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一社文化到底怎麼樣

一社文化到底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5-14 09:51:42

❶ 社會文化建設有何意義如何加強社區文化建設

加強社區的文化建設是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途徑。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決定》提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社區作為最基礎的社區單元,是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社會功能體,城市社區的發展即是整個城市發展水平的縮影。社區作為利益的共同體,為每一個體提供生活的環境依賴,增強了居民的歸屬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社區與文化密不可分,社區是文化的土壤,文化的孕育和傳承又存在於社區的社區活動和生活之中。社區的文化建設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其次,加強社區的文化建設更是服務型政府環境下對於社區建設的客觀要求。社區作為廣大居民利益的代表,以滿足居民需要為中心,以服務型政府的角度研究社區文化建設,能夠提升社區服務質量,推進社區的規范化建設,對於化解社會矛盾、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社會結構、社會組織、社會群體的分化和社會價值觀的變遷,城市社區日益成為各種社會群體的集聚區、各種利益關系的交織處、各種社會組織的落腳點、各種社會資源的承載體,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切入點,是加強城市社區管理,是貫徹「執政為民」理念、促進社會和諧、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途徑。加強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隨著政府權力的下放和管理重心的下移,
社區承擔著越來越多的社會管理的職能,其中文化建設尤為突出,對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社會進步、建設和諧社會,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社區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物業管理企業組織開展社區文化建設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講究一定的方法,才能有成效。那種打突擊、走過場的形式主義作風和編入另冊、附庸風雅的表面化行為都不利於社區文化的持續健康發展。社區文化建設是一項艱辛的、細致的、持久的工程,只有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抵達理想的彼岸。

❷ 什麼是農村社區文化以及如何理解

一、概念性爭議

對於什麼是農村社區文化,目前似乎沒有統一的定義,甚至一些學者並未嚴格區分「農村社區文化」和「農村文化」兩個不同概念,常常將它們相提並論或者混為一談。很明顯,農村社區文化是指農村社區的文化,而非一般意義上的農村文化。不同的農村社區具有不同的社區文化,俗話說農村「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講的就是農村社區文化的差異。而農村文化這個概念,主要是相對城市文化(或都市文化)而言的。農村社區文化是農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界定農村社區文化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農村社區、什麼是文化,然而,關於農村社區和文化的定義又是各說紛紜。相比較而言,文化的定義更加紛繁復雜。一般認為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dward B. Tylor)最早對文化進行定義,他說:「文化或者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而言,是指這樣一個復合整體,它包含了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①格爾茨(Clifford J. Geertz)認為,這種泰勒式大雜燴理論方法將文化概念帶入一種困境。這在克拉克洪(ClydeKluckhohn)的《人類之鏡》②一書中表現得尤其明顯。在論述文化概念時,克拉克洪用了將近27頁的篇幅將文化依次界定為:⑴「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的總和」;⑵「個人從群體那裡得到的社會遺產」;⑶「一種思維、情感和信仰的方式」;⑷「一種對行為的抽象」;⑸「就人類學家而言,是一種關於一群人的實際行為方式的理論」;⑹「一個匯集了學識的寶庫」;⑺「一組對反復出現的問題的標准化認知取向」;⑻「習得行為」;⑼「一種對行為進行規范性調控的機制」; (10)「一套調整與外界環境及他人的關系的技術」; (11)「一種歷史的積淀物」;最後,或許是出於絕望,他轉而求

助於比喻手法,把文化直接比作一幅地圖、一張濾網和一個矩陣。①格爾茨從符號學(semiotic)角度,把文化定義為「一些由人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他因此主張「對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種尋求規律的實驗科學,而是一種探求意義的解釋科學」。②

盡管人們不滿意泰勒對文化所下的定義,但是幾乎每一個研究文化的學者都不得不引用他的定義開始自己的研究,在博安南(PaulBohannan)和格雷澤(Mark Glazer)看來,泰勒的文化定義「是當其他定義被證明為太麻煩的時候,人類學家可以回頭求助的定義」。③其實,對泰勒文化研究的最大爭議並非是其文化的定義,而是他關於文化的觀念。

一方面,遍及各種文明的一致性,在很大程度上或許能夠歸結為基於相同的原因而產生的相同行為;然而另一方面,其不同的級別可能被視為發展或者進化的不同階段,每一階段都是之前歷史的產物,並且為塑造未來的歷史扮演相應的角色。④

簡單地說,泰勒關於文化的觀念,實際上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一是均變論(uniformitarianism);二是遺留物(survivals)的概念。泰勒這一進化論思想影響了一大批文化學者。例如,摩爾根(LewisH.Morgan)的《古代社會》就體現了類似的文化進化論觀點。他在該書開篇就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關於人類早期情形的最新研究結果都傾向於得出這樣一種結論:人類是從最低等級開始其生涯的,並通過緩慢的經驗性知識的積累,逐步從蒙昧邁向文明。不可否認,人類家庭中仍然有部分生活在蒙昧社會狀態,也有部分生活在野蠻社會狀態,當然還有部分生活在文明社會狀態。他們都經歷了或是即將從蒙昧邁向文明的過程,這似乎是一樣的,從而這三種不同的情形在一個自然的,同時也是必然的進化序列中彼此關聯。⑤

盡管有許多學者批評了這種單線歷史進化觀,但是直到今天,文化進化論仍然得到不少人的認同。文化進化論實際上是一種歷史普遍主義,與之不同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學者主張歷史具體主義的文化觀點,試圖對各種特殊文化模式進行解釋,甚至強調從特殊的文化語境中理解一個特定社會的文化實踐。例如,格爾茨認為,文化只是「地方性知識」。這種文化相對主義思潮日漸抬頭,對於我們研究中國農村社區文化具有重要啟發性。

接下來再來看看國內關於農村社區文化的定義。從現有的研究來看,國內關於農村社區文化的專題研究還不多見,其中不少論文迴避了農村社區文化概念的界定,直奔主題討論農村社區文化和農村社區文化建設問題。從個別文章的定義來看,無論是關於社區文化還是農村社區文化的界定,基本上是泰勒式的。例如,張健認為:「社區文化是指在特定區域內的社會生活共同體所反映出來的有關人的行為模式、社區習俗、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思維走向等文化現象的總和。」⑥鄭杭生認為:「社區文化包括物質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兩方面。前者主要是指人們衣食住行以及工作和娛樂的方式;後者主要包括人們的價值結構(追求、期望、時空價值觀等)、信仰結構和規范結構(風俗、道德、法律等)諸方面。」⑦畢天雲認為:「社區文化是指社區居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產生和形成的並為社區居民分享的思想價值觀念(values)和行為規范(norms)的總和。」⑧孟固、白志剛認為:「社區文化是社區成員為保護、改善聚居地的條件、形態、氛圍,並使自己與之相融而形成的精神活動、生產方式和行為規范的總和。」⑨對於農村社區文化的定義,一般只是在前述社區文化定義的基礎上加上「農村」二字而已。例如,賴曉飛、胡榮認為,社區文化是我國新時期興起的一種社會文化形態,農村社區文化建設作為農村社區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已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娛樂、文化設施,還影響和包容著人們的行為規范、民情習俗、信仰觀念、人際關系等。①張桂芳認為,農村社區文化就是由居住在農村的一定地域范圍內(非嚴格的行政區劃)的人們,由一定的紐帶和聯系而形成的共同的價值觀、生活方式、情感歸屬和道德規范等。從形態的視角出發,農村社區文化可分為三個層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觀念文化。三者缺一不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構成社區文化統一體。②張興傑等認為,農村社區文化就是由居住在農村的一定地域范圍的人們,由一定的紐帶和聯系而形成的共同的價值觀、生活方式、情感歸屬和道德規范等。③諸如此類的農村社區文化定義,嚴格而言不利於農村社區文化研究的累積或增量推進。

二、處境化經驗

這些關於農村社區和農村社區文化的定義,都試圖找出一個關於什麼是農村社區、什麼是農村社區文化的本體主義的答案來,然而,由於人們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不同必然對於一個事物是什麼存在不同的看法,這就導致一個概念界定的分歧或爭議;這樣的界定更多是一種概念的分析或詞語的「考古」,而不是一種經驗性研究———缺乏實踐性內容和生活意義。所謂經驗性研究,就是根源於社會實踐,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社會實踐的一種闡釋,因此它不得不深入社會實踐而具有屬人的生活價值。從經驗性研究而言,所謂農村社區,就是指一群農民日常生活的范疇(這一范疇不單指地理區位的范圍,更主要是指生活本身的差別與界分),他們享有共同的價值規范。因此,農村社區不能僅從區域上進行解釋,還須從生活本身去理解,也就是說,與其說農村社區是一個界限分明的地理區域,毋寧說是一個活生生的生活共同體;所謂文化,是指一套處境化的經驗以及論證該套經驗合理性的話語和相應的維護機制(如行為規范等)。在這樣的基礎上,不妨將農村社區文化定義為,一群農民日常生活所共同享有的處境化經驗及其價值規范。

1.農村社區文化首先是一種在地性文化。在地性具有本地性、地方性和區域性等多種意涵。這也就是說,農村社區文化是農村社區本地人所共享的文化,也是一種「地方性知識」,因而它具有區域性特點,不同的區域具有不同的文化。

2.農村社區文化具有特定的社會適應性。每個具體的農村社區文化只是適應那個農村社區的社會生活需要,與該社區特定的物質條件和生產方式相統一。恰如畢天雲所言,對於「局外人」來說,社區文化是一個重要的社區象徵,了解一個社區的文化,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了一個社區;對於「局內人」而言,熟悉和掌握本社區的文化就成為一種適應社區的「生存和生活技藝」,這種「技藝」能夠使他(或她)在社區里的一切生活和活動顯得「自然而然」。④

3.農村社區文化跟農民的日常生活相關聯。它不是脫離日常生活的獨立實體。盡管農村社區文化一旦生成以後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是這種獨立性也只是相對於生活於其中的個體而言的。即便如此,個體的行動一方面雖然受制於該社區文化,另一方面卻也在某種程度上實際地影響著該社區文化,吉登斯(AnthonyGiddens)的結構化理論對此已有恰到好處的解釋。

4.農村社區文化是生活經驗的表徵。文化是作為經驗存在的,它只在實踐時發生。⑤經驗是一種實踐性知識,因此農村社區文化是農村社區日常生活實踐理性的表現,它跟這個社區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實際相聯系。這種實踐性知識是長期累積的結果,在當地反復進行實踐,並被實踐所檢驗、印證和改造。為什麼在傳統的農村社區里長老具有很高的威望和權力?因為他們人生閱歷的豐富而擁有應付該社區生產、生活,幾乎一切的實踐知識或生活經驗。如果該社區成員實際地脫離了這種生產和生活實踐領域,這一農村社區文化對他也就失去了作用。譬如,一個農民進城務工以後如果他的工作脫離了農業生產,其生活的重心也轉向城市的話,不但原有的農村社區文化和社會資本無益於他現今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也對他產生不了規制或約束作用,其行為必然脫離原來社區的道德生活,產生一種「脫域」①效應。

5.農村社區文化是一套經驗體系。它既包括具體的生活經驗知識,也包括與之相應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規范。所謂的意識形態,實際上是一種論證性話語,它常常論證並維護某一社會結構的合理性。嚴格地說,農村社區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層次結構,基礎層次是一套生活經驗知識,其次是與這套經驗知識相適應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規范。意識形態論證該套生活經驗的合理性,價值規范則規約人們按照這套經驗知識去行動———瑪麗·道格拉斯(MaryDouglas)說得好,她說:「從公共意義上說,文化是將一個群體的價值觀標准化,它在個人經驗間起仲裁和調和的作用。」②

6.農村社區文化呈現差序格局。由於生活經驗體系是有層次的,農村社區文化也因此而具有一定的差序結構。一個具體的社區生活經驗只是符合該社區的生活需要,與該社區處於同樣物質條件和生產方式的相鄰社區一起則表現同一區域的文化形態。譬如,皖南農村地區文化與皖北農村地區文化不同,華南農村文化與華北農村文化相差異,農業文化與游牧業文化相區別。從一個具體的農村社區由內向外看,農村社區文化呈現出明顯的差序格局。

三、處境化理解

那麼,如何來研究農村社區文化?既然農村社區文化是一套處境化經驗體系,也就只能通過處境化的方式去理解、闡釋。

所謂處境,就是一個東西存在於其中的各種情況的相互關聯的網路。處境總是基於特定社區而言的。

居於語境這個概念基礎深處的,是地點這個要素。語境是地點創造的:地點是最底層形式的語境。地點不僅就地理方面而言,還包括觀念上的地點。這樣的地點是由意義、文化價值取向、支配社會禮儀禮節的規則、地區性的場景和空間方位、時間和歷史契機、個人經歷上的因素、與會話直接相關的圈子、當前的境遇等等意識形態的、宗教的華蓋塑造形成。一個世界就是圍繞著由類似於此的因素組成的地點而崛起。③

這里所說的「地點」,便是我們所說的社區。處境化理解採取的是主位的視角。簡單地說,所謂主位的視角,就是研究者站在被研究者的角度、立場去看問題。在研究農村社區文化時,只有站在該社區人民的角度、立場去看待他們的文化,才能發現該社區文化是符合當地人的生活實際需要的。也只有從這個角度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其實每一種文化不分高低、落後與先進,它之所以存在是有其存在的理由,而且這個存在的理由也只是局限於這個特定的社區范圍,它是由這個社區特定的生活條件和生產方式所決定的。

處境化理解也是一種「內部的視界」( the n-ative』s pointofview)。格爾茨非常贊賞馬林諾夫斯基用「文化持有者的內部視界」去研究另一個文化,「你不必真正去成為特定的『文化持有者本身』而理解他們,亦即文化人類學的分析方法所昭示的兩重概念所揭示的角色處理問題。或者,更確切地說,在不同的個案中,人類學家應該怎樣使用原材料來創設一種與其文化持有者文化狀況相吻合的確切的詮釋」。④強調從文化持有者的內部眼光來看問題,而不是把研究者的觀念強加到當地人的身上,不僅是從研究者的視角來對當地的文化現象做出解釋和評判。

去理解一些別人的貼近感知經驗的概念,並將之有效地重鑄進理論家們所謂已知的關於社會生活一般知解的遙遠感知經驗中去,是一種極其設身處地精微細致的任務,即使它不像是魔術那樣不可思議,也應像是鑽進別人皮層內里一樣深入體察。其關鍵就是別被向你提供信息的當地人把你導入其內在精神的同一對應。或許,應該像我們大多人一樣,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指稱他們自己的心靈,他們畢竟不似有人指稱的那樣敏銳。最重要的是描述出他們自己是怎麼想,怎麼做的。①

處境化理解盡管不是跟文化持有者融為一體,卻是要求把研究者納入社區整體進行思考,即研究者是處境其中對社區文化進行理解和闡釋,而且把研究者與該社區的人關聯起來,不是簡單地把二者對立起來或者採取主/客二分的方式去解釋。語言人類學家派克(Pike Kenneth)針對人類學描寫的「族內人」( insider)和「外來者」(outsider)兩種不同視角,提出了「emic/rtic」的描寫理論: emic是文化承擔者本身的認知,代表著內部的世界觀乃至其超自然的感知方式。它是內部的描寫,亦是內部知識體系的傳承者,它應是一種文化持有者的唯一的謹慎的判斷者和定名者;而etic則代表著一種用外來的觀念來認知、剖析異己的文化。在這兒,「科學性」是etic認知及描寫的唯一的謹慎的判斷者。②王海龍認為, etic這種以外部的描寫、外部的理解來對特定的文化頒布給定的名義,它到底有多少「科學性」,以及在什麼意義上賦予其「科學性」是值得質疑的。③盡管派克的「emic/rtic」的描寫理論拋棄了「主/客」的分析,但是他討論的兩種描寫方式仍然是判然相對的。處境化理解顯然超越了這種對立的描寫和思考方式,將二者構成一個互動的統一體。研究者在進入異己文化理解之前,是一個「外來者」,往往持有「科學性」的價值理念,但是在理解的過程之中,他試圖深入到這個異己文化結構的深處,站在「族內人」的角度去體驗、去看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再抽身出來進行理論的闡釋,這一闡釋雖然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主觀,卻也帶有文化持有者的印記,這是etic所不具有的。

我們在關於中國農村社區文化的研究中看到,更多的學者戴著「有色眼鏡」研究農村社區文化,在他們眼中農村社區文化不免是落後的或者低人一等,他們主張用先進的城市文化去取代農村社區文化。即便有個別學者自覺地拋卻了這種「有色眼鏡」,但他們採取的卻是etic描寫方式,以所謂科學或客觀的名義去研究農村社區文化。問題是,這一etic描寫方式的結論最終跟前者合流,他們主張用所謂的現代性文化去改造落後的中國農村社區文化。與之相反,如果採取處境化理解,或許看到中國農村社區文化的另一番景觀,在這種景觀中不可能存有任何的文化偏見;在處境化理解方式中,我們看到中國農村社區文化正在遭遇千年未有之變化,國家的和市場的力量正在重新型構中國農村社區文化。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8年度重點項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建設研究」(項目批准號: 08ASH010)、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項目「現階段農村文化變遷與和諧文化建設」(課題編號: 08JJD810159)研究的一項成果。本研究得到華中師范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資助。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❸ 旅行社的企業文化是怎樣的

一、旅行社企業文化的內涵
旅行社是整個旅遊業中最具有活力與能動性的一個行業,但隨著旅遊服務市場的擴展,行業之間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各旅行社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擁有自己獨特魅力的企業文化,因為旅行社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必將是企業文化之間的競爭。據〈〈財富〉〉雜志評論員文章指出,世界500強之所以勝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是在於這些公司善於用企業文化給自己公司注入新的活力,同樣,獨特的企業文化也是保證旅行社勝出的重要法寶。
旅行社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而形成的並為全體成員所遵循的企業精神、企業經營理念、企業的價值觀念、經營的目標、經營的方針、管理機制、服務質量、社會責任、品牌誠信、員工的素質等方面的總和,它是旅行社個性文化的根本體現,慣穿於旅行社發展戰略、經營管理之中,是旅行社生存和發展的靈魂,是旅行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旅行社企業文化建設的途徑
(一)夯實基礎,提高物質文化水平
旅行社的企業文化是一種「上層」的理念,但是必須以物質為基礎為載體。旅行社的物質文化是由旅行社的員工創造的旅遊產品和物質設施等構成的一種表層文化,它主要包含旅行社的線路設計,企業名稱、企業標志、企業象徵物、紀念品,宣傳的標語、文字、音像、圖片資料,以及員工的衣著、企業的建築物等。直接外化的反映了一家旅行社的總體特徵。企業物質文明的首要內容是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果,包括企業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旅行社的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與否的直接依據就是旅行社的員工創造的旅遊產品是否合格或者說優秀,而對旅遊產品最具發言權的便是旅遊者。要創造出優秀的旅遊產品,必須從這么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讓旅行社的名稱更響亮,應遵從簡短明快、有獨特性、易讀易記、富有藝術性和形象性等方面來給旅行社名稱命名。其次,要按照旅遊企業CIS,即企業識別系統的要求,對旅行社的建築風格、地理位置等應從長遠戰略的角度來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

(二)加強旅行社企業管理,突出強調以「服務、誠信、個性」為主題的經營理念
經營理念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誠信為本、服務致上」是中國國際旅行社奉行的經營理念;中國旅行社堅持的質量方針是:「滿足顧客需求,經營誠實守信,品質凝聚人心」。對於廣大旅行社來說,應該突出強調以「服務、誠信、個性」為主體的經營理念。服務性是旅行社的基本工作特徵,其提供的旅遊產品不同於其他產品,其提供的是一種與旅客的經歷、感受等息息相關的服務,是一種無形產品。在服務過程中,注重誠信、提倡個性,亮出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和服務方式,讓旅客感受到在接受服務、享受旅行中,不僅收獲了景點視覺,更收獲了該旅行社獨特的企業文化。
(三)提煉旅行社的核心價值觀
旅行社是整個旅遊業中最具有活力與能動性的一個行業,旅行社將旅遊業中的「游、購、娛、吃、住、行」六要素有機地連接起來,全面盤活了整個旅遊業,直接或間接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旅行社提供的旅遊產品也不同於一般的商品,其提供的旅遊服務與遊客的人身經歷、心理感受等息息相關,所以旅行社要從實際出發,結合自身所處的客觀環境,認真研究自身的經營狀況及旅遊業的發展前景,通過分析研究,提煉出旅行社的價值觀體系,總結出可以促進並保持旅遊企業長足發展的企業理念,特別是旅行社的戰略目標和經營理念,以促進企業的長期發展。旅行社當把優質的服務和品質作為企業的理念,全面提升旅行社的服務質量,塑造良好的行業形象。
(四)重視品牌效應,提高企業形象
品牌經營是旅遊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的必要條件,是提高旅遊企業競爭力的利器。消費者的感性消費呼喚品牌經營戰略。旅遊產品是旅遊經營者憑借旅遊吸引物、交通和旅遊設施向旅遊者提供旅遊與活動需求的全部服務,它的顯著特點是不可儲存性、無形性和異地消費性,這就決定了旅遊企業需要通過品牌形象向消費者傳達積極的、實在的感受。旅行社品牌,是旅行社為了識別其旅行社或產品,並區別於其他競爭者所用的一種具有顯著特徵的標記。品牌的外形要素通常由名稱、標志和商標組成,而品牌的內涵要素則是旅行社經營理念、經營方針、經營方式、服務理念、服務特色、服務質量等方面的有機組合。
重視企業形象(CIS)設計和提高,通過優質、誠信的服務,通過良好的企業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的形象,提高企業員工和消費者對企業的認同感,增強企業素質,提升市場競爭力。把企業形象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發揮它的最大價值,為企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五)加強員工培訓,提升員工素質
接待工作本身是旅行社員工積累經驗和增長見識的途徑,然而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在旅遊活動和接待工作中也會不斷地出現新的問題、產生新的挑戰,因此每個人在工作中不斷會有新的成功與失敗的經歷,所有這些都需要一個學習、總結與交流的過程。因此,在旅遊淡季或某個必要時段,對員工進行針對性的專業培訓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對員工進行操守教育,提高員工的職業道德素質,另一方面通過培訓,大力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知識素質、職業素質),員工要有一定的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與應變能力,這樣員工在追求職業成長和發展方面的期望就高。從而提高整個旅行社的服務質量。

❹ 什麼是社團的文化 一個社團的文化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般可用哪些形容詞來形容一個社團的文化特色

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公平合理。

❺ 如何理解社區文化社會化

公共文化服務工作要真正讓「人民群眾滿意」,關鍵在於對展開公共文化服務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進行社會化管理。昨天的會議明確指出,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管理社會化的本質就是要體現多個主體、多方參與。整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或單個項目委託專業社會組織管理。只有如此實現了管理的社會化,才能真正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專業化的水平。

以往社會文化活動中心舉行的文藝項目大多比較單一,而且以國有文藝院團的節目為主,一些演出與市民脫節,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這種局面現在通過多個主體參與的模式已經得到了改觀。浦東新區塘橋街道社區文化中心主任羅建川昨天介紹,該中心力求將各種社會資源都納入到自己的公共文化服務中,讓市民獲益。現在該中心已經引入了20個民辦非盈利組織,26個群眾文化團體。比如邀請詩人桂興華在中心設立了詩歌藝術中心。並讓著名的小朱書店落戶。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參與者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市民享受到的文化服務更為豐富,服務也更接地氣。

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是關鍵。除了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自編自演的文藝演出外,現在他們還有其他的選擇。「文化配送」是由各院團提供文藝項目,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選菜點單」,再由政府購買服務,配送到各中心。上海東方宣傳教育服務中心主任王玉峰昨天說,2014年上海的18家國有文藝院團和32家民營院團的1846場演出被以這種「社區文化中心點單,政府買單」的方式配送到各個社區,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有了內容參與主體的社會化,還需要社區文化中心管理的社會化。過去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都是由所屬街道辦事處負責管理,行政化色彩比較鮮明,這就容易造成僵化,與市民的需要產生距離,變成自娛自樂。而由專業的社會組織來管理,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石門二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目前委託社會組織華愛社區管理中心管理。華愛入駐後經過居民調查,開設了社區學校圖書館,舉辦了一系列節慶活動,並開展文化交流巡演,這都被居民交口稱贊。當然,邀請社會組織管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不代表街道辦事處可以撒手不管。石門二路街道的做法是,他們會有個專職幹部常駐社區文化中心,對社會組織的管理進行監管。

為了將這些經驗形成制度,經過多次聽取意見和反復修改,市文廣影視局已起草形成了1個工作方案和6個配套文件,即《關於推進上海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的工作方案》等徵求意見稿。今後擬每兩年修訂一次,以不斷適應新的形勢發展需要。文件提出:專業化管理的6方面內涵是內外環境整潔有序、設施設備運轉良好、陣地開放科學合理、項目設置豐富多樣、公眾服務熱情周到、內部管理規范有效;專業化管理的3個要素為按照專業標准進行管理、由專業團隊實施管理、達到專業管理水平;社會化專業化管理的3種模式為全委託管理、部分委託管理(場地設施或文化活動項目)、自行管理(按照服務標准);社會化專業化管理工作推進的3個階段為2015年前基層探索實踐、2015年積極推進試點、2015年後面上廣泛實施。青年報記者 酈亮

閱讀全文

與一社文化到底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