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錢幣文化的介紹
「錢幣文化」指人類判兄思想意識形態、精神在錢幣上的體現,包括做沖氏錢幣本身的形制、製作、文字書法、圖案純散設計等。
B. 漫談民俗花錢
所謂錢幣民俗,就是人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創造並逐步完善的種種以錢幣為主體或與錢幣相關聯的民俗民風。我國錢幣一產做冊生就與民俗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國最早的貨幣——貝本是人們普遍喜愛並佩帶的裝飾品, 典型的民俗產物,就是因其具有良好的貨幣性能而逐漸轉化為通貨的。
縱觀數千年中國社會,無論是處於上層的達官顯貴,還是處於下層的平民百姓,在多種多樣的民俗中均有錢幣的活動天地,這其中以生活禮儀、玩賞游藝、信仰供奉三類錢幣民俗最為典型。
一、生活禮儀 此類錢幣民俗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一)、佩戴 主要是裝飾之用,如「春錢」,據《閑居錄》載:「至大改元,婦女首飾皆以金銀做小錢戴之,謂之春錢。」唐代詩人李賀的「水光蘭澤葉,重帶剪刀錢」就是對官中姘妃以錢為飾的描寫。就是在解放前仍然有婦女以機制小銀圓作為耳環或胸飾加以佩帶的。而王莽鑄「布泉」錢有男錢之稱,據說婦女佩之可保生男,於是「私帶男錢壓鬢低」也就成了流傳不衰的民俗。另外據《漢書-王莽傳》,「布泉」錢也曾作為出入城池禁地的憑物,為人所佩帶。當然民間以錢佩帶多出於壓勝之目的,如小兒剛出生時長輩給之佩「平平安安」「長命富貴」等;書生趕考則佩「狀元及第 一品當朝」,「連中三元 加官進爵」等;商賈則佩「一帆風順」「滿載而歸」等。
(二)、定情 以錢做為定情信物的習俗在民間流傳很廣,如清康熙年間鑄的一種「羅漢錢」,因為其錢體寬大,金光閃亮,比較精緻美觀,在解放前東南各省的男女青年就都往往用它作為定情珍品,相互贈送,以表欲結連理之心。就是當今山西農村仍有小夥子嘴含「羅漢錢」在意中人面前顯露的習俗。
(三)婚嫁 、民間婚嫁儀式中一般都要用錢,最常見的是撒帳儀式用錢,即撒帳錢。孟元在《東京夢華錄-娶婦》中有載:「舊時婚禮,夫妻交拜畢,並坐床沿,婦以金錢彩果撒擲。」此即撒帳。這種風俗在我國很多地區一直沿襲到解放前夕。撒帳儀式一般由長者主持,一邊撒錢,一邊背念撒帳詞,大多是祝願新人福壽雙全,子孫滿堂之意。此外用以婚嫁儀式的錢還有抓福錢,壓福錢等等。
(四)年節 、 中國傳統節日比較多,而大多數節日都有專用節錢,就拿春節來說,就有壓歲錢、口福錢。壓歲錢據說始於宋,漸相沿成俗至今。只不過古時壓歲錢是由普通銅錢貫以紅線而成,如今則是用紅紙包裹錢鈔作為壓歲。所謂口福錢就是放在餃子(湯圓)中的硬幣,一般說若干個餃子(湯圓)中只有一個,如果有人吃到就意味其在新年中會大吉大利。
(五)祝壽 、康熙年間的「羅漢錢」有一說就是專為祝賀康熙帝六十壽誕而鑄的,其他民間常見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高貴壽考」「福壽康寧」等錢都是用來祝壽的專用錢。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解放前錢幣界丁福保等前輩為慶祝泉友生日組成壽泉會,每逢會員生日則編印一輯《壽泉集拓》,一可祝壽,二可如畢研討泉事渣胡芹,三可為後學留下珍貴的資料,這種祝壽方式一直是泉界的美談。
(六)奠基上樑 、民間建新房時常有用奠基錢和上樑錢的習俗。奠基錢,即新宅初建時置於房屋四角的錢幣,通常用些「順治通寶」「嘉慶通寶」等意和平安順利,富裕昌盛的流通錢。上樑錢,即新房蓋成後掛於房屋正樑上的錢幣,上樑錢也多用文意吉祥的流通錢,如果是豪門大戶,則用特別的上樑錢,有「金梁大吉」、「鎮宅平安」等。另外上樑錢民間有掛單不掛雙的說法,故樑上錢數多為五、七、九之數。
(七)療疾、 用古錢治病,民間傳說很多,流傳最盛的莫過於「周元通寶」能治瘧助產了。王枯《秋燈叢話》載:「順治初,孝感多病 ,或於古錢中撿周元通寶一文,持之即愈。」又周亮工《書影》載:「婦人手握此錢,可治難產。」當然這都是些附會之談,原因大概與「周元通寶」是周世宗柴榮毀佛像得銅而鑄成有關。不過古錢大都含有多種元素,也確實能治療一些疾病,這一點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曾作詳細論述,現代醫學也有證明。
(八)、殉葬 錢作為財富的象徵,在我國很早就有把之作為隨葬品的習俗。就是現在若乾地區人死後燒紙錢的習俗,據說還是源於宋代一商人,用交子燒祭亡妻的故事。殉葬錢幣一般稱為冥錢,冥錢質多樣,有金、銀、銅鐵、鉛陶之屬,樣式更是千奇百怪。
二 玩賞游藝 此類錢幣民俗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酒令 、 民間在酒席宴間也常用一些特製錢幣猜枚行令,這類錢就是酒令錢。1968年河北滿城陵山二號漢墓曾出土西漢酒令錢一套,方孔無廓,面篆體陽文,背平素,徑3.3厘米。錢文有,一、聖主佑;二、得佳士;三、常毋苟;四、驕漢巳;五、府庫實;六、五穀成;七、金錢拖;八、珠玉行;九、貴富壽;十、壽毋病;十一、萬民番;十二、天下安;十三、起行酒;十四、樂無憂;十五、飲酒歌;十六、飲其加;十七、自飲止;十八、樂乃始;十九、田田妻鄙;二十、壽夫王母。
(二)棋、 以錢作為棋子來用的民俗流傳很廣,最為有名的就是打馬格游戲中用的打馬錢。這種打馬格游戲以宋最盛,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打馬賦》中有說:「打馬爰興,樗蒲遂廢,實小道之上流,乃深閨之雅戲。」這也說明當時打馬之戲頗受女子喜愛。不過由於規則過於繁雜,未能流傳至今。目前傳世的打馬錢,較為常見的「將」有燕將樂毅,趙將廉頗,魏將吳起,齊將田平,蜀將馬超等。「馬」有綠耳、渠黃、道驪、飛黃、赤驥、逾輪、赤兔、汗血、驊騮、白義、龍駒、騏驥、雲中、逐日、趁風、追電等等。
(三)獎賞、 拿錢作為賞賜之物歷代皆有故事,特別是金、銀等貴金屬錢幣。如北宋《宣和錄》載:「上皇閣分金錢四十貫,銀錢八十貫。皇帝閣分金錢二十貫,銀錢四十貫。皇後閣分金錢十一貫,銀錢二十二貫。」這些金銀錢都是以備賞賜之用的。不僅如此,有時錢幣還充當了勛章之用。如明末張獻忠起義建大西國,就專鑄有「西王賞功」金銀銅三種大錢,用以獎賞戰功卓著的將士。
(四)賭博、 民間素有以錢作為賭具的習慣,最簡單的莫過於猜測普通錢的正反面,以論輸贏。另有選仙錢,是專門一種賭具,它大約始於北宋時期。賭法是用骰子比色,先為散仙,次升上洞,漸至蓬萊王母等,擲骰「幺」為過,「二、五」為功,「三、六」為才,「四」為德,凡通過者謫貶,只有再遇德才能復位。選仙錢常見的有「詩仙」「醉仙」「棋仙」「琴仙」「散仙」「王母」「曼倩」「雙成」等等。
(五)秘戲 、 最常見的是「風花雪月」錢,面為「風花雪月」四字,背多為簡陋的男女交媾圖。據傳此類錢是新婚之夜由長輩贈與青年男女,以求早得貴子。
(六)占卜 、 殷商之時先人以萁草和龜甲占卜,後人嫌數萁草麻煩,圖簡便,漸以錢代萁。明代陸容著《菽園雜記》中稱:「占卦者以錢代萁,其來久矣。舊以無字一面為陽,有字一面為陰,至朱文公反之,以字為面為陽,無字為背為陰。」這說明早在宋朱熹(1130--1200年)之前,以錢占卜就是民間流傳很廣的風俗。用錢占卜通常是取一、三或六枚文字吉祥的錢幣,如「太平通寶」「乾隆通寶」等,按六十四卦或三十二卦金錢課占卜吉凶禍福。此類占卜用錢也稱為「筮錢」。
(七)日常賞玩 、民間用於日常賞玩的錢幣極為常見。主要分吉語吉圖,人物故事,詩文,生肖等四大宗。吉語吉圖錢中吉語多指福、善之語,如典型的「十全」語,「一本萬利」「二人同心」「三元及第」「四季平安」「五穀豐登」「六合同春」「七子團圓」「八仙上壽」「九世同居」「十全富貴」等。吉圖更是多種多樣,大都以圖寓義,以物諧音,如蝙蝠為「福」,鹿為「祿」,龜、鶴、松、石、桃為「壽」,以蓮寓「連」,以魚寓「余」,以瓶寓「平」,以戟寓「吉」等等。人物故事錢則是以人們喜聞樂見的一些人、事鑄在錢幣上,如「七賢」「八仙」「二十四孝」「牛郎織女」「周處斬蛟」等。詩文錢則是把一些膾炙人口的詞句鑄在錢上。生肖錢亦是同樣。
三 信仰供奉
(一)佛 、佛教自西漢傳入中國,在民間影響既久且深,自然而然就產生了一些反映佛門信仰供奉的錢幣。常見的有「寺院供奉錢」如大帝覺寺、大安福寺、大普慶寺等,「佛家名號錢」如大慈觀音、西方如來、寶珠菩薩等,另外還有「供養錢」,即寺廟自鑄供佛之錢或國家賜給寺廟的經費,最為出名的就是1988年佛教聖地五台山出土的一批「淳化元寶」背普駝佛像金錢,此應是宋朝皇室賜給五台山的供養錢。此外佛門用錢還有「進香錢」「經咒錢」等。
(二)道 、 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民間也產生了一批專為道教所用的信仰供奉錢。常見的有「宮觀錢」如太乙、玉虛、萬壽、天寶等,「星官錢」如太上老君、大峰祖師、元天上帝等,此外還有「太極錢」「八卦錢」「符咒錢」等等。
中國錢幣文化和民俗文化均源遠流長,波瀾壯闊,錢幣民俗作為兩者間的一個交叉領域,有待我們更深入的研究。
C. 錢幣的文化內涵
錢幣文化內涵
中國的傳統文化包容廣闊,近年來,茶文化、酒文化等成為我們關注的熱門,而有一個領域人們似乎還沒有很好地挖掘,給予重視,這個領域恰恰是同我們金融工作者聯系密切的,那就是中國的錢幣文化。
以往,說到錢幣文化,人們馬上就想到錢幣上的文字。中國古代正式流通的錢幣上面,大部分沒有圖像,但錢幣上的文字卻是多種多樣的。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先秦布幣、刀幣、圜幣、貝幣(即蟻鼻錢)上面的古文字。這些古幣上的古文字有多有少,有大有小,字形因受地域影響,也頗不相同。自宋元以來,有許多學者想解讀它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直至今日,對不少古文字的解讀還沒有取得一致意見。
古代的錢幣上最引人注意的是錢文,但並不是說除了錢文就沒有其他圖飾了,就拿方孔錢來說,錢面特別是錢背上往往也有圖飾或其他紋跡。人們較為熟悉的是開元通寶錢背面的所謂「楊貴妃指甲痕」(這當然只是一種傳說,並無史實根據,但月牙形的紋跡卻確實是存在於錢上的)。古錢上還有其他的圖形或紋跡,較常見的是所謂日、月、星、雲、鳥,偶爾還可見到像虎頭那樣令人不解的圖形。這些圖飾或紋跡的背後,也有一種文化。古代銅幣上雖然圖飾較少,古代紙幣上卻是不乏圖畫的,據記載,宋代的交子、錢引、會子等都有圖,這些圖還各有名目,如「吳隱之酌貪泉賦詩」等,顯然也同文化相關。至於近代紙幣圖案、電子貨幣磁卡圖案就更具文化內涵了。
古代錢幣錢文、錢圖有文化內涵,錢體本身也有文化內涵,古人就已指出方孔錢的外圓內方與當時人的「天圓地方」觀念密切相關。
說到文化,人們首先會想到詩歌、散文、戲劇等,以錢為描寫對象、與錢幣相聯系的文藝作品數量也是相當可觀的。歷代詠錢詩有不少首,其中較有名的是唐李嶠、清袁枚的《詠錢》各二首,想像豐富、句句用典,藝術性相當不錯。又有一些詩歌是抒發對官方貨幣政策的看法的。如唐白居易《贈友五之三》批評了官方不顧實際情況向農民徵收現錢稅的錯誤法令。他在詩中詠道:「私家無錢爐,平地無銅山。胡為秋夏稅,歲歲輸銅錢。」宋陳造《錢弊》抨擊了當局人為地劃分鐵錢區的作法。還有錢幣收藏家們的詩作和描述集幣活動的詩作,如清末葉德輝的《古泉百詠》、宋梅堯臣寫朋友劉分文集幣情趣的詩作等。賦和韻文是介於詩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其中最應稱道的關於錢的韻文是東晉魯褒的《錢神論》,這篇嘲笑金錢崇拜的韻文,揮揮灑灑,把崇拜金錢者的心態刻劃得淋漓盡致。以錢為主題的還有宋洪咨夔《大冶賦》和佚名《錢賦》。與錢幣聯系的散文中突出的有唐張說《錢本草》和元陶宗儀《輟耕錄》中收錄的《烏寶傳》。專門描寫錢幣的戲劇固然是不會有的,但與錢幣關系密切的戲劇卻有一定數量。早在宋代,就有嘲笑張俊「錢眼裡坐」的雜劇,有諷刺官方發行當十錢的雜劇。元代有喬夢符的雜劇《金錢記》,劇情是述以錢作信物的一對情人的悲歡離合的。此外,還有號稱中國古代十大喜劇之一的元人鄭延玉的《看錢奴》,有清人李玉的《太平錢》和葉承宗的《孔方兄》。有些戲劇從整體上看,與錢幣關系並不大,但其中有些段落的戲詞,卻是講錢幣的,有些寫得很有文采。與雜劇聯系密切的還有散曲,近年報刊上曾發表介紹清佚名《南中呂·駐雲飛·鄧通嘆錢》的文章,它確是我國錢幣文化的珍品。
講中國錢幣文化,不能不講有關錢幣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它們也是中國錢幣文化中最精華的部分之一。這里要特別講到關於青蚨的傳說。青蚨本是一種昆蟲的名字,但古人卻賦予了它神奇:將青蚨母親和青蚨子女的血分別塗在錢上,人花塗有母親血的錢後,這些錢不久就會自己回歸與塗有子女血的錢團聚,反之也是一樣,這樣,人的錢就可以永遠花不完。老字型大小名店「瑞蚨祥」的名稱就與此相聯。此外,還有關於「上清童子」、佛教金錢比丘的傳說,也是頗膾炙人口的。有關錢幣的歷史故事,自然首推關於鄧通的故事。漢文帝寵愛鄧通,有人給鄧通相面,說鄧通將來會窮餓而死,漢文帝就把鑄幣權賞賜給鄧通,他滿以為這樣鄧通的錢就一輩子花不完了。但漢文帝一死,政治形勢變化,鄧通最終還是窮餓而死了。這一曲折的故事被後代文人發揮延展,寫入很多的文藝作品中。
在中國錢幣文化寶庫中,還有與之聯系的寓言(如《見金不見人》嘲笑了只顧金錢而忘記一切的人)、典故(如九府、鵝眼、貪泉)、話本(如《宋人話本七種·志誠張主管》)、格言諺語等。
在中國錢幣文化中,除了以語言文字表現的以外,還有另外的一些形式。其中最與人們生活關系密切的是風俗文化中與錢幣聯系的部分。如在生育風俗中,我們可以看到「洗兒錢」。唐天寶年間,楊貴妃演出了一場為干兒子安祿山「洗兒」的丑劇,就是由此派生出來的。在婚嫁風俗中,有「撒賬錢」。在節慶風俗中,有所謂的「金錢會」,即由帝王或權貴拋撒錢幣助興等。風俗文化以外,還有與錢幣聯系的繪畫(如財神像)、雕塑(如金錢豹)、剪紙(如吊錢、劉海撒錢)、魔術(如燒錢、錢匣變錢)等。
還有一些文化是與錢幣聯系密切的,那就是凝聚在錢櫃、撲滿、錢罐、錢包等與錢相關的用品上的文化,除了它們外觀上蘊含的文化藝術外,還有與它們聯系的文藝,如古人的「撲滿詩」等等。
中國錢幣文化,還應當包含下述的文化,那就是非流通的類錢、錢形物文化。自古以來,錢幣收藏者和錢幣學家都是把它們二者「一視同仁」的。這里講的類錢、錢形物主要包括壓勝錢、祈祝錢、供養錢、冥錢(特指流通幣以外者)、占卜錢與游戲錢等。中國古代的流通錢幣,特別是方孔錢,圖案較少,但類錢、錢形物上,卻是以圖案見長的。壓勝錢上既寄予了較多的宗教內容,於是壓勝錢上就有神魔、刀劍等圖形,它們要表現某種宗教思想。祈祝錢要表達人的美好祝願,在祝賀婚姻的類錢上,就有龍和鳳的圖形,有龍鳳呈祥的精美文字。說到占卜錢,人們往往認為它似乎只同封建迷信聯系,其實這種認識是有失偏頗的。古代有關漢代嚴子陵的錢卜故事、宋代狄青錢卜的故事都是有積極意義的。大將狄青機智地通過錢卜,使部下增加了戰勝敵人的信心,這在歷史上是一直傳為美談的。說到游戲錢,人們就會聯想到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據說她對打馬格棋作過專門研究,寫過書,而「打馬格錢」與她有密切聯系。另有「選仙錢」,宋人王王圭在《宮詞》中就寫過宮中的人玩這種游戲,詠及「盡日閑窗賭選仙,小娃爭覓到盆錢」。現在我們看到的選仙錢正面是「仙人」像(如詩仙、醉仙等),背面則是一首詩,這種錢於是又被稱為「詩錢」。這里我們還應講到,有些事物即非銅鑄,也無錢文,只是某些方面與錢有些相似,與這些事物聯系的文化也應歸入廣義的錢幣文化。如花草中有一種金錢花,唐朝詩人寫過多首《金錢花詩》。人們稱圓形苔蘚斑點為苔錢,唐宋間有好幾位詩人寫了《苔錢詩》,《金錢花詩》、《苔錢詩》內容多涉及真正的錢幣,也是一種錢幣文化。
中國錢幣文化,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底蘊深厚,是奧妙無窮很值得很好挖掘的寶庫,應當予以重視和很好利用。
D. 錢幣文化的錢幣與風俗文化
在中國錢幣文化中,除了以語言文字表現的旁陸以外,還有另外的一些形式。其中最與人們生活關系密切的是風俗文化中與錢幣聯系的部分。如在生育風俗中,我們可以看到「洗兒錢」。唐天寶年間,楊貴妃演出了一運帆頃場為干兒子安祿山「洗兒轎脊」的丑劇,就是由此派生出來的。在婚嫁風俗中,有「撒賬錢」。在節慶風俗中,有所謂的「金錢會」,即由帝王或權貴拋撒錢幣助興等。風俗文化以外,還有與錢幣聯系的繪畫(如財神像)、雕塑(如金錢豹)、剪紙(如吊錢、劉海撒錢)、魔術(如燒錢、錢匣變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