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什麼時候
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端午節。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7個傳統節日:
1、春節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年節」。
2、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3、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4、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5、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時在農歷八月十五。
6、重陽節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7、中元節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
2. 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什麼
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此薯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段扒宴
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握銀至今不輟。
3. 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蘊藏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深厚情感。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劃龍舟、插艾草、沐蘭湯、吃粽子、掛香囊等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與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的命名
端午節:「端」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
重午節:「午」,屬十二地支,夏歷以地支紀月,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
除此之外,端午節的叫法還有:端陽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非遺中的端午
4. 非物質遺產的四個節日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人們世代相傳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與物質文化遺產相比,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強調歷史沿革、社會文化背景、技藝流派、價值觀念等元素。四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日是指中國政府在2017年叢凱公布的四個與民間文化密切相關的非物質遺產節日:
1. 傳統節日:由國務院列為法定節假爛慎日的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
2. 民間藝術節日:如中國剪紙年、中國民間音樂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等;
3. 傳統技藝節日:如中國插花節、中國織造節等,旨在弘揚傳統技藝,促進相關職業和行業的發展;
4. 民俗節日:如山東泰安泰山國際鬼王宴、廣西南寧鹿山花炮大會等,這些民俗節日蘊含著當地的歷史、文化、風俗等元素,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人情味。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日並非全部,還有許多其他的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傳統節日、紀念日和主題活動。絡繹不絕的傳統文化節日,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滲歷喚的重要載體。
5. 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哪個
中國首個入選非物質文化節日的是端午節。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鏈棗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的傳說
認為端午節起源於"惡月惡日"(見張心勤《端午節非因屈原考》)。漢代北方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且有「不舉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嬰兒無論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撫養成人,一旦撫養則男害父、女害母。
甚至出現了「五月到官,至免不遷」,「五月蓋屋,令人頭禿」等說法。東漢王充《論衡》對「五月五日生子不舉」的解釋:「夫正月歲始,五月盛陽,子以(此月)生,精熾腔罩熱烈,厭勝父母,父母不堪,將受其患。」
一般認為這一習俗從戰國就開始流行。此俗在東漢王充的《論衡》、應劭《風俗通》以及《後漢書》中多有記載。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因而出現了相關的文化活動,形成了頗有特色的「避五棚圓拆毒」、「躲端午」等習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端午節
6. 中國首次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什麼
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端午節。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民俗內涵最豐富的節日之一,這從節日名稱中就可看出。端陸轎午節,除了民間通常說的端陽節外,又名天中節、天醫節陪讓、衛蘆悉局生節、女兒節、龍舟節、粽子節、詩人節等等。具有千年歷史的端午節影響范圍廣泛,雖然各地因自然風土與人文環境有所差異,具體的節日習俗上也各有側重,但總體來看,在千年的傳承發展中,形成了具有全國共享意義的端午節節俗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