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祠堂文化是怎麼回事

祠堂文化是怎麼回事

發布時間:2023-05-17 03:24:55

❶ 祠堂文化的傳承意義

祠堂文化的傳承意義

祠堂文化的傳承意義,祠堂在很多人看來都是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它庄嚴肅穆,而祠堂的存在在風水中也有一些說法,那麼下面就為大家分享下祠堂文化的傳承意義。

祠堂文化的傳承意義1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是我國鄉土建築中的禮制性建築,是鄉土文化的根,是家族的象徵和中心,也是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象徵和民俗文化的代表。從民俗學家的角度看,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詮釋時代文明」。

作為中國民間保存最好的一種古建築群體,祠堂留給後人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千秋功過,於祠堂可見一斑;華夏祖先,從祠堂可知譜序流傳。

祠堂的由來

祠堂起則譽納源於氏族社會逐步解體之後,是由同一個祖先所生、自成系統的血緣親屬集團與地緣組織統一而成的宗族組織,在居室外獨立建造的祭祖、尊賢、求神的場所。漢代正式出現祠堂的名稱。

宗族通過祠堂尊祖敬宗的功能來體現封建宗法的根本原則,顯示宗族至尊的族權。祠堂也就成為宗族祭祀的聖地,它象徵著宗族的團結。當然,也有些人通常把祠堂簡單理解為死去祖先的家,神靈所聚之地,祭祀祖神陰靈的場所。

祠堂的主要功能

祠堂既然是祖宗神靈聚居的地方,供設著祖先的神主,那麼祭祀先祖就是祠堂最主要的功能,祠堂的另一種重要功能是珍藏宗譜、纂修宗譜。

祠堂還是討論族中事務的會場,也是教書育才之地,亦是家庭法庭,每當風俗年節或族內重大的喜慶活動,祠堂又是全族歡慶或娛樂的場所。

祠堂的文化意義

祠堂是家族或宗族權力和經濟文化的象徵和標志。它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中,國家統治集團起著核心作用,宗族地域集團及家族血緣組織也起到了一定的歷史作用。

它們在對封建法制的輔助和補充,維護封建統治的穩定起著重要作用,也長期起到所謂治國安邦的社會作用,所以它仍然是歷代統治者確認的保障的一種輔助統治。

祠堂文化的傳承意義2

宗祠是中國古代農耕社會人們敬畏自然,尊崇祖先的反映,也是服從服務於多數歷史朝代「孝道治國」的大政方略。盛世修志,盛世建祠。宗祠文化的繁榮也是側面反映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現實。

宗祠,俗稱家廟、祠堂。它是儒家禮制的產物孫沒,是崇孝敬祖的場所,是民間建築的`瑰寶。舊時祠堂又稱「家廟」、「祠廟」。按禮記規定,宗廟為帝王專有,繼之諸侯、大夫才能設宗廟祭祖。

後來宋代朱熹始提倡建立家庭祠堂。每個家族可建立一個祭祀高、曾、祖、考四世神立的祠堂神龕。直到明代,朝庭才允許民間百姓亦可建家廟。宗祠多建於家族聚居地中心位置,隨著族丁的繁衍興旺,大家族便分宗專門建起了宗祠或支祠。

祠廟大多建築宏麗、工藝精美,集建築、雕刻、繪畫、書法、文學於一體,承載體現了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悠遠的傳統風俗,千百年來為民眾所重視。可以說,宗祠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中最為突出的經典。

古時各姓氏都不惜重金聘請風水師,反復勘察,一般都擇前有涇,「前水為鏡」,人工開鑿或引水成池,後虛亂有峰,「後樹為屏」,若無峰,就堆土成丘,植樹造林;左獅右象為對稱,正面視野開闊,出入方便,前山層疊綿延,為祠址之地。

現在的宗祠,大多保留延用明代以來的建築風格。有些宗祠雖建築規模不一定大,但結構精巧端莊、古樸凝重,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基本保持明清建築的基本特徵。

祠堂一般分為二大類:一是姓氏家族祠堂,即宗祠;二是歷史名人祠堂,即歷史名人紀念專祠。

姓氏祠堂最大的特徵是:內部設有神主堂,供奉的是家族祖先的神主牌位,而且龕前都有香爐、燭台等祭皿,四周牆上有繪畫、浮雕,柱上有楹聯,橫樑上、壁上懸掛匾額,內容或是歌頌祖先功德,或是宣傳忠孝德善。

祠堂中大多有戲台、廂房,以供娛樂教化之用。正門外繪制門神。而歷史名人堂是則官方或民間建立的紀念性祠堂,堂中有名人塑像或畫像供後人瞻仰、陳列名人有關生平、資料、著述和文物等。歷史名人專祠,現在大多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宗祠的主要功能是祭祖敬祖,宗親聯誼。宗祠是有血緣認同,和宗睦族;緬懷祖德,傳承文明;弘揚正氣,激勵子孫;獎優助學,排憂解難等等作用。如果說尋根敬祖是「繼往」,那麼激勵子孫則是「開來」,也就可以說,宗祠即是繼往開來的一處「心靈聖地」。

眾所周知,我國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作為人人皆有的姓氏,以血緣文化形式記錄著中華民族形成與發展的歷程,並以不斷的連續性,強大的凝聚力,對民族融合,國家統一發揮著特殊作用。

以姓氏為徽記,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傳承共祖炎黃,百姓一家的觀念和血濃於水,分裂不開的情感,也同時傳載了以「和諧」為核心的人文精神。

而傳載這些精神的表現形式,諸如譜牒、格言、家規、家訓及家廟、宗廟、祠堂等,即是傳承的重要有形載體,為世代留傳下這些寶貴精神財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當今,大眾普遍對挖掘上述文化形式表現出深厚興趣,充分說明了社會發展和人文精神的需要,這理所當然的應引起每一個炎黃子孫的重視。

祠堂文化的傳承意義3

祠堂的作用

祠堂有多種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孫平時有辦理婚、喪、壽、喜等事時,便利用這些寬廣的祠堂以作為活動之用。另外,族親們有時為了商議族內的重要事務,也利用祠堂作為會聚場所。

在中國古代儒家倫理里中,家族觀念相當深刻,往往一個村落就生活著一個姓地一個家族或者幾個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廟祭祀祖先。

在日本祠堂也經常出現,這種家廟一般稱作「祠堂」,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漢代,當時祠堂均建於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禮》立祠堂之制,從此稱家廟為祠堂。

祠堂文化的社會功能

(一)教化功能:是指以祠堂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對族眾教育、感化的活動。

(三)維系功能:指祠堂文化起著統一族眾的行為與思想的作用,使社會生活保持穩定,使族眾群體內所有成員保持向心力與凝聚力。

(二)規范功能:指祠堂文化對族眾中每個成員的行為方式所起的約束作用。其作用在於根據特定條件,將某種方式予以肯定和強化,使之成為一種群體或標准模式,從而使社會生活有規則地進行。

(四)調節功能:通過祠堂文化活動中的娛樂、宣洩、補償等方式,使人類社會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調劑的功能。

❷ 祠堂文化是古代傳統文化之一,為何會消失呢

宗族權力的產生顯然與祖先叢轎的廟宇有關。因為有了這個祖廟,宗族權力作為一種權力,在家族中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成為統治和壓迫的工具。也正因為祠堂有如此惡劣的影響。因此,新中國成立後,祠堂被堅決徹底地摧毀了,族長的權力被徹底切斷了,家庭結構被打破了。


記得一位偉人說過:一個沒有歷史傳承的民族是走不遠的。自夏商周以來,中華文明一直在改朝換代,但古代史官和史書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華文明的傳承,重視傳承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特色。有一雙注視的眼睛。因此,祖廟不應該消失,不僅不應該消失,而且在改革開放、共滲叢肆同實現中國夢的今天,祖廟作為歷史傳統文化的紀念館,更有意義。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鄭頃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分享就到這里了,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評論中告訴我們。



閱讀全文

與祠堂文化是怎麼回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