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津古文化街寫作文
古文化街座落於東北角書店斜對面,是我們天津最有名的旅遊景點.
今年過年我,姥姥,媽媽,三姨和小弟弟去古文化街.一進古文化街,高高的排樓掛上了大紅燈籠,紅色的排樓,彩旗招展.青磚的地面乾乾凈凈,遠遠望去整個街道彎彎曲曲,喜氣洋洋.
古文化街的每個店鋪都各有各自的特色.但都充滿了節日氣氛.
我們先進了一家刺綉畫店.那裡的畫都用綉線綉成的,然後裝在鏡框里.真是太好看了,姥姥最喜歡這類東西.看看這邊的大展鴻圖,又看看那邊的牡丹三月,看看這邊的萬象更新,又看看那邊群魚戲珠,真是愛不釋手.姥姥說這是今年的新產品比咱家的雙面綉又進了一步.
我們來到了泥人張店這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每年我來這里都不願走,這有我看不厭的泥娃娃,有老魚翁釣魚,有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有西遊記中的人物,有各種各樣的京劇臉譜,有許多小娃娃姥姥給我買了一個搖小鼓的娃娃,手裡的小鼓還會活動呢!
我們隨人流又來到了楊柳青年畫店.這店裡人也不少.我從這頭跑到那頭,媽媽怕我丟了老叫邢宇別丟了.快過來,這里有許多楊柳青年畫.有子魚卧蓮,福壽三多,鳳凰來戲,四季花開,年年有餘。。。..姥姥還給我買了一套呢!
我們高高興興的玩了一天,戀戀不舍回家了.
轉載於:,希望對您有幫助!
作為一個天津人,不能親臨天津的古文化街,真是一件憾事。
我一直嚮往,但一直沒有機會。國慶長假,在那裡終於留下了我的足跡。
進入街道,兩旁都是古色古香的文化小店,有中外聞名的「泥人張」、特色小吃「耳朵眼炸糕」,還有各種文化商品應有盡有,琳琅滿目。泥人張三個金色大字,赫然入目。
我急切的跨進店鋪。天津泥人張創始人名叫張明山,他從小愛好捏泥人,練就一身絕技,18歲便得「泥人張」稱號。
1915年,張明山的作品《編織女敗拿工》獲得了國際大獎,名揚千萬。後經子孫張玉亭、張景福、張景祜、張銘、張宇五代人的傳承,成為中國泥塑藝術的代表。
1949年,人民 *** 對泥人張採取了保護、扶持、發展的政策,把泥人張的傳人們都安排到文藝創作、教學部門工作,更使泥人張發揚光大!泥人張的藝術創作主要取材於民間故事,或直接採用經典文學名著。我最喜歡泥人張作品《西遊記》中的人物,唐僧師徒四人的泥塑作品。
孫悟空鬼靈精怪、豬八戒憨厚可愛、沙和尚不辭辛苦、唐三藏樸素善良,泥人張把他們打扮得好像真的一樣,活靈活現。敗枯陸我在看到「泥人張」店鋪內的簡介,和那些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時,不由對泥人張藝術佩服的五體投地。
這次古文化街一游,不僅欣賞了泥人張的高超技藝,還了解到了悠久的文化,我依依不捨的踏上了歸途。回頭望去這古文化街依偎在海河的懷抱,真是美麗極了。
前幾天,我參觀了天津古文化街。
很幸運的是,在去古文化街的途中,我先領略了被譽為天津衛「三宗寶」之一的鼓樓的風采。 登上用青磚砌成的鼓樓方形城台,古文化街的景色盡收眼底。
我一邊欣賞街景,一邊繼續攀登。到了上面,只見鼓樓中央懸掛著一口高近2米、重達3噸的銅鍾。
我用盡全力,連敲三下,悠揚古樸的鍾聲飄盪出去,餘音裊裊,真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柞早晚鍾聲」。 從鼓樓上下來,我一直往東行,穿過高達10米、刻有「津門故里」的牌樓,來到了古文化街上的天津民俗博物館所在地—天後宮。
天後宮坐西朝東,面對海河,佔地536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距今有近800年的歷史。整個天後宮用青磚青瓦建成,飛檐斗拱,造型古樸典雅,十分別致。
站在天後宮前,首先映人眼簾的是山門門額上整磚鐫刻的「救建天後宮」五個燙金大字。走進山門,穿過高大寬闊的前殿,向西就到了天後宮的主體建築——正殿。
這里氣勢恢弘,香火不斷。大殿里供奉的天後神像頭戴鳳冠,身披霞被,神情端莊祥和。
出了天後官,廣場上正在舉行盛大的廟會。遠處,戲樓上古曲的唱腔盪氣回腸;近處,翩翩起舞的高蹺步伐輕盈,舞動的金獅威風凜凜,翻飛的巨龍氣勢奪人……這里鑼鼓喧天,觀者如雲,掌聲如潮,好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
離開廣場,我又來到了熙熙攘攘的宮南大街和宮北大街。街道兩察頃旁的仿清店鋪鱗次櫛比,各種商品琳琅滿目。
只見架子板上貼滿了火紅火紅的福字兒、吊錢兒、剪紙和對聯;貨架上掛滿了大紅的燈籠和中國結。身著唐裝的人們宛如錦鯉穿梭在水中一樣歡暢,這里真是紅色的海洋! 咬一口一兜油的「狗不理」包子;掰一塊嘎嘣脆的「十八街」麻花;吃一串『「皮上不沽毛」的「丁大少」糖堆兒;喝一碗香甜濃郁的楊氏「龍嘴大茶壺」茶湯;買一張「連年有餘」的楊柳青年畫;捏一個「泥人張」的「虎來福」;放一隻「風箏魏」的「喜羊羊」;吹一個栩栩如生的「大刀將軍」—蜂螂…… 古文化街津味十足,猶如一壇窖香百年的老酒,令人回味無窮。
年味古文化街我們家鄉,有條古老又現代的商業街。
年前這里就已經披紅掛綠,叫賣聲和人們的嬉笑聲不絕於耳,好一派熱鬧的景象。我剛一進街口,一股雜糧糕的香味就撲鼻而來,這種傳統小吃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少年兒童。
一個圍著白圍裙,笑容可掬的老大爺一邊麻利的將剛出鍋的雜糧糕遞到我的手中,一邊笑呵呵的對我說:「這種民間小吃可有年頭了」最受歡迎的還得說賣頭花的小攤子價格便宜的石榴花和象徵大發財源的聚寶盆。吊錢和窗花的式樣年年都在翻新,令人眼花繚亂。
還有幾個人支起了小桌,擺上了硯台,來個春聯現寫現賣。由於聯對得工整,字寫得漂亮,不時贏來買主的嘖嘖稱贊。
楊柳青年畫上那個年年見而且年年新的大娃娃仍然擺出可愛活潑的姿態,笑迎八方來客。做風箏的老藝人也借著年光,出來露上一手。
做成的風箏有展翅起舞的蝴蝶;有翱翔高空的雄鷹;有可愛的小燕子;有辛勤的小蜜蜂……各式各樣,栩栩如生。不僅讓我們小學生愛不釋手,也引得不少成年人駐足觀望。
過年了,年味古文化街,給我留下了最難忘的印象。
我和爺爺看到了美不勝收的雕梁畫棟雅俗共賞. 這個藝術品真是巧奪天工.蘇州園林中獨具匠心的山水結合的設計. 這幅畫真是引人入勝.這張水墨畫真是美不勝收. 蘇州園林中獨具匠心的山水結合的設計,巧奪天工,引人入勝,美不勝收,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精粹. 易安居士的詞真是陽春白雪.看,"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引人入勝.看,"紅藕香殘玉簟秋」,美不勝收,膾炙人口.看"人比黃花瘦」,餘音繞梁,別具一格,不同凡響. 巧奪天工:這件雕像真是巧奪天工啊! 獨具匠心:李賀的詩歌在這方面是獨具匠心的! 引人入勝:圓明園這座瑰寶真是引人入勝啊! 餘音繞梁:秦青的歌聲餘音繞梁! 雅俗共賞:「蒙娜麗莎」這幅畫可不是雅俗共賞的喲! 美不勝收:今年的收獲真是美不勝收啊! 膾炙人口:李白的詩真是膾炙人口啊! 陽春白雪:薛譚的歌聲還稱不上是陽春白雪! 不同凡響:郭晶晶的跳水成績真是不同凡響啊! 別具一格:那座雕像真是別具一格! 敦煌莫高窟真是巧奪天工 這個音樂家的歌聲曲高和寡,唱完後讓人覺得餘音繞梁. 巧奪天工:象牙雕刻的花草人物,生動活潑,巧奪天工. 獨具匠心:小明寫的作文,個性分明,獨具匠心 古色古香:天津古文化街的仿古建築古色古香. 雅俗共賞:春晚的小品真是雅俗共賞。
因為快到春節了,各家都掛出了各式各樣的燈籠和福字,紅紅火火的,很好看。
媽媽給我買了一朵粉紅色的頭花,我很高興,我想到了春節再帶上。我們繼續往前走,看到一家商店裡擺著各式各樣的「小老虎」玩具,我很喜歡這些「小老虎」。
因為今年是虎年,而且我的姥姥和姥爺都是屬虎的,所以媽媽給我買了一紅一黃兩個小老虎。紅色的我打算送給姥姥,黃色的送給姥爺,我想他們接到這兩個小禮物一定很高興。
我們走進「泥人張」商店,看到了許多泥人,像真的一樣,我最喜歡放炮竹的小娃娃。走了很長時間,我有些餓了,正巧看到有很多遊客在排隊買茶湯。
我和媽媽也買了一碗杏仁茶湯,這可是用龍嘴大銅壺沏出來的呢!茶湯上面還有香甜的玫瑰絲,喝著熱氣騰騰的茶湯,我心裡美滋滋的。不知不覺中,天色暗了下來,古文化街又亮起了五彩的霓虹燈。
我們隨著人流走出漂亮的古文化街,我想以後還要再來。
每當節假日人們都去旅遊的時候,我總是要和媽媽去一趟天津古文化街,我從小到現在去過古文化街的次數已經數不清了,可每次媽媽問我想去哪兒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去的地方肯定還是古文化街。
媽媽有時開玩笑地問我為什麼總是想去那兒?是呀她的津味、古味、文化味一直深深地吸引著我…天津枕河瀕海,水運歷史悠久,在經濟和軍事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古文化街由宮南宮北大街和宮前廣場三部分組成,全長580米,街寬7米,除了有天津特色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魏記風箏、劉氏磚刻等,還有全國各地的景泰蘭、牙玉雕、雙面綉、中西樂器、藝術陶瓷等上萬種文物古玩、圖書字畫等。
除了各式店鋪外,還有不少小攤,有糖葫蘆、烤紅薯、糕餅等,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一把龍嘴大茶壺沖、配出來的"茶湯",味道和表演的技術讓人看後不禁想嘗嘗。每到節慶時什麼舞獅的、跑旱船的、踩高蹺的更是熱鬧非凡。
漫步古文化街,耳邊傳來一聲聲的叫賣時就好象我們又置身於那個已經離現在很遙遠的年代,眼前彷彿出現一幕一幕陌生而又熟悉的畫面。每次到那裡我都看不夠,每次都能給我帶來新意。
古文化街不僅有悠久的歷史,還有很深的文化氛圍,所以我喜歡古文化街。
我可愛的家鄉——天津
我的家鄉是天津,天津有許多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有許多名小吃,所以有很多人都到天津來遊玩和品嘗天津的特色小吃。
古文化街是天津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許多從外地來的人第一項就是要上古文化街里看看。那裡有賣各種楊柳青年畫的,還有賣小吃的,也有賣許多首飾珠寶和許多泥人張的,最引人注目的要算天後宮了,那裡供著一位娘娘,許多來古文化街的遊客不得不進去看一下,這就是著名的古文化街。
我想大家的肚子也都餓了,那麼接下來我就要介紹天津最有名的小吃最全的南市食品街了,南市食品街里有賣十八街麻花的、石頭門坎包子的、乾果和麻花糖等小吃,南市食品街的樓上還有許多飯店,這就是南市食品街的所有小吃,不錯吧!
介紹完了南市食品街,就該介紹海河了,海河是天津一條大河,海河上每天都有人游泳,每天也都有輪船駛過,這也是天津的旅遊勝地之一。
這些都是我們天津的旅遊勝地,我喜歡天津,我愛我的家鄉。
⑵ 師古堂位於哪兒
師古堂位於寧波海曙區共青路南段桂井街9號,2003年8月,被公布為寧波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點。清世仔代晚搜沖汪期傳統建築,由前後二個院落組成。前一個院落,大門門框用青條石砌築,牆體飾有磚雕圖案,後一個院落,北與祖房檐廊相通,南大門已毀。主體建築坐北朝南,二樓重檐。據調查,該建築堂名為「師古堂」。
信息來源:海曙判山區文管所
⑶ 壺關拆手串的地方在哪
壺關拆手串的地方是指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岐山區壺關鎮的一個古代關隘遺址,它是古代長城上的一個重要關口。穗者燃這里是秦朝修築長城的重要地點之一,也是歷代軍事要塞,曾是唐朝與回紇之間的交通要道。壺關古道嫌逗險峻,有「八百里秦川第一關」之稱。壺關拆手串的地方是指壺關古道上的一個地方,這里是壺關古道上的一個拐角處,道路呈L形彎曲,因此稱為「拆手串」。這個地方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遊客必去的景點之一。在這里可以欣賞到壺關古道的壯麗景觀,感受到古代兵家的智慧和勇氣,同時猜虛也能了解到中國古代長城的歷史和文化。
⑷ 國內最著名的室內設計師是哪幾位附上生平介紹
以下是國內最著名的室內設計師及其生平介紹:1.梁思成梁思成是中國室內設計的開拓者之一,也是現代中國建築史上的傑出人物。他曾參與多個著名的設計項目,如北京人民大會堂和北京大學各樓建築等。梁思成不僅在實踐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教育領域也給中國建築教育帶來了極大的貢獻。2. 黃碧仁黃碧仁是中國著名的室內設計師,他主張以人為本、以生命為本、以環境為本的理念,他的設計從孩子的視角出發,讓孩子們可以自由指揮和支配空間。黃碧仁的設計風格很優雅,既簡單又精緻,深受人們喜愛。3. 武穆武穆是中國室內設計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神鍵褲曾參與設計了大量影響深遠的項目,如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央花壇及其水系統、上海虹橋機場出入境大廳等。他的設計創新、富有思想性,注重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強調藝術性,被譽為中國建築領域的「三大奇才」之一。4. 張永琦張永琦是中國當代室內設計建築師,他的設計理念注重空間、文化和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創造出了獨特的設計。他的作品屢獲殊榮,如上海中華藝術宮大廳和北京首鋼工業博物館室內設計等。游簡5. Tracy TaiTracy Tai是一位獨具匠心的室內設計師,她注重將空間、材料和人的情感有機亮告的結合在一起。她曾經帶領設計團隊為多家知名企業和品牌設計了室內空間,如華為、小米等。她的作品體現出東方文化的精神和現代的設計,被大量的人所喜歡。
⑸ 濉溪老街古建築群在哪裡
濉溪老街古建築群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濉溪老街古建築群位於安徽淮北市濉溪縣淮海路西段北側
濉溪老街古建築位於安徽淮北市濉溪縣淮海路西段北側。群該建築群始建於清雍正八年(1730年),總長650米,寬5—7米不等,全青石板平鋪錯縫,規格不一,東西長0.8米,寬0.4至0.5米,厚0.25至0.3米,路石拱度為3%,路兩側砌有人行路肩石,以排放面積水。東端接老濉河西堤。建國後,該橋移至北側,通後大街。其兩側為清代-民國時期建築,青磚灰瓦,重梁起架,除少數房屋用現代材料修葺外,大部分仍保持原貌,對於研究古代建築提供了很好的實物資料。濉溪老城石板街是濉溪歷史的縮影,是口子酒文化發祥地見證,對於研究和考證地方史具有重要的實物價值。
保晌野清護范圍:新四軍第四師師部舊址,濉溪前大街52、56號店鋪及宅院,前大街58號店鋪及宅院,裕和商號,前大街71號店鋪及宅院,金陵會館,前大街106號宅院,前大街124號店鋪及宅院,前大街135號院內0-,前大街137號店鋪及宅院等10處重點建築以及石板街和宴前南閣巷、當典巷、九道彎巷、建設巷、平安里巷、鹽店巷、水巷、干巷等8條歷史巷道本體。
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至老脊凳濉河西岸,西至關帝廟巷西邊線,南至南大街北邊線,北至後大街南邊線。
⑹ 古代文化常識之古代人稱稱謂
1. 古代文化常識特殊稱謂
古代文化常識特殊稱謂 1.古代特定的稱謂
中國古代稱謂大全(一)直接用敬稱常用的有:「亮知汝、爾、子、而、公、君」等。
(二)用名詞做尊稱的有:「先生、吾子」;用對方所在的處所或手下的人來代表對方,有「足下、陛下、閣下、執事、左右」等;用官職身份尊稱對方的,如「大王、大夫、將軍、公子」等。(三)用形容詞來稱呼的有: 尊府、尊兄、尊駕、尊夫人;賢弟、賢妻;仁兄、仁弟;貴體、貴姓、貴庚;高朋、高親、高鄰、高見;大禮、大作、大駕。
二、謙稱:謙稱是謙虛的自稱,分兩種:一是:「我」,分四類::一類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謙下用姓、用名。二類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稱,表示歉下。
三類是婦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四類是君主常用「寡人、不轂、孤」表示謙下。
二是稱呼與自己有關的人物,分三種:一是用形容詞來修飾,以示謙下,常見的有: 愚兄、愚弟、愚見、愚意;敝國、敝邑;賤體、賤軀、賤息(在皇帝面前稱自己的兒子)、賤內;小女、小兒、小號。微臣;卑職。
二 是用動詞來修飾表示謙下,常見的有: 竊思、竊念、竊聞;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對上或晚輩對長輩陳述想法時用)、伏聞。三 是用名詞示謙下。
在別人面前謙稱自己的兄長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嚴」都可用於稱自己的父親;「家母、家慈」稱自己的母親;「家兄」是稱自己的哥哥。在別人面前稱呼比自己年紀小或輩分低的親屬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輩。
「家」、「舍」都可譯成「我的」。三、其它稱謂 自稱是在別人面前稱呼自己。
帝王自稱「寡人」,老人自稱「老朽」,年幼者在年長者面前自稱「小弟」,和尚自稱「貧道、貧僧」,一般人自稱「鄙人」。謙稱都屬於自稱。
他稱是稱呼別人。如稱陪伴新娘的女子為「伴娘」,稱貴族婦女為「仕女」,「夫人」在古代稱諸侯的妻子,後來用來尊稱一般人的妻子,稱年老男子為「老丈」,稱年輕男子為「郎君」。
尊稱都屬於他稱。鄙稱是用輕蔑的口吻稱呼別人,如「豎子、小子、女流。」
專稱是某些約定俗成的稱謂。如稱砍柴的為「樵夫」,稱船夫為「舟子」,稱國家的敬橘消傑出人物為「國士」。
代稱是借用別的稱謂代替本來的稱謂.如用「巾幗」代稱女子,用「梨園」代稱戲班,用「俳優」代稱滑稽演員。代稱屬於修辭上的借代手法。
慣稱是用約定俗成的習慣稱謂稱呼某人。如「老莊」是指老子(李耳)和莊子(莊周)及其學說,「郊寒島瘦」是指孟郊和賈島。
不同年齡人的稱謂: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20歲稱桃李年華。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標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80至90歲稱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發,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發等等。
社交用語和交友稱謂:初次見面說「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對方來信叫「惠書」;請人幫忙說「勞駕」;託人辦事用「拜託」;請人指點用「賜教」;贊人見解用「高見」;求人原諒說「包涵」;老人年齡問「高壽」;客人來到用「光臨」;與人分別用「告辭」;看望別人用「拜訪」;請人勿送用「留步」;麻煩別人說「打擾」;求給方便說「借光」;請人指教說「請教」;歡迎購買叫「光顧」;好久不見說「久違」;中途先走用「失賠」;贈送作品用「斧正」。 親友間禮貌稱呼 父母同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
父母單稱家父、家嚴;伍滑家母、家慈。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兄弟姐妹稱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稱昆仲、手足。夫妻稱伉儷、配偶、伴侶。
同輩去世稱:亡兄、亡弟、亡妹、亡妻。別人父母稱:令尊、令堂。
雖人兄妹稱:令兄、令妹。雖人兒女稱:令郎、令媛。
妻父稱:丈人、岳父、泰山。別人家庭稱: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稱:寒舍、舍下、草堂。男女統稱:男稱須眉、女稱巾幗。
夫妻一方去世稱:喪偶。老師稱:恩師、夫子。
學生稱:門生、業。學校稱:寒窗、雞窗。
同學稱:同窗。古代年齡稱謂小集: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金釵之年:女孩12歲。
豆蔻年華:女子13歲。志學:15歲。
及笄:女子15歲。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16。
弱冠:20歲。桃李年華:女子20歲。
花信年華:女子24歲。而立:30歲。
不惑:40歲。天命:50歲。
知非之年:50歲。耳順、花甲之年:60歲。
古稀:70歲。耄耋:80、90歲。
期頤:百歲之人。
2.姓名字型大小的古代文化常識
1、古人的名不能和自己的親人取相同的名字,特別是長輩,如果有相同的字眼就一定要避諱,將這個字給改掉,不然就是對長輩的不尊敬。直系的祖先其實也算在這個范疇裡面,如果名字裡面有相同的字也要避諱改掉。
尊者值得是尊貴的人,一般是指自己的上級和皇帝,名字當中不得帶他們名字中的字,如果有就要避諱,將自己的名字改掉,不然容易被穿小鞋,甚至有殺身之禍。
2、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男子20歲女子十五歲,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稱字為表字。
3、號,是指中國古代人於名、字之外的自稱。如蘇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居士。號多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與名、字無聯系。中國古代人於名、字之外的自稱。簡稱號。在古人稱謂中,別號亦常作為稱呼之用。
(6)師源古文化店在哪裡擴展閱讀:
在古代,由於特別重視禮儀,所以名、字的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在人際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在多數情況下,提到對方或別人直呼其名,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平輩之間,相互稱字,則認為是有禮貌的表現。下對上,卑對尊寫信或呼喚時,可以稱字,但絕對不能稱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長輩的名,更是連提都不能提,否則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產生了「避諱」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表字
網路-號
3.古代文化常識知多少
、人的稱謂 二、古代職官 三、天文歷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舉制度 六、風俗禮儀 七、飲食器用 八、音樂文娛 九、文史典籍 十、目錄辭書 十一、古代軍制 1、人的稱謂 古代時人的稱謂 ·常見稱謂 ·特殊稱謂 ·中國古代姓氏 2、古代職官 古代職官一覽,以及解說 ·古代官職的一覽, 詳細解說 ·官職的任免升降 ·古代授官稱謂 ·古代兼代官職的稱謂 3、天文歷法 天文歷法 ·星宿名稱 ·歷法 ·二十八星宿 4、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稱謂 ·古代地理,稱謂 5、科舉制度 古代科舉的詳細解說 ·科舉制度一覽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發展 6、風俗禮儀 我國傳統習俗 ·風俗禮儀,傳統節日,稱謂等 7、飲食器用 古代飲食器用 ·古代的飲食與器用 8、音樂文娛 【五聲】也稱「五音」,即我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
五聲與古代的所謂陰陽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穀等樸素的理論形式一樣,是我國早期整體化的美學觀,被西方人看作是整個東方音樂的基本形態。
·古代音樂文娛 9、文史典籍 【四書】 【五經】 【六經】 【十三經】 【三字經】 【千字文】 【千家詩】 【唐詩三百首】 【文。、人的稱謂 二、古代職官 三、天文歷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舉制度 六、風俗禮儀 七、飲食器用 八、音樂文娛 九、文史典籍 十、目錄辭書 十一、古代軍制 1、人的稱謂 古代時人的稱謂 ·常見稱謂 ·特殊稱謂 ·中國古代姓氏 2、古代職官 古代職官一覽,以及解說 ·古代官職的一覽, 詳細解說 ·官職的任免升降 ·古代授官稱謂 ·古代兼代官職的稱謂 3、天文歷法 天文歷法 ·星宿名稱 ·歷法 ·二十八星宿 4、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稱謂 ·古代地理,稱謂 5、科舉制度 古代科舉的詳細解說 ·科舉制度一覽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發展 6、風俗禮儀 我國傳統習俗 ·風俗禮儀,傳統節日,稱謂等 7、飲食器用 古代飲食器用 ·古代的飲食與器用 8、音樂文娛 【五聲】也稱「五音」,即我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
五聲與古代的所謂陰陽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穀等樸素的理論形式一樣,是我國早期整體化的美學觀,被西方人看作是整個東方音樂的基本形態。
·古代音樂文娛 9、文史典籍 【四書】 【五經】 【六經】 【十三經】 【三字經】 【千字文】 【千家詩】 【唐詩三百首】 【文選】 【古文觀止】 【古文辭類纂】 【二十四史】 【史記】 【資治通鑒】 【太平廣記】 【詩文集的命名方式】 【史書編寫方式】 ·文史典籍。
4.關於古代文化常識
3、謙辭和敬辭
竊: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請:請允許我、請讓我。
枉駕:有勞大駕。
惠賜:指對方給以了好處。
科舉職官
鄉試(錄取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錄取者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
殿試(錄取者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拜:授給官職。
除:免去舊職任新職。
出:出任。
升:提陞官職。
遷:調動官職陞官。
革:革除官職。
罷:罷免、停職。
免:免除官職。
黜:廢黜、貶退。
謫:降職遠調。
削:革職罷官。
廢:罷免或廢黜。
退:⑴撤銷或降低官職;⑵自己辭職。
斥:屏棄不用。
去:去職,被調離。
左遷:降低官職調動。
擢:提拔、選拔。
授:封給官職。
何謂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職名稱。據歷史記載,西周時期周王朝及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級。戰國時期,不少國家沿用。上卿是當時最高的官職。
九卿之說始於秦漢,指的是太常、光祿勛、衛尉、廷尉、太僕、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九個官職。
具體一點來說,太常掌管宗廟祭祀與禮儀;光祿勛掌管宮廷的守衛和護從;衛尉負責宮門警衛工作;太僕掌管皇帝的車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獄、案件的審理等;大鴻臚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負責外交及民族事務;宗正負責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務;大司農又名治粟內史或大農令,掌管谷貨、租稅、賦役、財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以供養皇帝。到北魏時期,在正卿之下還設少卿,歷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廢止。
三公之說也起始很早,周時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西漢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使大夫(大司空)為三公。到東漢時,名稱有所改變,指太尉、司徒、司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負責軍政事務。
5.有關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題及答案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題
1.稱杜甫為杜工部, 稱左光斗為左忠毅公,稱陸游為陸放翁 ,分別是以 、、來稱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在稱別人的父親時,敬詞有令父、等;稱自己的母親時,謙詞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這時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還多一度春秋。"這是一幅寫給 歲老人的壽聯。
5.古代兄弟之間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國古代對人的稱謂有一些特殊的標志,如"從"表示
關系,"先"表示 。
7.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有三種: 、、。"淳熙丙申至日"採用的是 。
8.我國古代把農歷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9.古人說"點卯"的"卯"相當於現在上午 時到
時。
10.農歷清明前的四個節氣依次為 、、、。
11.1998年是農歷戊寅年,按傳統說法是屬虎人的本命年;據此推算,2000年是農歷 年,是屬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從黃昏到第二天拂曉分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當於地支紀時法的 時,也就是現在的
時到 時。
13.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種物質。
14.中國隋唐以後的官職實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長官均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貶官叫 、。
16.漢代郡的長官稱 ,隋唐州的長官稱 ,宋代州的長官稱 ,明代府的長官稱 。
17.古代中國曾分置九州,居於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簡稱。
18.按東、西、南、北、中的順序,寫出"五嶽"的名稱: 、、、、。
19."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陽位於洛河之 ,湖北省的漢陽位於漢水之 ,陝西省的華陰位於 之北。
21.成語"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傳說中的開天闢地、煉石補天、銜石填海的神話人物依次是: 、、。
23.我國古代禮儀,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國古代造字有"六書"之說,"六書"是指 、、、、、。
25.古代有"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的說法,句中的"四庫"指的是 、、、。
26.古代的節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動,如元宵節 ,清明節 ,重陽節 。
27.舊時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歲寒三友"指的是 、、。
29.我國古代五聲音階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則孝,出則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國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古代文化常識測驗題參考答案
1.官職 謚號 號 2.令尊 家慈 3.冠禮 笄禮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親屬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記年法 帝王年號記年法 干支記
年法 年號干支合用記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驚蜇
春風 11.庚辰 龍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點 第二天凌晨1點 13.金 木
水 火 土 14.吏 戶 禮 兵 刑 工 尚書 吏部 15.拜 除 謫 左遷
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華山 衡山 恆山 嵩山
19.南京 20.北 北 華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盤古 女媧 精衛 23.
坐西朝東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東朝西 24.象形 指事 會意 形聲 轉注
假借 25.經 史 子 集 26.觀燈 踏青掃墓 登高賞菊 27.琴棋書畫 28.松
竹梅 29.宮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長 31.高山流水 廣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陽簫鼓 漁樵問答 胡茄十八拍 漢宮秋月 陽春白雪
⑺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教案
1.高中歷史文化常識
必修一 1、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是 秦始皇 。
2、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 《南京條約》 。 3、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是 三元里人民抗英 。
4、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是 平型關大捷 。 5、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是 台兒庄戰役 。
6、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是 抗日戰爭 。 7、中國近代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同盟會 。
8、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是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9、近代中國第一次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 辛亥革命 。
10、中國近代以來第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是 *** 二大制定 。 11、中國 *** 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妥善處理了黨內長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的是 遵義會議 。
12、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是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13、「一國兩制」構想首次得到成功運用是在解決 台灣 問題上。
14、「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首次提出是 1953 年 周恩來 會見 印度 代表團時。 15、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身份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是 日內瓦會議 。
16、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是 亞非萬隆會議 。 17、羅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十二銅表法》 。
18、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是 《1787年聯邦憲法》 。 19、美國首任總統是 華盛頓 。
20、馬克思第一次指明無產階級是實現社會主義革命、完成人類解放的力量是在1844年發表的 《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 。 21、國際工人運動第一個戰斗綱領是 《 *** 宣言》 22、十月革命勝利後,成立了以列寧為首的世界上第一個 工農蘇維埃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 社會主義 國家。
23、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 *** 首腦會議召開是在 1961 年。 必修二 1、1763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的是 英國 。
2、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 英國 ,並首先從 棉紡織業 業開始。橡雀 3、1866年,西門子 發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發電機,標志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始。
4、第一座中心發電廠是1882年 愛迪梁物早生 建立的 紐約市珍珠街發電廠 。 5、歐洲統一貨幣建設邁出的第一步是 維爾納計劃 。
6、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自由貿易區是 亞太經合組織 。 7、亞太經合組織首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於1993年在 美國西雅圖 舉行。
必修三 1、開創了中國古代私人講學之風的是 孔子 ;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國家培養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學校是 太學 。 2、儒家學派和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分別是 孔子 和 墨子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韓非子 。
3、中國古代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法典是 李悝 所著的 《法經》 。 4、在古代古代中國四大發明中,影響最為久遠,對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積極作用也最為顯著的是 紙 。
5、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確刊印日期的印刷品是 《金剛經》 。 使用銅活字印製的最大的一部書是 《古今圖書集成》 。
6、「書聖」是指 王羲之 ,「詩聖」是指 杜甫 。 7、中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是 《詩經》 。
8、近代中國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是 林則徐 。 9、近代中國第一部系統的世界地理志是 《四洲志》 。
10、當時第一部由中國人編撰的最詳備的世界史地著作是 《海國圖志》 。 11、邁出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的是「 師夷長技以制夷 」。
12、在中國較早介紹馬克思的人是 梁啟超 。 13、1958年中國第一座實驗性原子能反應堆 建成,標志中國開始跨入原子能時代。
1964年中國第一顆 原子彈 爆炸成功。 1965年中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 牛胰島素 。
1967年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 氫彈 。 1970年用自製「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把中螞差國第一顆 人造衛星 送入預定軌道。
1984年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 實驗通訊衛星 ,隨後第一顆實用通訊衛星升空。 14、1988年9月, *** 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
15、中國航天史上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是 楊利偉 。 16、完成了人類對自然界認識史上的第一次理論大綜合的是 基因測序任務和水稻基因工作框架序列圖 。
17、1946 年 美 國研製出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18、拜倫最具有代表性、戰斗性,也是最輝煌的作品是長詩 《唐璜》 。
19、開創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先河的是 貝多芬 。 20、貝多芬最輝煌和最有影響力的作品是他寫的 《英雄交響曲》 。
21、音樂史上最早在交響樂中加入合唱的作品,「音樂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傑作」是 貝多芬的 合唱交響曲 。 22、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者是 司湯達 。
第一部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作品是 《紅與黑》 。 23、列夫·托爾斯泰最重要的三部長篇巨著是《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戰爭與和平》。
其中他藝術上最完美的一部長篇小說是 《安娜卡列尼娜》 。 24、俄國民族樂派成就最大的音樂家是 柴可夫斯基 。
25、後期印象主義繪畫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 梵谷 。 26、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 泰戈爾 。
27、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是1918年 魯迅 發表的 《狂人日記》 。 28、1895年12月28日,法國的 盧米埃爾 兄弟在巴黎反映了人類第一部。
2.高中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要怎麼積累
文化常識對應的大方向是傳統文化的積累與掌握。
2017版新課標中也多次提及「傳統文化」「文化常識」,要求「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藝術的營養,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對應在考試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閱讀的一道3分選擇題。
文化常識的記憶功夫應當在平時,不建議拿文化常識清單去背誦,當然這也是一種辦法。個人在教學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閱讀練習中積累,每題4個,碰到即列入應當掌握的范圍,同時,每個文化常識都是可以輻射其他知識點的,這方面強烈推薦王力先生的一本書——《古代文化常識》,學習空餘翻看,權威准確,內容涵蓋廣,可以積累很多,了解一些傳統文化的來歷本身也很有趣。
3.文化常識 ▏高考怎麼考傳統文化
1. 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考、高考的熱門考點,那麼,試題會以怎樣的形式考查?考查的重點內容又會是哪些?
2. 選擇的是近年來中考相關試題,從中可以發現中考傳統文化試題有以下規律:
3. 與高考相比,中考命題形式更為靈活,既有客觀選擇題,又有主觀運用題;
4. 涉及的內容相對簡單,多與教材中的文言文相關,或者是基本的文化常識;
5. 考查重點內容:古人姓名字型大小、古代紀時方法、科舉與官職、禮儀制度、文學常識等;與高考不同的是,中考因為是地方命題,常常會考查與本地域相關的文化常識;
6. 考查形式:以文言文閱讀材料為基礎,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
7. 重點關註:從考試的文本中來,但大部分與教材設計的文言文內容相關,即使有個別新詞,只要具備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識,就可以解答。平時學習中要高度關注教材文言文註解的內容
8. 考查內容:古人姓名字型大小、古代紀時方法、科舉與官職、禮儀制度、國學經典知識、典故知識、文學常識等。
4.高考語文中該怎樣考查古代文化常識
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匯總,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人的稱謂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2)用於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賈余慶獻諂於後」。
【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系。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司馬光為
【稱號】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後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
【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如稱陶淵明為靖節徵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範文正公,王翱為王忠肅公,左光斗為左忠毅公,史可法為史忠烈公,林則徐為林文忠公。而稱奸臣秦檜為繆丑則是一種「惡謚」。
【稱齋名】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譚嗣同為譚壯飛(其齋名為壯飛樓)。
【稱籍貫】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人,故而人稱張曲江;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故而人稱柳河東;北宋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被稱為湯臨川(江西臨川人);清初學者顧炎武是江蘇崑山亭林鎮人,被稱為顧亭林;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被稱為袁項城(河南項城人)。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上聯「合肥」指李鴻章(安徽合肥人),下聯「常熟」即指出生江蘇常熟的翁同解。
【稱郡望】韓愈雖系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再如蘇軾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時自己戲稱「趙郡蘇軾」、「蘇趙郡」,就因為蘇氏是趙郡的望族。
【稱官名】如「孫討虜聰明仁惠」,「孫討虜」即孫權,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故稱。《梅花嶺記》有「經略從北來」、「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句,「經略」是洪承疇的官職,「太師」是顏真卿官職「太子太師」的省稱,「少保」則是文天祥的官職。《與妻書》:「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司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馬。把官名用作人的稱謂在古代相當普遍,如稱賈誼為賈太傅;「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至今人們還稱其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為杜拾遺,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為杜工部;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被稱為劉賓客;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被稱為柳屯田;蘇軾曾任端明殿翰林學士,被稱為蘇學士。
【稱爵名】《訓儉示康》「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寇準的爵號是萊國公,萊公是省稱。《梅花嶺記》「和碩豫親
【稱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赤壁之戰》:「豫州今欲何至?」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稱之。再如賈誼曾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駱賓王曾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岑參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韋應物曾任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他的詩集就叫《長江集》。
【兼稱】如《游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
【謙稱】(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僕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5.高考歷史中重要的古代文化常識積累,比如陰陽五行,天乾地支等
這屬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屬於天文歷法,因為古代使用干支紀念法,當然現在仍在使用,十二生肖就是和十二地支對應的。
(很不幸的是現代很多小人拿此來算命欺騙老百姓)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
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
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什麼是五行 在中國古代哲學所記載,五行是宇宙萬物的基本元素,它們是金、木、水、火、土,而它們之間也存有相生相剋的關系。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的性質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個性質,依次如下: 木-好華美,且具有風雅的個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愛,又行善的意思。
火-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火性代表禮,就是為人謙讓謹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性情溫厚篤實,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 就是又誠實又溫厚誠懇之意。
金-性情剛強,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義,就是崇善棄惡,事事都順理。
水-人聰明,並能推測事物。水性代表智, 就是觀察事物詳細,對於任何事能預知前兆,善理權謀術事。
也可以說是仁、義、禮、智、信的五常。 中醫五行相生相剋圖 五臟:木性為肝臟;火性為心臟;土性為脾臟;金性為肺臟;水性為腎臟。
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紅色;土代表黃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五行相生相剋 五行相生 五行相剋 五行相沖 五行相生相剋原理 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剋』。
『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剋』就是互相反駁、互相戰斗、制衡。 根據宇宙的磁場原先是浩瀚的大海(水).在海中產生了植物(木).再經由太陽(火)的照射慢慢的有了陸地(土).再從陸地中去發現了鐵的礦物質(金).爾後從鐵礦中提煉成鐵器做成盆子來取水。
這就是大地自然的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環狀態。 又 *** 裸的大地一定要植樹(木),用大樹的根來拱固土質大雨來時才不會土質流失(土),大雨會造成水災就必需用土來築牆保衛家園(水),古時家園的門口都要擺個大水缸下雨時備水以備火災可滅火(火),為保衛家園及家中煮飯生火必需有刀槍斧頭器具所以要提煉頑鐵(金), 生火需要用鋸子斧頭來劈材(木),這自然的相剋制衡道理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天地間的萬物產生之後,雖然有相生但也要有制衡 ,如水會使樹木生長,也會使土質流失,而木按照『木克土』的道理來克土,這就是自然的循環狀態。 天乾地支,簡稱「干支」。
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乾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乾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 天乾地支tiān'gāndìzhī 天乾地支產生於漢代,它以立春作為一年的開始而不是以農歷的正月初一。
天乾地支 天乾地支簡稱「干支」。「辭源」里說,「干支」取義於樹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註: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1]——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早在公元前2697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根據《五行大義》中記載,干支是大撓創制的。
大撓「采五行之情,占斗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
陰陽之別,故有枝幹名也。」 天乾地支 我國歷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設置閏月。
據記載,公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採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歷和陽歷。 天乾地支,是古人建歷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
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乾地支的存在,就像 *** 數字般的單純,而。
6.古代文化常識高考宗廟
宗廟
詞意探源
(1)指古代帝王、諸侯或大夫、士為維護宗法制而設立的祭祀祖宗的處所。《易·震》:「出,可以守宗廟社稷。」孔穎達疏:「君出則長子留守宗廟社稷。」按後世自大夫以下皆稱家廟。(2)王室的代稱。《漢書·霍光傳》:「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廟。」
基本解釋
1.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專用房屋 宗廟之祟。——《戰國策·齊策四》 2. 先王之宗廟。 3. 立宗廟於薛。 4. 王室國家的代稱 宗廟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傳》 宗廟之事。——《論語·先進》 5.宗廟會同。
詳細解釋
1. 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祖宗的廟宇。 《國語·魯語上》:「夫宗廟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長幼,而等胄之親疏也。」《史記·魏公子列傳》:「今 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 唐 韓愈 《論捕賊行賞表》:「陛下神聖英武之德,為巨 唐 中興之君,宗廟神靈,所共祐助。」 葉恩《上振貝子書》:「甲午之役,陵寢躪於戎馬之足;庚子之亂,宗廟翻夫五色之旗。」 2. 朝廷和國家政權的代稱。 《墨子·非命下》:「不顧其國家百姓之政,繁為無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廟。」《後漢書·伏湛傳》:「猾臣 王莽 ,殺帝盜位。宗室興兵,除亂誅 莽 ,故羣下推立 聖公 ,以主宗廟。」 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言書》:「而今公卿大夫,莫肯為陛下長慮後顧,為宗廟萬世計,臣竊惑之。」《三國演義》第二回:「中官統領禁省, 漢 家故事。先帝新棄天下,爾欲誅殺舊臣,非重宗廟也。」
7.「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識」不小心穿越了怎麼辦
高考語文試卷中經常會用到的文化常識匯總:
1.「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2.「五經」:《史記》、《尚書》、《禮記》、《易記》、《春秋》
3.「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4.「四庫」:經、史、子、集
5.《詩經》六義:鳳、雅、頌、賦、比、興
6.六藝:也稱六經,即禮、樂、射、御、書、數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傳說之一是「伏羲、女媧、神農」
9.「五帝」:據《史記》載為: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10.「三山」:相傳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萊、方丈、瀛洲。
11.「五嶽」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12.「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劃,後成為中國的別稱。
13.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
14.海內: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15.四海:指天下、全國。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18.三國:指東漢後分裂成魏、蜀、吳。
19.三秦:指潼關以西的關中地區。
20.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陽。
21.古代別稱:南京(建康、金陵、江寧、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穀:上古對糧食作物的統稱。(即稷、黍、麥、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種家畜:馬、牛、羊、豬、狗、雞
26.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27.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28.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29.歲寒三友:松、竹、梅
30.六書:象形、會意、指事、形事、轉注、假借
31.連中「三元」:凡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的即連中
32.解元、會元、狀元。
33.五聲:五個音級。也稱「五音」,即我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
34.四大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牛郎織女》、《白蛇傳》、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鄉官。
37.及第:指科舉考試中選,應試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試:也叫「童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舉試: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鄉試、會試、殿試。
40.鄉試:(稱秋闈或大比)每三年在省舉行一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41.會試:在鄉試後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稱春闈或禮闈)參加者必須是舉人,考中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42.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有資格參加,考中稱進士。第一是狀元,第二名是稱榜眼,第三名是稱探花。合稱三甲鼎。
43.光緒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學校教育,科舉制度被廢止。
44.《爾雅》:我國最早的釋詞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詞典。
45.「風雅」,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常用作代指文學才華。
46.《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性質分
47.「鳳、雅、頌」三大類
48.頓首:古代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
49.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大禮。
50.跪:古代兩膝著地,聳身挺腰、臀不沾腳跟。
⑻ 天津古文化街導游詞
天津古文化街導游詞範文(精選7篇)
作為一名專門為遊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導遊人員,常常要寫一份好的導游詞,導游詞是講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介紹風土人情的文章。那麼導游詞應該怎麼寫才更有條理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天津古文化街導游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津古文化街是天津僅有的兩個5A級景區之一,是老天津人常去之處,不僅體現出傳統的天津特色,更匯集了天津的多種手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到天津旅遊的廣大遊客的首選之地。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天津最古老的城區之一——天津古文化街。我們將用40分鍾左右的時間了解天津城的發展歷史的片段,認識一些曾與天津緊密相關的歷史人物,感受天津的特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回憶古文化街中曾經的往事。特別需要提醒大家,保管好個人物品,注意安全。
天津古文化街中的天後宮聞名於世,它是世界三大媽祖廟之一,並且是唯一的御賜修建的媽祖廟。天津古文化街便是以天後宮為中心,逐漸聚集、發展起來的,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區域,它主要由宮南、宮北兩條大街組成,全長約680米,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我們今天將依次游覽民俗胡同——「通慶里」,道教聖殿——「玉皇閣」,紀念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嚴復的「天演廣場」,以及世界三大媽祖廟之一的「天後宮」。此外,在游覽的過程中,我們還會陸續看到以蘇式彩畫形式繪於文化街店面上的中國傳統故事、民間英雄,以及吉祥圖案;還會看到各色老字型大小、傳統民間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天津特色的民俗民風;還可以品嘗天津的特色食品和小吃。下面就請大家跟隨我一同游覽。
古文化街牌樓
作為天津古文化街的標志性建築,在南北兩端的入口各有一座貼金繪彩、翠頂朱楹的牌樓。眼前這座牌樓就是其中之一,體現出典型的明清特點,上寫「沽上藝苑」四個大字。沽指水,古時的天津,水陸相間,素有「七十二沽」之稱;天津又是曲藝之鄉、曲藝的窩子,所以稱為「沽上藝苑」再恰當不過。
牌樓的背面上書「金鰲」二字,取鯉魚跳過龍門化龍之意,祝願來到這里的人飛黃騰達,萬事如意。
走過牌樓後,可以看到地面上密布十二枚銅錢,遊人經過此地,取「踏金踩銀」之意,祝大家生意興隆、招財進寶。
古文化街兩旁的彩繪
進入文化街,一眼望去,便覺古色古香。除了傳統樣式的建築外,兩邊店面上的彩繪更是增色不少。這些彩繪是文化街修繕之時請了10餘位蘇州的畫師,以中國傳統故事、傳統人物、以及各色花鳥為題材所創造的800餘幅作品,題材豐富、內容廣泛。
傳統工藝「泥人張」
我國的泥人主要有這么幾大種類:無錫惠山的大阿福;河北浚縣的泥咕咕;天津的泥人張等。天津泥人張成名於清道光年間,後經幾代人傳承,在國際上屢獲殊榮,是天津的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泥人張彩塑的題材豐富,多以傳統故事、傳說中的人物為素材,如《紅樓夢》、《西廂記》、《三國演義》等,還有《鍾馗》、《八仙》等,更有市井人物、普通百姓等。
立於泥人張店面門口的兩個人物稱為「和合二仙」,是泥人張店面的傳統造型,喻意和諧、和睦、和氣、和美、合作之意,取和氣生財、共同發財之意。
通慶里
在古文化街有一條極具天津地方特色的胡同——通慶里,它始建於民國2年,是目前天津獨具規模的、中西合璧式的四合院群落,距今有近百年的歷史。它早年是天津的一大鹽商卞家的宅院,既有徽派建築的特點,又有民國時期建築的特色,顯示了當時的時代特徵。1982年文化街改造的時候沒有急於拆掉,經走訪了很多專家,查了很多資料後,沒有拆除,而是加以整修。
通慶里全長約60米,兩頭各有過街三層小樓,中間兩邊各建有五個、共有十個獨立的院落。進入巷口,抬頭就可以看到一個蝴蝶狀的鏤空木雕,寓意通達吉慶,通慶里也是由此得名。甬道地面上有多個印有 「通達吉慶」四個字的純銅的井蓋。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四個字無論怎麼念都是非常吉祥的。像「吉慶通達,通達吉慶,通吉慶達」,大家想一想為什麼。
作為歷史風貌建築,通慶里被保留了下來,並得到了修繕。修繕一新的通慶里也隨處顯示著天津的民俗味道。通慶里東西兩側兩邊的壁畫整修之後加上去的。首先大家看到的這兩幅壁畫,一幅描繪的是節慶期間民間踩高蹺的熱鬧場面;另一幅稱為「文明娶親」,描繪民國初期天津民間半中半洋的迎親場面;這幅「俏皮話」極具天津地方特色,其中之一是「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請大家再仔細看一看,還有哪些俏皮話呢?
為了最大保留原有的風貌,原有的構件沿用達到了很高的程度。中間的8個跨院所有的牆磚都是通慶里當初使用的老磚。古文化街是里弄式的建築,很多建築有徽派建築的痕跡。看到二樓圍欄上面十字鏤空的堆砌方法,就是典型徽派建築特點。
細看整個通慶里可以看出,胡同中的主要建築是二層的,但是唯獨東西兩側的小樓為三層過街樓。這個過街樓有很多傳說,因為當初通慶里是卞家的宅院,卞家自然會選擇風水之地。古文化街東臨道教聖殿玉皇閣,南側不遠就是媽祖文化中心天後宮,在當時是塊風水寶地。兩邊的過街樓喻意「把住東西」。「東西」在中國人眼裡有財物之意,那麼「把住東西」就是把住了錢財。還有其它衍生出來的說法,一個是起到瞭望哨的作用,因為這么大的宅戶需要家丁看家護院,這個瞭望哨可以俯瞰通慶里的全巷。再有一種說法,因為通慶里當時是磚木結構,為了預防火災,所以建設了高於通慶里的建築。還有一種說法是三樓是供老爺納妾續弦之用。
在通慶里的這一端畫有另一組壁畫。左手邊的這一幅就是非常著名的《潞河督運圖》,它體現的就是當時天津督運糧食的景象。畫上這幅橋的位置正好是古文化街南邊的東浮橋,現在叫「金湯橋」。以前之所以叫東浮橋是因為當時是一條條小船搭建起來的。在古文化街對面以前就是糧倉。南糧北調的糧食在這里會擱置一段時間再北上。對面這幅是根據楊柳青年畫「黃大門」進行雕刻的。之所以叫做「黃大門」是因為在這幅年畫中間有一戶人家的大門,在原畫中這個大門的黃色的,所以叫「黃大門」。它體現了天津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年時候的習俗。整幅畫從這邊臘月二十三祭灶開始,一直描繪到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景象。通過這幅畫就能了解到天津的春節期間的民俗習慣。
⑼ 古文化街的歷史
前幾天,我參觀了天津古文化街。
很幸運的是,在去古文化街的途中,我先領略了被譽為天津衛「三宗寶」之一的鼓樓的風采。 登上用青磚砌成的鼓樓方形城台,古文化街的景色盡收眼底。
我一邊欣賞街景,一邊繼續攀登。到了上面,只見鼓樓中央懸掛著一口高近2米、重達3噸的銅鍾。
我用盡全力,連敲三下,悠揚古樸的鍾聲飄盪出去,餘音裊裊,真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柞早晚鍾聲」。 從鼓樓上下來,我一直往東行,穿過高達10米、刻有「津門故里」的牌樓,來到了古文化街上的天津民俗博物館所在地—天後宮。
天後宮坐西朝東,面對海河,佔地536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距今有近800年的歷史。整個天後宮用青磚青瓦建成,飛檐斗拱,造型古樸典雅,十分別致。
站在天後宮前,首先映人眼簾的是山門門額上整磚鐫刻的「救建天後宮」五個燙金大字。走進山門,穿過高大寬闊的前殿,向西就到了天後宮的主體建築——正殿。
這里氣勢恢弘,香火不斷。大殿里供奉的天後神像頭戴鳳冠,身披霞被,神情端莊祥和。
出了天後官,廣場上正在舉行盛大的廟會。遠處,戲樓上古曲的唱腔盪氣回腸;近處,翩翩起舞的高蹺步伐輕盈,舞動的金獅威風凜凜,翻飛的巨龍氣勢奪人……這里鑼鼓喧天,觀者如雲,掌聲如潮,好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
離開廣場,我又來到了熙熙攘攘的宮南大街和宮北大街。街道兩旁的仿清店鋪鱗次櫛比,各種商品琳琅滿目。
只見架子板消蔽上貼滿了火紅火紅的福字兒、吊錢兒、剪紙和對聯;貨架上掛滿了大紅的燈籠和中國結。身著唐裝的人們宛如錦鯉穿梭在水中一樣歡暢,這里真是紅色的海洋! 咬一口一兜油的「狗不理」包子;掰一塊嘎嘣脆的「十八街」麻花;吃一串『「皮上不沽毛」的「丁大少」糖堆兒;喝一碗香甜濃郁的楊氏「龍嘴大茶壺」茶湯;買一張「連年有餘」的楊柳青年畫;捏一個「泥人張」的「虎來福」;放一隻「風箏魏」的「喜羊羊」;吹一個栩栩如生的「大刀將軍」—蜂螂…… 古文化街津味十足,猶如一壇窖香百年的老酒,令人回味無窮。
古文化拿叢州街是由仿中國清代民間小式店鋪組成的街道 。
以元代古跡天後宮為中心,古文化街位於天津南開區東北隅東門外,海河西岸,北至東北角,位於鬧市區,起老鐵橋大街(宮北大街),東臨海河、南至水閣大街(宮南大街)。 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書「津門故里」和「沽上藝苑」,天後宮俗稱「娘娘宮」,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參觀旅遊項目。
這條街上有一座享譽幾百年的古廟,它原名「天妃宮」,後改稱「天後宮」。天津東臨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車匯集的水陸交通樞紐。
天後宮就是在漕運大發展的情況下,為庇佑漕運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後的廟宇。 (9)師源古文化店在哪裡擴展閱讀:自古以來,這一帶就是鄭前天津最大的集市貿易和年貨市場,每年春季,天津規模盛大的皇會——娘娘誕辰吉日就在這里舉行,屆時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
作為津門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古文化街內有近百家店堂。
1989年,以經營景泰藍、蘇綉、內畫水晶為主的喬香閣落戶古文化街。20年來,喬香閣適時擴大經營范圍,並將銷售渠道擴展到了德國(布萊梅、柏林、呂貝克) 日本(大阪) 馬來西亞(巴生、吉隆坡等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古文化街。
文化街是指近年來在中國的一些城市和城市規劃中出現的文化商業街區。
有時和「古文化街」一詞通用。如北京琉璃廠古文化街、天津天後宮古文化街等。
也有將文化街理解為經營古董、美術品、工藝品、文化用品的商店以及舊書肆、各類書店等為主的商業街。前者在建築風格上多以中國古建築的樣式為主,形成中國古街的風貌,有的還按照宋代「清明上河圖」的樣式模仿建造,稱為宋街,也有的按清式做法模仿建造的,稱為清風一條街(如承德的「清風市場」)等。
而後者則不限定其建築風格和風貌,主要以經營商品品種的性質而定名。目前尚無嚴格規定和區分文化街的明確標准,特別是目前被命名的文化街,許多是兩者兼備的。
吳文化:吳地區域文化的簡稱,泛指吳地古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泛稱吳地文化、江南文化、吳越文化、蘇州文化等。
其以先吳和吳國文化為基礎,經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生長,及隋、唐、宋、元歷代發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降,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吳文化開始從傳統文化定式向現代文化方向轉型。
據史書記載,黃帝本從少典姓公孫。他的氏族長期居住在姬水流域(約在今陝西北部)。
氏族強大獨立後改以姬為姓。黃帝是歷史上第一個姓姬的人,因而成為後世姬姓和所有從姬姓分衍出的姓氏如吳氏等的最原始、最根本的祖先。
黃帝娶了四位賢淑的妻子,即西陵氏的累祖、方雷氏的女節、彤魚女之女以及嫫母。傳說嫫母是世界上外貌最醜陋的姑娘,但卻生了一顆非常仁愛、善良的心。
黃帝與四妃生了二十五個兒子,他們大都又獨立成新的氏族首領。在野蠻時代末期開始,那些剛獨立出來的氏族的姓氏由部落聯盟集團的首領封賜。
傳說,黃帝吹律定姓,《國語·晉語》這樣記載:「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姑、儇、依是也。」其中,只有黃帝與正妃累祖所生的兩個兒子玄囂和昌意繼承了黃帝本姓姬,吳姓即從玄囂這一支發派遞傳而來,《丹陽吳氏族譜》正是以少吳(即玄囂)為第二世遠祖。
古公會父生子三:長子太伯(亦作泰伯),為姬姓吳氏的開氏始祖;次子仲雍,為姬姓吳氏的傳代始祖;少子季歷,是歷史上著名的周文王的父親。 吳國國都一直遷徙,諸樊為吳王時在今蘇州吳中區的木瀆建都,後公子光刺王僚後為吳王即是闔閭,在伍子胥主持下重新建造都城闔閭大城就是後來的吳郡郡城、蘇州府城、今天的蘇州城。
這見諸於從《越絕書》、《吳越春秋》以來所有關於蘇州歷史古籍的記載。從此吳郡郡城、蘇州府城、蘇州成為吳文化的中心至今。
在七個世紀內,無錫一直是江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是吳王國的首都,天時地利人和,出現了許多著名人物:有句吳國創始人吳泰伯,仲雍,有世界級的大軍事家吳孔子(孫武),著有世界古代第一兵書《孫子兵法》13篇。《孫子兵法》不僅威震華夏,而且遠至今日的美國軍事家也孫子兵法理論所折服。
有壯士專諸,他是燒魚聞名國內,是著名的烹任專家,素有「廚師鼻祖」之稱。他臂力驚人,被公子光收買,製造出「魚腹藏劍」的歷史悲劇。
他當場刺死吳王,公子光按其遺囑:「一定要安葬在吳王宮宮殿處」,即厚葬於無錫城中大婁巷(解放後專諸紀念塔被毀)。當時在清理刺客現場時,殺氣沖天的宮殿,數隊兵士的殘殺,哭聲叫聲亂成一片,破碎的碗碟,甩得滿地,最後一大堆垃圾被傾倒入鄰近的河塘中(註:原大市橋附近河道縱橫,昔日中山路是條河流。
在三鳳橋下三皇街旁皆是河),世代滄桑,幾經變遷,不料,在現今錫城改造中,竟會在東大街地段建高樓挖地基時發現一枚春秋戰國時代的青銅短劍,這是在吳五宮附近被挖掘出來的,春秋青銅劍,有可能是「專諸刺僚劍」。如果說被郭沫若捧為國寶的「越王勾踐破吳劍」,是千年匠人萬心那樣的名貴,那末比「越王劍」還要早半世紀的「吳王劍」的發現就更具有歷史意義和政治意義,它是吳王闔閭派專諸刺王僚劍,不僅具有工藝品價值,更具有歷史價值,建議市博物館應把此劍重點保護起來供世人觀賞。
文化專家和考古專家們更應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深入現場、深入工地去發現更多的古代文明,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並恢復古跡景點。
春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戰國開始,吳越再戰,馬山一仗,吳國大敗,夫差亡國(B.C.473-B.C.472年)。泰伯開創的吳國基業整個歷史竟長達740餘年之久。
范蠡和西施也隱跡太湖,范蠡並改名為陶朱公,制陶經商,泛舟蠡湖,並著名有世界上最早的《養魚經》,至今仍為亞太地區養魚專家所稱贊。 公元前335年楚威王滅越後,無錫由楚國宰相春申君黃歇經營,發展農業,在錫山開采錫礦,製造錫具,建造黃城(又名吳墟),常飲馬於慧(即惠)山,後人紀念億,定名為黃公澗,解放後立石坊刻字「春申澗」。
錫礦開采至秦始皇年代(B.C.221年)已近枯竭。並於西漢高祖五年(B.C.202年)正式由國家立案建縣,定名為無錫縣。
至王莽時期改為有錫縣,隋朝復改為無錫縣。清朝雍正年間,以今中山路(原為南北走向一條河)為界,河西定為無錫縣,衙門在今郵政大廳與郵電大廳當中,解放初期,蘇南行署在此辦公,門前二石獅子搬到今錫惠公園門口;河西因有金匱山(今大樓巷野園里),故定名為金匱縣,1911年合並成為錫金軍 *** ,現城中公園原為錫金公園,金匱縣正堂衙門即現在的崇安區區 *** 所在地。
江南文明之源 吳文化是開創江南古文明的源頭,吳泰伯開創的基業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長的一個諸侯國家,吳國具有740年的歷史,是歷史上任何一個諸侯國所不可比擬的。 對真理的追求要比對真理的佔有更為可貴。
泰伯浩氣存千古,肝膽留人間。世上有「江南文化始泰伯,吳歌如海源金匱」(無錫)之說。
泰伯南下,把周朝的詩歌和無錫地區的土(山)歌結合起來,。
琉璃廠文化街的前身是遼代的海王村。
元初,官方在該地建立燒制五色琉璃瓦的窯 廠,得名「琉璃廠」。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 年),因興建紫禁城,琉璃窯廠規模急遽擴大, 成為工部所屬的五大廠之一(其餘四廠為神木 廠、黑窯廠、大木廠、台基廠),附近百姓俗稱之 為「廠甸」。
明初的琉璃廠雖然規模已經很大, 但附近野曠人稀,河流、池塘、高崗、水窪遍布, 還完全是一片郊野景色。明朝末年,琉璃窯遷 往京西門頭溝琉璃渠村,廠甸開始出現住戶和 供舉人、進士進京會考時落腳下榻的會館。
清康熙年間,原在東華門、燈市口 一帶的 燈市移至琉璃廠。 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六, 這里白天百戲雜耍,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晚間 張燈結綵,火樹銀花,亮如白晝。
眾多出售古 玩、字畫、食物、鮮花、珠寶、衣物、雜貨的商販 紛紛雲集此地,搭棚擺攤,高聲叫賣,使琉璃廠 成了「一市人如海,塵從隙處穿。帷車排巷窄, 社火壓場圓」的攘攘鬧市。
至乾隆初年,原在廣安門內慈仁寺(即今 報國寺)的書市移至琉璃廠,同時琉璃廠原有 一些書攤也擴展成為書肆。到了乾隆三十八 年(公元1773年)開四庫館、大集天下藏書時, 琉璃廠便發展成「終朝車馬時馳騁」的以書業 為中心的文化街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人類要發展,一方面要面向未來,另一方面要回到人類的源頭,向我們的先輩吸取智慧.」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
這個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凝聚之學,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內部凝聚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系;二是兼容之學,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盡管在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條件下,還是以開放的姿態實現了對外來佛學的兼容,三是經世致用之學,文化的本質特徵是促進自然、社會的人文之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突出儒家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應將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接軌,使其融入現代教育的體系之中.切實可行的法是在現有的學校教育系統中開辟中國優秀傳統教育的通道:在不影響原有課程和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在有關學科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通過報告、講座,或參觀、旅遊、表演、競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陶冶.顯然,這是各相關學科教師,包括地理教師,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1、在地理教學中實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地理學是一門綜合科學,主要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地理學科融自然性和人文性於一體,具有綜合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所以,地理學科易於同其他學科建立科際聯系,包括自然學科、社會學科、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產生和發展於中國特定的地理舞台,存在於某特定的地理環境中.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在地理學科中多顯性分布在人文地理學,諸如文化地理、聚落地理、旅遊地理和農業地理等分科知識中.例如,物質文化層面的中國古代耕作文化、南北方古民居和園林的不同文化特色、我國的物質文化遺產、名勝古跡等;精神文化層面的宗教文化、風俗民情等.由此看來,地理學科涵蓋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內容,藉助於地理教學這一載體,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是現實、可行的。
2、將中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地理教學的具體措施(1)努力挖掘知識元素,精選相關內容。在中國古代地理學上的偉大成就中,有些內容在地理教材中顯而易見.諸如,夏歷中十九年七閏法比古希臘天文學家默冬發現這個周期早160多年;我國有世界上最早的關於哈雷彗星和太陽黑子的記錄;我國古代有關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的可持續發展思想的論述等.教授這些內容能夠增強學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達到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的目的.其中,有些內容地理教師可通過查閱資料進行深入挖掘.例如,關於地殼運動「滄海桑田」之變,以前常常由珠穆朗瑪峰上有海洋生物化石引起學生興趣,教師可進一步,從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引入:沈括於公元1074年到河北西路(約在今河北省西部和河南省北部地區)邊防去察訪時路過太行山麓,發現「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亘石壁如帶,此乃昔之海濱」,便實現了滲透之功效.利用古代地理知識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還要注意精選相關內容.例如,關於教材中的地圖知識,我國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有顯著的成就,但是在教學時要有選擇地介入.關於經緯度制圖,清朝康熙年間的《皇輿全覽圖》是最早採用經緯度制圖法測繪的地圖.道光年間魏源編寫的《海國圖志》是中國第一部採用經緯度制圖法編繪的世界地圖集.該圖集在地圖投影的選擇上,與現代地圖中根據區域位置和輪廓選擇投影基本吻合,地圖符號的設計與現代地圖也有類似之處,不同的國家採用不同的比例尺,堪稱為中國制圖學史上一部關於世界地圖集方面的開創性著作。
(2)以多元化途徑營造教學氛圍,創設學習情境。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出現於地理教學中,往往是作為一些支撐知識用來論證和說明問題的.教師要深入探討、精心設計,採用靈活的方法以營造良好的氛圍,在教學時限內既不喧賓奪主,又能生動而鮮明地突出地理知識點,同時起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之目的.對於人文色彩濃郁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例如,居住文化的地域性,教師可以准備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東北平原地區的口袋房、內蒙草原地區的帳幕(如蒙古氈包)、華北地區的四合院、黃土高原的洞穴(如延安窯洞)以及嶺南地區的干闌(如吊腳樓)等,從中體會我國各民族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關於風俗民情,諸如民族服飾文化,教師可以事先准備好相關民族服裝實物展示或讓學生穿戴好模擬表演,使教學更生動,在活躍的氣氛中理解各民族文化意識和民族性格.③以構建開放的探究式學習機制,搭建互動平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豐富,具有廣闊的外延,教師要善於讓學生走出地理課堂,利用互聯網搜集或社會實踐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