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天津最有文化是什麼

天津最有文化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18 11:18:18

❶ 天津歷史文化

天津歷史文化:天津是北方地區媽祖文化的中心,故有「南有湄洲媽祖廟,北有天津天後宮」之說。媽祖文化是天津歷史文化的重要淵源之一。「先有娘娘廟,後有天津衛」的民間諺語,充分說明媽祖文化在天津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天後宮為中心的古文化街已經成為享譽中外的觀光勝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以文化街和海河為依託,舉辦首屆天津媽祖文化旅遊節,有利於保護和挖掘天津的歷史遺存,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利於增強同全世界華人,特別是港、澳、合同胞的感情交流,加強海峽兩岸的友好往來與合作;有利於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影響力,帶動文化、旅遊事業和地區經濟納坦的加快發展。天津市人民政府將舉辦天津媽祖文化旅遊節列入今年市政府20件實事,得到了帆虛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海內外洞轎桐的積極響應。經初步接洽,台灣、香港、澳門和福建地區的民間組織和旅遊部門將組織近千人來津赴會,共襄盛舉。

天津歷史文化漫步:(1)古代天津,據發掘出土文物的考證,早在戰國時期已形成若干先民的聚落點。然而,在西漢時發生過一次大范圍的海浸,濱海平原淹沒,汪洋一片,荒無人煙。爾後,隨著海河水系的形成,聚落始繁。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村落名曰「直沽」,位於海河匯流源頭的三岔口,故又名「三汊沽」。後人曾形象地稱海河為「母親河」,稱三岔口為「天津的搖籃」。比喻生動親切,深入人心。(2)直沽依河生息,先民除農耕外多以捕魚為業,故史書稱「初僅一漁堡耳」。早期人文心態如何,文字記載闕如。直沽地處北陲,遠離中原文化,發展滯後。先民無法解釋許多自然現象而產生一種恐懼心理,遂以敬神驅鬼、祈福消災的迷信活動作為精神支柱。這一點,從許多墓葬中隨葬的神佑與避邪的祭物,可略見其端倪。(3)隋唐時期佛教文化已傳布北疆。唐貞觀年間李世民率師遠征遼東,奏捷回朝途經直沽,駐蹕於海河岸邊的慶國寺,同行的鄂國公尉遲敬德在廟中掛甲,李世民遂敕賜更名為「掛甲寺」。這一掌故未見正史記載,屬口碑史料,縣志對此有所記述,足以憑信。由此可知,至遲在唐朝初年佛教已傳布直沽,寺廟當不止慶國寺一處。據史書記載,元至正年間,有天竺(印度)僧人海會結庵於城西北海會寺,說明直沽當時的佛教已形成一定氣候。明清時期,佛寺香火日熾,城廂內外寺廟多如繁星,《津門保甲圖說》中有圖為證。清康熙年間,天津有兩位詩僧:一是大悲院的世高,一是海光寺的成衡,結交名士,吟詩作畫,傳為禪林佳話。近代又出現兩位高僧:一是弘一(李叔同),一是倓虛(王福廷),修持謹嚴,造詣厚重,前者被尊為「南山律宗第十一世祖」,後者被列為「天台宗第四十四世法嗣」,聲名遠播海內外。因此,天津的佛教文化淵源不容忽略。

❷ 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泥人張彩塑

漢沽飛鑔是沿海漁村集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武術為一體的綜合性的地方傳統民俗藝術。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濃郁的地方特色,寄託著當地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

(2)天津最有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天津是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和利用好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繼承和發展天津優秀特色文化,促進文化傳承,弘揚民族精神,建設和諧天津,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資料:網路-天津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弊閉錄

❸ 天津的文化

天津是諸多曲藝形式發源、興盛和發展的地方。

其中,天津時調、天津快板、京東大鼓、京韻大鼓、鐵片大鼓、快板書等曲藝形式是在天津形成;而京劇、河北梆子、相聲、評劇、評書、單弦、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是在天津興盛和發展的。

相聲和京劇更是天津曲藝的重要代表。

相聲

天津的相聲興始於清末民初。

那時在天津老城城根開始有了專供藝人演出的兩塊「明地」。

天津著名的相聲演員有:馬三立、侯寶林、常寶堃、高英培、馬季、馮鞏、牛群、郭德綱、於謙等。

話劇

話劇是中西文化在天津碰撞交融最為突出的代表。

早在1901年,教育家張伯苓就開始提倡戲劇,其弟張彭春則是第一個到外國學習現代戲劇藝術,並把西方寫實劇首先介紹到中國的早期話劇活動家及導演。

1906年,李叔同與同學曾孝谷在天津創辦業余話劇團體「春柳社」並首演《茶花女》,開中國話劇之先河。

天津的劇作家曹禺創作的話劇《雷雨》便是以民國時期的天津作為背景。

此外,天津出現過的著名話劇人還有焦菊隱、於是之、林兆華、謝添等。

古代建築

天津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包括獨樂寺、大沽口炮台、望海穗指樓教堂、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等。

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黃崖關古長城,有各種造型的烽火台20多座,盤旋於群山峻嶺之中,四周風景優美如畫。

全市現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3處,區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

著名的有天後宮、玉皇閣、文廟、天主教堂、 *** 大寺、大悲禪院、廣東會館,以及周恩來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舊址等。

近代建築

天津素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城市建築獨具特色,既有雕梁畫棟、典雅朴實的古建築,又有眾多新穎別致的西洋建築。

有英國的中古式、德國的哥特式、法國的羅曼式、俄國的古典式、希臘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這些外國建築稱為「小洋樓」。

現代建築

新時期天津建造很多風格迥異的建築,如喊搏建成時中國第一高的天津廣播電視塔,具有歐式風情的津灣廣場、天津音樂廳,融合中國傳統折紙藝術元素的現代風格建築津塔,拉德芳斯區新凱旋門風格的津門建築群,玻璃與鋼結構形如天鵝的天津博物館,跨越海河永樂橋上的摩天輪天津之眼,大型現代火車站天津站、天津西站,以及天津站旁的全金屬質地的世紀鍾等。

天津包括在建的超過150米的摩天大樓有60餘棟,位居世界前列。

天津高度300米以上部分摩天大樓(高度計算包括尖頂和建築細節)序號 建築名稱 高度(不含天線桅桿) 樓層 地點 狀態 1 天津環球金融中心(津塔) 336.9米 75 和平區 建成 2 天津中糧大道塔樓 390米 河東區 在建 3 天津現代城(2期) 339米 67 和平區 封頂 4 中國高銀117大廈 597米 117 西青區 封頂 5 羅斯洛克國際金融中心 588米 100+ 濱海新區 擱置 6 周大福濱海中心 530米 96 濱海新區 在建 7 富力大廈 439米 93 濱海新區 在建 8 天津中鋼國際廣場 358米 83 濱海新區 在建 9天津諾德英藍金融大廈300米63濱海新區在建10 嘉里中心主塔 330米 80 河東區 預備 11 小白樓CBD聯合廣場 488米 100 河西區 預備 12津灣廣場9號樓300米66和平區在建13天津寶能金融中心368米和平區預備14天津中信城市廣場380米河東區在建橋梁建築

天津地處九河下梢,河道密布,建有大量各式各樣的橋梁,近代的開埠,使天津擁有了一些西方開啟式鋼橋如吊旋的解放橋、金鋼橋,平轉的金湯橋,平拖的金華橋。

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幾乎全國的開合橋都集中在天津」。

天津共有橋梁100多座,其中跨海河橋梁達20多座,每座橋都有不同的樣式。

海河橋梁有永樂橋、金鋼橋、獅子林橋、進步橋、北安橋、大沽橋、赤峰橋、大光明橋、直沽橋等。

地標建築

津塔:是天津新的地標式建築,津塔高336.9米,成為長江以北中國地區第一高樓,在中國建成的摩天大樓中排名第7位,在世界建成的摩天大樓中排名第25位。

鼓樓:位於天津老城中心,曾是天津衛的「三宗寶」之一,民諺說:「天津衛,三宗寶,鼓樓、炮台、鈴鐺閣。」

津灣廣場:坐落鄭族祥於和平區解放路金融街地區,是天津20項重大服務業項目之一,是天津金融城標志性區域。

天塔:位於河西區聶公橋南、紫金山路與津溜公路匯合處,天塔總高度415.2米,佔地300畝,為世界第四、亞洲第二高塔。

天塔1991年建成,聳立於碧波與雲霄之間,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中之塔」,其勢如劍倚天,享有「天塔旋雲」之美稱。

天津之眼:天津之眼是永樂橋摩天輪,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橋上的摩天輪。

摩天輪直徑110米,輪外裝掛64個360度透明座艙每個座艙可乘坐8個人,可同時供512個人觀光。

❹ 天津市屬於哪種文化

津沽文化即天津文化,天津是中國北方的曲藝之鄉,各種表演藝術門類齊全,民間工藝有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魏記風箏、天津地毯等。

天津文學是「津味文學」和「衛派文學」的集合,在某一歷史階段曾間斷性地呈現出天津地域文化特色,如「津味小說」的出現,但碼帆置放到一個更為長遠的歷史視域來看,「天津文學」的地域性和傳承性都不那麼明顯。

相聲

天津的相聲興始於清末民初。那時在天津老城城根開始有了專供藝人演出的兩塊「明地」。天津著名的相聲演員有:馬三立、侯寶林、常寶堃、高英培、馬季、馮鞏、牛群、郭德綱等。

話劇

話劇是中西文化在天津碰撞交融最為突出的代表。早在1901年,教育家張伯苓就開始提倡戲劇,其弟張彭春則是第一個到外國學習現代戲劇藝術,並把西方寫實劇首先介紹到中國的早期話劇活動家及導演。

1906年,此談李叔同與同森模碰學曾孝谷在天津創辦業余話劇團體「春柳社」並首演《茶花女》,開中國話劇之先河。天津的劇作家曹禺創作的話劇《雷雨》便是以民國時期的天津作為背景。此外,天津出現過的著名話劇人還有焦菊隱、於是之、林兆華、謝添等。

❺ 天津市傳統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天津的傳統文化有著深厚豐富的內涵和突出的特色。表現在建城設衛、生產、商貿、文化、飲食、服飾、家族、民居、交通運輸、人生禮儀、歲時節日、信仰及民間藝術與游藝競技諸方面。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後,其孫朱允文繼位為帝,其子朱棣以「靖難」為名,向其親侄子朱允文發動了爭奪王位的戰爭。建文二年(1401年)九月,朱棣率軍由通州「循河而南,渡直沽,晝夜兼行」,破滄州,打通了南進之路。賜直沽以「天津」名,意為「天子濟渡之地」。天津老城北門外的渡口處,曾建有「龍飛渡蹕」的牌坊以示紀念。
朱棣稱帝後,認為「直沽海運商泊往來之沖,宜設軍衛」。於是,在明永樂二年至四年(1404年至1406年)先後設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於直沽,並令工部尚書黃福、平江伯陳瑄等築城浚池,建天津衛城。
天津衛城垣有「賽淮安」之美譽。其長9里13步,高2丈5尺。設4門,門上建有城樓。城垣東距海河220步,北距衛河(南運河)200步。由於初為土築故至弘治初年已頹圮不堪。弘治四年(1491年)天津兵備副使劉福積累帑項,於弘治六年(1493年)委都指揮使陳達用了2年的時間用磚包砌,在4門之上重建城樓並為4門題鎮東、定南、安西、拱北之名。
明代天津的城市生活,具有典型的封建性。在城市上層中,「日以戈矛弓矢為事,……爭相驕侈為高。」
清順治九年(1652年),天津三衛合一,統稱「天津衛」,這一名稱也成為天津城市的代表。
天津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天津農、林、牧、副、漁、鹽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其中作為經濟支柱之一的漁、鹽及手工業生產習俗頗具特色。特別是隨著元代漕運的發展,為之服務的手工業發展更為迅速,各類作坊相繼應運而生。尤其是開埠以後,帝國主義的經濟入侵又從客觀上刺激了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以三條石機械工業區為代表的民族工業形成規模。到了清朝末年,天津已成為華北地區民族工業的重要基地。
明代築城後,漕運發展,商業繁榮,財聚四海,「民喜為商賈」。憑借海河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匯南北舟車,集八方商賈,迎海運漕糧,納吳越百貨,成為華北地區商業中心。清代漕運、鹽業、糧業更漸發達,經濟空前繁榮,「輪蹄輻輳,舳艫揚帆,往來交錯,盡晝夜而無休止」。東門內、北門內及東門外宮南宮北大街,商號林立,錢庄、銀號櫛比,商貿發達,各業俱興。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天津,城廂慘遭燒殺搶掠,商民損失額巨,元氣大傷,商業蕭條。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城牆拆除後,改為東、西、南、北四條馬路,店鋪賈攤沿街而立。繼而北馬路的北洋第一商場、國貨售品所以及商業總會、天津工商研究總會等私商機構相伴而起,形成以東北角為中心,向北馬路、東馬路延伸的商業區。從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商業中心逐漸南移到租界地。勸業場、小白樓等街區日漸繁華,周邊形成規模商業區。商業資本大量投入,旅店、飯店、商店、影劇院、歌舞廳櫛比鱗次而立,尤入夜燈火通明,觥籌交錯,輕歌曼舞,是聞名全國的享樂之鄉,並有「東方小巴黎」之稱,成為天津重要的商業、娛樂、休閑中心。
天津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在20世紀以後出現的「銀行熱」,尤以民國十六年(1927年)以後進入繁盛時期。作為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銀號,發展更為活躍。由於天津金融業可以一直輻射到華北、西北腹地,因而形成北方地區的金融中心。就金融業的總體規模而言,天津僅遜於上海而躍居全國第二位。
隨著天津城市經濟和商業的發展,商人階層尤其是鹽商階層的迅速崛起,使城市文化有了長足的發展。清代著名學者紀昀在清代中葉到天津後曾寫道:「天津擅煮海之利,故繁華頗近於淮揚。……文士往來於斯,不過尋園林之樂,作歌舞之歡,以詩酒為佳興雲耳。」「豪於家財而風度彬雅」的大鹽商們無不廣交、延攬南北名士,附庸風雅,形成一個十分特殊的文化圈。馳名中外的由查氏鹽商修建的私家園林——水西庄就曾經是當時全國各地文人墨客聚集結社的著名場所。商人的倡導和世俗化的傾向以及城市社會商人與官僚身份的結合成為清代以來城市文化的最顯著特點。
帶有商業色彩的地域文化,影響著城市居民的風格習尚。特別是自清代咸豐十年(1860年)以後,天津開為商埠,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之典型城市,西方文化的侵入,加之天津人雜五方,使天津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形成了以老城為中心的民間傳統文化、以9國租界區為中心的租界文化和以海河三岔河口為中心的漕運(碼頭)文化相互交融又各具風採的民俗文化風貌,具有都市民俗所特有的個性和魅力。成為濃縮中國近代歷史的寶庫。
津地飲食豐富,民眾愛吃會吃,尤喜食海鮮,素有「當當吃海貨,不算不會過」之俗語。民諺「天津衛三宗寶,銀魚、紫蟹、大紅襖」中之銀魚、紫蟹皆為天津特有的名貴海鮮食品。由於市內曾有許多清朝遺老遺少、文人、政客、軍閥等寓居津門,加之商人之間的交易和達官顯貴的宴飲,影響並形成了津人好「下館子」之風尚。每遇熟人在飯庄相遇,還講究「添菜」之禮。津人擅長烹飪,口味既有「南甜」,又有「北咸」,且酸、辣、香、麻一應齊備。津菜菜系以扒、烹、燒、炒、煎、烙、烤、煮、熗、涼拌、腌、醬等為主要烹調方式。並以「八大碗」配置宴席菜餚。
民間小吃風味獨特,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桂發祥大麻花不僅是舊時朝廷指定的御膳,而且也是今天享譽世界的美食佳品。
天津服飾頗具特色。富足者衣飾追求華麗氣派,面料考究,做工精細,款式新穎,極盡豪華奢侈,且不同場合穿用不同服飾。女服更講鑲滾沿邊,色彩艷麗,雍容華貴。無論貧富,皆崇尚紅色,尤以新婦為甚。而貧困遊民,其指身為業,日掙日吃的生活方式決定了其服飾具有典型的職業特點,夏著「短打兒」,冬著「二大棉襖」、「空堂」棉褲,腳腕扎腿帶子。婦人則多著「一裹窮」。貧富差異相當明顯。
天津舊時曾出現許多顯赫一時的大家族,其存在和發展的共同特點是必須有較強的經濟基礎。同時家族的維系還必須靠家族成員間共同經營一種產業來做依託,實行家長制的管理手段。但天津市區的家族觀念相對郊縣農村不甚強烈,特別是清代乾隆、嘉慶以來,城市商業經濟不斷增長,社會控制松動,家族的外部職能受到更多的重視,「家族主義」淡化,大家族減少,並逐漸由復合家族向單一家族過渡。
至於親族關系則重視母親家族,「娘親舅大」,舅舅的權威性可決定外甥的婚姻、分家等諸多事宜。另對結拜兄弟、姐妹及拜認乾娘等干親比較講究。
傳統民居以四合院為主,並有三合院、筒子院、獨門獨院和門臉房等,尤其推崇大四合套院落,以橫向連接的兩側跨院多為富,以縱向連接的進深院落層次多為榮。並講究裝飾磚雕、木雕。城廂內民居多坐北朝南
隨著前清遺老、軍閥、政客等寓居津門,在租界區內相繼營造了不少風格各異的花園別墅、洋樓。這些帶有異國風情的豪華宅邸多由外國人設計,像梁啟超、袁世凱、徐世昌、張學良以及慶王府的宅邸均為上乘。還有的採用中西合璧,將中國古典園林與西歐建築風格有機結合,清雅別致。
郊區運輸,除河船外,多系單套或雙套的兩輪木製馬車;市內運輸,則多為人力雙輪或獨輪車;一般小販和短途運輸則為肩挑。
城市上層人物代步的交通工具為轎和馬,轎又分四人官轎及兩人轎。官員乘轎要求走得平穩,而商人乘轎卻要轎夫「飛轎」,跑步行進,以示有「派兒」;兩人轎,多為婦女乘坐。乘馬者多為武官,間有英武少年騎馬游獵於近郊。20世紀初,租界地外僑和中國官僚、軍閥均擁有私人汽車。有軌電車也以環老城4條馬路和日、法、德租界區域繞行。人力車、四輪馬車和自行車得到廣泛使用。
天津地處九河下梢,為中國北方「澤國水鄉」水路交通運輸主要靠擺渡浮橋和陸續建的可開啟的鋼橋。中國革命著名戰役之一的平津戰役就是在金湯橋會師的。
人生禮儀紛繁復雜,多姿多彩。雖為工商大都會,但思想仍有較濃厚的封建小農經濟意識,崇尚封建孝道和倫理,追求多子多福,家大業大,子孫滿堂,以養育5男2女為理想生育模式。求子育子諸禮莫不以祈求福壽安康為目的。婚姻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彩禮重聘。無論娶媳聘女皆大操大辦,講排場,比闊氣,奢靡至極在所不惜。喪葬之禮更為奢華,縟節俗例兒比比皆是,推崇大出殯,重棺槨,重壽衣,事死如事生。舊時,祝壽講究宴請賓朋,請戲班唱堂會,並有男不過10(逢10),女不過9(逢9)之風俗,尤對66歲生日格外重視,有「六十六不死掉塊肉」之俗諺。
津人為公好義,受元代漕運及居民多為明代屯兵後裔人口雜處五方影響,碼頭習氣、行武之遺風尚存,民眾多聚義互助,熱心公益,不僅有水會、杠子房、小大院等社會公益職能組織,還因其商貿發達,成立了許多相對具有約束力的民間職業社團組織及客商寓居津門所建的會館、鄉祠。普通居民喜出入相招,守望相助的鄰里之情,但攀比之風頗重,好散財「買臉」。
長期漂泊無定的生活,培育了津民喜團聚、好熱鬧,鍾情年節時令的慶賀活動。尤其對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民俗節日傾注了大量心血,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以火爆、喜慶,盡力渲染和營造年節氣氛,並形成諸如「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賺」的春節期間特定的傳統食俗慣例。
民間信仰廣泛龐雜,清中葉以前,共有各類廟宇500餘座,儒、釋、道及民間或地方崇拜諸神無所不有,廟宇之多,全國罕見。自然物崇拜、動植物崇拜、祖先崇拜、民間雜神崇拜以及跳大神、算命、看風水等活動極為盛行,特別是對神靈的信仰目的性極強,多隻祈求保佑現世生人,功利色彩較重。
在諸多民間信仰中尤以對海神天後崇拜頂禮至極,並將其與天津本土文化緊密結合,成為護佑三津的福主和城市保護神。津門歷史也多與天後文化緊密相連,不僅有「先有天後宮,後有天津衛」的歷史佳話,而且對天津經濟、文化、風俗習尚等諸多方面均產生重大的影響。
天津民間工藝美術種類繁多,受宮廷美術、文人美術及世俗欣賞需求影響,地域特色濃郁。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刻磚劉刻磚、麵塑、木雕、石雕、根雕、楊柳青年畫、塘沽版畫、剪紙、彩燈、地毯等民間工藝美術作品被稱為民間藝術之絕品,名揚海內外。
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相聲、時調、大鼓、快板等大眾化戲劇和曲藝在津十分興盛,這些戲曲雖大都起源於他鄉農村或城市社會下層,但最終有的在天津形成正式的藝術流派,有的在天津成熟或「走紅」,從而使天津成為中國主要戲曲藝術產生的搖籃。特別是名角兒的演唱,不在天津唱紅叫響就難以走向全國,過「天津關」是演員能否成名的標准,因而天津也是培養戲曲名家的搖籃。戲曲的繁榮也使茶園、戲園業大興,成為舊時民眾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
民間音樂舞蹈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演出團體多以老會、聖會呼之。法鼓、大樂、十番、杠箱、高蹺、秧歌等傳統樂舞十分普及,各會所在社區居民均以公益事業視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平日自娛自樂,為茶餘飯後消遣樂事。逢年過節或重大廟會活動出會表演,為本社區爭光添彩。聞名於世的天津皇會,在舉辦期間,曾是民間各道樂舞老會、聖會大顯身手,爭妍斗艷之大好機會,故每逢皇會舉辦之時,全民熱情參與,最多時有110多道會的表演,近5000餘位演員。《天津天後宮皇會行會圖》中就有於此的詳細記載。這一調動全民情結,達到萬人空巷的民間盛會終成為當時「全國各省唯一的神話盛事」。這些民間音樂舞蹈已被今各道民間花會所繼承。
民間游藝競技項目十分豐富,民喜運動,除放風箏、抖悶葫蘆、踢毽等全民性普及競技游藝項目外,部分群體以玩鳥、玩鷹、斗蛐蛐等為樂事,少年兒童尤其是男童的游藝競技項目則多室外追逐內容
租界社區僑民則多以舞會、音樂會、賽馬會、擊劍、草地網球、水上快艇、板球、馬球、回力球等為消閑方式,這些項目也影響了近代天津的城市生活。

❻ 聽說天津最出名的是相聲還有當地那些特色文化推薦

國內游很多人都會把天津這座城市遺忘掉,努力回憶似乎也不知道天津有什麼好玩,但如果你選擇踏上這座城市,卻會驚訝地發現這是一座特別值得深游的短途旅遊目的地。在歷史上天津成為了好幾個不同國家的租界,因此就會中西文化並存的情況。所以如果想要感受歷史的,可以來天津游一圈。

天津是一座跟上海很相似的城市,有著租界的歷史背景,又是重要的港灣,所以兩座城市會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卻又是完全的不一樣。如果沒去過,尋一個周末去了解和領略一番這座美麗的城市.

❼ 天津四大文化分別是什麼

天津四大文化分別是: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魏記風箏和刻磚劉。

1、泥人張為天津的一種民間美術品,創始於清代道光年間,創始人張明山,天津市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泥人張彩塑在藝術上繼承了中國古代泥塑的優秀傳統,並有所發展和創新,在2006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❽ 天津城市怎麼樣 探索天津城市的魅力與特色

天津是一個充滿活力和魅力的城市,擁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美食文化,同時也是中國的經濟中心之一。在天津,您可以品嘗到各種美食,欣賞到各種歷史文化景點,還可以感受到現代化城市的氣息。天津城市怎麼樣?它的魅力和特色,需要您親自來探索發現。

天津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遺產,是中國的重要歷史文化名城。其中,天津古文化街是天津最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街區,保存著大量的清代建築和文化遺產。天津的建築風格也是其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津的西式建築和中式建築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天津建築風格。

天津是一個充滿活力和魅力的城市,擁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美食文化,同時也是中國的咐跡啟經濟中心之一。在天津,您可以品嘗到各種美食,欣賞到各種歷史文化景點,還可以感受到現代化城市的氣息。天津城市怎麼樣?它的魅力和特色,需要您親州啟自來探索發現。

天津有著豐富的美食文化,其中衡如最有名的當屬天津獨有的小吃。天津小吃以其獨特的口感和製作工藝而聞名,例如煎餅果子、狗不理包子、麻花、豆腐腦等等。天津還有著多種傳統的糕點和麵食,如獨具特色的糖畫和驢打滾等。

❾ 最能代表天津特點的的文化有哪些

一·天津方言
天津話是中國北方方言中的一種,流行於天津及其周邊地區。天津地區各處方言仍有些許區別。天津話以南開區的語音最為純正,南開區相當於舊城裡地區(也就是天津僅有的四條正南正北馬路:東馬路,南馬路西馬路和北馬路所圍起來的地區)以及附近的南市地區和娘娘宮。中國人類學家李世瑜,在比較了天津話與周邊方言的特點後,認為天津話是一個孤立的方言島,提出了「天津方言島」學說。即天津話不是由周邊的方言演變而成,而是被周邊相似方言包圍的,像一個孤島一樣的獨立的方言區。他通過實地考察發現,天津話與以宿州為中心的江淮平原地區的方言最為接近,並認為,天津話脫胎於此。 蚌埠、鳳陽一帶方言只與天津話的陰平(一聲)都讀低平調,其他的音調都與天津話有差距,特別天津話是沒有入聲字,而蚌埠、鳳陽的方言都保存了許多入聲字。而宿州地區的方言則與天津話非常接近,李世瑜用天津話與當地人對話中,當地人甚至沒能認出李世瑜是外地人,可見其接近程度。
二·文物名勝
全市共有1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盤山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天津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薊縣(1991年)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獨樂寺
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
大沽口炮台
望海樓教堂
天津利順德飯店舊址
南開學校舊址
天津廣東會館
天津勸業場大樓
天津市中國大劇院
西北角清真大寺
三·曲藝文化
1.相聲
相聲是北方曲藝曲種。以語言為主要表演手段的喜劇性藝術。在相聲形成中廣泛吸取口技、說書等藝術之長,寓庄於諧,以諷刺笑料表現真善美,以引人發笑為其藝術特色,以「說、學、逗、唱」為藝術手段。語言明快幽默,模仿維妙維肖,諷刺犀利辛辣。相聲一般由「墊話兒」、「瓢把兒」、「活」、「底」等部分組成,表演形式有單口、對口、群口三種。單口由一位演員表演,講述笑話。對口由兩位演員出台,一問一答。群口又稱「群活」,由三人以上演員表演。
天津是培養相聲名家的搖籃。最早相聲演出在清末。20年代,天津相聲進入繁榮發展階段,津京兩地相聲演員頻繁往來,許多相聲演員在天津演紅後,又赴全國各地。光緒初年,北京藝人玉二福來津長期演出。清末民初,在北京揚名的相聲演員有「八德」:裕德龍、馬德祿、李德錫、焦德海、劉德志、張德泉、周德山、李德祥。他們都曾來津演出。天津的著名相聲演員有李德錫(藝名萬人迷,有「滑稽大王」之稱)、張壽臣(有「幽默大師」之稱)、馬三立、侯寶林、常寶堃(藝名小蘑菇)、郭榮起、常寶霆、蘇文茂、劉文享、高英培、馬志明、李伯祥、魏文亮等。相聲傳統曲目有300餘段。
2.評書
曲藝曲種。形成於清初,第一代藝人為王鴻興,所傳弟子為「三臣」、「五亮」。「三臣」指安良臣、鄧光臣、何良臣。「五亮」不詳。評書只說不唱,表演者一人,以醒木作道具,渲染氣氛。評書藝術以結構嚴謹取勝,一部長篇包括幾個「柁子」(段落),一個柁子可分為幾個「梁子」(故事),一個梁子又分為若干「和子」(懸念)。
說書技巧主要有四種:一是「開臉兒」,表現生動具體的人物形象;二是「擺砌末」,描述人物活動環境;三是「賦贊」,贊美人物或景物;四是「垛句」,也稱「串口」,誇張地描繪人物、景物及事件。這些技巧,是用以烘托氣氛,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說書時,以說書人口氣敘述的,叫「表」,摹擬書中人物音容笑貌的,叫「白」,評說書中人物作為的,叫「評」。天津評書藝人有王致久、張傑鑫、常傑淼、陳士和、姜存瑞等.
3.單弦
清乾隆年間起源於北京,因演唱時用八角鼓擊節,又名八角鼓。流行北京、天津和東北各地。單弦為聯曲體,早期常在岔曲頭和岔曲尾之間夾以數唱和若干曲牌,現通常結構為岔曲頭和若干曲牌。早期單弦演員來自北京。建國前,三大流派的創始人榮劍塵、常澍田、謝芮芝常年活躍在天津的曲藝舞台上。40年代,天津單弦演員石慧儒集前人之大成,形成了自己具有獨特風格的演唱藝術。
4.天津快板
本世紀50年代形成,是天津業余演員改革、發展天津時調大數子的結果:去掉了大數子的前兩句靠山調慢板,豐富了伴奏音樂。演出時,演員手持節子板數敘,唱調幾言皆可,上、下句子要求對仗,對尾字的要求押韻即可,全篇既可一轍到底,也可用花轍。自由活潑,頗富韻律。伴奏樂器為大三弦和揚琴等。曲目多為反映現實生活的短篇。
5.西河大鼓
前身為清代中葉流行於河北省中部的弦子書和木板大鼓。後經河北省高陽縣藝人馬三峰創新使這一曲種日趨成熟。20年代初,在津被正式定名為西河大鼓。西河大鼓為一人站演,說唱並重,演員自擊鼓板,唱詞為七字句和十字句,層板腔體,有三種板式。說唱語言保有冀中方言俗語,唱腔朴實,曲調明快。20-30年代西河大鼓的幾個主要流派為朱(化麟)派、王(振元)派、李(德全)派、趙(玉峰)派、馬(增芬)派。
天津還有兩個西河大鼓藝術世家:郝家(郝英吉、郝慶軒、郝艷霞、郝秀潔等)、田家(田士傑、田起山、田蔭亭等)。著名演員還有王艷芬、艷桂榮、陳鳳雲等。

閱讀全文

與天津最有文化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