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安澤荀子文化節是什麼時候

安澤荀子文化節是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2023-05-21 09:54:48

Ⅰ 《荀子》是誰寫的《荀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荀子》一書是中國古代儒、法、道、墨等諸子學術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它對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人定勝天、性惡論、隆禮敬士、尚賢使能、重法愛民、節用裕民、開源節流是其主要思想。《荀子》立論嚴謹,語言生動。《勸學》是其燴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荀子》是我國戰國末期的進步思想家、教育家和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 荀況 的著作。荀況(約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字卿,又稱孫卿(古代荀、孫二字同音)雹乎。戰國末期趙國(今山西省安澤縣)人。他的生卒年代,各家意見不一,尚難確定。據《史記,荀卿列傳》說:荀子年五十,始來游學於齊。又說齊滔王時,稷下學士風盛,招來天下著名學者來齊國,多至數萬人。齊王晚年,荀子到稷下游學,正值齊國對外作戰失利,列大夫紛離散去,荀子隨即南遊楚國。齊襄王時,稷下士又盛,荀子又回到齊國,在列大夫中最為姿肆鋒老師,被尊稱為卿。不久荀子遭讒,寒齊至楚,春申君任荀子為蘭陵(山東莒南縣)令。荀子又遭讒,離楚至趙,在趙孝成王前議過兵,未得重用離去至秦。見秦昭王與秦相范睢,未得要領,離秦歸趙,又至楚為蘭陵令。

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殺,荀子失官居家著書數萬言,死後葬蘭陵。從齊滔王晚年到春申君死,又約50年,加起來荀子年當在100歲以上,研究者們認為不太可信。應劭著《風俗通》把五十改為十五。對此也有提出異議的,說十五、六歲的童子,在齊國將亡時,提出論王道學說,也未必妥當。因而,荀子的確實年齡無法證明,但其活動,大體在公元前289年到公元前238年之間。總起來說,荀子是在趙國出生的,他的早年和中年是在齊國稷下度過的,晚年是在楚國的蘭陵度過的。在這中間,他訪問過秦國,居留過趙國。他的一生,主要從事教學和著述。他的弟子韓非和李斯都是當時法家有名的政治家和理論家,並且他們都從思想和行動上直接幫助秦始皇統一中國。

荀子生活的時代,正是中國社會制度發生深刻變化的時代。當時封建制度已經確立,出現了封建主義的大一統趨勢。戰國以來長期兼並戰爭的結果,只剩下秦、齊、楚、韓、趙、魏、燕七個大國。當時,隨著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的發展,地主階級取得全國統一政權以代替封建稱雄割據的條件已經具備。荀子作為地主階級的進步的唯物主義思想家,他為新興地主階級統一全國的歷史任務提供了理論根據。他是戰國末期儒家最後一位大師,是集諸子百家之大成的學者,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他批判地繼承了孔丘以來儒家的思想傳統,並且吸取了道、墨、名、法諸家的長處,建立起他的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體系。他一生講學議政的目的,就是要依靠一個強大的國家來實現儒家用王道統一中國的政治理想。

《荀子》一書是荀況晚年為總結百家爭鳴和自己學術思想而寫的。《史記^孟荀列傳》中曾寫到: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信機祥,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滑稽亂俗,於是推跡晌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數萬言而卒。此書在漢代抄錄流傳有322篇,名《孫卿書》。初經劉向整理校定,去其重復290篇,定著32篇,名《孫卿新書》,《漢書^藝文志》著錄名《孫卿子》即《荀子》。該書篇目如下:

1、勸學;2、修身;3、不苟;4、榮辱;5、非相;

6、非二十子;7、仲尼;8、儒效;9、王制;10、富國;

11、王霸;12、君道;13、臣道;14、致士;15、議兵;

16、強國;17、天論;18、正論;19、禮論;20、樂論;

21、解蔽;22、正名;23、惡性;24、君子;25、成相;

26、賦;27、大略;28、宥坐;29、子道;30法行;

31、哀公;32、堯問。

此書大部分為荀子自著。其中《儒效》、《議兵》、《強國》等篇,似出弟子記錄;附於書末的《大略》、《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堯問》等六篇疑為弟子所記荀子語及雜錄傳記。

《荀子》一書,仿《論語》體例,始於《勸學》,終於《堯問》,系統性、思想性較強。其中集中闡述自然觀的主要有《天論》;闡述認識論、邏輯思想和思想方法的有《解蔽》、《正名》;闡述人生論的有《性惡》;闡述教育理論的有《勸學》、《修身》;闡述軍事理論的有《議兵》;闡述社會政治思想的有《禮論》、《王制》、《王霸》、《富國》等篇。《非十二子》以是否符合封建統一原則為標准,對先秦諸子進行了政治性批判。《成相》以民間文學的形式表達了為君、治國之道。《賦篇》系荀子的文學作品,是一種散文的賦體,在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Ⅱ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的上一句是什麼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意為: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

本句節選自《勸學》,作者荀子,朝代先秦。

節選: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翻譯: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仿游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里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到達,)它的成績來源於走個不停。(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備大埋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啊。

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2)安澤荀子文化節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

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仿螞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後世紀念:

1、荀子紀念館

荀子紀念館,是2014年根據文獻記載復原的景觀,位於中國河北省邯鄲市一條歷史文化街區串城街。建於2013年,2015年前完工。這個建築是為了紀念邯鄲荀子而建。

2、荀子墓園

荀子墓位於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東南一公里處,黃土堆積的墳丘。東西長10米,南北寬8米,東西兩端高7米,中間高3米,上面遍布刺槐,墓前有石碑兩塊,1976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如今,當地政府投入巨資,墓地已建成為大型仿古式陵園。

3、荀子雕塑

如今在山西省臨汾市安澤縣修建有紀念一代儒學家荀子的荀子文化園,山頂矗立著大儒的雕像,俯瞰著這片賦予了他生命的熱土和汲取了甘甜乳汁的沁河。

Ⅲ 急急急!第五屆荀子文化節有哪些明星

大牌:馮鞏、孫悅、撒貝南、張也、趙炎、付強、趙立新(《永不消逝的電波》男主角李俠扮演者)

其它:王亞明、童莉、趙娟、郭應龍、霍蘭英、屠含眉、程湮、陳威冊櫻數、郭子昂、劉美汝、李雪佳、陸戈、牛志高、周丹、陳淑敏、秦魯鋒、孫麗芳、劉尊(傻妹妹演唱者)、霍成偉(雜技?)、劉弛、甘萍(一個真實的故事演唱者)、於燕林、潘紅軍、趙州首四(二頌搜人轉演員,《鄉村愛情》趙四扮演者)。

Ⅳ 山西省安澤縣歷史

安澤縣位於臨汾市東部,太岳山東南麓,東與屯留、長子交接,西與古縣、浮山接壤,北與沁源毗鄰,南同沁水相連,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沁河貫穿南北 109 公里。全縣轄 11 個鄉鎮、 105 個行政村、 1133 個自然村,總人口 7.9 萬人。

安澤縣域遼闊,資源豐富。全縣總面積 1966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 15.4 千公頃 ,
人均 0.2 公頃。農畜特產豐富,以玉米、小麥、豆類為主的糧食作物和以黃牛、羊、豬為主的畜產類稿圓,品種優良,獨樹一幟。境內楊柳成蔭,森林茂密,林地總面積達 77.47 千公頃 , 覆蓋率達 53.8% 。牧坡寬廣,牧草豐盛,草地面積 30.18 千公頃,年采草量 12 億公斤,發展畜牧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水域面積大,小泉小水多,境內有沁河、藺河、蘭河、泗河等大小河流 22 條。其中,沁河流量達 14 立方米 / 秒。野生資源遍布山野,僅野生葯材就達 300 余種,山豬、山羊、野雞、野兔等野生動物達 10 余種。全縣探明煤炭儲量達到 1300 萬噸,年開采能力 20 余萬噸。
7月26日,由世界著名品牌大會等機構主辦的「奧運年中國特色魅力百強縣」投資環境推介會及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具有「地上綠色、地下黑色、太岳紅色、荀鄉古色」四大特色的安澤縣成功入選。

美中經貿投資總商會會長、2008世界著名品牌大會主席周茳釤鈞:安澤縣在生態特色、歷史特色、文化特色、旅遊特色方面非常突出,應該說是全球范圍內很多的投資商包括很多戰略合作者都會非常有興趣。

據了解,安澤縣森林覆蓋率達67.2%,居我省第一,是全國生態示範區,雀頃在全國首家以縣鍵歲塌為單位,通過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還是全國連翹第一縣,野生連翹面積達100萬畝。同時,安澤煤炭資源豐富,總儲量約240億噸,煤層氣儲量達4400億立方米。此外,安澤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於去年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授予「千年古縣」,並已連續成功舉辦兩屆中國荀子文化節

Ⅳ 荀子是什麼朝代的

戰國末期趙國。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團蠢橡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5)安澤荀子文化節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總結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在人性論、天人論、社會道德觀、政治觀、教育觀等各方面都在儒家學派中獨樹一幟、別具特色。其思想主張導致為:

1、從《性惡》篇看荀子的性惡論:

荀子的「性惡論」是其最主要的思想主張之一。這一思想主要反映在《荀子·性惡》篇中,荀子認為:禮義等善良的品性和德行是靠後天的人為的努力得來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

之所以說人之性「惡」,是因為飢檔團欲飽、寒欲暖、耳好聲、目好色等都是人生兒具有的天然之性,但是如果不對這種天然之性加以人為的節制和引導,那麼人與人之間就會發生爭奪、暴亂和相互殘害。所以說要想達塌旁到儒家追求的至善,就要人為地用禮義法度來制約人之惡性。

2、從《天論》篇看荀子的天人論:

荀子的「天人論」是荀子思想中最具積極進步意義的思想之一。中國古代的許多思想家都是唯物論的天人論者。他們都把天看成僅僅是大自然,並用這樣的觀點來闡明天和人的生活以及思想的關系,因而構成一種合乎科學的心理學思想。這種思想概括起來就是「人定勝天」。

Ⅵ 邯鄲成語文化荀子文化手抄報 英語文化節手抄報

邯鄲成語手抄報

走進邯鄲成語之鄉手抄報消寬蘆成語手抄報

荀子與邯鄲的巧隱成語手抄報成語手抄報

手抄報荀子文化拿帶節手抄報安澤荀子文化節視頻鍾愛-14kb

邯鄲著名成語手抄報 成語手抄報

有關於邯鄲成語手抄報 成語手抄報

四字邯鄲成語手抄報成語手抄報

邯鄲成語之都手抄報 成語手抄報

學成語典故傳邯鄲文化手抄報 成語手抄報

手抄報荀子文化節手抄報安澤荀子文化節視頻鍾愛-14kb

走進邯鄲成語之鄉手抄報成語手抄報

邯鄲成語手抄報圖片邯鄲成語文化介紹手抄報 英語文化節手抄報他還

以邯鄲為主題成語的手抄報愛為主題的手抄報

關於和荀子文化手抄報 文化手抄報

關於和荀子文化手抄報 文化手抄報

畫筆斑斕巧手設計第五屆儒林國際文化節之手抄報展示

走進邯鄲成語之鄉手抄報成語手抄報

經典閱讀荀子手抄報 經典閱讀手抄報

邯鄲文化歷史手抄報歷史手抄報

Ⅶ 荀子是什麼時候的人

前313年-前238年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況,字卿,後避漢宣帝諱,改稱孫卿。戰國時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對重整儒家典藉也有相當的貢獻。

生平

《史記•荀卿列傳》記錄了他的生平。荀子於五十年始來游銷橋學於齊,至襄王時代「最為老師」,「三為祭酒」。後來被逸而適楚,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家居蘭陵,在此期間,他曾入秦,稱秦國「治之至也」。又到過趙國與臨武君議兵於趙孝成王面前。最後老死於楚國。他曾經傳道授業,戰國末期兩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為他的兩名弟子為法家代表人物,使歷代有部分學者懷疑荀子是否屬於儒家學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國歷史上受到許多學者猛烈抨擊。

著作

《荀子》(唐代楊倞為其作注,因為荀子受歷代學者的抨擊,其注者不多。直至清代考據學興盛,注釋校訂者才增加。現代研究荀子的學者也較古代為多。)
包括清代王先謙,民國時代的梁啟雄。 清末學者譚嗣同,在他的《仁學》中這樣評價「(中國)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皆鄉願也.」(《荀子》全文參見:http://guoxue..com/page/dcf7d7d3/)

哲學思想

荀子的思想偏向經驗以及人事方面,是從社會脈絡方面出發,重視社會秩序,反對神秘主義的思想,重視人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為「仁」,孟子中心思想為「義」,荀子繼二人後提出「禮」,重視社會上人們行為的規范。以孔子為聖人,但反對孟子和子思為首的「思孟學派」哲學思想,認為子弓與自己才是繼承孔子思想的學者。荀子認為人與生俱來就想滿足慾望,若慾望得不到滿足便會發生爭執,因此主張人性本惡,須要由聖王及禮法的教化,來「化性起偽」使人格提高。

荀況是新興地主階級的思想家。他的學問淵博,在繼承前期儒家學說的基礎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長處加以綜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發展了古代唯物主義傳統。現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學、邏輯、政治、道德許多方面的內容。在自然觀方面,他反對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旁斗畝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並提出人定勝天的思想;在人性問題上,他提出「性惡論」,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在政治思想上,他堅持儒家的禮治原則,同時重視人的物質需求,主張發展經濟和禮治法治相結合。在認識論上,他承認人的思維能反映現實。但有輕視感官作用的傾向。在有名的《勸學篇》中,他集中論述了他關於學習的見解。中文強調「學」的重要性,認為只有博學才能「知助而無過」,同時指出學習必須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學習態度應當精誠專一,堅持不懈。他非常重視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為國家要興旺,就必須看重教師,同時對教師提出嚴格要求,認為教師如果不給學生做出榜樣,學生是不能躬行實踐的。

《荀子》的文章論題鮮明,結構嚴謹,說理透徹,有很強的邏輯性。語言豐富多彩,善於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風格,對後世說理文章有一定影響。《荀子》中的五篇短賦,開創了以賦為名的文學體裁;他採用當時民歌形式寫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運用說唱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政治、學術思想,對後世也有一定影響。荀況不愧為我國古代一位偉運森大的思想家和傑出的文學家、教育家。

關於荀子的不同說法:

一:

荀子(約公元前325—約前235年)名況,字卿,又稱孫卿,趙國郇(今山西臨猗縣)人。

荀子的生平活動,《風俗通義•窮通》記載:「齊威王之時,聚天下賢士於稷下……孫卿有秀才,年十五始來游學。」在公元前286年,齊滅宋,《鹽鐵論•論儒》談到齊閔王驕傲自大,「諸儒諫不從,各分散。」這時,荀卿向齊相進說:「處勝人之勢,會勝人之道」,指出:當今巨楚在我前面牽系著,大燕在我後邊威逼著,勁魏在我右邊鉤取著,……一國策謀,三國必然乘機進犯,這樣,齊國必然導致四分五裂,國家將有滅亡的危險。(《荀子。強國》,下引本書,只注篇名)意見未被採納,孫卿去楚國。在齊襄王在位時(公元前283年—前265年),荀子第二次回到齊國,「荀卿最為老師。」他三次被推為祭酒(年高望重者)。(《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在范雎相秦期間(公元前266年—前255年),荀子到秦國見過秦昭王。昭王問:「儒無益於人之國?」荀子回答說:「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儒之為人下如是矣。」(《儒效》)「應侯(范雎)問孫卿子曰:入秦何見?」荀子回答說:「形勝」「百姓朴」、「百吏肅然」、士大夫「明通而公」,朝廷「聽決百事不留」,「治之至」;然而「殆無儒」,是「秦之所短」。由於秦國實行法治,荀子以儒治國的思想就行不通了。

齊人有人讒言荀子,於是荀子離開了齊,來到楚國。公元前255年被任為蘭陵令。但有人認為荀子對楚國來講是個危險。所以荀子又辭楚來到趙國,趙國拜其為上卿。後來楚國有人向楚相春申君進言請荀子回楚。於是春申君派人請回荀子,復任蘭陵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園殺害,荀子罷了官。不幾年就去世了。

荀子的著作,在漢代流傳的有三百多篇,經過劉向的編訂,刪去重復的,定著三十二篇。

二:

荀子(約前325-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故又稱荀卿,漢代避宣帝諱而改稱孫卿,戰國末期趙國(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

荀子早年游學於齊,因學問博大,「最為老師」,曾三次擔任當時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學宮之長)。約公元前264年,應秦昭王聘,西遊入秦,稱秦國「百姓朴」、「百吏肅然」而近「治之至也」。後曾返回趙國,與臨武君義兵於趙孝成王前,以為「用兵攻戰之本在乎壹民」,「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荀子•議兵》)。後來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為蘭陵(今山東蒼水縣蘭陵鎮)令。晚年從事教學和著述。

評論


荀子博學深思,其思想學說以儒家為本,兼采道、法、名、墨諸家之長。他以孔子、仲弓的繼承者自居,維護儒家的傳統,痛斥子張氏、子夏氏、子游氏之儒為「賤儒」,對子思、孟子一派批評甚烈。其對孔子思想有所損益,政治思想中突出強調了孔子的「禮學」,頗有向法家轉變的趨勢,後期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李斯都出於荀子門下,並非完全偶然。

由於荀子處在戰國末期的時代,諸子各派的思想學說均已出現,這使得他不僅能採納諸子思想,又可以進行批判和比較,所以荀子的思想非常豐富。可以說,宇宙論、人性論、道德觀、知識論、教育觀、文學、政治學、經濟學、邏輯學等各個方面,荀子都有很大的建樹。

1、天道觀:荀子認為,「天」就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界,「列星隨旋,日月遞,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是之謂天」 (《荀子•天論》)。自然界具有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規律性,「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 (《荀子•天論》)。從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規律性出發,荀子提出了「天人相分」的觀點,「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 (《荀子•天論》)。在主張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荀子進一步提出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制天命而用之」的控制、發行、征服自然的思想,「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頒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願於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 (《荀子•天論》)。荀子的這一系列富於唯物論性質的思想,在先秦諸子關於天道觀的爭辯中,獨樹一幟,它高揚了理性的精神,因此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

2、認識論: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荀子•解蔽》),即認為世界是可知的,它通過人的形體機能而進行。認識的過程是通過「天官」(感官)接觸外界事物,再由「天君」(思維器官)進行理性的加工(「征知」),即主客體相結合。「心」(思維)是認識的重要階段,「也心,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解蔽》)。認為,認識的片面性和主觀性是一大「蔽」,「蔽」的形式很多,有:「欲為蔽,惡為蔽,終為蔽,遠為蔽,近為蔽,博為蔽,淺為蔽,古為蔽,今為蔽。凡萬物異則莫不相為蔽,此心術之公患也。」 (《荀子•解蔽》)要解蔽就須「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虛壹而靜。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藏也。然而有所謂虛,不以所已藏害所將受之謂虛」 (《荀子•解蔽》)。如做到了「虛壹而靜」,也就可以達到「大清明」。在「知」與「行」的關繫上,荀子以為「行」高於「知」,「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矣」 (《荀子•儒效》)。 在「名」與「實」的關繫上,荀子強調「實」是「名」的客觀基礎,提出了「制名以指實」 (《荀子•正名》)的觀點。

3、人性論:在人性論方面,荀子提出了與孟子「性善」論截然相反的「性惡」論的觀點。他認為,人性是與生俱來的、質朴的一種自然屬性,「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 (《荀子•性惡》),表現為「鎧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 (《荀子•性惡》),所以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 (《荀子•性惡》)。而人性的「善」則是後天人為(即「偽」)的,「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荀子•性惡》)。「善」是後天環境和教化學習的結果,「禮義者,聖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學而能,所事而成者也……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才,謂之偽」 (《荀子•性惡》)。先天賦予的「性」和後天學事的「偽」是一對矛盾,要解決矛盾通過「化性起偽」,就是通過學、事而改變「性」。「性」和「偽」是對立統一的,「無性則偽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只有做到「性偽合,然後聖人之名一」 (《荀子•禮論》)。荀子的「性惡」論與孟子的「性善」論有極大的區別,但就通過所謂的「聖王之教」來教育感化民眾這一目的而言,他們又是一致的。其性惡思想也被後人認為是其法家思想趨向的萌芽.
4、禮論:「禮」的思想是荀子社會政治思想的核心觀念。荀子提出, 「禮」是「先王」為了調節人們的慾望、避免戰亂而制定出來的「度量分界」,「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於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荀子•禮論》)荀子認為,「禮」的內容雖包含「事生」、「送死」、「祭祀」、「師旅」等等,實質不外乎「養」(「養人之欲」)和「制」(「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荀子強調,「禮」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標准和治國的根本,即「人道之極」,同時也是至高無上、永恆存在的最高原則,「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時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萬物以昌,好惡以飾,喜怒以當,以為下則順,以為上則明,萬變而不亂,貳之則喪也,禮豈不至矣哉!」 (《荀子•禮論》)

5、教育觀:荀子重視教育和學習的功能,這實際是他「天人相分」天道觀及「化性起偽」人性論的邏輯延伸。他認為,學習對人是至關重要的,「學不能已」,「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荀子•勸學》)。教育決定了人後天的成長,「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荀子•勸學》)。他指出,知識和德性修養是通過積累而成的,「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荀子•勸學》)。荀子認為學無止境、後來者居上,「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並強調「學」的目的就在於「為」,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荀子•勸學》)。

荀子一向被認為是儒家經學早期傳授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兼通諸經,應劭《風俗通》螳臂當車謂:「孫卿善為《詩》、《禮》、《易》、《春秋》。」清儒汪中著有《荀卿子通論》,認為「荀卿之學,出於孔氏,而尤有功於諸經」,並對荀子的「傳經」作了詳細考證,為經學史研究的學者所基本同意。荀子是先秦非常重要的儒學家、大學者,在中國封建社會前期,其地位比較高,但自宋代以後,理學家往往抬高孟子而貶抑荀子,將他從儒家「道統」中排除出來。但荀子的思想學說還是具有頗為深廣的影響,如張衡、王充、柳宗元、王夫之、戴震以及近代的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響。

荀子名言

(1)鍥而不舍(《荀子·勸學》):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2)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比喻學生勝過老師,後人勝過前人。
名言
(1)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2)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3)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4)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
(7)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8)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9)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 勸學>>)
詳解:
一、作者作品簡介
荀子(約前298—前238),名況,當時人們尊稱他為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洵諱,寫作孫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兩度到當時齊國的文化中心稷下(現在山東臨淄西門)游學,任過列大夫的祭酒(學宮領袖),還到過秦國,拜見秦昭王,後來到楚國,任蘭陵(現在山東棗庄東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蘭陵。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同早於他的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荀子認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但人類可以用主觀努力去認識它,順應它,運用它,以趨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認識論方面,他認為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首先要通過感覺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觸,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有樸素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他針對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後王」,主張應該適應當時的社會情況去施政,要選賢能,明賞罰,兼用「禮」「法」「術」實行統治。他的許多思想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問題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論,主張性惡論,認為後天環境可以改善人的惡的本性,所以他主張「明禮義而化之」。他很重視教育的作用,強調教育功能的重要。
荀子的散文說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朴,句法簡練綿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他一生「序列著數萬言」,後人編為《荀子》,其中除絕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外,小部分是他門人的著作,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內容涉及哲學思想、政治問題、治學方法、立身處世之道、學術論辯等方面,《勸學》是其中的第一篇。
二、關於「(蟹)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周錦華)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荀況認為蟹性浮躁,心不專,自己不能挖洞,沒有蛇鱔的洞穴就不能安身,這是不符合蟹的生活規律的。據老農說,蟹是會挖洞的。生物研究者說,蟹會挖洞,蛇鱔也會挖洞。但蛇鱔是利用天然的縫隙,用頭鑽進去,轉動身子,產生動力,從而挖成洞穴的。蟹偶爾存身於蛇鱔之洞穴,並非自己不會挖洞,認為蟹不會挖洞,是觀察不全面造成的錯誤認識。
(摘自《〈勸學篇〉正誤》,1963年12月7日《文匯報》)
三、課文刪節部分(省略處是課文選用部分)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這里指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泛指南方和東北方邊地部落的人),生(剛誕生)而同聲(哭聲),長而異俗(風俗習慣),教(後天教化)使之然(這樣)也。《詩》(《詩經》)曰:「嗟(jiē,嘆詞)爾(你)君子,無恆(常)安息(安樂歇息)。靖(恭謹)共(同「供」,供職)爾位(職位),好(hào向慕、追求)是(此)正直。神之聽(察知)之(這,指代上述的美德),介(佑助,賜予)爾景(大、高)福。」
神(最高智慧)莫大於化道(與自然規律化為一體,而能理解和運用它。「道」,自然規律),福莫長(超越)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善假於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一名鷦jiāoliáo,是一種善築巢的小鳥)。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泛指鳥獸毛羽及草木細纖維),系(懸掛)之(「之」後省略介詞「於」)葦苕(tiáo,蘆葦的穗),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堅固)也,所系者然(使它這樣)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yè)干(一名烏扇,一種生於高地的白花長莖的草),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rèn,古代以八尺,一說七尺為一仞)之淵(深谷)。木(指射干)莖非能長也(不是能長得很高),所立者然也(是所生長的地方使它這樣高)。蓬(莖長一尺左右的草,一般枝杈橫生,並不挺直)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niè,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的礦粉),與之俱黑(變黑)。蘭槐(香草名,莖葉叫蘭槐,它的塊根叫芷。芷是一種可作香料的植物)之根是為芷,其漸(浸泡)之(xiǔ,臭水、尿),君子不近,庶人(平民)不服(佩帶。古人常佩帶香草)。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居處,家居)必擇鄉,游(出外,交遊)必就(接近)士(指品德兼優的人),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正直的人)也。
物類之起(事物聚集成類),必有所始(開始的原因)。榮辱之來,必象(符合,依據)其德(品德行為)。肉腐出蟲,魚枯生蠹(dù,蛀蟲)。怠慢(鬆懈,不謹慎)忘身(自己應守的規范),禍災乃作(起,發生)。強(太剛強)自取(自己招來)柱(通 「祝」,折斷的意思),柔自取束(約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集結,聚集)。施(放置)薪(木柴)若一(如一,同樣的),火就(接近,向)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同類)生,禽獸群(同類為群)焉,物各從其類(同類)也。是故質(箭靶)的(靶心)張(張開)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伐木斧)至焉,樹成陰而眾鳥息焉,醯(xī,醋)酸而蚋(ruì,蚊類小蟲)聚焉。故言(不慎的語言)有召(招致)禍也,行(不慎的行為)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指立身行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這里有精誠專一,埋頭苦乾的意思)之志者,無昭昭(明顯的樣子)之明;無昏昏(略同於「冥冥」)之事者,無赫赫(顯著盛大的樣子)之功(功績)。行衢(qú)道(交叉錯雜的路,歧路)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不被雙方所寬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聽得清楚)。(téng)蛇(傳說中一種能飛的蛇)無足而飛,梧鼠(即shí鼠)五技(技能。《說文》說「能飛不能過屋,能緣不能窮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此之謂五技」)而窮(沒有辦法)。詩曰:「屍鳩(布穀鳥)在桑,其子七兮(《毛傳》說,布穀鳥養育七隻小鳥,喂小鳥時,早晨從上開始,依次往下喂,晚上從下開始,依次往上喂,平均如一,天天如此。這里取其心專一的意思)。淑(善)人君子,其儀一(行為、舉止、儀態始終如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像打結一樣,不會散開,比喻專心致志)兮。」故君子結於一(學習時精神專注)也。

Ⅷ 荀子故里

安澤縣位於山西省中南部,臨汾市東北,太岳山東南麓,是慶廳山西省省級森林公園和山西省生態示範縣、全國連翹生產第一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生態環境監察試點縣,以及全國首家以政府為單位通過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縣.全縣總面積1 967平方公里,南北長91公里,東西寬43公里,轄4鎮3鄉,總人口8萬.

安澤這樣一個山區縣,它是荀子的故里,當時在兩千多年以前,它屬於趙國的領土,這攔滾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能夠造就這樣一位傑出的人物?
在那個時代,就是春秋戰國時代,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這是個中心地帶,那時候福建還沒什麼人,這邊文簡差余化就很發達了,所以山西出現名人在當時來說不算什麼,很正常。

Ⅸ 安澤有哪些旅遊景點

1、青松嶺,因山多青松故又稱青松嶺,位於山西省臨汾市安澤縣城西南部35公里處,主峰海拔1301米,景區總面積1059.5公頃。景區植被以人工油松為主。

2、荀子文化園,主要建築有:山門、大殿、荀子塑像、荀子文化廣場、登山步道、盤山車道、動植物標本樓。

3、麻衣寺,位於山西省臨汾市安澤縣和川鎮冊敏嶺南村西約2公里的九龍山之巔(海拔1022.5m),是岳陽古八景之一,於1996年被評鬧拍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9)安澤荀子文化節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麻衣寺傳說:

麻衣寺塔不是現在的九層,原為十三層。此塔由於築於仙山福地,納天地之真氣,吸日月之精華,寶塔有了靈性,它每天趁人酣睡、五更時分,從山頂拉長體形,探下身子到沁河飲水。

一天它正在飲水,對面的石渠村一孕婦剛好嬰兒出世臨盆,寶塔直覺一股血腥撲面而來,感覺大事不好,正要抬身騰起之時,助產婆這時端著孕婦臨盆時的臟水潑倒,那血氣如有雷霆萬鈞之力,塔身晃了幾晃有九級回到了山上,有四級掉入沁河。

就在這天,天降大雨,山州彎枝洪暴發,沁河漲潮,塌落在河裡的四級寶塔被沖到沁河下游的端氏一帶。這故事不僅在安澤代代相傳,還不斷有人說在沁水縣端氏,親眼目睹過這四級殘留的塔身。

Ⅹ 荀子主張什麼

荀子主張如下:

1、荀子的性惡論是其最主要的思想主張之一,即禮義等善良的品性和德行是靠後天的人為的努力得來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

2、荀子的天人論,是荀子思想中最具積極進步意義的思想之一主張,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

3、荀子的社清御會道德觀,隆禮重法、人而能群、分等級而治是荀子的又一重要思想主張。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兩漢時因避漢宣帝詢名諱稱孫卿,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時代百家爭鳴的集大成者。

荀子紀念

在山西省臨汾市安澤縣修建有紀念一代儒學家荀子的答渣岩荀子文化園,山頂矗立著大儒的雕像,俯瞰著這片賦予了他生命的熱土和汲取了甘甜乳汁的沁河梁隱。荀子雕像底座8米,象徵全縣8萬人民之深情,像高19.67米,寓縣域面積1967平方公里之廣義,托起荀子這位令故里人永世引以為驕的時代超人,園林專家提供的信息說,如此高大的花崗岩雕像當數全國之最。

荀子紀念館,是2014年根據文獻記載復原的景觀,位於中國河北省邯鄲市一條歷史文化街區串城街。建於2013年,2015年前完工。這個建築是為了紀念邯鄲荀子而建。

閱讀全文

與安澤荀子文化節是什麼時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