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泰山文化論壇什麼時候開始

泰山文化論壇什麼時候開始

發布時間:2023-05-17 16:38:55

❶ 泰山文化是什麼樣的文化

泰山文化在華夏文化史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泰山崇拜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其歷史原因。《海經》中的昆侖就是泰山;夏前華夏族活動在泰山周圍的山東中南部及其周邊地區,創造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的先民是華夏族的祖先;幾千年來,對泰山的封禪祭祀不過是自然崇拜、神靈崇拜、祖先崇拜三位一體的泰山崇拜的一種表現。

泰山文化應該定位於「華夏之源,中華神山」。

泰山以其雄偉的山姿、悠久的歷史文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泰山崇拜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現象,吸引著歷代帝王、文人墨客和普通百姓,也給我們留下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什麼泰山在華夏族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有如此重要的影響?《山東省志·泰山志》的解釋是:泰山雄居東方,巍峨聳立於華北大平原,在古代被認為是「萬物之始,交代之處」,因而被推為五嶽之宗,成為歷代帝王封禪、朝拜的聖地。這種用五行說解釋泰山文化現象的理論,忽視了五行說不過二千多年歷史,而泰山崇拜則是五千年甚至五萬年、五十萬年前就存在著的文化現象,倒置了五行說與泰山崇拜的因果關系;更不能說明古代帝王禪泰山下雲雲小山、梁父小山等的原因。其實,泰山崇拜文化現象的實質是:泰山是華夏上古先民心目中的神山,是「(天)帝之下都」,是「天」的象徵,而這種文化產生的背景,乃是泰山周圍是華夏族的發祥地。五千年(或更遠)來,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對泰山的封禪、祭祀、朝拜不過是對泰山的自然崇拜、神靈崇拜、祖先崇拜文化現象的一種延續。所以,如果要對泰山文化進行定位,那就應該定位於「華夏之源,中華神山」。
將泰山文化定位於「華夏之源,中華神山」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有兩個:一是古昆侖虛(丘)就是泰山;二是夏朝以前華夏族就生活在昆侖虛周圍。所以,確立以上定位,必須首先從昆侖虛開始。
今天能證明昆侖虛就是泰山的直接證據已經不多,但仍能從蛛絲馬跡中發現一些線索。其一,現臨淄與博山之間,還有大昆侖村名和小昆侖的山名;其二,位於泰山北麓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距岱頂22.5公里的昆瑞山在晉朝時還叫作昆侖山(《山東省志·泰山志》206頁);其三,《史記·孝武本紀第十二》雲,漢武帝封泰山時曾「天子從昆侖道入」;其四,比較《莊子·天地》「黃帝游乎赤水之上,登乎昆侖之丘」和《韓非子·十過》「昔者,黃帝合鬼神於泰山之上」,說明泰山和昆侖虛有某種聯系。以上證據,雖然不能肯定昆侖虛就是泰山,但卻給了我們一些啟發,那就是應該對泰山和昆侖虛之間的聯系進行研究。
由於歷史的原因,關於昆侖虛的典籍史料少之又少,近幾十年來,「出於唐虞之際」(見西漢劉秀(歆)《上〈山海經〉表》;王充《論衡》、趙長君《吳越春秋》亦稱禹、益所作;《顏氏家訓·書證》也認為:「《山海經》,禹、益所記」)的地理類典籍《山海經》受到了人們的重視,而且挖掘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❷ 名山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中國最好聽的山名有哪些?有什麼文化內涵?快來看一看

玖石子
02月22日 · 中也環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職業經理人
五嶽獨尊泰山

泰山各種各樣人文景觀和民間信仰以及宗教活動等都是流經幾千年的沉澱形成的,各種各樣的內容豐富了泰山文化的豐富的人文內涵,我國山嶽文化最為典型的代表之一就是泰山文化,泰山文化在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發展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泰山文化的內涵

(一)封禪文化

泰山文化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就是封禪,這是古代帝王和天地進行溝通的一種方式。從司馬遷寫的《史記》中的詳細記載,泰山文化的封禪文化從秦始皇時代正式開始,在我國整個封建時期先後有六位皇帝對泰山進行封禪,使泰山具備了獨特的封禪文化。

(二)宗教文化

泰山宣揚佛、道共存,和我國傳統的道教名山和佛教名山是不同的。泰山的宗教文化以道教為主體,倡導佛教、道教共同存在。有關於泰山文化的研究熱點就是宗教文化。泰山宗教信仰的基礎就是其獨特的自然特徵,而以封禪祭祀為主要內容的宗教活動,就是泰山最為獨特的宗教文化。而泰山宗教文化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在宋代的時期,泰山宗教文化的主題就是祈求國泰民安。泰山的宗教文化使道家文化進行了滲透和融合,促進了道教思想的形成。

(三)石刻文化

泰山文化的集中體現就是泰山石刻,其具有很強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泰山的石刻主要由摩崖石刻和碑刻兩個類型組成。根據相關的記載得知,我國泰山有記載的石刻就有1800多處。泰山石刻在我國石刻歷史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泰山石刻的歷史十分悠久,而它的種類也比較豐富,對於我國石刻的相關研究起到促進作用。泰山石刻對於我國書法藝術的研究還起到重要的作用,泰山石刻對於我國的書法藝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民俗文化

泰山文化中民族文化這一部分在我國具有上千年的歷史,而泰山民俗文化的內涵也十分豐富,主要集中在泰山老奶奶和泰山石敢當的民俗文化方面。近年來,我國有一些學者對於泰山石敢當習俗進行全面的分析,將其對於現如今的作用進行具體的論述。泰山民俗文化和我國的民俗學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共通性。而泰山當期祈願活動根據具體的祈求內容和活動規模進行劃分,可以將泰山民族文化分成祈福消災和祈命祛病兩個類型。

廬山

廬山作為千古名山,它的文化內涵豐富,特色鮮明。其文化內涵似可用12個字概括:暢融三家,並蓄中西,蘊涵政治。從東漢起,儒、釋、道相繼進入廬山,互爭雄長,競相發展。近代以前,廬山中西文化並蓄集中於佛學領域,近代以來,西方列強染指廬山,出現了中西文化的沖撞,交流與融合的趨勢。廬山與政治發生關系,大有後來居上之勢。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廬山將伴隨著文化的發展進一步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1. 山水文化

廬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勝古跡遍布。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煙海的丹青墨跡和膾炙人口的篇章。蘇軾寫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廬山雲霧;李白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秀峰馬尾瀑;毛澤東寫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呂洞賓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詩景交融、名揚四海的絕境。廬山的名勝古跡還有:列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屯兵飲馬的小天池、憑欄可極目遠眺蜿蜒長江的望江亭、白居易循徑賞花的花徑、千年古樹三寶樹、觀鄱陽 湖 日出 的含 鄱 口, 有 3000 多 種植 物 的植 物園 、 如五 老並 立 的五 老峰 、 拋珠 濺玉的三疊泉瀑布,被陸羽譽為天下第一泉的谷簾泉,天下第六泉的招隱泉,天下第十泉的天池峰頂龍池水,等等。

2.宗教文化 在 祖 國 的 大 地 上 , 一 說 起 四 大 佛 教 名 山 , 幾 乎 婦 孺 皆 知 , 而 世 界 文 化 景 觀——廬山的宗教文化則更引人入勝。廬山宗教文化的獨特性則在於「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在這座雲霧繚繞的靈山中,釋道兩教從互爭雄長走向攜手共勉;在這座 縹 緲的 仙山 中 ,移 植來 了 基督 教( 新 教 )、天 主 教 、東正 教 、伊 斯蘭 教 四顆 具 有極強生命力的「文化」,它們在廬山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把廬山變成了宗教的薈萃地,神靈的伊甸園,宗教文化在廬山文化中的獨特地位是極為顯著的。

黃山

黃山不僅在自然方面具有相當高的景觀價值、美學價值、生態價值和科學價值,而其跟自然資源相關的人文遺產亦在藝術、宗教方面表現的相當豐富。黃山以其「四絕」為代表在地貌、水文、天象、植被各方面都具有相當高的獨特性和典型性意義,自古以來其景觀特色就受到推崇,具有獨一無二性。而伴隨著如此渾厚的自然美景所衍生出來的各類人文資源,另外,黃山不僅作為一個獨特的景區蘊涵了自然生態與人文勝跡更方面的內容,而且自古以來黃山從整體而言已經作為一種文化概念而流傳至今,表現出文化上的整體性。

淵源流長的宗教文化

黃山與宗教有密切的關系,唐代道教舊籍中,關於軒轅黃帝和容成子、浮丘公來山煉丹、得道升天的仙道故事,流傳千年,影響深廣,至今還留下與上述神仙故事有關的許多峰名,如軒轅峰、浮丘峰,以及煉丹、仙人、上升、仙都、道人、望仙諸峰。黃山山名,亦與黃帝煉丹之說有關。道教在黃山建立較早的道觀有浮丘觀、九龍觀等。宋末道士張尹甫在黃山修煉,創建松穀道場。明末以後,全山范圍內,已無道教活動的蹤跡。據《黃山圖經》記載,佛教早在南朝劉宋間就傳入黃山,歷代先後修建寺底近百座。寺廟之中,祥符寺、慈光寺、翠微寺和擲缽禪院,號稱黃山「四大叢林」。黃山歷代釋徒中,能詩善畫者多,著名的有:唐代島雲,明代海能、弘智、音可、元則、王寅,清代大均、大涵、檗庵、漸江、雪庄等,都有作品傳世。

❸ 泰山文化包括哪些

泰山文化——泰山平安福文化

泰山石刻「平安福」文化的核心意義與價值:
一、依託於五嶽獨尊幾千年文化之魂。
「平安」是國民最普遍的精神願望和心理訴求。泰山文化的主體是平安文化,無論是古代帝王的泰山封禪,還是泰山石敢當的民間傳說,都譽意「國泰民安」。「泰山平安福」是泰山平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泰山景區打造的標志性祈福文化景觀。
二、源於皇家文化傳承與基因
泰山「平安福」由當代著名傳統文化學者、愛新覺羅皇家寫福文化第十一代傳承人觀同(愛新覺羅啟潞)先生書寫,觀同先生書寫的福字被稱為「最吉祥的福字」在萬里長城八達嶺、黃山、五台山、北京康熙行宮等諸多名勝古跡都刻有他寫的吉祥福字,被作為標志性祈福文化景觀。泰山「平安福」是源自「萬福之源」康熙御筆「天下第一福」愛新覺羅皇家文化的基因傳承與吉祥化身。
三、匯聚仙山靈氣、鑄就無尚吉祥
泰山是道教中女神碧霞元君的道場,碧霞元君也被尊稱為「泰山福神」「泰山聖母」「泰山老奶奶」「送子娘娘」等,在民間更是公認的避禍賜福、無所不能、有求必應的女性福神。泰山「平安福」是「泰山聖母」道教福神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普世文化的體現和賜福眾生的吉祥標志;是泰山石敢當鎮宅驅邪民俗崇拜的文化承載。
古人有「一福壓百邪」的說法,民間把 「泰山平安福」 視為泰山老奶奶的親賜之福、泰山石敢當的吉祥化身,許福願、求平安;被稱作是最靈驗的福字之一。
泰山「平安福」匯天地之靈氣與巍峨泰山渾然天成,集聚了豐富且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與靈氣;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泰山祈福文化的核心標志;是最有內涵、最有代表性的中國「平安福」文化IP。
因此,泰山「平安福」是中國「平安福」文化的標志性符號。

資料來自網路,供你參考!

❹ 泰山文化的形成歷史及利弊

(一)第一階段:古代至1949年
傳為漢代人應劭所著《泰山記》當為泰山專著之濫觴,惜其書早已失傳,僅在《藝文類聚》、《初學記》等古籍中留下片斷,據周郢統計,自《泰山記》乃至1949年,泰山專著共127種。自《泰山記》後至明代,見於著錄的僅有北宋劉跂的《泰山秦篆譜》。有明一代泰山專著開始大量問世,共有30種之多,其中最著名者當屬汪子卿《泰山志》和查志隆《岱史》。 1、清代時期 有清一代,泰山專著更加繁榮,共計53種,使泰山研究出現了一個全盛時期。其中以聶鈫《泰山道里記》、金棨《泰山志》和唐仲冕《岱覽》最為著名。 2、民國時期 泰山專著共胡42種,亦屬洋洋大觀。如王連儒《泰山游覽志》、胡君復《泰山指南》等。值得關注的是高宗岳《泰山葯物志》,專錄泰山所產中草葯,在歷代泰山專著中別具一格。這一時期最為權重者當屬泰山學者王價藩、王次通父子編輯的大型文獻《泰山叢書》。《泰山叢書》系王氏父子用了四十餘年的時間編輯而成。泰山文獻卷帙浩繁,王氏父子披閱泰山文獻一百八十多種,予以審慎細評,對其中有些篇章的內容還作了實地考察核對,按文詞水平和資料價值選錄四十種,共一百一十卷。用毛筆手抄成四十五冊。按文獻內容分甲、乙、丙、丁四集(註:其中一集與泰山無關):山經水志為甲集(十三種六十一卷);輿地人文為乙集(三種十四卷);文苑詩稿為丙集(十四種十五卷);年譜記事(包括王價藩自撰著述)為丁集(十種二十卷)。全書有例言、目次、後記等。1936年出版《泰山紀勝》、《岱宗大觀》、《泰山圖說》、《泰安州志》四種作第一輯,內有序、跋和梁漱溟題簽,王易門的題額以及出版概況等。《中國叢書綜錄》收錄《泰山叢書》中的《泰山紀勝》、《泰山圖說》、《岱宗大觀》各一卷。《泰山叢書》全部手稿今存曲阜師范大學圖書館,1989年11月復制印刷,是古代近代泰山著述的集大成者》[以上參見《周郢文史論文集》,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第246-277頁。]。
3、西學東漸時期 二十世紀的學術新思潮的傳入,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流碰撞中產生了一批學術巨子,而這些學術巨子也每每用其新的思維與視角展開對傳統文化的反思與研究,泰山文化他們偶有涉及,但卻代表了這一時期泰山文化研究的學術高點,同時也反映了泰山文化研究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學術精英的新思維。 如章太炎在《訄書》中專設《封禪》一節,在《檢論·原教》中也專論封禪。章太炎在《封禪》中稱:「人主方教民佃漁,以避蜚征之螫,何暇議禮?」[章炳麟,《訄書》,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127頁。]可見,「人主」教民打獵與捕魚以防飛禽走獸侵擾的草昧時代,尚談不上禮儀。他認為帝王「封禪為武事,非為文事。」[章炳麟,《訄書》,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127頁。]隨著歷史的發展變遷,逐步演變成社會習俗,「彼夷俗事上帝,故文以祭天以肅其志,文之以祀後土以順其禮,文之以秩群神以揚其職。是其示威者,則猶偃伯靈台者也。」[章炳麟,《訄書》,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127頁。]章太炎對斯賓塞社會學思想情有獨鍾。早在1898年,時任《昌言報》主筆的章太炎和總翻譯曾廣銓合作翻譯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著作《短論:科學的,政治的,思辯的》(Essays: Scientific,Political, and Speculative)中《論進境之理》(Progress: Its law and Cause[1])及《論禮儀》(Manners and Fashion)。「章太炎行文的思路正是藉助斯賓塞《論禮儀》中所闡明的社會風俗習慣的演變與政治統治、宗教統治一樣,有其整合社會思想的目的[王天根,《章太炎對「本土經驗」的強調與早期「西方社會學中國化」》,《東方叢刊》2004年第1期。]。所以他認為「然則所以惡傷土石草木者,在彼不在此;所以用蒲草者,在彼不在此。先王以『仁物』叫號於九圍,而實陰收其利,故封禪可尚也。」[章炳麟,《訄書》,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128頁。]章太炎還從社會風俗習慣變遷、新陳代謝的角度,詮釋了具有神秘色彩的《河圖》。實際上,隨著宇宙的進化與更替,「河圖」之說同「封禪」一樣,不過是人們對人類社會的歷史不斷詮釋的結果,其原意與章太炎所處的近代社會對此的審視完全是兩碼事。這樣,與《史記》所彰顯的「封禪」觀念形成強烈對比,為泰山封禪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學術視角。
又如:顧頡剛以其現代學術眼光對「封禪」、「五嶽」及「碧霞元君」等泰山文化現象進行了闡釋與解讀。1925年4月30日至5月2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由顧頡剛、孫伏園、容庚、容肇祖、庄尚嚴等組成調查團對妙峰山香會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調查,調查文章在當時的《京報》副刊連續刊出,引起學術界的震動,宗教學者江紹原、社會學家何思敬、藝術學家傅彥長、心理學家崔載陽等都從不同的學術領域撰稿予以高度評價。1928年29篇調查文章集結為《妙峰山》一書出版。此次調查開創了我國民俗學田野調查的先河,使西方的民俗學真正在我國落地生根,妙峰山因此被譽為中國民俗文化的發祥地。根據調查,顧頡剛認為,京津地區的民間多認為天仙聖母碧霞元君是東岳大帝的女兒,對天仙聖母碧霞元君的身世提供了田野調查的第一手材料和確鑿的結論,同時也極大的拓展了泰山文化研究的空間,拓寬了泰山文化研究的視域。 4、本時期 本時期體現泰山文化研究最高水平的當屬王獻唐。王獻唐綜合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對泰山上古史事的全面研討。 王獻唐的泰山文化研究主要表現在《炎黃氏族文化考》[《炎黃氏族文化考》,齊魯書社1985年版。]一書中。王獻唐認為:「征諸故書所載,泰山一帶,為中國原始民族聚居之處」,「往古先民,生聚於斯,萬代諸皇,建業於斯……木本水源,血統所在,泰山巍然,同族仰鏡」、「泰山一帶為中華原始民族之策源地」,「伏羲發源祖地,證以現存地名、山澤名,殆即今之泗水一帶。」「伏羲伏字既為族地名稱,羲字又作何解?曰:羲猶雄也、皇也,推尊之呼號也。……伏羲亦曰太昊,昊,弘聲,聲轉訓大訓高,亦猶皇也,雄也,羲也。其稱太昊,猶雲太皇、太雄、太羲。太即泰字,泰山之謂。《史記》:『泰帝興,神鼎一。』師古謂泰帝即伏羲。」[王獻唐:《炎黃氏族文化考》,第453-455頁,齊魯書社,1985年版。]王獻唐雲:「伏羲族居泰山一帶,故稱泰皇。……今鄒城、鳧山、染山均有伏羲廟,魚台、寨里有伏羲陵,陵南有伏羲畫石,其他魯南各地,如嘉祥、滕州及蘭山各處,有伏羲、女媧畫石,作蛇身者亦伙。而山陵古跡,父老傳聞,時有羲媧舊事,正以地為羲族舊壤,崇祀仰鏡,迄今不替,非無因而然也。古代帝王受命,必封告泰山……故凡得天下者,易姓而後,必告泰宗,示不忘本,猶其祭告宗廟之義。」[王獻唐:《炎黃氏族文化考》,534-537頁,齊魯書社,1985年。]主張以泰山為中心,形成了東方的伏羲文化圈。他還認為:「伏羲出於泗水,以泗水之故,知古代羲族實居泰山一帶高聳之地,為中國東方古族發源之鄉。其源既明,則凡他處如濮縣、永濟各地,地名與泗水相同者,皆族遷名隨,為羲族後徙所居,不能執此以為伏羲生長之鄉也。而凡伏羲施政之處,如陳與仇池各地,又皆都遷所在,足跡所經,亦不能執此以為伏羲興於西方也。」[王獻唐:《炎黃氏族文化考》,492~493頁,齊魯書社,1985年。] 5、十九世紀後期 因受西方現代科學思想的影響,泰山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也開始進行,十九世紀後期,德國學者李希霍芬率先展開對泰山雜岩之探索,此後張相文、翁文灝關於泰山山脈的論爭,竺可楨關於泰山高度的實測,孫雲鑄等關於泰山地質的調查及泰安高宗岳關於泰山葯物的著錄,都取得突出的成績。——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泰山研究,諸多學者已自覺運用現代學術理論,篳路藍縷, 使研岱之學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這一時期值得重視是一批外國學者的泰山文化研究。泰山文化不僅為東方學界所重視,還曾引起西方世界的矚目。自十七世紀以來,眾多的西方漢學家都對泰山從不同的角度展開廣泛而深入的探討。海外"泰山學"的出現,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冊上留下重要的一頁。
6、明末清初時期 隨著利瑪竇等人的東來,一時出現了一個東西文化交流的高潮,泰山之名亦由此開始為西方所知。十七世紀之俄羅斯帝國大臣尼·斯·米列斯庫(N.Spataru.Milescu)所著《中國漫記》中已出現有關泰山的介紹。米列斯庫(1636~1708)原籍羅馬尼亞,1676年作為俄羅斯使節入清覲見了康熙皇帝,據其見聞著成《漫記》一書。其中第二十九章中寫到了泰山:"濟南府……附近有高山,其中一座名泰山,高四十華里,即十四俄里,他們說黎明頭一次雞叫,在山上即可以看到日出。這里有許多山洞,有無數名士隱居於此。"(蔣本良譯本頁88)。荷蘭紐霍夫(J.Nieuhoff)1665年所刊《德·戈耶爾和德·凱塞荷蘭遣使中國記》中也有類似記載。不過這一時期西人筆下的泰山,多是片斷記錄和零星述聞,真正轉入深層次的研究階段,則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方逐步開始的。
隨同近代古老帝國大門的開啟,大批歐美人士奔赴泰山,訪古覽勝,至今五大夫松附近山崖還有清末所鐫"德人巴賀"的題名,便是西風東漸泰山時留下的雪鴻之痕。許多外國漢學專家,更以獨特的文化視角,對泰山展開探討和論說,先後有多種論文專著出版,大大推進了泰山研究。這一時期出現的較有影響的泰山研究或記游文章有:阿·威廉松《北中國旅行記》(1869)、伊莎貝爾·威廉松夫人《中國的古老之路》、帕·貝爾讓《中國史記----一個旅遊者在泰山》、瓦·安澤《中國蘇北到山東的冬季之旅》等等。這些文章從各種角度介紹了泰山景觀與歷史,對歐美讀者了解泰山,無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所知第一部西人泰山專著,是德國學者帕·蒂施佩(P.Tschepe)撰《泰山及其宗教信仰》一書。蒂氏生平不詳,其書亦未見傳本。根據沙畹的著錄:此書出版於1906年,除了長達百頁的考論外,還附有33幅照片。繼蒂施佩之後,法國學者沙畹於1910年在巴黎出版了他的法文泰山著作,這就是在西方產生了極大影響的《泰山祭禮》(LeT'aiChan:essaidemonographied'uncultechinois)。?沙畹本名埃馬紐埃爾--愛德華·夏瓦納(Emmanuel-EdouardChavannes),沙畹是其漢名。1889年,沙畹被任命為駐清公使專員,在華三年中,他利用公務之餘從事漢學研究,並很快通曉了漢語。1890年,沙畹完成《史記·封禪書》的法譯,引起學術界的注目。日本福井文雅評價沙畹:"盡管他在年僅53歲便已去世,但他是一位大學者,甚至可以說他什麼研究領域都涉獵到了。"(《歐美的道教研究》)特別是對歷史地理、宗教、古文字學研究,沙畹用力甚勤,成就斐然。所著有《西突厥史料》、《中國之旅行家》、《佛經中五百故事》、《斯坦因在東土耳斯坦所獲漢文文獻》、《摩尼教旅行中國考》(與伯希和合撰)等數十種。 沙畹因從事《史記·封禪書》的法譯,引發了其研究泰山宗教的興致。1891年1月24日,沙畹首次登臨泰岳,此後又曾於1907年6月17日至25日赴泰安考察。兩次泰山之行,沙畹都對其風俗信仰、名勝古跡作了細致調查,收集了較多的地方文獻,第二次登山時還拍攝了大量的照片。沙畹回國後,開始了對泰山的案頭研究,至1910年推出了《泰山祭禮》一書。《泰山祭禮》全書分列六章,分別是:第1章《泰山的祭禮》,內容為泰山崇拜及其源流的概論;第2章《泰山風景名勝》,著錄介紹了山川、廟宇、遺址等景點252處;第3章《關於封禪祭禮的資料》,分別摘譯了《後漢書》、《舊唐書》、《宋史》的有關記載;第4章《碑銘》,分別譯錄了《紀泰山銘》、《泰陰碑》、《重修蒿里山碑》、《重修朝元觀碑》、《去泰山神封號碑》、《重修岱廟碑》等11種泰山石刻全文;第5章《祈禱》,收錄北魏、唐、明、清各朝祭告泰山文33篇;第6章《民間信仰》,包括民間傳說、五嶽真形圖、泰山寶鏡、泰山神璽等內容。書後附有《中國古老的地神》一文。
沙畹認為:在中國,每一座山都被認為有神靈主宰,神被視為一種具有思想意識行為的自然力量,而為世人所崇拜、信仰。在中國山神之中,影響最大的是五嶽,而五嶽里尤以泰山聲望最著。因而便以此作為研究專題,試圖對泰山崇拜產生的心理動機、宗教意識中山的作用以及造就泰山顯赫地位的原因等問題進行探討。本著這一命題,沙畹對泰山崇拜、地獄觀念、封禪活動與元君崇拜幾個泰山宗教的重大關目,分別作了論說。沙畹《泰山祭禮》一書,無疑對研究泰山宗教及歷史文化,提出了許多有益的思考。由於著者學貫中西,視野開闊,故其中比勘泰山與西方信仰之異同,觀點多發前人所未發,為以後的研究開闊了思路。沙畹第一個向西方系統地介紹了泰山的歷史文化。在其之前,雖西人間有著述,但都浮光掠影,難現全豹,即蒂施佩之書,在沙氏看來,其亦未能充分闡述出泰山之宗教及其歷史作用(見沙著"前言")。沙畹以漢學專家的高深功力,箴縷百家,對泰山宗教作了全方位的研究,將此悠久而豐富的東方文化介紹給歐美,首功甚偉。?而且沙著還是較早從理論上研究泰山的,他關於泰山崇拜、封禪等問題的探究,至今仍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日本道教專家福井文雅曾從道教史角度,對沙畹泰山一書的學術成就,作過很高的評價。沙畹還以西方學者的眼光,詳實地記錄了二十世紀初的泰山,其中很多內容都是中國學者未予記錄或未予重視的。這為今天全面了解泰山歷史,提供了一些重要史料。故其書在泰山研究史上,實具有無可替代的重大價值:另一法國學者多類(Dore)亦著有一部《泰山宗教》,此書出版於1933年後,記述了1914~1933年間的泰山宗教情況。其書有法、英兩種文本行世。 沙畹、多類等人主要是用文字對泰山進行研究,而愛伯特·肯恩(1860~1940)則是用攝影機來記錄泰山的風貌。肯恩為本世紀初巴黎知名金融家,他敏銳地感覺到世界將面臨著一個大變革時代,因而他不辭辛勞,環游世界,以攝影的方式來記錄下這一重要的歷史瞬間。其間,肯恩於1908~1909及1912~1913年兩度來到中國,拍攝了數以千計的照片,其中有泰山彩色照片47幀,為了解當時泰山面貌的珍貴檔案。這部分圖片,後來收藏在巴黎西郊的上塞納省立愛伯特·肯恩博物館。與沙畹、肯恩同時,還有一位西方漢學大師也對泰山文化予以關注,此人便是被譽為"世界公民"的衛禮賢教授。衛禮賢(1873~1930),原名理夏德·威廉(RichardWilhelm),德國人。1899年作為傳教士來到中國青島,對中華文化一見傾心,從而開始了對漢學的研究和翻譯。此後他在法蘭克福創辦了中國學社,為實現溝通中西文化的理想作出了不懈努力。衛禮賢崇尚儒學,嘗數度訪古於鄒魯之區,登泰岱,謁闕里。並在所著《中國心靈》一書中,專列《聖山》一節,對泰山之歷史文從作了精闢評述。1924年,當衛禮賢准備登程返德之際,特地重登泰山,以此作為對生活了25年之久的中國的告別式。他在致友人信函中抒發了他此時的感想:"從南天門上來,我們置身於一片濃重的霧靄之中。不一會兒,雲開一線。太陽升起之際,剎那間雲層、平原、山巒,盡收眼底。啊!中國真美!這里有多少東西,使人流連不舍。"(衛禮賢夫人莎瓏·衛著《衛禮賢----中國與歐洲之間的精神使者》頁302)。----這一聲長長的感嘆之中,蘊含了衛禮賢對東岳泰山的無比熱愛和萬分留戀之情。 意志傑出的文學家歌德曾在他《中德四季晨昏雜詠》一詩中留下這樣的名句:"視線所窺,永是東方。"(參見錢春綺譯《歌德抒情詩選》頁166)我們借用此語,用以形容諸多西方漢學家對泰山這座東方神岳的密切關注、熱心研究和無比傾倒,或許也是恰當的吧。
(二)第二階段:建國後至上世紀末
1949年後,大陸與港台地區的學術界對泰山的研究均有所開展。大陸在此後三十年中,有多種泰山著作與論文刊出,其中顧鐵符、俞劍華、張鶴雲、何幼琦等一批文史專家分別從不同領域對泰山文化的有關內容進行揭析,深得精要;郭沫若的泰山為「中華文化史局部縮影」之論說更為人所熟知。但這一時期泰山人文研究的力作相對較少,許多重要領域的探研或呈空白,或現停滯。而同一時期的泰山自然科學研究卻不斷深入,地質、氣候、水文、土壤、動植物等方面成果眾多,其中關於「泰山向」古代斷裂帶、張夏寒武紀地層剖面,「泰山群」古代變質岩等課題的研究, 均有重大突破。此時在港台地區,蘇雪林、凌純聲、饒宗頤、余英時諸人精研義理,深造有得,他們從世界文化的宏大范圍中,探索泰岱文明的源起和形成,這種貫通東西、縱橫聯系的研究方法,使泰山之學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從七十年代末至本世紀結束,隨著大陸文化事業的復甦,泰山研究也開始出現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潮。不僅研究隊伍不斷壯大,學術活動廣泛開展,中老年學者在學術上日趨成熟,年輕一代嶄露頭角;這使得研究成果大量涌現,而且質量也有顯著提高。舉凡歷史、文學、藝術、美學、文物考古、宗教、民俗、旅遊及自然科學諸領域,泰山各個層面的學術課題均被觸及。一些長期困擾學界的學術難關被一一攻克(其中人文研究中關於泰山封禪、宗教、石刻、文獻的研討與自然科學研究中關於紅門醉心石質的探討,都在學術界深有影響),新方法、新史料迭見層出,泰山的學術影響明顯擴大。據統計,建國後共出版泰山研究專著計53種,同時還有為數不少的論文。1993年以來,泰山研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泰山志》窮12年之功而面世,《泰山大全》、《泰山珍石》等大型圖書相繼出版。這些成果或史料收集,或掌故輯錄,或史跡評點,或風光鑒賞,或著眼總體,或遴選專題,從不同方面深化了人們對泰山的認識。與此同時,泰山研究群體不斷壯大,組織機構建設不斷加強。泰山研究會、泰山文化研究會集合了泰山研究的主要力量。1996年10月,泰山文化研究所成立,為國內第一家專業的泰山研究機構。這些都為泰山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毋庸諱言,這一時期的研究工作仍存有諸多缺失,就人文研究而言,許多學者由於學術上儲備不足,加之治學心態浮躁,導致一些研究硬傷累累,許多著述在低水平徘徊。但就總體而言,這二十年仍是泰山研究最為興盛的時期,其總體成績不容低估。在充分肯定泰山文化研究成績的同時,我們仍需清醒地看到,泰山研究在基礎建設、成果數量與質量等方面均存在許多不足,我們的研究工作距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還有相當的距離。
這些差距與不足的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在研究內容方面。一是基礎研究比較薄弱。目前泰山研究的一個重要的薄弱環節,在於缺少系統的、全面的基礎資料整理。由於種原因,泰山歷史資料零星散亂,時間跨度大且不系統,涉及門類多且不集中。從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中鉤沉泰山史實殊非易事,但這是泰山研究的基礎,功在當今,利及後人,必須要做。二是研究缺乏廣度、深度。現有的泰山研究成果,其內容相當部分集中於景點介紹、旅遊概述、詩詞選錄、名人簡介等方面,涉及面不夠寬,角度比較單一。泰山內涵十分豐富,我們完全應當也能夠對其進行如地理的、宗教的、民俗的、藝術的、哲學的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察。俗語有「有限不識泰山」之說,此謂眼之所識者表面之泰山、感性之泰山,眼所未識者內蘊之泰山、精神之泰山。因此,我們對泰山的研究,不能僅駐足於對泰山客觀描述的層次上,而應當重在理性分析、藝術觀照、宏觀把握,重在揭示泰山之深層內涵。現在已有研究者涉足這些領域,但尚未取得相應實績。在研究方法方面。一是不重實證。一些研究者缺乏踏實作風、嚴謹態度,在研究中不重考據、不重實證。一些不甚確實的二手、三手資料被作為「定論」、「成說」轉來引去,充當論據,以至於訛誤相傳。二是許多論證浮躁空泛、邏輯混亂。一些文章只是拼湊的一些所謂的新方法、新論點、新成果,羅列一些離題甚遠、無關主旨的資料,而並不管這些方法、資料與泰山有無內在的必然聯系。這些現象,影響了泰山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因此,立足基礎。建立規范、系統、科學的泰山研究體系是泰山研究的當務之急。
(三)第三階段:2000年後
縱觀二十世紀的泰山研究,在中國名山研究或是區域文化研究中都是十分突出的。僅從人文研究而論,這一時期的研究打破了傳統的「在山言山」,只將泰山研究拘囿於方誌編纂、藝文輯錄與金石考訂的格局,逐漸從微觀走向宏觀,從封閉走向開放,力求將泰山文化投置於中外文化的大背景中去審視,由此進而釐定其文化的地位與特色。一些新的方法如「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證」、「取異族之故書與吾國之舊籍互相補證」、「取外來之觀念與固有之材料互相參證」(陳寅恪《王靜安先生遺書序》)皆被廣泛採用,使泰山研究呈現出不同以往的生機與活力。這些新方法、新材料的引進、挖掘及新學科的切入,無論是對泰山文化的總體評估, 還是對泰山一些具體課題的考論,都有巨大的推進作用。可以說,二十世紀是泰山研究逐漸走向成熟的重要時期,「泰山學」的提法也由此得到越來越多學人之認可。當然,與同是勃興於這一世紀的甲骨學、敦煌學、紅學這幾門顯學相比,
泰山研究無論其深度和廣度都相形見絀,難與爭勝;與同屬名山文化的五台山研究相較,也有著明顯的差距。如泰山著述中的名勝、封禪等等,其內容頗多重復,陳陳相因,殊乏新意,而有些具有更高價值的課題如「泰山通史」,「泰山文化史」,「泰山文學史」「泰山學術史」皆乏人問津,殊為憾事。凡此種種,皆當「誠望傑構」於二十一世紀之「來哲」(借用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題記》語)。 新世紀泰山文化研究綜述進入新世紀,泰山文化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從研究人員構成、研究規模、研究對象、研究深度、研究方法各個方面表現出極大的進步與突破。 首先,適應現代知識生產的新趨勢,泰山文化為總主題從各個不同方面確立課題項目進行研究,充分發揮學術共同體的智慧與力量,通力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與實績。2001年,馬兆龍主持的「泰山文化與旅遊經濟」被山東省社會科學十五規劃立項,該項目橫跨泰山文化、旅遊、經濟三大領域,緊跟經濟發展與轉型的的熱點,從旅遊經濟的角度展開對泰山文化的研究與反思。 同年,袁明英主持的「泰山石刻研究」被山東省社會科學十五規劃立項,該項目組合文化研究、書法、美術、地理、歷史等專業學科人員,對首次對泰山豐富的石刻資源進行整體研究。 2002年,葉濤主持的「泰山香社碑的搜集整理與研究」列入山東省古籍整理項目。該課題對泰山十分珍貴的363塊長期沒有得到重視和認識的香社碑進行了系統細致地整理與研究,獲得了許多鮮為人知的調查線索和第一手資料,有很深厚的前期科研基礎,是對學術界的一大貢獻。它不僅為今後的進一步解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且在今天的民族民間文化搶救工作中也有理論借鑒意義和應用價值。 在此基礎上,葉濤完成了其博士論文《泰山香社研究》。該論文共六章,第一章是緒論,交代選題意義、研究的歷史與現狀、研究范圍、研究方法、資料體系和結構等。第二、三章是泰山香社歷史沿革述略,分前當代篇和當代篇,描述泰山香社的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以及當代泰山香社的活動狀況。其側重點是分別討論泰山神和碧霞元君信仰與香社興盛的關系。第四章是泰山香社的內部組織結構分析,著重討論了泰山香社的結社原因、奉祀神主之演變、香社領袖權威的形成、香社的儀式分類及典型的香社組織――合山會的歷史。第五章是介紹泰山香社的外部社會環境,如泰山廟會與香客店史略,香稅與泰山管理等。第六章是余論,討論泰山香社的基本特徵,進而為民間信仰辨名。最後,本文的附錄部分,以具象的資料展示相關各章所論述的內容,即:一、鄒城西關泰山香社香頭劉緒奎訪談錄(樣稿),二、青州市五里鎮井塘村民間香社調查資料,三、泰山香社碑碑文選錄,四、泰山香社碑目錄。 可以說,該論文首次全面開拓了關於泰山香社的研究。系統地描述了民眾的進香活動,彌補了泰山文化研究中對於民間信仰行為觀察、描述和學理分析的缺失,揭示了以泰山香社為代表的中國民間信仰組織的基本形態。對民間信仰組織生成、發展的內部組織結構和外部社會基礎進行了詳盡的調查與分析,並在宏觀政策的層面審視了國家對民間信仰的不同態度,這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有助於人們認識和理解民間信仰的運行機制與功能,推進了關於中國民間宗教結社問題的討論,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論文。 2002年袁明英主持的「泰山石刻資源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及應用研究」被泰安市科技發展計劃立項,該項目動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泰山石刻資源進行研究與保護,為泰山石刻的研究與保護開辟了一條現代技術路徑,確屬獨辟蹊徑之作。

閱讀全文

與泰山文化論壇什麼時候開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