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藏族獨有的民族文化,他們的哈達文化是怎麼回事
在中國56個民族中,只有藏族擁有它們特殊的文化,就是哈達文化,是藏族禮儀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表達了藏族人民對他人的祝福和敬意,在藏族地區,哈達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無論是紅白喜事,還是迎來送往,都會為對方獻上哈達。
三、哈達是由生絲製成的,上面有很多種祥雲,蓮花等圖案,長度不一,按照目前的哈達來區分,總共有兩種,第一種就是象徵著純潔和吉祥如意的純白色哈達,第二種就是彩色的哈達,有藍色和黃色,藍色的哈達主要是藏區女子成人禮,獲得出嫁時綁在自己的辮子上,而黃色的哈達一般都是獻給活佛或者最尊貴的人,是最重要的禮物,也是最珍貴的哈達,獻哈達也有非常多的規矩,對高僧或者長輩時一定要雙手將哈達捧過對方的頭頂,親自現到對方的手裡,如果是晚輩的話,可以直接將哈達放到對方的手臂上。
『貳』 哈達是什麼意思
送哈達是對對方表示純潔、誠心、忠誠、尊敬的意思。
哈達是蒙古族源辯、藏族人民作為禮儀用的絲織品,是社交活動中的必備雹搜缺品,表示敬意和祝賀用的長條絲巾或紗巾,多為白色,藍色,也有黃色等。
此外,還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雲,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徵大地,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近親時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貴的禮物。
(2)哈達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獻哈達要用雙手捧哈達,高舉與肩平,彎腰給對方,哈達正與頭頂平,這表示對對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對方以恭敬的姿態用雙手平接,對尊者、長輩獻哈達時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將哈達捧到座前或足下,對平輩或下屬,則可以系在他們的頸上。
2、獻哈達在西藏十分普遍,甚至人們互相通信時,也在信封內附上一條小哈達,以示祝福和問候,特別有趣的是,藏民出門時也隨身帶上幾條哈達,以備在途中遇到久別的親戚、朋友時使用。
3、佳節之日,漏岩人們互獻哈達,表示祝賀行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禮上呈獻哈達,意味著祝願新婚夫婦恩愛如山、白頭偕老,迎賓時奉獻哈達,表示一片虔誠、祈禱菩薩保佑,葬禮上獻哈達,是表示對死者哀悼和對死者家屬的安慰。
『叄』 藏族哈達文化是怎樣的藏族獨有的民俗文化
說起哈達,相信小夥伴們多少都聽說過了,在一部經典老電影《紅河谷》中表現的是非常明顯了。哈達是一種生絲製成的禮儀用品,是藏族人民之間社交不可缺少的東西,因為哈達表達了藏族人民的敬意與祝賀。在藏族文化中,哈達應用的非常廣泛,不論是紅白喜事還是人來客往,都會用上哈達。那麼接下來我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下藏族的哈達文化吧。
哈達是藏族和蒙古族作為禮儀用的絲織品,是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用於表示敬意和祝賀,多為白色,黃色和藍色。
哈達是一種生絲織品,以綾、綢、絲原料製成,其上織以八瑞相及蓮花、如意、祥雲等圖案。哈達長短不一,短者三五尺,長者一二丈。
據藏空彎族學者赤列曲扎在《西藏風土志》中記載,哈達是元朝時傳入西藏的,薩迦法五八思巴會見元世祖忽必烈後回西藏時,帶回了第一條哈達。當時的哈達,兩邊是萬里長城圖案,上面綉有「吉祥如意」字樣。故可說哈達是從內地傳入西藏的,且多產於四川成都。
按約定俗成的規矩,對上敬獻,對下賜給,平級之間互贈,前輩、同輩和晚輩之間也是如此,都有一定的規矩和講究。對上呈獻哈達要雙手捧上,或通過代理人轉獻;將哈達賜給下級時,一般把哈達系於對方的頸項,平級之間則把哈達捧送給對方手中。根據不同的用彎洞場,哈達的敬獻致送的方式也有所區別。
使用哈達的場合相當多。紅白喜事、迎來送往、致謝等等都能派上哈達的用場。根據不同的用場,哈達的折疊方式也不同,一般講有訪問式折疊法和敬獻式折疊法。
哈達是藏族「禮巾」之意。哈達最早是藏族宗教禮儀中虔誠地向神靈敬奉的一件珍貴供物,也是僧侶們互贈或向活佛敬獻的禮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它已不僅僅是宗教界專用的供物,已成為藏族人民生活中最普遍最常見埋虧枯的一種禮物。
按質料來分,哈達分為三種:普通品為棉紡織品,稱為「素喜」,不到1公尺長;中檔品為一般絲織品,稱為「阿喜」,約有2公尺長;對政治、宗教界高級人物使用的高級絲織品,是檔次最高的一種,稱為「浪翠」,有3公尺多長。
按顏色來分,哈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象徵純潔、吉利的白色哈達;一種是彩色哈達,顏色為藍色和黃色。藍色哈達在安多藏區多用於女子成人禮和系在出嫁女子的辮發之上。黃色一般是獻給高僧、活佛等,為最隆重的禮物。
『肆』 關於西藏的哈達
西藏哈達多為白色,受藏傳佛教的影響;蒙古哈達顏色以青色為多,因為這是蒙古人所尊崇的天的顏色,這是與西藏哈達禮儀的不同之處;鄂爾多斯蒙古族也有少量使用銀灰、白、黃、藍等顏色的哈達;此外,還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雲,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徵大地。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近親時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貴的禮物。佛教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在特定的情況下才用。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166372.html
哈達大體上有三種:特等內庫哈達、頭等阿喜哈達和二等素喜哈達。阿喜和素喜哈達又各分上中下三等。有人把阿喜哈達的仿製品阿扎哈達單獨作為一種,也有人把素喜哈達中的下等品索朗哈達(索達)單獨作為一種。所謂內庫哈達就是從皇家內庫拿出來的特等哈達。這種哈達寬又長,而且質地優良。這種哈達邊沿織紋為長城圖案,面上織紋為八大祥徽和祝福詞。哈達尼瑪德勒即「化日呈祥」隱花哈達便是一種。過去,市面上是買不到內庫哈達的。與內庫哈達相對應的是外庫哈達,但是後來把外庫哈達稱作素喜哈達。
『伍』 蒙古族對客人贈送哈達代表什麼意思
贈送哈達的含義:
哈達是一種禮儀用品。獻哈達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種傳統禮節,拜佛、祭祀、婚喪、拜年以及對長輩和貴賓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達。
處於游牧經濟形態下的古代蒙古人,在外出途中,常常要攜帶奶食品,奶酒或其他干糧,遇有路人,不管相識與否,都要主動攀談,問候,並互相交換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就發展成一套和毀易物的習俗。發展到後來,就有了交換鼻煙壺和哈達的習俗。
使用哈達的場合相當多。紅白喜事、迎來送往、致謝等等都能派上哈派棚巧達的塵鍵用場。根據不同的用場,哈達的折疊方式也不同,一般講有訪問式折疊法和敬獻式折疊法
一般認為,哈達是元代傳入西藏之後傳入蒙古草原的。1247年,薩迦法王八思巴隨父薩班·貢嘎堅贊在涼州(今甘肅武威)會見元太宗次子闊端,並在宮廷生活數載。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繼位,封八思巴為國師,統領全國佛教。
1265年八思巴第一次返藏至薩迦寺,並向各大寺院的佛像和高僧敬獻了哈達。據傳,當八思巴向拉薩大昭寺的菩薩像敬獻哈達時,一旁壁畫中的一尊度母也伸出手來,向他討要一條哈達。這樣,此度母就被稱為「卓瑪塔爾聯瑪」,即:「要哈達的度母」。在民間,哈達還被說成是仙女的飄帶。
在過去,使用哈達有一定的規矩、規格和形式:平日里,各級官員都得按自己的身份或名號去使用哈達,不能越軌亂禮。私人和民間使用哈達要隨便一些,沒有那麼嚴格的規矩,親朋至友間也有使用內庫哈達的。獻致哈達也有一定的規矩和形式:
按約定俗成的規矩,對上敬獻,對下賜給,平級之間互贈,前輩、同輩和晚輩之間也是如此,都有一定的規矩和講究。對上呈獻哈達要雙手捧上,或通過代理人轉獻;將哈達賜給下級時,一般把哈達系於對方的頸項,平級之間則把哈達捧送給對方手中。根據不同的用場,哈達的敬獻致送的方式也有所區別。
(5)哈達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哈達的文化象徵
獻哈達是藏族人民優良的傳統習慣,世世代代人們都把獻哈達看成是至高無上的禮儀。「哈達有價情無價」,它雖無黃金貴重,但卻比黃金更加受到人們的崇敬。因為它象徵著一片金子般的心,代表著最真誠的感情,寄託著最美好的祝願,標志著最崇高的敬意。其意義表示友誼、和諧、善良、安康之意。
如今,在禮尚往來中,都離不開哈達。第十一世班禪在雍和宮瞻禮和主持佛事活動時,首先敬獻哈達於佛像前,並接受僧俗信眾敬獻的哈達。近年我回草原,在來往中也得到過白色或藍色的哈達,還有隱花哈達,那白色的圖案在陽光的照耀下晶瑩剔透。
去年,我回草原,今年去甘肅、赴拉卜楞寺,每到一地人們都是手捧哈達相迎,我倍感珍惜,因為這哈達裡面蘊含著既真摯又朴實的情和誼,由此在我的畫作中,自然出現了與哈達相關的畫面。
哈達已經成為藏、蒙古等民族群眾特有的禮儀往來必備之物,世代相傳,在人們心中至高無上,是人們純凈的心靈與純朴的情感具體的物化。
『陸』 哈達是什麼意思
哈達是蒙古族、藏族人民作為禮儀洞頃用的絲織品,表示敬意和祝賀用的長條絲巾或紗巾,多為白色,藍色,也有黃色等。
哈達是藏族任何階攜顫森層的人物,在來往時最通行的一種禮物。哈達類似於古代漢族的禮帛。藏文化流行的地區包括尼泊爾、不丹和俄羅斯布里亞特等地都有此習俗。
輩分規矩
獻哈達根據輩分不同各有規矩。首先將哈達順辯畝長對疊成四幅雙楞,把雙楞一邊整齊地對著被獻者。通常情況下,面對活佛、高僧、長輩要躬身俯首,雙手捧獻於其手中,或獻於案上,或通過代理人員轉獻,對方還會將哈達回掛在獻者的脖子上。
對晚輩則要將哈達披掛於對方頸項。而平輩間則略微躬身,將哈達獻到對方手中,這時受者也應躬身雙手承接,以表示恭敬和謝意。
人們用這一方式表達著自己對客人的歡迎和愛戴。在草原上,常看到獻哈達時,主人雙手捧著哈達,口中吟誦吉祥的祝詞或唱著祝福的歌獻上哈達,氣氛十分祥和。
『柒』 哈達是什麼意思
哈達是一種禮儀用品。獻哈達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種傳統禮節,拜佛、祭祀、婚喪、拜年以及對長輩和貴備迅賓表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達。處於游牧經濟形態下的古代蒙古人,在外出途中,常常要攜帶奶食品,奶酒或其他干糧,遇有路人,不管相識與否,都要主動攀談,問候,並互相交換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就發展成一套易物的習俗。發展到後來,就有了交換鼻煙壺和哈達的習俗。
哈達,為藏語音譯。就是一種「禮巾」。方誌《蒙古·二卷》中雲「所謂哈達者,帛也。或以綢、或以白、或藍、長短不一,長約一尺五寸或一尺二寸,兩端有拔絲,約半寸許,其長短視受者分級而定。」哈達長度不等,上綉「八寶」「雲林」等圖案,圖案象徵幸福、吉祥。
關於哈達的來源,現有多種考證。但習俗為藏傳禮儀為人們所公認。十六世紀中葉,藏傳佛教傳入蒙古地區,鄂爾多斯接受了藏傳佛教僧侶手中的哈達,作為日常禮儀不可缺少的物品,並世代相傳。據《馬可波羅游記》載:「在元旦這一天,大汗統治下的各省和各王國中,擁有領地或掌有管轄權的要員,都紛紛給大汗進貢金、銀河寶石等貴重禮品,並且要配上白布,意思是祝福皇帝陛下萬壽無疆,財源充足、享用不竭。」可見,獻哈達有吉祥之意。
哈達用絲、棉布做成。長度通常為5尺左右,寬度不等。有數尺寬、丈把長的大哈達,一般在特殊的場合下使用,顏色以青色為多,因為這是蒙古人所尊崇的天的顏色,這是與西藏哈達禮儀的不同之處,西藏哈達多為白色,受藏傳佛教的影響,鄂爾多斯碧腔蒙古族也有少量使用銀灰、白、黃、藍等顏色的哈達,哈達以絲綢為料,一般為白色、淺藍色和黃色。獻哈達有一定的禮儀。對長輩,獻者略彎腰向前傾,雙手捧過頭,對平輩,雙手平舉遞給對方。對小輩,一般將哈達搭在脖子上。接受哈達者如果是長輩,則可以就坐受禮;如果不是長輩,則一定要站著接受,一般情況下,接受哈達的人要將接到的哈達調轉折疊口還給主人。
按蒙古族的禮俗,凡初次相見,必先交換哈達。其長度、質料及敬獻的方法,要看受者的身份和自己關系的遠近。舊時給王公和佛像獻哈達,要雙腿跪下,兩手高舉,舉過頭頂;對尊者和長輩獻哈達,身體略向前傾,兩手舉過頭頂,放到接受者的座前和足下,在敬獻的時候,哈達必須對折起來,折縫向著長者。否則,為失禮;對平輩,則將哈達送到對方的手中或腕上;對小輩及下屬,則將哈達系在他們的脖子上。
敬獻哈達是蒙古人迎來送往、饋贈的禮品,逢年過節和日常往來中必不可少的禮節,獻哈達這表情莊重、大方、真誠,他們用這一方式來表達著自己對賓朋的歡迎和愛戴。有的時候獻哈達還要吟誦各種吉祥的祝贊詞,以渲染敬重的氣氛。現在內蒙古的一些旅遊區,大都用獻哈達的方式來歡迎客人,但是在獻法上往往有些出入,比如,把哈達直接套在遊客的脖子上,這是不對的,因為與藏俗不同,蒙古族在敬獻哈達時一定不掛在脖子上。這種做法是過去宗教界的習俗,不過那也只能給孩童系掛。所以,如果你作為一名遊客,一定不要被這種錯誤的做法所誤導,正確地接受蒙古族禮儀,你才會真正領會到它的文化底蘊悔滾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