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加坡的歷史文化
新加坡這個名稱是由「新加普拉」(Singapura)意謂「獅子城」衍生而來,相傳是一位蘇門答臘王子在第一次踏入新加坡島游歷時,看到一隻如老虎模樣的野獸,描述為「行動敏捷而美麗,艷紅的身軀,漆黑的頭」;王子顯然非動物學家,因為他所見的野獸可能就是頭獅子。
但由於他一言九鼎,富有想力的詞藻,這個13世紀時的名稱便一直延用至今。
一世紀之後,「新加普拉」成為兵家互爭的戰場。
戰爭的結果並無明顯的贏家,新加坡卻成為最大的受害者,戰後新加坡被各方所遺棄,房屋全毀而淪為叢林,從此沉寂隱沒直至公元17世紀。
新加坡的再度被發現是在公元1811年,一百名馬來人在其首領田緬剛的帶領下,在此地落戶;八年後,英國的史丹福萊佛士爵士在新加坡河岸登陸,他認為縱使當地海盜猖獗,新加坡仍是一個最理想的英國海外貿易據點。
萊佛士將新加坡建設成為自由港的理想逐步實現,其後的110年間,新加坡蓬勃發展,許多辛勤工作以追求個人幸福的移民,更視新加坡為理想中的亞洲天堂;之後,戰爭爆發,日本入侵新加坡,夢想幻滅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新加坡的命運,新加坡人決定脫離英國尋求獨立。
公元1959年,新加坡人的願望順利達成,繼而推舉劍橋大學畢業的律師李光耀出任第一任總理。
公元1963年,新加坡和馬來亞、北婆羅州(今沙巴)和沙勞越組成馬來西亞聯邦;此聯邦由馬來亞總理東姑拉曼提議籌組,只維持了兩年的時間;公元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正式成為獨立共和國-新加坡共和國。
二十多年來,新加坡 *** 致力於將新加坡建設為亞洲的觀光、商務和金融中心,因此在教育和技術訓練課程、投資策略、航天科技和環境政策的發展,均不遺餘力。
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僅創造了新加坡今日多民族的和諧社會,也留下了豐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
中華文化精髓深深影響著新加坡獨特的生活型態。
如歡欣多彩的華人農歷新年,或慎終追遠的清明節,而最富鍵鏈銀饒的遺傳還有傳統藝術,如精緻細膩的景泰藍磁器和高雅脫俗的書法等,當然風行於華人文化的風水之說,也可反映在新加坡的多項建築設計里。
馬來人,以自身豐富的文化遺產,使新加坡更為多彩多姿。
馬來人受到喚嘩早期 *** 商旅的影響,改信 *** 教,最為人稱道的民族特性是堅強的團結民族性、樂於助人的心胸和對宗教信仰與傳統的堅定不移。
印度人,在許多方面,被冠以「新加坡建設者」的美譽。
新加坡草創初期,印度人扮演著契約勞工的角色,參與各項建設工程,例如沼澤疏浚和道路建築等;他們更參與許多新加坡著名公共建築物的興建,其中包括聖安德烈大教堂;除勞工外,學有專精的人士接踵而至稿宴,其中不乏具有教育、農業和商業等素養的專業人才,一如華裔和馬來裔民族,印度族裔也在飲食、藝術、宗教方面盡力保留其特色,更突顯新加坡文化的多元性特質。
除上述三大民族外,新加坡人口另有約1.4%的其它少數民族,包括歐亞通婚的後代,例如來自馬來西亞麻六甲的葡萄牙裔後代和來自印度的戈亞族。
此外尚有少數 *** 、亞美尼亞人和猶太人後裔。
這些民族在新加坡歷史中,曾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地位,例如舉世聞名的萊佛士酒店是由亞美尼亞裔的沙克士兄弟出資興建;新加坡的國花─卓錦萬黛蘭,是為紀念一個受人敬仰的亞美尼亞裔家族的女兒而命名;座落於禧街的亞美尼亞教堂,興建於公元1835年,至今仍保存完好。
猶太人在1830年來到新加坡,並且在法律、醫學、商業和教育領域有傑出的表現; *** 人則以商旅身份出現於新加坡歷史,人數並由1834年的66人,成長至1947年的二千人,著名的 *** 裔家族有阿沙可夫、阿裕尼與阿卡夫家族,歐洲族裔包括新加坡殖民時期開拓先驅的後裔和近代視新加坡為祖國的開創者。
新加坡名副其實是外國專業人才薈萃的理想家園。
『貳』 新加坡的宗教文化是什麼樣的
慧察佛教與道教 早期的華人移民,如同其他種族的移民一樣,帶來了他們的宗教信仰與習俗。不同籍貫的華人,各自興建廟宇,讓善男信女參拜。其中有一些廟宇,已成為國家古跡,如天福官、雙林寺和鳳山寺等。 佛教有「三寶」——一佛、法(佛所說的叢譽教義)、僧(指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以引導信徒奉行他們的禮儀。 在新加坡,絕大多數的佛教徒,是屬於大乘(Mahayana)學派,其次是小乘(Theravada)、金剛乘(Vajrayana)和其他學派。不同的學派,經由新加坡佛教總會、新加坡僧伽聯合會,和世界佛教聯誼會新加坡分會聯合主辦的宗教、文化、教育與社會福利計劃等活動,有更密切的接觸與合作。 興都教 前來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把他們的宗教、前鄭茄文化和藝術帶來新加坡。他們早期的宗教事跡,是在新加坡不同地區興建興都廟,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風格為主。
『叄』 新加坡的傳統文化
1、節日
節慶活動:新加坡日歷上印有公歷、中國農歷、印歷和馬來歷4種歷法,依各種歷法有許多節日。在保留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新加坡政府鼓勵人們向新加坡統一民族文化習俗演變。
主要節慶有新年、印度族豐收節、新加坡河木筏大賽、印度族大寶森節、伊斯蘭教齋月及開齋節、耶穌受難日、哈芝節、衛塞節、端午節、新加坡美食節、國慶節、中秋節、齊天大聖誕辰、中秋賞燈會、印度族屠妖節、印度族九宵節、九皇爺慶典、印度族盜火節、印度族萬燈節、聖誕節等。
2、宗教
新加坡華人多信奉佛教和道教,注重倫理道德,保留著過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中華傳統節日的習慣。馬來族多信仰伊斯蘭教,作為宗教禁忌不吃豬肉,不喝含酒精飲料,待人接物多用右手。小孩的頭被視為神聖,除長輩和父母外,他人不可觸摸。
穆斯林婦女多帶頭巾。印度族多信仰印度教,許多人是素食者,生活簡朴,但對廟宇建築十分講究,大部分印度族家庭設有祭壇或禱告室。視牛為神的動物,不吃牛肉,不能贈送以牛皮革製成的禮品。
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僅創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諧社會,也留下了豐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華人,刻苦耐勞的精神底蘊,勤奮實乾的創業精神。他們與各族和平相處,積極融入、反饋於當地社會。
(3)新加坡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新加坡禁忌事項
1、不能吃口香糖
因為口香糖特別難清理,新加坡禁售、禁食口香糖,甚至禁止攜帶口香糖,違者會被罰款,嚴重的可能會被逮捕。
2、嚴禁在公共場所吸煙
有用黃色油漆劃分出來的特定的吸煙區,在禁煙區吸煙是會被罰款的,第一次被發現最高可罰1000。酒吧、舞廳、卡拉OK和夜間場所除外。
3、地鐵禁忌
嚴禁在地鐵站和車廂內喝水或吃東西,會被罰款。因為榴槤味道太重,所以嚴禁攜帶榴槤進入地鐵或者公交車。
4、禁止在機場付小費
新加坡不鼓勵小費,機場是完全禁止的,酒店和餐館的帳單會列出服務費(10%)。
5、不要當面拆禮物
這在新加坡,是不禮貌的行為。
『肆』 請簡要分析新加坡的文化特點及成因
新加坡的文化特點及其成因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言文化
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華語、英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四種官方語言。官方語言是英語,各民族保留自己的語言;華語、馬來語、印度語及泰米爾語。大多數的新加坡華人源自於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
二、文字文化
新加坡官方使用與中國大陸一致的簡體漢字。但在1969年至1979年間曾短暫擁有自己的漢字簡化標准,民間以簡體字為主但偶爾也會出現繁體字與簡體字混用的現象。新加坡的官方文字為英文,因此公函、商務往來和其他經濟業務性質的書信通常以英語為主。
三、傳承文化
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僅創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諧社會,也留下了豐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
華人,刻苦耐勞的精神底蘊,勤奮實乾的創業精神。他們與各族和平相處,積極融入、反饋於當地社會。中華文化精髓也深深影響著新加坡的生活形態。如歡欣多彩的農歷新年,或慎終追遠的清明節和傳統祭祖普渡的中元節。
四、宗教文化
新加坡提倡宗教與族群之間的互相容忍和包容精神,實行宗教自由政策。新加坡佛教是全國第一大宗教,約占人口的33%,新加坡基督教徒(新教和天主教)占總人口的18%,新加坡伊斯蘭教教徒占總人口的15%,教徒約有65萬人,新加坡印度教的信徒約10萬人,占總人口的5%。
有大約30座印度寺廟,大部分以南印度的風格為主,新加坡錫克教教徒合計只有2萬餘人。錫克教在新加坡有7間錫克廟,比如:中央錫克廟。
新加坡禁忌事項
1、不能吃口香糖
因為口香糖特別難清理,新加坡禁售、禁食口香糖,甚至禁止攜帶口香糖,違者會被罰款,嚴重的可能會被逮捕。
2、嚴禁在公共場所吸煙
有用黃色油漆劃分出來的特定的吸煙區,在禁煙區吸煙是會被罰款的,第一次被發現最高可罰1000。酒吧、舞廳、卡拉OK和夜間場所除外。
3、地鐵禁忌
嚴禁在地鐵站和車廂內喝水或吃東西,會被罰款。因為榴槤味道太重,所以嚴禁攜帶榴槤進入地鐵或者公交車。
4、禁止在機場付小費
新加坡不鼓勵小費,機場是完全禁止的,酒店和餐館的帳單會列出服務費(10%)。
5、不要當面拆禮物
這在新加坡,是不禮貌的行為。
『伍』 新加坡的傳統文化
1、宗教:
新加坡華人多信奉佛教和道教,注重倫理道德,保留著過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中華傳統節日的習慣。馬來族多信仰伊斯蘭教,作為宗教禁忌不吃豬肉,不喝含酒精飲料,待人接物多用右手。小孩的頭被視為神聖,除長輩和父母外,他人不可觸摸。
穆斯林婦女多帶頭巾。印度族多信仰印度教,許多人是素食者,生活簡朴,但對廟宇建築十分講究,大部分印度族家庭設有祭壇或禱告室。視牛為神的動物,不吃牛肉,不能贈送以牛皮革製成的禮品。
2、語言:
新加坡官方語言為華語、英語、馬來語、泰米爾語,國語為馬來語,行政用語為英語。華沒激語是華人的母語,使用簡體漢字,當地民間也通行粵語、閩南語、潮州話、客家話、海南話等各種方言。
(5)新加坡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新加坡的特色食物:
1、雞肉沙爹
香味四溢的雞肉沙爹是新加坡著名的馬來美食,一隻只雞肉串經火炭一番燒烤後,再配上飯團、切片鮮黃瓜和洋蔥,就是一道可口美味的馬來小吃。
2、海南雞飯
海南雞飯是新加坡早期移民的菜色。鮮嫩多汁的白斬雞搭配油光黃澄香雞飯,配生抽或者老抽和特製辣椒醬及薑蓉。
3、咖喱魚頭
咖喱魚頭是最具新加坡風味的美食代表之盯察孝一,這道香辣的印度佳餚是以一大塊石斑魚頭或紅鯛魚頭為主,盛在一大碗熱騰騰的咖喱湯中上桌,湯味辛辣香濃凱稿,魚頭鮮嫩美味。
4、椰漿飯
椰漿飯雖然是一道傳統的馬來族佳餚,椰漿飯得名與其烹飪方法,用椰漿烹煮米飯,再用一點香蘭葉略微調味,為米飯賜予撲鼻的香味。
『陸』 新加坡文化建設有哪幾部分構成
新加坡文化建設有多元種族文化、藝術和文化教育、文化地標建設等部分構成。
1、多元種族文化。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擁有華族、馬來族、印度族和歐亞混血等多個族群。政府通過制定多元文化政策,鼓勵各族群之間的交流和相互理解,促進文化融合和共存。
2、藝術和文化教育棗族。政府重視藝術和文化教育,通過各種方式支持和推廣藝術和文化活動,如設立藝術學院和文化凳宴弊機構、舉辦文化節慶等,以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和藝術欣賞能力。
3、文化地標建設。新加坡政府在城市規劃中注重文化地標建設,如濱海灣金沙、聖淘沙等。這些祥如文化地標成為新加坡的重要景點和文化符號。
『柒』 新加坡的歷史文化
獅之城新加坡早期主要有馬來人居住,其最早的文獻記載源自中國公元3世紀。14世紀中國明朝時把新加坡叫作「淡馬錫」。在7世紀時,新加坡被名為「海城」( Temasek),它是蘇門答臘古帝國-斯里佛室王朝的貿易中心。到了公元13世紀時,新加坡有了新名字-新加普拉,意思為「獅之城」,據說巴鄰旁王子桑尼拉烏它瑪到新加坡游歷時,看見了一頭像是獅子的野獸,於是便以此為名,新名字一直延用至今。14世紀之時,新加坡成了鄰近各國兵家互爭的戰場,戰爭到後來並沒有出現的大贏家,新加坡社會與人民卻已受到深深的傷害,新加坡被各國遺棄,房屋全毀,一時間竟淪為荒涼的叢林,直至17世紀之後,新加坡才有了新發展。新加坡是個相當年輕的國家,從正式成立共和國至今不過短短35年。新加坡所留下來的史料很少,居民一直靠海維生,從事漁業交易,當然也有不少人做了海盜。古代新加坡稱為「海城」,據說在13至16世紀期間,東南亞有一個名為馬加巴多的王朝盛極一時,當時新加坡可能便由該王朝所統治。 帝國殖民地1811年,一百位馬來人在其首領田緬剛的帶領下到此落地生根,8年之後,來自英國的史丹福萊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mford Raffles)在新加坡河岸登陸,眼光獨到的萊佛士爵士認為雖然新加坡周圍海盜猖獗,不過卻不失為一個理想的英國海外貿易據點。 萊佛士於是逐步將新加坡建設成為一個自由港,萊佛士爵士登陸新加坡之前,這里的確是一個雜草叢生默默無聞的小漁村。萊佛士架船來到這里,發現這兒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極具發展的潛力,於是選擇在此設立大英帝國的海外貿易中心,並且採取自由貿易的措施,吸引了來自亞洲各國、中東甚至是美洲的商人,從事海上貿易。到了1824年,新加坡的人口從150人迅速增加到10000人,奠定了日後的發展實力,也證明這里的確是東西方交流的重要港口。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了美國的珍珠港,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僅幾個小時後,日本就將戰火燃到了東南亞,駐印度支那半島的日軍第25軍開始向馬來亞和新加坡進攻。新加坡是由太平洋進入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也是日軍進攻的主要目標。為了保護這一戰略要地,丘吉爾派出「威爾斯親王號」和「卻敵號」兩艘戰列艦趕赴新加坡。除此之外,英國還特別頗具象徵性地給當地的華人與印度人社區發了彈葯和武器,在此前幾乎從來沒有人把新加坡當作自己的家園,不過現在不同了。12月7日、8日,日軍在克拉地峽和哥達巴魯等地登陸,同時日空軍對新加坡進行了密集轟炸。在海空軍的配合下,日軍地面部隊沿鐵路向南進攻。駐馬來亞的北部的英國守軍,倉惶退往新加坡。12月9日,英國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和「卻敵號」為了消滅在關丹登陸的日 軍從新加坡出航,10日晨,在接近關丹時遭到日本轟炸機和魚雷機的攻擊而沉沒。至此,英國在太平洋地區完全失去了 制空權和制海權。在馬來亞登陸的日軍繼續向南發展進攻,於1942年佔領吉隆坡。1月底,整個馬來亞半島淪陷。2月14日,新加坡被包圍,淡水被切斷。15日,英軍總司令白思華中於晚上8 時半宣布無條件投降,8萬守軍成為日軍的俘虜。就這樣,連結亞、非、歐、澳的海洋通道落到日本人手裡,而新加坡也開始了長達3年6個月屈辱的淪陷時期,日本取「昭和年間所得之南地」將其改稱「昭南特別市」。英軍投降一事的確帶給了大英帝國國民嚴重的心理沖擊。在淪陷時期初期,無數成年華人男性被作為犧牲品以曾參加反抗日本的活動為名被日軍抓捕並遇害。日不落余輝1945年8月英國重新管轄新加坡並恢復舊稱。英國人審判了在新加坡干下令人發指的日本軍官,但只有少數幾人得到了應有的審判,而其餘的僅是驅除出境,並且英國使馬來亞獨立卻讓新加坡成為英國的直屬殖民地由其繼續支配,這引起了華人社會的憤怒。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擁有發言權。在1948年3月20日,新加坡舉行了第一次選舉。1953年底,新加坡修改憲法,享有較大的自治權。1955年,新加坡舉行選舉,馬紹爾成為新加坡第一位首席部長,由他所領導的勞工陣線,同巫統和馬華工會組成聯合政府。由於爭取完全自治談判破裂,馬紹爾於1956年6月6日辭職。1957年3月,林有福率領的談判代表團在倫敦談判中對新加坡新憲法的主要條文達致協議。終於於1959年取得自治地位,同年5月舉行第一次大選。人民行動黨在51個立法議院議席中贏得43席。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1963年在馬來亞聯合邦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建議下新加坡、馬來亞聯邦、砂勞越和北婆羅州(現沙巴)成立馬來西亞聯邦,馬來西亞(Malaysia)這一國名就是在馬來亞(Malaya)中加入了代表新加坡的「si」而成。從此新加坡完全脫離英國統治。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聯邦,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獨立與發展獨立後的新加坡,在1970年之後,
『捌』 新加坡的風俗文化有哪些
1、在新加坡,進清真寺要脫鞋。在一些人家裡,進屋也要脫鞋。由於過去受英國的影響,新加坡已經西方化。但當地人仍然保留了許多民族的傳統習慣,所以,打招呼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最通常的是人們見面時握手,對於東方人可以輕輕鞠一躬。
2、新加坡人接待客人是請客人吃午飯或晚飯。和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馬來人吃飯時,注意不要用左手。到新加坡人家裡吃飯,可以帶一束鮮花或一盒巧克力作為禮物。談話時,避談論政治和宗教。可以談談旅行見聞,你所去過的國家以及新加坡的經濟成就。
3、由於新加坡居民中華僑多,人們對色彩想像力很強,對紅、綠、藍色很受歡迎,視紫色、黑色為不吉利,黑、白、黃為禁忌色。在商業上反對使用如來佛的形態和側面像。在標志上,禁止使用宗教詞句和象徵性標志。喜歡紅雙喜、大象、蝙蝠圖案。數字禁忌4、7、8、13、37和69。
(8)新加坡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新加坡禮儀文化
1、服飾禮儀
新加坡不同民族的人在穿著上有自己的特點。馬來人男子頭戴一頂叫「宋谷」的無邊帽,上身穿一種無領,袖子寬大的衣服,下身穿長及足踝的紗籠;女子上衣寬大如袍,下穿紗籠。華人婦女多愛穿旗袍。政府部門對其職員的穿著要求較嚴格,在工作時間不準穿奇裝異服。
2、儀態禮儀
新加坡人舉止文明,處處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他們坐著時,端正規矩,不將雙腳分開,如果交叉雙腳,只是把一隻腿的膝蓋直接疊在另一隻腿的膝蓋上。他們站立時,體態端正,而不把雙手放在臀部,因為那是發怒的表現。
3、相見禮儀
在社交場合,新加坡人與客人相見時,都施握手禮。男女之間可以握手,但對男子來說,比較恰當的方式是等婦女先伸出手來,再行握手。馬來人則是先用雙手互相接觸,再把手收回放到自己胸部。
4、餐飲禮儀
新加坡人的主食多是米飯,有時也吃包子等,但不喜食饅頭。馬來人用餐用手抓取食物,他們在用餐前有洗手的習慣,進餐時必須使用右手。飲茶是當地人的普遍愛好,客人來時,他們常以茶水招待,華人喜歡飲元寶茶,意為財運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