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南的鳳凰古城歷史文化簡介
鳳凰古城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已有四百多年歷史,雖歷經滄桑,仍保存完好。
古城明清時代特色民居120多棟,胡姿族各種廟祠館閣30多座,是中國西南文物冊散建築最多的縣份。城內還有古色古香的石板街道200多條。
2014年8月16日,鳳凰古城風景名勝區災後恢復建設基本完成褲弊,正式對外開放。
適合遊玩時間
鳳凰古城的旅遊旺季在每年的3月—11月間,淡季在11月至次年3月。鳳凰古城是一個有著民族特色和氣質的古城,來此旅遊的遊客一半是來看景色,一半是來體驗文化。雖說兩者多是如影隨形,密不可分,但是這對來鳳凰古城旅遊的遊客而言是比較重要的,
2. 中國四大歷史文化古城
華夏文明,上下傳承五千年之久,在這千年歷史變化的長河之中,眾多的歷史古跡在經過千難萬險之後,得以保留,能夠讓後人可以有幸瞻仰其風采。在中國有著四大歷史古城,在這里他們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徽州,簡稱「徽」,古稱歙州,又名新安,為浙江省最早雛形唐末兩浙道的組成部分,也是江南省分割後安徽之「徽」的命名來源。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府治今歙縣,從此歷宋元明清四代,統一府六縣,明清時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餘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鎮」,坐落在雲南省麗江市大研鎮。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鎮。麗江古城是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另一座為山西平遙古城)。
麗江古城絢麗多彩的地方民族習俗和娛樂活動,納西古樂、東巴儀式、占卜文化、古鎮酒吧以及納西族火把節等等,別具一格。麗江古城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
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戰國時曾為巴國最後一個首都。公元前314年,置閬中縣,其後歷設郡、州、府、道、縣等,明清之際曾作為四羨激迅川臨時省會達19年,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閬中被譽為四川最大的「風水古城」,保存較好,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閬苑仙境」、「巴國蜀國要沖之地」、「天下第一江山」、「閬中天下稀」、「世界千年古縣」、「國際最佳旅遊度假勝鉛閉地」、「中國春節文化之鄉」等美譽。
3. 古城歷史文化空間格局是什麼
一帶兩片四街區,五軸八坊多節點
一帶:環城歷史文化風光帶;
兩片:大城和少城格局保護區;
四街區:寬窄巷子街區、大慈寺街區、文殊坊街區、水井坊街區;
五軸:東、西、南、北四條傳統大街以及人民南路——人民北路現代城市發展軸;
八坊:碧雞坊、富春坊、染坊街、勸業場、龍池坊、琴台路、春熙路、祠堂街;
多節點:沿護城河形成以橋梁、公園、城牆遺址、景觀標示、古建築為主體的歷史文化節點。
4. 渝中區一圈一廊分別指的什麼,有沒有具體的規劃圖
「一圈」主要指構建環古城歷史文化圈,串聯起下半城重點區域,復原、保護古城歷史遺存,引入特色文化旅遊等內容。「一廊」指構建以曾家岩、中山四路為核心,聯動李子壩、紅岩村等重點區域的抗戰文化長廊。
據介紹,整條抗戰文化長廊10餘公里,將串聯起重慶大禮堂及馬鞍山片區,曾家岩和中山四路,以及李子壩、紅岩村,共20餘處抗戰文化遺址。該條抗戰文化長廊將活化利用紅色遺址、名人舊居、優秀近現代建築等資源,規劃建設一批特色突出的文博場館。
具體而言,今年渝中區將啟動打造10個博物館(陳列館),包括目前已明確的上清寺怡園、解放東路二府衙街中共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舊址、重慶行營、葯材公會、東華觀藏經樓、法國領館等6個。屆時,市民可看到相關歷史文化品展出,深入了解母城抗戰文化。
5. 世界八大文化圈的基本情況
從文字字形來看,今天世界分為五大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代表儒學文化和後來的佛教文化。包括中國、日本、朝鮮等國,以及以華語作為民族語言之一的新加坡。
印度字母文化圈,代表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包括印度、孟加拉、緬甸、尼泊爾、斯里蘭卡、泰國、寮國、柬埔寨等。
阿拉伯字母文化圈,代表伊斯蘭教文化。包括阿拉伯國家(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等)以及信伊斯蘭教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伊朗、巴基斯坦等)。
斯拉夫字母文化圈,代表東正教文化。包括俄羅斯、保加利亞、南斯拉夫(一半)、外蒙古等。
拉丁字母文化圈,代表天主教(以及新教各派)文化。後來突出科技文化,包括英美等世界多數國家。
6. 世界古城簡介
在古代世界的研究中,城市通常被定義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城市商業和行政中心,擁有一套法律體系,通常還有規范的衛生設施。然而,這只是一個定義,「城市」的名稱可以基於以下因素:
定居點人口
建築物高度
建築物/人口密度
某種下水道系統的存在
行政級別
牆壁和/或防禦工事的存在
定居點的地理區域
或者「定居點」在古代是否被稱為「城市」並且至少符合上述條件之一。
在古代世界,「城市」通常描述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和從寺灶檔廟等中央宗教建築群向外延伸的特定建築模式(盡管令人沮喪的是,這有時也同樣適用於「村莊」) '或'結算')。「城市」一詞源自拉丁文civitas,盡管城市發展早於羅馬許多世紀。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 ME Smith 教授在The Sage Encyclopedia of Urban Studies 中寫道,「人口統計學定義,基於 Louis Wirth 的概念,確定了城市 作為具有社會異質性的大型密集定居點」(26),這意味著它們被定義為根據所有人遵守的法律決定為了共同目的而共同生活的大型社區。但是,該定義同樣適用於大型鄉村之於城市。
華盛頓大學的 George Modelski 教授鼓勵根據歷史學家 Tertius Chandler 的著作(在他的《四千年城市發展》一書中)進行定義,該定義基於人口定義了與村莊不同的城市。莫德斯基寫道:
人口估計有兩個要素:考古學家的現場評估(無論是一般的城市住區面積,還是估計或實際數量的房屋),以及人口密度因子,無論是整體的「宏觀」城市場地,或「微型」,每戶住宅比例……微觀估算需要可靠的房屋數量,而這對於大多數站點來說並不真正可用。另一方面,宏觀因素容易出錯,例如忽略局部條件(3)。
Modelski 聲稱,盡管這些估計存在固有問題,但它們仍然是區分大型定居點與實際城市的最佳方式,因為人口密度被認為是做出此類決定的最可靠因素。那麼,採用錢德勒的定義方式,現代敘利亞的泰爾布拉克(Tell Brak)等定居點(始建於公元前 6000 年)不能被視為城市。史密斯教授寫道:
「城市革命」的概念最早由 V. Gordon Childe (1892-1957 CE) 提出,描述了一系列社會變革,這些變革帶來了最早的城市裂睜和國家的發展……這些變革(例如社會的起源)階級和農業剩餘的生產)為最早的城市提供了社會背景。一旦階級結構的國家社會在一個地區占據一席之地,個別城市就會因各種力量而起起落落(26)。
烏魯克市,今天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最早在公元前定居。公元前 4500 年。
第一城
公元前 4500 年至 3100 年間,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發展了第一批符合錢德勒和沃斯對「城市」(以及考古學家柴爾德的早期工作)定義的城市。烏魯克市,今天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最早在公元前定居。公元前 4500 年和用於防禦的城牆在公元前 2900 年在整個地區很常見。靠近烏魯克的埃里杜市被蘇美爾人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城市,而其他聲稱擁有「第一城市」稱號的城市是比布魯斯、傑里科、大馬士革、阿勒頗、耶路撒冷、西頓、洛陽、雅典,阿爾戈斯,和瓦 *** 尼。所有這些城市肯定都是古老的,並且位於很早就有人居住的地區。然而,烏魯克是「最古老的城市」稱號的唯一競爭者,它有物證和書面文件,以楔形文字的形式,可以追溯到最早時期的社區肆辯歲活動。毫無疑問,在烏魯克之前就已定居的耶利哥、西頓、甚至埃利都等遺址缺乏同類文獻。他們的年齡和居住的連續性是根據考古發掘中出土的建築物的地基而不是現場發現的原始文件來衡量的。
古城人口
古代城市的人口,取決於人們對「城市」的定義,與現代人可能認為的適合城市的定義大相徑庭。史密斯教授聲稱,「許多古代城市的人口不多,通常不到 5,000 人」(26),而其他學者,例如莫德斯基,根據所考慮的時期,引用了 10,000 到 80,000 范圍內的更高人口可能性。例如,Modelski 指出烏魯克的人口在公元前 3700 年為 14,000,而到公元前 2800 年為 80,000 (12)。相比之下,蘇格蘭愛丁堡市的人口2011 年為 495,360 人,2011 年英國倫敦人口為 817.4 萬,美國紐約市 2012 年人口為 833.7 萬。然而,歷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指出,「在古代,可能沒有哪個城市的人口超過一百萬,甚至羅馬也不行;而且,除了中國,直到 19 世紀才有後來的「羅馬」」(6)。Mumford 的觀點強調了使用人口作為定義古城的手段的問題,因為已經證明,指定為「定居點」的城市中心(例如 Tell Brak)比當今許多現代城市擁有更多的人口。隨著美索不達米亞城市的興起,一個地區的人口聚集到城市中心變得越來越普遍,一旦被封閉在城市的圍牆內,人口就會增加,或者至少,這種增長變得更加可衡量。
人口增加導致郊區化和定居點擴展到原始邊界之外。現代學者在定義城市時面臨著進一步的問題,有些人聲稱不應考慮郊區的擴張,而另一些人則堅持認為必須考慮。在 Tell Brak 的例子中,這個問題和許多其他關於城市定義的問題一樣,最為明顯。雖然最初的定居點可能比烏魯克小,但到公元前 2 千年,其規模已擴大到 320 英畝(130 公頃)以上,而且由於它較早成立,因此聲稱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舉個例子,它的人口比現代的愛丁堡要多得多,所以它應該根據人口來指定城市;許多該領域的專家認為它不是一座城市,這一事實證明了現代學術界關於將古代城市中心定義為"城市"或"聚居地"的爭論。這場辯論還包括和解是否需要有一個圍牆,才能真正被稱為「城市」。
城寨
有圍牆的城市在美索不達米亞很常見。巴比倫是古代世界最著名、今天可能也是最具爭議的城市。與其聲名鵲起的原因一樣,它仍然存在爭議,因為這座城市在許多聖經敘述中都佔有突出地位——而且是消極的。然而,巴比倫遠非「邪惡之城」,而是一個偉大而繁榮的文化和知識中心,是第一個完善玻璃製造藝術的國家。公元前 1500 年,以及進一步發展今天稱為天文學、占星術、早期物理學、數學、法律、文學、建築和雕塑的藝術和科學。偉大的漢謨拉比國王公元前 1792 年首次用城牆包圍了巴比倫,並為馬爾杜克神(Esagila)建造了第一座神聖的寺廟建築群,包括金字形塔,一座高高的階梯塔(它可能產生了著名的聖經記載的巴別塔),所有這些都居中幼發拉底河周圍。然而,巴比倫在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 634-562 年,公元前 605-562 年在位)的統治下達到了頂峰,他用 40 英尺高且厚實的城牆環繞城市三圈,以至於在上面舉行了戰車比賽. 巴比倫的城牆,尤其是偉大的伊什塔爾門,出現在一些作家的七大奇跡名單中 古代世界,被認為是一個奇跡,環繞城市十英里。
美索不達米亞以及後來的希臘和羅馬城市的特點是城牆,其他文明也是如此。被稱為大辛巴威的城牆(在現代辛巴威)定義它和貝南市(在現代奈及利亞)同樣被認為是該地點的標志。美索不達米亞不太可能直接影響這些其他文化,更有可能的是,在沒有文化傳播影響的情況下,世界各地都豎起了圍牆,只是作為對鄰近城市攻擊的可能性和自然世界的不確定性的自然反應。在中國,在城市周圍築起圍牆的傳統仍在繼續(尤其是在昂陽,它從未被圍起來)。即便如此,有些文化建造的城市沒有圍牆,或者至少沒有任何高度或長度的城牆。瑪雅人的城市中美洲沒有明顯的城牆(盡管他們確實有城門),埃及人似乎完全放棄了城牆的概念。史密斯寫道:
由於考古學家未能在新王國時期(公元前 1350 年)阿肯那頓的首都阿馬爾納之前在埃及發現大城市,因此有時將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相提並論,稱其為「沒有城市的文明」。然而,這個標簽掩蓋了一種獨特的都市主義形式。雖然尼羅河的洪水可能摧毀了早期的大型首都,但埃及人似乎更有可能形成了一種以更小、更專業的城市定居點為特徵的分散城市化形式 (25)。
然而,有圍牆的城市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的生活中心,巴比倫的人口(尼布甲尼撒二世統治期間為 20 萬)與其他城邦沒有什麼不同,因為他們依靠城牆將他們與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和危險性。城牆外綿延著長長的耕地和放牧牲畜,但也潛伏著大自然無法控制的方面以及那些對城市充滿敵意的人的敵意。盡管每天有很大一部分人離開城市范圍去照料田地和牲畜並從事貿易,人們的生活主要在城牆後面展開。對於美索不達米亞人來說,這座城市的概念非常重要,以至於他們認為埃利都市是人類的發源地,而不是像聖經創世記中的伊甸園那樣的花園。
城市的好處和成本
關於美索不達米亞開始城市化的原因,學術界沒有達成共識,推測范圍從該地區缺乏降雨,到環境因素,例如漫長而開闊的平原,讓居民任由自然因素(以及,及時,入侵者)擺布,沒有有圍牆的城市,簡單的解釋是繁榮的村莊吸引了更多的人,並穩步發展成為城市中心。劉易斯芒福德建議:
人身安全和社會延續是這座城市的兩大貢獻。在這種情況下,在不破壞社會秩序的情況下,各種沖突和挑戰都成為可能……通過它的蓄水、運河和灌溉,這座城市從它最早出現在近東開始就證明了它的存在,因為它使社區擺脫了反復無常和自然的暴力——盡管使社區更加卑微地屈服於人類的反復無常和暴力的進一步影響,使這一天賦的很大一部分無效(5)。
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這種分離產生了一個人造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們為了生存不再需要關注自然的循環。雨水可以儲存起來以備後用,收獲的莊稼也可以,田地可以通過人類的智慧灌溉,而不是依靠神來降雨。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它們的權力也在增長,正如史密斯指出的那樣,「統治者使用城市建築來傳達關於權力、財富、合法性和其他意識形態主題的信息」(27)。人類社區依賴與土地的關系的舊農村生活體系隨著城市中心的興起而改變;現在人類控制了自然環境,並按照自己的意願改造周圍的土地。芒福德指出,「在城市的保護罩下,看似如此永恆,這些幻想助長了捕食和寄生的習慣,最終破壞了整個社會和經濟結構,在周圍景觀甚至遙遠的地區造成破壞之後。許多自然提供的、對健康和心理平衡必不可少的元素,在城市中是缺乏的」(6)。
然而,這並不是說城市和城市化進程沒有長期利益。歷史學家Paul Kriwaczek 寫道:
城市出現了中央集權國家、社會階級等級、勞動分工、有組織的宗教、紀念性建築、土木工程、寫作、文學、雕塑、藝術、音樂、教育、數學和法律,更不用說種類繁多的了。新發明和新發現,從輪式車輛和帆船等基本物品到陶窯、冶金和合成材料的創造。最重要的是,大量的概念和想法對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非常重要,例如數字或重量的概念,完全獨立於實際計算或稱重的物品——數字十或一公斤– 我們早就忘記了它們必須被發現或發明(20-21)。
即便如此,城市環境的人為性質,也是如此眾多的古城,沒有被征服的原因。,被他們的居民摧毀或遺棄。在公元 900 年之前,所有偉大的瑪雅城市中心都被遺棄了,許多最重要的美索不達米亞城市,如烏魯克和埃利都,在那之前很久就被清空了。人口過剩和資源枯竭導致許多古老城市的衰落,芒福德聲稱這種情況發生在城市中心,「當一個城市與其周圍的土地不再存在共生關系時;當進一步的增長使當地資源(如水)負擔過重,並使它們變得不穩定時;當為了繼續發展,一個城市必須超越其對水、燃料和建築材料的直接限制」(6)。這正是發生在瑪雅城市科潘的事情以及整個古代世界的許多其他人。在科潘和許多其他瑪雅中心,缺乏供水日益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
同樣的範式,無論是缺水還是其他資源,導致古代世界其他國家其他大城市的衰落,並且在現代仍然存在。在曾經產生第一批城市的地區,新月沃地目前遠不能生育。Stimson Global Security 的 David Michael 寫道:「不斷增長的人口、飆升的需求、不斷增加的環境壓力以及可能不可持續的發展計劃,可能會給該地區的淡水資源帶來難以承受的負擔。」 這種情況在過去很常見,但在今天卻是對環境的威脅。人類創造了人工環境、城市,以確保他們的安全並讓他們對生活有一種控制權,並且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他們與他們生存所需的自然環境保持距離,因此,在許多古代城市,這兩種環境都不是可持續的,而且都處於廢墟之中。
7. 西安是唯一被承認的世界古都,北京等其他古都為何不被認可
在我們國家長達5000多年的封建歷史中,不僅僅涌現出了很多被世人所敬仰的文化產物,更是因為這些文化產物催生出了 一大批古都,這些古都的代表有北京、西安、開封、洛陽等等。然而在這眾多的古都中,也只有西安能夠被全世界人民所接受認可;即便是我們今天的首都北京依然不被世界認為是有歷史底蘊的古都,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第三點:西安至今仍然保存有完整的古城牆,這也是北京、開封等城市所不能相媲美的。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國都為了保證自身城池的絕對安全性,一定會修建城牆和護城河。而現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古都已經看不見當年的古城牆了;即便是復原了當年的古城牆,也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文化了!
正是基於以上這三點,才使得西安在一眾古都中脫穎而出,被全世界所認可。
8. 亞非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個各自有什麼文明成就
四大文明古國,或稱四大古文明,是流行於漢語文化圈的一個概念,一般指古埃及、古巴比倫(美索不達米亞)、古印度及中國此四處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
四大文明古國是四大古文明的舊稱,而四大古文明也是比較合理的說法,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而在於他們為現在文明的發源地,亦可以說是一個創造點。 西方歷史學也有相當於「四大文明古國」的概念,或者諸如「文明的搖籃」等的類似概念。
1、西巴比倫
公元前7000年左右,蘇美人開始了耕種,公元前3500年出現原始城邦並形成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文,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先後有蘇美人、巴比倫人等建立的文明。
在這個平原上發展了目前歐亞大陸考古已知的世界上第一個城市,頒布了歐亞大陸第一部完整的法典漢摩拉比法典,蘇美人發明了楔形文字,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定七天為一個星期。他們懂得六十進位法,如一分六十秒,圓周360等。
還發明了車輪,方便交通運輸。他們已知使用陰歷。
2、古埃及
公元前7000年左右,人們在尼羅河河谷定居,開始在岸邊建立房屋,並進行農業和畜牧業生產活動。埃及尼羅河流域文明大約開始於公元前4500年左右,象形文字也在這個時候出現,並沿用了4000餘年並出現大量城邦。
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尼羅河上遊河谷地區和尼羅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區分別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兩個國家。公元前47年,凱撒大帝進攻埃及的時候,戰火波及亞歷山大里亞城圖書館。數十萬冊以古埃及文字書寫的經卷付之一炬,其中包括當時最完整的埃及史。
這部史書是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在大使自立為王的將軍托勒密要求埃及的祭司兼學者馬內托(Manetho)所寫的。這部當時最完整的埃及史,卻在凱撒大帝進攻埃及時付之一炬。這部「埃及史」被燒毀,實為無法彌補之損失。
幸而當時有些其他著作引用了一些這本書的內容,人們才能知道古埃及歷史的一些片段。直到目前,埃及學者仍然沿用馬內托對埃及史的劃分,但對許多帝王的興衰更替,以及確實的年代,仍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
3、古印度
早在公元前約3200年,在現今巴基斯坦,文明即已滋生,古城哈拉帕及摩亨佐-達羅的遺跡留有許多這早期文明的烙印。居民已有度量衡及文字,並挖溝渠及運河,在堡壘之下的城市是在一嚴謹計劃下築成的,神廟、住宅、浴室、街道,幾何形的格局及衛生系統的設計排水溝、運河等。
出土的遺物非常豐富,包括黃金首飾和寶石、經雕刻過的石頭、青銅和土塑小雕像等。黃銅和青銅多半用於製造器具和武器。陶器通常以輪狀捏制,用火燒成,並繪上幾何、花卉及動物等圖案。
4、中國
中國主體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考古(如裴李崗遺址、賈湖遺址、大地灣遺址)發現了公元前約6000年農耕文化遺留下來的小米、稻穀、釀酒、樂器、稷和最早的文字雛形、宮殿式建築、繪畫、十進制等。
根據紅山文化遺址公元前4000年出現最早的城市並發生階級分化,公元前3500年之後出現階級社會和最早的原始邦國、銅綠等表示著中國文明的形成。根據龍山文化遺址發掘出公元前2600年左右50多個城邦與280萬平方米的城市、骨刻文和銅器、光澤透明的玉器、薄如蛋殼的黑陶等。
與其同期的還有良渚遺址發現的亞洲最大的城市良渚古城和三星堆遺址發現的2米多高的青銅人像等。至公元前2700多年的黃帝時代華族兼並夏族、黎族、夷族等。
形成了華夏族,在公元前約2100餘年出現夏、商、周。周分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
夏、商、周皆採用封建制,周朝時封建制比較完善,人口以庶民為主。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封建制度逐漸瓦解,原本的封建時代的世襲階級逐漸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統一的中央集權世襲王朝。秦之後華夏族融合其他周邊民族形成漢族。
(8)古城文化圈是什麼情況擴展閱讀:
概念的起源和內容
梁啟超在其寫於1900年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認為「地球上古文明祖國有四: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是也」。
但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不是梁啟超發明的,西方國家很早就有four major early (ancient) civilizations的說法,在美國一些歷史教科書中也有這種說法。
英國BBC廣播公司的大型記錄片《文明的軌跡》里,將古中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稱作世界四大古文明。
學者認為四大文明古國都是建立在河川台地附近,原因是有固定的水源使農業和商業較容易發展。人類固然離不開水,不過,歷史學家認為,中國文明之初,先發生於山嶽,然後擴展到河域。
在距今7000年-5000年前,在北半球的兩河流域、尼羅河、印度河、恆河流域以及黃河、長江流域相繼產生了世界四大文明,相繼由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器時代,而後步入金屬器時代。人類今天所擁有的很多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一般都可以追溯到這些古老文明的貢獻。
四大文明古國的社會制度,巴比倫採用奴隸制,印度實行種姓制度,中國在春秋戰國以前採用封建制和井田制。都有自己的神話傳說。國家政權則較晚誕生,古代都利用宗教神話來加強君主統治,巴比倫的統治者漢謨拉比自稱「月神的後裔」,古埃及的法老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中國的君主自稱「天子」。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歷法,一年都分12個月並且有閏月。各個文明都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黃河、兩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輪制陶,埃及和兩河流域都較早的計算了圓周率,中國較早發現了勾股定理或其實際應用(「勾三股四弦五」),印度則發明了印度數字(阿拉伯數字)。
9. 吉林省僅有四處古鎮哦,雖不是風景如畫,卻有著很深的文化底蘊
古鎮都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喜歡她的原汁原味,欣賞她的 歷史 背景,享受她的片刻安寧,或是對她的情有獨鍾。
下面我們就來細數一下吉林省有哪些古鎮、古村吧!
葉赫那拉古城
四平市梨樹縣東南部
以富有女真族特色的古建築聞名。古城的建築都很有特點,每城有木、土、石三道城牆,城外有護城河環繞,內有八角時樓,是我國北方少見的古建築群體。
如今的葉赫那拉景區一分為二,分「古城文化區」和「轉山湖風景游藝度假區」。古城文化區內有文化古跡可供遊客參觀游覽。轉山湖景區湖面約5000畝的水域,再現了「山水共天一色」的詩意境界。
輝發古城
通化市輝南縣輝發山上
是明代女真扈倫的輝發部所在地。輝發部原系薩哈連烏拉江尼瑪家部人,始祖星古禮,傳至旺吉努,在輝發河畔呼爾奇山「築城以居」,即現在我們看到的輝發古城。
輝發城地處水陸交通要塞,萬曆35年(1607年)9月被努爾哈赤攻佔,是女真人在我國留有的珍貴 歷史 遺存。作為重要的明代女真人古城址,每年都吸引大量的遊客前來追尋先人的足跡,發思古之幽情。
訥殷古城
白山市撫松縣長白山管委會池南區302省道右側錦江大橋前1公里
據清通志《氏族譜》記載,訥殷古城系訥殷兵城,滿語稱「額赫庫倫」。其中訥殷兵城原佔地面積30多萬平方米,坐擁錦江大峽谷,扼守長白山西南門戶,易守難攻。它是全國僅存的女真部落森林古城。
可以坐在博物館旁邊的涼亭看看山水,聽聽鳥叫,體驗體驗跨江玻璃棧道。建議去訥殷古城一定要定一個講解,了解一下滿足文化,長白山 歷史 文化。
長白山朝鮮族民俗村
長白縣馬鹿溝鎮果園村
地處長白山南麓,鴨綠江源頭,長白朝鮮族民俗村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兩江道惠山市隔江相望,是沿江 旅遊 公路通往長白山天池的必經之地。
各方面給人的觀感不一樣。無論是建築風格,還是各種禮儀習俗,都與其他民族所居的地方,有著明顯的差異,屬於另外一種風景。是一個只有72家村民的村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