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跨文化交際主要研究什麼
「跨文化交際」的英語名稱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 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通俗來說就是如果你和外國人打交道(由於存在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應該注意什麼問題,應該如何得體地去交流。
從對外漢語專業的角度,「跨文化交際」的概念可以這樣界定:在特定的交際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際者使用同一種語言(母語或目的語)進行的口語交際。它包含以下幾個要點: 1.交際雙方必須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的差異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既是指不同文化圈之間的差異,也是指同一文化圈內部亞文化之間的差異。不過立足對外漢語專業,文化差異主要指不同文化圈之間的差異,尤其是中國和歐美國家的文化差異。因為從跨文化交際的實際情形來看,由於文化背景的差異導致交際失誤,容易引起沖突的主要是中國和歐美國家的人際交往。中國同亞洲地區國家,如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一些 國家的人際交往,雖然也有文化差異的一面,但要順利的多,這是因為這些國家與中國同屬東方文化圈,彼此之間在文化取向和交際規范方面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2.交際雙方必須使用同一種語言交際
這是顯而易見的,假如一方使用一種語言,而另一方使用另外一種不同的語言,交際是無法進行的。但是,既然交際的雙方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又要使用同一種語言,那麼用來交際的語言對一方來說是母語,而對另一方來說必然是第二語言(習得的「目的語」)。比如一個中國人與一個美國人交談,他們可以選擇使用漢語,也可以選擇使用英語,這樣他們就可以用同一種語言直接交際,而不需要通過翻譯這個中間環節。這樣界定的著眼點也是由對外漢語專業的特點決定的。
3.交際雙方進行的是實時的口語交際
跨文化交際的途徑多種多樣。可以是語言符號的交際,也可以是非語言符號的交際,如商品、畫報、實物、影像、演出到呢個其他物化形式符號的交際;可以是現場的雙向交際,也可以是通過媒介的單向交際,如電視、廣播、報刊、廣告等傳播方式的交際;可以是口語交際,也可以是書面交際,如信函、公文等的來往。從對外漢語專業來看,我們著眼的主要是實時的口語交際,即雙方面對面的交談。此外也包括伴隨口語交際而可能發生的書面語交際,即文字傳播方式的交際。
4.交際雙方進行的是直接的言語交際
當前國內的跨文化交際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語教學界。
跨文化交際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它是在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特定時代產生的新興學科。在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是漢語國際推廣戰略決策的需要。跨文化交際又是一門綜合性學額,它是當代社會科學學科綜合研究的結果,學科背景主要涉及文化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言語交際學。其中文化語言學凸顯「文化」的側面,社會語言學凸顯「社會」的側面,而言語交際學凸顯「交際」的側面,這三個不同的側面都圍繞語言符號與非語言符號的「語用」這個核心。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了這么一門綜合性的語言學科。通俗解釋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有這樣一些問題。許多人在語言交流當中有很多障礙,最早的時候溝通障礙在於你的英語表達不好而產生誤解,這是傳統的看法。之後,當雙方的語言能力都很好的時候,好像就沒有障礙了,而這其實是我們的一種誤解。研究之中發現,並不是英語好就能達到溝通的目的。我們過去所說的溝通僅僅是會表達。所以搞外語的人把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譯成中文叫「跨文化交際」。交際,就意味著用語言進行表達,而在語言表達過程中還有許多溝通上的問題。因為前者更注重你的語言表達好與不好,而不注重溝通之中對方是否真正理解到了你所要表達的問題,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傾向於「跨文化溝通」。同時,溝通的目的在於要讓對方理解你要表達的intended message,即你要表達的意思,而不是你所說的話。I know what you are saying, but not what you are trying to tell me or what you mean.而溝通則是在理解what you are saying 的基礎上同時理解what you mean to say.
研究必要性
(一)全球一體化的時代特徵
20世紀人類的科學技術有了突破性的發展,這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和人類的生活方式。現代交通高速發展,航班日益增加,油輪頻繁出入,火車屢屢提速,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家用轎車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大范圍內普及,這使得人們之間的交往空前頻繁。現代通訊技術高度發達,行動電話的迅速普及,可視電話的廣泛應用,這使得人們之間的溝通絕對暢通。尤其是電腦的普及和國際互聯網的誕生,使人類的生活形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突破了以往生活功能空間的限制,辦公無紙化、商務電子化、生活網路化、溝通互動化等無處不在人們眼前展現一個「虛擬的世界」。這些巨大變化的一個核心就是人和人之間的時間、空間距離被拉近了,巨大的地球被壓縮成一個小小的「地球村」,人們可以像村民在小村子裡一樣,隨時、隨地地串門、聚會、交往、溝通。
與此同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也日益加速。經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命脈,圍繞著經濟的發展,國家、民族、地區之間在政治、文化、科技、貿易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頻繁。這種交往可以表現為合作、援助,也可以表現為交涉、我選,乃至於沖突、戰爭,使得世界日已形成一個多元化的格局,而且變得精彩紛呈、變化無窮。事實表明,無論是哪種類型的交往,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大家必須溝通,需要接觸、會晤、談判、協商、討論,這就是外交舞台特別精彩的根本原因。所以這些所謂的「外交」都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際,因為盡管現代科技的發展拉近了人們之間的時間和空間距離,卻無法拉近人們之間的心理距離。不同的國家、民族由於不同的歷史淵源、不同的社會習俗,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文化背景又形成了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社會規范、語用規則,這些因素給跨文化交際帶來的潛在的障礙、低效率的溝通、相互間的誤解以及可能導致的文化沖突,都會給人類帶來不必要的災難。
跨文化交際作為一門新興的邊緣科學,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這個領域的研究無疑是為了適應這樣一個日益發達的跨文化國際交往和人際交往的需要應運而生的。因為這門學科必須研究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的差異,必須研究不同社會結構導致的角色關系、行為規范的差異,必須研究不同民族習俗所積淀的文化符號、代碼系統的差異,必須研究不同交際情景制約的語言規則、交際方式的差異。所有這些研究不但要進行深入的理論探究,還要注重實際的應用研究,這樣才能使這門學科更科學、更完善、更豐滿,從而更好地為這個時代服務。
(二)漢語國際推廣的戰略需求
B. 跨文化交際能學到什麼
跨文化交際可以讓我們的交流和溝通變得更加順利。
這也是跨文化交際的重要作用。
C. 你希望在跨文化交際學到什麼知識
正確的審視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提高跨文化適應能力,提高跨文化的交流技能。
本學期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會了如何正確的審視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如何提高跨文化適應能力,如何提高
跨文化的交流技能。
跨文化交際,即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
D. 論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際意識是學生對其他社會文化有一個整體的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很難在短時間內養成的,因為文化所涵蓋的內容非常豐富。在學生養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後,這種意識對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就有很大的幫助。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那麼什麼是跨文化交際能力呢?具體地說,就是把所學的語言知識與社會的文化習慣和思想觀念結合起來,根據具體環境和對方思想、情感的變化調整自己的話語,使交際得以順利進行。在英語教學的最初階段,教師就必須重視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國外的文化背景,首先讓他們對其他國家的文化產生一定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在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基礎上,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提高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
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英語是連接不同文化的橋梁,因此,英語對學生養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語言不僅是溝通的信息載體,而且是了解他國文化最直接的手段。所以讓學生養成文化意識,首先就必須讓其掌握一定的語言溝通能力。那麼,大學英語教學對學生養成良好的文化意識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對異域文明的把握中加深對其語言現象的理解和領悟,擴大知識面,提高文化素養,從而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
在跨文化教學中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英語教師所要引入的文化內容與學生所學的語言必須密切相關,而且盡量與日常交際或生活當中常涉及的語言知識有關,這樣學生不至於認為語言和文化的關系過於抽象,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將語言知識與文化知識同步傳授。第二,英語教師應該制定一個階段性的文化教學方案和計劃,這樣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階段性地、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文化交際能力。那麼,如何做到有步驟、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呢?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讓學生從學習文化的基礎內容開始,對他國文化有個最初的認識,讓學生對此產生興趣。其次,教師應通過設置一定的文化知識導入,讓學生在初步了解他國文化的基礎上,同時,讓學生對引起這種文化現象的原因和深層次的內容有一定認識。
E. 跨文化溝通這門課有什麼實際意義
實際意義:跨文化溝通是跨文化管理跨的重中之重。文化管理是現代企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卓有成效的溝通是跨文化企業管理的出發點。跨文化溝通這門課提供了解讀陌生文化的方法,並把對文化的理解與對具體的跨文化溝通問題的分析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為學生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跨文化溝通,通常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發生的溝通行為。因為地域不同、種族不同等因素導致文化差異,因此,跨文化溝通可能發生在國際間,也能發生在不同的文化群體之間。
(5)從跨文化交際學到了什麼擴展閱讀
跨文化溝通的概念來由
跨文化溝通概念的來由,源於經濟的全球化,國際間的交流首先是文化的交流。所有的國際政治外交、企業國際化經營、民間文化交流與融合,都需要面對文化的普遍性與多樣性,研究不同對象的特徵,從而獲得交流的效果。
因為文化差異的存在,新進入的人群,在適應中往往還會遭遇文化沖擊(Cultural Shock)。如今很多政府機構與企業組織就積極研究跨文化溝通。
在以往的國際政治外交活動中,出現過很多受歡迎的領導人夫人,很多積極的「夫人外交」的案例,其根本原因是除了女性的和善角色以外,一般比較了解對方的文化特色,而且交流的民間風格,導致很多積極的效應。
在企業的國際化經營中,也有一些失敗的案例,比如被寫入哈佛MBA案例庫的迪斯尼樂園在法國投資失敗,就是源於母國文化中心主義,或者「自我參照檢查」(SRC)。
即便是同在中國,不同省份,語言可能不同;南方北方也有氣候差異、飲食差異,交流中會遇到個性差異,也會出現「水土不服」的說法,其實就是跨文化溝通中的適應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跨文化溝通
F. 跨文化交際主要講什麼的呢
跨文化能力是現代青年的基本能力,是進行文明對話的基礎
跨文化能力有著豐富的內涵,既包括多語言能力,也包括文化理解能力、文化整合能力以及開放包容的精神與合作的態度。跨文化能力已經成為現代青年的基本能力,是人的現代化和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2016年,「國際理解」被列為中國學生核心素養「責任擔當」的內容之一。因為有了理解才有感同身受,才有彼此欣賞和相互尊重,才能推己及人,自覺反對文化霸權主義或文化部落主義,真正樹立起全球意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未來能夠擔當中華民族復興大任、推進世界和平發展的人,必定不是狹隘封閉、傲慢自大的人,而是有著高度「國際理解」能力的人。通過跨文化培養,引導青年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與他人、本國與他國、本土文化與其他文化的共性與差異,增強國際理解和跨文化能力,才能自如行走在不同文化之間,進行國際交往和文明對話。
中國已躍升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二大消費市場,隨著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未來中國與其他國家在經濟文化上的交流合作將會更加深入。大到兩國政府間的戰略合作,小到企業間的商貿洽談,熟練掌握相關專業知識、熟知彼此所在國家或地區的法規和制度都是開展合作的最基本要求;如果想要促進更深更廣合作,那就更需要了解彼此的思維模式、傳統觀念和社會習俗這些更深層面的文化,從而把握不同,求同存異,共同發展。這些顯然都需要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人來完成。
中國社會對跨文化一直有著自己獨特的認識,對跨文化人才培養有著獨到的見解。中國傳統的「和」文化既是跨文化的表現形式,又是跨文化的實現方法和價值追求,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和而不同」,是在堅持自身立場的同時,能夠包容差異、心平氣和地共存而非對立。在文化交流加深同時沖突不斷的當下,中國高等教育應該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深得中華文明精髓的「現代君子」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擺渡者」。
跨文化人才培養有助於涵養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
交流是一個對等的概念,有你有我才有交流;沒有自我,就沒有真正的交流。文明交流也是如此,應該是對等的、平等的,應該是多元的、多向的;在文明的交流上,沒有大小強弱之分。跨文化能力意味著對文明交流的方式也有著良好的把握:既有能力站在自己文化的立場上觀察他文化,又有能力以其他文化的視角來反觀自己的文化,在這種觀察與反觀中達成對不同文化的深層次理解,從而培養出真正的文化自信與文化關切。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有一段落後的經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人的自信心;通過跨文化學習和比較,有助於我們的青年把這一段歷史放到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去觀察,放到更廣闊的古今中外政治經濟大格局中去解讀。在觀察與反觀中,當代青年對中華文明的生命力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對自己的文化之根和今天的成就會有更深刻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