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0字論文(歷史)
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我非常之榮幸的參加了寧海縣的首屆公民道德公益大講堂,本次大講堂的主題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講堂的目的是「構建和諧社會,再現中華盛世」。
談起「中華文化」這四個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話叫「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這是教科書中常見的用來描述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句話,可是,要是問到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又有幾個人能回答上來呢?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引起了我的反思,身為一名中國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卻不知道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我想這是讓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讓我痛心的事情。
雖是短短四天的學習時間,卻是讓我受益匪淺,感悟頗深,我是沒有什麼資格和能力來向大家闡述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因為連我也正處在認識和學習中華文傳統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領悟幾千年前的古聖先賢傳承下來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時光來學習和踐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個中國人的本分——弘揚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做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
❷ 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議論文800字
要想獲得成功,創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繼承,創新便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的 傳統 文化 不僅需要我們的繼承,同時也需要我鬧此們的創新。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議論文 ,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議論文篇1
在生活中,要想獲得成功,創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繼承,創新便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樣,便難以成功。只有既懂得發揚自己的特色,勇於創新,又善於繼承前人的傳統,才會更易成功。
創新,並不是所謂的閉門造車,不是靠自己的主觀臆造去隨意地瞎編亂造,而是要注意繼承前人優秀的成果,在別人正確的理論指導下創新才會顯得更有意義。英國17世紀的科學巨匠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運動的三大定律,創新不可謂不豐富。可當別人問及他為什麼會取得如此的成績時,他說:“如果說我看得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雖然這只是一時謙虛之詞,但細細想來,如果沒有伽利略夜觀星空,如果沒有第谷數十年如一日研究天體的運行規律,那麼牛頓想要 總結 出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費周折了。可見,繼承和創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繼承中創新才是可取的。
馬克思作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用畢生的心血寫成了光輝巨著《資本論》,他的創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為社會的進步而奮斗。誠然,大英博物館的一桌一椅見證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後的豁然開朗,之後戚彎亮的奮筆疾書,見證了他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理論。但是如果沒有他翻前人之作時的專注,摘抄資料時的認真,聖西門、傅立葉他們的空想理論,他也不會成功的。甚至可以斷言,如果沒有他們,《資本論》也許不會這么快地完成,我們也許還要在黑暗中摸索著前進。可見,在繼承中創新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實高寬不用更多的證明,那指導我們走上富裕之路的鄧小平理論,那真知灼見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辯地說明了繼承和創新的關系。
盲目的創新往往會弄巧成拙,讓人傳為笑談。君不見那“邯鄲學步”的鄭國人,總想學習別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國的人走路不一樣,似乎是創新了,但是動機不純, 方法 不對,不知繼承,落了個爬回去的下場。前幾年的小品《如此包裝》也是說的這個道理,本來評劇便是一門值得繼承的藝術,可是那個“總監”非要進行“創新”,將原來風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樂與民族藝術強行配伍,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創新”出來的“四不像”讓我們津津樂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領,便很容易犯同樣的錯誤。
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議論文篇2
“碧艾香滿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湘,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長眠於大地的詩人啊,你是否也預料到現今端午的荒涼呢?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卧獨醒。”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樣光耀後世,他的清高不願與世皆濁的精神在歲月的長河中漸漸湮沒了,不少人開始不斷追求物質的享受,生活的刺激,在燈紅酒綠中浪費青春,在紙醉金迷中虛度年華,又有多少人解《離騷》之苦,又有多少人會屈原之意? 端午節 的背後成了是人們玩樂的假期,其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傳承早已消彌殆盡,有的只不過是閑余飯後的談資罷了。
在漫漫華夏幾千年文化中,中國文化的傳承竟也會斷流,是文化的缺失嗎?沒錯,先是端午節被韓國申遺,主權受辱;接著 清明 時節議紛紛,國人庸俗,難道還要讓中國的文化從此消失嗎?雖說早將傳統節日定為國假,但對其重視程度卻僅僅停留在物質之上,文化的缺失尤為重要。 清明節 iphoneiphone的接踵不正是人們庸俗的體現嗎?親人在世時無暇多盡孝心,天人相隔後,花費無謂的錢財,對逝者價值何在?掩藏背後的不正是拜金主義、攀比之風嗎?更讓人心痛的是,造別墅,造名車後有掀起了紙糊蘋果成祭品的潮流,這些都折射出了社會的病態,難道不正與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馳,難道還想再上演一次悲劇嗎?
文化的傳承早已刻不容緩,對文化的關心與重視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要有意地去創新,去培育。當然,創新是以文化內涵為基礎,像紙糊蘋果成祭品,這種行為萬萬不可取,這種所謂的創新更要嚴厲地打擊。其實韓國能夠成功申報江陵端午節成聯合國無形文化遺產,其背後也對它進行了很多地創造性發揮,將它所包含的精神不斷地拓展,為國人所吸收接納,相比之下的我們難道不該慚愧嗎?自己明明不去好好地珍惜愛護自己的文化,當他人成功申遺時再去爭執,一切又有何意義,難道不覺得羞愧嗎?難道我們不該好好地 反思 自己的文化缺失嗎?難道還要讓 春節 ,元宵等傳統節日都被他國搶去嗎?不!對自己的文化我們要去繼承,但同樣我們也要創新,將與現代文化中的多元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義傳承下去,這才能有效地保護我們的文化。
我相信,不,我堅信,中國的文化不斷地傳承與創新中,定會在歷史的蒼穹中綻放光輝,睡在水中的屈原也會會心一笑吧!
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議論文篇3
中華民族很早就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遙遙數千年前。上至皇親國戚、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士農工商都深受等級森嚴的封建禮教制度的束縛。那麼傳統文化禮儀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古代三綱五常、三從四得、九禮等等都從不同的角度闡述著社會各個階層的交流方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種封建思想有極大的弊端。繁瑣的條條框框呆板的禁錮著人們的思想。扼殺著人們相往自由、追求浪漫的靈魂。當然其中也不乏值得人們稱訟的精髓部分。那就是尊師重教、孝敬父母、檢點行為等。
新時期的道德關念大抵也是數千年來約定俗成形成結果。正確、全面的審視文化的魅力就是在於看功大於過、還是利大於弊。縱貫中國古代歷史就是壓迫與被壓迫的交替、演變、進化。較為嚴格的上下級關系違背著人人生而平等的意念。甚至能註定世世代代為奴為婢的命運。他們處於金字塔的底層行使著受壓迫被奴役的權利。
顯然這種現象從總體上來說不利於國民整體素質的提升。卻大大抑制了社會的向前發展。對於這些不利於時代特色的文化只有舍棄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而對於一些精要之處則要吸取並為社會生活服務,譬如孔融讓梨、緹縈救父、香九齡溫席等一些婦儒皆知、傳承至今的歷史 典故 都是值得發揚廣大的。糟粕的文化就該塵封在史料中,畢竟它們在歷史舞台上留下過“美”的痕跡。提供價值依據參考、熟讀歷史考實錄無疑是通曉古今、知道興衰的最好方式!精華是要繼承的而糟粕也不是要徹底遺棄的!遺棄的方式有多種,其一、存而不用,明曉一二。
其二、不存不用,消失凈盡。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竊以為後者做法更好一些。借用中庸思想來講萬物的興衰存無都是有規律的.全盤否定與肯定都不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糟粕的東西知而不為是最好的辦法!難道不正是由於在舊的基礎上才推出的新么?不能正面面對自己民族歷史的民族算不的上是優等會民族,忘記糟粕有時也等同於凌空而建的空中樓閣。糟粕難道不是堆砌成功、再鑄輝煌的基石么!糟粕、精華、落後、進步這不正是一個民族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嗎!
綜上所述包括處理方式在內的一切行動能力都有其變通的餘地!理智的保留、盲目的舍棄給人來相差萬里的感覺!理智者、理性也。權衡利弊。發復推敲的結果讓人更加信服。盲目者、胡做也。數典忘祖。不計後果的行為難以服眾!
猜你喜歡:
1. 傳承傳統文化作文
2.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作文
3. 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作文
4. 繼承發揚傳統文化作文
5. 傳統文化應該傳承作文
❸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優秀作文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作文1
親愛的老師們,我現在想問你們,當敦煌的瑰寶出現在大英博物館;當《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的讀者越來越多的是外國人;作為華夏子民,我們應該為此欣喜還是悲哀?當我們的經濟實力受到世人的矚目時,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卻在悄然流逝,我們該喜還是該優?想必你們心中已有答案,的確我們應該擔憂。
我們應該繼承自身優秀的傳統文化,而在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中,我們也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才能增強我國的軟實力,才能弘揚中國優秀文化,使我國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正如托爾斯泰所言;“正確的道路是這樣,吸取你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後再往前走。”
雖然傳統文化不盡是好的,難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華大大超過流毒。不然中華文明何以在其他幾大文明都已折經斷脈時候依舊熠熠生輝。當最可悲的是,我們漠視的傳統文化卻被外人視作珍寶。當初韓國將中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 ”列入它的文化遺產名錄時,國內一片嘩然,其中一篇標題為《“去傳統文化”將文化遺產拱手讓人》的 文章 這樣寫道:“中國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去傳統文化”運動並未導致中國富強 ,它只造成斷裂的一代——對傳統文化無知失落的一代,而韓國江陵市的“端午祭”無疑將給我們很深的刺激,江陵從異國引進的文化經過本土的歷程,成為本地不可缺少的文化遺產。
由此,我們更應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
正如齊白石先生所講:“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我們不能一味的繼承,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應加以創新,這樣才能有所進步。一向善於學人長處的日本人恰好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我們在弘揚本國文化同時,也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加以創新。想當初,我們崇尚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後來猛攻外語,再後來狂學經濟,MBA泛濫成災。我們做事太過一窩蜂,彷彿打太極飄忽不定。缺乏文化根基的鞏固,而盲學習外文化。因此,我們只有在吃透自身文化同時,然後吸收外國先進文化,從而在新時期建立中國的新文化。只有這樣的文化才符合當今乃至以後的中國發展先進性文化。
甘地所言:“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風都能盡情地吹到我的家園,但是我不能讓它把我連根帶走。”鞏固本國文化之基,吸收外來先進文化,我們中國的文化之路才能越走越遠!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作文2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系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范的准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 故事 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范,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雲“不學禮,無以立” 文明禮儀 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干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作文3若問代表中國的文化符號是什麼?漢語、長城、孔子??的確,五千年文明如同古人 編織 的一條流光溢彩的繁華錦緞。後人擷取任一片都美不勝收。然而,在璀璨奪目的古文化背後,卻藏著一個瘦弱不堪的身軀。現代文化的貧瘠寡淡,是緣於我們創新頭腦的缺失,源於我們的懶惰自大。文化不可啃老,文化貴在創新。
與美國文化比肩而立,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這當然是我們喜聞樂見的。然而繁華中卻孕育著隱憂:中國的文化符號竟無一個是當代創造的!這是民族的遺憾,也是敲響的警鍾。傳統文化並不是百試百靈的靈丹妙葯,待到失效之時,就是民族的悲傷之日。因此,文化創新應從現在開始,只有文化創新,才能為我們中華文化注入奔涌不息的活水。
文化創新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朱熹說得好:“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
活水來。”偉大的祖先用一雙勤勞靈巧的手和智慧的大腦,為我們埋下了肥沃的文化土壤。文化不可拋棄傳統,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是難能可貴的。曾記得前些年《舌尖上的中國》火遍大江南北,究其原因,在於該節目立足於傳統風情的美食,運用現代傳媒手段進行包裝改造;譚維維將華陰老腔與現代流行音樂融合在一起。在春晚上帶給我們視聽盛宴。傳統文化是一筆寶貴財富,創新才能使它熠熠生輝,奪人眼球。
文化創新更要面向世界,博採眾長。美國文化被稱為“雞尾酒文化”,它之所以屹立不倒,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兼容並蓄,開放並包。而我國文化要想勇立潮頭就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汲取各國優秀營養。莫言的筆下,是傳統筆法與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結合,助他贏得世界的認可。中華文化若要走向世界,切不可閉門造車,固步自封,走了老祖宗的舊路。
習曾諄諄告誡過文藝工作者,
“文化發展基礎在繼承,關鍵在創新”。文化既要挖掘傳統文化遺產,更應在這片土壤上種上樹種,待到它長成之際蔭庇後人。
我們不可做文化啃老族。只有創新,才是進步的靈魂,也是中華文化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文化創新,從我們開始,為燦爛文明注入不息的活水,讓她煥發新的生機,實現由文化大國邁進文化強國的夢想。
猜你喜歡:
1. 繼承發揚傳統文化作文800字
2. 弘揚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徵文800字
3. 弘揚傳統文化的作文800字
4. 弘揚傳統文化作文800字
5. 弘揚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徵文1000字
6. 傳承與創新作文精選4篇
>>>下一頁更多精彩“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作文”
❹ 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論文1500
有選擇、有條件地」承「
接下來講講什麼是「承」。
我認為「承」就是繼承、發揚、延續,還包括轉化和創新。把傳統的文化和物質精神都保留下來了,之後怎麼辦?是不是都要學習和弘揚?不行,要區別和選擇。
對於精華的部分,我們不僅要保留,而且還要使它發揮作用;對於糟粕的部分,要留下來讓後人知道,但是不要復制,也不需要擴大。
中國以前有各種禮儀,尊重別人,自己保持謙虛、謙卑的姿態,恪守正常的次序、禮節是對的,但過分的甚至不講人性的那種謙卑,是要不得的。
再比如,中國古建築有好的地方,但是也有缺點。一般來說,古建築都是講究表面,講究公共活動,但是不講究生活,採光不好,通風不好,沒有採暖。
如果今天我們形式上要造一個古建築,那麼這些都要改變。當年美國建築師設計燕京大學的時候,表面用的是中國宮殿的形式,但是裡面都用上了暖氣和現代設備。
所以,對待傳統文化,不是照單全收,要取之精華,把糟粕的以及不合時宜的東西都去掉。
在「承」的過程中,既要兼收並蓄,也要本土優先。在一般情況下,中國的本土文化之所以能流傳下來,是因為比較適合本土的環境。
所以,在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比較的過程中,要注意優先採用更加符合本地條件的內容,也就是本土優先。
另外,因為要「承」的東西太多,所以我們應該分輕重緩急。
比如同樣是精華,中國現在某個地方最緊缺、最需要繼承的是什麼,我們這一段時間就應該優先做這方面的工作。
有些傳統文化今天起的作用更大,可以優先。有些起的作用並不大,那麼可以晚一點。所以「承」不像「傳」,「傳」是無條件,什麼都先「傳」下來再說,「承」的時候要有所選擇。
傳統文化在用的時候要注重效果,因為古代的、傳統的再好,往往不是馬上就能應用於今天,這就要實行創造性轉化。
比如現在有些地方講傳統文化,就要讓小孩子穿上漢服跪拜,整天念的就是儒家的經典,見了父母要磕頭,叫大家坐在一起給父母洗腳,有效嗎?沒有什麼效果,那絕對是走偏了。
今天我們講孝道,今天我們講仁義,要根據今天社會的需要採用一種適當的方式,有的則要加上新的內容。
如果不是根據今天的需要完成創造性轉化,那麼傳統文化的精華就很難得到延續,更難得到弘揚。
以孝道為例。中國的孝是什麼?
我認為中國孝的本質就是保證家庭、家族的延續,也就是生孩子,這就是中國孝的本質。
孟子曾經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及時結婚生子,把孩子撫養成人,家族的門風和血緣才能延續。
我曾經研究過中國人口史。中國的人口從公元初大概六千多萬,到宋朝的時候突破一億,到清朝突破兩億,到清朝後期突破四億,到現在中國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靠什麼?當然靠物質條件,但是另一方面就是靠精神,也就是中國長期講的孝道。
這個觀念到了今天有什麼用?今天全世界都碰到了人口老齡化的難題。越是發達國家、越是現代社會,人口越在下降。很多國家通過物質獎勵生育,最後都沒有成功。
那麼靠什麼?只有靠理念、靠信仰,在中國可以通過對傳統孝道作新的轉化解決這個問題。
怎麼樣轉化?就是要對孝道作出新的解釋,孝道不僅僅是尊老愛幼,還包括每一個人都要承擔起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其中就包括及時地成家生子。
❺ 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的作文示例
傳統 文化 有精華也有糟粕。對於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就應該傳承。但是傳承也不代表一成不變,應該適應時代的潮流不斷發展創新。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 作文 ,歡迎閱讀!!!
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作文篇1
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作文篇2
中國,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一個有著燦爛文化的偉大民族。縱觀當今世界,昔日的四大文明古國已經有三個離我們遠去,埃及人不會講埃及語,印度人不懂得印度文明,巴比倫就連一個統一的國家都沒有了,而中華文明,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也似乎岌岌可危.同學們,傳統文化的繼承需要我們獻出一份力。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什麼?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是道家、墨家、法家與儒家的文化。中國古代文化是異常燦爛、無比光輝的。拿青銅器來說,拿陶瓷來說,拿絲綢來說,都居世界的前列。拿創造發明來說,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葯,這「四大發明」更是其他民族所趕不上的。
再來 說說 我們蘇州,蘇州園林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它綜合了建築、山水、花木、 雕刻 、書畫,給人一種古典的美。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蘇州的傳統小吃也十分有名,海棠糕、梅花糕、豆腐乾等等,這些傳統小吃使人垂涎三尺,也是其他民族無與倫比的。
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我們千萬不能讓它在歲月的車輪中慢慢地消亡。因此,我們要關注傳統,繼承民族文化,讓中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新的活力。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如何來繼承、發展中國的傳統文化呢?
也許,你會認為老祖宗留下的傳統已經過時了。但只要我們宣傳、宏揚民族傳統中優秀的部分,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華。然後,根據時代的要求,構建新時代的民族道德標准,便可更好地繼承傳統文化。
據說,今年有許多 刺綉 大師要綉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五福娃,他們巧妙地利用蘇綉來宣傳奧運,這樣一來就可以很好的將刺綉這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前一階段,蘇州評彈「走」進了許多中學的校園,這使我們拓展了視野,增長了知識,也更加了解了蘇州的傳統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世界的瑰寶,千萬不能讓它淹沒在時代的潮流之中。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同學們,讓我們用一顆赤誠的心去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為民族的傳統注入新的芬芳。
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作文篇3魯迅先生有言:中國惟有國魂是最可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人才有進步。
國魂,就是生生不息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也是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根基。惟有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才能讓中華民族永葆生命力。
總有一些人,將國之魂魄永存心間,光耀歷史。
「紅樓痴儒」周汝昌,一生只做一件事。
研究紅學就是樂,不用浮名伴此生。遙望蒼穹,他是最亮的星。他一生都在文學的世界裡探求真諦,一生都在默默的傳遞著知識的薪火。
一勾彎月在冷凝處低懸,片片浮萍碎成搖曳的翡翠。你,獨坐於簡陋屋舍,筆起筆落,湧起層層墨香。曹雪芹為一部紅樓,「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三百年後,你為一部紅樓,目盲耳聾,窮六十載光陰,建起紅學「四支」,使紅樓之光華,粲然世間。如今,你的名字便與紅樓一道,銘刻在時間的軌道上,流芳百世。
周汝昌太愛紅樓,這一愛,就是一甲子時光。六十年,他從一個出入學府和貴公子門庭的青年學子,到成為紅學研究的巔峰和大。他於紅樓,更像一位母親,一手拉起傳承,一手拉起創新,在紅學研究的道路上,愈行愈遠。
印度古諺有言:智慧是知識凝結的寶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異彩。只有弘揚和繼承中華文化,才能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巔。
一代國學大師,黃裳,風華正茂之時已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是開拓者。薑桂之性,老而彌新。他在字里行間燃燒激情,點亮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的行走,叩響心靈的大門。他一生藏書無數,在知識的海洋里恣意揮灑;他打破文體的規范,在文學的草原上任意馳騁。他的文字是一粒粒飽滿的種子,播近土壤就會長成一顆顆橘樹,一莖莖綠荷,一兜兜靈芝,一朵朵蘭花……帶著他襟袖間跨越上下五千年的遙遠芬芳,彌漫於天地之間。
黃裳的文字,融合了二周文字的精髓,既有魯迅的激憤、犀利,又有知堂的雍容、閑致;既有情趣和情調,又有觀點和見解。他的一生宛如年輕的鬥士,卻又用人生的閱歷沉澱了 文章 的氣質。在繼承與弘揚之間,他找到了人生最完美的坐標。
反觀現實,多少人為物慾、貪念拘縶,甘願舍棄民族文化與道德,縱意輕視。杜甫先生再次被我們紀念,卻是以褻瀆的方式,誰也無法預料還有多少文化名人被戲謔;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為迎合低級趣味,肆意改寫歷史文化。所以,在繼承與弘揚之間,我們必須要把握好其中的「度」,為迷惘的世人敲響警鍾。
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作文篇4
猜你喜歡:
1. 關於文化傳承的作文3篇
2.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5篇
3. 關於傳承傳統文化800字作文
4. 傳承與創新作文精選4篇
5. 傳承傳統文化作文800字
6. 弘揚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徵文800字
>>>下一頁更多精彩「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