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西有哪些文化習俗
「武氏正骨法」是一門傳統中醫骨傷科療法,源於清末,迄今已有百年歷史。
上黨二簧,又稱上黨皮簧,當地稱其為「土二簧」,為西皮與二簧之合稱。它是一個集南北獨具藝術特色的地方劇種。
土沃老花鼓是傳統的群眾藝術表演形式,距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清代至民國的產生、形成期,建國初至「文革」期的成熟、興盛期。
澤州秧歌是一種流行於晉城市全境的漢族戲曲劇種。因境內古稱澤州而得名。又因發源於高平東部,也稱高平秧歌,陵川人稱州腔秧歌,此外還有干板秧歌等稱呼。
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頭南村,潤城鎮之上伏村,自古即在「九九重陽」這天同時舉辦廟會。以皇城村為核心區域,波及陽城全縣及澤州、沁水兩縣部分地區。
2. 山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山西民俗文化有鬧花燈、鬧紅火、放煙火、高蹺、跑旱船、跑竹馬、小車舞、挑椅舞、獅子舞、龍舞、龍舟舞、中黃高台、倒懸花鼓、鐵棍與背棍、漁翁戲海蚌、沈老爺坐轎、晉南血社火、黃河燈會、太原社火、懷仁旺火、平定塔火、南庄架火、威風鑼鼓、絳州鼓樂等等。
山西的鼓品種達數十種,其中代表為山西威風鑼鼓。威風鑼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臨汾一帶的民間廣場藝術,特色是「威風」:從鑼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隊的組織、表演、著裝,都在展示威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戰劉武周部,擊鼓迎戰,鳴鑼收兵,取得勝利,於是流傳下威風鑼鼓。
3. 山西的各文化
說到山西 旅遊 ,我們會想到著名的五台山、平遙古城、雲岡石窟、壺口瀑布等等,這些都是 旅遊 與攝影愛好者的聖地,但在 旅遊 的同時,如果能知道當地的風俗習慣,會讓我們的旅行更有意義,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地方。這里我就介紹一下山西人文習俗。
1、山西的民族文化:
山西是一個多民族分散雜居的省份,除漢族外,有回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藏族等45個少數民族,其中,漢族佔全省總人口的99.7%,在少數民族中,回族居多,其次是滿族與蒙古族。
2、山西文化 :
山西的八大文化品牌:「華夏之根、黃河之魂、佛教聖地、晉商家園、邊塞風情、關聖故里、古建瑰寶、太行神韻」。
山西的民間文化代表:山西民間社火、跑旱船、踩高蹺、放煙火、散虧咐放煙火、跑竹馬、小車舞、獅子舞、挑椅舞、龍舞、倒懸花鼓、中黃高台、龍舟舞、太原鐵棍和背棍、漁翁戲海蚌、沈老爺坐轎、山西民間鑼鼓、山西民間木版畫、炕圍畫、山西民間刺綉、太原曲藝、絳州鼓樂、山西民間剪紙等。
3、方言沖純文化
山西大部地區使用晉語,晉南大部地區使用中原官話,廣靈縣使用冀魯官話。晉語保留諸多古空雹漢語特徵。
4、戲曲文化: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被稱為「戲曲搖籃」。山西地方劇種達54個,佔300多個劇種的六分之一。
大戲,山西地方劇種中的「大戲」即人稱「山西四大梆子」的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其中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同根異枝。
小戲,上黨落子和晉南眉戶是小劇種中的大劇。山西各地的秧歌戲有16種;「碗碗腔」劇種代表為「曲沃碗碗腔」、「孝義碗碗腔」;其他小戲有二人台、小花戲、繁峙蹦蹦、耍孩兒、鳳台小戲、蛤蟆翁、拉活戲、跳戲、河東線腔、上黨皮簧等。
4. 山西有那些傳統文化
山西歷史悠久,有多餘5000年的文化底蘊,連龍城太原都有2000年的歷史。
傳統文化很多,看要分哪些方面,商業方面,晉商是第一的,代表有喬家大院,等等,具體也有晉商博物館收藏記錄。
山西麵食文化歷史悠久,在世界都是屈指可數的,還有醋文化,醋文化有超過2000多年的經驗積累,毫不猶豫的說,山西的陳醋是全國頂尖的。
建築方面,大同雲岡石窟,應縣千年木塔,楊五郎當年所在五台山,平遙古城,榆次老城,常家莊園,喬家大院……等等哇。
人文方面,山西從古至今,傑出的人才輩出……悉數不完,武則天,狄仁傑,歷史上的美人,詞人詩人作曲家神差,文臣武將畝瞎談……
民俗方面,也有很多,傳統的剪紙,晉劇……
山西同樣有許多小吃……汗,我就愛吃。
暫時我就能想到這些了,迅碰如果還有具體問題,問。傳統文化很籠統……
5. 山西十大民俗文化
山西十大民俗文化為鬧花燈、放煙火、高蹺、小車舞、挑椅舞、獅子舞、中黃高台、倒懸花鼓、黃河燈會、太原社火。
1、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
6. 古代文化常識山西
1.山西的歷史文化特色
山西歷史文化脈絡清晰,框架完整;山西文明進程從未間斷,影響深遠。
山西歷史從史前文明的舊石器時代發端,歷經堯舜禹和夏商周數千年的演進,到晉國和三晉時期已經形成有別於其他地域文化的顯著特徵。秦漢以來,山西歷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加燦爛輝煌。
山西歷史文化的完整性、先進性以及藝術性,對中華民族的精神、風俗、習慣的形成發生了重要作用,對華夏五千年文明史產生了巨大的輻射力、滲透力和影響力,山西成為地方文化特色最濃厚的地區之一。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主題公園」 距今180萬年以來的山西槐蠢核新舊石器遺存是中華文明的曙光 山西舊石器文化遺存質量高,數量多。
現已查明全省的舊石器文化遺存近400處,其中舊石器早期遺址的數量位居全國之首。這些遺址的發掘和發現,對研究人類的起源,對探索山西在文明進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有著關系全局的重要意義。
舊石器早期遺址全國發現了200處,山西有157處,主要分布在中條山南麓的垣曲盆地、晉西南黃河沿岸及汾河流域,以芮城西侯度文化和匼河文化為代表。1961——1962年,考古學家在西侯度遺址發現32件石器以及帶切痕的鹿角、燒角,地磁測定的地層年代為距今180萬年,早於我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元謀猿人約十萬年,由此證實距今170萬——180萬年前,在我國的北方和南方,已經有直立人的活動,同時也證明山西南部是我國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區之一。
芮城匼河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及動物化石,專家們初步斷定是舊石器早期文化遺存,與陝西藍田、北京周口店人的工具有對應特徵,並且有跡象表明,後來的丁村文化是由西侯度文化和匼河文化演變發展而來。 山西地區的夏文化放射出文明時代最燦爛的光芒 山西是華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區域之一。
古史記載「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說的是中華民族最早的英雄們在汾河下游創業建都的歷史。史書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時代的山西南部。
可以說,在中國本土發生的文明中,只有黃河中游晉南、豫西的文化傳承沒有被打斷。進入階級社會以後,為了保護私有財產及加強防禦,傳說大禹之父鯀已開始鉛掘建城。
不斷發現的夏城遺址,也在映證山西南部曾是夏朝國家政治文化中心的歷史。 戰國時期的韓、趙、魏三家都出自山西,並且迅速成為實力雄厚的三個方國,在那個諸侯連綿征戰、百家爭鳴不停的特殊歷史時期,韓、趙、魏的活動直接影響著中國的發展進程。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合滅掉智氏,盡分其地。半個世紀後,周威烈王不得不正式冊封韓、趙、魏三家。
公元前376年,韓、趙、魏滅晉而三分其地,晉國歷史終結。代表新興政治勢力的韓、趙、魏三國,在三晉大地上演了李悝變法、魏文侯改革、西門豹治鄴、張儀縱橫天下、胡服騎射、圍魏救趙、長平之戰等一幕幕精彩紛呈、聲勢浩大的歷史正劇。
山西的稱謂幾經變化。秦時為郡縣制,置太原、河東、上黨、雁門、代郡。
漢時基本沿襲秦朝郡縣制度,屬並州刺史部。唐朝為河東道,宋朝為河東路及西京道,元設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及宣慰使司,明置山西布政使司,清朝則為山西省。
在這兩千餘年的封建社會發展過程檔毀中,山西的地域文化內容不斷擴展,影響不斷提高。 山西是人文薈萃英雄輩出的文明地域。
並州是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唐時以太原為「北京」,建成了僅次於京師長安的大都會。女皇武則天,「汾陽王」郭子儀,名相能臣狄仁傑、裴度,「門神」尉遲恭,戰將薛仁貴,「文中子」王通,一代文宗柳宗元,初唐四傑王勃,斗酒學士王績,田園詩派領袖王維,七絕聖手王昌齡,邊塞詩人王翰,晉陽詩才王之渙,江州司馬白居易,大歷才子盧綸,花間派鼻祖溫庭筠,一個個黃河之東、太行之西的兒女,光耀九州,彪炳青史。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山西是這個古文明國度中歷史最長最完整的地區之一。山西地區的歷史演進,聯系貫通了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留下35000處文物古跡,其中已經成為國保的119處,位居全國第一。
因此,山西最有資格成為今天世人了解和欣賞華夏文明的「主題公園」。
2.古代文化常識50例
【月亮的別稱】月亮是古詩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寫的對象。
它的別稱可分為: (1)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2)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
(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4)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
(5)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6)因傳說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
(7)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8)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9)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中國】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
但在古代文獻中它是一個多義性的片語。從春秋戰國至宋元明清,多用來泛指中原地區。
如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司馬光《赤壁之戰》:「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
「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中華】上古時期華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黃河流域一帶,故稱「中華」,後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
如《三國志》:「其地東接中華,西通西域。」今已成為中國的別稱。
【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後成為中國的別稱。
陸游詩雲:「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過秦論》「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整個黃河流域。
如《出師表》:「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指整個黃河流域。【海內】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司馬光《赤壁之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
【四海】參見「海內」條。指天下、全國。
如賈誼《過秦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戰》:「遂破荊州,威震四海。」
《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五人墓碑記》:「四海之大,有幾人歟?」【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過秦論曠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後以六合為家,骰函為宮」。李白《古風》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八荒】四面八方遙遠的地方,猶稱「天下」。
《過秦論》:「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江河】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如《鴻門宴》:「將軍戰河南,臣戰河北。」
《過秦論》:「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餚之戰》:「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
再如《祭妹文》「先塋在杭,江廣河深」,此處「江」即指長江,「河」則指運河。【江左】即江東。
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群英會蔣干中計》:「即傳令悉召江左英傑與子翼相見。」
【江表】長江以南地區。《赤壁之戰》:「江表英豪,咸歸附之。」
【江南】長江以南的總稱,所指區域因時而異。白居易詞雲:「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王安石詩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淮左】淮水東面。
《揚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在淮水東面。【山東】顧名思義,在山的東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東」之「山」,可指崤山、華山、太行山、泰山等數種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盡相同。下面是以崤山為標準的「山東」。
如《漢書》曾提到「山東出相,山西出將」。《鴻門宴》:「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
《過秦論》:「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關東】古代指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近代指山海關以東的東北地區。
曹操《蒿里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指潼關以東地區。
【關西】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赤壁之戰》:「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關中】所指范圍不一,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稱為關中。《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
《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西域】古代稱我國新疆及其以西地區。
《雁盪山》:「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盪山芙蓉峰龍湫。」【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單稱「朔」,泛指北方。
《采草葯》:「朔漠則桃李夏榮。」《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朔氣指北方的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仍舊迎著朔風回來」,指北風。
【百越】又作百粵、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粵各地,統稱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過秦論》「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葯》「諸越則桃李冬實」。
【五嶽】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夢游天姥吟留別》:「勢拔五嶽掩赤城。」
【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左忠毅公逸事》:「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
【三輔】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的三位官員,後指這三位官員管轄的地區。《張衡傳》:「衡少善屬文,游於三輔。」
《記王忠肅公翱事》:「公一女,嫁為畿輔某官某妻。」隋唐以後簡稱「輔」。
【三秦】指潼關以西的關中地區。項羽滅秦後曾將此地封給秦軍三位降。
3.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天文】 【四象】古人把二十八宿分東、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像為四種動物形象,叫作四象。
東方七宿如同飛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龍,故而稱為東蒼龍;北方七宿似蛇、龜出現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稱為北玄武;西方七宿猶猛虎躍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稱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飛翔的朱雀,出現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稱為南朱雀。 【月亮的別稱】 月亮是古詩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寫的對象。
它的別稱可分為:(1)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 (2)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
(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 (4)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
(5)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 (6)因傳說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宮殿,故稱廣寒、清虛。
(7)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 (8)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9)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 【古代地理 】 【江河】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如《鴻門宴》:「將軍戰河南,臣戰河北。」 《過秦論》: 「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祭妹文》「先塋在杭,江廣河深」,此處「江」即指長江,「河」則指運河。 【西河】又稱河西,黃河以西的地區。
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會於西河外澠池。」 《過秦論》:「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東】長江以東。 如李清照詩雲:「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赤壁之戰》:「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 【江左】即江東。
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 《群英會蔣干中計》:「即傳令悉召江左英傑與子翼相見。」
【江表】長江以南地區。 《赤壁之戰》:「江表英豪,咸歸附之。」
【江南】長江以南的總稱,所指區域因時而異。 白居易詞雲:「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王安石詩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 還。」 【淮左】淮水東面。
《揚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在淮水東面。 【山東】顧名思義,在山的東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東」之「山」,可指崤山、華山、太行山、泰山等數種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盡相同。下面是以崤山為標準的「山東」。
如《漢書》曾提到「山東出相,山西出將」。 《鴻門宴》:「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
《過秦論》:「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關東】古代指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近代指山海關以東的東北地區。
曹操《蒿里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指潼關以東地區。
【關西】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 《赤壁之戰》:「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關中】所指范圍不一,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稱為關中。 《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
《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 【紀年法】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廉藺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
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
《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 【紀月法】我國古代紀月法主要有三種: 序數紀月法。如《采草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
地支紀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稱十二個月,每個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詩:「荒村建子月,獨樹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紀月法指農歷十一月。 時節紀月法。
如《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孟冬」代農歷十月。
【紀日法】我國古代紀日法主要有四種: 序數紀日法。《項脊軒志》:「三五之夜,明月半牆。」
「三五」指農歷十五日。 干支紀日法。
如《餚之戰》:「夏四月辛巳,敗秦軍於餚。」「四月辛巳」指農歷四月十三日 月相紀日法。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後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後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後。
【紀時法】我國古代紀時法主要有兩種: 天色紀時法。古人最初是根據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時、日入、黃昏、人定。
如《孔雀東南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
地支紀時法。以十二地支來表示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變化。
人的稱謂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 (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2)用於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
(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賈余慶獻諂於後」。
。
4.古代文化常識梳理
一、年齡稱謂 01、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02、孩提:指2——3歲的兒童 03、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05、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06、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08、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09、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11、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13、期頤之年:一百歲 二、明清科舉考試(起於隋代,盛於明清,清光緒31年廢止) (1)等級: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 ,童生參加,考上為「生員」,即「秀才」。)
鄉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 會試(又叫「春闈」,國家級考試,舉人參加,考上為「貢士」。)
殿試(國家級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士」。其中,第一名叫「狀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內容:四書五經等,規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節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 (04)社日:春分前後,祭祀祈禱農事。
(05)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 (10)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 (11)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 (12)冬至:又叫「至日」,節氣的起點。
(13)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 四、古代的刑罰 (01)黥刑:又叫「墨刑」,額頰上刺字塗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將腳砍掉(和氏璧) (05)宮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馬遷) (06)臏刑:剔去膝蓋骨(孫臏) (07)大辟:砍頭 (08)炮烙:將人燒烤死 (09)車裂:又叫「五馬分屍」(商鞅) (10)湯鑊:將人煮死 (11)腰斬:從腰部斬籪 (12)凌遲:又叫「千刀萬剮」 (13)棄市:暴屍街頭 五、古代紀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紀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來紀年的方法。
其特點是: A、天乾和地支各一位組成一個紀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乾和地支的相配永遠是單數對單數、雙數對雙數,不可能出現奇偶相組合。
C、60年一循環,周而復始。 *將公歷年換算成干支年的方法(略) (2)年號紀年:從漢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號,後就用帝王年號來紀年。
如:康熙元年等。 *年號紀年和干支紀年可兼用,如:順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紀年:用於春秋戰國時代的一種紀年方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 六、有關官職的問題 1、詞語 (1)授官:除 拜 (2)陞官:遷 擢 (3)降官:謫 左遷 (4)免官:罷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調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辭職: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職任免升調等) (2)戶部(土地稅收戶口等) (3)禮部(典禮科舉學校等) (4)刑部(司法刑獄案件等) (5)兵部(軍事軍隊邊防等) (6)工部(工程營造水利等) *「六部」是漢以後的中央官職,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 地理山川 1、陰陽(陰:山北水南,陽光不易照到之處;陽: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專指長江,「河」專指黃河。 3、關內、關外(漢朝前,「關」特指函谷關;明清時以至現在稱東北三省為「關外」。
4、山東、山西(「山」特指崤山,後來有時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東京、汴京--開封;京口--鎮江;金陵、建業、建康、江寧、石頭誠--南京;臨安、錢塘--杭州;姑蘇、吳郡--蘇州;淮上、江都、維揚--揚州;會稽--紹興;長安--西安;奉天--沈陽;直沽--天津。)
6、五嶽(東岳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 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潔和現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東、南、西、北)。
(2)八荒:人為東、東南、南、西南、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茺為荒遠之地。
八荒指遠離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為九州,即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楊州、梁州、雍州。
(4)山東:指崤山以東。 (5)江南:泛指長江以南。
(6)江左:即長江以東。 (7)江表:長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黃河流域一帶。
7. 山西特色文化
山西(Shanxi)位於太行山之西,黃河以東。
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自古被稱為「表裡山河」。
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
山西文化可以說是黃河文化的一種反應,是中華文明的起源之一。
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自然風光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蘊,使山西文化在悠久的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中描下畢尺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此,我將從XXX、XXX、xxx等幾個方面向大家介紹我的家鄉--------山西。
山西歷史文化的完整性、先進性和藝術性,對中華民族的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對華夏五千年文明產生了巨大影響,也使山西成為地方文化特色最濃厚的地區之一。
山西是華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區域之一。
史書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時代的山西南部。
在中國本土發生的文明中,從堯舜禹到夏商周,山西地區的文化傳承從未間斷。
自古以來,山西就是中原華夏族與北方各民族文化交匯的天然通道是中原農耕經濟與北方游牧經濟沖撞對接的前沿陣地。
上古時期,中原各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斷增強,使得北方各民族逐漸融合於華夏族,接受了較為先進的華夏文化。
到春秋後期雙方的界限幾近消失。
在明清時期的五個多世紀里,山西商人從鹽業起步,發展到棉、布、糧、油、茶、葯材、皮毛、金融等各個行業,並把商貿活動由故里擴展到全國各地,甚至遠及今天的蒙古共和國、俄羅斯、朝鮮、日本等國。
晉商的魄力之大、足跡之遠、財富之巨,讓世人認同了「無西不成商」的歷史事實。
山西地區的歷史演進,聯系貫通了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留下的3.5萬處文物古跡,國保單位119處,居全國第一。
因此,山西最有資格成為世人了解和欣賞華夏文明的「主題公園」。
山西歷史文化具有不斷變革和進步的鮮明特色,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
山西歷史文化的發展證明,社會的變革和進芹派步,既以先進思想為依據,又是新思想的搖籃。
春秋戰國時期,山西成為戰國法家、縱橫家、名辯家和兵家的發源地,也是先秦早期儒家的重要支脈,由此形成蔚為大觀的三晉儒學。
這些進步思潮同處於百家爭鳴的時代,不僅有相互的砥和激盪,也有相互的補充和促進,共同創造了具有進步特色的三晉文化。
晉商文手首高化
深厚的人文底蘊
飲食文化
參考:《山西文化》
8. 山西的文化底蘊
山西的文化底蘊如下:
1、戲曲
山西民間麵塑主要是對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禱,是生活理想的體現。麵塑在造型意識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棗山,祭供灶神的叫飯山、花糕,形制都較大,謂之米面成山。
9. 山西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1、方言
山西大部地區使用晉語,晉南大部地區使用中原官話,廣靈縣使用冀魯官話。
晉語是中國北方的唯一一個非官話方言,使用人口約6305萬。多數晉語有五個聲調,部分地區有六個、七個或四個聲調,有復雜的連讀變調現象。
2、山西鑼鼓
山西鑼鼓以粗獷、剽悍、雄奇、自然的地域特色,表現了黃河兒女純朴、率直、激昂、豪邁的情懷,因而被譽為「中國第一鼓」。山西的鼓品種達數十種,有山西威風鑼鼓、黃河鑼鼓、太原鑼鼓、花敲敲。
3、廣靈剪紙
廣靈剪紙是中國傳統民間剪紙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動的構圖、傳神的表現力、細膩的刀法、考究的用料與染色、精細的包裝製作工藝,獨樹一幟,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在中國剪紙中佔有重要地位。
2009年,廣靈剪紙作為中國剪紙的部分申報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4、麵塑
麵塑,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麵人。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發飾和衣裳。
5、旺火
生旺火是山西地區的一種風俗習慣。每逢除夕和元宵節,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裡面放柴,外面貼上大紅字條,上寫「旺氣沖天」等字。單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