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紅山文化超想像器型是什麼意思

紅山文化超想像器型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5-25 11:11:09

① 什麼是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最早發現於內蒙古赤峰市郊的紅山而得名。它的分布面積之廣,是絕對能讓你震驚的,它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以及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歷史之悠久,距今已有五千年到六千年,而它延續了足足有兩千多年。紅山文化,可以說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之一。
紅山文化是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鼎盛時期,它的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紅山文化的晚期逐漸父系氏族過渡。紅山文化時期的人們主要從事農業,還有飼養業,如豬、牛、羊等,狩獵、漁獵。在石器中煙葉形、草履形的石耜、桂葉形雙孔石刀是富有特徵的農耕工具,還有磨製和打制的雙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鋤、石磨盤、石磨棒和石鏃等。而在同時期細石器工具發達,細石器中的刮削器、石刃、石鏃等器物。

② 紅山文化是什麼

我承認我是復制的。不過。你可以看看!
也許對你會有幫助!
紅山,蒙語稱:烏蘭哈達,意為紅色的山峰。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東北郊的英金河畔。傳說內蒙赤峰的紅山,原名叫九女山。遠古時,有九個仙女犯了天規,西王母大怒,於是九仙女驚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灑在了山上,因而出現了九個紅色的山峰,所以,後來都叫它「紅山」。
公元20世紀初,中國處於軍閥割據的年代,當地喀喇沁蒙古王公聘請了一位叫鳥居龍藏的日本學者來講學。據日人回憶,當年他越過遼上京(今巴林左旗)來到了紅山,在附近地面上發現了一些陶片。1919年,來了一位法國人,它的名字叫桑芝華。他來到內蒙林西(今巴林右旗),無獲而歸。還有一位法國人,名叫德日進,他在紅山一帶發現一些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細石器。1930年冬,從東北通遼來一位梁啟超的兒子叫梁思永,他生於澳門,從美國留學歸國後,開始研究考古學。它收集了一些鳥居龍藏的資料後,參加了中國科學院考古組。他到過林西、沙拉海、鍋撐子山一帶,僅發現一些陶片後就回北京了。
1933年,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當時熱河省省會——承德。隨後來了一批所謂的日本考古工作團,叫滿蒙考察團。有個叫濱田的,是當年東京大學校長。他們來的動機是: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想在內蒙古找出不屬於中國歷史文化的憑據。結果在紅山30多處遺址僅發現一些陶器殘片和幾件青銅器,都屬於中國歷史文物,結果是日寇枉費心機。
解放後,梁思永先生為中國考古所副所長。中國考古學家尹達先生出版《中國新石器文化》一書,梁先生作序。尹達先生認為:紅山文化是北方細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結合。兩位學者論述了東北這一文化現象,屬於長城南北接觸產生的一種新文化現象,並提出定名為《紅山文化》。
紅山古玉的正式發現,是20世紀70年代的事情。1971年5月,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在北山植樹時,意外掘出一件大型碧玉雕龍。從此,人們開始意識到,中國玉雕藝術的源頭可能發生在紅山文化時代的西遼河流域。
其後不久,在內蒙敖漢軲轆板壕、克什克騰旗好魯庫石板山,阜新胡頭溝等地紅山文化遺存中又陸續發現了數批玉雕龍、大型勾雲佩等紅山文化玉器。1979年5月,考古工作者又在遼西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找到了具有科學地層依據的紅山文化玉器墓葬,從而使紅山文化確有玉器成為定論。
1981年12月,在杭州舉行的《中國考古學會第二次年會》上,遼寧省考古研究所孫守道先生等,向大會提交論文:《遼河流域的原始文明與龍的起源》,又一次確認了上述發現均屬《紅山文化》。此後,一時造成了世界考古界的轟動。大批海內外學者紛至沓來東北考察。與此同時,已故的中國考古大師蘇秉琦先生,對紅山文化作了進一步的肯定。確認:東北地區的紅山文化,是中國五千年前中華文明的曙光。
編輯本段源流
紅山文化源流的研究,是建國後特別是近幾十年來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之一。目前,學術界大致有四種意見:
一、紅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系統的原始文化,或是仰韶文化的變體;
二、紅山文化繼承了河北磁山文化;
三、紅山文化很可能是細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相互影響之後產生的新文化,含有細石器和仰韶文化兩種因素;
四、紅山文化是這個地區獨具特徵的一種新石器文化。有其自身的發生發展過程。同時受到其它文化影響,
四說並存,各持己見,後者的認識比較符合實際,考古學揭示泥質陶、彩陶、壓印「之」字紋夾砂陶、石器、細石器共存,是紅山文化獨具的特點,龍題材是紅山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內容,這一「族徽」性的花紋圖案從紅山文化早期一直延續到它的晚期。在石器中煙葉形、草履行的石耜、桂葉形雙孔石刀是富有特徵的農耕工具;細石器中的刮削器、石刃、石鏃等器物,小巧玲瓏,工藝精湛,陶器中的泥質紅陶和夾砂褐陶的盆、缽、罐、瓮等各有自身的裝飾紋樣,而橫「之」字形紋和直線紋是紅山文化具有特徵的紋飾,泥質陶中的彩繪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器物,雖然受中原仰韶文化的影響,但二者之間仍有各自的異同點(共性與個性)。仰韶文化彩陶紋飾是用黑、紫或白色做裝飾地的,與紅山後陶器類型相比是多彩的,帶狀紋飾中夾有圓圈渦紋、葉形紋、斜格子紋和繩紋,而且單獨配有「S」字型、「X」字型等紋飾,與紅山後類型陶器迥然不同。紅山後類型陶器中,連點弧線紋是一種墜落形式的,這在仰韶文化陶器中是沒有的。二者之間也有相似點,紅山文化紅山後類型的「紅頂碗」式的缽與仰韶文化後崗類型的同類彩陶相似,彩陶之中的平行線形、平行斜線組成的三角形紋與後崗類型的同類彩陶相似,它們的相異點,說明各自的文化特徵;它們的相同點(或類似)說明年代大體相近,但不能簡單地認為紅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支系、地方變體或混合文化等。
紅山文化的內涵在西遼河流域也並不單一,它包括不同經濟類型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的地方類型或不同的發展階段。大凌河流域的東山嘴、牛河梁、城子山遺址、胡頭溝玉器墓一類紅山文化遺存,就不同於老哈河流域的紅山後、西水泉、四棱山等一類紅山文化遺存,前一類型多出一種用途特殊的彩陶筒形器、磨光泥質黑陶圈足器,不見或少見紅山後類型多見的「紅頂碗」式缽器類和三角間渦紋彩陶圖案。這說明形成紅山文化決非單一的農耕,而是以農耕為主,農牧漁獵結合的經濟類型和多樣的文化內涵所促成。新的考古發現為我們揭示紅山文化的發展規律和性質提供了依據。以自身發展為主,文化間的影響曾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文化 影響首先是紅山文化分布區的「諸文化」的相互影響;與中原文化的影響也不是單方面的,而是相互影響的。
考古學家們根據三十年來考古發掘成果證明,我國史前期存在著兩大文化區系,即中原古文化和北方古文化,其中北方古文化又由紅山文化和河套文化組成,這兩大文化區系有共性又有個性,不能把北方古文化簡單地看成中原古文化的支系或地方變種。
要認識紅山文化的淵源,首先的任務是在本地區尋找出早於紅山文化的遺存,1983年興隆窪遺址發掘後,明確認識了興隆窪文化才使探討紅山文化源頭,有一個扎實的比較對象。
興隆窪遺址中發現紅山文化早期、中期房址分別打破興隆窪文化聚落圍壕的地層關系,又具有早期石器文化遺存的特徵,經C14測定年代距今7470+80 ——6895+-205年大大早於紅山文化,與紅山文化前身有關,可稱「前紅山文化」,隆窪文化與紅山文化分布地域大體相同。
紅山文化早期與興隆窪文化陶器大多陶質粗疏,火候較底器類和紋飾種類較少,一般有夾砂褐陶筒形罐、粗泥(含細砂)陶缽,代表性紋飾是壓印「之」字形線紋,以及網格狀劃紋等。可以看出紅山文化早期比興隆窪文化內涵豐富,並表現出一定的進步性。
隆窪文化已有一定水平的農業生產,有相當規模和數量的聚落址。可以認為是產生紅山文化那樣繁榮的原始農業社會的基礎。
這表明興隆窪文化與紅山文化具有傳承關系可能就是紅山文化的源頭。紅山文化以後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1973年敖漢旗小河沿類型的發現,為這個問題找到了有力的線索。小河沿文化類型是近年新分出的一種文化類型,它和石羊石虎山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在器物的器形、彩陶圖案、紋飾方面,都具有與紅山文化類型不同的特點,其年代晚於紅山文化。結合敖漢旗小河沿南台地遺址和翁牛特旗大南溝石棚山墓葬群所獲得的資料,在考古學上確定為「小河沿文化」。其分布區同紅山文化基本一致,其文化特徵可歸納以下三點:
(1)石器。磨製石器和細石器共存,有打制石器,有四邊起棱,橫截面呈長方形的磨製石斧、石耜、出現磨光石鏟,細石器有石鏃和骨柄刀的石刃。石刃加工精緻。聯系陶器上出現的豬首陶塑,反映其經濟生活為農牧結合兼營狩獵。
(2)陶器。有泥制紅陶、夾砂灰陶、泥制灰陶和泥制黑陶四類。飾細繩紋、刻劃紋和附加堆紋,由細繩紋組成的菱形回字紋已初具雷紋特徵。彩陶以黑彩為主,有紅彩和施白衣,紋飾有斜平行線紋,折線回字紋,有內彩,一種典型繪法為施白衣後用平行斜線畫出區界,內添黑、紅、棕色三彩,組成回字、三角、八角、網狀等多種幾何圖案,朱繪已見多例,其器物為夾砂灰陶直筒罐類、缽盆和鏤空豆類、壺類以及器座、盂、尊、雙耳大口罐型器。晚期出現大平底盆,大敞口折腹淺盤細柄豆,並出現有彩繪陶。
(3)墓地。氏族墓地選擇在高山上,墓地內部分區,區內分行,墓室結構為土坑豎穴或洞穴,有墓前用火燒墓坑的習俗,單人仰身屈肢葬男女和葬,男性墓多隨葬生產工具。並有束發、佩帶項環和臂環的習俗。
小河沿類型與紅山後類型目前雖未發現明確的地層疊壓情況,但兩者之間在文化內涵上有明顯的時代早晚和承襲關系。值得注意的是,小河沿類型石器中細石器加工更為精緻,圓弧骨柄石刃刀更為普遍實用,反映出生產技術較紅山後類型更為進步。小河沿類型早期陶器與紅山後類型承襲關系比較清楚,均有泥質紅陶和彩陶,小河沿類型的泥質紅陶斂口缽、夾砂灰陶式深腹罐、雙耳雙口連通壺以及平行斜線的彩陶花紋、刻劃紋等,都有脫胎於紅山後類型的跡象。泥質灰、黑陶增加,但卻不見壓印「之」字紋,而被細繩紋及菱形回字紋所代替。其它如鏤空豆、尊等多種器類的出現,彩陶圖案的幾何化,表明制陶業有了新發展。
小河沿類型出現了雙間房址和男女和葬的習俗,說明當時已進入原始公社解體階段,在社會發展階段上,表現出較紅山後類型進步。在時代上應是介於紅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層文化之間的遺存,是由紅山後類型直接發展演變的類型。
小河沿文化之後,這里是夏家店下層文化分布的中心區,在敖漢旗南台地曾發現小河沿類型晚期文化層被夏家店下層文化早期房址打破的地層關系,一些文化因素已開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先河,如磨光泥質黑陶增多,朱繪和彩繪出現,繩紋興起,折腹器、大敞口淺盤細柄豆、大平底盆、鏤空圈足器等都具有紅山文化時期的特徵。這樣,由於小河沿類型的發展,填補了紅山後類型和夏家店下層文化之間的空白,它們已基本可以銜接起來,從此,距今四千年前,西遼河、大凌河流域已進入青銅時代。
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形成過程與去向如何,前者涉及到它與紅山文化的關系,後者則涉及到它與燕文化的關系。
編輯本段發展
紅山文化是我國東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亦稱史前文化,距今約5000年前。它的宏觀環境:地處大興安嶺南緣和燕山北麓地帶的西遼河流域,位於東經117°—123°、北緯41°—45°之間。這里是銜接東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帶,也是中原農耕文化與北方草原文化的交匯區域。縱觀世界地理,西遼河地區屬於亞歐大陸草原通道的東南緣,連接北太平洋西岸。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就確定了自古以來處於遼河西域銜接中國南北和世界東西方的交通要沖,是多種經濟文化類型交錯、多種民族成份雜居和多種文化因素薈萃的中心之一。紅山文化就是這一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優秀文化。
近萬年以來,西遼河地區的古代歷史文化發展面貌,可以大體上劃分為:早期的農耕文化和後期的游牧文化這兩個發展時期。其主要原因是氣候環境的變化。農耕文化包括紅山諸文化和夏家店文化,時間相當於新石器時代中期至青銅時代早期,距今約8000——3500年。此間,西遼河地區與我國其他地區一樣,正經歷著全新世中期的氣候最適宜期,雨量充沛、空氣暖濕、溪沼遍布、草木叢生。
由於地近燕山和大興安嶺夾角之間的淺山丘陵相對高亢的地勢條件,為這里的古人類提供了較其它地區更為優越的生存條件。半個世紀以來,從這一地區出土的大量磨製的石犁、石斧、石磨盤、石刀、石紡輪、陶器、骨製品等等,說明了這一時期先後在這里的諸種早期農耕文化,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在紅山文化鼎盛時期,距今約5500年左右,紅山古國的形態就已經出現了。祭壇、女神、宗廟、積石冢,這三種極為重要的因素眾所周知,姑且不論。我們有必要提出對玉豬龍的造型探討一番。內蒙古考古專家布穀先生認為:玉豬龍,國內外收藏不少。其個體造型既形似,又神似,都是紅山文化特定產物。已知其分布范圍北起赤峰北部,南至遼寧西南部,以此距離為直徑的一個圓。
紅山文化晚期已出現社會產品分配不均等現象。牛河梁積石冢的大型墓規模大、隨葬玉器很多,說明墓主生前居於一般社會成員之上。當時還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營建壇廟,牛河梁女神廟遺址經發掘考證,就是紅山文化遺址。在喀左的東山嘴遺址,有一座石砌的祭祀建築基址。它以大型方形祭壇為中心,北翼有兩條南北走向的石牆基,南翼有長條形石堆,祭壇前端是石圈形台址和圓形石砌基址。這處遺址中還出土了小型孕婦塑像和大型人物坐像等。根據冶銅業的產生,財富分配的不平等及祭祀用大型禮制建築的出現,有人認為紅山文化晚期已進入文明時代;也有人認為處於軍事民主制時期。
編輯本段藝術
(1)陶塑藝術
位在北方內蒙古赤峰的紅山文化,出現立體圓雕的裸體婦女像,有些胸前的乳房突起,有些則是軀體具有孕婦的特徵;在遼寧省建平、凌源二縣交界處的牛河梁,出土面塗紅彩的泥塑女神頭像,此地也是紅山文化的分布區,推測是一座女神廟或女性為主的祭祀遺址。紅山文化大量出土的陶塑女性,部分學者推測是生育神或地母神的象徵,同時也是母系社會的具體表現。
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主要有筒形罐、斜口器、瓮、豆、帶蓋罐等。紅山文化陶器的幾個特徵包括:
1.紅山文化陶器以夾砂灰陶和泥質紅陶兩大陶系為主,而泥質紅陶占的比例要大於夾砂灰陶。
2.筒形罐代表了紅山文化陶器的基本器形。紅山文化的筒形罐特徵是口大底小、腹壁斜直,屬於筒形罐的晚期形制,後從筒形罐中又異化出筒形器,形成紅山文化陶器演變的一個新特徵。
3.壓印之字紋是紅山文化陶器紋飾的風格。之字紋線細而紋帶較寬,連線和篦點共用,橫壓豎排與豎壓橫排共用,直線與弧線、波浪線共用。之字紋飾又往往與筒形罐結合在一起,成為紅山文化陶器更明顯的特徵。
4.彩陶在泥質紅陶中佔有相當的數量。紅山文化彩陶以黑彩為主,也有紅、紫彩,圖案以龍鱗紋、勾連花卉紋和棋盤格紋三種最具代表性。
(2)石雕藝術
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玉雕作品中,就有許多是以動物為題的玉石雕刻, 例如紅山文化出土的豬龍玦形器,但是否就是玉玦則仍待討論,同形的玉飾在遼寧、內蒙古和河北等地均有發現,可能是由豬的形象再被神格化所衍生而來,或者是「龍」在早期神話傳說階段的形像。在紅山文化遺址,還出土鳥、龜、虎形佩和魚形石墜等小型的動物形像作品,主要是以玉或綠松石所雕。
玉器的使用和喪葬的禮儀是紅山文化的一大特點,也是了解當時社會結構的窗口。從目前大考古發掘來看,一般紅山人的墓地多為積石冢,是規劃的墓地,處於中心的大墓唯玉為葬,而墓地越向邊緣規格越低。大墓附近的墓葬有的也葬有玉器,但是數量和規格明顯較中心大墓低,但同時還葬有數量不等的豬、狗等,再低等級的墓葬只有陶器陪葬,個別的墓葬沒有陪葬品。這說明紅山文化的社會結構等級制度嚴格,已經出現了階級分化,貧富差距很大,有了私有制的概念,甚至已經形成了原始的國家。
玉器的起源是裝飾,玉器的使用從薩滿文化發展到族權、神權、兵權的象徵,很多玉器是原始禮器,一些動物的造型是氏族的圖騰。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學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通過多年來的考古研究發現,貓頭鷹是紅山文化主要圖騰崇拜物。據介紹,玉貓頭鷹在紅山文化出土數量最多,最大的達到十幾厘米高;姿態各異,有模擬的,也有抽象的,同其他動物的組合也是千變萬化。考古人員說,紅山文化時期,人們恐懼黑暗,希望在黑暗中得到光明或者看清一切;人們經常遭到其他野獸的攻擊,希望能夠像鳥兒一樣飛起來,以避免收到傷害;人們過著農牧漁獵生活,又希望像雄鷹一樣輕易地捕捉到獵物。而貓頭鷹具備這一切優勢,貓頭鷹是遼西地區普遍存在的猛禽,黑夜活動,可以飛向高空,又給人以通達天地陰陽的神秘感。所以,紅山文化時期先民們寄希望於貓頭鷹能夠給予自身與自然界抗爭的神奇力量,這樣,貓頭鷹成為紅山文化時期先民們的圖騰崇拜物應該是一種必然。
編輯本段文化遺址
八十年代中期,經過對遼西東山嘴-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祭壇、積石冢的發掘,終於取得了更重要的成果。
遼寧省朝陽市的喀左縣東山嘴遺址坐落在山樑頂部中央,面向東南,俯瞰大凌河開闊的河川。這是一處用大石塊砌築的成組建築遺址,呈南圓北方、中心兩側對稱的形制。南部圓形祭壇旁出土的陶塑人像中,有在我國首次明確發現的女性裸像。伴隨出土的陶器如鏤孔塔形器等造型奇特,顯然不是日常生活用具。可見,這是是神聖的祭祀所在。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的凌源、建平兩縣交界處,是1981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的。現已在五處地點發掘出許多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跡,發現了距今大約5500年前的大型祭壇、女神廟、積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築。遺址內涵豐富,出土文物精美絕倫、世界罕見。這一重大發現把中華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稱為「東方文明的新曙光」。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是可與埃及金字塔、印度亨覺達羅古文明相比的世界性發現,該遺址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紅山文化壇、廟 、冢,代表了已知的我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專家們因而對中華文明起源史、中華古國史進行 了新的思考;把中華文明起源史的研究,從四千年前提早到五千年前;把中華古國史的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大到燕山以北的西遼河流域。
自80年代以來,系列紅山古玉的發現和研究,接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遼寧西部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的沙拉鄉茶海遺址,屬於前紅山文化類型。經過年代測定:距今8000年前。這一重大發現,印證了當代考古大師蘇秉琦先生於1991年8月為阜新玉龍文化節手書題詞「玉龍故鄉,文明發端」的論斷。
查海遺址經過發掘出土有玉玦、玉匕、管狀器、如斧似錛形器等。陸續發現有:阜新胡頭溝墓葬出土的玉龜、玉鴞、玉鳥、玉璧、玉環、魚形玉佩、聯環玉璧;凌源三官甸子墓葬區發現的馬蹄形玉器、玉鉞、玉環、勾雲紋玉飾、玉蟬、竹節形玉飾、豬首玉飾;建平縣牛河梁積石冢群發現的玉環、雙聯玉璧、馬蹄形玉箍、玉豬龍、玉璧、方形玉飾、棒形玉器、勾雲形玉飾;喀左東山嘴子遺址出土的雙龍首玉璜、綠松石鳥形佩;巴林右旗那斯台遺址發現的玉蠶、玉豬龍、玉鳳、勾雲紋玉佩、玉鴞、魚形玉飾、三聯玉璧、勾雲形玉器、玉斧、玉管等。
此外,在遼西地區和內蒙古赤峰市的敖漢旗、翁牛特旗、西林郭勒盟所屬各旗,也都有玉龍、玉琥、玉鳥、馬蹄形玉箍、勾雲紋玉飾、玉斧、玉棒等各種形制的玉器發現,而且數量相當可觀。尤為遼寧大學古文化應用研究所兼職研究員黃康泰先生,積數十年對古文化的研究和田野考查的經驗,在有關專家指點下,徵集了千餘件紅山文化系列玉器。其中除了含蓋上述各類型制的玉器外,當以「萬年雌雄玉龍」為佼佼者。今遼寧著名古玉收藏家齊人先生,積數十年之辛,其收藏之紅山古玉器中堪為一絕的是5000年前的一對雌雄玉龍,雌龍高48厘米,雄龍高42厘米,青玉質,褐沁斑,手感油潤,神采奕奕,可視為國之瑰寶。
紅山文化近年不斷有新發現,在遼寧省喀左縣東山嘴和凌源、建平交界處牛河梁先後發現了牛神廟、積石冢和祭壇。2003年在紅山後新發現了一處保存完整的夏家店下層文化祭祀遺址。紅山遺址群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紅山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紅山文化的發現,使西拉沐淪河流域與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並列成為中華文明的三大源頭;把原來以夏代為開端的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一千多年;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是中國古代兩大玉文化中心。

③ 淺談如何鑒別紅山文化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主要從玉料、雕工、器形、紋飾、沁色和用途六個方面來鑒別。

1、玉料:紅山文化玉器一般採用遼寧岫岩軟玉,礦物成分主要為粗細不均結晶狀透閃石,玉料偏青或偏淺黃色,也有黃色的,一般硬度在6~6.5,比重2.9~3.1。一般為蠟狀光澤,也有一些呈玻璃光澤。由於粗結晶岫玉的質地較軟,內部結晶體構造很粗大,所以很容易染色、上沁。一般看到的市場上的很多仿紅山文化的玉料都被上過色,但是看起來比較自然,皆原因於此。

2、雕工:紅山文化玉器的雕工一般都比較簡單,沒有太多的紋飾,一般簡單的透雕比較多,多採用打窪工(就是俗稱的瓦溝紋),線拉工也很少,紋飾一般都是用瑪瑙或石英工具加水和解玉砂磨製而成,所以紅山文化玉器一般邊緣都是有尖薄刃狀之感。

紅山文化玉器的鑽孔一般分單面鑽孔、雙面鑽孔和傾斜對鑽三種方式,每種鑽孔方式中都可以看到古人的打孔痕跡。單面鑽孔一般孔洞呈喇叭狀;雙面鑽孔一般呈腰鼓狀或稱蜂腰狀,孔洞呈兩邊大中間小的不規則模式;傾斜對鑽是在器物一面上斜向對鑽兩個相通的孔,因似牛鼻孔而稱之為「牛鼻穿」,方便用於縫綴飾物。以上所有孔洞的邊壁上都可看見螺旋打磨痕跡,古樸自然。而現在仿古者功利心強,沒有古人那種用半年甚至幾年的時間來磨製一件玉器的毅力,一般現代電動工具痕跡比較明顯,古味盡失。

3、器形:紅山文化玉器一般形制都比較小,器體扁而薄,邊緣多成斜坡尖刃狀(玉豬龍、C型龍除外),大型器物幾乎不見,更無陳設器,現在市面上隨處可見的那些紅山文化大型人頭獸身、粗重厚大的擺件都是現代人所主觀臆造的。

紅山文化玉器還有正反之分,一般正面多為瓦溝紋打磨而出各類造型,大多邊緣磨成扁而薄的刃狀,背部一般有穿孔,而且是平背素麵,沒有任何紋飾打磨的痕跡。如勾雲形器、玉龜等等,它們的形狀都是這樣的。而現在市場上很多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都是雙面工且無正反之分,可想而知,這些必假無疑。

4、紋飾:紅山文化的玉器紋飾都比較簡單,常用的紋飾就是簡單的瓦溝紋或陰刻線,一般用減地陽起的方式表達。勾雲形佩和玉臂飾等器形多用瓦溝紋,而且所呈稜角一般都為奇數而並非偶數;其他的則是在表現眼部和背部上使用減地陽起的方法進行雕刻。現在市場上一些紅山文化玉器要麼在表面雕刻上文字,要麼在不同器物上胡亂臆造紋飾,跟實際常理不相符合。廣大收藏愛好者切莫圖造型紋飾新穎之快,受他人之騙。

5、沁色:紅山文化區域內經考古發掘的墓葬只有石棺墓和土坑墓兩種。石棺墓一般在遼寧朝陽市境內較多發現,土坑墓多出現在內蒙古赤峰一帶。由於石棺墓是用大量石板結合粘土夯實而成,一般保存性較好,不易滲入砂土也不易受沁;土坑墓處在氣候環境比較乾燥,戈壁化、沙漠化比較嚴重的地區,一般土壤成分嚴重缺水,沙土化比較嚴重,玉器有不同程度受沁。因此,紅山文化玉器大多保存得比較完好,只有極少數玉器出現雞骨白現象,大多玉質還呈原色,蠟狀光澤。現在很多收藏家以為年代越久遠,玉器越受沁嚴重,這恰恰給了許多仿古者可乘之機,大肆偽造。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很多所謂的紅山文化玉器不是染得發黑就是發紅,為了表現出玉質,還把玉器拋光得很亮,但是紅山文化是沒有呈玻璃光澤的玉器,至今沒有發現過這樣的實例,廣大玉器愛好者們千萬要注意。

6、用途:考古發掘報告顯示,紅山文化的玉器都出自於墓葬,所謂小墓出小件,大墓出大件。而有代表性的玉器(如玉豬龍、勾雲形玉佩、玉箍形器等)大多都出自於紅山文化的大型墓葬。據研究,這些墓的主人應為原始社會首領或者部落巫師,在原始社會這兩者有可能為一個人,而從他們墓里發現的大量穿孔玉器,則是縫綴在衣物上的。

④ 紅山文化是啥意思

2009-1-30 網路 【字體:大 中 小】【我來說兩句】什麼是紅山文化?紅山文化是什麼意思?紅山文化因首次發現於赤峰紅山後而得名。它以西拉沐淪河、老哈河流域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紅山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遼河流域相碰撞而產生的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優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手工業達到了很高的階段,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陶器裝飾藝術和高度發展的制玉工藝。紅山文化的彩陶多為泥質,以紅陶黑彩見常,花紋十分豐富,造型生動朴實。玉器製作為磨製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瑩明亮,極具神韻,並向專業化、系統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到目前為止,紅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大型碧玉豬首龍,周身捲曲,吻部高昂,毛發飄舉,極富動感,是紅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中國出土時代最早的龍形玉器,被譽為「天下第一龍」。因赤峰境內多有龍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稱為龍的故鄉,紅山文化的先民應為龍的傳人。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 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其內涵豐富, 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致的玉器,多與豬、龜、鳥、蟬、魚等 動物形象。隨著七十年代這批玉器被識別出來,考古學家發現 了紅山文化大型玉龍,這是我國最早的龍之一。龍,是中華民 族古老文化的象徵,也是中國歷化封建帝王極權的化身;那麼, 紅山龍,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是怎樣的關系?這一課題把古文 明探索者的注意力引向了東北的遼河流域。 來自www.fundfund.cn 詳文參考: http://www.fundfund.cn/news_2009130_37520.htm

⑤ 紅山文化玉器代表是

紅山文化玉器代運沒升表是玉丫形器、玉豬龍、玉馬蹄形器、勾雲形器以及玉鴞。

1、玉丫形器

玉丫形器是紅山文化玉器的一大特色之處。玉丫形器的形狀如「丫」字,對於它的用途至今可以說是一個令世人比較費解的謎團。有些考古專家認為玉丫形器是一種祭祀用玉器,還有一些考古專家認為這是史前部落首領一種權力的象徵。

⑥ 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是位於遼寧西部、內蒙古東部起始於公元五千多年前的農業文明,是中國已知出現最早的文明。主要分布在熱河地區(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內蒙古東南部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對熱河省赤峰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1956年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末在遼西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發現了近千處遺址,並對遼寧凌源、喀左東山嘴、建平牛河梁遺址群開展了大規模的發掘,使紅山文化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2013年,赤峰市與朝陽市宣布將聯合對紅山文化進行申遺。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紅山文化年代經碳14測定約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體為5500年前。紅山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在石器中煙葉形、草履形的石耜、桂葉形雙孔石刀是富有特徵的農耕工具,還有磨製和打制的雙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鋤、石磨盤、石磨棒和石鏃等。

細石器工具發達,細石器中的刮削器、石刃、石鏃等器物,小巧玲瓏,工藝精湛。
陶器以壓印和篦點的之字形紋和彩陶為特色
1984年牛河梁第二地點一號冢4號墓出土
,種類有罐、盆、瓮、無底筒形器等。陶器中的泥質紅陶和夾砂褐陶的盆、缽、罐、瓮等各有自身的裝飾紋樣,而橫「之」字形紋和直線紋是紅山文化具有特徵的紋飾。
紅山文化的彩陶多為泥質,以紅陶黑彩見常,花紋十分豐富,造型生動朴實。彩陶多飾渦紋、三角紋、鱗形紋和平行線紋。已出現結構進步的雙火膛連室陶窯。
玉雕工藝水平較高,製作為磨製加工而成,玉器有豬龍形缶、玉龜、玉鳥、獸形玉、勾雲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據考古統計,紅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內蒙古赤峰紅山的大型碧玉C型龍,周身捲曲,吻部高昂,毛發飄舉,極富動感。
還發現相當多的冶銅用坩堝殘片,說明冶銅業已經產生。房址為方形半地穴式,分為大型與小型。
紅山文化是與中原仰韶文化同時期分布在西遼河流域的發達文明,在發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匯產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優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手工業達到了很高的階段,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陶器裝飾藝術和高度發展的制玉工藝。
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致的玉器,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隨著七十年代這批玉器被識別出來,考古學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發現了紅山文化大型玉龍。

⑦ 紅山文化玉器特點

紅山玉的特點主要有如下幾方面:其一,創作題材廣泛, 紅山玉器主要包括仿生和攝象兩大類。其中,仿生類是主要部分,指摹仿並被神化了的動物形玉器和人物形玉器等,尤以動物形玉器獨具特色。攝象類指攝取自然現象又經過藝術加工的璧、環、箍形器和勾雲形玉佩等。其二,造型手法多樣,既有淺雕又有浮雕。紅山文化玉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講求神似,大都以熟練的線條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藝,將動物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極具古樸蒼勁之神韻,紅山文化玉器多通體光素無紋,動物形象注重整體的形似和關鍵部位的神似。

⑧ 紅山文化玉器審美中的和諧美表達 紅山文化玉器

摘要:紅山文化是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典型代表,玉器是紅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紅山文化玉器以精美著稱於世,並不間斷地發展了幾千年,其獨特的工藝,超時代的表現手法和表現形式,讓人嘆為觀止。「和」的濫觴可以追溯到中國文明發生形成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從紅山玉器的審美中發現,其形式、功能、文化等方面無不體現中國傳統思想中和諧美的美學思想。
關鍵詞:紅山玉文化玉器審美和諧美
「和諧」是儒家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玉文化博大精深,研究者認為玉文化之源來自華夏禮儀及中華儒學。玉器造型的發展、變化與當時社會的歷史步伐、文明發展的狀況基本對應,紅山文化中出土的玉器以其出土的規模、豐富的種類、獨特的造型結構、精巧的裝飾給受眾強烈的美感,因而綜合體現出紅山玉器的「和諧」美學特徵。
一、紅山文化中玉器形式上的和諧美
1. 外在造型結構的和諧統一
從材料的來源角度觀之,得天獨厚的自然背景與穩定的玉料來源是玉器生產及玉文化發展的先決條件。由於玉料來源相對穩定而持續,紅山玉器玉質統一、表面磨切勻整、形式與主題明確,玉器體現出岫岩玉玉料特徵的優美、柔和風格,從而達到和諧美的效果。
從玉器造型的角度觀之,首先體現了「虛實相生」的原則。例如勾雲形玉佩,線形淺雕的細膩之實,與鏤空齒眼的空靈之虛完美結合,相輔相成,達到了一種完整的立體雕像所沒有的空靈意境。一件玉器往往是幾種雕刻手法並存,鏤空雕刻雖然破壞了玉料的完整性,但卻增加了玉器的通透性,達到了「虛實相生」的和諧效果。其次,體現了「寓多元為一體」的原則。例如,玉豬龍與獸形器中能夠分解出多種動物形象,正如龍形是一種合成的動物造型。這灶棚些造型設計將豐富的形象納入到一個整體中去,是紅山先民頭腦中在自發的審美意識驅動下的設計理念,這也正是「和諧」、「多樣化統一」的美學原則在玉器造型中的完美體現。
從玉器紋飾的角度觀之,體現了具象與抽象相結合的原則。一種是具象圖騰崇拜的玉器,主要包括玉豬龍、玉蟬等;另一種就是抽象藝術形態玉器,如玉龍、玉鳳等。然而很多玉器紋飾都經歷了從具象到抽象的歷程,在這個演變的過程中,人們漸漸超越具象形似的追求,而追求抽象神似中所蘊涵的神格意味,從而更能鋒枝體現出玉器的和諧美與神韻。
2. 內在創造表現的和諧統一
紅山文化中玉器的創作過程,是一種不斷思考和發現美的藝術過程,其中無不反映著紅山先民對生活、對藝術、對自然等諸要素的追求。在追尋美的同時,尋求一種規律與和諧的統一,通過對自然和生活隱基則的理解,創作出各種代表性造型的玉器,來實現工藝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
3. 藝術風格上的和諧統一
紅山玉器的藝術風格以體現自然奔放的生命力為主,而玉質及其工藝又使得玉器中不乏優美柔和的特徵,從而表現出以熱情、奔放為主導兼有優美柔和的特點,兩者相輔相成。例如,紅山文化的典型玉器玉豬龍和獸形玉所彰顯出來的具有奔放氣度的藝術風格,溫潤的玉料質地配合著熱情豪放的工藝表現,尤其以內在韻味為基調,達到和諧之美。
紅山玉器外在造型結構、內在造型表現和藝術風格互相促進、相互融合,共同構成了紅山玉器形式上的「和諧」美學特徵。
二、紅山文化中玉器功能上的和諧美
紅山文化中玉器具有物質與精神雙重美學性格,下面我們分析其雙重性格所表現出來的「和諧美」美學特徵。
1. 物質性功能表現
玉的質感除了硬度外,有著與水太多相似的特性,如透明、溫潤、清涼、純潔等。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第一需要物,萬物有靈的原始社會,水應是最先被賦予靈性的自然崇拜物。美玉是不易得到的稀有之物,物以稀為貴;它又具備水一般的靈性,加上玉本身的剛性,可謂是山石之精配水之靈;加上永不腐爛的特性,被賦予的神性成為紅山先民普遍的信仰理念,即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實現生命與信仰的永恆,紅山玉器正是表達這種觀念的物證。
2. 精神性功能表現
首先是圖騰崇拜的精神訴求。世界上任何一種原始文明的圖騰崇拜都是先民們懷著一種原始的敬畏和崇敬的心理開始的,紅山文化中的圖騰崇拜也不例外。他們崇拜自然界中的動物,並且憑借豐富的想像力和智慧創造出龍、鳳等形象,紅山文化中最早發現的一些玉器如玉豬龍、玉龜、玉 、玉鳳、玉蟬等,都是為紅山文化族群而製作的圖騰。
其次是原始美感的精神訴求。從考古發現的材料看,最早發現的玉器就是玉制裝飾品。七千年前,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在原始美感的驅使下,有意識地把揀到的美石磨製成簡單的飾品,佩掛在身上來打扮自己,裝飾品也就隨之出現了。例如,紅山出土的玉 就是先民裝飾之物,用來做耳飾、發簪或者帽飾。由於生產力水平的發展,由最初只是製作一些小型器物,到後來出現了一些較為粗糙的玉制工具,在此基礎上,最後才出現大型的禮器。由此可見,裝飾品在中國古代玉器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最後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的精神訴求。到紅山文化中後期,玉器的裝飾功能明顯淡化,作為神器和法器使用的特殊功能顯著增強。一般來說,用以祭神的玉器稱之為禮器,而用以通神或降神的玉器則稱之為神器或法器。玉禮器主要用於祭祀活動。玉法器經常出現在宗教祭祀或巫術等活動中。作為通靈神物,它所蘊涵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正是現代人類解決人與自然的危機以及信仰危機等社會問題的法寶。
紅山玉器物質性功能與精神性功能融合統一,只有將物質與精神相融合、玉質的特性和人類精神訴求
相融合,才是真正的紅山玉器文化的審美核心所在。
3. 紅山文化中玉器文化上的和諧美
正所謂形式之美來源於內容之善。玉器的形式「和諧美」以及雙重功能的和諧體現,都來源於深厚的紅山文化。紅山文化的內涵相當豐富,無論是墓葬結構、埋葬習俗,還是彩陶、玉器,都獨具特色。它既反映出與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緊密聯系,又具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內涵。人們只有基於紅山文化的背景,才能真正讀懂紅山玉器——這種集天地人神之和、階層之和以及多元一體之和的物質載體。
紅山文化中玉器「真善美」的統一與「和諧」美學品格是相互呼應的,「和諧」是玉器在形式、功能、文化各方面體現的統一,而它的「真善美」是人們認識活動、意志活動和審美活動三者的融合,只有從玉器造型和結構的形式美上升到內在精神和文化的「和諧美」,才能獲得更高的審美享受和升華。可以說,紅山玉器的真善美融合與和諧發展,是玉器美學的高級境界。
總之,在紅山文化中「得天地之精」的玉從一開始便作為精神文化的載體受到人們的珍愛,並在長期的自身價值上升過程中,不斷被賦予美學、宗教等愈來愈豐富的內涵。隨著其內涵的日益豐富,玉器的和諧美也得以凸顯,並在中國玉器審美藝術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水汀,趙文彬,周漢民.淺談中國玉文化與儒家思想[J].火山地質與礦產,1997(2).
[2]郭大順.紅山文化的「唯玉為葬」與遼河文明起源特徵再認識[J].文物,1997(8).
[3]鮑鳳林.紅山文化玉器與傳統中國畫[J].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2004(2).
[4]張星德.紅山文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5]郭泮溪,巾國史前玉器和諧功能初探[J].東方論壇,2009(2).
作 者:張雨,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環境藝術及景觀設計;張文明,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產品設計;胡維平,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編 輯:郭子君E-mail:[email protected]

⑨ 紅山文化玉器的主要器型

挖塞,什麼考試要考這個啊?樓主學考古的?仰慕仰慕~~俺從小的夢想啊~~~

紅山文化是指新石器時代晚期,分布在我國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遼寧西部以及河北北部地區的先民們,創造的一種農耕文化,距離現在大約有五六千年,因為最早是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郊區一座叫紅山的山後面發現的,因而得名紅山文化。紅山玉器是紅山文化最突出的標志和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器型有動物形玉器、勾雲形玉佩和其他裝飾玉件等幾類。紅山文化玉器的出現,真實地傳遞了遠在五六千年前,遼河流域各部落的生活習俗、圖騰崇拜和藝術美感等脈絡,對研究中華文明起源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玉勾雲形佩作為紅山文化玉器中的重要器類,一般器體為扁平的長方形,中心鏤空一彎勾,四角對稱地向外呈卷勾狀;在正面或兩面琢磨出與器體輪廓走向一致的淺 凹槽,自發現以來就備受學界關注,圍繞它所展開的討論非常多,關於其造型創作理念的推測,大致可以歸納為動物說(包括龍、鳳、鷹、鳥、鹿角與豬獠牙、饕餮等)、雲氣說、玫瑰花說和旋目神面說四種觀點;關於其使用功能,則有帽飾、衣飾、神權與王權的象徵物及通神的靈物等觀點。這些對創型理念方面的研究,基本 上是「望圖生義」,從造型的樣式展開想像、聯想和推測,尚未觸及到其產生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而對使用功能的研究,則主要根據器物的出土位置,由於出土位置的不確定或不明確,在結論上就出現了分歧。

動物形玉器的數量最多,其形制絕大多數是對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動物形象的摹寫,比如玉龜、玉鴞、玉魚等,即使獸形玉、獸首三孔器和獸首玉璜等器物,也是在保留動物原型頭部的基礎上,依玦、三孔器、璜的總體形態進行的變體。僅一少部分是對動物進行抽象概括而製成的特殊形制,如帶齒動物面紋玉飾,強調和誇大了動物的某一部分特徵,通過「壓地隱起」的手法,將其表現在扁平的玉佩上。

還有一篇太長了,發不上來
點擊這里看看http://www.xici.net/b663458/d52836330.htm

⑩ 什麼是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起始於五六千年前,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紅山文化年代經碳14測定約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體為5500年前。紅山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在石器中煙葉形、草履形的石耜、桂葉形雙孔石刀是富有特徵的農耕工具,還有磨製和打制的雙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鋤、石磨盤、石磨棒和石鏃等。

(10)紅山文化超想像器型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歷史價值:

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

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致的玉器,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隨著七十年代這批玉器被識別出來,考古學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發現了紅山文化大型玉龍。

閱讀全文

與紅山文化超想像器型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