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大學生科學文化素養怎麼提升

大學生科學文化素養怎麼提升

發布時間:2023-05-16 10:40:21

⑴ 如何提高大學生科學文化素養心得

要提高學生的科學人文素養,總的方針是以

知、情、意、行

為主線:
一是讓學生在了解知識(教材中的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等等)
的同時,
感知科學人文內涵。二是讓學生從一些時事、一些事敬磨悔例中感受科學人文精神、感受人類與環境和諧的重要、
感受如何使其和諧的方法與對策。
三是通過一些綜合實踐活動,
以探究一些問題為方式,
讓學生在行動提升科學人文亮正素養、
在行動上植入科學人文精神遊哪。
1、植根教科書,在授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感知科學人文內涵
2、依託時政實例,有效拓展人文教學內容,培養科學人文品質
3、結合生活實際,在行動實踐的基礎上,強化
科學人文精神

⑵ 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

1.做文化自覺的倡導者:培養文化自覺,首先應認識、了解自身的文化傳統。我們大學生應成為文化自覺的倡導者,系統研究、傳承、弘揚優傳統文化。應更加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多讀經典、讀原著,能夠與先賢往聖進行心靈的對話和溝通:關注中華文化的前途和人類的命運,推動傳統文化現代化,使之煥發新的時代光彩。為此,應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創新離不開繼承,而繼承並不是為了復古,也不可能復古:繼承的過程是揚棄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創新的過程。2.做文化多樣性的推動者:做文化多樣性的推動者文化多樣性是以文化的差異和不同為前提的,這種差異並不必然導致沖突和對立,也可以形成和諧相處、共同進步的局面。這就需要增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而我們大學生在這方面大有可為。大學生與文化多樣性具有天然的聯系:從本義上講,大學就有包羅萬象、海納百川的含義,代表著知識的普遍性和多樣性。我們大學生不僅應傳承本民族的文化,也應成為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推動者:應通過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學術研究以及國際文化交流等,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與尊重、溝通與對話。3.做文化創新的實踐者:人學生的文化創新包括多方面的內容,我們大學生成為文化創新的實踐者需要進行多方面的努力。在此強調兩點:一是促進人文社會科學特別是人文學科的發展和繁榮。人文社會科學既是知識體系,很大程度上也是價值體系,是民族文化中最精緻、最核心的部分,對於促進文化發展意義重大。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交流特別是人文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間深層次理解和交融的橋梁與紐帶。二是促進人文與科技的交融。在這方面,大學特別是學科較為齊全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是最有條件的。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需要人文的、社會的、倫理的價值引導。當然,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者、我們學生也應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掌握一些自然科學的知識和方法。4.做文化引領的先行者:我們大學生雖不排斥通俗文化,但應該有更高的追求。一方面,我們青年大學生應對通俗文化特別是同消費書義、娛樂主義相結合的通俗文化進行學理上的、建設性的批判:另·方面,我們大學生應通過對高雅文化的迫求和傳播,對真、善、美、愛的闡釋和侶份,創造性地進行文化引領。大學生應成為大眾文化的「防火牆」和「平衡器」:當大眾文化趨於低俗時,它提倡高雅文化:當大眾文化趨於膚淺時,它追求高深學問:當大眾文化趨於功利時,它堅守文化理想……這樣的大學才能成為「社會的良心」,成為文化引領的先行者,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徵,成為人類的文化之光。

⑶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素養

摘要: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其科學素養水平對我國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綜觀我國大學生的科學素養狀況尚存諸多問題。文章在對我國大學生科學素質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針對性應對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科學素養;問題;影響因素;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4-0023-02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於2003年進行了第五次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結果表明2003年我國公眾具備基本科學素養水平的比例達到1.98%,而歐共體國家在1992年為5%,美國在1995年達到12%。大學生群體作為國家建設和發展的中堅力量,其科學素養水平對我國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大學生科學素養現狀及其存在問題
當代大學生對科學技術具有比較廣泛的興趣,擁有一定的科學技術基礎知識,對科技發展持積極的肯定態度,具備良好的科技強國的信念。但是,他們對高新科學技術知識和科技發展史了解較少,科學實踐能力較差,對科學精神的理解和科學方法的掌握不足,對偽科學及封建迷信活動的分析判斷能力不強。具體情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一)科技知識了解膚淺,科學方法缺乏理解和掌握
有調查表明,大學生對科技知識了解不夠深入。大學生對於當前的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的理解相對較好,但是對於高新技術的了解還處於一種比較低的水平,對於高新技術的應用和新的科學研究領域的了解很少。有關大學生對科學研究方法了解狀況的調查顯示,僅有2%的大學生表示「非常了解」,有26%的大學生表示「比較了解」,高達65%的大學生表示「不太了解」,7%的大學生表示「不了解」。由此可見,大學生對於科學方法的本質尚缺少必要的掌握和理解。
(二)科學精神欠缺,科學價值取向存在偏差
有學者曾做過調查,在理性上,有43%的學生是肓目的懷疑,或者是盲從專家和他人的觀點,對事物較少有自己的看法;在探索求知精神上,「科學功利主義」對學生的影響最大,使得學生視野狹窄,目光短淺;在實證精神上,有62%的學生缺乏實驗實證精神,偏重抽象思維,缺乏科學實驗的精神仔大和價值眼光。在對科學的追求與關註上,大學生的價值選擇出現了偏差。有調查表明,只有相當少的一部分大學生願意將來投身科學事業(15.5%),而且多數大學生對民生之本的農業科技信息興趣較為冷淡。大學生把學習目的畸形地建立在了個體狹隘的功利性需要之上,急功近利的偏狹意識取代了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單純的求知目的。
(三)科學技能沒有得到較好的培養和鍛煉
高校缺乏針對大學生的專門科研活動,大學生缺少科學技能培養與鍛煉的途徑。高校的科學研究,似乎是教師和研究生的「專利」,大學生很少涉及,並且多數高校缺少針對大學生科研活動作出指導和安排的專門機構。對於普通大學生,既缺乏場所,又缺乏途徑,更缺乏經費開展科研活動。這種體制上的欠缺使得大學缺乏濃郁的科學素養氛圍,學生較難形成一定的科學技能,由此科學實踐能力也較差。
二、影響大學生科學素養的因素
影響大學生科學素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從內外因素來看,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應試教育抑制科學精神
學校正規教育,是培養公眾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然而,通觀我國的教育,不論中小學基礎教育,還是大中專專業教育,都長期困守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中,一味簡單地灌輸知識,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輕視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以致學生缺乏創新精神。而實際上,創造力和想像力才是科學素質的核心內容。
(二)高校開展科學教育的缺陷
高校所開展的科學素養教育更多的只是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教師和學生成為了圍繞知識活動的工具,教學方法也仍停留在傳統教學方法上。高校的科學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重科州戚慧學知識傳授,輕科學方法訓練;教學方法不科學、內容不先進;缺乏科學精神的培植;學生缺乏實踐活動機會。
(三)大學生思想認識存在偏差
由於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及社會用人單位對人才標準的取向偏差,目前,多數大學生對科學素養的認識存在誤區。他們認為,大學生的素質主要應表現在學習期間的專業成績,至於科學素養,只是一種比較抽象的軟條件,冊答因此無須花大力氣加強。這些偏見影響了大學生提升自身科學素養的主體自覺性與主動性。
三、加強大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措施
(一)重視科學技術基礎知識的傳授
通過科學教育,使大學生理解、掌握基本的科學事實、科學概念、科學方法、科學原理和規律,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的有關現象,解決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了解科學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及其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二)拓展充實科學教育教學內容
立足於專業教學,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和背景,對課堂教學做出必要的調整,拓展和充實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本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把學生日常生活中最需要的科技知識融入教學之中,使學生能夠適應學習化社會的發展。高等學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必須實行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的方式,通過對課程設置進行改革,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加強基礎課來進行。
(三)加強科學方法教育
大學生的科學方法教育應結合專業學習進行,掌握科學方法中的哲學方法、一般方法和具體方法。通過科學方法教育,可以使大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常用的科學方法及其在科學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掌握具體的科學方法,並進行必要的科學思維訓練(包括嚴格的邏輯思維訓練和非理性、非邏輯的創造性思維訓練),培養學生運用方法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科技實踐活動
科學實踐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首先,就課堂教學而言,可以盡量增加演示實驗的數量,盡可能地將實驗室向學生開放,給學生以實驗的場所和時間保證。其次,在課外舉辦各種科技實踐活動,可以在實驗室、工廠或者校外進行,結合專業學習建立各種科技興趣活動小組,舉辦系列科普講座,進行科技製作比賽。第三,讓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研究工作,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較為全面的科學實踐訓練。通過參與各種科技實踐活動,可以使大學生更好的領悟、掌握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培養良好的科學品質,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
(五)營造良好的科學教育環境
首先,營造生動活潑、勤奮學習、崇尚科學、學術自由的校園文化氛圍。優良的學風和校風可以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科學教育環境,有利於大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通過組織系列科普講座和人文講壇,建立積極活動的科技協會,創辦科技小刊物,舉辦校園科技節、體育節、文化節等活動以活躍校園科學文化氛圍。其次,營造良好的社會科學教育環境,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批判偽科學和封建迷信的良好環境。社會各界力量的參與,可以形成多層次、全方位、多渠道的立體科學教育體系。

⑷ 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目標及措施

文化素質指人們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較為穩定的,內在的基本品質,表明人們在這些知識及與之相適應的能力行為,情感等綜合發展的質量,水平和個性特點。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目標及措施,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目標首先談談什麼是當代大學生文化素質和文化素質教育。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是指大學生的文化造詣或文化素養,是包括知識在內的能力、方法、品質、氣質等等。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包括三個不同的層面:其一

(4)大學生科學文化素養怎麼提升擴展閱讀

文化素質指人們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較為穩定的,內在的基本品質,表明人們在這些知識及與之相適應的能力行為,情感等綜合發展的質量,水平和個性特點。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目標及措施,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目標

首先談談什麼是當代大學生文化素質和文化素質教育。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是指大學生的文化造詣或文化素養,是包括知識在內的能力、方法、品虧差孝質、氣質等等。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包括三個不同的銷稿層面:其一,基本的或基礎的知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為人與人交往的工具(如語言、禮儀規范等)和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外語和計算機知識就應該屬於此類);二是基礎文化科學知識,包括科學的、文化的、自然的、歷史的、地理的等等基礎知識。其二,學科專業知識,主要有本學科專業知識和與本學科有關的學科專業知識以及綜合交叉學科知識。其三,在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之外的其他知識,可以根據大學生自身學習狀況,有所選擇的選修,或側重於文化藝術類,或傾向於社會職業需求,或注重自身價值追求。對理工農醫院校的學生,文、史、哲、藝等等都應該是側重的重點。

大學生的能力結構包括三個層次:意識一般能力,包括閱讀、資料查詢、寫作、社會調查、觀察、運算、試驗等方面,這是每一個大學生從事工作應該具備的最基礎的能力。二是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也就是通過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常見的一般性問題的能力。比如文科學生的社會調查報告、工作總結、業務規劃,理科學生的實驗報告,科研規劃等等。三是創新能力,即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知識創新和工作創造的能力。由於教育的滯後性特點,使得人才的能力也具有潛在性。對大學生應著重創造精神、創新意識與方法的培養。

方法既是獲取知識的手段,又是創造知識的武器。對大學生來說,除了知識和能力之外,方法也是其文化素質的重要方面。大學生對知識信息獲得的多與少、優與劣主要取決於方法。方法是知識與能力之間的紐帶和橋梁。通過有效的方法,可以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能力的提高又能加速方法的掌握。方法也有三個層次:一是基本方法也就是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有效的工作方法;二是科學的研究方法;三是科學的思維方法和方法論基礎理論。方法作為一種生存、創造和發展的手段與中介,是大學生文化底蘊中應該具備的。

品格首先是政治態度,也就是對國家、對社會制度、對憲法的態度,實際上也是對國家、對民族熱愛與否的具體體現。大學生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個群體,必須具備熱愛國家和民族的素質,要有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其次是現代思想觀念,也就是大學生要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民主精神、科學態度、競爭觀念和法治意識等等現代觀念意識。再次是思想道德慶敏、大</span><span>?W</span><span>生既要有熱愛人民,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一般道德,又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職業道德。

氣質,按照心理學家的分類,可以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道德類型。但在日常生活中。氣質類型十分典型的人並不多見,大多數人是近似某種氣質類型,同時又具有其它類型的某些特徵。氣質屬於人的心理品質,它使人的心理活動染上某種特殊的色彩,卻並決定於一個人的性格的傾向性和能力發展的水平。但氣質又確實受文化底蘊的影響,隨著知識的積累,會改變或完善某些方面氣質的特徵。大學生總的氣質要求應該是:熱情、奔放、執著;儀態自然得體,優美大方;語言舉止文明禮貌,既富有青春期朝氣,又富有學者風度;既富有時代特點,又富有個性色彩。

知識、能力、方法和品格氣質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但是也有區別。知識是能力和方法的基礎,能力與方法是知識的運用,而品格氣質或精神則是知識、能力與方法的升華。因此,品格和氣質是文化素質的最終體現,是文化素質的本質精神。概括地說,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就是大學生通過接受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和社會環境的熏陶,體現出來的能力和方法、內化和外顯出來的品格、氣質修養,是人的精神的總和。

其次談談當代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目標要求。概括起來說,文化素質教育的目的在於教育學生如何做人。人的本質在於他的社會性,每個人在社會生活和社會活動中,不論從事任何活動,都要面對一些共性的問題,諸如人生價值、生活的意義、個人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關系等等。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都必須有其立足點和價值導向,對問題的處理往往採取不同的手段,產生不同的結果。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是其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在校時形成的思想價值觀念、精神風貌等等,不僅影響著個人對多方面關系的處理和自身的發展,還影響著他人和環境。因此,不論什麼專業的學生,也不論以後從事什麼工作,首先都要學會做人。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就是給大學生提供一套正確的價值導向體系,使之明確人生的目標、意義和價值,人對自然、社會、民族、他人以及自己應該持怎樣的態度、掌握處理各種關系的程度和准則。並通過體驗、實踐內化為自身的穩定品格和精神,最終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具有民族精神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具體地講,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目的包括從低級到高級三個層次,也可以說是三種境界。一是提高文化素養。加強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在於使大學生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以及運用這些知識的方法能力,塑造其完善的文化品質,進而影響其他方面素質的培養。提高文化素養在注重結構的合理性和現實的實用性的同時,更注重的是人的發展性,也就是可塑性和持續發展的能力,突出的是創新的方法和創造的精神。二是規范道德行為。文化素質教育的最根本之處就在於使受教育者把知識、道德准則、價值標准等等外在的東西融入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及行動中,並反復修煉、內化為自身的東西並逐漸達到真善美相統一的境界。也即是所說的知識的'內化和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知是為了行,離開了行便無知可說,而且只有在行商才能得到真知。進行文化素質教育最直接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規范大學生的道德行為,完善其人格和品格,使之真正能夠達到知和行的有機統一。三是弘揚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真善美的和諧統一。人文精神包括三個方面:其一,對於人特有的文化教養的珍視;其二,對於人的尊嚴、人的感情生活,特別是每個人自由地運用其理性的權利和珍視;其三,對於每個人在情感和意志方面自有發展的珍視。這三個層次都包含並體現人對真善美的強烈追求。因此,人文精神也就是大學生文化素質的本質所在,弘揚人文精神是文化素質教育的核心。弘揚人文精神,主要是通過傳授人類的特別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財富,並在實踐中反復修煉,使每一個學生完善心智、凈化靈魂,通曉人類的目的和意義,明了對民族對社會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具有很強的奉獻精神。

因此,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目標,大而言之,就是培養學生高尚的精神品質,弘揚人文精神,塑造學生理想的人格。具體地講,就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規范的社會公德意識;塑造學生良好的思維機制,完整的現代意識和健全的現代人格;培養學生較強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分析能力、協調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其不僅具有廣博的知識,而且具有較強的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變化的能力,真正成為受社會歡迎,能夠肩負起時代重任,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措施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4)大學生科學文化素養怎麼提升擴展閱讀:

學生要提高自身素質就要通過艱苦的訓練,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培養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關心集體的良好素質。通過這次社會實踐,學生們真正認識到了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是什麼,為什麼要在實踐中探索和檢驗真理。

他們表示,要珍惜在學校的時間,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並不斷地進入實踐,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為將來更好地服務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⑸ 大學生如何提升文化素養

大學生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文化素養:
1.列好書單,有規劃地安排時間閱讀從古到今,從中到外。注意外國文學不僅僅指歐美文學,如奧地利,拉丁文學中也有很多精品。既然題主想要提升文學素養,筆者認為開拓視野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2.嘗試每天都寫一點東西可以是一句話,一段話,再到一篇有頭有尾體例嚴謹的小文章。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同時增強了遣詞造句的能力。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的缺陷和局限。
3.文學素養是立體的,文學是生活不是書本,她是有氣息的,也是集語言美,建築美,音樂美,繪畫美以及哲學思考為一體的藝術,多思考,多體悟。

⑹ 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目標及措施是什麼

大學生素質目標指思想、文化、身體,即代表德、智、體三個方面。素質的高低不以人種而劃分,任何地方都有素質高的人和素質低的人。素質提高代表著德、智、體的全面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發展性素質目標和措施,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道德品質,包括真誠、勤奮、有責任感等;人文社科知識,包括歷史知識、社會知識、文學底蘊、人際交往能力等。



大學生發展性素質措施

1、強化專業技能。

要抓好學生的專業素質教育,要與社會需求接軌,提高對市場的靈敏度,通過市場需求帶動人才培養環節的革命,適時調整高等教育調控機制。建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體系,專業教學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突出技能訓練。

2、強化綜合素質。

專業素質和人文素質兩方面必須兼顧,兩者相輔相成。等教育在課程設置上應該注重文理滲透,人文素質教育不僅僅是要傳授文學、歷史、哲學等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一種歷史感,它不僅有助於大學生在專業領域內更有創造力,還可以使學生變得更善於深思熟慮,成為更全面、更成功的人。

3、強化全面和諧發展。

大學生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在就業選擇中,確立正確的價值坐標系,分清崇高與卑下,提升人格,促進職業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自信而不自負,務實而不庸俗,面對挫折與失敗。

具有較強的意志力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對事情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正確認識自我,科學定位,不斷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

⑺ 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

如何能夠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人文素養,使自己

首先要利用業余時間多閱讀科普書和多觀看科普節目,以增強對科學術語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認識;其次是培養自己的科學態度,爭取成為一個對科學保持濃厚興趣的學習者、發現者、創造者和科學精神的弘揚者,同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總結,改進教學方法,力求做得更好,在實踐中加深對科學研究過程和方法的認識;還有就是要正確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懂得如何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科學與社會有關問題,並能做出明智的決策,注重科學精神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科學內容與科學活動相結合,知識教育與培養能力相結合。
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則首先要學會學習和讀書,在博覽群書中思考、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拓寬文化的視野,提高思想的散空盯高度,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尤其要閱讀經典,與人類的思想家、教育家對話,學習他們的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同時還要向周圍其他同事學習,學習他們的教書育人的經驗和方法;還要利用計算機網路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資訊素養,熟練的運用計算機獲取、傳遞和處理資訊;還要積極向教學實踐學習,積累經驗,不斷思考、總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等等。

如何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

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我們很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人文素養,能夠與時俱進,以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情感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只有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才能更好的為教學服務,才能更好的從事教育。以下是我的簡單認識:
一、如何提高科學素養
科學素養是科學文化素質的一部分,所謂科學素養也叫科學素質。我個人認為新世紀中學語文教師科學素養應包括:
1、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能夠吃透教材,結合自己班的情況,把復雜教學簡單化,具體化,易於學生接受和理解。
2、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
3、新時代要求教師也要具備新技能,所以我們必須結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現在大部分學校,都已經安裝電子白板,我個人認為教師有必要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把抽象問題具體化。
二、如何提高人文素養
教師的人文素養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一定的作用,「教師的人文素養」是教師是就是我們教師日常生活中所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操、性格等等各方面的修養,所以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我們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以身示範,做好學生的榜樣。
1、我們自己可以提高自身的修養,通過讀書,不斷提高修養。
2、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與領導、同事、家人和諧相處,給自己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
3、我們要不斷改變自己的舊觀念,加強與時俱進。
4、在教書之餘,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出去旅遊,開拓眼見等等。
總之,我相信教師在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方面有所改變,有所提高,那麼我虧陪們在處理教學,師生問題時候也就更加和諧,我們也能以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情感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學生很多時候不喜歡聽老師的一大堆道理,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一身說教,我覺得這樣的效果更明顯。

要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我認為首先要豐富自己的科學知識,認識並理解科學術語和基本概念,適當增加對前沿科學的了解;其次是培養自己的科學態度,注重教學實踐中的科學性,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總結,不斷加深對科學研究過程和方法的認識;第三要正確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懂得如何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科學與社會有關問題,注重科學精神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知識教育與培養能力相結合。

作為一名教師如何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 (線上等)

多看書,什麼書都看,古典文學,現代科技,軍事戰爭,就連雜志、報紙也不要放過

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個人的人文素養是逐漸形成的,要在平時就沖和應注意培養的,多讀一些書,提高自己的素質。還有就是多參加一些活動來鍛煉自己的能力,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如何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 林丹

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方法:
作為一名教師,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首先要積極閱讀和加強學習,在閱讀學習中思考、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拓寬視野,提高思想高度,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除了與教學有關書籍外,還要更多的閱讀經典,與「巨人們」對話,學習他們的研究成果,從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同時虛心向周圍同事學習,學習他們的成熟的教書育人的經驗和方法;還可以通過網路進行學習、查閱,不斷提高自己的資訊素養,運用網路的便捷性,獲取、傳遞和處理資訊;積極實踐、創新,積累經驗,不斷思考、總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
要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我認為首先要豐富自己的科學知識,認識並理解科學術語和基本概念,適當增加對前沿科學的了解;其次是培養自己的科學態度,注重教學實踐中的科學性,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總結,不斷加深對科學研究過程和方法的認識;第三要正確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懂得如何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科學與社會有關問題,注重科學精神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知識教育與培養能力相結合。

. 何謂科學素養?如何培養、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原來的接受學習為主轉變為以探究學習為主的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建構學習、分層學習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的提出,使得「科學素養」這一與時俱進的概念有了新的內涵,而學生的學習方式正是為了迎接科學素養的新的內涵而轉變的。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從而為國家和社會乃至全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關鍵詞:學習方式 轉變 科學素養 養成
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的基本行為和認知取向。學習方式不等同於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它指導學生對具體的策略和方法作出選擇。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提倡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學習目標,以往的接受學習已不能順應課程改革的需要,為達到促進學生發展的根本目的,需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現代幾種主要的學習方式
(一)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就是一種學生在本能的好奇心的驅使下,按照類似科學探究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主張「學生學習科學的過程,就是使已有知識與新資訊建立起聯絡從而建構合理解釋。」[1]科學探究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意味著我們要把探究作為一種學生認識自然和理解物質世界的重要途徑,一種獲取知識的有效手段。
科學探究是從老師或學生的問題開始的,一切科學探究的活動都是圍繞問題展開的。教師要善於營造問題情景,通過閱讀教材、實驗、觀察等多種途徑,引導和鼓勵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從而讓學生自如的進入科學探究的過程,進而完成學習任務。
對探究的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主要是通過實證資料進行的。所以探究活動中實證資料的收集是必不可少的。學生收集實證資料的方法主要有:觀察具體事物,描述其特徵;測定物質的特性,並做好記錄;實驗觀察和測量,並做好記錄;從教師、教材、網路、調查、訪問、書刊、文獻等途徑合理解釋探究結果。
學生和學生之間存在著生理差異,他們的知識背景和思考問題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加上探究本身的開放性,註定探究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這樣探究結果就必然存在差異。為了達到對所學知識正確理解的目的,就需要同學之間交流、討論、相互取長補短。
探究學習已經成為現代學生的主要的學習方式,但它與接受學習方式不是對立的,只要是有意義的學習,無論是探究還是接受都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只是探究學習方式更強調對知識的探究過程。更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二)自主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具有主體意識、不斷激發自己的學習 *** 或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一種學習方式。[2]其特徵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能動性:自主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自覺的從事學習活動,能動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徵。
2、有效性:學習者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的提出,自己制定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這樣自主學習的出發點和目的是盡量協調好自己學習系統中的各種因素,使它們發揮最佳的效果,從而使自己的學習達到最優化的過程。
3、相對獨立性:自主學習過程是獨立展開的,但是這種獨立是相對的,學生的學習環境不能完全有自己掌控,而且學習過程不能完全脫離老師的指導,所以還有依賴性的一面。
4、自我監控性:自我監控是指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所進行的一種觀察審視、評價和調控。這里指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學習結果等方面的自我認識能力,從而能及時的發現問題,及時的有針對的自我調整。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不要老師的指導,而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能動學習,而自學是在完全脫離老師的情況下的學習,這是二者的根本區別。自學可為進行自主學習作準備。
(三)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異質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助互動,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為評價標准,共同達成學習目的的活動。[3]合作學習的主要活動是小組成員的合作學習活動,它首先要制定一個小組學習目標,然後通過合作學習活動對小組總體成績作出評價。合作學習的展開,需要在自主學習的進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合作學習的特徵如下:
1、 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是指同一小組是由性別、學習成績、能力傾向、民族等個方面不同的成員構成,成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互補性。同時,各班各合作小組之間又是同質的,只有組間同質才能保證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平的競爭。也就是說應該混合編組。
2、 任務分割,結果整合:把學習任務切割成若干塊分給各個小組成員,這樣小組成員就對自己的那部分任務全力以赴,但同時他們又要把自己的那部分學習任務講授給別的同學,各小組的結果還要進行最後的整合。
3、 個人計算成績,小組合計總分: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在形成性評價時,每個人都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獨立完成任務,但是小組中每個人的積分將加在一起,各小組的總分進行比較。
4、 公平競賽,合理比較:即把原來合作小組打亂,組成新的測驗組,優等生和優等生一起測驗,差等生和差等生一起測驗,以保證公平合理。
5、 分配角色,分享領導。
(四)建構學習
建構學習是指學習的形成過程,是已有的知識經驗與從環境中主動選擇和注意資訊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資訊的過程。[4]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接受由老師傳遞的知識的過程,也不是對客觀現實的加工處理,而是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對所遇到的各種知識進行分析、推理和評價,並努力發現事物的規律、主動的賦予知識以意義。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資訊積累和豐富的過程,同時包含著由於新舊經驗的沖突而引發的觀念轉變和認知結構的重組。這樣學習過程就成了能動的建構而非被動接受的過程。
(五)有意義學習
有意義學習是和機械學習相對的,是有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提出的,他將學習按照學習發生時新舊知識的聯絡分為有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奧蘇貝爾所說的「有意義學習」指的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知識建立起非人為的、非任意的實質性的和非字面的聯絡。」非人為的聯絡是指新知識與學習者原有的相關知識發生相互作用;實質性的聯絡是指不拘泥於字面的,學習者真正的理解了學習內容的意義。而機械學習則只能產生人為的、非實質性的聯絡。
(六)分層學習
所謂分層學習是指協調學習目標和要求,把學習要求置於各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內,同時調動學生學習的可能性中的易變因素,使學習要求和學生學習的可能性相適應。[5]新課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學生的發展具有性和不均衡性。這種不均衡性表現在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認知方式、興趣、愛好的差異等,這些差異直接造成了學業成就的差異,導致了差異教學的實施,而分層教學和層次學習就是差異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分層學習使的各個層面的學生對不同層次知識的學習找到了自己的基點,在比較適合自己的平台上發展自己,不像以往,好學生、差學生一刀切。分層學習還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
二、科學素養
所謂科學素養簡單的講就是藉助於理科教育所應當培養的公民素質,1958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郝德首次用這一術語來探討科學探究教育問題,他認為「與科學知識探究及其在人類各種事物中的應用有關的行為反映了一個人的基本素養,這種認識反映了科學以及我們的民族、社會進步和當今人類適應時代需要革命性變化。」[6]科學素養的特徵不是直接教給學生的,而是貫穿於一個充滿生機的課堂之中,在這樣的課堂之中,學生通過解決各種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活動或者設計各種專案而發展科學素養。
裴勒等人則認為在1964年前後,「一個具有科學素養的人」應理解以下六方面的內容,並認為前三個方面的內容特別重要:(1)科學和社會的相互關系;(2)指導科學家工作的倫理原則;(3)科學的本質;(4)科學和技術之間的差異;(5)科學中的基本概念;(6)科學和人類社會的關系。[7]
在此基礎之上,70年代初,壽沃爾特提出了七個維度組成的科學素養的定義,認為「一個具有科學素養的人」應具備:(1)理解科學知識的本質;(2)與環境交流時,能准確運用科學概念,原理、法則和理論;(3)通過科學探究過程解決問題、作出決策並增進對世界的了解;(4)和周圍世界打交道的方式與科學價值原則相一致;(5)理解並接受科學與技術是密切聯絡的事業,並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互動關系;(6)通過接受科學教育以及拓展終身的科學教育,形成各種對世界更為豐富的確信的並且更加激動人心的看法;(7)掌握多種與科學技術密切相關的操作技能。
而辛恩則進一步把科學素養分為「實用科學素養」,「文化科學素養」和「公民科學素養。」[8]20世紀80年代,與科學技術、科學政策、科學在社會發展中的角色等密切相關的課題成為人們在探究科學素養內涵時所關注的問題。基於此,米勒指出,公民科學素養是一個多維結構體系,它涉及三個相互關聯的維度:(1)對基礎科學知識體系中重要科學概念術語的充分理解;(2)對科學探究過程或科學本質屬性的理解;(3)在一定程度上對科學技術之與個人和社會發展影響的理解。
從國際范圍內人們對「科學素養」的探究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它不僅僅是一個具有非常豐富含義的概念,而且是一個隨著時代發展的概念。[10]科學素養既具有歷史性又具有時代性,它的內涵是開放的、發展變化的,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賦予其不同的涵義。針對當前基礎科學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以及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的要求,科學素養又具有了新的側重點和要求。[11]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科學技術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科學素養更加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關系,這就要求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參與社會決策,從科學與社會的角度主動的思考社會問題,把自己的學習放入其真實的社會情景之中。科學素養也強調在主動的、負責任的公民的背景中發展科學素養,注重學生的科學興趣、科學意識的培養。總之,現代科學素養,在強調知識、技能、過程學習的同時,更加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絡,重視學生科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三、學習方法的轉變促進科學素養的養成
首先,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為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親身體驗了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理解了科學的本質,也認識到了科學探究為突破口,以提高學習者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的。
其次,科學應以人為本,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肩負起發展科學、發展社會的使命,主動積極的學習。以往以接受學習為住的課堂更多的學生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枯燥的課堂難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可想一個對科學沒有興趣和熱情的人,很難想像他能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再次,科學素養的培養是面向所有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使每個學生都有了直接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使每個人都有了體驗科學興趣的可能,從而使其科學素養進一步提高。同時,科學素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它是動態發展的而不是靜態不變的,不同階段不同的人處在科學素養的達成的不同階段,分層學習利於學生再學習過程中科學素養的不斷養成。
最後,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課標中,知識技能可以通過學習獲得,但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卻難以靠講授灌輸、學習來形成,它們只能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通過不斷的體驗、內化而成。所以,轉變學習方式是利於三維課程目標的實現,從而達到科學教育的根本宗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希望可以幫到你。。加油

如何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感言

作為一名教師,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首先要積極閱讀和加強學習,在閱讀學習中思考、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拓寬視野,提高思想高度,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除了與教學有關書籍外,還要更多的閱讀經典,與「巨人們」對話,學習他們的研究成果,從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同時虛心向周圍同事學習,學習他們的成熟的教書育人的經驗和方法;還可以通過網路進行學習、查閱,不斷提高自己的資訊素養,運用網路的便捷性,獲取、傳遞和處理資訊;積極實踐、創新,積累經驗,不斷思考、總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
要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我認為首先要豐富自己的科學知識,認識並理解科學術語和基本概念,適當增加對前沿科學的了解;其次是培養自己的科學態度,注重教學實踐中的科學性,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總結,不斷加深對科學研究過程和方法的認識;第三要正確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懂得如何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科學與社會有關問題,注重科學精神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知識教育與培養能力相結合。

⑻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科學文化論文

提高大學生的科學文化論文,需要在文化素質、文學知識、科學理念逐步提高,才能提高大學生的科學文化論文。
首先,要學習好文化知識,掌握各門學科的知識,提升到一個高度,不放棄每一個知識點,不漏掉每一個細節,精益求精,有刻苦鑽研精神,才能完全掌握好文化知識。
學好文學知識,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日日積月累,在日常生活中,多讀一些文學著作用作,比如四大名著,了解其中的文學精髓,吸收其中的文學素養,正所謂:書中自有言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學習並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就要有科學文化的理念,懂得一些先進的技術,明白其重要的偉大意義,對於今後的生活及生存將起到舉足輕重的價值。因些,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遠大的理想和報復,這樣,才能學好並掌握科學文化知識。
綜上所訴,提高大學生的科學文化論文,是任重而道遠,只有踏踏實實地學習,學習,再一學習,真正掌握文化、文學、科學知識,才能提高大學生的科學文化論文。

⑼ 當代大學生如何提高文化素養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大學生文化素養氛圍。現階段大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不僅要通過合理的課堂課程規劃及相關教學活動實現,還應從文化氛圍和文化體系入手,打造適合大學生文化素養提升的良好環境氛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設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以統籌兼顧之平等理念發揮政治教育主體性;在社會實踐中加強文化意識教育。合理促進大學生與社會資源的對接對鍛煉自身修養提高文化教育修養有顯著作用;建立和完善職業素養訓練測評系統督促大學生提高文化修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老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大學中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

閱讀全文

與大學生科學文化素養怎麼提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