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汶口文化遺址在我國哪個省份
大汶口遺址屬於新石器中早期。大汶口位於山東,但是,相同的文化類型的遺址都可以稱之為大汶口文化。這個分布在山東,河北,安徽。江蘇。面積非常廣。
㈡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時候,主要是在中國的什麼地區
大汶口文化的初期階段大部分只分布在山東省和蘇北地區,其南界但是黃河,往北抵達魯北地域,西界在運河兩邊,東到黃海。但膠東半島地域初期遺址的文化特性,歷年來存有著不一樣意見。
在其中較為一致的觀點是,大汶口文化初期處在母系社會社會的後期,但在初期的後一階段,母系社會逐漸瓦解,慢慢向父系社會社會銜接。大汶口文化中後期則早已進入了父系社會社會階段,中後期時財富的獨享和窮富中間的分裂擁有進一步的發展趨勢。大汶口文化末期生產主力水準較中後期擁有很大的發展趨勢,生產主力的發展趨勢推動了生產要素的轉型,以前所建立的父權制,這時候早已慢慢衰落,宗族規章制度也走向了崩潰。
㈢ 大汶口文化遺址在哪裡
大汶口文化遺址在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和寧陽縣磁窯鎮。
大汶口遺址,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和寧陽縣磁窯鎮,總面積約82.5萬平方米,是約6100-46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遺址,於1959年首次發現並挖掘。
大汶口遺址共發現墓葬、房址、陶窯等遺跡100餘處,並出土了大量生產生活用具,表明當時社會已經出現了貧富分化現象,說明私有制已經出現。
大汶口遺址的發現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時期當地居民的埋葬形態,為山東地區的龍山文化找到了淵源,也為研究黃淮流域及山東、浙江沿海地區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歷史文化:
大汶口文化於1959年首次發現(大汶口遺址),考定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考古學界即將大汶口遺址及其相類同的文化遺存命名為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後期父系氏族社會的典型文化形態。以泰山地區為中心,東起黃海之濱,西到魯西平原東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帶,河南省也有少部分這類遺存的發現。
㈣ 大汶口文化遺址在我國的什麼地方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遺址而得名。分布地區東至黃海之濱,西至魯西平原東部,北達渤海南岸,南到江蘇淮北一帶,基本處於古籍中記載的少昊氏文化地區。另外該文化類型的遺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發現。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校正後得出數據,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約6500—4500年,延續時間約2000年左右。根據地層疊壓關系和遺物特徵,可以區分為早、中、晚3期。
大汶口文化盛行枕骨人工變形以及拔牙。陶器多見夾砂或泥質的紅陶,早期以紅陶為主,晚期發展為輪制陶器,出現了硬質白陶,紋飾常見鏤孔、劃紋、附加堆紋、籃紋,還有彩陶和朱繪;彩陶較少但富有特色。石器磨製精美,中期以後更出現了製作精良的玉器。此外,還發掘出了各種骨制、牙制的工具和裝飾品。他們從事著以種植粟為主的原始農業生產,飼養豬、狗、牛、雞等家畜,同時漁獵經濟也是其重要的生產部門。
在已發掘的遺址中,在安徽蒙城尉遲寺遺址發現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聚落遺址。它由成排分布的紅燒土排房建築構成,這些排房多則六間一排,少則兩間相連,布局嚴謹,顯示了較高的建築技術。
大汶口人死後的葬式一般為仰身直肢葬,也有俯身葬、屈肢葬和二次葬等,另外還發現部分折頭葬、折肢葬等較為特殊的葬式。中晚期以後發現有木質葬具,在有的成人墓的隨葬品和兒童瓮棺的葬具中還使用了帶有各種陶文的大口尊。出現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帶小孩的合葬,它標志著母系社會的結束,開始或已經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
㈤ 大汶口文化遺址在我國的:
山東 遺址位於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區大汶口鎮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遺址而得名。大汶口文化的早期階段基本上只分布在山東和蘇北地區。
㈥ 大汶口文化遺址在我國的什麼地方
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和寧陽縣磁窯鎮。
大汶口遺址平面范圍略呈東南-西北方向的圓角長方形,大汶河從中部自東向西穿過,將遺址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岸面積約25萬平方米,南岸約20萬平方米,總體地勢北高南低,大汶口遺址包含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三個階段的文化遺存,尤以大汶口文化遺存最具代表性。
遺址文化遺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隨葬獐牙的習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為主。許多墓葬中還隨葬有數量不等的牲豬,表明當時社會已經出現了貧富分化現象,說明私有制已經出現。
研究價值
大汶口遺址與大汶口文化的發現,是新中國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這支文化主要分布於山東和蘇皖兩省鄰近山東的地區,其年代大致在前四十四世紀至前二十四世紀之間。由於它的發現,使這個地區的史前歷史,從龍山時期上推了大約兩千年。
㈦ 大汶口文化遺址在我國的哪個省
大汶口文化遺址位於山東省,大汶口文化遺址是四海皆知的中華文明發祥地,是新石器時期的典型文化遺存
㈧ 大汶口文化遺址在我國的哪個地區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山東省泰安市郊區大汶口鎮大汶口遺址而得名。
1959年6月,在汶河南岸的磁窯鎮堡頭村西首次發掘,揭露面積5400平方米,清理墓葬1大汶口遺址233座,出土隨葬品2100餘件,屬大汶口文化中期和晚期。
1974年、1978年在汶河北岸先後兩次發掘,揭露面積1800平方米,發現墓葬56座、房址14座、灰坑120餘個,主要遺存的年代屬大汶口文化早、中期。
3次發掘證明,大汶口遺址包括大汶口文化發展的各個階段,距今6400年至46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中期文化遺存,以翔實資料揭示原始社會解體、階級社會產生的全過程。上有4600年至4000年前的龍山文化遺存,下有距今7500年至6400年前左右的北辛文化遺存。這種土生土長的東夷族系列文化,有力反駁了"中國文化西來說"的錯誤觀點,而轟動國內外。
㈨ 大汶口文化遺址在我國的什麼地方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遺址而得名。分布地區東至黃海之濱,西至魯西平原東部,北達渤海南岸,南到江蘇淮北一帶
㈩ 大汶口文化遺址在我國的
山東 大汶口遺址位於泰安城南30公里處的大汶河畔。1959年首次發現並挖掘,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遺址。「大汶口文化」內涵豐富,有墓葬、房址等遺存。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觀的背壺、缽型鼎、鏤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製精細的石斧、石錛、石鏟、石鑿、骨器等。大汶口文化的發現,為山東龍山文化找到了淵源。1982年,大汶口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