩、蔡元培、金庸等文化名人以及無產階級文化先驅魯迅等。如今,遍布全省各處的許許多多富有影響的博物館和紀念館,無疑是這些大師們留給這片故土的豐富文化遺產。

絲茶之府

浙江全省盛產綠茶,有西湖龍井、開化龍頂等享譽海內外的知名品牌。全省的綠茶出口量佔全國綠茶出口量的二分之一。

浙北杭嘉湖地區,至今一直是絲綢的主要產地,有關種桑養蠶的風俗活動豐富多采,許多習俗仍保留至今,有軋蠶花、吃蠶花飯、進香、踏青、祀蠶神等。

這里湖泊眾多,水網密布。大運河縱貫南北,古鎮風貌至今猶存。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六大水鄉古鎮中,浙江就佔有其中的三席(西塘、南潯、烏鎮),徜徉於小橋、流水、人家,懷古、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古風民韻

浙江各地星羅棋布的水鄉村落中,至今仍保存有許多明清時代,甚至更早期的古建築、古民居。

那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朴實憨厚、聚居而居的民風民俗,使得龍門、諸葛、芙蓉、蒼坡、郭洞、俞源、大昌、前童、廿八都等一大批原來「養在深閨人不識」的小村鎮,正越來越多的為都市人所神往。

❸ 浙江的人文特徵

勇於創新,注重功利。

創新冒險精神是浙江文化最顯著的特徵,巨大的生機和創造力是其文化的生命能量;功利主義和自然人性觀構成了浙江文化的人生觀基礎。

明朝人文地理學家王士性在《廣志繹》中曾論及浙江的風俗,他根據不同自然環境,將浙江人文分為三類:

「杭、嘉、湖平原水鄉,是為澤國之民;金、衢、嚴、處丘陵險阻,是為山谷之民;寧、紹、台、溫連山大海,是為海濱之民。三民各自為俗:澤國之民,舟揖為居,百貨所聚,閭閻易於富貴,俗尚奢侈,縉紳氣勢大而眾庶小;山谷之民,石氣所鍾,猛烈鷙愎,輕犯刑法,喜習儉素,然豪民頗負氣,聚黨與而傲縉紳;海濱之民,餐風宿水,百死一生,以有海利為生,不甚窮,以不通商販,不甚富,閭閻與縉紳相安,官民得貴賤之中,俗尚居奢儉之半。」

❹ 浙江省有什麼文化象徵

浙江象徵

2009年確定樟樹為省樹、蘭花為省花;
金錢松(吉祥之樹)、銀杏(長壽之樹)、毛竹(富民之竹)、榧樹(造福之樹)為浙江省特色樹;
梅花(高潔之花)、荷花(清純之花)、桂花(天香之花)、山茶花(幸福之花)為浙江省特色花。
文化遺產

在全國率先公布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數量位居中國第一。
一、民間表演(36個)
(一)浙江戲曲:越劇[紹興嵊州] 、調腔[紹興新昌]、平調[寧波寧海]、昆劇[溫州永嘉]、婺劇[金華]、
皮影戲[嘉興海寧]、三腳戲[杭州淳安]、杭劇[杭州]、紹劇[紹興]、蓮花落[紹興]、甬劇[寧波]、姚劇[寧波餘姚]、
甌劇[溫州]、湖劇[杭嘉湖];
(二)浙江曲藝:四明南詞(寧波)、明州走書[寧波]、西湖小熱昏(杭州)、鼓詞(溫州瑞安)、
紹興蓮花落、平湖調(紹興)、道情(金華)、鈸子書(嘉興平湖)、攤簧(金華蘭溪)、
詞調(台州臨海)、舟山鑼鼓(舟山);
(三)浙江舞蹈:奉化布龍、長興百葉龍、青田魚燈、十八蝴蝶(永康)、海鹽滾燈、淳安竹馬、
浦江板凳龍。大頭和尚舞[寧波]等
二、造型藝術類(24個)
朱炳仁銅雕、青田石雕、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龍泉寶劍、寧波朱金木雕和骨木鑲嵌、
都錦生織錦(杭州)、西湖綢傘、
硤石燈彩(海寧)、王星記扇(紹興)、樂清細紋刻紙、桐廬剪紙、蕭山花邊、蒼南夾纈、
桐鄉藍印花布、甌塑和甌綉(溫州)、黃岩翻簧竹雕、東陽竹編、嵊州竹編、浦江麥桿貼。
三、民俗風情類(5個)
衢州南宗祭孔、景寧畲族祭祀儀式、海鹽騷子、煉火(磐安縣)、掃蠶花地(德清縣)。
四、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傳統蠶桑絲織技藝、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中國篆刻(西泠印社金石篆刻)、
中國剪紙(樂清細紋刻紙)。
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年,寧海縣平調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戲劇類別,序號9。
2006年,「青田石雕」,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美術類別,序號33。
2008年,以朱炳仁為代表的「杭州銅雕」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技藝,序號902。
2010年,「寧波金銀彩綉」,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三批名錄,傳統美術項目類別,序號8。
六、浙江省主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湖州山歌和琴書,路橋氣象諺語,漁民號子,天台山佛教音樂,
織里刺綉,杭州刺綉,昌化竹編,松陽端午茶,台州道情,
桑生產習俗,杭派書畫裝裱工藝等。
七、《世界遺產名錄》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目前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中唯一一處湖泊類文化遺產,也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湖泊類文化遺產之一。
江郎山位於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石門鎮境內。作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AAAA級景區,由三爿石、十八曲、塔山、牛鼻峰、須女湖(青龍湖 曾用名)和仙居寺等部分組成,面積11.86平方公里,景源類型以自然景觀為主,同時也有豐富的人文景觀。2010年8月作為「中國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的江郎山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❺ 浙江有哪些地方特色文化

浙江文化燦爛,人文薈萃,科技教育發達,名勝古跡眾多,素享「文物之邦,旅遊之地」美譽。在歷史上,浙江涌現的科技教育、文化名人燦若星河。現今,浙江省擁有國務院部屬科研和開發機構20個,省市科研機構150多個,向國內外開放的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重點專業實驗室3個,以及一批國家行業研究中心。有浙江大學等37所高等院校。1981年建立了學位制度。1995年有12所高校擁有碩士點233個,博士點70個。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在校學生鞏固率分別為99.3%和99.5%。普遍實施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已基本形成從文化補習、技術培訓到中等專業教育和大學的多種形式的成人教育體系。浙江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8處,省級321處,市縣級1674處,共有文物保護點近4萬處。全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1處,國家自然保護區10,森林公園最多的省,有絲綢、茶葉、南宋官窯等博物館。杭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六大古都之一,寧波、紹興、衢州、臨海也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浙江旅遊資源豐富,是全國自然和生態環境最佳的省份之一,擁有一大批聞名遐邇的風景區。這些景區或以峰著稱,或以洞為奇,或以瀑取勝,或以植被景觀見長;或金灘奇岩、海濱風光,或江南園林,玲瓏剔透,或得天獨厚,溫泉宜人,都是旅遊療養的好地方。到90年代,一個以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為中民的浙江旅遊網路正在形成,浙東海國風光,浙西名山秀川,浙南靈峰異壑,浙北運河古蹤,交相映輝,深受海內外旅遊者青睞。
浙江省共有藝術表演團體79 個,群藝(文化)館、文化站1634個,公共圖書館84個,博物館73個。全省擁有省市級廣播電台、電視台各為12座,縣級廣播電視台66家,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7.56%和98.25%。有線廣播電視用戶達到799.1萬戶。年末全省共有衛生機構1191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918個,婦幼保健院(所、站)88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7個。醫院和衛生院床位12.5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8.5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3萬人,注冊護士5.3萬人。全省共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97個,衛生技術人員0.4萬人。鄉鎮衛生院2236個,床位2.1萬張,衛生技術人員3.6萬人。已建立艾滋病監測點34個。
浙江文化歷史悠久,手工業發達,如春秋、戰國時(前770-前221年)越國的鑄劍,東漢時(25-220年)的制瓷技術和銅鏡製作工藝,唐代(618-907年)以後的絲綢、雕版印刷、造塔、寺院建築、佛像雕塑技藝。始鐫於南齊建武年間(494-497年)的新昌大佛寺彌勒像,被稱為「江南第一大佛」。北宋開寶三年(970年)建的杭州六和塔、唐中和四年(884年建內塔)和北宋開寶年間(968-975年建外塔)建的湖州飛英塔等,被譽為全國造塔工藝的典範。

閱讀全文

與浙江主要文化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