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龜文化節什麼時候在哪裡舉行

龜文化節什麼時候在哪裡舉行

發布時間:2023-05-23 10:38:59

① 2021釣魚城旅遊文化節舉辦時間及活動內容

這個國慶節期間在重慶的合川釣魚城還將舉辦釣魚城旅遊文化節,整個活動時間將持續到9月至12月,那麼本次旅遊文化節的具體活動內容都有哪些好玩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2021年釣魚城旅遊文化節

活動時間:9月至12月

活動地點:重慶·合川

釣魚城旅遊文化節來啦!3大板塊共11項活動即將華麗登場,精彩紛呈!!活動將於9月至12月陸續開展,其中,2021釣魚城旅遊文化節暨首屆巴蜀青年藝術節開幕式將於11月12日在我區隆重舉行。

為做好本屆旅遊文化節,還特別推出景區優惠政策,從即日起至今年年底,川渝兩地大學生可憑學生證免費游覽釣魚城和淶灘古鎮。

本屆釣魚城旅遊文化節由「水秀三江·魅力合川」「賽事傳承·奮進合川」和「綠水青山?休閑合川」三個板塊共11項活動組成。

活動內容

水秀三江·魅力合川

「水秀三江·魅力合川」作為城市品牌提升板塊,派讓共有4項活動。

1.2021釣魚城旅遊文化節暨首屆巴蜀青年藝術節開幕式;

2.首屆巴蜀青年藝術節,這是今年旅遊文化節的亮點和核心內容,含巴蜀青年精品文藝節目邀請賽、巴蜀青年文藝社團之星網路海選、巴蜀青年文藝社團合川快閃秀、合川美圖游記大賽等線上線下活動,將定向邀請川渝塵高局兩地及合川本地的10餘所極具代表性的高校參加,並廣泛發動高校文藝社團積極參與;

3.重慶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

4.2019—2020年度重慶市廣播電視十佳播音員主持人及播音主持作品發布典禮。

賽事傳承·奮進合川

「賽事傳承·奮進合川」是賽事互動體驗板塊,共3項活動。

1.合川區首屆雙龍湖休閑垂釣大賽,將於10月下旬在雙龍湖休閑垂釣基地舉行;

2.首屆釣魚城半程馬拉松,將於12月下旬舉行;

3.第十屆釣魚城登山邀請賽,將於旅遊文化節開幕式當天上午舉行。

綠水青山?休閑合川

「綠水青山?休閑合川」作為鄉村休閑旅遊板塊,共4項活動。

1.「三江大舞台」暨第七屆群眾文化演出季;

2.重慶·合川2021中國農民豐收節,此活動已於中秋節期間成功舉辦;

3.合川區第二屆「淶灘念櫻·宋風集市」,將於10月底在淶灘古鎮舉行;

4.古樓鎮第六屆紅楓觀賞節,將於11月至12月舉辦。

② 關於龜茲的蘇幕遮節的文化習俗

在龜茲樂舞中,集合各種民間樂舞方式的一種樂舞是《蘇幕遮》,又譯稱《颯摩遮》或《婆羅遮》,為龜茲人一種祈求豐年、禳災滅禍的大型假面狂歡歌舞戲,又稱《乞寒舞》或《令寒胡戲》。這種歌舞源自波斯,盛行於龜茲、康國,後又原原本本傳入中原。這是一種頭戴氈帽或假面,形體裸露,互相潑水,祈福禳災的群眾性街頭舞蹈活明脊動,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街舞和假面舞。 此戲在龜茲每年七月初舉行,不分晝夜,連演七天,載歌載舞,鼓樂喧天,勝過歐洲羅馬狂歡,是東方式的狂歡盛典。參演人員戴著假面,表演野獸、鬼神、羅剎、惡魔的各種動作,其舞蹈所用的主要樂器有大鼓、琵琶、五弦、箜篌、笛等。1903年,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從昭怙厘佛寺帶走的國寶做和級文物舍利盒外壁圖畫中所描繪的龜茲樂舞,就屬於蘇幕遮戲的一部分。 《蘇幕遮》於唐代傳入中原後,轟動京城,對中原傳統文化產生巨大沖擊,受到幾代帝王的喜愛和文人的謳歌。據記載,北周靜帝宇文衍就在宮中觀看過《乞寒胡戲》。《舊唐書·中宗紀》載,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御洛城南門樓觀潑寒胡」,又景龍三年(709年)十二月「令諸司長官向禮泉顯坊看潑寒胡戲」。武則天和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都愛看《蘇幕遮》。詩人張說為了粉飾太平也寫下了詠誦該舞的四首歌詞《億歲樂》。 《蘇幕遮》一直東傳到日本,雖由群舞改為雙人舞,但仍著胡服,戴假面,執桴,步行,拿著盛水皮囊潑水,至今純槐盯仍在日本民間流行。 龜茲樂舞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盛宴,是東方民間舞蹈的彩虹,是音樂與舞蹈完美結合的優秀典範。 植根於大自然、民族文化和佛教藝術的龜茲樂舞是有靈魂的,它的生命有著恆久的美

③ 端午節的習俗和故事有哪些

一、端午節的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2、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4、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二、端午節的故事

1、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

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2、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龍圖騰祭祀,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

④ 2022北京長城文化節時間及舉辦地點附活動詳情介紹

2022年北京長城文化節即將開幕啦!那麼此次北京長城文化節有哪些好玩的活動可以打卡呢?活動時間在什麼時候?舉辦地址在哪裡?接下來就為小夥伴們詳細介紹一下吧!

一、活動時間

開始時間:8月20日

結束時間:8月28日

文化節圍繞「長城之美」「長城之韻」「長城之旅」「長城之魂」,全方位展現長城巍峨壯美和文化底蘊,激發民族自豪感。

密雲區將開展「美麗北京·魅力長城」北京長城國際攝影周、「千年古鎮·長城之約」古北口長城廟會等大眾參與度高的活動。其中,民間花會巡演由龍福老會旗手、腰鼓、旱船、跑驢、扇子舞、霸王鞭、滿族宮廷舞、舞龍、大鼓、中幡、舉刀拉弓和舞獅共12支隊伍擔綱,千秋古北口情景表演由當地村民再現將士戍邊、慶祝豐收等場景。此外,文化創意集市、小吃集市和農產品大集等,也將營造長城腳下古鎮的特色文創消費場景,讓廣大遊客暢享文化大餐。

二、舉辦地址

2022年長城文化節開幕式將在北京密雲古北水鎮舉辦。

古北水鎮: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鎮司馬台村

1、北京出發自駕路線

京承高速24號司馬台出口下高速後,右側匝道向左行駛約2分鍾抵達古北水鎮。

2、北京出發公交車路線

由東直門乘坐980路,在密雲西大橋站下車。換乘密51路抵達古北水鎮。

3、北京出發直通車路線

乘坐
地鐵2號線到東直門,在東直門外公交站〈東直門外斜街和香河園南街交界處,942、855公交場內)換乘北京-古北水鎮專線直達車到達古北水鎮,預計120分鍾銀知直達古北水鎮。

三、活動介紹

開幕式

時間:8月20日晚

開幕式將立足長城文化內涵展示,突出鋒散消長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發展成果,介紹北京推進長城保護工作成果,表彰2022年北京最美文物守護人等。同時,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作品《只此青綠》的片段也將在開幕式上演出。

線下活動

1.長城攝影周

誠邀廣大攝影家、職業攝影人、攝影愛好者、旅遊者參與,用鏡頭記錄北京長城、密雲水庫風光、生態物種、大美山水、自然環境,直觀展現北京長城文化帶建設成果和密雲的「兩山」轉化成果,展示密雲水庫的魅力、長城的雄偉與生態環境的優美,活動期間組委會將精選優秀長城攝影作品100幅在古北水鎮開幕式現場展出。

2.「千年古鎮·長城之約」古北口長城廟會

時間:8月21日

古韻古北口民間花會巡演活動、千秋古北口情景表演活動、品讀古北口文化展示活動、品味古北口古風集市活動等。民間花會巡演由龍福老會旗手、腰鼓、旱船、跑驢、扇子舞、霸王鞭、滿族宮廷舞、舞龍、大鼓、中幡、舉刀拉弓和舞獅共12支隊伍擔綱,千秋古北口情景表演由當地村民現場在現將士戍邊、古法國葯、慶祝豐收等場景。文化創意集市、小吃集市和農產品大集,極具特色,營造獨具古北口鎮特色的文創消費新場景,讓廣大遊客暢享文化大餐。掘岩

地點:古北口鎮古北口村

⑤ 端正節是哪個朝代的節日

皮扒端午節是戰國時期的節日。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納並龍舟節、浴蘭節」等。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簽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洞握跡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⑥ 從民間節日、民間禁忌、交往禮儀等角度理解日本民族特性

§1、日本民間節日 元旦(1月1日):這一天祝賀新年的到來。從元旦到1月3日這三天叫做「正月」,是全然不幹活的。新年裡,大家去參拜神社或到朋友家去拜年、喝酒,吃新年裡褲謹獨特的美味佳餚。孩子們玩日本式紙牌、放風箏、拍羽毛毽子。新年裡,還在門上拉上稻草繩、插上松枝,意思是「插上樹木迎接神靈降臨」。裝飾松枝的時間是1日至7日,這一期間也叫「松之內」。

女孩節(3月3日):祝願女孩子將來幸福的節日。這一天,人們模仿昔日宮廷的風俗,把漂亮的木偶和桃花擺在一起,喝糯米釀成的甜酒。

端午節(5月5日,也叫男孩節):祝願男孩子健壯成長的節日。這一天,人們裝飾起武士木偶,還在屋檐上插菖莆、豎起鯉魚旗、吃柏餅。

七夕(7月7日):這一天慶祝在銀河兩岸的牽牛星與織女星一年一度的相會。人們在庭院前供上玉米和茄子,把寫有歌詞的五彩詩箋裝飾在細竹上,祈禱女孩子的手藝象織女一樣靈巧。

盂蘭盆會(8月15日左右): 這一天在城裡工作的人都要回到家鄉,在祖先靈前供上許多食品,祈禱祖先亡靈冥福。在小鎮和農村生活的人還要穿著夏季的單和服跳盂蘭盆舞。

賞月(陰歷8月15日和9月13日夜晚):月圓之時,用麥芒裝飾門窗,以酒和團子供奉月神,祈禱度過順利、美好的秋天。

彼岸(春分、秋分前後7天時間): 這期間祭祀先祖亡靈,舉行佛事,前往掃墓。

七、五、三節(11月15日): 每逢11月15日,3歲和5歲的男孩、 3歲和7歲的女孩穿上鮮艷的和服去參拜神社,以此保佑他們在成長道路上一帆風順。日本人認為奇數是吉利的數字,故從中選了這三個年齡。

§2、日本法定節日--日本有12天法定的國民節日,在這些日子裡學校、機關、企業都放假。

元旦(1月1日):慶祝新年伊始。
成人節(1月15日): 各地在這一天把成為成年人的青年集中起來,舉行慶祝活動,勉勵他們要依靠自己勇往直前。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 追思建國之日,紀念公元前660年第一代天皇即位的日子。
春分(日歷上的春分日):歌頌自然,愛護生物。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天皇、皇後在皇宮接受國民進宮朝賀。
憲法紀念日(5月3日):紀念日本國憲法的實施(1947年5月3日施行)。
兒童節(5月5日):尊重孩子人格,謀求孩子幸福,同時也感謝母親。
敬老節(9月15日):各地把老年人召集在一起,舉行演藝會,饋贈紀念品,向他們祝賀長壽。
秋會(日歷上的秋分日):敬祖先、思亡靈。
體育節(10月10日):熱愛體育活動,培養健康的身體,這是為紀念1964年10月10日舉行的東京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而設立的。
文化節(11月3日):1945年以前,這一天作為明治天皇的生日舉行慶賀活動。戰後,它的主題被定為「愛自由,愛平等,促進文化發展。」
感謝勤勞節(11月23日):提倡勤勞,慶賀生產發展,國民之間相互感謝。

§3、鄉土傳統活動
秋田縣橫手地區的「做雪屋」(新年期間):做一個縱橫2米左右的雪屋,中間設一祭壇祭拜水神。入夜,幾個孩子聚集在雪屋裡,喝甜酒、吃甜餅。
札幌的雪祭(2月第一個星期五至星期天):在舉行雪祭的日子裡,以動物、神話及傳說等為題材,排列著大小各種雪像。通常是在札幌的大街公園里舉行。
博多的「頓達節」(5月3日至15日):所謂「頓達」,是荷蘭語Zondag之訛,休假的意思。人們化裝成神話里的神仙騎著馬或者讓穿著盛裝的孩子站在彩車上,成群結隊、熱鬧非凡地通過街市,此外還舉行形形色色的文藝演出。

日本風俗與禁忌
信仰忌諱
日本人大多數信奉神道和佛教,他們不喜歡紫色,認為紫色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為綠色是不祥之色。還忌諱3人一起「合影」,他們認為中間被左右兩人夾著,這是不幸的預兆。日本人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在探望病人時忌用山茶花及淡黃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願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圖案的東西或禮物,因為它是皇室家族的標志。日本人喜歡的圖案是松、竹、梅、鴨子、烏龜等。

語言禁忌

日本人有不少語言忌諱,如「苦」和「死」,就連諧音的一些詞語也在忌諱之列,如薯鎮數詞「4」的發音與死相同,「42」的發音是死的動詞形,所以醫院一般沒有4和42的房間和病床胡手基。用戶的電話也忌諱用「42」,監獄一般也沒有4號囚室。「13」也是忌諱的數字,許多賓館沒有「13」樓層和「13」號房間,羽田機場也沒有「13」號停機坪。在婚禮等喜慶場合,忌說去、歸、返、離、破、薄、冷、淺、滅及重復、再次、破損、斷絕等不吉和凶兆的語言。商店開業和新店落成時,忌說煙火、倒閉、崩潰、傾斜、流失、衰敗及與火相聯系的語言。交談中忌談人的生理缺陷,不說如大個、矮子、胖墩、禿頂、麻子、瞎聾、啞巴等字眼,而稱殘疾人為身體障礙者,稱盲人為眼睛不自由者,稱聾子為耳朵不自由者等。

行為禁忌

日本有紀律社會之稱,人們的行為舉止受一定規范的制約。在正式社交場合,男女須穿西裝、禮服,忌衣冠不整、舉止失措和大聲喧嘩。通信時,信的折疊、郵票的貼法都有規矩,如寄慰問信忌用雙層信封,雙層被認為是禍不單行;寄給戀人信件的郵票不能倒貼,否則意味著絕交。日本人在飲食中的忌諱也很多:一般不吃肥肉和豬內臟,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鴨子;招待客人忌諱將飯盛過滿過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諱客人吃飯一碗就夠,只吃一碗認為是象徵無緣;忌諱用餐過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撫摸、整理頭發,因為這是不衛生和不禮貌的舉止;日本人使用筷子時忌把筷子放在碗碟上面。在日本,招呼侍者時,得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並擺動手指,侍者就懂了。談判時,日本人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字形,你若點頭同意,日本人就會認為你將給他一筆現金。在日本,用手抓自己的頭皮是憤怒和不滿的表示。

社交禁忌

日本人送禮時,送成雙成對的禮物,如一對筆、兩瓶酒很受歡迎,但送新婚夫婦紅包時,忌諱送2萬日元和2的倍數,日本民間認為「2」這個數字容易導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萬、5萬或7萬日元。禮品包裝紙的顏色也有講究,黑白色代表喪事,綠色為不祥,也不宜用紅色包裝紙,最好用花色紙包裝禮品。日本人接待客人不是在辦公室,而是在會議室、接待室,他們不會輕易領人進入辦公機要部門。日本不流行宴會,商界人士沒有攜帶夫人出席宴會的習慣。商界的宴會是在大賓館舉行的雞尾酒會。日本人沒有互相敬煙的習慣。進入日本人的住宅時必須脫鞋。在日本,訪問主人家時,窺視主人家的廚房是不禮貌的行為。在日本,沒有請同事到家與全家人交往的習慣。日本人從來不把工作帶到家裡,妻子也以不參與丈夫的事業為美德。

日本國禮節介紹

日本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一般人們相互之間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禮,鞠躬彎腰的深淺不同,表示的含義也不同,彎腰最低、也最有禮貌的鞠躬稱為「最敬禮」。男性鞠躬時,兩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褲兩側;對對方表示恭敬時,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禮,女性尤其如此。

在國際交往中,日本人也習慣握手禮,尤其是年輕人或和歐美人接觸較多的人,也開始有見面握手的習慣。

在日本,名片的使用相當廣泛,特別是商人,初次見面時有互相交換名片的習慣。名片交換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輕的一方先給對方,這種做法被認為是一種禮節。遞交名片時,要將名片正對著對方。名片在日語中寫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

日本人對坐姿很有講究。在公司里,日本人都坐椅子,但在家裡,日本人仍保持著坐「榻榻米」的傳統習慣。坐榻榻米的正確坐法叫「正座」,即把雙膝並攏跪地,臀部壓在腳跟上。輕松的坐法有「盤腿坐」和「橫坐」:「盤腿坐」即把腳交叉在前面,臀部著地,這是男性的坐法;「橫坐」是雙腿稍許橫向一側,身體不壓住雙腳,這常是女性的坐法。現在,不坐「榻榻米」的年輕一代在逐漸增多。

日本人待人接物態度認真、辦事效率高,並表現出很強的紀律性和自製力。約會總是正點,很少誤時。

日本人不喜歡針鋒相對的言行與急躁的風格,把善於控制自己的舉動看作一種美德,他們主張低姿態待人,說話時避免凝視對方,彎腰鞠躬以示謙虛有教養。在社交活動中,日本人愛用自謙語言,如「請多關照」、「粗茶淡飯、照顧不周」等,談話時也常使用謙語。

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謙虛禮讓、彬彬有禮,同事、行人間極少發生口角。在與日本人交談時,不要邊說邊指手劃腳,別人講話時切忌插話打斷。三人以上交談時,注意不要冷落大部分人。在交談中,不要打聽日本人的年齡、婚姻狀況、工資收入等私事。對年事高的男子和婦女不要用「年邁」、「老人」等字樣,年事越高的人越忌諱。在公共場合以少說話為好。乘坐日本的地鐵或巴士,很少能看到旁若無人而大聲交談的現象。除非事先約好,否則不貿然拜訪日本人的家庭。

按照日本人的風俗,飲酒是重要的禮儀,客人在主人為其斟酒後,要馬上接過酒瓶給主人斟酒,相互斟酒才能表示主客之間的平等與友誼。斟茶時,日本人的禮貌習慣是以斟至八成滿為最恭敬客人。

日本人給老人祝壽,是選一些有特定意義的年歲。如61歲為「還歷」,意思是過了6O為1歲,返老還童;7O歲為「古稀」;77歲為「喜壽」;88歲為「米壽」,因漢字「米」拆開可變成八十八;99歲為「白壽」,因為「白」字上面加一橫為「百」。
社交禮儀:
日本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一般人們相互之間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禮,鞠躬彎腰的深淺不同,表示的含義也不同,彎腰最低、也最有禮貌的鞠躬稱為「最敬禮」。男性鞠躬時,兩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褲兩側;對對方表示恭敬時,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禮,女性尤其如此。

在國際交往中,日本人也習慣握手禮,尤其是年輕人或和歐美人接觸較多的人,也開始有見面握手的習慣。

在日本,名片的使用相當廣泛,特別是商人,初次見面時有互相交換名片的習慣。名片交換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輕的一方先給對方,這種做法被認為是一種禮節。遞交名片時,要將名片正對著對方。名片在日語中寫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

日本人對坐姿很有講究。在公司里,日本人都坐椅子,但在家裡,日本人仍保持著坐「榻榻米」的傳統習慣。坐榻榻米的正確坐法叫「正座」,即把雙膝並攏跪地,臀部壓在腳跟上。輕松的坐法有「盤腿坐」和「橫坐」:「盤腿坐」即把腳交叉在前面,臀部著地,這是男性的坐法;「橫坐」是雙腿稍許橫向一側,身體不壓住雙腳,這常是女性的坐法。現在,不坐「榻榻米」的年輕一代在逐漸增多。

日本人待人接物態度認真、辦事效率高,並表現出很強的紀律性和自製力。約會總是正點,很少誤時。

日本人不喜歡針鋒相對的言行與急躁的風格,把善於控制自己的舉動看作一種美德,他們主張低姿態待人,說話時避免凝視對方,彎腰鞠躬以示謙虛有教養。在社交活動中,日本人愛用自謙語言,如「請多關照」、「粗茶淡飯、照顧不周」等,談話時也常使用謙語。

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謙虛禮讓、彬彬有禮,同事、行人間極少發生口角。在與日本人交談時,不要邊說邊指手劃腳,別人講話時切忌插話打斷。三人以上交談時,注意不要冷落大部分人。在交談中,不要打聽日本人的年齡、婚姻狀況、工資收入等私事。對年事高的男子和婦女不要用「年邁」、「老人」等字樣,年事越高的人越忌諱。在公共場合以少說話為好。乘坐日本的地鐵或巴士,很少能看到旁若無人而大聲交談的現象。除非事先約好,否則不貿然拜訪日本人的家庭。

按照日本人的風俗,飲酒是重要的禮儀,客人在主人為其斟酒後,要馬上接過酒瓶給主人斟酒,相互斟酒才能表示主客之間的平等與友誼。斟茶時,日本人的禮貌習慣是以斟至八成滿為最恭敬客人。

日本人給老人祝壽,是選一些有特定意義的年歲。如61歲為「還歷」,意思是過了6O為1歲,返老還童;7O歲為「古稀」;77歲為「喜壽」;88歲為「米壽」,因漢字「米」拆開可變成八十八;99歲為「白壽」,因為「白」字上面加一橫為「百」。

用餐禮儀:
第一,用餐前後
日本人在用餐之前及之後都要高聲表達兩種感受,用餐前要說 「Itadkimasu!」,意思是欣賞這頓飯食;用餐後要說 「Go-chiso-samadeshita!」,意思是感謝款客者預備這頓極美味的飯食。
第二,用餐期間
日本菜的前菜一般有酸、甜、苦、辣、咸五種味道,以喚醒舌頭上的味蕾。日本人的一餐飯食包括一碗飯、一碗味噌湯、兩道或三道菜餚,配菜越多,那頓飯便越夠體面,若有數道菜餚端上餐桌,已令客人頗難選擇先品嘗那一道。用餐的正確次序是先喝小口熱湯,後吃那道菜也可,但不要只集中吃光同一道菜餚,應順序循環吃每道菜餚,使各份比例均等,才可同一時間吃光所有菜餚。
第三,用餐方式
日本人的用餐禮儀似乎嚴厲,但日本人容許狼吞虎咽式吃法,這吃法甚至令其他國家的人感到驚訝。例如吃壽司,日本人習慣赤手拿著壽司浸一浸豉油,然後直接放入口中,他們不會用筷子吃壽司;又例如吃面,日本人直接從湯碗把面吸啜入口,且必會發出響聲,依據日本人的習俗文化,吃面時發出響聲是表示麵食很美味,亦是對廚師表示贊賞的方式。
第四,祝酒
一頓正統的日式飯食通常備有日本米酒,日本人喜歡在用餐時喝米酒,他們通常會在互相祝酒後才開始用餐,即使客人不想喝,款客者都希望客人會假裝喝一小口。
第五,日本茶
日本人深愛茗茶,在同一餐的不同時間會端上不同種類的茶。一般來說,用餐之前會端上綠茶,用餐期間及用餐之後會端上煎茶。
這些就是嚴格的日本用餐禮儀,雖然用餐禮儀很重要,但亦要放鬆自己,盡情享受美味的飯食。

另外關於花式紗線:
現在花式紗線主要應用領域有:
床上裝飾用品:用結子花式線、結子花式粗節紗線、雪尼爾線等生產的排須床罩、起圈床罩、提花床罩、花紋床罩、珍珠床罩、床沿、靠墊等。

室內裝飾織物:大量的高檔室內裝飾織物用花式紗線原料織制,產品有窗簾類織物,包括鉤邊窗簾、經編、爛花、印花、提花、縫邊、爛花印花窗簾等。

牆面裝飾織物:採用花式紗線的牆面裝飾是牆面布的第四代品種,即為花式紗線牆布,具有高雅、美觀、減低噪音的特殊功能。一般採用花式紗線牆布,其噪音可減少10個分貝,現已被高級住宅、高級賓館、飯店大量採用。在美國和西歐市場,該類布每米售價在1-2美元。

傢具裝飾織物:主要用帶有粗節結構花紋和花式紗線織成的傢具裝飾織物,在歐洲一些國家和美國特別流行。這類織物主要用於各類傢具的裝飾面料,如沙發面料、靠墊面料、座椅面料、屏風用材料以及用於各類傢具類的裝飾。

還有一些小領域:如十字綉,DIY製品等。你可以從這幾個領域去開發……
希望樓主能採納

⑦ 從神秘圖騰到無恥王八,烏龜都經歷了什麼

提起烏龜、王八,現代人常常聯想到的可能都是不好的形容詞,但是在古代,烏龜可是被人看作吉祥如意、先知先行的神獸。那麼烏龜是怎麼一步一步被淪為無恥、慫包的代言人呢?下面就跟有意思君一起探索下吧~


圖片來自網路


然而巧了,烏龜、王八的頭偏偏是綠色的,於是想像力豐富的文人就把戴綠帽子比作烏龜,明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寫道:「宅眷盡為瞠目兔,舍人總做縮龜。」「撐目兔」源自民間的一個傳說,兔子可以望月孕育,意思就是無夫而孕,其實就罵人外遇野合、私生子的意思,而丈夫就只能忍氣吞聲做縮頭烏龜。

⑧ 9月溫州各文化驛站活動匯總

9月,溫州的各個文化驛站都有不少的活動舉辦,比如分享會、衡銀手工會等等,大家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參與起來喲,反正9月的活動是非常豐富的,至於要不要參與就看你自己了。

市本級

市圖書館少兒分館文化驛站

時間:09月04日14:00

主題:詩·書·遠方丨《閱讀的味道》(線上)

時間:09月11日14:00

主題:詩·書·遠方丨「好書?奧斯卡」書影共讀《蝸牛和鯨》(線上直播)

時間:09月25日14:00

主題:詩·書·遠方丨上古奇書《山海經》(線上直播)

市文化館文化驛站

時間:09月03日19:00

主題:《回聲》吉他音樂分享會

時間:09月04日09:30

主題:溫州方言童謠大比拼

時間:09月15日19:30

主題:讀圖時代的攝影創作

時間:09月19日15:00

主題:秋香茶韻之識茶善飲篇

時間:09月25日15:00

主題:親子共讀分享會

溫州大劇院文化驛站(府東路466號)

時間:09月21日10:00

主題: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第七季舞劇《青衣》分享會

鹿城區

葉同仁醫森罩葯博物館文化驛站

(南塘風貌街1號樓書盒1670一樓葉同仁中醫葯體驗區)

時間:09月05日14:00

主題:秋季養生

時間:09月19日14:00

主題:中秋養生月餅

甌海區

郭溪文化驛站

(郭溪街道綜合文化站5樓)

時間:09月05日10:00

主題:創意手工分享會

麗嶴文化驛站

時間:09月05日18:30

主題:「當流行音樂遇上民族音樂」分享會

婁橋文化驛站

時間:09月08日19:00

主題:流行音樂分享會

岷風文化驛站

(潘橋街道高桐路828號)

時間:09月18日13:00

主題:鼓詞經典片段分享會

甌博文化驛站

時間:09月10日19:00

主題:版畫分享會(甌海博物館三樓文化驛站)

時間:09月18日19:00

主題:這個中秋,造一把油紙傘,「邂逅江南」!(甌海博物館一樓互動廳)

時間:09月25日14:30

主題:「瓷」情「瓷」景——在博物館做一陶藝鑰匙扣(甌海博物館一樓)

時間:09月29日19:00

主題:「香」約9月,手作制香牌(甌海博物館三樓文化驛站)

甌圖文化驛站

時間:09月11日13:00

主題:紙山故事體驗--建黨百年主題雕版印刷加筆記本製作

時間:09月15日16:00

主題:繪本故事雲分咐春宴享--《小阿力的大學校》)(線上)

時間:09月25日13:00

主題:紙山故事體驗--建黨百年主題雕版印刷加筆記本製作

時間:09月29日16:00

主題:繪本故事雲分享--《星期二洗發日》(線上)

甌之韻文化驛站

(新橋站前路159-161號)

時間:09月12、26日18:30

主題:插花

潘橋文化驛站

時間:09月25日09:00

主題:「獻禮建黨百年」國畫分享會

三_文化驛站

時間:09月25日09:30

主題:「獻禮建黨百年」舞蹈分享會

甌海區文化館文化驛站

(甌海區文化館4樓427室)

時間:09月08日12:30

主題:唱好百年黨史·做文化自信的「弄潮兒」

時間:09月14日12:30

主題:通俗唱法之流行歌曲分享會

新橋文化驛站

(新橋街道靖寧街1號)

時間:09月23日19:00

主題:流行音樂分享會

洞頭區

霓嶼綜合文化站文化驛站

時間:09月21日10:01

主題:霓嶼街道我們的節日--中秋節做月餅活動

洞頭區市民活動中心文化驛站

時間:09月30日14:00

主題:市民活動中心文化驛站——鋼琴啟蒙(線上)

瑞安市

漢風草堂文化驛站

時間:09月12日19:00

主題:一杯中國茶《烏龍茶篇》

時間:09月19日19:00

主題:讓文字更有溫度--散文講座

瑞安市文化館文化驛站

時間:09月15日14:30

主題:英式下午茶品鑒沙龍

_料書鋪文化驛站

時間:09月23日19:00

主題:追根溯源——一場與筆墨紙硯的邂逅

永嘉縣

楓林文化驛站

時間:09月16日15:00

主題:紅歌賞析分享會

平陽縣

懷溪文化驛站

時間:09月07日13:00

主題:學生營養日健康知識講座

鰲江文化驛站

時間:09月09日19:00

主題:省級非遺太平鈿剪紙分享會

泰順縣

圖書館文化驛站

時間:09月06日19:00

主題:教育里的「三教一體」——聊聊家庭教育那些事

時間:09月10日19:00

主題:樂動心炫感恩「尤」你——教師節尤克里里DIY

時間:09月13日19:00

主題:童年喜劇人討你一點歡心——小丑DIY

時間:09月18日19:00

主題:花燈邀明月夜色迎中秋——中秋節特別專輯

鳳_文化驛站

時間:09月10日09:00

主題:親子手工傳統花式年糕製作

包_文化驛站

(岩上村文化禮堂)

時間:09月16日09:00

主題:花好月圓夜濃情中秋節

百丈文化驛站

時間:09月17日09:30

主題:月是故鄉明,情是親人濃—中秋節專題活動

司前文化驛站

時間:09月18日09:00

主題:喜迎中秋節巧手做月餅

竹里文化驛站

時間:09月18日09:30

主題:學黨史唱紅歌趣味活動

雅陽文化驛站

(泰順縣氡泉路79號)

時間:09月19日14:00

主題:中國傳統文化沙龍·月兒圓月餅甜

龜湖文化驛站

時間:09月19日10:00

主題:閱讀潤初心,書香伴成長-兒童讀書分享會(線上)

大峽谷溫泉文化驛站

時間:09月20日18:00

主題:中秋節巧手做花燈帶你感受傳統節日

時間:09月25日15:00

主題:DIY毛線掛飾分享會(線上)

泗溪文化驛站

(泗溪鎮橋頭堡藝術公社)

時間:09月20日14:30

主題:邂逅藍曬,布里生花——藍曬手作分享會

雪溪文化驛站

時間:09月23日09:37

主題:讀書分享會

仕陽文化驛站

時間:09月24日09:30

主題:我愛閱讀

文祥閣文化驛站

(泰順縣文化館318文祥閣文化驛站)

時間:09月10日19:00

主題:特別的愛給特別的您——教師節專題分享會

時間:09月28日19:00

主題:筆墨之間傳承中華文化——書法專題分享會

文祥閣文化驛站

(大溪源文化禮堂)

時間:09月20日15:00

主題:中秋團扇製作分享會

時間:09月20日19:00

主題:「吉祥如意」兔兒爺米塑製作分享會

筱村文化驛站

時間:09月18日09:30

主題:用浪漫做皮,用溫馨做陷——中秋節手工月餅DIY沙龍

⑨ 欽州龜王城位於哪裡


位於廣西欽州市區白水塘宮保街尾、馮子材故亂冊居做消旁。1、3、19路公共汽車均可到達,距離首府南寧114千米,是一個以野生龜鱉人工馴化、養殖、研究為主,集休閑觀賞、科普教育、健康餐飲等功能於一體的人文風景旅遊點。
龜王城佔地面積7999平方米,主樓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分為龜鱉展區、餐飲服務廳、養殖觀賞區。龜鱉展區展出了各種珍純陪知貴龜鱉品種:如三線閉殼龜、廣西擬水龜、平胸龜、黑頸烏龜、黃額盒龜、地龜、鋸緣攝龜、四眼斑龜、凹甲陸龜以及山瑞鱉、中華鱉等。餐飲服務廳主要利用龜鱉產品肉質細嫩、鮮美以及滋補和葯用功效,提供系列保健餐飲。養殖觀賞區則實地介紹龜鱉如何開展人工養殖和野生動物馴養的有關知識。龜王城還以公司化運作方式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帶動和扶持了一批養殖戶。節慶活動有:天下名龜出欽州——龜鱉文化節。

⑩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我們是∽怎樣過這個節日的有什麼風俗習慣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數激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簽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劃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民俗活動: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放風箏,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洗苦草麥葯澡,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之季度,從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從春秋戰國至今,端午節已在民間傳承兩千多年。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沒碼,但包粽子、劃龍船是普遍習俗。
各種民俗活動:
劃龍舟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
扒龍船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無非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薯察襪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劃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
龍池競渡
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帝皇,均有臨水邊觀看龍舟的娛樂,也屬於游戲之類。《舊唐書》中記穆宗、敬宗,均有「觀競渡」之事。《東京夢華錄》卷七,記北宋皇帝於臨水殿看金明池內龍舟競渡之俗。其中有綵船、樂船、小船、畫艙、小龍船,虎頭船等供觀賞、奏樂,還有長之四十丈的大龍船。除大龍船外,其他船列隊布陣,爭標競渡,作為娛樂。宋張擇端《金明池奪標圖》即描繪此景。又明代帝皇,在中南海紫光閣觀龍舟,看御射監勇士跑馬射箭。清代則在圓明園的福海舉行競渡,乾隆、嘉慶帝等均往觀看。[4]
在劃龍船時,又多有唱歌助興的龍船歌流傳。如湖北秭歸劃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當地民歌與號子融匯而成,唱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弦,即「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又如廣東南雄縣的龍船歌,是在四月龍船下水後唱到端午時止,表現內容十分廣泛。
掛艾草與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過端午,一般會將艾草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或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
艾草
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葯草,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從我國古代開始就一直是葯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也是因為它具備醫葯功能而來。
艾葉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葯,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懸掛艾葉及燃燒艾葉可以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能,臨床上多數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成葯方子較少,如傷寒論中的「膠艾湯」等用到了艾葉。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
掛艾草、菖蒲、榕枝
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葯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葯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葯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當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如今,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16]
沐蘭湯
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或草葯,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雲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在廣東,則用苦草麥葯或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葯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放風箏
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雲:「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綉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群花之類。縐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蠍,又葫蘆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寶蓋,綉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栓五色絲線
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在端午這一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繫上五色絲線,以保安康。
因而,端午節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採茶、制涼茶
北方一些地區,喜於端午采嫩樹葉、野菜葉蒸晾,製成茶葉。廣東潮州一帶,人們去郊外山野采草葯,熬涼茶喝。這對健康也有好處。
畫額
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除在額頭、鼻耳塗抹外,亦可塗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志》雲:「端午,飲雄黃酒,用塗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躲端午
是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陸游《豐歲》詩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雲:「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佩長命縷
端午節時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此類節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系於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於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綉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此俗始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辟兵紹」。以後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製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其中唐宋時,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宮廷曾賜百索一軸。又《宋史·禮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節日戴以入。」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
采葯
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夏小正》載:「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葯」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采雜葯,可治百病。」後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制葯用。後來有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蘇於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製作中葯蟾酥;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還有在五日於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乾,即成蛤蟆錠,塗於膿瘡上可使消散。這種捉蛤蟆制葯之俗,源於漢代「蟾蜍辟兵」之傳說。又如湖北監利於端午「采百草」,亦采葯草之俗。采葯是因端午前後草葯莖葉成熟,葯性好,才於此日形成此俗。
飲蒲酒、雄黃酒、硃砂酒
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荊楚歲時記》:「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葯)或鏤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硃砂等。明謝肇淛《五雜咀》:「飲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黃入酒飲之。」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
至今,如廣西賓陽,逢端午時便有一包包的葯料出售,包括雄黃、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葉等,人們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蓬蘸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這些活動,從衛生角度來看,還是有科學道理的。雄黃加水和酒灑於室內可消毒殺菌,飲蒲灑也頗有益。
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端午雨
端陽無雨是豐年。端午日雨,鬼旺人災。五月五日哨,人曝葯,歲無災。雨則鬼曝葯,人多病。
民間歲時占驗習俗。俗言端午節下雨,不吉;反之則吉。此種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提要錄》雲:「五月五日哨,人曝葯,歲無災。雨則鬼曝葯,人多病。此閩中諺語。」又許月卿《次韻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雲:「臨川人謂端午日雨,鬼旺人災。清趙懷玉詩自注亦引有「端陽無雨是豐年」的諺語。
跳鍾馗
跳鍾馗、鬧鍾馗:自晉代以來跳鍾馗、鬧鍾馗,賜福鎮宅就是端午節和春節的重要內容。懸掛鍾馗畫:最早的鍾馗畫,據說出自畫聖吳道子之手。
據北宋沈括《夢溪補筆談》記載:唐明皇患疾近一月,忽夢二鬼。小鬼竊得皇上玉笛及楊貴妃之紫香囊奔逃,大鬼乃捉小鬼刳其目,然後擘而啖之。大鬼道:「臣為鍾馗,即武舉不捷之士也,誓與陛下除天下之妖孽。」唐明皇醒後,即病癒,便召畫工吳道子,囑其按夢中情景畫鍾馗捉鬼圖,道子揮筆即成,明皇見後,竟與所夢一模一樣,驚嘆不已。後來,鍾馗畫漸漸走入民間,繪制鍾馗畫大都作於五月端午節這一天,或者端午節的前後幾天。到了清代,江南蘇、浙一帶的居民大都在農歷五月於大門或堂中掛鍾馗圖一月,以期驅邪除害、祛凶引福。
鬥草
漢以前不見鬥草之戲(《歷代社會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無考,普遍認為與中醫葯學的產生有關。遠古先民艱苦求存,生活單調,暇余以斗蟲、鬥草、斗獸等為戲自娛,及至傳說的「神農嘗百草」形成中醫葯學後,每年端午節群出郊外采葯,插艾門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獲之餘,往往舉行比賽,以對仗形式互報花名、草名,多者為贏,兼具植物知識、文學知識之妙趣;兒童則以葉柄相勾,捏住相拽,斷者為輸,再換一葉相鬥。白居易《觀兒戲》詩雲:「弄塵或鬥草,盡日樂嬉嬉。」
《物原》雲:「始於漢武」。據梁朝人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雲:"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草之戲。"《年華記麗》:「端午結廬蓄葯,鬥百草,纏五絲。」
南北朝時稱「踏百草」,唐代稱「鬥草」或「鬥百草」。《劉賓客嘉話》雲:「唐中宗朝,安樂公主五日鬥百草。」宋代擴展至平日隨時可斗。歷代文人作品中對此多有描述。
其他習俗
端午有射箭之戲,《金史·禮志》:「金因遼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約數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馳馬前導,後馳馬以無羽橫簇箭射之。既斷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為上。斷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發鼓以助其氣。」至明代,是把鳥雀貯於葫蘆中射之。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扎結起來,打球者頭戴襆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球相擊。
此外,北京還有游天壇風俗。《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壇,日避毒也。過午後,走馬壇之牆下。無江城系絲段角黍俗,而亦為角黍。無競渡俗,亦競游耍。」上海還有鍾馗賽會,由一男子飾成鍾馗,手揮寶劍,前舉一紙糊蝙蝠,作「喝福來遲」狀;跟隨全副儀仗,穿行街市,以作驅祟。另外端午期間還有馬戲、搶鴨活動。
特色飲食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孝武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
《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閱讀全文

與龜文化節什麼時候在哪裡舉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