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有世界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是哪些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有1、長城 2、北京故宮 3、北京頤和園 4、北京天壇 5、敦煌莫高窟 6、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7、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8、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9、孔府、孔廟、孔林 10、武當山古建築群 11、西藏布達拉宮和大昭寺 12、平遙古城 13、麗江古城 14、蘇州古典園林 15、明清皇家陵寢 16、龍門石窟 17、大足石刻 18、都江堰―青城山 19、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20、山西雲崗石窟 21、澳門歷史城區。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崑曲、中國書法、蒙古族長調民歌、古琴藝術、中國篆刻、中國雕版印刷技藝、中國書法、中國剪紙、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南京雲錦織造技藝、端午節等。
『貳』 我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緙絲、 全聚德、蘇綉、吳歌、評彈、中和韶樂、川劇變臉、灘頭年畫、江永女書、南京雲錦、西安古樂、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顧綉等。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機構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簡稱非遺協會,成立於2013年11月6日,其隸屬於文化部,是一家以保護和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的社會團體法人機構。
一、灘頭年畫
南音也稱「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音樂。兩漢、晉、唐、兩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並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遺韻的文化表現形式--南音。
『叄』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媽祖信俗是指媽祖信仰習俗,又稱神女信俗、靈女信俗、神姑信俗、元君信俗、娘媽信俗態塵洞、娘娘信俗、天妃信俗、天後信俗、天上聖母信俗、湄洲媽祖信俗等等,這是由於歷代民間、朝廷或宗教對媽祖的封號先後不同而嬗帆枯變。
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決定將」媽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也是莆田市第一次世界級遺產,使湄洲獲得了一張世界名片。
『肆』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有崑曲、古琴藝術、端午節、中國篆刻、中國書法、中國剪紙。
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相對,合稱「文化遺產」。
2020年12月,隨著「太極拳」和「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的申遺成功,中國已有42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位居世界第一。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達、表現形式、知識、技能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眾提供持續的認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公約》所定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方面:
1.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 表演藝術;
3.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4.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 傳統手工藝。
『伍』 什麼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歷豎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三)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五)傳統體育和游藝;(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共有39個項目躋身世界級非遺,項目總數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31項,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1項。而在這39項非遺里,江蘇本土出產以及與江蘇有關的文化瑰寶佔了8項,數量上居全國第一!
不看不知道,江蘇味兒的世界級寶藏竟然有這么多!
崑曲
崑曲,又稱昆劇、崑腔、崑山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崑曲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太倉南碼頭,後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崑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崑曲在2001年首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古琴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2003年11月7日,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第2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古琴發展史上的眾多流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發源於江蘇。如揚州的廣陵派、常熟的虞山派、南京的金陵派、南通的梅庵派、蘇州的吳門派、鎮江的夢溪琴館和徐州的銅山琴館。
管平湖、梅曰強、劉少椿等大師也出生在江蘇並長期在江蘇活動,因此,江蘇當之無愧的是古琴藝術的大省。其中常熟又被稱為「古琴之鄉」,首屆中國古琴藝術節就曾在這里舉行。
剪紙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和最為流行的漢族傳統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2009年肢陪大剪紙入亂消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江蘇剪紙自北向南主要分布於徐州、揚州、南京、常州金壇和和南通一帶,已有千年歷史,其中尤以揚州剪紙和南京剪紙的歷史跨度最長,影響最大。另外,徐州邳縣的剪紙也是全國南方派秀麗多姿的代表風格之一。
端午節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賽龍舟的習俗。
有趣的是,「中國端午節」的申遺是由「三省四地」聯合打包——湖北秭歸縣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市的「西塞神舟會」及湖南汨羅市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江蘇蘇州市的「蘇州端午習俗」。其中,蘇州端午節的習俗與其他地區紀念屈原不同的是,紀念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名將伍子胥,並且習俗出現較其他地區早300多年。
雕版印刷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作為最早在中國出現的印刷形式。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剛經》(現藏大英博物館),不過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約2000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揚州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是中國國內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9年揚州雕版印刷作為雕版印刷技藝的核心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傳統木結構營造
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是古老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漢族傳統建築是以木結構框架為主的建築體系,以土、木、磚、瓦、石為主要建築材料。營造的專業分工主要包括: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磚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畫作、搭材作、裱糊作等,其中以大木作為諸「作」之首,在營造中佔主導地位。
這種營造技藝以師徒之間「言傳身教」的方式世代相傳,延承至今。2009年,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研究所負責申報的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江蘇地區的代表性技藝為蘇州香山幫,香山幫是我國古建史上一個著名的建築流派,集木作、水作、磚雕、木雕、石雕等多種工藝為一體,尤其以木工見長,有「天下木工皆出於香山」的美譽。
蠶桑絲織
蠶桑絲織是漢民族認同的文化標識,五千年來,它對中國歷史作出了重大貢獻,並通過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為更好地保存保護祖先留下的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浙江、江蘇、四川三省聯合以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為項目由中國絲綢博物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正式入選。
5000多年前,江蘇先民已經從事絲綢生產,1840年以後,近代機器絲綢工業在江蘇悄然興起。江蘇地區的代表性技藝為蘇州緙(kè)絲織造技藝、宋錦織造技藝。
雲錦
雲錦又稱南京雲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至今已有1580年歷史。因色澤光麗燦爛,狀如天上雲彩,故名雲錦。雲錦區別於蜀錦、宋錦的重要特徵是大量用金(圓金、扁金)做裝飾,用色豐富自由,紋飾醒目。其品種主要有三類,即庫緞、庫錦、妝花。
現代只有南京生產,稱為「南京雲錦」。現在只有雲錦還保持著傳統的特色和獨特的技藝,一直保留著傳統的老式提花木機織造,於2009年9月成功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陸』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皮影戲、剪紙、古琴、珠算、二十四節氣、針灸、書法、京劇、活字印刷術、清明節等等。
1、皮影戲
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柒』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呢
1、南音也稱「弦管」「泉州南音」,福建省閩南地區的傳統音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內容之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崑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古琴藝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蒙古族長調民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侗族大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音
『捌』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什麼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如下:
一、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揚州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之一,是中國國內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9年,雕版印刷技藝正式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玖』 世界非文化遺產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或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截至2018年底,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遺名錄(含「急需保護名錄」和「優秀實踐名冊」)的項目已達40個,也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01年通過的:崑曲;
2003年通過的:古琴藝術;
2005年通過的: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
2009年通過的: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福建南音、南京雲錦、安徽宣紙、貴州侗族大歌、廣東粵劇、藏族《格薩爾》、浙江龍泉青瓷、青海熱貢藝術、藏戲、新疆《瑪納斯》、蒙古族呼麥、甘肅花兒、西安鼓樂、朝鮮族農樂舞、書法、篆刻、剪紙、雕版印刷、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端午節、媽祖信俗;
2010年通過的:京劇、中醫針灸。
2011年通過的:皮影戲。
2013年通過的:珠算。
2016年通過的:二十四節氣。
2018年通過的:藏醫葯浴法
『拾』 非文化物質遺產有哪些
非文化物質遺產有:
1、南京雲錦織造技藝,是南京的傳統技藝,2006年5月20日,南京雲錦織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Ⅷ-13。2009年9月30日,中國南京雲錦織造技藝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京雲錦織造技藝,網路-中國篆刻,網路-中國皮影戲,網路-媽祖信俗,網路-送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