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生活有哪些特徵

文化生活有哪些特徵

發布時間:2023-05-22 08:53:37

㈠ 用政治《文化生活》說明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

中華文化的特點:

㈡ 簡述文化的特徵

文化的特徵:

1、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2、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

3、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

具體人類文化內容指群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工具,附屬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學藝術、規范,律法,制度、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精神圖騰等等。

(2)文化生活有哪些特徵擴展閱讀:

文化的層次:

一般地把文化分為下列幾個層次: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

1、物態文化層是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方式和產品的總和,是可觸知的具體實在的事物,如衣、食、住、行。

2、制度文化層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規范自身行為和調節相互關系的准則。

3、行為文化層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以禮俗、民俗、習慣和風俗,它是一種社會的、集體的行為。

4、心態文化是人們的社會心理和社會的意識形態,包括人們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文學藝術作品。這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的精華部分。

㈢ 簡述草原文化生活的特色

草原文化的主要特徵是生態性和包容性。草原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當中,主要通過畜牧業以及狩獵等生產來獲得生存所需要的物質資料。狩獵是由人與動物構成的生產方式,獵民只有長期能捕獲到獵物才能持續進行狩獵活動。獵民在狩獵當中對獵物適度捕殺,從不亂捕亂殺,還經常為維護生物鏈的長期存在而放生,這是按照自然規律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從而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當草原民族以畜牧業為主業之後,人、自然、牲畜三者就構成了游牧生活的生產方式。當人在生產當中遇到牲畜與牧場之間的矛盾時,牧場物植物難以供應牲畜的需求。這時草原民族就用轉場的方式到水草豐厚的地方生活,逐步形成了游牧與輪牧的放牧制度,有效地保護了草原的生態環境,提高了牧業經濟的效益。

㈣ 當代文化生活的特點和原因

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斑斕色彩等。當埋螞攔代文化生活有兩個特點,分別是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斑斕色彩、人們在文化生活中面對著多種選物派擇,形成這個特點的原因是:現代科學彎胡技術的發展、大眾傳媒迅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㈤ 當前我國農村文化生活的主要特點

一是讀書觀念的轉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更多的人去到外地打工,了解到很多在農村了解不到的事情,通過這種傳帶人們了解到知識改變命運的真實含義,明白了知識就是力量的真諦,摒棄了讀書無用論,開始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二是生活觀念轉變。民眾開始向高層次和多元化追求個人的需求,過去農民只是單方面追求物質,以解決溫飽問題,思想上也是過於固執,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注意健康的飲食,不是單單的填飽肚子就了事,追求營養搭配;三是消費觀念的轉變。開始向健康型和娛樂型轉化。尤其是在經濟發展較快的新橋村,傳統的消費習俗和觀念已經開始被一些新的消費方式和觀念所替代。如從生存型消費觀向健康型消費觀轉化,從物質型消費觀向精神娛樂型消費觀轉化,從永久型消費觀向時興型消費觀轉化,從鄉村型消費觀向城鎮型消費觀轉化。以新橋村為例,由於緊靠圩鎮,經濟水平較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已經和城鎮居民融為一體,各方面的消費層次呈多元化,消費水平也相對較高;四是婚姻家庭觀念的轉變。婚姻和家庭關系已在農村發生深層次的變化。如擇偶標准改變,表現最突出的是門當戶對的觀念早已過時,個人品質和行為的好壞,逐漸成為農村青年男女擇偶的主要標准。而且隨著人口流動性大幅度增加,很多外出打工的組件成不同地區,甚至不同省份之間的家庭。

㈥ 簡述家庭文化生活的特點

家庭文化是文化在家庭的呈現形態,包括文化的內容和存在方式.家 庭文化上與一定的生活方式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表現出顯著的時代特徵.家庭文搜鏈塵化往往並不是固定的形態,有時它體現為一種觀念、氛圍、甚至一種追求.家庭文化喚碰 是家庭的世禪潤滑劑、粘合劑,對建立文明、健康、民主的現代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㈦ 文化的特徵主要有哪五個

文化的特徵主要有傳遞性、復合性、象徵性、超生理復性和超個人性、變遷性與墮距(滯後)。
詳細解釋:
1、傳遞性:文化一經產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包括縱向傳遞(代代相傳)和橫向傳遞(地域、民族之間)兩方面。
2、復合性: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種文化要素復合在一制起。
3、象徵性:文化現象總是具有廣泛的意義,文化的意義要遠遠超出文化現象所直接表現的那個窄小的范圍。
4、超生理復性和超個人性:超生理性是指任何文化都是人們後天習得的和創造的,文化不能通過生理遺傳。超個人性是指個人雖然有接受文化和創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形成文化的力量卻不在於個人。個人只有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才需要文化,才能接受文化,才能影響文化。
5、變遷性與墮距(滯後):變遷性是指文化不是靜止不動的,是處於變化中的。一般認為大規模的文化變遷有三種因素引發:
第一、自然條件的變化,如自然災害、人口變遷;
第二、不同文化之間的接觸,如不同國家、民族自技術、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的交流;
第三、發明與發現,各種發明、創造導致人類社會文化的巨大變遷。滯後性是指文化的各部分在變遷時的速度不一樣,導致各部分之間的不平衡、差距、錯位。

㈧ 人的文化生活包括哪些方面

閱讀、寫作、文娛、體育及其他藝術方面。

2015年至2017年,舞台藝術創作共推出原創首演劇目4499部;2012年至2018年,圖書出版從41.4萬種增至51.9萬種,期刊出版總品種數由9867種增長到10139種;2018年電影產量超過1000部,票房達609億元。

我國文化產品供給質量和數量大幅提升。雒樹剛在做報告時表示,我國已成為世界圖書出版、電視劇制播、電影銀幕數第一大國,電影市場規模穩居全球第二。

此外,我國文化企業數量不斷增長、供給能力迅速提升。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文化企業共309.28萬戶,佔全部企業數量的8.9%,文化產業向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目標邁進,服務民生的作用凸顯,文化走出去取得積極進展。

(8)文化生活有哪些特徵擴展閱讀

我國群眾文化生活面對的問題

1、高質量文化供給不足。文化產業生產結構與市場需求結構不適應,低端供給過剩與中高端供給不足並存,文化產品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還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抑制了文化消費。

2、產業發展不平衡。與美國、韓國等文化產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文化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及影響存在差距。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西部省(區、市)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3、文化企業實力偏弱。我國文化企業數量增長較快,但絕大多數是從業人員5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小」和「散」的局面還沒有徹底改觀。文化企業大多是輕資產企業,普遍面臨盈利模式不穩定、生命周期短、可持續發展難度大等突出問題。

㈨ 文化的特性有哪些

文化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重要友辯現象,具有以下特性:

閱讀全文

與文化生活有哪些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