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課堂文化怎麼落地

課堂文化怎麼落地

發布時間:2023-05-19 23:36:04

1. 如何讓民族文化在課堂得以落地生根

摘要:新時代的教育不斷地發生著變化,語文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學得聰明一些。當然,新課程所蘊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給了我們前所未有的沖擊,給我們帶來了困惑,但新課程所構建的理想未來,正是需要我們帶來困惑去實踐、去探索、去創造,這無疑要求我們必須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首要任務。

2. 語文要素如何在課堂落地

一般認為,「語文要素」包含的是語文「學什麼」和「怎麼學」的內容。我這里借用王尚文先生的話來說,語文要素包括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

《白楊禮贊》是一篇經典文章,試以此文教學為例,說說「語文要素」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地。

一、品讀關鍵句,琢磨文章的謀篇布局。

如: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這兩個句子,有多層意思:

一、句首分別是「那」和「這」,表示作者的視角由遠及近。教學時,需要讓學生分清指出,內化於心。文章第二段開頭即是「當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賓士」,第三段則明確寫道:「然而剎那間,要是你猛抬眼看見了前面遠遠有一排……」

這兩段文字中的「望不到邊際」「遠遠」,都表示是「遠望」;在文章的第七段描述了白楊樹的外形之後,則是用「這就是白楊樹」,這是「近觀」。理清這一層意思,對於學生寫作大有裨益,尤其是在復雜的情境如場面宏大、頭緒繁多時,確立一個合理的順序來寫作,就會從千頭萬緒中「剝繭抽絲」,理出思緒。

二、第四段中的「實在」到第六段的「決不是」,伴隨由遠及近的觀察,作者的情感愈來愈熾熱,語氣也越來越強烈。從「一種樹」到「樹」,句式更加簡短有力,更加堅信肯定。可想而知,如果作者刻意將第六段的句子與第四段修飾得完全齊整,就失去了靈活變化而多了一份匠氣和板滯。

三、這兩個句子是文章線索的具體標志語言。散文的線索,往往會在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或明或暗地表達出來。本文就是比較好範例,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除了這兩句,還有開頭和文章最後一句,首尾呼應,一氣呵成。排列如下:

1、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4、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6、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9、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教學時,請學生把這一組四個句子聯讀,文章的線索就顯豁了。

這是寫作上的謀篇布局。

二、品析關鍵詞,解讀文章的遣詞造句。

從「寫什麼」到「怎麼寫」是語文「體性」的追求。教學時,還需要用藉助具體的語辭來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遣詞造句。

比如,文章第五段,寫白楊樹的外形,怎麼寫的呢?這就要學生能抓住關鍵的信息來梳理,文中寫到「干、枝、葉、皮」,學生圈出這些詞,就知道了寫樹的外形可以從這些方面著手,不是雜亂無章。而且,描寫某一事物,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把外形所有方面巨細無遺如同照相一般悉數描摹,而是著意於與象徵意「相關聯」的部分,其他的需要舍棄。

比如,本文主要寫作手法是象徵。象徵,是指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的形象以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朱熹在《詩集傳》中言:」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白楊樹與北方看日軍民神似,如白楊樹干、枝、葉、皮,分別蘊含著高大、筆直、聚攏、向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等,都是既有形象美,又有內在美。

此處理解到位,白楊樹與下文北方抗日軍民的神似就有了根基;如果沒有這一鋪墊,那麼,白楊樹象徵北方的抗日軍民以及他們身上的那種精神和意志,就會失之於空洞的術語。



語文要素:

主要是指語文的學習,包括應該學習的語文知識,應該培養的語文能力,應該掌握的語文學習方法,應該養成的語文學習習慣,應該形成的語文素養。

語文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文化知識的統稱,也是口頭語和書面語的合稱,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

3.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感召著一輩又一輩的中國人。小學語文課程則在傳統文化的傳播中起著基礎性的教育作用。通過語文課程中的漢字、古詩詞、歷史典故以及寫作等環節的教學,可以使小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我們可以做好以下幾點:
一、挖掘好教材內容
小學語文課文,無一不是經過教育專家和語言學家精挑細選,極具美感和濃厚人文思想的,不乏像《孔子拜師》《孔融讓梨》等經典故事。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強化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讓說教和課本的生動事例結合起來,豐富起來。那麼潛移默化之間,小學生就會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一個更為深入的認識和學習。如在進行《孔子拜師》一文授課的時候,把探究教材的內涵作為教學的內容來進行授課,使學生了解古人是怎麼拜師的,為什麼要這樣尊重老師,把中華民族歷來尊師重教,孔子成就儒家大師並實施仁政的人文關懷思想傳播給學生。講解的時候輔助一些類似且有趣的故事,讓小學生有直觀的認識。這樣學生既學習了課本知識,完成了教學任務,同時又感受了我國優良文化禮儀傳統的熏陶,德才並重,可謂一舉兩得。
二、利用活動,培養興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闡明了實踐對於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的傳統文化教育中,同樣需要進行實踐活動。只有積極開展以語文課程為載體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才能讓小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進一步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比如每逢民族傳統節日,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語文實踐作業,讓學生參與到當地的傳統節日活動中去,觀看一些風俗活動,例如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或者是探究春節的由來等,也可以去欣賞一些傳統的民間藝術如皮影戲、塑泥人等等,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見聞寫一篇傳統文化體會,分享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製作一些簡單的傳統的藝術品,例如陶瓷、剪紙等工藝,讓學生切實參與到傳統文化中去,在實踐中學習傳統文化。通過這樣的實踐形式,學生對傳統文化會產生很高的熱情,對民族文化的理解也會更深刻。
三、加強書法教學
書法代表了我國特有的藝術品位和意境化的審美樂趣。對學生進行書法熏陶,可以開闊學生視野,積累更加豐富的知識,鍛煉智力,培養心性陶冶情操,提高對美感的辨識。尤其是在電腦普及應用的當下,提筆忘字的現象屢見不鮮。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體會漢字和書法的優美之處。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普及書法知識,培養書法技能也尤為重要,不容忽視。
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既是社會現實的需要,也是實現基礎教育目標的需要。只有將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精髓融入到教學中去,才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從而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4. 讓班級文化落地生根 (一)

馬爾庫塞認為: 觀念和文化的東西是不能改變世界的 ,但可以改變人, 而人是可以改變世界的 。

一個人融入不同的團隊, 就會迅速的被這個團隊特有的文化所感染 ,團隊文化是積極的 ,你就會被帶著積極起來 !

文化就像一座建築物 ,你看不到他的樣子,橫梁與鋼筋, 但是少了他們,建築物將會他倒塌。

健康向上, 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品質形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 ,對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 拓寬學生的視野, 培養優秀的愛國主義人才,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

文化是一種精神 不僅可以約束和規范人們的行為 ,而且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熏陶和引領 ,為學生一生發展植入文化基因,打上獨特的文化烙印 ,影響和改變其人生的方向 !

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的載體, 班級是學校最基本的管理單位, 班風決定校風, 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的落腳點 。

特色班級文化的創建,將學校的文化理念真正落實到實處。我始終認為 ,一個學校的特色文化對學生的影響,要比某一門功課某一種知識的影響大而長遠的多 ,而這種文化的在學生的學習 生活,和成長中逐漸形成的學習態度、 思想品質 、行為習慣、 以及人生觀, 價值觀, 甚至影響學生一生 !

5. 如何在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

1、以活動為載體,搭建傳播傳統文化的平台。通過實踐活動寓教於樂,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積淀。一是要求學生對有關的傳統文化進行調查摸底,寫出調查報告,分析現狀,展望未來。這樣的調查能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友游臘識。

2、開設傳統文化大課堂,加強基本人文知識訓練。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利用學校的大課堂開設傳統文學講座,內容包括詩詞曲賦鑒賞、儒家經典賞析,中國古文化、中華傳統美德、中國民好滑風民俗研究等。

3、把語文訓練和人文素質教育和諧統一起來,將傳統文化寓於語文教學中。漢語是最富有詩意的語言,簡單的幾個字不僅表達了豐富的內涵,還可以營造優美的意境。如國畫,在磨段寥寥幾筆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它們可以創造出悠遠的意境。

意義:

1、優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興的精神動力,又是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在經濟全球化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並結合時代特點加以創新,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進程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輝煌燦爛、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

2、傳統文化講究崇尚倫理、注重人文理性、強調和諧觀念、倡導憂患意識等等,學習和研究這些中國傳統文化,進而繼承、弘揚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在指導下,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加強對國民全面素質教育的培養,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6. 容錯文化在新課堂上如何落地

"在課堂上,正確的可能只是模仿,但是錯誤的一定是創新。" 特級教師華應龍如是說。他倡導並實踐容錯—融錯—榮錯」的化錯教育,變「事故」為「故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直面錯誤、超越錯誤的求真人格,這是容錯文化落地一個典範。

"沒有讓孩子有機會親身嘗試錯誤,沒有留給思維經歷,沒有讓孩子去體驗、實踐、一切都是現成的,我們對待孩子可謂是在「犯罪"。允許學生出錯,容忍學生出錯,就是尊重學生勞動。 可怕的不是學生犯錯,而是教師錯誤地對待學生的錯誤。 這是北京名校長李志欣容錯文化方面主張。

「無錯之課即錯課","留機會給學生犯錯,不隨意截斷學生犯錯的思維「進程」,使他們感覺自己有權利犯錯", 名師馮衛東的"錯課觀"及"鼓勵、慫恿"學生犯錯觀點更振聾發聵。

因此,筆者認為實施合作學習、實踐學習共同體等課改學校,在新課堂上更需要打造容錯文化,那麼容錯文化在新課堂上如何才能真正落地呢?

師生容錯文化理念建立, 先要從提高認識、習慣培養及營造環境方面著力:

課堂上學生敢於說出自己真實想法、看法;學困生能絲毫沒有顧及、毫不隱瞞、自在自然、公開說出"我不會、我不懂"應成為常態。也就是說,讓所有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內心產生安全感。

課堂上教師不是以"害怕、失望、不耐煩、惹麻煩"心態去對待學生出錯,而是以"尋常、理所應當甚至尊重、興奮、期待"心態對待學生錯誤;更高一層是教師鼓勵、慫恿、留機會讓學生犯錯。

課堂上當學生卡殼或發言斷斷續續時,其它學生和教師不插嘴、不打斷該生發言,並且給以鼓勵眼神或手勢,讓該生深度思考,實現思維打通和進階,享受突破思維瓶頸後的成功高峰體驗。

課堂上,對待問題答案,教師要定位到追求多元、個性、創意答案,而不是正確答案、標准答案;對待每個學生發言,都要秉持興奮、好奇、專注、思考等積極傾聽神態。

小組討論時尊重每一個學生發言,認真思考他這樣想或推理的道理、依據;展示時學困生優先,展錯不展對。

教師對待學生錯誤,不能錯誤歸因或外部歸因。比如學生理解出了問題或題做錯時,要認識到多數不是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認真學習,而是教師自身沒有說明白或學生需要重復學習。

不為刻意趕進度、有意迴避學生錯誤,不追求順暢、完美的課;反而,要樹立「無錯之課即錯課"的新的好課觀。

總之,引導師生改變對犯錯認識,樹立容錯、融錯、榮錯的新意識,認識到學習犯錯是一種權利,把錯誤當成一種資源,看成一種積極、有效的學習方式。

筆者近期在觀摩中小學合作學習課堂時發現,在合學討論、展示分享時存在這樣共性問題:

一是重糾錯,忽視改錯。表現在一學生發言時,一有思維停頓、卡殼、不完整或說錯時,其餘學生急忙站起,大聲喊道「我糾錯、我質疑、我補充」……我在想,教師與學生要學會等待,因為學生說話時斷時續,正是在打通思維或思維完善、優化、提升的關鍵處,也是深度學習發生時。因此我的觀點是鼓勵給同伴糾錯沒有錯,同時還要在等待中讓學生自我糾錯,若真是需要他人糾錯,我建議在別人糾錯後,讓該子再把正確觀點再重述一遍,即改錯。簡單說,在他人糾錯後,本人主動把正確觀點再重述一遍,便於強化、鞏固。改錯、糾錯同等重要!容錯、自我糾錯、互相糾錯、改錯才構成完成容錯文化流程鏈。

許多名師、名家尤其是道格.萊莫夫的容錯文化的口頭禪值得推崇,現例舉如下:

大膽去做吧,做錯了可以改。

做錯了沒有關系,重要的是認真!

教室就是出錯地方,你們有權利做錯!

它其實只是不夠正確,而不是錯!

還有別的答案嗎?

想到什麼就說,說來聽聽好嗎?

把你的真實想法大膽說出來!

我很高興你犯了那個錯誤。幫助你也是在幫助我自己。

錯誤答案真的有價值,因為我們可以在犯錯中學習。

你們覺得哪個選項是我最喜歡的錯誤答案?"

(學生指出教師的錯誤後)「哦,你們都發現了我所犯的多處錯誤!非常棒

關於這道題的四個選項,我不想一開始就問大家哪個是正確答案,我關注的是各位作何解釋。

我看到幾位學生選擇X,有幾位選了Y。你們如何為自己的選擇辯解呢?

我聽到有人贊成,有人反對。下面開始討論。請准備為自己的答案辯解。

這個問題人們已經爭論了幾百年。誰又知道是否有正確答案呢?重要的是大家真正在解決這一難題。

"羅麥爾很勇敢,分享了自己的答案,讓大家修改,因為他犯了一個很多人都會犯的錯誤。我們起給他鼓掌。

錯得好!很有價值!

平常教師備課多關注有效問題設計、活動流程、目標達成,道格.萊莫夫建議把備錯誤答案預設與應對納入深度備課范疇。建議個人或團隊研究或思考,學生對設計的問題回答、解決可能出現哪些錯誤及相應應對提示、引導策略,還要備這個問題追問、拓展策略。即預設學生可能思路及應對策略,進而提高錯誤識別、應對率。

課堂上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因學生掌握不好需要補充例題、練習或課堂推進比較順利,可以增加有難度例題、練習,但課前無准備,於是不得不倉促、匆忙應對,怎樣才能避免這種低效發生?

最好的辦法是備份同性質題、備用較高難度的題,以備一時之需。一是精選有同等難度的備份例題、練習題,二是科學設置有梯度的例題與練習題備用。

當學生對知識點掌握較好時,備份題就可跳過去;若發現學生對所講知識掌握不好時,立馬啟用備份題,去再次講解、消化、鞏固。若進展順利,課堂還有剩餘時間,就可推出提高難度的備用題。

總之,依據學生課堂真實學情,啟動動態題組,題量、題型要充足,若學生出現錯誤,就啟動備用題訓練甚至二次強化;若掌握較好,就可跳過去,啟動新的題型。選什麼題,同類題做幾道,講題進度完全有學情決定。

比如教師每每遇到學生答案不正確時,教師潛意識口頭禪若總是"還有別的答案嗎?"學生就會感知答案是錯誤的,類似情況還有,每當學生選擇錯時,總是說:"你敢肯定嗎";當學生答案錯誤時,教師眉頭緊蹙、撇嘴,若出現正確答案時,眉頭舒展、微笑、點頭。

又比如對學生答案,若不正確,不板書,若有學生說出想要答案,立馬板書在黑板上。

這些無心的暗示可能會揭示答案的正誤,或者揭示教師是否重視學生觀點,神情傳遞信息之多,我們往往意識不到,它影響我們隱滿答案能力。我們厭惡錯誤的情緒若常常無意之中就流露出來,不利於容錯文化生態形成。

這些舉動教師是潛意識、無意的,若一次次重復,原本要傳遞給學生的真實意圖會因此而大打折扣,因為學生會揣摩、感知這些行為,所以教師對這些舉動一定要加以控制。

對待學生出現問題、錯誤,若是在預設范圍內或僅是個性、少數的,為了保持正常進度,可私下、課後解決;若是超出預設的、極有價值的或共性的、影響後面學習的,可釆取深度挖掘策略,順著學生思路找到問題症結,追根求源、深度分析,把錯誤答案變成正確答案,讓課堂呈現動態的不可重復的精彩生成。

對學生最好獎賞是一個更難問題;試錯是最有效學習。對待陌生的、不確定問題,敢於第一個把自己想法、見解拋出來讓大家做靶子、評頭論足,是非常難得的、可貴的!教師一定要表揚這些學生,因為他的不成熟甚至幼稚觀點,成為了激發團隊頭腦風暴、群體思維的觸發點、參照點!

鞏固性糾錯指的是,一是教師講評時盡量讓學生聚精會神專注的聽講、思考,忌忙著在試卷上抄答案,表面上看學生試卷寫的滿滿的,實際上學生是把答案抄下來的,他還是不會。因此課後讓學生不翻閱任何資料獨立訂證。二是教師或學生還要自己找一至二道同一類型題鞏固,防止學生訂證時不理解,是模仿下來的。

變式糾錯指的是針對此題題型變換一下條件與結論看學生會不會,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編題,互相考一下。變式糾錯另一層含義指的是不能就題論題,而要一題多變,一題多問,多題歸一的變式講評。

持續糾錯指的是要解決當時聽懂、過後又不會問題,要依據遺忘曲線規律反復鞏固消化。試卷上錯題,要求學生當天規范訂證,並在錯題前面表上星號,隔一天再把錯題看一遍,會的放過,不清楚的標上二星,隔三天再看二星的題,同樣,會的放過,不清楚的標上三星,一個月後只看標有三星錯題,直至全部搞懂為止。

總之,不要就題論題去糾錯,要讓學生從多角度疏理、消化本題涉及到知知點、公式、原理,還要從思維、思路、方法拓展上對存在問題深刻剖析,即從根源上去解決。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138ee6ac0366

來源: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閱讀全文

與課堂文化怎麼落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