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述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滲透數學文化
一、教師要將教材中的數學文化進行深入挖掘
數學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融入一直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許多文化因素。正是這些數學文化,使得小學課本內容更具有趣味性與生活性,使得小學生願意對課本中的內容進行閱讀與學習。一般來講,課本上的數學文化經常是與數學知識相結合的,是為了引出數學知識而存在的。數學文化與數學知識一起,為小學生打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也正是數學文化使得學生認清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更立體地對待與觀察數學學科,產生數學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利用適當的時機對數學文化進行介紹。比如在學習小數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小數的進制方面對十進制及十進制的由來進行分析。教師可以對我國引出十進制的數學家劉徽進行介紹,提出我國早在1700多年前就開始使用十進制計數法。這樣,學生在學習小數知識的同時,也可對我國的數學發展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在數學文化的了解與學習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民族認同感。
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對數學課本中存在的文化因素進行深入挖掘,使數學文化服務於數學知識的講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數學的時候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識,認識到數學的文化價值,提高數學學習興趣。
二、教師要挖掘數學文化中的豐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首先是如何正確對待數學史料的問題。歷史往往沉澱下許多值得流傳的史實與價值觀念。我們不能僅僅停留於對史實的介紹上,而應引導學生透過史實,觸摸到史實背後的價值和觀念,使其構成一種更有教育意義的積極影響。如祖沖之是中國古代研究圓周率的驕傲,但僅到此為止,並進行膚淺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不夠的。他在研究過程中如何「藉助正多邊形周長研究圓周長」的數學思想和智慧;他不滿足於既有結論,不斷超越、執著奮進的探索精神等,更應該透過課堂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我在教學時,將這一段數學歷史有機融入到具體的周長公式的探索過程中來,學生的感受更豐富了,認識也更全面了。此外,我還適時地介紹了我國古代數學的領先與現代數學的落後,並給學生分析造成這一後果的內在原因,深刻的民族尊嚴感和為中華數學之崛起而奮斗的決心在學生心中升騰。
三、教師要在教學中凸顯數學學科的文化屬性
一些小學生認為數學與語文這類文化類的科目是相互對立的,數學與文化沒有任何關系。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之時,突出數學學科的文化屬性,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文化的存在。數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對於一些數學定義與規則都要進行死記硬背,這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對於數學學科的發展也有負面影響。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更多地了解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社會文化是密切相關的。
四、教師要立足課堂推進數學文化發展
課堂是一切教學研究的試驗基地。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滲透途徑最終要落實在課堂上,只有當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交流互動中自覺有意識地關注、領悟數學文化的價值,才能不斷推進數學文化的發展。因此,教師要針對數學文化的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積極滲透、有效實施並逐步形成一系列優秀教學案例。
比如在進行《圓》的講解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發現生活中的圓形,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進行很好的結合。另外,教師要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對圓形進行分析,中國人之所以喜歡圓,是因為圓無棱無角,象徵著圓滿與安全等。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下,學生會對數學知識有全新的認識。小學數學課堂需要數學文化的支撐,在這樣的文化影響下,學生會擺脫對於數學的刻板枯燥的印象,認識與學習數學文化。
五、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豐富數學活動形式
數學活動是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利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數學文化。游戲與競賽是小學生喜愛的活動類型,老師可以利用競賽小游戲引導學生對數學文化進行學習。在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就與學習知識相關的數學文化進行提問,當有學生回答出時,教師給予獎勵。並告訴學生,在下節課,教師還要就數學知識相關的數學文化進行提問,請同學們做好准備。在第二節課,教師可以利用搶答的形式組織學生對數學文化問題進行回答,搶答正確的學生可以獲得小紅花一枚。在這樣的活動之下,學生的數學文化學習積極性會得到提高,學習熱情也會隨之高漲。
六、教師要善於利用數學文化激發學生興趣
不同時空數學思想的對比,有利於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全方位的認識能力和思想境界,還能讓學生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數學觀。現行的小學數學實驗教材較多地介紹了數學發展的趣事軼聞、輝煌成就、數學家傳記、一些數學概念產生的背景資料等數學文化資源。在教學中,適時地向學生介紹這些數學文化,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眼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希臘數學家埃拉托斯特尼發明的尋找質數的方法、哥德巴赫猜想、分數產生的歷史、「雞兔同籠」等內容。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一點數學史,適時進行數學發展中的趣聞軼事、數學典故、數學家傳記的教育。教學時結合具體內容,適時地穿插這些數學文化,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貳』 數學文化如何融入數學課堂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高中數學的教學以培養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標,忽視了對數學中文化內涵的發掘,導致學生只會做題,無法領略數學知識的文化魅力。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關注數學中的文化因素,開發出數學的美學價值,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同時,也能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
一、講述數學史,進行數學文化滲透
通過對數學發展歷史的回顧,能夠將數學文化融入到學生的腦海中,強化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認同感與歸屬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人類發展的密切關系,從而有效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在學習數學史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
這樣就能深化他們對所學概念、定理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初次學習復數的概念時,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理解透徹,就會產生畏難情緒,此時教師就應當引導他們了解有關復數的數學史,比如利用網路、圖書館等資源。
查找有關復數發展史的知識。經過仔細的了解後,學生發現原來18世紀的數學家也難以理解復數的概念和性質,人們對於復數的認識,是一步一步向前推進的,這樣就消除了學生的畏懼感,增強了學學習自信心。
除此之外,學生也能從數學發展史中獲得學習的靈感,理清學習思路,比如通過對勾股定理的了解,學生能夠總結出數形結合的相關思想。
二、結合生活教學,適時滲透數學文化
從本質上來說,數學知識是人們生產、生活經驗的結晶,生活的每一處都包含了數學因素,比如貸款、理財、購物等,均離不開數學。對於高中數學來說,要想將數學文化落實到教學深處,也應當將數學課堂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從生活中選取鮮活的教學素材。
讓學生在實際案例中理解數學知識和文化。例如,在進行《指數函數》的教學時,教師向學生展示如下生活場景:小寧的爸爸想去銀行存2000元錢,他預計存5年。
利率2.25%,某銀行的存款方案有兩種:第一種為一年定期,期滿轉存,第二種為零存整取,請你為小寧的爸爸選擇利息最高的方案。經過一番計算後,學生發現第一種方案利息更高,這樣就引出了指數函數的內容,有利於學生對指數函數概念的理解。
就能更好的開展教學。不難看出,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讓學生在生動的場景中感知數學知識,從而有效提升他們對數學知識和文化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叄』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體現數學文化
新一輪《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指出:通過高中階段數學文化的學習,要使學生了解數學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之問的相互作用,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人文價值。開闊視野、尋求數學進步的歷史軌跡,激發對數學創新原動力的認識,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領會數學的美學價值,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創新意識。那麼如何在日常數學教學中體現數學文化一直以來都成為了近年來數學教育研究中的熱點問題。
課堂是學生學習這些數學文化知識的主要途徑。為了適應課程改革,我們應與時俱進,用新的數學觀,特別是用數學文化視角下的數學觀來看待課堂教學,要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真正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體會數學的文化品味,提高數學的文化修養。以下將闡述一些新視角,力求在課堂教學中多側面的展現數學文化。
一、數學家與數學文化
在平時的備課過程中,應該注意對一些數學家相關的故事進行收集並作熟悉的了解,這樣當在課堂上講到相關內容、與學生交流、數學課外活動時就可以信手拈來,隨時插入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人文價值教育。如,在進行「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教學時,可以先介紹曹沖稱象的故事;在講解「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時可以向學生介紹德國的「數學王子」高斯的小故事;在學習「二項式定理」時可以介紹我國古代數學成就「楊輝三角」等等。總之,以數學家為線索的數學文化源遠流長、包羅萬象,我們可根據教材所涉及的知識介紹不同層次的相關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美學與數學文化
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中的美。符號是數學的一大特徵。有些人見到一個個符號就猶如聽到一個個美麗動聽的音符;有些人見到了符號就眼花,搞得暈頭轉向、不知所以,這與他們對符號本身的認識程度有關,所以在課堂教學,適當介紹一些數學符號的來龍去脈,無疑有助於提高學生對符號的深刻認識,並從中得到樂趣。比如,在立體幾何課應該適當提及到學生感興趣的美術繪畫,傳授學生如何把立體的圖形畫在平面上。
當然,教師應該注意提高自身的美學修養,要有對學生進行美學教育的意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賞心悅目的,使追求和探索數學中的美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並引導學生利用數學中的美陶冶性情,實現數學的文化教育功能。
三、文學與數學文化
數學和文學的思考方法往往是相通的。舉例來說,中學數學課程里有「對稱」,文學中則有「對仗」。對稱是一種變換,變過去了卻有些性質保持不變。數學中的軸對稱,即是依對稱軸對折,圖形的形狀和大小都保持不變。那麼文學中的對仗是什麼?以王維所雲:「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為例來說,這里,上聯對下聯,其中字詞句的某些特性不變,如「明月」對「清泉」,都是自然景物,沒有變。形容詞「明」對「清」,名詞「月」對「泉」,詞性不變,看其餘各詞均如此。不難發現,變化中的不變性質,在文學中、數學中確實存在著相通的關系。
四、生活與數學文化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課堂教學應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聯系的,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課堂教學中可以把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數學現象或數學問題作為教學素材,如在講幾何圖形和幾何體時,可以讓學生舉例說明身邊有哪些相應的實物;或者將教材中的問題適當開放使之更接近實際,如在講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時,可以列舉其在貸款購房中的應用;在講概率時,可以列舉其在彩票方面的應用;又如在學習「統計」時,可結合容易引起學生思考興趣的奧運會上獎牌數、射擊環數的統計等等。總之,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我」有關,與實際生活有關,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是有用的,從而更加有興趣有目的性地學習數學。
在數學教學的課堂上,不應該只是充斥著「定理、公式、習題……」,而應像語文課那樣,通過「作者介紹、背景分析」,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以及賴以生長的「土壤」,以豐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性體驗;應像歷史課那樣,講一段「數學故事、數學家逸事」,使數學知識折射出人的意志和智慧而富有「人性化」,使學生在感動、開心之中更好地理解掌握數學知識;應像音樂、美術課那樣,通過「數學作品」的解讀,讓學生感知數學的和諧、欣賞數學的美.
總之,要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離不開數學史,但又不能僅限於數學史,還應該有一些「非數學」的內容。教師只有結合學生實際,精心創設教學情境,努力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為學生學習做好充分的課堂准備,才能將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融入教材、到達課堂、溶入教學,才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從而主動探索,進而獲取知識。
『肆』 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文化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文化佔有重要的地位,給學生更多的人文氣息,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原本枯燥的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所以,缺少了數學文化的數學教學就會走入一定的誤區,並且會慢慢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通常來說,針對小學數學的幾個重點部分,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滲透數學文化。通過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從多個方面對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進行了簡要分析,旨在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保證學生的綜合素質。
通常所述的數學文化就是指數學的思想和精神等,同時還包括方法的形成和發展。從廣泛意義上來說,數學史和數學美都屬於數學文化的范疇。在人類文化寶庫中,數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數學素養也是每一個公民應該具有的基本素養。所以,作為一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有能力進行基本的數學教學之外,還應該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滲透數學文化,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引導學生感受、發現和體會數學美
(一)展示小學數學的簡潔美
從古至今,數學一直追求簡潔美,通過不斷的發展和改進,數學變得更加的簡潔。在數學語言表達上充分體現出了數學的簡潔美,教師通過簡單的語言表達,對數學概念和法則進行了簡要的總結。例如,在學習數學加法法則的時候,「數位對齊,各位加起,逢十進一」,復雜的加法就被這簡單的十二個字完整地總結了下來。同樣,在數學課堂上還有「增長了兩倍和增長到兩倍」,這樣的語言多了就會顯得冗雜,正是這樣簡單的文字准確地表達了數學意義。由此可見,數學的簡潔美既實用又方便。
(二)體現小學數學的對稱美
小學數學中對稱美也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在一些圖形或者物體上。對稱美主要就是指在圖形或者物體上相對於某個點、直線或者平面來說,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能夠形成一一對應的關系。點對稱、線對稱和面對陳都是對稱的一種。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可以時刻注重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的對稱美、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畫出對稱線,從而讓學生慢慢體會數學的對稱美。
(三)凸顯小學數學的奇異美
小學數學還有一種美,被稱作奇異美。奇異美可以展現在數學的幾何形式上、外在形式上和計算方法上。可以說,數學奇異美也是無處不在的。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應該引導學生領悟奇異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1996+1995-1994-1993+1992+1991-1990-1989+……+4+3-2-1中,最後計算出的結果是1996,盡管後面有許多數的運算。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奇異美,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過程中。
二、滲透數學文化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綜合素質
(一)滲透數學史,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給與學生適當的獲取知識的空間,保證教學效率。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使用數學史知識,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有效利用數學史知識,能夠使數學知識變得更加有趣味性。所以,教師想要保證數學教學效率,既要教會學生解題的方法,同時還應該使學生掌握實際應用的思路,從而真正實現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練習家裡面房梁的三腳架,讓學生知道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點,從而使學生掌握更加扎實的數學知識。
(二)了解數學家的品質,進行德育教育
在數學史中,有許多數學家,憑借其頑強的毅力和品德,為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下這些數學家的事跡,讓學生能夠養成頑強的毅力和品德,使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習慣,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更好地發展。例如,在學習圓周率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下祖沖之的故事,正是因為其付出了許許多多的辛苦和努力,最終才換來了如此豐碩的成果。通過這些成功教育,能夠使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質,成為一個高素質的人才。
(三)開展合作學習,體現數學文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文化受到了許多師生的歡迎,正是因為合作學習的幫助,才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顯著提高,教師教學也變得更加輕松。所以,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滲透合作學習文化,使學生能夠通過合作學習,協調努力,共同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的時候,可以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共同的努力來更好地學習認識人民幣知識,從而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對於學生的綜合發展有著重要的幫助。所以,數學教師應該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數學文化的滲透,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同時,讓學生了解數學思想,使其能夠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方式和方法,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伍』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策略
作為數學教師,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些學生在認真學習的同時,也非常厭煩數學,且這種情況日益加劇;很多人離開學校後,你問他哪些數學知識能派上用場?回答是不知道。這是數學教學的悲哀。正如劉兼教授所說,我們更多的是將"數學教育"的重心放在了"數學知識"的掌握上,然而事實上只有不到1%的人會從事與數學有直接關系的工作。這顯然是只關注了少數人,而忽視了絕大多數人的需求。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把數學文化也引入其中,這樣才能讓數學學有所用。
策略一:構建數學文化課堂教學的目標體系
數學作為一種文化體系的教育,就是要通過數學使學生在知識教養、情感教育、智能發展、數學審美和數學文化觀念等方面得到發展。數學文化課堂教學的目標體系應構建為:教養性目標(知識技能)——認識價值;發展性目標(過程方法)——實踐價值;教育性目標(情意審美)——美學價值。
策略二:營造數學課堂文化的教學氛圍
1.倡導教學民主
教學民主能提供給學生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營造平等、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氣氛下學生敢想、敢問、敢說,思維處於積極的狀態,這樣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體會數學學習的快樂,加深對數學文化的情愫。
2.強化自主活動
讓學生自主活動,就是要把思維的空間、研究的時間留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潛質得到充分的開發。新教材呈現出學生周圍世界和現實生活背景下豐富有趣的學習素材,為學生提供了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並感受數學文化在生活中的價值體現。
3.創設學習情境
數學作為一門藝術學科,蘊涵著許許多多有趣而美妙、獨特而神奇的知識奧秘,教師要積極地開發和應用,把情趣盎然的數學文化內容生動有趣地呈現出來,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品位、去享受,無疑是一種樂趣。
策略三:揭示數學文化的內涵
1.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過程
在教學"分數的認識"時,可設置這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打開課本看圖,說說有關分數產生的情況。分數是在分物體得不到整數結果時產生的。在我國古代用算籌表示分數,當印度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和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後,分數就變成現在的表示方式了。這足以見得有了數學家的不懈努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分數的表達方法也就愈來愈簡潔,直至今後我們還可以用字母符號來表示所有的分數。另外,還要學生理解分數的產生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礎之上的,體會"平均分"是最公平公正、最合情合理的分法。
2.展示教材知識點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如,我在教學《角》時,從現實素材中挖掘出了很多角的應用事例:(1)照相機的標准鏡頭和廣角鏡頭,可以改變拍攝的范圍。一般的標准鏡頭拍攝的范圍在45度到50度之間,而使用廣角鏡頭,可以擴大拍攝范圍。(2)看幼兒園滑梯的角度,一般是多少度為合適呢?根據詢問專家,得知一般滑梯的斜度在40到56度之間為宜。(3)學生椅子的靠背多少度適宜呢?
3.讓學生了解數學與其他學科間的聯系
在學習"分數、百分數"時,可向學生提供這樣的數學文化信息:我國科學家王菊珍對待實驗失敗有句格言,叫做"幹下去還有50%的希望,不幹便是100%的失敗。"大發明家愛迪生在談天才時用一個等式來描述,他說"天才=1%的靈感+99%的血汗。"這些"格言"不僅折射出偉人的人生信仰,同時還折射出數學的光輝。
4.讓學生了解數學家們的傑出貢獻
在學習"數的整除"之後,有必要向學生介紹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他認為"任何大於2的偶數都是兩個質數之和。"在當時無人問津,200年過去了,這一猜想就像一座堅固的堡壘,巋然不動。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在1966年證明出了這個震驚世界的"1+2".讓學生了解數學家們的貢獻,讓他們成為學生心中的偶像,對培養學生認真學習鑽研的精神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讓學生寫數學故事、數學小論文、猜數學謎語、編寫數學兒歌,參加一些數學知識競賽、數學智力游戲,做一些數學小剪報,都能很好地促進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同時通過實踐創作也能達到以美衍趣、以美激情、以美啟智的目的。
5.讓學生感受數學的趣聞、軼事
七月八月為何連續兩個大月、"數學黑洞""親和數""完全數""孿生數"都是數學文化課堂教學的寶貴資源,已成為數學文化生活中一道美麗的大餐,挖掘出來必將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數學不但能促進人們邏輯思維的發展,而且能培養人們的創造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藉助數學科學的文化價值,把蘊含在數學課程中的思想方法、價值觀念、審美情趣進行挖掘,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熏陶。作為知識,無需終生銘記,但數學精神會激勵終生;解題技能無需終生掌握,但觀念及其文化哲學會受用終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是一種應有的現實的價值追求。
『陸』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計劃
初中數學新課標把「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置於課程設計世滾基本理念的重要位置上,使數學文化問題正式進入了數學教學。因為大多數不專門與數字打交道的人在走上社會後,數學知識會漸漸淡忘,但數學文化的影響將長期存在於其頭腦中,並會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使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體驗數學文化、受到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從而實現數學的文化教育功能。
一、開展數學美學教育。數學教學中的美學教育有以下4個層次:美觀、美好、美妙、完美。美觀是數學對象以形式上的對稱、和諧、簡潔,給人的感官帶來美麗、漂亮的感受,例如,(a+b)×n=a×n+b×n。但是,外形的美觀,並不一定是真實的和正確的。數學上的很多東西,只有認識到它的正確性,才能感覺其「美好」,例如「對數」的美好在於能把繁雜的「乘除」運算變為「加減」運算,理解了它的作用,也就獲得了「美」的滿足。美妙的感覺往往來自「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的事物,例如學生經親手畫圖,發現三角形的三條高線、三條中線、三條內角平分線交於一點,感覺真是「美妙」。數學總是做到至善至美、完美無缺,這也是數學的最高「品質」與最高的精神「境界」——完美,例如解一個方程,不只是回答是否有解,也不只是找到一個解了事,而要證明它確實存在解,知道有多少個解,最後還要把它們一一找出來,一個都不能少。對學生進行美學教育,可以陶冶情操,進行數學文化的熏陶,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
二、初中數學與美學。羅素指出:「數學,如果正確地看,不但擁有真理,而且也具有高尚的美。」數學美主要是指結構美和形式美,具體說來,主要有簡潔美、對稱美、統一美、和諧美、奇異美等。通過初中數學教學,充分展示數學美,是對中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從而陶冶情操、鍛煉性格、提高素質的重要手段。數學的首要特點在於它的簡潔,這主要表現在數學符號、數學技巧以及邏輯方法上。數學中普遍存在著對稱,如幾何中有軸對稱圖形和中心對稱圖形,代數中搜鍵余有對稱多項式,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許多優美的商標圖案,如北大方正、聯想集團、北京電信、中國聯通、工商銀行等,更是對稱美的活教材。「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於數學美的研究、教育和欣賞,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習興趣,啟迪人們的思維,開闊人們的視野,並帶來美的享受。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三、初中數學與文學。數學家華羅庚說:「認為數學枯燥無味,沒有藝術性,這看法是不正確的,就像人站在花園外面,說花園里枯燥乏味一樣。」古往今來,數學流傳著許多美妙動聽的故事(包括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史故事和數學應用的故事)和歷史名題。通過這些寓教於樂的方式進行數學文化教育,可以使學生學習前人勤奮好學、勇於實踐、實事求是、不斷探索、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從歷史名題中學習它的數學思想方法和解題思路,指導自己的學習。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要加強對學生進行語言能力的訓練,結合日常生活實踐和數學建模活動,指導學生寫好「小作文」(如學習計劃、學習經驗交流等)、「小總結」(章節的知識總結)、「小隨筆」(如「正方形」、「圓」、介紹一個企業商標的尺規作圖方法等)、「小論文」(如怎樣畫標準的跑道、分期付款和保險的數學原理等),引導學生讀好課外讀物(如《數理化通俗演義》、《中學數學問題集》等),鼓勵學生從數學文獻中檢索和獲取有關知識(如梅涅勞斯定理、蝴蝶定理等)。這樣,在數學教育中滲透文學教育,不僅可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而且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其數學文化素質。
數學不應當等同於數學知識(事實性結論)的匯集或數學知識的倉庫,它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性活動。在人們探索知識和數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燦爛輝煌的數學文化。那一個個優美動聽的數學故事,一句句發人深省的名人名言,一條條精妙絕倫的數學謎語,一篇篇寓意深刻的數學隨筆,都是數學文化寶庫中的明珠。
四、進行數學實驗與游戲。數學游戲是一種大眾化的智力活動,體現了一種數學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的數學新教材中已引進了一些游戲素材,這為一線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空間,但游戲的題材還顯得有些單調,教學中還亮悉可適當增加一些益智類的游戲,如數獨。
數獨是一種源自18世紀末的瑞士,後在美國發展,並在日本得以發揚光大的數學智力拚圖游戲,在2005年全面引入我國。拼圖是九宮格(即3格寬×3格高)的正方形狀,每一格又細分為一個九宮格。在每一個小九宮格中,分別填上1至9的數字,讓整個大九宮格每一列、每一行的數字都不重復。該游戲看起來似乎和傳統的填字游戲類似,但由於其擁有入門簡單、演算方便、有益於鍛煉腦力,並且不受時間、地點、語言的限制等優點而被玩家廣泛接受。有專家認為,該游戲的獨特玩法跨越了文字與文化的疆域。據悉,目前「數獨」游戲在全球已擁有數百萬的玩家。這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游戲教學,可以讓學生逐漸認識到數學文化的難得魅力並逐步養成勤於動腦、善於分析的習慣,學會用數學文化的視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在初中數學教育中,把初中數學知識和數學文化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會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能受到良好的數學文化教育,當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滲入教材、到達課堂、融入教學時,數學就會更加平易近人,數學教學就會通過文化層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因此,數學文化教育完全適應了素質教育的時代要求,對提高中學生的數學素質、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意義重大。
『柒』 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
多年的實踐教學中,我真正體會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著「數學文化」學習的重要性。其實數學的內涵十分豐富,數學應該作為一種文化走進課堂,滲入實際數學教學,努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中體驗數學文化,受到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又能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探索這一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那麼,如何讓「數學文化」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必要性
1、在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學中滲透著數學文化
概念、定理、公式的學習總是比較枯燥,如果能有一個精彩的數學史故事點綴其中,則足以活躍概念、定理、公式教學課堂的整體氛圍,喚起學生無限的遐想,啟發引導學生走進數學的殿堂。例如在向學生介紹幾何時,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幾何的創始人----笛卡爾的小故事。笛卡爾一天睡醒後觀察天花板上蒼蠅的爬動,受其啟發,才發明了幾何,這是數學發展史上的一個旅程碑,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通過這樣的一個小故事,將數學背景包含在學生所熟悉的情景中,會讓學生倍感親切、自然,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數學發現的興趣,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極大興趣,達到在數學教學中滲透著「數學文化」的作用。
2、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滲透數學文化
一堂好的教學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主動參與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積極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之中,從而能夠順利地突出這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利用「數學文化」中的一些趣味故事正能很好地幫助我們創設教學情境。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是這樣導入的:教師問學生「在生活中,你們見到過哪些物體上有圓?」學生舉了很多例子:圓桌的桌面是圓的,一元錢硬幣的面是圓的,光碟是圓的,汽車的輪胎是圓的……教師又問:「車輪為什麼要做成圓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橢圓形的?」學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橢圓形的車輪滾動起來就不平穩。」「為什麼做成圓形的車輪滾動起來就平穩呢?」教師的追問令學生難以用學過的知識做出科學、准確的回答,這個就是古代數學家——祖忠之的理論故事。教師就此引入新課:「今天研究了圓的特徵,同學們就會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學生帶著尋求實際問題答案的急切心情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相信沒有不喜歡故事的學生,因此像這樣從數學史和數學文化的角度深入課題,可以使課題的引入變得引學生入勝,從一開始就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容易讓學生產生出喜愛數學的情感。
3、在例題的分析講解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例題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可缺的一個教學環節。因此我們總希望課堂中的例題設置,既能達到知識功能的目的,又不失去教育功能。比如人教九年級二次函數的應用舉例一節中,通過用馬爾薩斯人口模型來分析我國當前所面臨的實際人口現狀,讓學生從中體會我國的基本國策----計劃生育實施的必要性,以及國家目前所面臨的難以承受的人口壓力,從而讓學生得到必要的國情教育。
4、在作業的布置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作業在數學教學中是學生在課外獨立進行的數學活動。新課改教材,它的一大亮點是增加了一定數量的閱讀與思考材料,開辟了「觀察與猜想」、「閱讀與思考」、「探究與發現」「信息技術與應用」等拓展性欄目,為有興趣、有特長、有能力的學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間。因此在課後作業的布置中,我們應有選擇地利用這一亮點引導學生展開數學探究,使課內探究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課外,達到課內探究與課外探究有機結合的目的。比如在學生學完了九年級中的《投影與視圖》一章後,我們可以布置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三視圖擴充的歷史過程,感受數學家們為此所付出的執著追求與不懈努力。
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重要性
數學的教育既是科學素質的教育,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更是一個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數學教育,首先是教育,育人是根本,數學知識只不過是一種載體而已。所以人們學習數學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要通過數學學習接受數學精神、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應用,提高思維能力,鍛煉意志品質,並把它們遷移到學習、工作和生活實際的各個領域中去。
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應注意三個方面
總之,雖然新課標沒有對「數學文化」設置專門的課時,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省略這部分內容。相反,我們應更注重將「數學文化」有機地滲透到不同的教學內容中去,通過各種的途徑,形式多樣地讓學生在學習、探索、交流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熏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增加實踐活動的機會,達到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
『捌』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教育
在我多年的實踐教學中,我真正體會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著「數學文化」學習的重要性。
其實數學的內涵十分豐富,數學應該作為一種文化走進課堂,滲入實際數學教學,努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中體驗數學文化,受到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又能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探索這一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
那麼,如何讓「數學文化」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必要性
1、在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學中滲透著數學文化
概念、定理、公式的學習總是比較枯燥,如果能有一個精彩的數學史故事點綴其中,則足以活躍概念、定理、公式教學課堂的整體氛圍,喚起學生無限的遐想,啟發引導學生走進數學的殿堂。
例如在向學生介紹幾何時,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幾何的創始人----笛卡爾的小故事。
笛卡爾一天睡醒後觀察天花板上蒼蠅的爬動,受其啟發,才發明了幾何,這是數學發展史上的一個旅程碑,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通過這樣的一個小故事,將數學背景包含在學生所熟悉的情景中,會讓學生倍感親切、自然基凳培,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數學發現的興趣,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極大興趣,達到在數學教學中滲透著「數學文化」的作用。
2、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滲透數學文化
一堂好的教學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主動參與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積極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之中,從而能夠順利地突出這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
利用「數學文化」中的一些趣味故事正能很好地幫助我們創設教學情境。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是這樣導入的:教師問學生「在生活中,你們見到過哪些物體上有圓?」學生舉了很多例子:圓桌的桌面是圓的,一元錢硬幣的面是圓的,光碟是圓的,汽車的輪胎是圓的……教師又問:「車輪為什麼要做成圓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橢圓形的?」學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橢圓形的車輪滾動起來就不平穩。」「為什麼做成圓形的車輪滾動起來就平穩呢?」教師的追問令學生難以用學過的知識做出科學、准確的回答,這個就是古代數學家——祖忠之的理論故事。
教師就此引入新課:「今天研究了圓的特徵,同學們就會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學生帶著尋求實際問題答案的急切心情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相信沒有不喜歡故事的學生,因此像這樣從數學史和數學文化的角度深入課題,可以使課題的引入變得引學生入勝,從一開始就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容易讓學生產生出喜愛數學的情感。
3、在例題的分析講解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例題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可缺的一個教學環節。
因此我們總希望課堂中的例題設置,既能達到知識功能的目的,又不失去教育功能。
比如人教九年級二次函數的應用舉例一節中,通過用馬爾薩斯人口模型來分析我國當前所面臨的實際人口現狀,讓學生從中體會我國的基本國策----計劃生育實施的必要性,以及國家目前所面臨的難以承受的人口壓力,從而讓學生得到必要的國情教育。
4、在作業的布置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作業在數學教學中是學生在課外獨立進行的數學活動。
新課改教材,它的一大亮點是增加了一定數量的閱讀與思考材料,開辟了「觀察與猜想」、「閱讀與思考」、「探究與發現」「信息技術與應用」等拓展性欄目,為有興趣、有特長、有能力的學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間。
因此在課後作業的布置中,我們應有選擇地利用這一亮點引導學生展開數學探究,使課內探究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課外,達到課內探究與課外探究有機結合的目的。
比如在學生學完了九年級中的《投影與視圖》一章後,我們粗宴可以布置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三視圖擴充的歷史過程,感受數學家們為此所付出的執著追求與不懈努力。
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重要性
數學的教育既是科學素質的教育,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更是一個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
數學教育,首先是教育,育人是根本,數學知識只不過是一搏唯種載體而已。
所以人們學習數學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要通過數學學習接受數學精神、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應用,提高思維能力,鍛煉意志品質,並把它們遷移到學習、工作和生活實際的各個領域中去。
因此,新課標要求通過各種形式來滲透數學文化,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在初中階段數學文化的學習,初步了解數學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體現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人文價值,開闊視野,尋求數學進步的歷史軌跡,激發對於數學創新原動力的認識,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領會數學的學習價值,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創新意識。
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應注意三個方面
1、讓學生感受數學家刻苦鑽研的科學精神
滲透數學文化還可以為德育教育提供有利的契機。
比如在學二次函數時向學生介紹「數學之神」——阿基米德的《圓的度量》、《拋物線求積法》等這些著名的數學問題都是數學家們依靠合情推理得以發現的,通過這些小故事來告訴學生從小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善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優良品質是有多麼的不可或缺。
而為了證明這些猜想的正確性,歷史上又有多少的數學家前前後後為此付出了畢生的精力,比如我國的數學家陳景潤先生,正是他鍥而不舍的鑽研精神才使得哥德巴赫猜想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再比如年輕的伽利略為了推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不同重量的物體從高空下落的速度與其重量成正比」的錯誤診斷,他除了在比薩斜塔當眾做實驗來說明外,還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反證法加以證明,通過這樣的一個個小故事都有助於學生辯證思維的形成,培養他們求實、勇於質疑的理性思維習慣和敢於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
其實在我們平時的數學教學中,還要許多這樣通過數學文化的學習來滲透德育教育的例子,關鍵在於我們要善於去挖掘。
2、讓學生領悟數學蘊涵的思想性
數學思想是歷代數學家研究成果的結晶,它們蘊涵於數學材料之中,有著豐富的內容。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善於挖掘它們。
比如在講到《投影與視圖》時,可以介紹我國古代《視學》中的「截距法」。
再比如歐拉將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抽象成一筆畫問題中所使用的就是數學的轉化思想,等等。
通過展示數學家的創造性思維過程,來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領悟數學的思想方法。
3、讓學生了解數學發展的軌跡
如幾何論的產生與完善、函數概念的幾次演進、平面幾何的創立、概率論的創立與發展、統計的興起與應用,等等,通過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了解我們每一部分知識的產生背景以及數學概念的形成、發展過程和數學定理的提出過程,來引導學生了解數學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開闊視野,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人文價值,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文化素養,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探索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總之,雖然新課標沒有對「數學文化」設置專門的課時,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省略這部分內容。
相反,我們應更注重將「數學文化」有機地滲透到不同的教學內容中去,通過各種的途徑,形式多樣地讓學生在學習、探索、交流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熏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增加實踐活動的機會,達到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
『玖』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早已是人們的常識。古希臘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名人,往往本身就是數學家,最著名的如柏拉圖和達·芬奇。而愛因斯坦、希爾伯特、羅素、馮·諾依曼等文化名人也都是20世紀數學文明的締造者。因此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能充分地利用數學文化,讓學生接受它的熏陶,體會它的豐富價值,這對於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求知慾,培養獨立觀察、思考、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在當今的教育實踐中,常常有「數學等於邏輯」的觀念。數學教學過於關注知識、重結論,甚至有許多人認為數學是一門學習語言、圖表、符號表示的學科,忽視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部分學生在努力學習數學的同時,逐漸地厭煩、冷漠數學,而且隨著數學知識的豐厚,厭倦的程度也在加劇……
數學文化應該走進小學數學課堂,滲入日常的數學教學,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體會數學的文化品位。那麼如何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踐行並彰顯數學文化本性呢?
一、充分發揮數學教材的文化特性
新教材注重體現數學文化的價值,從一年級開始就以生動有趣、易於閱讀的形式,以「你知道嗎?」為題,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趣聞、數學發現、數學史的知識等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內容的呈現,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首先源於人類生活的需要,豐富學生對數學發展的整體認識,體會數學在人類發展歷史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三年級(上冊),學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向學生介紹了「+」、「-」的由來,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時,向學生介紹了「×」的由來,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向學生介紹了「分數的表示法」等等,適時向學生介紹這些數學文化,可以豐富教學的內容,拓寬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興趣。又如學習「四邊形」時向學生介紹「七巧板」的有關史料,特別是古人給出的七巧板構圖,使學生感受幾何構圖的優美和我們祖先的智慧。再如在學習「時、分、秒」時,教材呈現了古代的計時工具——刻漏,閃耀了我國古代科學家的智慧,學生知道了我們今天雖然是從鍾表知道時間,但之前卻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過程,體驗探索的不易及先人的聰明才智,激勵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向我們的祖先學習。
教學時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數學新教材的文化特性,讓學生切實領會到數學的文化價值,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從心裡真正喜歡上數學。
二、提升教師的文化修養
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如果說學生需要「數學文化」,那麼首先教師需要「文化」。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著眼於學生的終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從學生的全面、持續、和諧發展出發進行教學工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數學的理解,對教學活動的組織都反映了教師的文化修養。「我一千次的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學生的全面智力的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語)。」這就昭示著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要有不滿於「給予學生一杯水,老師須有一桶水」的現狀,要有「自來水」的精神,不斷地吸取「源頭活水」,進行「過濾」後,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學生。作為數學教師要站在時代的高度,抱著對下一代代負責的精神,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品位和文化素養,兼容並蓄、勵學敦行。
如在聽《對稱圖形》一課時,課至結尾,老師激情地說道:「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對稱圖形』的世界。其實,大自然對於對稱的創造,還遠遠不止這些。仰望蒼天,俯瞰大地,有生命的地方,何處沒有對稱的足跡?看花叢中翩翩的蝴蝶、蜜蜂,那翱翔天際的大雁、白鴿,那橫跨天空的彩虹、片片翻飛的落葉,以至於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張綻開的笑臉,你難道沒有感受到對稱的力量嗎……」伴隨著老師激情地描述,同時教室前面的屏幕上也展現了一幅幅大自然的傑作,學生沉浸在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中,相信他們的思維已經飛出了課堂,飛向了美妙的數學世界……
三、重視數學課堂的文化屬性
多少年來,在學生的心目中,在數學課堂里,數學總是與符號、定理、法則、記憶、運算、冷峻、機械等聯系在一起,難學難教、枯燥乏味一直成為阻礙學生學習數學的絆腳石。事實上,數學有著它自己的豐厚的文化淵源。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一味注重數學知識的傳遞、數學技能的訓練,漠視數學本身所蘊含的鮮活的文化背景,忽略了浸潤在數學發展演變過程中的人類不斷探索、不斷發現的精神本質以及數學與生活千絲萬縷的聯系。數學課堂教學就是要挖掘蘊藏在數學之中的豐富的文化資源,實現其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和諧統一。
1、在構建數學知識的同時,應重視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的滲透。
課堂教學毋庸置疑,其重點應放在學生的知識構建中,作為數學教育它所反映的是對數學文化的傳承。為避免枯燥乏味的學習,我們應用數學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來解決實際問題,從數學的結構中挖掘其美學意義,使學生學會欣賞數學、感受數學美帶來的愉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用數學的觀念。
如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一課,快要結束下課時,老師作了如下安排:
師:有人說,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其實在我們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圓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成為美的使者和化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如下的畫面一一展現在學生眼前:陽光下綻放的向日葵、生活中的圓形拱橋、中國著名的圓形景德鎮瓷器、中國民間的圓形中國節、中國傳統的圓形剪紙、世界著名的圓形建築、奧運會的五環標志等等。)
師:感覺怎麼樣?
生:我覺得圓真是太美了!
生:我無法想像生活中如果沒有了圓,將會是什麼樣子。
……
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習中,層層鋪染,不斷推進,努力使圓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潤於學生的心間,成為學生數學學習成長不竭的動力源泉,讓數學課堂擺脫原有的習慣思維與陰影,真正地美麗、動人起來。
2、在構建數學知識的同時,注重人文精神的滲入。
在數學發展過程中,傾注了大量數學家和數學工作者的艱辛勞它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有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崇高境界。從事教學工作,不僅要有豐富的數學知識水平,更需要有一股持之以恆、敢於拼搏的精神。現代的學生,由於家庭條件的優越,有一部分同學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意志力薄弱,有些甚至是我行我素,缺乏群體意識,對其人格的熏陶、意志力的鍛煉就迫在眉睫。教師在教學 過程中,應讓學生體會數學工作的辛勤勞動,培養其吃苦耐勞精神,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挫折觀,促進其人格發展。
如學習《圓的面積》一課,當有的學生提出讓圓轉化成長方形來試著計算圓的周長時,老師於是讓學生分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操作。殊不知,一個學生舉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圓是不可能轉化成長方形的,因為它是曲線的圖形,而長方形的邊是直的。瞬時課堂里一片寂靜,學生的眼睛齊齊地望著老師,等待老師裁決。老師徐徐地說道:「的的確確,表面上看,圓是不可能轉化成長方形的。但是經過古代數學家們的不懈努力,卻成功地轉化了,同學們想不想知道?」 學生齊答:「想!」,老師通過課件的模擬實驗演示(如下圖),再讓同學們通過教具動手操作後,很順利地得出了圓的面積公式。快要下課時,同學們都收獲頗豐地回答說學得很輕松,這時老師意味深長地說:「當然很輕松啦,因為你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在過去漫長的年代裡,人們為了研究和解決這個問題,不知遇到了多少艱難和困苦,花費了多少精力和時間,凝聚了多少數學家的聰明才智。希望同學們也能像數學工作者們一樣,能自主探究、勇於猜測、大膽實踐,為數學做出自己的貢獻……」教師在講解這段話時,沒有一個同學不在認真地傾聽。
數學文化不應從數學之外去尋找。數學最內在的文化特性應該是數學本身,應該反映數學的個性,體現數學的思維魅力。如果數學課堂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思維的快樂,並且因為思維品質的優化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學習個體的本質力量也得到了體現,那麼,數學的文化張力也就真正得到了彰顯。
3、在構建數學知識的同時,注重創新精神的培養。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其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造能力的培養。數學是一門創造性學科。文化型的數學教育應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此,在構建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我們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四、注重數學活動的文化滲透
數學活動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滲透數學文化,對於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擴大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增長才幹,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發展數學才能,有著積極的作用。
數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富有吸引力,要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形式主要有游戲競賽、動手操作、實踐應用、講述故事、智力活動等。
數學是一個開放的文化體系,是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不只是知識和方法的簡單匯聚。它在給予我們知識與方法的同時,更以一種文化的姿態改變人類的思考品質,拓展人類的視野,豐富人類的精神世界,增進人的本質力量。數學的文化特徵不僅僅只在於數學的歷史性和美學價值,凝聚在數學之中的美妙絕倫的數學思維方法、探索不止的數學精神、求真臻善達美的數學品格,對於一個人全面和諧的發展,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可以說,數學是「真」、「善」、「美」的完美集合!因而,我們在承認和弘揚數學工具價值的同時,更應該看到它的文化價值。
『拾』 數學教學如何滲透數學文化
小學數學教育,應著重對學生數學推理能力的培養,加強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讓學生在學習中構成多種思維方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的人文氣息和意義,讓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原則
數學文化不僅包括數學思想和精神,也包括數學的方法形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於數學文化的滲透,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從而進行有效的滲透,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科的簡潔之美、對稱之美、奇異之美,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綜合發展。
1.數學文化的歷史性原則。我國有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歷史,歷代都出現過偉大的數學家,如《九章算術》等著作就是前輩留給後人的寶貴文化遺產。那麼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時,一定要遵循數學文化歷史性的原則,要尊重歷史,尊重知識,以嚴謹的態度和對歷史知識的了解,將燦爛的數學文化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例如我們在學習二十四時計時法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歷代計時方法的演變,讓學生知道我們現在所學的知識是前人辛勤積累的結果,學生也可以查看日晷以及滴漏等計時工具圖片,在數學文化背景下很好地掌握和接受知識。
2.數學文化的豐富性原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時,要遵循豐富性的原則,因為數學文化與各類學科觸類旁通,本身就具有豐富性的特點,並且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注意教學活動的豐富性,擯棄傳統的死板的教學方法,在寓教於樂中開展教學,拓寬學生的視野,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例如可以通過游戲競賽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性,也可以通過動手操作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和學會新知識並加以運用。
3.數學文化的適度性原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還有注意一個度的問題,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能一味地為了滲透而滲透,而是運用一些技巧,做到適度滲透,但是不要喧賓奪主,不要違背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本意。作為一名素質教育要求下的小學教師,要將數學文化價值傳遞給學生,不僅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並且要引導學生將數學文化很好地融入到數學學習中,巧設數學作業,利用適度滲透數學文化來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鞏固數學知識點的掌握。
二、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基礎,是學生將來學習成長的奠基石,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在長期的教學任務中不斷積累、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也要掌握各種有效方法,幫助學生努力探究數學文化,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樂趣,獲得精神動力,使數學學習超越知識本身,從而成為一種文化,一種內涵。
1.用創造性的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數學本來就是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一門學科,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要強調創造和再創造。在教學中將現實問題和數學問題進行相互轉化,將抽象的數學問題進行生活化處理,使數學課堂教學更加趣味化,也使學生對數學學生更加感興趣。例如,在讓學生認識立體圖形的教學中,可以用切土豆的方法,讓學生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親自進行試驗,切一刀後,切出一個面,與這個面垂直方向再切一刀後,就有了一個邊,這個相交形成的邊,就叫作「棱」……隨著切土豆的這個過程,學生從具體的實物中將面、棱、頂點的知識內容很直觀的掌握,也更清楚地看到切出的正方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於前面所學平面圖形的區別。
2.用連通性的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數學是諸多學科的基礎,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要運用到數學知識,因此說數學文化與各門學科具有連通性。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可以充分運用數學文化連通性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理解數學,運用數學而不是生搬硬套,死學數學。舉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在課堂上出一道題:在一艘船上有8名船員和50名乘客,船長多少歲?對於成年人來說,這道題給出的數據和船長的年齡並沒有什麼關系,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就會有學生根據給出的數字「成功」計算出船長的年齡,而且我相信這樣的學生並不在少數。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一定要將數學問題聯繫到實際生活,不僅在滲透數學文化教學中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也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解決實際問題當中來。
3.用問題性的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將問題貫穿於對學生的教學中,教師要主動創設問題情境,並且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並且去努力解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我們經常會無意識地運用到數學方法來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有利於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問題,發現和掌握規律,最終達到數學源於生活,存在與生活並且應用於生活的教學目的。例如在學習年、月、日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將數學文化中「平年和閏年」的知識用問題性的方法加以創設教學,可以拓展學生的數學文化積累,也是一種很好的滲透。再比如在數學活動課《數學游戲中的取勝策略》中,教師通過引導使學生認識到有效的策略可以改變事物發展的結果。然後設置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設計一種只贏不輸的游戲策略,這時候學生的探索慾望就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
三、總結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將數學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紐帶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所以對於學生的教學,更加強調學生對隱藏在數學後面的概念的理解,而不是對算術的死記硬背,這也就是為什麼提倡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讓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的原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傳授學生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素質,改變題海戰術,堅持數學文化的滲透,必將使學生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