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安有哪些好玩的古街。地方
橋梓口 大皮院 鼓樓 湘子廟街 書院門
❷ 西安小吃街除了回民街還有哪裡
西安小吃街除了回民街還有:1.大皮院、2.永興坊、3.西羊市、4.粉巷、5.灑金橋等。
回民街是陝西省西安市的美食文化街區,是西安風情的代表之一。在鍾鼓樓後面,街區內眾多街道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格,有肉夾饃、羊肉泡饃、涼皮、岐山面、餃子宴等美食。
一、大皮院
大皮院是位於西安回坊內的一條街道,以街道內伍亮所經營的回民飲食而聞名。大皮院因為明朝時街道內多經營綢皮生意而得名。大皮院內共有四條小巷,分別是張家巷、李家巷、劉家巷、綢皮巷。
二、永興坊
永興坊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小東門里,原為唐朝魏徵府邸舊址,是2007年西安市在原址上建造的一個「坊」式的精品項目,主要以關中牌坊和具孫明有民間傳統的建築群組合,形成古里坊式布局,實現與古城牆歷史景觀的高度和諧。
永興坊總佔地15畝,東西長130米,南北寬88米,匯集了陝西各地特色美食,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政府計劃擬建仿古「坊、肆」建築群、牌樓、內街等,有楊貴妃皮影、方言文化牆、陝西八大怪街景牆等景觀。
三、西羊市
西羊市處腔凱寬於回民坊的核心地段,是外地和外國遊客來西安旅遊時品嘗古都小吃美食的最佳去處之一。西羊市街東臨北院門,西臨北廣濟街,東西長400多米。它是西安城內一條傳統的歷史古街,具有600多年歷史,元朝時即已形成,最早叫羊市,以進行羊只和羊肉交易為主。目前西羊市已經形成了東段旅遊服務商業,西段原住居民、原真生活區的格局。居民以回族居民為主,有著濃郁的伊斯蘭文化傳統。
❸ 西安有一條古文化街,因一座書院而得名,這是什麼地方
長相思,在長安。西安這座城市,凝聚了中國千年的歷史和文化,來這里旅遊,看風景遠不如品味那份源遠流長的文化氣質和活色生香的市井氣息有趣。而為西安城供給著這份魅力、營造著這種溫情的存在里,最值得一去的就是書院門了。
對於喜歡懷舊的人來說,書院門是個尋找舊時光的好去處。許多在現代生活中看起來毫無用處的東西,比如印章、比如石雕木雕、比如幾近失傳的樂器都能找到,跟著這些「閑物」一起找回的,是人們曾經車馬慢的生活和情懷。
❹ 西安還有什麼街道比較古樸
較古樸且馳名的當數回坊風情街、德福巷、南院門、曲江(大雁塔廣場、大唐芙蓉園、大唐不夜城等等)。
走在西安的大街上,便會發現很多街道有著一些有趣的街名,每一條街道的名字背後,都有著它悠久而古老的歷史,每一個街名,都在見證著這座古城的發展與輝煌的明天。
東木頭市
東起東廳門,西至南大街,長890米。此街宋代時稱菜市,金時稱草場。明時這里成為府城的木頭市、枋板市,故更名為木頭市。明末,因其與聚居木器作坊的西木頭市相對,改稱為東木頭市。
東廳門
西起東木頭市,東至東縣門,長400米。因清代咸寧縣在東,稱為東縣,當時清軍廳同知署和咸寧縣初級審判、檢察兩廳設於此街,故得名東廳門。
東縣門
東起東羊市,西至東廳門,長265米。明清時期,此街中段路北為咸寧縣署,街北有縣署大門與縣門街,又因咸寧縣署在府城4、貢院門街位於西大街西段北側,南起西大街,北至西舉院巷,長145米。因位於「貢院」正門前得名為貢院門街。「貢院」為明清陝西省舉行鄉試的考場,位於府城西北(今兒童公園)。
東舉街院巷
位於今兒童公園東側,為南北巷,西起早慈巷,北至新寺巷,長424米。因西側「貢院」俗稱「舉院」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為奮發巷,1972年恢復原名。
舉院巷
位於今兒童公園北側,東起早慈巷南口,西至牌樓巷北口,長331米。因北側「貢院」俗稱「舉院」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為圖強巷,1972年恢復原名。
早慈巷
位於今兒童公園東牆外,南起西舉院巷東口,北至香米園南巷,長409米。因靠「貢院」考場,為防止越牆舞弊,在院牆頭插滿棗刺而得名棗刺巷。1917年雅化為早慈巷,1966年曾改名為富強巷,1972年恢復原名。開拓與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當時西側是貢院,是舉行鄉試、會試的考場。為防止越牆作弊,在周圍牆原頭蓬滿棗刺而得名棗刺巷,後雅化為早慈巷。
牌樓巷
位於西門里北側,南起西大街,北至西舉院巷西口,長157米。因巷南口有貢院牌樓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為反帝巷,1972年恢復原名。之東,習稱東縣,所以該街取名東縣。
灑金橋
為南北縱街,南起大麥市街北口,北至蓮湖路中段的老關廟則游鎮什字正南,長800米。在南宋和元代稱為鐵爐街,明代改為鐵爐坊,清末以沙姓人住此街北段,得名沙家橋,後改為灑金橋。1966年曾改名為前衛路中段,1972年恢復原名。
橋梓口
為南北縱街,北起西大街西段,南至含光街,長200米。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沿唐清明渠(為唐皇城、宮城供水的渠道)故道分出的通濟渠由西門南側入城,再沿西大街南緣築暗渠至鍾樓東,遠至北院門巡撫衙門。沿渠十戶一口井,供居民食用。在此街北口分一渠,經灑金橋到蓮花池,渠經西大街有橋,故名橋梓口。原以西大街分南北橋梓口,北橋梓口清末改為大麥市街,南橋梓口遂簡稱為橋梓口。1966年曾改名為前衛路南段,1972年恢復原名。
馬道巷
為南北縱街,位於西門內盤道北側,南起西門盤道,北至蓮湖路,長979米。明代困巷內中部有一上城牆的坡道名為馬道,相對南馬道巷而得名北馬道巷。1966年曾改名為聯盟巷,1972年將玉祥門以南恢復為北馬道巷,北部仍稱為聯盟巷。門。11、二府街位於北大街中段西側,為東西橫街。東起北大街,西至紅埠街,長381米。因明初秦王朱樉次子的府第在此而得名。清代駐陝西地方審判、檢察兩廳。1966年曾改名紅衛街東段,1972年恢復原名。
紅埠街
為東西橫街,東磨友起二府街西口,西至教場門東口,長384米。其得名似與唐代宮城城牆為紅色有關,1966年曾改名紅衛街中段,1972年恢復原名。
教場門
為東西橫街,東起紅埠街西口,西至勞務巷南口,長325米。清初沿明代教場建有撫標孫粗教場(撫標:清代稱巡撫所直轄的綠營兵為撫標;教場:操練和檢閱軍隊的場地),故名教場門。1966年曾改名為紅衛街,1972年恢復原名。
青年路
為東西橫街,東起北大街,西至西北三路,分東、西兩段。原西段叫九府街,因明初秦王朱樉第九子府第在此而名九府街。原東段叫梁府街,因清順治年間武進士梁化鳳府第在此街而稱梁府街。1947年,九府街與梁府街因三民主義青年團陝西支部設在梁府街公字5號而統改名為青年路。
竹笆市
為南北縱街,位於西大街鼓樓什字南端,南起南院門,北至西大街,長417米。明代此地商市集中,有瓷器市、鞭子市、竹笆市、書店、金店等,而以買賣竹器最具規模,故名竹笆市。1966年曾改名為革命街,1972年恢復原名。
五味什字
為東西橫街,東起南院門,西至五星街,長290米。明、清兩代直至民國初年這里葯業匯集,曾有藻露堂、樹仁堂、萬年堂等多家中葯店。此街以我國中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1966年改名為五星街中段,1972年恢復原名。
冰窖巷
因為明代秦藩王宮和清代滿族官僚夏季藏冰的地方而得名。冰窖就是在地面挖掘不深的溝道,冬季鑿冰儲入,周圍鋪墊鋸木等隔熱物質,以備夏季取冰消暑。
大差市
因此地擁有西北最大的驛站--京兆驛,車馬過往,宋、金時這一代名"大草市",明清時演化為大差市。
端履門
明朝初期在今天的新城建立了秦王府,並在今東大街南沿、北大街街心建秦府蕭牆,蕭牆內稱王城,當時在此街北口蕭牆開一城門叫端履門,北面正對秦王府南門端禮門。此門是僚臣晉見秦王等候傳喻的地方,端履以示行止檢點之意。今為花市一條街。
下馬陵
在今西安城內和平門處,漢代大儒董仲舒的陵墓位於此地。漢武帝時,所有文武百官每經過此處都要下馬,故名。今西安人到此均以注目禮以示對這位大儒的尊敬。
竇府巷
相傳,隋定洲總管府神公竇毅居此,他的女兒竇氏才貌聞名。竇毅曾根據女兒的意願在府門前畫了一隻孔雀,出榜說,誰能在百步之外射中孔雀眼睛,他的女兒就嫁給誰。這一天,李淵路過這里,搭箭一試,兩箭具中孔雀雙目,於是李淵便在竇府成親。
東大街
為鍾樓至長樂門,長2150米。隋開皇二年建新都大興城,此街位於皇城東牆南門景風門內外兩側,名景風門街。景風門遺址在今炭市街南口東側。唐末,長安城毀,佑國軍節度使韓建縮建長安新城,新城東西兩側築萬年,長安兩個縣城,成為母子三城拱衛之形制,此街分為城內外兩段。城內至元代仍稱景風門街。城外為萬年縣城北門外橫街。因縣城有西北最大的驛站京兆驛,車馬過往,商賈雲集,宋金時期這一帶名大草市,明清時演化為大差市。明初擴大西安府城,拆景風門東移1300米建東門,始統名東門大街。利用元奉元城東北隅建秦王府,今為新城,又在此街南沿和今北大街中線築秦王府蕭牆,蕭牆內為王城,俗稱皇城,將此街包入王城內。清原王城改為八旗駐防城,俗稱滿城,此街又稱順城街。街西端即鍾樓東門洞,亦即滿城西南角門。辛亥革命,新軍即由大差市東薄弱處攻入滿城。民國二年九月,張鳳翔督陝,拆滿城,利用賑陝款對此街大加修築,取名中山大街。1953年部分拓寬,改名東大街。
南大街
鍾樓至永寧門,長670米,寬60米。最初為隋唐皇城安上門街。當時寬90米,兩側栽植槐樹,並砌水溝。因南端有皇城南牆東門安上門故名。路兩側有尚書省六部衙署,門內東側有斗雞場,今演化為大吉廠巷,宋之問有「日晚斗雞場,經過狹斜看」句。今大吉廠古樂社仍流傳著唐代的鼓樂。宋至元仍稱安上街。明初改築南門,朱元璋欽定永寧門,意為南方永遠安寧,為示不用出兵之心故今永寧門瓮城外牆無正門。此街也就稱南門大街。明清時是西安最繁華的大街之一。清中期每遇雨積水成河,人不能過,戲稱滴水河。民國初年改稱南大街至今。
南廣濟街
位於西大街中段南側。北對北廣濟街,南至南院門西口。為唐長安城承天門街的一段。宋長安志有『承天門街東西廣百步,南出皇城之朱雀門』曾是長安最寬的大街。元代稱葯市街,為中葯集散地。明清時,北段稱南廣濟街,南端稱五味十字,以中葯配方重視酸甘苦辛咸五味而得名。民國初年為銀號錢庄集中地。
書院門
位於南門內東側,東至安居巷接三學街。明萬曆七年間,學者馮從吾,今長安縣人,因與閹黨斗爭失利,辭官歸里,在寶慶寺講學。後辟新址,在街北側建立關中書院,學生常至千人,為著名學府。後為閹黨所迫,書院毀馮從吾在此坐兩百日而死。明末清初又作了大規模修建。現為西安師范學校,遺址保存完好。此街因在書院門前而得名。於佑任曾住32號。西口有唐寶慶寺華塔。1991年修整街容保留明清風格建為文化旅遊街。
三學街
位於文昌門內西側之南。東起柏樹林西至書院門。唐代這一帶為太廟,唐末太學遷至此。前院為孔廟,門前數株古槐為當時所栽。宋金時唐太學改為京兆府學,此街名南城巷。元代府學和管理考試的機構貢院及管理人事的機構提舉司相鄰,表明府學明確的目地性。縣學是縣級學府,始於宋金。明代前長安縣學在西關,明洪武三年移往西大街縣衙西側,萬曆九年移於府學西側,今縣坡巷,明成化七年移府學東側。後來門前形成三條南北小街,稱為府學巷,長安學巷,咸寧學巷。此街因北側有此三學,改稱三學街。唐代的孔廟即現在的碑林。
馬廠子
位於東大街中段南側。南至東縣門接東倉門。唐代,京兆驛站是全國最大的公文郵件和官旅護送機構。街南端所對西安市第八中學院內,尚有唐代所刻青石馬槽。唐代以後至明清,經千餘年,京兆驛名稱不改,仍為中國西部最大驛站。此街兩側為驛站喂馬處,故稱馬廠子。
新城廣場
為於市中心偏北。原為唐長安皇城東北隅,宋為京兆府城東北隅。元為中央駐地方監察機構台察院,明改建為秦王府。明末為李自成的順王府。清出改為八旗校場。1926年慶祝西安解圍改稱紅城。某年南部辟為廣場,延續至今。
案板街
元代稱南巷。清順治年間因有售案板店鋪而改名至今。
炭市街
清中葉西安生活供熱由南山薪木轉變為北山煤炭。當時只是一個堆放煤炭的無名小街。後因商而聲名大振並得名炭市街。1927年拓寬。解放前為乾果海味市場。現多為副食品。1989年建門牌樓。
南新街
明為秦王府南門端禮門至蕭牆南門端履門的大街。北端王府門兩側城牆尚存而左右原有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所鑄銅獅一對。明崇禎十六年李自成佔領西安此處為順王府前門。1645年清軍佔領西安將順王府拆毀。原秦藩故府貴妃太湖石移出,今在革命公園南門內,門前銅獅則移往城隍廟前,今碑林博物館,原府第毀為八旗校場。1927年因此街在新城以南改為今名。
後宰門
明代秦王府北門廣智門北。有專管王室衣食供給的機構,稱為後宰。此街東段與北新街相交十字稱為後宰門。清初滿城西牆北段新開一個城門名新城門,此街名新城門大街,後從習慣仍稱為後宰門。通濟坊1936年在西安擁有相當經濟實力的通濟信託公司在這里開拓街道,大量建房。臨北大街建成四層鋼骨水泥磚木混合結構樓房。是西安最早的西式大樓。1949年後為市百貨公司批發部。
韓森寨
因有韓森冢並為近郊最大的墳冢。相傳明代在冢旁駐軍而得名韓森寨。水經注圖。滻水篇曰,冢為悼皇帝冢和史良悌墓。漢武帝征和二年發生了歷史上罕有的冤獄治巫蠱獄。武帝夢見被木人圍打,以為有人在咒他。便派江沖之治巫蠱獄。由於江沖與太子劉據平日有隙,欲誣陷太子,在搜宮時太子被迫殺死江沖,起兵據守長安,血戰五日,後兵敗逃於湖縣而死。武帝孫劉進,即劉據之子也死於亂軍。武帝臨終前真相大白,此案平反,對死者起冢追葬。史稱劉進為皇孫,冢稱皇孫冢。公元前74年劉進之子劉病已繼位,是為宣帝,追封其父為悼皇帝,母為悼皇後。皇孫冢能見宣帝杜陵便是
西安明城牆各城門的來歷
南城牆七門
含光門
含光門是唐長安皇城南面偏西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封閉了西門洞,保留了東門洞,北宋以後全部封閉。現在含光門為雙門洞環島型交通,城門內為甜水井,城門外為含光路。
勿幕門
勿幕門位於南城牆含光門與朱雀門之間。勿幕門又叫小南門,是民國時期新開辟的城門。1926年,為紀念辛亥革命中陝西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而修。先勿幕門為單門洞,門內為四府街,門外為紅纓路。
朱雀門
朱雀門是唐皇城的正南門,因在四象中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門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時,皇帝常在這里舉行慶典活動。現位於南城牆勿幕門(小南門)與永寧門(南門)之間,門內為大保吉巷,門外為朱雀大街。
永寧門
永寧門就是人常說的大南門,是西安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建於隋初,當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城門中偏東的一座,原叫安上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留作南門,明代改為永寧門。現永寧門為環島交通,門外有南門廣場,門內為南大街,門外接南關正街。
文昌門
文昌門開於1986年。位於南城牆永寧門(南門)與和平門間。這里的城牆上建有魁星樓,是西安城牆上惟一與軍事防禦無關的設施。明清時的西安府學和孔廟建在今碑林博物館旁邊的城牆邊,魁星樓也建在城牆之上。魁星樓下這座新辟的城門就被命名為文昌門。現城門內為柏樹林,城門外為文藝路。
和平門
和平門開於1953年,位於南城牆文昌門與建國門間。和平門開於建國後,為了表達飽經戰亂的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的渴望,故名和平門。現成門內為和平路,城門外為雁塔路。和平門與火車站、大差市、大雁塔在一條軸線上。
建國門
建國門是南城牆最東一門。開於建國後,為紀念新中國成立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命名為建國門。門內道路為建國路,門外與環城南路為丁字路口。
北城牆六門
尚武門
尚武門是北城牆最西一門,開於建國後。與尚德門,尚勤門,尚儉門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習武健身、勤儉節約」。現城門內為西北三路,城門外為工農路。
安遠門
安遠門為現西安城牆的北門,明清西安城北城門。位於西安城南北中軸線上。安遠二字是繼承中原漢族朝廷對邊遠少數民族採取的懷柔安撫政策,希望邊遠少數民族對朝廷知恩歸順。現北門交通為環島,城門外是環城北路-隴海鐵路高架,道路為北關正街,稱門內道路為北大街。
尚德門
尚德門位於北城牆解放門西,開於建國後。與尚武門、尚勤門、尚儉門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習武健身、勤儉節約」。現城門內為尚德路,城門外為火車站西盤道。
解放門
解放門原名中正門,位於西安火車站正前。解放門開於民國時期,1952年因擴建火車站廣場而拆除,成為西安城牆一豁口,2005年重新連接,而使西安城牆全線貫通。城門內為解放路,城門外為火車站廣場。
尚儉門
尚儉門位於北城牆解放門與尚勤門之間,開於建國後。與尚德門,尚勤門,尚武門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習武健身、勤儉節約」。現城門內為尚儉路,城門外為火車站東盤道。
尚勤門
尚勤門是北城牆最東一門,開於建國後。與尚德門,尚武門,尚儉門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習武健身、勤儉節約」。現城門內為尚勤路,城門外與環城北路成丁字路口。
西城牆二門
安定門
安定門是西安城牆的西門,開於明清時期。「安定」二字暗意西部邊疆安泰康定。安定門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被保留下來。明代擴建城牆時位置略向南移。現城門內為西大街,門外為西關正街。
玉祥門
玉祥門是西城牆一門,又叫小西門,位於西門以北。民國時,陝西省主席宋哲元為紀念馮玉祥將軍的歷史功績,特開此門,取名為玉祥門。1926年,北洋軍閥劉鎮華包圍西安8個月之久,使西安人民餓死4萬多人,直到馮玉祥將軍率國民軍擊敗劉鎮華後西安才得以解圍。玉祥門外有玉祥門廣場,道路為大慶路,門內為蓮湖路。
東城牆三門
長樂門
長樂門是西安城牆的東門,開於明清時期。因為國都南京位於西安的東面,「長樂」二字帶有祈祝大明江山長久歡樂,萬年不衰之意。門外道路為東關正街,門內為東大街。
中山門
中山門又叫小東門,位於東城牆朝陽門與長樂門之間。在馮玉祥倡議下,於1926年初開辟了中山門,以紀念國民革命領袖孫中山而得名。現城門內為東新街,城門與環城東路成丁字路口。
朝陽門
朝陽門是東城牆最北一門,開辟於建國後。因為這座城門朝著太陽,是每天第一個見到陽光的城門,故取名朝陽門。城門內為東五路,門外為長樂路。
❺ 西安的老巷子有哪些
西安的老巷子有:卧龍巷、粉胡姿族巷、學習巷、安居巷、東西舉院巷等。西安,古稱長安、鎬京,陝西省會、副省級市,是世界歷史名城、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是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
一、卧龍巷
卧龍巷形成於明代,坊間傳言,由於巷子彎彎曲曲,像一條蜿蜒的蛟龍,而街道上蒼勁有力的古槐之根就是龍爪,所以街道得名「卧龍」。另一種說法是:李隆基曾在此處居住。他被立為太子後,有百姓開始將這里稱為「龍潛之地」。褲弊後來的興慶宮就修建在興慶坊,宮中的興慶池因為常年有雲霧繚繞,還傳說有黃龍出現,也被叫做「龍池」,這一帶關於「龍」的說法便傳開了。直到明代時,城牆東擴,卧龍巷附近成為了東郭城的一部分,居民區漸漸形成,也出現了不少新的街道,在為這里取名時就由李隆基的故事聯想而來,取了一個「龍」字,冊散又因當年是登基前居住,故名「卧龍」。
二、粉巷
滿街胭脂粉味粉巷的東頭與南大街交會,西頭則連著南院門街。關於名字的由來,有以下三種說法:
說法一:以前粉巷是西安城的糧食一條街。據說街道上撒滿厚厚的粉面,由此得名。(有一個小故事,一個磨面老闆僱用了一個短工,此人為了不被炒掉,每次趕驢之前給驢抽煙,後來老闆將其解聘,問題是此人走後,不管用什麼方法,驢也不走了,老闆百思而不得其解,只好將其召回,估計老闆到死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說法二:粉巷是以賣胭脂得名,也就是現在的化妝品一條街,離的很遠就能聞到濃濃的胭脂味道。
說法三:粉巷是當初皇上選妃子的街道,因為西安是當年的國都,每年都粉巷住滿了進城等待被選的妃子,她們的身上有好聞的胭脂粉味道。
三、學習巷
分為大學習巷和小學習巷,是千年古街。位於西大街以北、城隍廟西側。
盛唐時期,這里曾是西域各國外交使節的驛館駐地。相傳唐代宗廣德年間,郭子儀從甘肅涇川返歸長安之時,有西域各部將官等200餘人隨從班師回京,他們在長安居住生活期間,學習唐朝的一切法令、制度和文化禮儀,所以該坊被稱為「學習巷」沿襲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