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發布,如何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
黃河歷史悠久,流域廣闊,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留下了精彩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穿越時空,為黃河流域增添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編制和出台該文件旨在推動落實中央關於加強黃河流域文物保護和利用的重要決策和實施。
多年來,黃河流域在考古、大遺址保護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石窟古建築和寺廟的保護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黃河流域文物保護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不強,文物保護、接觸和利用的整體水平不高,文物復興的途徑不多,區域間發展不平衡,保護與開發建設之間還存在矛盾,與當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融合還不充分,難以形成對黃河文化保護和弘揚的有效支撐。同一條黃河,同一片黃河泥,歷史上的泥與今天的泥形成呼應,黃河精神得以傳承。
②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什麼旅遊帶開展黃河文化宣傳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開展黃河文化宣傳。
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的著力點如下:
1、做好黃河流域文化遺產資源的調查。利用最先進的科技手段,建設黃河文化遺產檔案館、黃河文化數字博物館、黃河文化遺產資料庫、黃河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作為公共文化資源項目對公眾免費開放。
2、做好黃河文化遺產保護的場館建設。重點做好黃河文化博物館、黃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使全流域九省區文化遺產精華薈萃於此,全面立體反映黃河流域文化全貌。
3、建設國家級文化遺址公園和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在文化遺址公園方面,重點是裴李崗遺址、賈湖遺址、北陽平遺址、仰韶遺址、二里頭遺址、雙槐樹遺址、大河村遺址、開封城摞城遺址、殷墟遺址等,通過遺址公園進行保護與傳承。
在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方面,重點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比如以二十四節氣、太極拳、少林拳、大禹治水為代表的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說唱文化為代表的寶豐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加強以淮陽、浚縣為代表的民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
文旅融合,創新開發黃河文化資源
文化創意、文化創新彰顯的是一個地方的文化高度。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的最好方式是對文化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發展好黃河文化就是要做好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兩篇大文章,真正實現文化與旅遊的融合發展。
③ 聯合印發《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黃河文化資源的現狀如何
聯合印發《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黃河文化資源現狀比較完整。
我國從古到今都是一個文明國家,對於文化傳承和發揚是必不可少,國家繁榮和昌盛也是在文化基礎上所進行。文化是民族之魂,也是民族之根,傳播文化是發揚光大祖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此對於文化保護是至關重要。不僅僅是對黃河領域文化進行保護,對其他各個領域文物和古代資源保護也同樣重要。如果身邊出現了像古墓或者古代文化象徵事物等現象產生,一定要積極向上級反映保護文化遺產。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發揮自己愛心,去保護我們這個有愛的國家。這樣才能更好去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揚中華民族偉大精神。
④ 官方印發《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如何守住母親河的根與魂
官方印發了《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這個官方文件主要用於作出保護利用黃河流域文物工作部署,意圖來保護和傳承黃河文化的行動實施和行動指南。要想守住母親河的根與魂,首先要堅持保護原則,其次是要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堅定民族文化自信。
對黃河文物進行深入深入的挖掘,具有時代價值,這可以讓寶貴的傳統遺產得到傳承和發揚。對於傳承和保護文化,我們需要與時俱進,在創新中讓歷史文化的生命的延續。為了讓黃河文物更加的融入大眾需要,相關工作者講好黃河故事,這是群眾所期待的。將黃河的歷史文化與現代相融,可以讓歷史的光芒照進現實,從而更好的自然,每一個中國人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