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梁曉聲文化四句話怎麼解析
什麼是文化,文化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作家梁曉聲的四句話,概括得十分經典,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這四句話其實不難理解。
其實是對一個人文化與教養的詮釋,一個人具有的學歷,知識是衡量這個人文化的基本尺度,但有無文化或文化的高低,與這個人的教養是不能劃等號的。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對於一個人是否有文化的定義,往往是多方位的,不應該只有知識,還應該有教養,有素質。
㈡ 梁曉聲文化四句話概括和解讀有哪些
具體如下:
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真正的文化包括很多層面,最重要的就是一個人根植於內心的修養。我們完全能夠通過一個人的修養對他的品性做出最基本的判斷。修養高的人,其品性必然高,換句話說,一個人的品質藏在他的修養中。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文化」有很大的曲解,他們認為所謂的文化不過是一個人的學識、經歷和閱歷。判斷一個人文化的高低,似乎只看他學歷的高低,人生經歷的豐富以及對生活閱歷的感悟。
真正有文化的人,內心一定具備無需提醒的自覺性,因為這已經根植於他們的心裡,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真正有文化的人一定會懂得約束自己的自由,因為這樣才有時間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們都想做,但有文化的人會克制住,明白什麼是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因為懂得約束自己,所以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世界上有很多人一直在透支自由,最後一事無成的時候反而埋怨命運的不公平。其實,不懂得約束自己也是沒文化的一種體現。
梁曉聲的文化情結:
中國文化就如同巨大的萬花筒精彩紛呈、絢麗多姿。著名小說家梁曉聲這些年似乎有點「不務正業」,一頭扎進中國文化研究的厚土裡,探討中國文化的種種現象和問題,《中國文化的性格》作為他最新出版的文化求索隨筆集,讀來令人深思。
《中國文化的性格》一書分為「中國歷史的文化特質」「文以載道」「文學即人學」「文明意味著什麼」四大部分,每個部分有若干單篇文章組成。全書涵括了中國歷史、文學、文藝等方面的內容,既有以時間為線索的宏觀歷史考察,也有對文藝作品的微觀解剖,力圖從中整理一條關於中國文化、中國人精神氣質的主線。
梁曉聲站在當下社會現實的立場,對照世界不同文化的特質,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入木三分的探索,其角度新穎、行文辛辣、富有哲學思辨的意味。閱讀本書,可以看出年近七旬的梁曉聲,並沒有以「人師」自居,對於中國歷史和文化心存敬畏。
㈢ 什麼叫有文化文化人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
有文化的人絕對不會只考慮自己的眼前的利益和得失,他知道正直和善良的意義,他懂得感恩,他內心的天平永遠偏向正義那一邊。
㈣ 梁曉聲:什麼是文化
文化就是經得起歲月的長期洗禮而被傳承下來的社會現象。不要說什麼非物質。在物質世界裡,一切都是物質的,包括思維。
㈤ 梁曉聲文化是什麼
梁曉聲文化四句話概括和解讀如下:
四句話概括: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昌歷清別人著想的善良。
四句話的的解讀:
1、植根於內心的修養修養,可分為兩大主要內容。一是知識素養,體現在一個人的智商上;二是人文素養,耐前體現在一個人的情商上。所以,修養是通過後天的學習與修為而獲得提升,從而達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知行合一的境界。
2、無需他人提醒的自覺自覺,指自己有所認識而主動去做。人與動物的差別在於有兩個生命:一是肉體的生命;二是文化的生命。抽去「文化」這根筋,人不過是普通動物,人貴在自覺。
3、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自由,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約束。主張的自由是一種無害於社會他人的自由,是以善和公正為前提的,我們應當意識爛叢到自由不僅意味著想要從束縛中解放出來的慾望,還意味著擔負尊重他人存在價值的責任,只有在合理限度之內、運用合理的手段,所實現的才是真正的自由。
4、為他人著想的善良國學經典《三字經》的第一段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你善待別人,別人就會善待你。心中充滿善良,才能溫暖身邊的人。
㈥ 什麼叫有文化的人文化人又是指什麼
「有文化的人」是指:受過教育的、有知識的人叫做有文化的人。「文化人」是對知識分子的總稱。
「文化人」含義:
1、是指「變化,轉變」,也就是「變成」的意思。
2、是指「教化」,如「以文化人」的意思。
我們平時誇一個人有文化,通常是誇一個人有知識,有內涵,有藝術品味,擁有良好的學識和談吐,這就是傳統意義上有文化的人。
「文化人」其實就是對知識分子的另一種說法。他們一般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知識淵博,行為舉止優雅懂禮貌,在某一文化領域有獨到的思想,就被稱之為文化人。比如現在從事教育工作的人,老師,教授,作家,以及文藝工作者等等。
(6)什麼叫做有文化梁曉聲擴展閱讀
知識分子
「知識分子」這個概念來自西方。據一些學者考證,歐洲有關知識分子的概念有兩個,就現行較常用的英文來說,一個是intelligentsia,另一個是intellectual。
「知識分子」是指一群受過相當教育、對現狀持批判態度和反抗精神的人,他們在社會中形成一個獨特的階層。後者則是法國一些學者從前述的「德雷福斯」事件後開始廣泛使用,這個詞專指一群在科學或學術上傑出的作家、教授及藝術家,他們批判政治,成為當時社會意識的中心。
參考資料
網路-知識分子
㈦ 梁曉聲文化四句話的解讀是什麼
梁曉聲文化四句話的解讀如下:
1、植根於內心的修養:
五年裡,那一摞手稿,越積越厚,足足有3600多頁。稿紙上的字,起初工工整整,安安靜靜;過了二三十萬字後,這些字慢慢醒來,個別的筆畫在探頭探腦;再過三十多萬字,梁曉聲已然按捺不住字里行間的拳打腳踢;到了最後,就索性寫在了A4空白紙上。
2、無需提醒的自覺:
我懷念我見過的場景:一張小木桌,一把小木椅,桌上是一摞標有「北京語言大學」字樣的400字大稿紙。小桌放在朝北的陽台上,窗外陽光明麗。梁曉聲坐在這里,一筆一畫地寫著字,完完全全一個爬格子的工匠樣子。
3、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梁曉聲在牡丹園的家,我去過許多次。一條很窄的小街里的一個不大的小區。梁老師說,小街現在通暢多了。前些年,人來人往,小商小販川流不息。有一點好:一下樓就接地氣,適合我寫小說。
4、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以文藝創作弘揚家國情懷,要勇於表達中華民族傳承至今、富於時代精神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外化中國人內心的精神追求,書寫中國人在實現個人理想與國家利益過程中付出的努力,鮮明反映倡導什麼、拒斥什麼、堅守什麼。
5、堅守本心:
《人世間》(三卷本)是著名作家梁曉聲的最新長篇小說,歷經數年打磨完成。作品以北方省會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軌跡為線索,從20世紀70年代寫到改革開放後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描寫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