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討論什麼叫廣府文化

討論什麼叫廣府文化

發布時間:2023-05-27 01:48:11

⑴ 介紹廣府文化。

廣府文化是廣府民系的文化。是以廣州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為通行范圍的粵語文化,它從屬於嶺南文化,在嶺南文化中個性最鮮明、影響最大。由於廣府文化在廣東民系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因此,廣府文化在各個領域中常被作為粵文化的代稱。
廣府文化簡介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趙立人認為,廣府文化研究是一個涉及學科門類多、時間跨度長、實用性很強的研究領域。如何將「辛亥革命與廣府文化研究」有機結合起來是一個新的課題。廣州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同時又是廣府文化的發祥地。1911年爆發的廣州「三·二九」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沖破頑固守舊勢力的禁錮,積極創辦和推廣新式學堂。不僅培育了一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而且還催生了「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嶺南畫派,給嶺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機,為辛亥革命積蓄了巨大能量。所以說,辛亥革命的號角催生了「嶺南畫派」,而嶺南畫派的誕生又推動了嶺南文化和廣府文化的發展。

⑵ 廣府文化的介紹

廣府文化,即漢族廣府民系的文化,是中華漢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個領域中常被作為粵文化的代稱。如粵語、粵劇、粵曲。它是發源於古代中原,以廣州、香港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為通行范圍,以廣東、廣西、海南為流行區域的粵語文化。由於粵語區有著龐大的海外移民,故廣府文化也在北美洲、英國、北歐、澳大利亞、紐西蘭、東南亞等區域廣泛流行。廣府文化從屬於嶺南文化,在嶺南文化中個性最鮮明、影響最大。由於廣府文化在廣東民系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因此,廣府文化在各個領域中常被作為粵文化的代稱。

⑶ 廣府文化有哪些,包括了什麼內容

廣府文化,也就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文化。是中漢聞名重要的組成部分。那些:粵語,粵劇和粵曲,經常被作為粵文化來作為代稱。那麼在廣府文化中,包括了哪些內容?我找了一些資料,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 城市文化 吧!

節俗婚嫁
在節日習俗上,既有對中原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有其地方的特色。在廣州,有除夕花市。南漢時就已有之,到19世紀中葉,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幾天舉行,花木湧入城市,十里長街,市民結伴「行花街」,熱鬧非凡,至今越辦越旺,發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許多城市都有此俗。

番禺的飄色游藝活動,珠江三角洲各地的生菜會(取發財之諧音)、波羅誕、鄭仙誕、金花誕、何仙姑誕、日娘誕、盤古王母誕、魚花誕、田了節、龍母誕等,內容多與祭祀本地神仙以及發財致富、出航平安等主題有關。

反映了廣東風俗文化的深層結構的品格。婚姻習俗上,舊時既接受了漢族的封建婚姻制度,在廣州及珠江三角洲城鄉,還存在不落夫家和自梳女的風俗,前者保留古越族遺風,女子出嫁後,除了年節、慶賀、弔唁等紅白喜事以外,一般不回娘家,而長住夫家。後者是一些女子為了獨立謀生和擺脫封建婚姻的束縛而宣布自梳,終生不嫁。這種婚俗,既是古老婚俗的變異,又具有個性解放的色彩。建國後。

飲食風俗
廣州的飲食文化享譽海內外。粵菜是我國的四大菜系之一,其特點是善於在模仿中創新,用料廣博,

選料珍奇,配料精巧,做工考究,講究「鑊氣」,注重形象,品種繁多,五味俱全,濃淡適宜。粵菜善於博採眾長,根據廣州的氣候、物產條件進行改造,體現了嶺南文化融通善變的韻味。粵菜中,飛禽走獸、山珍海味、野菜山花,皆可入餚,著名的「龍虎鬥」、「菊花三蛇羹」、「上湯燜禾花雀」、「紅燒果子狸」、「瓦缽燉禾蟲」、「開煲狗肉」、「粗鹽焗乳鴿」,成為公認的美味佳餚。

雞的菜款既多又可口,更顯粵菜的製作功夫。廣式飲菜,興起於19世紀末的廣州,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大眾化茶樓興起,漸而蔚成風習,擴展至珠江三角洲城鎮及西、北江流域沿江城鎮。茶樓的點心精美而又豐富,常見的如蛋撻、蛋盞、蛋散、干蒸、燒買以及各類粥品。改革開放以後,引進許多西點,使食品更為新潮、精美。

戲曲音樂
粵劇以粵方言演唱,是廣東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粵劇是由多種外來戲曲聲腔和本地土戲、民間說唱藝術不斷融合而形成、發展起來的。以後又在伴奏樂器上大膽採用了一些西洋樂器,大大

增強了烘托唱腔和戲劇動作的效果。20世紀三四十年代,著名粵劇演員有被稱為「粵劇四大家」的薛覺先、馬師曾、白駒榮、廖俠懷等。紅線女所創的「紅腔」近半個世紀以來影響最大。以粵語演唱的曲藝品種,有粵曲、木魚歌、龍舟歌、南音和粵謳等。

廣東音樂是產生、流傳和發展於珠江三角洲一帶以及粵西廣府方言區的純器樂演奏的民間音樂。19世紀60年代起,嚴老烈等代表性人物,運用帶規律性的使用裝飾音和「加花」的旋律發展法創作改編出《旱天雷》、《倒垂簾》、《連環扣》、《餓馬搖鈴》、《雨打芭蕉》等有獨特風格和地方色彩的著名樂曲,標志著廣東音樂作為樂種的形成。

佛山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

美術工藝
廣東畫壇從明清起有較大發展,人才輩出,風格獨特,技法紛呈,求新求變。其代表人物有:南海林良的寫意花鳥,東莞張穆著稱畫馬,新會高儼擅長山水,順德黎簡詩書畫皆絕,順德蘇六朋、

蘇仁山尤擅人物,番禺居巢、居廉工花卉草蟲,重視取法自然,創造了「撞水」、「撞彩」技法。20世紀初,在廣東產生了「嶺南畫派」,其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均為番禺人。他們主張以倡導藝術革命,建立現代國畫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會古今為途徑;以形種兼備、雅俗共賞為審美標准;以兼工帶寫,彩墨並重為藝術手法。獨樹一幟,成為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美術流派。

現代,繼承和發展這一畫派藝術的,有方人定、黎雄才、關山月、趙少昴、楊善深等。廣府民系的工藝美術,品類繁多,有的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如肇慶端硯;廣州的象牙雕刻、玉器、紅木傢具、積金彩瓷、朱義盛首飾和廣綉等;

佛山陶瓷、木版年畫、剪紙、金銀銅錫箔、染色紙、獅頭、彩扎燈色;新會葵扇;東莞和南海煙花炮竹以及各地在建築裝飾中的木雕、泥塑、灰塑、磚雕等,其中以端硯、粵綉、雕刻、陶瓷最具特色。佛山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是南獅的發源地。

文化節
2011年1月18日首個廣府文化節開幕。廣綉、骨雕、雕塑、盆景、攝影五大文化傳承人五仙觀獻藝。91歲象棋大師陳松順親臨現場設局對弈,一代剪紙名家葉潤生親手錶演鏤空剪影,「南蕭王」郭大強當場展示堪比儀器精準的手工校音,還有50年說書生涯的顏志圖講述廣府民俗故事……為期6天的「廣府文化節」在廣州五仙觀盛大開幕。

啟動儀式上還將有華美漢服秀、五仙賜福、醒獅等精彩表演。五仙觀現址坡山是珠江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坡山古渡」,至今仍然留下唐代廣州海岸大浪沖刷過的痕跡。主辦方別出心裁地設計了「鮮花、稻穗獻五仙」節目,遊客只要花兩三元就可以買下鮮花、稻穗獻給傳說中的「五仙」。

⑷ 廣府文化有哪些短一點

廣府文化是指以廣州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為通行范圍的粵語文化,它從屬於嶺南文化,在嶺南文化中個性最鮮明、影響最大。經近年專家、學者考證確認,自公元前106年起,廣信作為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前後歷經300多年,被譽為「嶺南古都」,是嶺南文化和粵語的最早發祥地。廣信,是古代兩漢時期的交州首府,位於現今廣西梧州、賀州與廣東封開一帶,即西江與賀江交匯一帶。

⑸ 對於廣府文化有什麼理解

‍‍廣州的飲食文化享譽海內外。粵菜是我國的四大菜系之 一,其特點是善於在模仿中創新,用料廣博,選料珍奇,配料精巧,做工考究,講究「鑊氣」,注重形象,品種繁多,五味俱全,濃淡適宜。粵菜善於博採眾長,根據 廣州的氣候、物 產條件進行改造,體現了嶺南文化融通善變的韻味。粵菜中, 飛禽走獸、山珍海味、野菜山花,皆可入餚,著名的「龍虎鬥」、「菊花三蛇羹」、「上湯燜禾花雀」、「紅燒果子狸」、「瓦缽燉禾蟲」、「開煲狗肉」、「粗鹽焗乳鴿」,成為公認的美味佳餚。雞的菜款既多又可口,更顯粵菜的製作功夫。廣式飲菜,興起於 19世紀末的廣州,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大眾化茶樓興起,漸而蔚成風習,擴展至珠江三角洲城鎮及西、北江流域沿江城鎮。茶樓的點心精美而又豐富,常見的如蛋撻、蛋盞、蛋散、干蒸、燒買以及各類粥品。改革開放以後,引進許多西點,使食品更為新潮、精美。
‍‍

⑹ 廣府文化有哪些

廣府文化有:廣綉、飲食風俗、戲曲音樂、美術工藝、醒獅等。
1、廣綉
廣綉是粵綉之一,指佛山、番禺、順德、東莞、寶安、香山、台山等地的刺綉,也就是以廣東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間刺綉工藝的總稱。廣綉的針法主要有7大類30餘種,包括直扭針、捆咬針、續插針等。廣綉以構圖飽滿,形象傳神,紋理清晰,色澤富麗,針法多樣,善於變化的藝術特色而聞名宇內。
2、飲食風俗
粵菜是我國的四大菜系之一,其特點是善於在模仿中創新,用料廣博,選料珍奇,配料精巧,做工考究,講究「鑊氣」,注重形象,品種繁多,五味俱全,濃淡適宜。
3、戲曲音樂
粵劇以粵方言演唱,是廣東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粵劇是由多種外來戲曲聲腔和本地土戲、民間說唱藝術不斷融合而形成、發展起來的。
4、美術工藝
廣東畫壇從明清起有較大發展,人才輩出,風格獨特,技法紛呈,求新求變。其代表人物有:東莞張穆著稱畫馬、新會高儼擅長山水、順德黎簡詩書畫皆絕、順德蘇六朋、蘇仁山尤擅人物、番禺居巢、居廉工花卉草蟲,重視取法自然,創造了「撞水」、「撞彩」技法。
5、醒獅
醒獅屬於中國獅舞中的南獅。歷史上由唐代宮廷獅子舞脫胎而來,五代十國之後,隨著中原移民的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明代時,醒獅在廣東出現,廣泛流傳於南方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社區,舞獅在中國流傳著很多不同的派系也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在中國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義。

⑺ 廣府文化是珠三角本土傳統文化,這個文化有什麼特色

珠三角廣府文化的特色

三、南雄珠璣,認同標記

廣府民系是嶺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民系,也是中原漢族南下移民與本土居民融匯時間最長、融匯形式最多,構成最復雜的民系。各個區域的廣府文化與粵方言一樣,共性突出,個性鮮明。珠江三角洲是以廣府民系為主體族群的區域,該區域的廣府民系較其他區域的廣府民系而言,有著較強的區域文化認同感,大多數人均為「珠璣後裔」,有共同的發祥地--南雄珠璣巷。細分析,主因有二。

1.珠三角廣府民系的構成

唐宋以後,南下移民多取道粵北大庾嶺梅關新道,南雄珠璣巷成了南遷移民的聚居地及轉散珠三角及其他地區的中轉地。宋代,移民中江南籍比重大增,因而,珠三角的粵方言,吳語痕跡較明顯。據《珠璣巷民族南遷記》的記載,分布在珠三角廣府人的211個氏族中,有191個氏族是從南雄遷入的,而其中又有187個是宋代經南雄遷入的,佔了總數的98%。這種特定的民系構成,使珠三角廣府民系易於有共同的文化認同。

2.珠三角的發展史

宋以降,珠江三角洲的開發蓬勃發展,並漸具規模。至明代,珠江三角洲已成為嶺南著名的糧食和多種經濟作物的生產基地,並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基塘農業模式,建立了多層次的農業經濟架構。依託著廣州這個世界貿易大港,建立了活躍的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市場。明代後期,珠江三角洲的農業生產商品化傾向日益明顯,成為嶺南最活躍、最具商品意識,最富有反傳統精神的地區。以廣府人為主的「廣幫商人」,清中期便馳名全國。從19世紀末葉,廣東近代工業的新興產業,主要從珠江三角洲一帶興起。崇尚興辦實業,是廣府文化有別於客家、潮汕兩大民系文化最大的特徵之一。經濟發達推動了文化的興盛,自宋代以來,珠江三角洲人文薈萃,工農商並舉,迎來了廣府文化發展的又一個高潮。

可見,「南雄珠璣巷」,是特定的歷史與特定的民系構成衍生而成的文化認同標記,有著極強的凝聚力。 宋代是嶺南迅速崛起的朝代,也是廣府民系形成的重要階段,宋以後,珠三角地區領先嶺南地區的發展,影響全國,並成為著名的僑鄉,「珠璣後裔」遍布世界各地。「南雄珠璣巷」,成為海內外廣府人的尋根祖地,珠三角地區的廣府文化成為廣府文化以及嶺南文化的代表,省城的廣州文化成為主導,廣州話成為粵方言的標准語,並最終成為跨國界的語言,「2008年正式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幷且認定為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五種語言之一(LeadingLanguagesindailyuse),僅次於中國的官方語言普通話(MandarinChinese)。」便不難理解了。

閱讀全文

與討論什麼叫廣府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