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女俠文化怎麼發展

女俠文化怎麼發展

發布時間:2023-05-19 04:26:08

1. 為什麼對古代女俠的描述,都有種男性之風

"俠文化"是中國古代社會里的一種特殊文化,寄託著古代平民百姓的一種特殊的情懷--對於公平公正的追求,對現實黑暗的不滿以及對於懲惡揚善的嚮往等。

"俠"者,《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傅也,從人,夾聲",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引釋為"任氣力也",並進一步解釋:"俠,俜也,按俠之言夾也。夾者,持也。經傳多假俠為夾,凡夾皆用俠。"由此知,古時"俠""夾"通用,"夾"原意指大物以兩手持,有輔助之意,仗義助人即是"俠"的精神內涵,為了這一目標,俠客可以捨生忘死,甚至付出生命。

春秋戰國是一個俠客輩出的時代,有吳國專諸、要離,魏國聶政,燕趙人荊軻等四大俠客,漢朝司馬遷甚至在《史記》中專門設立了《游俠列傳》,但此時的俠多為男性,女俠可以說是寥寥可數,到了唐宋時期文學作品中女俠的數量多了起來,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本文將簡單分析一下唐宋文學作品裡女俠形象興起的緣由以及二者的對比。

文學形象的產生與當時的社會現實密不可分,女俠的數量減少以及上述形象的變化都可以看作宋朝社會現實的表現。宋朝崇文抑武,必然導致社會主流價值觀偏向於文人,那麼與武力有關的俠客就會相應減少;宋朝崇尚吏治且國內社會相對安定,更會導致俠客勢力的削弱;以儒治國,男權興盛,在文學上也會表現出女俠依附於丈夫的情景,女俠都要遵守"三從四德""貞潔剛烈",社會整體女性的狀況可見一斑。

結語

歷朝歷代的女俠形象的變化可謂是起起伏伏,女俠形象的變化其實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會上女性地位的變化,唐代如前文所說,女性地位有所上升,於是有了"公孫大娘""黃四娘"此類現實人物,文學中的女俠形象也呈現出愛憎分明,隨心所欲的表現。

而宋代以儒治國,儒家講"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對女性他們大體上持一種歧視的態度,並且宋代又誕生了程朱理學,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束縛了女性,要守女德,甚至從此開始女性就逐漸背負起"三寸金蓮"的噩夢,在這種環境下,也就很難出現唐代那種快意瀟灑的女俠形象了。宋代開始對女性的束縛到如今甚至都有殘留,仍需要我們去解放這些思想壓迫。

2. 古代的俠文化是怎樣的歷史上有沒有真正的女俠

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夢想著劫富濟貧,拯救蒼生這樣的大事情。中國古代的俠文化並不是像現在漫威電影中的鋼鐵俠、雷神等那樣非常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往往一己之力就拯救了全地球。俠文化更多的就像金庸先生說的那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作為武俠也不一定非要打打殺殺,只要是正義的人,就皆為俠客。比如現在的“群眾幫忙失主抓小偷”就正是俠文化的一種體現,可以說當今社會的“俠文化”就是正能量。

無論是男俠還是女俠,古代還是當今,俠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都被很好的傳承了下來。

3. 武俠電影簡史 1. 胡金銓《女俠》的美學留戀

這是2014年寫的,投給時光網的稿件。

電影的緣起,不是現代攝影技術,而是人的焦慮。人的焦慮,要靠電影來安慰。銀幕,是人的精神棲息所。

西部片的焦慮是孤立無助,大自然的殘酷、社會的無序在小鎮集中反應,立起了獨往獨來的價值觀,無助感變成卓爾不群的驕傲,孤獨反而成魅力。荒漠之中撲面飛來的砂礫,擊中的是我們最原始的杏仁核(大腦中主管恐懼情緒的部位)。

《教父》以「有人搞老大,是誰?」展開,手法看似是偵破片,但情節根本不在偵破,《教父1》教父病好後,直接說「是他」,《教父3》是教父回老家找朋友一問,就知道是誰了。《教父3》的情節高潮甚至是偵探片模式,即發現神聖的教會黑社會化了,說「他們才是黑社會」。聖潔與污濁同鏡,頌揚與揶揄合聲,這也就是幾千年前現代文明的大劇本。

《奪寶奇兵》真正博得影迷尖叫的,不是緊張刺激的情節,歡樂的故事,迷倒眾生的印第安納瓊斯,而是工業化後現代都市生活的機械平庸。《異形》《終結者》演繹的是未來時空的激烈戰斗,人工智慧異化,人與機器爭奪世界,最可怕的不是高達怪獸,而是人類自身失去了方向感。

我們有我們的焦慮,所以就有了武俠片。

武俠電影確實是中國電影中最早的類型,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武俠電影將海派戲曲中的「連台戲」內化為連集分幕的系列影片,《兒女英雄》《 火燒紅蓮寺 》《 荒江女俠 》《 紅俠 》《 關東大俠 》,這些電影,無論好壞都在那個年代井噴式地出現,都獲得了很大轟動。

但很遺憾,除了《火燒紅蓮寺》等少數經典外,絕大多數電影產品都太過粗製濫造,實在沒有什麼可以具體述說的內容。或許是電影初興的年代,觀眾的要求太過低位,有片就上,看見牆上有黑白閃動的人就會興奮,無須對電影故事有什麼要求,更遑論對世道人心價值觀的反映;也有可能是同時代武俠小說的混沌不成熟,那種由自《山海經》傳統的奇幻仙劍派武俠是那個時代的主流(融合了傳統文化與西方小說筆法的新派武俠遠不成氣候)。那些飛劍御氣的神術,移形換影的怪象,炫技成分遠大於故事敘述。

武俠文學的混沌投射到銀幕上也就自然是模糊的,光芒不是感召人而僅僅成了刺眼。人們很快就厭倦了那些無聊的飛天遁地;隨著蔡楚生、鄭秋里、費穆等電影新人的出現,人們更喜愛更顯時代風氣更具人性關懷的現實主義作品。理由很簡單,《漁光曲》《一江春水向東流》《小城之春》《烏鴉與麻雀》,說的是那代人的焦慮。

讀懂觀眾的焦慮,是電影成功的密匙。 但同一時代人的焦慮,或許是大眾的疾苦,或許是小眾的隱憂,甚至是人為的製造(人為製造的背後,其實還是人潛在焦慮的喚醒)。但武俠,真的只是中國人的成人童話?亞洲電影市場的爆米花嗎?與我們現實的焦慮毫無干係的打打殺殺嗎?聰明的武俠電影人,自然會有焦慮把脈術和催眠法;我們試著重新翻看武俠電影誕生以來尤其是香港新浪潮武俠片的歷程,在其中梳理出中國武俠的焦慮機制。

中國文人最早的也最久遠的恐懼是禮讓磨崩樂壞,禮崩樂壞的焦慮中,產生了儒家文化。

首先感受到並喊出這種恐懼的是孔子,因晚生了幾年,也是身份低微之故,並沒有真正經歷過周朝廟堂級別的禮樂,他所知道的,也是一路詢問來的。人心中最美好的,就是晚一步沒有趕上卻又見到些許殘存的東西,魯奇諾·維斯康蒂魯和朱塞佩·托納多雷在資本主義時代緬懷貴族時代晚期,《豹》和《海上鋼琴師》,也正是孔子對黃金時代的渴慕心理。在東方,銀幕上率先的是唱響起末世輓歌的,是享譽當如孔子的中華第一美學大導——胡金銓。

在胡金銓電影中,美學不是點滴的流露,而是飽滿的渲染。 胡金銓最大的野心就是,通過電影再現一個獨屬中華文明的古典美的世界。《大醉俠》咐滑檔(1966)(客棧三部曲之首)的歷史突破,在於布景和動作剪輯,畫面景緻充溢濃郁的古樸氣息,呈現出一種幽遠寧靜的美感。而巧妙精熟的動作剪輯,一衡亂掃仙劍派的粗獷呆板,並讓人體技巧挑戰空間限制的場景設置思路一直貫穿了以後的功夫和武俠兩種類型片。

《大醉俠》與隨後的《龍門客棧》《俠女》六十年代末出現的都成為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但這些作品中,古典美還只是個符號,並沒有融入故事劇情,而真正胡金銓武俠美學典範的是《女俠》(1971),這部電影至今還是世界影壇的華語武俠扛鼎之作。除了拍出迷離幽遠的古意,並用小鎮市集、廢堡街道、荒山峻嶺等呈現出豐富的空間感,戲劇層次和角色性格也深入三尺,置於環境之中凸現得異端復雜神秘。 徐楓 飾演俠女,其沉默冷艷的形象成為武俠片一大經典。胡金銓處理武打方面,《俠女》的武打較之前作更臻妙境,實戰方面的竹林飛舞堪稱經典,高僧飄然山下,法相庄嚴,優美曼妙,令人如沐春風,確有天機乍現之感,可謂電影史上的神來之筆。

往後《 空山靈雨 》(1979)和《 山中傳奇 》(1979)遨遊山川古剎,體悟佛理的情景更為玄妙。《天下第一》(1983)已不屬於武俠片,而是集宮廷與鄉野為一爐的風情片,期間清晨的霜露、傍晚的煙嵐,醫館的葯膳,畫閣的雲煙,宮娥的簪髻,宮廷中尚不成熟但頗具古風的戲劇,每一個鏡頭都做的一絲不苟,也自然看的是纖塵不染。

越到後來,胡金銓電影在美學上越層次,但在商業上卻越難有成功。 《天下第一》畫面一如過去作品那樣典雅唯美,但卻是賠本的買賣;實際上,七十年代中期,張徹、張鑫炎等新浪潮武俠以其優秀而接地氣的作品,開始分割市場;肇始於李小龍,成熟於袁和平、成龍等人的功夫片已經獨立出來,胡版《笑傲江湖》(1991)勉強成功,但屬於胡的成分已然不多。胡金銓的古典美學,已經不是新時代人們的癢處,而更多是自身的迷戀。今天看來,胡金銓在香港電影里實在是一個絕對的異數,典範的傳統文化和古典藝術,在香港是很稀薄的,胡導生於大陸長於大陸,有那種虔誠仰慕是很自然的,但絕大多數香港的武俠讀者或觀眾,讀武俠其實是一種茶餘飯後對傳奇故事的消遣,沒幾個人真把他當成母國文化的標本去看。

胡金銓武俠在香港沉寂了,但多年以後,另一位享譽盛名的華語大導演李安,接受了胡的衣缽,《卧虎藏龍》(2000)橫空出世,撲面而來的是久違的,久違的典雅清幽,甚至動作上,一如《女俠》的凌厲和飄渺,只是場景的設置編排不同。但《卧虎藏龍》的成功更在於,影片直逼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其深刻的一點:即對個體的人的壓抑和約束,同時展示了這種東方社會規范的強力作用和存在必要、以及他與人性的矛盾碰撞和最終的悲劇調和。李安對傳統文化抱先解構再建構的演繹,這手法更像莊子,這是胡金銓電影中所不能有的,胡那種孔子式的美學留戀還是顯得太單薄了。武俠片需要去探察人們更多的焦慮。

4. 看了《有翡》之後,你知道「女俠」的江湖都是怎麼煉成的了嗎

眾所周知,由人氣演員趙麗穎和王一博主演的古裝武俠劇《有翡》自官宣主演到開機拍攝都一直備受觀眾矚目,是很多原著粉以及演員粉心目中最期待的一部電視劇,開播到目前為止播放量已經突破五個億,可以看出話題度還是很高的,但是也遭到了很多網友的吐槽,影視的評分也不盡如意。

劇中的主人公周翡歷經磨難,嘗盡混沌世間的酸楚滋味,在江湖中遇到的高手如雲,在前輩大俠的指點和傳教下不斷升級自己的武藝,遇到了很多間險,但堅守江湖信義的周翡在領悟了刀法的靈活之外,還練就了自己無堅不摧的內心,所以眼前的磨難都被一一化解,最終成配行毀為為了男刀一代宗師,完成了自己的心願,守護了心愛之人,故事還是很完整的,主角們的少年意氣也在劇中發揮的淋漓盡致,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

5. 從越女到聶隱娘,古代乘風破浪的女俠,體現的仍是男性意志嗎

中國古代的俠文化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俠客所代表的以弱抗強的精神和力量,在民間受到了極高的崇拜和敬仰。亂世中人們都渴望有大俠從天而降,拯自己於水火之中。但因為俠這一職業具有很高的危險性,且對於個人的身體素質和武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人們的印象中,俠客形象都是男性,但是隨著俠客文化的發展,逐漸出現了女俠形象。

一、俠文化的起源

春秋戰國是一個動亂的時代,也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俠客之名風行於天下,始於魯國俠客曹沫。當時魯國面臨齊軍壓境,魯國派曹沫出使齊國,曹沫在會見齊桓公時,直接沖上去拿匕首劫持了齊王,齊國被迫退兵,並歸還了魯國的失地。自此之後,俠客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



楊過和小龍女

6. 古代的女子不是即使不追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要遵守「三從四德」嗎,那女俠是怎麼產生的

這個道理很簡單。
三從四德是束縛富人家女子的。只有富人家的女子才可能接觸到文化知識和禮儀禮節。因為只有擁有足夠的財富才能吃飽穿暖。只有吃飽穿暖才槐埋鎮能去考慮溫文儒雅的規矩與禮儀。
而窮苦人家液賀的女兒呢?她們必須為生活而勞苦。她們不可能也沒有足夠的財富去獲得知識去考慮溫文鉛粗儒雅的三從四德。她們或者織布紡紗或者下地種田、或者淪為妓女。

7. 古代的女子不是即使不追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要遵守「三從四德」嗎,那女俠是怎麼產生的

女俠是影視、戲曲、文學作品、民間故事、傳說等媒介的產物,古代現實生活中,正常的都是大家蠢豎閨秀,小家碧玉,村姑或者尼姑。
其實我們概念里的女俠,有時候是風塵女子(妓或伎)的化身,作者一般在創作的時候,加上一些剛正烈女的氣節操守,再加上一些男性武者忠信、灑脫、豪爽、義氣等俠義精神,這樣就拼湊成一個完整的女俠形象了。
我們所熟悉的明茄女俠,如聶隱娘,何玉鳳,呂四娘,十三妹等等,很多都是虛構的人物,或者是虛構的人物形象。
或許也有歷史人物可以稱得上女俠,例如公孫大娘、紅拂女,她們都是名動一時的歌舞伎,很多時候跟政治帶槐大人物聯系在一起,就更加出名了。這樣的風塵女子身上,經常也的確比尋常女子更加灑脫,更加豪爽,成了我們心目中欣賞的紅顏知己的形象。

與女俠文化怎麼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