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古人的琴棋書畫中的琴是指
中國古人琴棋書畫中琴指的是古琴。古琴又被稱為瑤琴、七弦琴等,相傳起源於上古時期,但是具體無從考證,關於古琴的記載最早出現於《詩經》,說明在周超時古琴就是一件非常普遍的樂器了。古琴是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文化傳承意義。Ⅱ 元明清時期的琴指什麼
元明清時期的琴指的是「古琴」。
琴,俗稱古琴,一種七弦無品的古老的撥弦樂器。琴,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概括與代薯拆蠢表著古老神秘的東方思想。
古琴,在古代稱作「琴」,還有「綠綺」、「絲桐」等別稱。雖說「伏羲制琴」、」神農制數陪琴」、「舜作五弦琴」的傳說不可信,但它的歷史確實是相當悠久了。
琴在一般意義上指我國古代一種樂器,亦泛指其他中國及西方樂器,如:小提琴、大提琴、豎琴等。
中國古琴名目:
現存較為大眾御吵熟悉的有:幽蘭、流水、瀟湘水雲、神人暢、陽關三疊、梅花三弄、廣陵散、醉魚唱晚、平沙落雁、漁樵問答、春曉吟、酒狂、鳳求凰、欸乃、關山月、碧澗流泉等。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琴
Ⅲ 中國古琴的來歷和介紹有哪些
琴究竟起源於何時,其基本的發展歷史、尤其是其早期的演變脈絡如何,始終是一個撲朔迷離的問題。 人們推測古琴的歷史,有3000年之久。著名學者羅振玉認為,商代的甲骨文中「樂」字是「從絲附木上,琴瑟之象也。」可為商代已有琴之一說。
《詩經》為中國最早的文獻之一, 大約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中葉,載有自公元前11世紀至前6世紀305首古代樂歌。其中琴的記載反復出現於字里行間,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擊鼓,以御田祖」等等,當時的琴已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孔子曾將《詩經》305篇皆弦歌之」,《詩經》 實為最早的琴歌總集。自殷商算起,琴至少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但在中國古老的傳說中,產生於更早的上古之世。
歷代文獻記載中最多見的,則是有關伏羲制琴的傳說。如《禮記》中載:「伏羲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作琴瑟以為樂。」《琴操》也有:「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等說法。
縱覽歷代文獻與上古傳說,還有神農說、黃帝說、唐堯說、虞舜說幾種。東漢傅毅《琴賦》有:「神農之初制,盡聲變之奧妙。"之說。《世本》也說:「神農作琴,又日,琴長七尺二寸」。馮遷寫《史記》,從黃帝始,定下了中華的物質文明大多由此發端的基調。
古代帝王系譜,不論夏虞商周,莫不以他為遠古始祖。傳說中的黃帝,帶有十分濃重的神話色彩。他不但定律,還曾創制名為《清角》的琴曲,可見琴的發端也與其有關。在後人的心目中,堯是賢德與聖明的化身。古代有許多文獻將堯推為琴樂的創始人。
如《帝王世紀》日:「堯作《大章》,使無句作五弦琴,天下大和。於是景星耀於天,甘露晞於地,朱草生於郊,鳳凰止於庭嘉禾孳於畝。」宋代的朱長文著《琴史》,書中將帝堯列為全書之首:「帝堯宅天下,...當.《大章》之作也,琴聲固已和矣!」。
文獻中還有許多關於舜制五弦琴的記載。如《禮記》中有:「昔者舜作五弦琴,夔始制樂,以賞諸侯」的描述。
(3)琴是古代的什麼文化擴展閱讀
琴,是一種渾身上下都充滿著文化內涵的樂器。僅從琴形而言,就可說是通身是韻。
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左右),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說象周天365度)。一般寬約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約二寸(6公分左右)。
琴最早是依鳳身形而製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琴頭」上部稱為額。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岳山」,又稱「臨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兩個音槽,位於中部較大的稱為「龍池」,位於尾部較小的稱為「鳳沼」。這叫上山下澤,又有龍有鳳,象徵天地萬象。
岳山邊靠額一側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個用以調弦的「琴軫」。琴頭的側端,又有「鳳眼」和「護軫」。
自腰以下,稱為「琴尾」。琴尾鑲有刻有淺槽的硬木「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
Ⅳ 我國古代有「琴棋書畫」之說,請問琴指是什麼
琴棋書畫中的琴指的是瑤琴,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歷史階段洞碼臘中,」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模嫌。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風凌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在音樂、棋術、書法、繪畫方面尤納滑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