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發揚佛教文化

如何發揚佛教文化

發布時間:2023-05-17 05:06:14

1. 怎樣才能把佛教文化產業做好做大做強!!!隨喜

1.佛教文簡旅檔化事業,是佛教的付產品。佛教興,產業才能興。因此應對佛教護持起積極作用。特別是佛學院,未來的精神導師。
2.應該了解正法,抓住佛法的核心,發善良清凈的願心,以眾生的需要開發心靈產品。從產品引生對佛教的歡喜和正念。這就是菩薩事業。
3.心靈產品的開發,需求量巨大。因此找到好的載體,結合各種古今中外國藝術形式宣傳推廣佛教。豐富文化產業鏈。用藝術的形式幫助眾生。
4.結合各種社會佛教攔亂資源,積極從事傳播工作,特別注重媒體的力量,如電影動漫音樂等,打造清新形象,積極推動公益。成就慈善品牌。成為佛教信眾積極支持的鎮櫻產業,則必會成功。

2. 南懷瑾:如何去弘揚佛法

南懷瑾:
關於未來佛教的弘法

講到這里,想起四十年前,我和我的袁老師意見不同就在這里。我老師認為,弘揚佛法還是要走傳統的路子,要帝王、王者、大臣、居士發心,才可以振興。我說時代不同了,今後文化和佛法的弘揚,要建立在平民基礎上,推動的力量,不能也不是靠帝王或國家領導的權位,而是靠資本家的錢財。幾十年下來,看起來好像還是我的意見對了。然後我還跟我老師提出另一個相反看法,在今後的社會,弘揚佛法不那麼簡單了,要真行菩薩道,就得一手拿佛經,另一手抓只老鼠。為什麼抓老鼠?密宗的財神手中都抓著老鼠。要一手布施錢財,一手布施佛法,就是財、法二施,等無差別,才能弘揚得開。後世的年輕人學佛,是要有錢供給他才來,要不然他來學你這個干什麼?(《花雨滿天》)

3. 如何學習傳統文化和佛學並弘揚

學佛就是學習佛的教導按佛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的去做,無蔽漏論你皈依不皈依都會得到收益命運都會想好的方向發展,所以學佛比信佛要好太多!數運單純的信佛沒有任何意義,就算信得再誠心還是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做事,所以不會得到任何利益!

有的朋友問我學佛可以不皈依嗎?可以的,不皈依只要按佛的教導做人也會在當世得到益處,但是最好是皈依,就像你認真的學習開車技術,技術很好但是沒有駕駛證也是不好!皈依就是這個道理。其實皈依很簡單就是個儀式,皈依並不是要求和僧人一樣去生活!

現在就說下怎樣學佛,有的朋友或者說還沒有深入了解佛學的朋友可能認為學佛就是放生,布施,所以就經常自己或者和團體去放生,或去哪裡捐款!這些都很好!但是如果把學佛比喻成走路,放生和布施等就像是走路用的拐杖,如果只玩弄拐杖不走路那還是沒有用處!而且一些『聰明人』看到了這個現象他們把自己包裝成佛,道,儒學大師騙取這些善良朋友的供養及錢財,若昀就遇到過這種人!金剛經上佛就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之沙!果然應驗。

學佛基礎可以先學【十善業道經】,或者參考藏傳宏畢爛佛教的五加行,再就是【佛說42章經】【佛遺教經】等!如果這這些學上半年那些『』大師『』根本就忽悠不了大家了!按著佛經上去做就是學佛的走路,如果再結合放生,布施就會更好,這些也是很必要的!當然做好這些的前提最重要是持戒!殺盜淫妄酒一共5條戒律!持不了5條可以先持2條或者3條都可以,慢慢來不要急!做到一條就會得到一條的利益!十善業道經講的很明白。

4. 中國佛教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及大學生應該怎樣弘揚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思想

嚴格的說,中華民族的文化是儒釋道合一的文化,古人有雲,「紅花白藕青荷葉,三教原本是一家」,就是這個意思。根據南懷瑾老師的闡述,共同形成了類似於金字塔的文化結構:
1、儒家文化是塔基,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基本內容,核心思想是「格物、致知、修身、齊擾如家、治國、平天下」,化用到生活當中,就是聽幾乎所有父母說的那一句話:「孩子啊,你要好好念書,將來找份好工作,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儒家思想類似於食品和飲料,不吃不喝是會死人的。
2、道家文化是塔身,核心思想是「崇尚自然,無為而治」,這個「無為」,不是沒有作為,也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順應自然規律,講究天人感應和因果報應。所以道家思想類似於醫院,有了病就要上醫院,不僅要找出生病的原因,還要找到葯方整治。
3、佛教文化是塔頂,核心思想是「明心見性、解脫生死、超越輪回」,用現代的話來說,陵悶「就是吃飽喝足了,該考慮精神上的事尺李彎情了」;或者叫「滿足了物質需求的人,必然會產生對精神上的需求」,當今社會為何信仰的趨勢又進入到新的熱潮,最大的原因就是人們發現吃飽喝足了但還是感覺不幸福,所以才開始從精神層面找原因呢!所以佛教類似於超市,沒錢進去逛逛,蹭蹭空調,看看產品,心情愉悅,有小錢就買點小東西,有大錢就買大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因此,對於中華民族而言,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影響最大的首推孔子!

5. 佛教文化傳播的方式有哪些什麼樣的人士在做著這事業

佛教文化傳播,這個題目很大.是個敏銳的問題,隨喜! 佛教文化,本來涵蓋很廣,後就變為和尚寺廟文化了.今天更是如此,一提到佛教,大家想到的就是燒香拜佛誦經.宗教的帽子戴在頭上,所謂文化就有顏色了.一點感嘆,言歸正傳吧! 佛教文化,現有兩種觀念或層面: 1、研究佛教的學者或專家的觀念和看法,暫且稱為佛學. 2、信仰佛教的僧人或信眾的觀念和看法,暫且稱為學佛. 正是因為有佛學和學佛扒悄祥兩脈,佛教文化亦分為二,傳播的途徑和內容實質亦為二. 先說佛學類: 這類文化傳播,多在社科宗教類刊物上可見,書店哲學類宗教類書架亦有.偶也有學術研討會之類,其著作文章多用唯物主義思想剖析,非真實佛教,可稱佛教研究之一.唯物者,色也.物之究竟,當今科學仍存缺憾.故以物推及,非概全也. 再說學佛類: 因國情、國策、民情、民風之原因,當今運吵佛教文化傳播僅限於寺院,純宗教刊物可見佛教文化的經典和文章。近幾年由於網路的自由性,在網上也能看到許多有關佛教文化的內容。因此,關於佛教的智慧寶庫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按照佛教經典的含義,佛教信仰者對傳播佛教法理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功德的積累。今天佛教文化傳播的真正承擔者,幾乎都是佛教的信仰者。 能找到佛教文化載體的地方: 1、佛教寺院法物結緣處(大多數都是免費贈送的佛經、論著書籍); 2、書店宗教類書架上的古今高僧大德著書; 3、少量佛教音像製品; 4、部分佛教類網站。 傳播佛教文化的人士: 1、修行有成的出家僧人; 2、正信在家的佛教信眾(或稱居士); 3、部分客觀公正的佛教研究學者。 另外,有些國家和地區也有專春搏門的電視佛教頻道和專題欄目,還有通常的由高僧大德主持的法會和講座。國內許多佛教寺院現在也有許多對社會大眾開放的學佛講座和誦經法會。 南無阿彌陀佛!

6. 人生佛教在當代的弘揚

生佛教在當代的弘揚

《人生佛教在當代的弘揚》導師從5個方面來解答記者

1.社會大眾接受佛教存在最大的障礙和倡導人生佛教有何意義?民眾接受佛教的最大障礙是對佛教的無知和誤,學佛人在有事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選擇了佛教走進寺廟,燒香拜佛作為精神寄託,也是缺乏了對佛教的正確了解,偏離了正確的佛教觀點,也存在了佛教的四個誤區,鬼神化.來事化.哲學化和學術化,要解決這些問題,佛教的理念,針對幾種流弊 所提出使佛法回歸原有的人本精神,為社會大眾提供健康的人生觀和生活方式,佛教重視當下,作為當下的我要認識到人生佛教弘揚是針對弊端提出的,自己要認真修學佛法來改變對佛教的錯誤認識。

二.理解人生佛教的內涵和弘法的理念,人生佛教雖然定位於現實人生,已解決現實人生的一切問題汪蔽帆為依歸,人生佛教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佛教修行以出離心為基礎,具備這個前提才不能被五欲六塵所染,佛教提倡現世樂,現世樂和來世樂將結合起來,以佛陀為榜樣,克服自身的缺陷達到了人格圓滿,完善人生佛教也涵蓋了由人到佛的整個過程。

三.以台灣弘揚為借鑒,佛教弘揚要走現代化,台灣弘法成就較為突出,從慈善到文教,喜聞樂見,佛教深入到千家萬戶,國內也有許多道場,致力於慈善活動及弘法教育事業,但在學術與信仰,出世與入世 內修和外弘三個問題上不處理好就會對佛教建設有隱患,佛教的弘揚要走現代化要做到契理契機,在傳播史上歷代高僧大德,為了使佛法在不同時代和地區得到傳播,總是以當時人們最容易的方式進行了弘揚,現代化不僅是一個理念,而且佛教現代化就是責無旁貸地落在我們這一代佛子身上,同時現代化帶來了重大的變化,也使整個社會整體商業化。

四.佛教弘揚在商業化中反思和佛教弘揚面臨的問題,在商品經濟浪潮中與寺院的清靜,民眾生活得到改善,忽略了生態環境的破壞,道德水準的下降,通過戒律和禪修來提高僧人的自身素質,寺院的經濟來源,絕不能以贏利為目的,以佛困雹經流通來普及佛法,寺院財務的合理使用以得高望重的人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差別,僧人的經濟生活奉行簡單的生活原則,在商業社會中的信仰問題上擁有出世智慧,提升心靈素質才是最根本的,佛教現代化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文獻整理,要在佛教現代化工作,還要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佛教以自身的優良傳統為根本,在這個前提下是現代化的工具為我所用,文化知識佛教傳播的裁體而沉溺於學術研究,甚至會喪失信仰為代價,在學術化的弘法過程中,看到學術方法的長處,更看到它的局限性 ,寺院是出家人修道的場所,而僧伽的使命則是主持並弘揚佛法。

五.教戒寺院僧團的弘揚,導師又是如何提升弘法人生佛教的?佛學院教學沿著社會辦學的模式,基本局限於知識傳授,缺乏對學員弘法能力的培養,沒有安排弘法布教的相關課程,鍛煉機會更少,弘法氣候沒有形成,也沒有姻緣成就他們,能走上社會弘法的法師寥寥無幾,導師的弘法歷程,本著隨緣弘法的態度,給自己明確定位,努力去做,客觀和主觀兩方面 對佛教事業始終本著積極的態度。弘法因緣就會不斷並侍出現,在學佛過程中願力的確非常重要,作為在家居士可以將學到的佛法以及學佛過程中得到的利益和大家分享,讓他人親近佛法,教誡更要弘法幫助大眾樹立正確的觀念,以宣傳欄介紹佛教知識,設立小型圖書閱覽室,經書印贈室,素食菜館,成立健康心理咨詢機構,開設佛法教堂來弘揚。

心得體會,通過本課導師和記者的對話,對人生佛教在當代的弘揚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現代佛教的弘揚要隨緣進取,要有針對性的,佛法是來關注現實人生問題,用現代化的傳播方式來弘揚,也是當今社會大眾對佛教思考的問題,現在寺院受商潮影響有商業化和世俗化的擔心,寺院和僧人有種種不如法的現象,也處在面臨無法迴避的處境,只要探討問題存在的原因,才能解決問題的前提,通過禪修和戒律來樹立正見,從而使我們真正發起寺院僧團和佛教的敬畏之心,參與佛教的弘法生活按照書院兩套模式進行,進一步能完整正確透徹的理解法義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分享給需要的人,接納有緣人,讓他們也能夠來親近善知識,自己必須努力精進修學,幫助更需要的人。

7. 佛教在中國是怎樣傳播發展 、 怎樣中國化的

昨天已經回答了一個朋友類似的問題,現補充回答耐明如下: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原,歷經數代。從為王室所用的秘籍到為實現教化眾生脫離苦海,最終成為大眾修習證悟的指導,這一過程中昌或告,佛教與中原的各個思想流派之間,經歷了多次碰撞和沖突,尤其是與道教的沖突為重,另一方面,佛教與儒教的一些思想可謂不謀而合,這也就是東方文化能夠接受佛教並且發揚廣大的根源。
從達摩傳教到中原,經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傳承其衣缽,將佛教不立文字、頓悟修習的方法發揮到極致,禪宗便在中原大地開花結果。六祖的《壇經》就是佛教本土化最有代表性的證明。
建議你從《壇經》入手,結合中原儒家文化,多收集些資料,便團脊可清晰的論證這個主題。

8.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佛教文化

(以下僅供參考)
范圍太廣,內容太多,三言兩句也說不全面的,只簡單說說其中一種吧。
佛說因果,在因果之間其實還有個緣存在。比如要在世間做某一種事情,想要達成的結果就是「果」。為了得到這個果,肯定要籌備各種緣,緣若不夠,是做不成想要做的事情的,也就是說不會有想要的結果的。
比如經常說的多建立人脈、多搞好關系、多吸收人才、多准備資金、多儲備物質等等。其實,這些做法都是在為某一個想要的「果」做助緣。
比如長輩供孩子讀書,讓其接受好的教育等等,這些緣的目的,就是想要得到一個孩子有出息的「果」。
比如有的長輩為孩子買房子、存錢、安排工作等等,再就是在親朋和街坊中處理好關系,建立好名聲等等,做這些緣的目的,就是想要得到一個孩子可以順利討老婆、順利成家結婚生子的「果。
修佛也是,你想要得到成佛的果,中間肯定要去聚集和籌備所需的各種緣,緣若不夠怎麼可以得到「果」呢。
未得佛果,先結人緣,提前為自己所追求的「果」做准備,積累緣。
生活中,不管自己想要得到什麼,都必須為這個目標(也就是果)而不斷積累條件(也就是緣)。
修行沒有脫離現實,佛法亦沒有脫離世間。

9. 弘揚佛法,我們應該怎麼做

尊敬的宗教局領導、尊敬的各本會長、尊敬的各位與會法師: 大家好!我今天想向大家講講我對弘揚佛法的一點淺顯的看法。 佛法無邊,大到宇宙根本規律、超越生死、超越生命,小到做一間企業、處理股東關系、勞資關系、生意場上的各種關系,乃至處理家庭關系等,都無處不閃耀著佛法的光輝。 對於我們佛弟子來說,弘揚佛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義務。特別是在如今政治開明、宗教信仰自由的時代。 我們看到的是,前往寺院朝山禮佛的,絕大部分都是中老年婦女,很少看到有年輕人的身影。而在這些拜佛的人當中,又有多少人是真正了解佛教、了解佛法的?而正是由於缺乏對正信佛教、對佛法的認識,很多人、這裡面絕大部分是年輕人,都把佛教當作是迷信,將我們佛弟子作為是迷信者看待。 我們還看到,近些年來氏答禪,由於受電影、電視等西方文化的影響,加上西方勢力的滲透,在鴉片戰爭後被帝國主義憑借著槍炮強行傳入的基督教,如今在平陽的蔓延趨勢已經越來越嚴重,且不論現在的年輕人都以過所謂的聖誕日為時髦,在教堂里聽所謂福音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甚至很多原先信奉佛教的居士都被他們拉攏,而隨意丟棄了閃耀著智慧光輝的佛法。相比基督教的日漸年輕化,佛教如今出現的確是日漸老年化的趨勢,這種現象,不能不令我們憂心忡忡,並為平陽佛教的前景而擔憂。 對於基督教,我讀過他們的《聖經》,也多次去過他們的教堂。我認為,基督教雖然教義簡單,但他們推廣力度很強,他們有一套組織嚴謹而操作性極強的體制。所以能像開連鎖店那樣,不斷在各地復制出教團組織。同時,他們的宣傳力度很大,蠱惑性很強,很多人告訴我,在宋埠一帶,為了讓當地村民和外來打工人員去他們的教堂聽所謂的福音,他們會給他們發方便麵。在平陽的幾家醫院,凡是重症病房,常常有基督教徒過來動員他們信教,說什麼信奉上帝就能無葯自愈。前幾年南湖鄉出現萬只燕子聚集的自然奇觀,現在就有基督教徒在散發傳單,胡說什麼這是世界末日來臨的徵兆,說只要大家信仰基督教才能得救這樣蠱惑人心的話。 而相比基督教徒的主動出擊,到處蠱惑人心,到處拉攏群眾信教的做法,我們的佛教界的法師則往往都是管自己修行,管自己念經拜佛,在弘法方面往往過於隨意,尤其是面對廣大的潛在信眾時,缺乏主動接引的熱情,更鮮有以弘法為使命的擔當精神,這是我們作為大乘佛子特別應當反省的。 除此之外,相對於簡單而且都是通俗白話的基督教教義來說,我們佛法的教義復雜,法門眾多,而且佛教的經典都是文言文,十分深奧,讓普通讀者望而生畏。這就需要我們以現代人容易接受的語言和表現方法將之落到地面,走進人間。否則,再好的法也很難產生作用。 致力於佛法的大眾化和普及化,力求以現代人熟悉的語言和思維方式解說、弘揚正信佛法的教理教義,讓群眾真正領略到佛法的智慧,從而樹立對佛法的正知正見;同時倡議各寺院的法師多行慈善之舉,向大眾展現廣為眾生的人間佛教,讓群眾們了解到那些到處趕經懺的職業和尚並不是能代表佛教界本身,從而重新樹立起我們平陽佛教界的良好形象。而這,就是唯勝法師、若善法師、張勤居士、王青偉居士等共同發起創辦《甌南佛教》的宗旨和目的所在。 當世是末法時代、五濁惡世,這是佛經中的開示,也是我們應該面對的現實。但另一方面,當世識字的青中年人是歷史上最多的,有機會思考的人也是歷史上最多的,應該說弘揚佛法的基礎也是更好的。反過來說,如果不能收攝中青年人、知識分子、社會影響力階層,那麼一定是弘法者的不足。《金剛經》上說:「一切法皆是佛法。」只要我們用《甌南佛教》這種大眾化和普及化的當世「方便」法門,來弘揚佛法,宣傳我們的平陽佛教,讓更多的中青年人認識、了解、體驗正信的佛教,認識人間的佛教,讓更多的人在當世從佛法中獲益,就會有更多的人踐行佛法,也定然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也將發心利益眾生,弘揚佛法,如此這般把雪球滾起來,當世也好,未來也好殲塵,人心、社會必然都會越來越積極、越來越好,越來越和諧,才能真正構建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人間凈土。 今天我想著這里當著諸位法師的面表個態,我現在從事的電視台工作也好、我所喜歡的文學和詩詞也好,都不是我的終生事業,佛法,在當世弘揚佛法才是我心中的終生事業,甚至我期望是累生事業,哪怕此生沒有修得這樣的能力,我願來生舉滲、永遠的來生都做這件事。 而當下,在各位法師的鼎力相助下,辦好我們佛教協會的會刊《甌南佛教》,則應該是承載我立志為弘揚佛法希望的媒介和平台。 台灣的星雲大師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功德不在於金錢的數量,而在於承諾和參與。作為一個領工資的工作人員,我沒有那麼多的金錢可以布施,但我可以用我的能力去護持和弘揚這無價的佛法。 願諸佛菩薩,明鑒我心,慈悲加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0. 佛教在中國是怎樣傳播發展 、 怎樣中國化的

起源在印度,但是到了中國是就有發生流變的,融合了儒釋道,佛陀的教育是完成的,圓滿的,不應在後期被人修正,增添。佛法是覺悟的宗教,可以使人內心達到寧靜、祥和、智慧、慈悲,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實際上,許多人學佛多年之後依然內心充滿煩惱,不能深得佛法的受用。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如何才能深得佛法的受用?這一點很值得我們采究。
「釋尊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成道,宣說「四聖諦」、「八正道」、「緣起無我」的正法,當時的佛弟子們證悟、解脫者不計其數,確實帶給人寧靜、祥和、智慧和慈悲。到底是什麼原因,現在的學佛者證悟、解脫的卻很稀少?在此試作一些剖析!提供大家參考。
一、教法的變異
在佛法的流傳過程中,為了普及一般大眾、適應眾生的根機,逐漸發展出各種「方便法」,相形之下真實的「究竟法」被稀釋、模糊了,久而久之,產生質變,喪失佛法的真義。
「為了迎合大多數眾生「消除業障」、「積集功德」的有為心態,以朗誦經文、念佛打坐、懺儀法會、吃素放生等方便法作為主修,少有機緣直接進入「四聖諦」、「八正道」、「緣起無我」的修持。
後代的修行人,想要在浩瀚的經典、眾多的法門中,領悟心要、直契法源,談何容易!
二、缺乏落實生活的修持
由於對真實的法,沒有直接的洞見,在修持上,就會偏離真實的法,不知不覺落入神秘的、形式的、知識的歧途,缺乏落實生活的修持。
有人惑於神秘經驗,如神通、感應或其他由禪定引發的身心覺受,誤以為這才是「殊勝境界」、「實際的受用」,忘失佛法的真義在於斷除煩惱,達到內心的寧靜、祥和、智慧和慈悲。
不得佛法的心要,就很容易停留在形式的教法,雖然打坐、念佛、誦經、持咒,卻徒具形式,或是蓋寺廟、作法會,或是只知從事各種教育、文化、慈善事業,忽略如何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如何觀照五蘊身心,以及各式各樣的人、事、物的緣起性空、無常無我。
也有人學佛而停留在佛學知識的探討、思惟上,忽略禪修的功夫,知見多、體證少,不能發揮法的力量,十分可惜。
這些都是得不到佛法真實受用們原因之一。
三、環境復雜
「由於人類文明的高度發展,時至今日的工商社會,人們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閑暇時間少,難得專心修行。
「在知識爆炸、分工精密的情況下,現代人要花更多的時間來記憶和思想,心思不夠細密、知識不夠專精的人很容易在自由競爭的人力市場中被淘汰,思慮過多、習慣用頭腦的人,在這樣的心智狀態下學佛修行,所知障重、定力薄弱,很難用單純、清澈的心觀看自己的身心、觀看這個世界,不容易領悟空無相的深義,而僅止於知識上的記憶和分析。
「 更有甚者,現今的世界,多數人的價值觀,重視物質的、感官的享受,社會上各種誘惑和刺激,隨著媒體、資訊的開放,隨時隨地充斥在人們四周,修行的障礙多不勝數。想要修行成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而古代農業社會環境單純、自耕自食、有空閑、心思單純、所知障輕、與大自然的接觸比較多,修定比較容易。發心修行者,若有明眼的善知識教導,有所成就並不難。
針對以上三點,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探討現代人如何獲得佛法的真實受用:
一、具備正確的知見︰以客觀的精神探討佛法的本義,以包容的心態理解各宗派思想,以及它的源流和文化背景。「四聖諦」、「八正道」、「三法印」是佛法的中心思想,「緣起性空」、「萬法唯識」、「自性清凈心」、「大乘菩薩道」、「凈土思想」是根本佛法的抉擇與發揮。「四悉檀」中,「第一義悉檀」是核心,闡揚佛法的究竟真實義,「對治悉檀」、「為人生善悉檀」、「世畀悉檀」則是方便適應,以此來看待宗派思想的差異,將會比較合乎中道,不會自是非他,而且不失佛陀的原意。
得此正見,就不致本末倒置、混淆方便以為究竟、偏離佛法乃覺悟諸法真相的本質;也不會以世俗心態追求功德、消業障,卻缺乏真實的智慧和慈悲心,以致在順境中,沒有能力化解內心的染著,一旦逆境現前,更沒有能力化解內心的苦惱。
釐清方便和究竟的差別,就可以直入佛法的核心,或善用方便法作為入門的輔助功課,最終仍將引導進入真實究竟之地。
二、落實生活的修行:掌握佛法的精要之後,就可以依之由淺而深、循序漸進具體實踐,修行次第清晰,不再雜亂無章或談玄說妙、好高鶩遠。
其中,在禪修方式方面更要參照現代人的心性和生活步調,發展實用有效的禪修,不必局限於傳統的修行模式。先安排特定的時間練習禪修,到了可以把握要領時,再逐漸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將禪修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才算真正落實而得到佛法的受用。譬如:正念、正知、覺知當下身心情境,訓練覺察力,不受過去的記憶、未來的預期,知識、觀念的干擾,自然安住當下。或是藉自然地覺知呼吸而放鬆身心,熟悉之後,在工作、活動的空檔時,或情緒生起時,透過覺知呼吸,身心就可以快速地放鬆。或是:練習在舉手投足的動作之中,感受只有動作、沒有思想的寧靜、柔和、輕松。在行走、洗手、洗臉、洗菜、擦桌椅、清潔地板時都可以修習,久而久之,覺知愈來愈分明,情緒、思想生起就很容易觀照到,加上慧觀,就可以消除煩惱、清凈自在。
以上禪修方式都是很好的「動態禪定」。在慧觀方面,在苦和樂生起之時,保持覺知,並且觀察引發苦和樂受的情境,了解它的無常、緣起,也就是觀照它是如何地變化、依存、和合,不再以孤立的、固定的觀點看待,因此於苦境不生抗拒、瞋恨,於樂境不生粘著、貪愛,內心無所滯礙、平靜自在。
這是對於法的如實而具體地知見,而不是抽象的、玄妙的想像。這樣的慧觀,可以當下直接體驗「無常、無我、緣起、空寂」。所謂的「明心見性」、「轉識成智」、「法界觀」、「大圓滿」、「大手印」的實質內涵其實不離「無常、無我、緣起、空寂」的體驗,只是在修行方法、次第上有所不同而已,所謂「法性本無二」,並沒有高下之分,而是淺者見淺深者見深罷了!
此外,傳統的修持方法,如拜佛、念佛、誦經、持咒,如果能夠把握正念正知的覺知當下、緣起無我的智慧觀照,並且將此定慧明覺之心展現在日常起居、工作、休息之中如此,也可以得到佛法的真實受用
三、清新簡朴的生活:面對繁雜充滿誘惑和壓力的萬丈紅塵,學佛修行的人不應隨波逐流,當以中道法來穩定身心,學習過簡朴的生活,樹立智慧、慈悲、祥和的清新的修行風格。
除了生活所需之外,不要過份講究,也不要與人比較,多在法上用功、提升心靈,以內心的寧靜自在和喜悅代替物質、感官的滿足,這樣就可以降低外在環境的不利因素,多留一些時間習佛禪修。如果能夠結合同修道友共修,互相勉勵、切磋,力量會更強,足以抵消外在環境的障礙。
在職場生涯、事業經營,為了適應競爭激烈的環境,不得不多用思慮。這種情況下,就要特別注意安排運動、休閑活動,放鬆身心、讓思慮回歸單純,這樣才可以平衡身心,有利於定慧禪修,得到佛法的真實受用。
具體看看《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體方法師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5246526.html 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增一阿含經》
印順導師重新判攝了中國的佛教,將大乘分為三系——性空唯名,虛妄唯識,真常唯心。作出:「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宏闡中期佛法之行解,攝取後期佛教之確當者,庶足以復興佛教」的結論。修行必須先明白佛法的整體架構,然後方能抉擇出個人所需要的法門和修持的方法。如果依據流變的佛法而修行,那就南轅北轍,無法到達涅磐的彼岸了。

閱讀全文

與如何發揚佛教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