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計算機文化基礎
所謂計算機文化,就是人類社會的生存方式因使用計算機而發生根本性變化而產生的一種嶄新文化形態,這種嶄新的文化形態可以體現為:(1)計算機理論及其技術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廣泛滲透表現的豐富文化內; (2)計算機的軟、硬體設備,作為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設備豐富了人類文化的物質設備品種;(3)計算機應用介入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從而創造和形成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價值標准等成為一種嶄新的文化觀念。
❷ 什麼是計算機文化
計算機文化就是跟計算機有關的歷史的沿革,歷史的發展,有關計算機研發應用一些的方面的知識和文化
❸ 計算機文化與信息素養
社會進入到信息化時代,計算機已經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影響著社會生活,並推動整個社會從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到生活方式的全面變革。最能體現「計算機文化」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的應當是信息素養。信息素養作為信息時代的一種必備能力,正日益受到世人的關注。
一、計算機文化
所謂文化,從一般意義上的理解,是對人類的生活方式產生廣泛而深刻影響的事物,例如人們經常提到的「飲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電視文化」、「汽車文化」等。但從嚴格意義上說,能夠稱為文化的事物需要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基本屬性:
(1)廣泛性 不僅要涉及全社會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又要涉及全社會的每一個行業、每一個應用領域。
(2)傳遞性 必須具有傳遞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功能。
(3)教育性 能夠成為存儲知識和獲取知識的手段。
(4)深刻性 能夠對整個社會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深刻的影響。
計算機作為一種文化,這一觀點首先是由原蘇聯學者伊爾肖夫在第三次世界計算機教育大會上提出的。伊爾肖夫提出「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是第二文化。」雖然伊爾肖夫所講的與計算機文化的概念有很大區別,但也得到了與會專家的支持。計算機的出現,並沒有,也不可能立即產生一種文化,只有當計算機普及、應用和發展達到一定程度和一定階段,使之覆蓋社會活動的各個方面時才會產生深刻的文化變遷。高性能的廉價微機的廣泛應用、辦公自動化軟體誕生,使計算機走進人們日常生活,大容量高速信息存儲設備面世、圖形界面Windows操作系統誕生,使計算機的操作簡單化、大眾化。個人計算機的硬體和軟體始終相互牽制、相輔相成地發展,終於完成了多媒體化。計算機網路出現、「信息高速公路」接入Internet,全球超文本項目WWW的發明,實現了信息通過超文本傳輸網路共享,WWW瀏覽器、網上傳呼機ICQ、電子郵件、博客網頁使Internet的用戶達以數千萬計,世界各國的各級政府、各個企業、甚至家庭、個人都成為網路的成員,網路充斥在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藉助多媒體工具和網路,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高速傳播信息的存在。計算機涉及到全社會的每一個行業和每一個應用領域,並帶來整個社會從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到生活方式的全面變革。用文化的屬性來考察,計算機作為一種文化已被世界各階層的人所認同。
二、信息素養
在計算機文化環境下,要求人們必須充分了解這種新型的文化形式,具備相應的計算機文化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這既是「計算機文化」水平高低和素質優劣的具體體現,又是信息社會對新型人材培養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換句話說,在當今這個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長的時代,人們若不能及時、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就相當於信息社會的「文盲」,將無法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與競爭的需要。
1.信息素養的概念
信息素養最初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於1974年提出,它包括文化素養、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能三個層面。1989年美國圖書協會下設的「信息素養總統委員會」在其研究報告中給信息素養下了這樣一個定義:「要成為一個有信息素養的人,就必須能夠確定何時需要信息,並具有檢索、評價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1998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和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提出了學生學習的九大標准,這一標准包含了信息技能、獨立學習和社會責任三個方面內容,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了信息素養的內涵與外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及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許多專家和機構都對其概念提出了新的看法,雖然各自對信息素養的具體界定或描述上有所區別,但是其內涵基本上是一致的。
我國專家也對信息素養給出了界定:信息素養是個體能夠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能夠檢索、評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綜合能力。並提出信息素養應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一是認知,即信息處理、獲取、傳輸和應用的基礎知識;
二是技能,即資料檢索、計算機素養、研究、學習和定位等技能;
三是理念,即數據處理,基於資源的學習、創造性思維、問題解決、批判性思維、終身學習及責任意識。
實際上,信息素養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從古到今,人類一直在獲取信息和使用信息,只是從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後,由於信息量猛增,才需要運用先進技術獲取和使用信息,才對人們提出高要求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既是實踐發展的結果,也是實踐水平的標志。一般認為,信息素養主要包含以下七個方面的能力:
(1)運用工具的能力 能熟練使用網路、多媒體等信息工具。
(2)獲取信息的能力 能根據要解決的問題識別信息源並選取最佳信息;能熟練運用閱讀、訪問、討論、參觀、實驗、檢索等獲取信息的方法。
(3)處理信息的能力 能解讀、分析獲取的信息,即能夠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歸納、分類、存儲、鑒別、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表達。
(4)生成信息的能力 能整合多種信息源的信息,並組織和建構便於交流和展示的信息作品,即能夠在信息收集、准確加工處理信息基礎上創造新信息,用信息解決問題,發揮效益。
(5)信息協作的能力 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為交往與合作的中介,能與外界建立多種和諧的協作關系。
(6)信息評價能力 能判定信息作品效果,評價信息問題解決過程的效率。
(7)信息免疫的能力 浩瀚的信息良莠不齊,需要科學的甄別能力和自控、自律、自我調節能力,能消除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干擾和侵蝕。
信息素養已經從其傳統的信息檢索、存儲的基本含義上升華,它涉及各種基本的技能、能力和理念,可以用圖1-1簡要說明。
2.提高信息素養的途徑
我們的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就要適應信息化社會的需要。信息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必須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素養不但是人們生存於信息時代的當務之急,也是實現終身學習的必經之路。
圖1-1 信息素養包含的理念與技能
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提高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是人們在信息活動中產生的認識、觀念和需求的總和,主要包括對信息重要性的認識,對信息的內在需求以及對信息所具有的特殊的、敏銳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要使學生認識到信息在信息時代的重要作用和擁有大量信息的特殊意義,形成對信息有積極的內在需求。培養對信息的敏感性、洞察力和識別信息的真偽的能力。無論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總是極為關注信息,對信息有極強的敏感性,這樣才能積極主動地搜集、挖掘信息,整理、加工信息,將信息現象與實際工作、生活和學習迅速聯系起來,從信息中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
信息素養教育著力發展人的發散思維,不禁錮學生的思維,要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對一個問題能提出多種解決辦法並獨立地尋求問題的答案。從創新學習環境、創新學習方法、創新學習情境等方面入手培養創新思維,培養頭腦靈活、思維敏捷、善於捕捉、發掘信息並善於創造信息的新型人才。
2.努力學習信息知識
信息知識是指一切與信息有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主要包括傳統文化素質中讀、寫、算的基本能力,信息常識和多媒體、網路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知識。信息素質是傳統文化素質的延伸和擴展。在信息時代,必須具備讀、寫、算的基本能力,才能夠快捷、有效地從浩如煙海、豐富多彩的信息中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通過對信息的含義、特徵、作用的認識,對信息源的種類及信息分類知識、信息檢索方法的了解,對新的信息技術手段和方法的掌握,奠定提高信息素養基礎。信息社會是一個知識爆炸、新理論、新技術日新月異、層出不窮的時代,要不斷追求新的高峰,就要不斷學習新的信息知識,並善於反思,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架構,主動為自己提出任務,獨立地解決問題,跟上信息時代發展的步伐。
3.全面提高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們有效利用信息設備和信息資源獲取信息、加工處理信息以及創造新信息的能力。這也是支持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和信息時代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信息素質諸要素中的核心。信息能力不僅體現著人們所具有的信息知識的豐富程度,而且還制約著對信息知識的深化。要通過培訓使學生能有效地利用各種信息工具,搜集、獲取、傳遞、加工、處理有價值的信息,提高工作、學習效率和質量,適應信息信息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應當指出,在信息時代,閱讀、寫作和口頭表達能力,使用Internet的電子郵件功能、聊天室等與外界進行交流的能力,僅僅是基本技能,即人們在信息時代生存的基本技能。
4.增強信息道德觀念
信息道德是指涉及信息開發、傳播、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道德要求、道德准則,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新型道德關系。傳統的道德關系,大多是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直接關系,強大的道德輿論壓力可以對個體行為起重大作用。在以信息化的數字和網路為中介的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則成為間接的關系,使直面的道德輿論難以達到,「他律」的作用被淡化,因此,使個體的道德自律成為維系正常的道德關系的主要保障。
網路化的信息海洋把全世界各地的計算機都連在一起,在這個海洋中既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也有許多不利於社會穩定、國家安全和個體發展的信息。信息時代推崇價值觀多元化,但不歡迎缺乏信息道德的社會公民。網路時代價值觀念混亂,對網上道德迷惘的現狀已經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一方面通過法律武器打擊網路信息犯罪行為,另一方面增強信息道德教育,強調對學習者責任心、自尊心、社會責任感、自我管理、誠實等品質的培養。要求人們不傳播封建、淫穢的信息;不傷害他人;尊重包括版權和專利權在內的知識產權,尊重他人的隱私;保守秘密等。信息道德教育要從青少年學生入手,逐步培養他們具有信息時代的道德觀,積極、健康地成長,成為對國家和社會發展有用的人才。
❹ 大家對「計算機文化」是如何理解的
是計算機和信息社會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對信息社會的作用猶如讀寫等印刷文化對工業社會一樣重要。與文盲在工業社會的情形一樣,機盲在信息社會也不能適應和有效地發揮作用。
20 世紀 70 年代剛提出此概念時,人們理解為懂得計算機系統如何工作,即學習關於計算機本身;80 年代初期,程序設計被視為主要內容,是信息社會的第二文化(印刷文化是第一文化),人們都應學會讀程序和寫程序。
80 年代中期,隨著微型機的普及和深入家庭,有豐富的應用軟體可供學校和各行各業使用,對大多數人來說,主要任務是學會使用計算機。
它建立起人與人之間以及這一群人與另一群人之間溝通的渠道,把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大大縮小,使得人們能彼此交談、交流思想、交換信息。每個新思想正在被綜合成更新的思想,從而對人類的本質以及我們生存的宇宙產生新的認識。網路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人人可以處在網路的中心位置,彼此能完全平等地對話。
❺ 電腦文化指什麼
電腦文化就是指以電腦為基礎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健康向上、不斷創新的文化。
很多大學每年都會主辦一次「大學生電腦文化節」,從而使電腦文化得以充分的發展。有助於幫助更多大學生去了解電腦,去善於運用電腦去解決生活和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也有助於對系統重裝、辦公Office應用軟體的熟悉,對計算機一些最基本的技能的掌握,而在人才招聘會上,熟練地掌握一些辦公軟體的應用是企業對大學生的最基本要求,因此電腦文化在大學校園凸顯的尤為重要。
❻ 什麼是計算機文化論什麼是計算機工具論信息化觀念主要包括什麼觀念
所謂計算機文化論就是強調計算機文化在計算機應用中得重要性。計算機文化:計算機應用介入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從而創造和形成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價值標准等成為一種嶄新的文化觀念。
相反的,計算機工具論就是強調把計算機作為一個工具,掌握它,利用它,強調編程的能力,寫演算法的能力。
主要觀念:1.信息化是指通訊現代化、計算機化和行為合理化的總稱。2.所謂信息化,是指建立在IT產業發展與IT在社會經濟各部門擴散的基礎之上,運用IT改造傳統的經濟、社會結構的過程。3.信息化是指人們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達到較高的程度,在全社會范圍內實現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推動人的智能潛力和社會物質資源潛力充分發揮,使社會經濟向高效、優質方向發展的歷史進程。
❼ 計算機文化是什麼
計算機文化即「普及計算機教育」(掃機盲)。是人類社會的生存方式因使用計算機而發生根本性變化而產生的一種嶄新文化形態。
計算機和信息社會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對信息社會的作用猶如讀寫等印刷文化對工業社會一樣重要。與文盲在工業社會的情形一含伏返樣,機盲在信息社會也不能適應和有效地發揮作用。
20 世紀 70 年代剛提出此概念時,人們理解為懂得計算機系統如何工作,即學習關於計算機本身;80 年代初期,程序設計被視為主要內容,是信息社會的第二文化(印刷文化是第一文化),人們都應學會讀程序和寫程序。
80 年代中期,隨著微型機的普及和深入家庭,有豐富的應用軟體可供學校和各行各業使用,對大多數人來說,主要任務是學會使用計算機。
計算機文化的影響
計算機文化對語言的影響
計算機文化的形成及發展,對語言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網路語言的出現與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網路語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縮寫,含有某種特定意義的數字以及形象生動的網路動畫和圖片,起初主要是網蟲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種特定的需要而採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語言了。
計算廳爛機談飢文化對社會的影響
計算機的普及和計算機文化的形成及發展,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互聯網滲透到了人們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享受網路服務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