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南寧哪個村人最有文化傳說

南寧哪個村人最有文化傳說

發布時間:2022-04-28 02:21:06

1. 南寧隆安喬建鎮鷺鷥村為什麼叫鷺鷥村

以前那裡家家戶戶都養有鸕鶿(鷺鷥諧音),所以就叫鷺鷥村,現在簡寫為路茲村。

2. 南寧雞村由來

雞村位於南梧路與邕武路交界,有10個村民小組。全村794戶,3236口人,面積5平方公里,人均收入3450元,剩餘勞動力300餘人。黨員43名,其中,50歲以上8人,35歲以下6人。外來人員將近5萬。國民時期因其地形像只雞而得名,沿用至今。村民大多都是為躲避戰亂遷移而來到南寧,至今已有四代歷史。大部分來自平南,容縣,藤縣,玉林等,講玉林話。有少部分講平話。

3. 南寧有什麼民俗文化

老戲(邕劇)、山歌對唱、師公戲、採茶戲、斑鳩舞、香火球、師公舞、龍獅舞、香火龍舞、含犁頭、過火煉

4. 我是廣西南寧人,我祖籍是山東白馬縣,其實真正的南寧本地人都是這里來的,但是為什麼調查這個位置不是山

在南寧郊區和郊縣,許多漢、壯人的家譜都記載祖籍是山東白馬縣(或白馬驛、白馬苑、白馬冉、白馬堰)。民國以來,一些姓氏和家庭曾多次派人到山東訪祖,解放後廣西有的縣志辦負責同志也專程出去考究過,均未果。1996年、1997年,因修志工作需要,《南寧市郊區志》辦公室多次派人到河南的滑縣、浚縣、沁陽市、安陽市、鄭州市及山東的青州市、壽光市考查,拜訪了以上兩省和廣西的修志專家、歷史學家、語言學家和學者,重點查閱了以上省、市、縣歷代志書的有關記載,也考察了大量歷代墓碑。經查證,基本認為「山東白馬縣」其實是在今天的河南省滑縣一帶。

古時「山東」非今日山東
山東,因朝代不同,所指的地域也不同,廣西各地大量的家譜記載祖籍都寫是「山東白馬縣」,還未發現寫「山東省白馬縣」,一字之差所指的時代和地域是有區別的。
古人說的山東是個地理名詞。戰國秦漢時期,崤山或華山以東地帶為山東,與當時所謂關東含義相同,一般指黃河流域,有時泛指秦以外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領土。《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山東郡縣少年苦秦吏,皆殺其守尉令丞反,以應陳涉……」「秦並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修甲兵而守之。」「……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以上引文中的山東,都是泛指秦以外的六國領土。也有指太行山以東為山東,這主要是因春秋時晉國、建都平城時代的北魏、五代時晉國,以地居太行山以西,故稱太行山以東為山東。「山東」被正式確立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單位,元代屬中書省,明代置山東布政司,清代稱山東省,並以濟南為省會。
山東和河南,古時都是指一個廣泛地域的名稱,兩者相互涵蓋、互相包含。古山東包括今河南政區,唐代時今山東政區又屬河南道。中華書局為《新唐書》中的《黃巢傳》關於「盜興河南」的注釋說:河南,指河南道,約當今山東、河南兩省及蘇北等地。白馬縣在漢、魏、晉代屬兗州管轄,南朝時兗州城在今河南滑縣東,後來州城遷到今山東省。兗州劃給山東政區管轄後,白馬縣歸河南政區。
「白馬縣」不在山東在河南
白馬縣的行政區劃在中國歷史上「僅此一家」。在全國只有今河南省滑縣古時叫白馬縣,今山東省地域自古至今未發現有白馬縣。白馬縣的建制始於秦代,廢於明代,前後經歷了1500多年之久。
白馬縣城在今河南省滑縣城東10公里,關於白馬縣和其縣城的所在地,在秦、漢、唐、宋以來的史書、地理書上就有詳細記載。《戰國策》:「張儀說趙王曰:守白馬之津。」《史記》酈食其說漢王曰:「塞白馬之津。」
《中國歷史地圖集》記載白馬地名最早的是戰國時期叫白馬口,在今河南滑縣東北(見《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六圖和地名索引第11頁)。唐代李泰著《括地誌》載:「滑州:白馬縣滑州故城、古南燕國,黎陽津一名白馬津,在滑州白馬縣北二十里。」《續漢書郡圖志》雲:「白馬縣有韋城,金堤一名千里堤,在白馬縣東五里。」
白馬縣行政區劃始建於秦代,歷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都沿襲其名。明代撤白馬縣入滑州。
民國十八年(1929)《河南新志》載:「滑縣,春秋衛曹邑。秦朝白馬縣,屬東郡。漢因之,魏因之……宋因之,元因之。洪武初,省白馬入滑州。」歷史學家們一致認為,古白馬縣故城,在今滑縣東10公里,因五代後梁朱溫的父親名城,避諱而改為白馬牆,今白馬牆村即其舊址。從東漢至魏晉南北朝,白馬縣曾歸兗州轄,在金、元兩個朝代,白馬縣隸屬山東大名府(路)。所以,一些家譜上寫的「山東白馬縣」,在古代是可以理解的。
歷史上白馬縣不僅在政治、軍事、交通領域的重要地位,在文化方面也有極豐富的內涵。白馬縣自古就有自己的傳說。《重修滑縣志》中的《白馬考》載:「大凡名邑名國,非以山名則以水名。如漢元東郡白馬縣,蓋以秦之白馬津而名也。秦之白馬津,蓋以古之白馬水、白馬山而名也。」《開山圖》雲:「山下常有白馬,群行山上悲鳴則河決,馳走則山崩。」在廣西一些「白馬縣移民」居住的地方,都流傳著類似的白馬神話傳說。南寧市郊區有個馬村,族譜這樣記載:宋代跟狄青南征南下戍邊的先祖,在沿邕江兩岸選村址時,發現山上有一群白馬,白天出外覓食,晚上回山棲息。這里靠山傍水,土地肥沃,是塊風水寶地,後來就在這里建村址,馬村緣此得名。

5. 廣西桂林南寧北海的傳說故事

不懂您想知道的是廣西桂林歷史?還是桂林南寧歷史?還是廣西北海歷史??
下面,我給你介紹一下桂林的傳說吧~~

桂林的傳說由七個傳說組成:

一、 桂林山水的由來...關於桂林山水的美麗傳說

二、 試劍還珠...試劍石,還珠洞

三、 神象判主...桂林城徽象鼻山

四、 蘆笛藏寶...蘆笛岩的洞天福地

五、 望夫石的傳說...一隊善良夫婦的動人傳說

六、 碧蓮風波...碧蓮峰

七、 螺女逃婚...螺絲山的美麗故事
我就介紹其中的一兩個傳說吧~~

【桂林山水的由來】
朋友,一提起桂林,你也許馬上就會想到她那如簪之山,如帶之水,幽深的洞府,嶙峋的奇石,進而 聯想那細雨空朦、煙嵐繚繞,如情似夢的絕妙佳境吧!我想,假如你能進一步了解到一個個與山水相關 的優美動聽的故事,那麼,你會對桂林山水的美妙神韻更加心神領會的。 很久很久以前,桂林這個地方既沒有山,也沒有水,更談不上人煙繁盛,桂樹成林。那時,桂林這個 地名都還沒有呢!那麼,桂林這個地方,為什麼會生長出成林的桂花樹?為什麼會有奇山秀水而名滿天下呢?這還得從王 母娘娘的蟠桃盛會說起。

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被孫悟空攪亂後,開不成了,天上四位鼎鼎大名的仙女――嫦娥、織女、麻姑、和元 女便呼朋引伴,包覽瑤池的風光去了。一路上但見那仙山瓊閣,玉樹銀花,天池荷開,鳳鸞和鳴,好一派仙 家勝境。麻姑突發奇想說:「轉了一圈,瑤池不過如此,憑我等的法力,也可造一座出來。」 嫦娥當即贊同:「說的是,我等何不找個地方,各施法力,也造座瑤池樂樂。」 元女小心地說:「觸犯了天條,可不是鬧著玩的。」 織女心生一計:「那我們到人間去,遠離是非之地。」 嫦娥道:「我等不如即刻分頭下界,各造一園,看誰技高一籌。」 三位仙女聽了,撫掌稱妙。於是商定,看誰三天之內能在人間造一座最美麗的林園。

第一天過去了,麻姑選中了今屬於雲南省路南縣的一個去處,造

出一座雲南石林來,堪稱「天下第一奇 觀」。麻姑喜不自勝。第二天過去了,織女選中了現在叫杭州的地方,造出西湖美景,織女禁不住笑靨如花。 第三天來了,元女選中了後來叫洛陽的地方,拂塵一揮,劈出了龍門石窟,玉手一指,遍地盛開奼紫嫣紅、雍容華貴的牡丹。她對自己的佳作也得意萬分。 唯有嫦娥,下凡三天,總選不中一處盡如人意的地方。眼看所剩的時間不多了,她焦急地往南飛去。當她 來到如今叫做桂林的地方,但見赤地荒野,無水無山,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嫦娥不覺動了惻隱之心。

於是,嫦娥從月宮中取來桂花樹種,仙袖一拂,便植下漫野桂花樹來。「桂林,桂林,桂樹成林。」此後才有「桂林」這個地名。嫦娥又駕著五彩祥雲,來到北方的崇山峻嶺之間。她向群山吹了一口仙氣,一座座 大山立刻變成了一匹匹高頭駿馬,她騎上一匹快馬領頭,馬群便乖乖地跟他向南方奔去。經過長途艱難跋涉,終於把馬群趕到了桂林。嫦娥按照自己設計的圖樣,將馬群變成石山並作了巧妙的安排:這里放三座,那裡壘五堆,東邊置一座大山,西面擺一排小山,如今你看――那高高的猴山就是當年的領頭馬啊,那馬鞍山就是當年嫦娥坐過的馬鞍呢...... 那些石馬也象是領會了嫦娥的心意,變成一座座挺拔俊俏而又姿態各異的青山。山上長滿綠樹,濃蔭覆蓋,桂林的山就一天比一天更美麗更奇巧啦。嫦娥巧擺石山,使桂林群峰聳立,奇洞幽深,配上原來的桂 花樹林,真成了百里大花園。遺憾的是沒有水,比起杭州西湖來,就顯得美中不足,略遜一籌了。 嫦娥想仿效織女,到瑤池「借水」,可是王母娘娘早已發覺,將織女監禁起來,並派天兵天將把瑤池看管 得嚴嚴實實;就連那偌大的天河,也把守得滴水不漏。 這天,嫦娥正在桂林花林中絞盡腦汁想辦法,趕巧南海觀音正從桂林上空經過,被桂花的沖天香氣吸引,便循香察看,見到這里處處奇峰林立,挺拔秀麗,千姿百態,巧奪天工,禁不住喜形於色,贊口不絕。可 當她環視四野,縱目八方,也不由得感嘆道:「善哉、善哉!只可惜少了一條江河,損折了許多靈氣。」 嫦娥一聽,正中下懷,忙不迭跑到菩薩面前道:「大師所言極是,我正為此發愁呢!」 菩薩聞言玉口一開:「這有何難,你只在群山之中開出一條河道,再將我這凈瓶里的水倒入河中,便會清波 盪盪,水到渠成。」 嫦娥聽了,頓時愁雲盡掃,笑逐顏開,謝過觀音,接過凈瓶,就要去開河道。菩薩一再囑咐嫦娥,時日五 更,一定送還凈瓶,否則將被關在蟾宮,不許擅離一步。 仙姑滿口答應。在群山之間選擇了一條理想的河道,形成一個水繞山環,交相輝映的絕妙佳境。接著, 她飛回月宮,取來種樹的花鋤,按照選定的走向,落鋤開去。於是,一條不大不小的河道,就奇跡般地 開了出來,有如游龍走蛇,曲曲彎彎。

當嫦娥從興安經桂林,把河道開到陽朔後,已是四更光景。往南,溝通西江水系,還有幾百里路程,五更前是完不成的了。如果河道到此為止,那麼陽朔以南的大片土地 將永遠乾旱。她沉思良久。左右為難...... 天雞高啼,打破了嫦娥的沉思.她玉牙一咬,豪氣陡生,決心冒著被觀音懲罰的危險,將河道向如今梧州的 方向賦去。當嫦娥開出北起興安,南通西江的數百里逶迤長河之時。太陽神曦和的車輪已躍上東山,她大吃一驚,慌 忙把凈瓶水注入河道,一泓清流緩緩南去,桂林頓時水光瀲灧。倒影生輝,增添了千種姿態,萬般嫵媚,變 成山水甲天下的寶地啦! 可是觀音老母的凈瓶,此刻也失去法力,從興安隨波而下,漂到桂林斗雞潭就不動了。從此,凈瓶化為石 山,就是現在的凈瓶山。為此,觀音大為生氣,責令嫦娥歸天。桂林的百姓與嫦娥分別時,真是哭聲百里, 淚滿江河。

為了記住這次離別,就把這條河取名離江。江從水,後人就改寫為「灕江」。 嫦娥回宮後,只能倚窗俯視人間,欣賞自己一手建造的桂林山水。有時禁不住悲從中來,淚水漣漣。那淚珠落在桂林的土地上,形成了美麗的榕湖和杉湖。

此後,桂林人一代接一代地苦心經營,桂林山水就逐漸揚名天下啦。

【試劍還珠】
伏波山、還珠洞以它那優美的風景,動人的傳說聞名於世。所謂伏波,取波浪迴流之義。

伏波山腰,有大悲古洞,倘若進洞,穿幽徑、達江邊。忽暗而明,豁然開朗。洞臨一潭碧水,名伏波潭,古日"蓉鏡"。據說,伏波潭裡有座水晶宮,水晶宮里有個老龍王。老龍王天天喝美酒,看歌舞,早就膩透了。

烏龜丞相見老龍整天悶悶不樂,想出個花花點子來。他說:"大王,何不把桂林府的各位地仙都請來,在伏波山開個賽寶大會?大王宮中的寶貝,定能穩奪魁首,讓眾位仙家見識見識,不知大王尊意如何?"

"好!好! 快去請!"老龍王頓時眉開眼笑,頷首稱快。

烏龜丞相得令,立即上竄下跳,安排得又熱鬧又圓滿。

不覺時晨已到,各路仙家紛紛來到估伏波山下的大岩洞里。而沙洲之上,伏波潭面,更是人山人海,萬船千舸。

酒壺山的雷酒人,在手掌上放個毫無閃爍的瑪腦酒壺,他只裝進一滴酒,搖了搖,就去向龍王和仙友們敬酒。奇怪,那酒壺里的酒怎麼倒也倒不完。人們都歡呼起來。

南溪山的劉仙翁早已按捺不住。他從腰間取出黃銅秤,吩咐鰍鱔二位力士招來許多巨石,放到秤盤上。只見那巨石一挨到秤盤,馬上就縮小了。劉仙翁拎起小秤一稱,總共十四萬零三斤半。眾仙見了,都覺耳目一新,鼓起掌來。現在伏波潭那幾塊巨石,就是劉仙翁當年秤過的。

接下來,眾仙家都不肯示弱,紛紛取出自家寶貝,使出看家本領,要決一雌雄。老龍王見了,暗自好笑,從口裡吐出一件寶貝來。原來是一顆碩大無比的夜明珠。夜明珠光芒四射,把洞府照得雪亮;而且每閃爍一下,就變幻出一種美麗的色彩。最令人叫絕的是,那珠子正中,有個對穿的小孔。透過小孔,你能看見三十三層離恨天上的丹墀仙闕,玉宇瓊樓;能聽到十八層地獄里十殿閻王睡覺的鼾聲;能所欣賞到萬里之外的人間勝景和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

龍王的夜明珠,真成了賽寶大會上的奪冠之寶。龍王哈哈大笑一陣之後,口出狂言道:"斗寶嘛,不管人間天上,上界玉皇大帝,西天如來佛祖,也不敢在我面前出醜!"

"龍王老兒,你太目中無人了!"眾仙聞聲,定眼看去,卻是伏波廟里的揭帝。只見他怒眼圓睜,鋼發沖冠,原來是烏龜丞相忙昏了頭,忘請他了。

揭帝"刷"地拔出寶劍,他見洞中有根頂天立地的石筍,便輕輕一揮,石筍的根部就被削斷了。揭帝說:"這才是小試鋒芒。你們上山去看!"說著拉起老龍就走。眾仙家一齊騰雲駕霧,來到伏波山頂。揭帝取出一隻大鐵弓,拉個滿月,"鐺"地一聲天崩地裂的巨響,神劍居然射穿了三座大山,飛到陽朔界外去了。這三座山,就是穿山,桃源月亮山和陽朔月亮山。

後來,人們就把揭帝削斷的石筍稱為試劍石,傳說要想重新接起來,除非桂林出九個狀元。可惜從古到今,桂林才出了七個狀元。

卻說賽寶會不歡而散,老龍王不但自找沒趣,而且在忙亂中把夜明珠給弄丟了。他們四處尋找,就是找不到。那珠子能跑到哪裡去呢?

話分兩頭,在伏波潭前的沙洲上,住著一戶打漁人家,馬老漢和小孫女馬蘭花。馬蘭花養了九隻白鵝,她跟白鵝可好了。有天晚上,有隻白鵝從嘴裡吐出一顆色彩斑斕的夜明珠來。"馬蘭姑娘",白鵝突然對馬蘭說話了,"這顆夜明珠是我在潭邊找東西吃時,當成螺螄吃下去的。我本是瑤池的一隻仙鶴,因給王母娘娘獻舞不得她的歡心,就被打下凡來,明天我的劫數已盡,要返回瑤池。我也想把這顆寶珠帶回上界,但你對我恩重如山,我就把它作為離別贈物送給你,你把寶珠賣了,會過上好日子的。"

馬蘭花說:"真的嗎?那我告訴爺爺去!"

爺爺看到寶珠,忙說:"這就是伏波潭老龍王的夜明珠啊,你在哪裡得到的?"

馬蘭花就把剛才的事說了一遍。爺爺說:"馬蘭呀,別人的東西不應該要,烏龜丞相找不到珠子,就要挨老龍王的處罰呀!"

聰明、善良的馬蘭花懂事地說:"爺爺,還珠去。"

哪知剛剛走出大門,便被一個突如其來的綠臉婦人攔住了去路,她是洲上的螞蝗精,說道"天下居然有你們這樣的傻瓜,快,把夜明珠給我!否則,我吸干你們祖孫的血!"

忽然又有人說:"哼哼!我一口還能將他祖孫二人吞下肚呢!"

螞蝗精回頭,攔住一個花臉女人,喊道:"花蛇精,你來干什麼?先到為君,夜明珠理當屬於我!"

花蛇精說:"好妹妹,你得珠子,最多不就是能騰雲駕霧嗎?我得到珠子,就能變成真龍。你成全我吧!"

馬老漢聽了,氣得渾身顫抖。花蛇精說:"莫氣莫氣,要是把珠子給我,我讓你們一輩子榮華富貴。"

老爺爺氣憤地說:"我們人窮志不窮。馬蘭花,快走。"

螞蝗精厲聲道:"有我在,還想溜?"說著就向馬蘭花撲去。就在這緊要關頭,那隻白鵝猛地出現在螞蝗精面前。對馬蘭花說:"快,騎到我背上來!"白鵝張翅一飛,飛到了伏波潭上空。白鵝道:"快把珠子丟到伏波潭去。"

噗通一聲,馬蘭花真的把珠子丟到了伏波潭。原先,水晶宮里因為沒有了夜明珠,一團漆黑,伸手不見五指;珠子掉下來後,霎間整個水底世界如同白晝。烏龜丞相興奮地猛叫一聲:"夜明珠!",連忙接住寶珠,向龍王請賞去了。

再說螞蝗和花蛇兩個妖精,見馬蘭花把珠寶丟進伏波潭,便恨惱羞成怒,現出原形。花蛇把爺爺纏住,說要絞死他,螞蝗也嚎叫要吸干他的血。這時,白鵝馱著馬蘭花回來了,白鵝從容地說:"你把爺爺放了,要寶,我身上就有"說完現出原型,原來是一隻美麗的丹頂仙鶴。丹頂仙鶴的頭頂上,有一塊晶瑩透亮的紅寶石,兩個妖精見了,爭著去搶。丹頂仙鶴和馬蘭花一起和妖精作戰,最後,因體力不支,丹頂仙鶴還原成白鵝,倒在沙灘上掙扎,馬蘭花也倒在地上,氣息奄奄。老爺爺趕來,抱起馬蘭花和白鵝,淚如泉涌。臨死前,白鵝凄涼地說:"老爺爺,我和馬蘭姑娘死後,把我們埋在沙洲上,日後漲再大的水,我也會把洲子浮起來,不讓大水淹住馬蘭姑娘的墳塋,就算是我報答妹妹和人間的一片真情......"

老爺爺抱著孫女和白鵝失聲痛哭,他遵照白鵝的遺言,把子孫女和白鵝一同葬在洲子上。植上翠竹,以表白鵝義深情重有氣節;栽下馬蘭草,以表思念孫女之情。人們紀念馬蘭姑娘,就把沙洲叫做馬蘭洲,後來以訛傳訛化成了馬洲。又因灕江漲多大的水,果然淹不上馬洲,因此又稱浮鵝洲。

後來伏波山腰的那個洞就叫還珠洞。

6. 南寧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雷沛濤(1897一1927)
津頭村人,1925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國民黨廣西省黨部監察委員,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變時彼國民黨反動派逮捕,9月1日在南寧市郊英勇就義,時年32歲。
雷經天(1903一1959)
津頭村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和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歷任中共廣西省特委書記,陝北最高法院庭
長、代理院長,兩廣縱隊政委等職。任陝北最高法院代理院長時,在處理「黃克功槍殺劉茜」一案中,堅持黨的立場,得到毛澤東同志的支持。建國後任廣西省副主
席,中南最高法院院長,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
肖雲舉(1554一1627)
市郊淡村人。明萬曆十四年(1686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累樞吏部左待郎、太子太保、詹事府詹事、禮部尚書。著有《青羅集》五十餘卷。
韋雲卿(1873一1911)
壯族。南寧人。1906年加入同盟會,參加過鎮南關起義、河口起義。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在進攻兩廣總督署的戰斗中被捕犧牲,葬於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雷沛鴻(1888一1967)
津頭村人。教育家。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參加廣州新軍起義、黃花崗起義。1913年留學英、美,獲碩士、博士學位。1921年在美國參加致公
黨。回國後,任廣西省教育廳長,推行普及國民基礎教育。曾任真如暨南大學、上海法政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授和廣西大學校長。1944年創辦西江學院並任院
長。建國後,歷任中國致公黨中央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主任委員,自治區僑聯主席,自治區第一、二、三屆政協副主席,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著有《國民基礎教育論叢》、《廣西地方文化研究的一得》等書。

7. 南寧有什麼典故

1、「老友粉」
南寧老友粉有著百年歷史的美食。據說,一老翁每天都光顧周記茶館喝茶,有一天因感冒沒有去茶館,周記老闆便以米粉,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熱米粉一碗,送予這位老友吃。老翁吃後出了一身汗,病狀減輕,故由此而得"老友粉"之名。

2、「橫縣魚生」
橫縣吃魚生古已有之。據清代乾隆年間《橫州志》記載,最先吃魚生的是幾千年前生活在鬱江兩岸的橫縣先民———蜑人。有一個出神入化的民間傳說,相傳晉元帝時,逸士董京赴橫州,隱居登高嶺。一日,董京攜蜑人兄妹泛舟賞月,忽見仙人乘槎而來。董京請客,仙人稱不飲熟食,不辭而別。蜑人兄妹進山尋究,在山洞偶遇仙人,仙人以玉液瓊漿和生魚片款待。後來,兄妹倆按仙人指點如法炮製。從此,橫縣魚生名聲大振,流傳至今。

3、「五色糯米飯」
古時候,有個壯族青年叫特儂,他的父親早已去世,只與癱瘓在床的母親相依為命。特儂非常孝順,怕母親一人在家煩悶,就背著母親上山砍柴、下田插秧。每一次他都帶著一大包母親最愛吃的糯米飯放在她身邊,讓母親餓了隨時可以吃。特儂母子的這一舉動被在山上的一隻猴子看到了。那猴子便趁著特儂到山上砍柴時機,悄悄溜到母親身邊,敏捷地把糯米飯搶走了。母親無法動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猴子搶走糯米飯。一連幾天如此,特儂看著一邊餓極了的母親,無奈地扯著身邊的楓葉,卻又想不出什麼辦法來。猛然間,特儂發現自己掐楓葉的手黑漆漆的,原來是被黑色的楓葉汁染臟了。看著黑乎乎的五指,特儂靈機一動,立即把樹上的楓葉割回家,放到石臼中舂成泥狀,用水浸泡一天一夜,得出黑色的液汁,再將糯米飯放到黑液汁中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將黑色的糯米撈起蒸煮,頓時一股清香彌漫全屋。母親在屋裡喊,特儂,什麼東西這么香啊!特儂興奮地說,這是黑色糯米飯,多香多甜啊!這一天正是農歷三月初三。

清晨,特儂帶著母親上山砍柴,他用芭蕉葉包著黑色糯米飯,故意露出一點黑乎乎的顏色。猴子看見了,以為是毒葯,碰也不敢碰,便逃之夭夭了。這一天,特儂吃了黑色糯飯,口不幹不燥,還覺得渾身是勁,打的柴更多了。從此,特儂和母親上山砍柴,都帶著黑色糯飯。後來,壯家人都學特儂,家家戶戶做黑色糯米飯。再後來聰明的壯家人又學會了用黃梔子、紅蘭草等做成了黃色、紅色、紫色糯米飯,最後演變成了如今的五色糯米飯。

4、「檸檬鴨」
說起「甘家界牌檸檬鴨」,其中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典故。相傳民國3年(1915),時任廣西都督的武緣籍(現武鳴縣)陸榮廷,和小舅子譚浩明開辟廣西第一條公路——邕武公路。有一天,陸榮廷一幹人馬檢查修路情況時,在界牌村外的界牌亭休息,陸榮廷見此亭旋木開裂,飽受風吹雨打,亭上的壯錦圖案已有些失色、變形。此時,一位農戶正好經過,陸榮廷就詢問了他相關信息,覺得界牌亭是南寧和武鳴的門面,應該修葺。界牌村的村民們聽後覺得非常合理,非常感激陸榮廷,其中一位農戶宰了家裡放養的鴨子熱情招待他們。但是在做菜的時候,由於鴨肉較少,農戶別出心裁放了一些自家腌制的檸檬、酸辣椒、蒜頭、生薑等加入菜中,增加菜的分量。陸榮廷一嘗,檸檬鴨酸辣爽口,香而不膩,食慾大增,並對農戶的廚藝大加贊揚。從此,陸榮廷在界牌亭休憩吃鴨的故事便在村裡傳開來。此後,風雲變幻,時局動盪,一直到陸榮廷辭世的第二年(民國18年(1929)),才修建完畢。

5、「糍粑」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臣子伍子胥為報父仇投奔了吳國,想從吳國借兵討伐楚國。他來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坐穩了江山,成了吳國的有功之臣。不久,他實現了自己的宏願,率領吳兵攻破了楚國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屍以報仇雪恨。此後,伍子胥受封申地。有一次吳王令他率人修建了著名的「闔閭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後,吳王大喜。惟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自知自己結怨甚多,恐日後有人難以容他。回營後,便對自己的親信說,「大王喜而忘憂,不會有好下場。我死後,如國家有難,百姓受飢,在相門(蘇州八個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飢的食物也。」闔閭的兒子夫差繼位後,多次拒絕伍子胥的忠告,竟聽信讒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出伍子胥所料,他去世後不久,越國勾踐乘機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當時正值年關,天寒地凍,城內民眾斷食,餓殍遍野,國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難。在此危難之際,人們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囑咐,便暗中拆城牆挖地,人們驚奇地發現,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壓製成的磚石。原來,這是伍子胥在建城時將大批糯米蒸熟壓成磚塊放涼後,作為城牆的基石儲備下來的備荒糧。人們不禁感嘆道,伍子胥真有先見之明!大家將糯米磚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後來,在楚天一帶,人們每到豐年年底,便要用糯米製成像當年「城磚」一樣的糍粑,以此來祭奠伍子胥。至今,糍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每年春節前必做的美食。有的地方將糍粑製作成圓形,有大有小,象徵著豐收、喜慶和團圓。有的地方又稱為年糕,這一名稱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們常說:「年糕,年糕,年豐壽高」。年糕以蘇州觀前街的稻香村年糕為最佳品。這兒有豬油年糕和果仁紅、白糖年糕。做年糕所用的糯米粉細而甜,色澤白亮,製成的年糕蒸煮煎都可,吃起來又香又甜。豬油年糕又有玫瑰、桂花、棗泥等四個品種,其共同特點是色澤鮮亮,肥潤香糯,久吃不厭。我國人民吃的年糕有南式、北式之分,蘇州年糕是南式年糕中很受歡迎的名特產品。

8. 在南寧有什麼流傳很廣的民間故事

應該是五象傳說吧,這也是南寧為什麼會被稱為「象城」。
五象的傳說很多,最著名的有兩個。一是從前南寧是個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地方,但是常有野獸侵襲。後來5頭神象下凡,幫助人們耕種,趕跑了野獸;另一個故事則是說,5象是被秦始皇趕到南寧,治理山洪水患的。

9. 廣西各個地方都有什麼神話、傳說,,,

同志,可以用網路搜索的呀。呵呵。我復制一些上來給你看看。你可以自己去找的。

廣西民間傳說具有極其廣泛的社會內容, 大致分為人物傳說、史事傳說,地方風物傳說三類。

人物傳說,以人物為中心,敘述他們的事跡和遭遇。比如壯族古代英雄傳說《岑遜王》、《莫一大王》、《雞冠大王的故事》,壯族歌王傳說《劉三姐》,仫佬族英雄人物傳說《稼》、漢族人物傳說《魯班造真武閣》 、 《魯班在玉林的奇遇》、《伏波將軍》、《綠珠女》、《柳侯手跡》、《蘇東坡與珍珠酒》、《曹鄴的故事》、《蘇緘》、《陳宏謀趕考》、《李文茂的傳說》,毛南族英雄人物傳說《譚福旺的傳說》、《盧道一過堂》,京族英雄人物傳說《杜光輝的傳說》,侗族歌師傳說《石戒福的傳說》、《吳朝堂的傳說》等。

《岑遜王》 楊士衡、覃建才搜集整理,收入《壯族民間故事選》第一集。岑遜走遍南方壯區,挖通了兩江一河,消除了洪水,造稻田魚塘,教人制犁耙,播五穀和養魚、打獵,使百姓安居樂業。土司欺壓百姓,橫征暴斂,他又召集大家起來反抗,殺了土司,踏平土司衙門,築城建寨,當了壯王。皇帝調兵來攻打,他用鐵扁擔作武器殺退官兵,血把河水染紅,成了紅水河。還殺敗皇帝從天上請來的天將,激怒玉皇親下凡間與岑遜王決戰,用從王母處借來的寶劍施用詭計,砍殺了岑遜王。百姓把岑遜王當作神來祀奉。

《劉三姐》 覃桂清、肖甘牛搜集整理,載《宜山民間故事集》。講劉三姐從羅城搬到宜山下梘村居住,砍柴為生,極善唱歌。有陶、李、羅幾個秀才聞名前來對歌,不是三姐的對手。其兄端凳擱門而睡,阻止三姐出去對歌,三姐卻半夜俟其兄睡熟,輕手輕腳溜出門。

第二天,其兄知道了,拿石頭讓三姐用手板當鍋煎軟,言煎不軟就不準出去。三姐把石頭放在手心,下燒紅火,把石頭煎軟了。三姐每天到山上攀葡萄藤與男歌手對歌,其兄氣極,發誓要砍斷葡萄藤跌死三姐。誰知藤砍斷後,搖幾搖又接上了。其兄用銅盆隔住斷藤,使斷藤接不起。三姐從懸崖掉進下梘河,葡萄藤隨之落下圍成一圓圈,托起三姐順水飄流下柳州鯉魚岩。

《譚福旺的傳說》 譚美足記錄,汪駿、譚貽生整理,載《毛南族民間故事集》。相傳曾把黑熊兩腿撕成兩半的譚福旺,得知盜匪前來騷擾寨子,他舞動一棵金剛樹,嚇得眾盜丟下財物,抱頭鼠竄。他又設法,做一雙1尺2寸長的草鞋掛城牆上,嚇跑想來寨子搶劫的匪徒。

朝廷為了抵禦番佬的侵擾,派欽差大臣來請福旺。福旺跳進牛欄,抓住四條腿,將一頭菜牛舉起,嚇得官兵目瞪口呆。當官的怕他進京當了將官,打勝仗立戰功,沒自己的地位,不願帶他上京,散播他睡覺成丁字形,沒福份,當不得武將。

史事傳說, 以敘述歷史事件為主,往往以某一歷史事件為中心,廣泛刻劃各階層、各方面人物的動態,揭示歷史的真實,表現人心的歸向。比如瑤族族源傳說《千家垌》、《九節牛角的故事》,壯族農民起義傳說《洪秀全巧施空城計》、《肖朝貴怒打惡少》、《石達開獻計裝雞盲》、《翼王做壽》、《馮雲山寫春聯》、《黃鼎鳳巧打汾水》、《岩頂上的腳印》、《計取永安州》,瑤族農民起義傳說《大藤峽的傳說》、《石雞、石狗、石鑼和石鼓》、《太平軍過瑤寨》,侗族農民起義傳說《金王的傳說》、《困石官抗劉官》,壯族反帝斗爭傳說《大擺壇罐陣》、《劉二破敵巒》、《劉二智取三炮台》、《馮子材大鬧諒山》、《馮子材大敗番鬼佬》、《竹箭殲法兵》、《猛大殺老番》、《牛角號》等。

《千家峒》 王礦新、蘇勝興、劉保元搜集整理,收入《瑤族民間故事選》(上海版)。

相傳十二姓瑤家人在千家垌墾荒種地,林茂糧豐,人丁興旺。一年天大旱,官府要霸佔這塊寶地,派一縣官進峒催租。頭人把縣官當貴客,一日三餐由各戶輪流接待。縣官從峒頭吃到峒尾,天天盡情享受,一晃過了四個月。官兵誤認為縣太爺被瑤人殺害了,乘峒內不防,殺進峒來。縣官正在峒尾頭人盤翁家赴宴,聽說縣里兵來,便想開溜,盤翁識破其花招,一刀斬了他性命。瑤民終因官兵太多,寡不敵眾,最後只剩下十二戶人,為保住民族,他們飄洋過海,鋸牛角,分香爐,各自避難謀生。

《洪秀全巧施空城計》 藍鴻恩整理,收入《壯族民間故事選》(上海版)。相傳洪秀全在金田村創立上帝會後,為了准備起義,除在營盤練武外,還讓敵人奸細得到假情報,報告財主王剝皮,向巡檢司告密,使敵兵夜襲空營盤,狗咬狗自己打自己人,死傷大半,天明才知中了空城計。巡檢司怒極,抓來王剝皮,說他謊報軍情,罰銀1000兩,敵人吃了虧,財主再不敢向官府密報,官府也不敢輕易相信密報了。

《翼王做壽》 蔡恆義搜集整理,發表於《民間文學》1960年11月號,選入《壯族民間故事選》第一集。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攻佔了慶遠府後,這年三月中旬是他30歲生日。翼王告訴手下:客人送的禮,凡是他們自己的東西就收下,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歸還原主。有個老爹,為感謝太平軍的恩德,從家中僅有的菜園里挖了一方泥土做壽禮。財主們都紛紛送來了許多金銀珠寶。當翼王叫管事一一打開禮品觀看時,財主佬們都洋洋得意,以為翼王會嘉許自己;這位老爹感到羞愧不安。翼王卻吩咐管事將財主佬們送來的金銀珠寶,退還給借債交租的貧苦人家;對老爹的禮品則大加贊譽,親切給予撫慰。財主佬們大失所望,低頭溜走。

《大擺壇罐陣》 儂易天搜集整理,發表於《民間文學》1960年11月號,選入《壯族民間故事選》第一集。法國軍派幾艘兵船沿紅河上游駛來,攻打劉二的黑旗軍。劉二弄來許多壇罐裝進沙塞上草,戴上竹帽,用竹竿攔著浮在水上,像一批兵勇。到半夜三更,把竹竿放開,讓其漂向法國軍的兵船。天色微明,漂到兵船附近,法國兵嚇慌了,以為劉二派兵勇泅水偷襲,立刻開槍打炮,越打越猛,可河裡人越來越快。法國兵慌亂一陣,不見沖上船,壯起膽下河捉了一個,見是壇罐人,就嚷叫河裡全是假人。劉二兵勇忽然爬上船板,沖進船艙,繳了法國兵的械。黑旗軍不費一槍一彈,俘虜了法國軍的鐵船隊。

《馮子材大鬧諒山》 農秀琛搜集整理,發表於《民間文學》1960年7月號,選入《壯族民間故事選》 第一集。抗法老將馮子材在法軍洋槍洋炮和200多隻大象打頭陣的情況下,召集部下集思廣益,幾天時間趕制幾千支土抬槍,從鎮南關往下一直排了20多里長。當敵人大象走到離土抬槍四五十步遠時,一聲令下,千槍齊發,破了法軍的「大象陣」,一直殺到諒山,迫使法軍掛起白旗投降。

地方風物傳說,敘說地方的山川古跡、花鳥蟲魚、風俗習慣或鄉土特產的由來和命名。

比如地方傳說《桂林城的來歷》、《全州的由來》、《三島的傳說》、《花馬寨的傳說》,山水傳說《畫山的傳說》、《象鼻山》、《老人山》、《砧板山》、《月亮山》、《飛鳳嶺的傳說》、《五象嶺的傳說》、《冠岩》、《木龍洞》、《灕江為什麼彎多》、《相思灘》、《多達泉》、《酒泉》、《鴛鴦泉》、《琵琶泉》,橋梁傳說《風雨橋的傳說》、《花橋是誰砌的》 、 《萬里橋》、《飛鸞橋》、《馬嘶橋》、《同年橋》、《遇龍橋》,風物傳說《武士碑》、《放鶴亭》、《鼓樓的故事》,寺廟傳說《割鼻寺》、《新娘廟》,樂器傳說《馬骨胡的故事》、《蘆笙的故事》、《銅鼓的傳說》、《匏琴的來歷》,植物傳說《水仙花的來歷》、《沙田柚的故事》、《金筍和銀筍》,動物傳說《黨魚的來歷》、《貓捉老鼠的由來》等。

《桂林城的來歷》 李肇隆搜集整理,載《桂林的傳說》(廣西版)。一對逃荒夫婦找到清泉喝了,身子硬朗起來,開了一塊地,澆泉水種五穀。第二天,地上長出高梁、粟子、苞谷,山上長出香草、桂花、梭柏,山腳團轉著六畜,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一年後生了一個娃仔,取名桂娃。用桂花和梭柏熬水洗澡,三天會喊爸媽,九天會走路跑跳,跟爸媽下地種五穀,上山護林。洗澡的香氣飄上天宮,玉皇聞到,命巡天大聖察看,叫火斗星君下人間取梭柏和桂花樹。火斗星君化作一紅衣道人下凡,要將桂花樹和梭柏全買走,桂娃爸媽不賣,紅衣道人半夜放火燒樹。桂娃爸媽挑水去淋,被旋風卷進火里燒死,化為一對火鳳凰飛起,在桂娃頭上轉了三圈飛往後山。在火鳳凰的幫助下,桂娃在岩洞口挖坑種下兩顆蘆瓜子,長出兩蔸瓜秧,一蔸結個大葫蘆,一蔸高不見頂,直捅藍天。桂娃用葫蘆盛滿水,爬瓜藤上南天門,找到泡滿桂花的香汁喝了,找到一根光而直的梭柏,響聲驚醒天神,桂娃跌到雲霧之中。鳳凰托他飛回凡間。他解下身上葫蘆,把桂花汁倒在梭柏上,梭柏變成石柱,就是獨秀峰。他把桂花汁噴往四周山山嶺嶺,到處長出桂花樹,成了一片桂花林。到這里來住的人越來越多,始稱為桂林城。

《三島的傳說》 龍旦城、陳琦搜集整理,載《京族民間故事選》(北京版)。一說是:

南海白龍嶺有個蜈蚣精,每一船隻經過嶺前,都要送一人給它吃,否則興風作浪,把船掀翻。

好心的神仙鎮海大王想將其堵死在洞里,被識破天機失敗了;後又化作乞丐,以煨熟的一個重幾十斤的大南瓜投入其口, 治住了蜈蚣精, 使其斷作三截,三截屍體變成巫頭、山心、(氵萬)尾三個島嶼。另一說是:有三艘漁船捕魚,被一群鯊魚掀翻,二十幾個漁民落於水中,幸得一仙人用寶劍驚走惡鯊,向海面劃三個小圈,變成三個海島。眾漁民游上沙灘海島,在島上種植五穀,遍栽綠樹,修好破船,重新捕魚。此三個仙境般的漁島,即今京族三島。

《五象嶺的傳說》 溫松生搜集整理,載《南寧的傳說》。相傳南寧五象嶺是秦始皇把南嶺五個寶象趕來的。秦始皇一天晚上躺在龍床,見一仙翁走近床前,從葫蘆中倒出一條蜈蚣放掌上,變為一竹節鞭,讓他拿去趕南嶺五個寶象,可保平安。秦始皇下床走出宮門,兩腳生風,飛到南嶺,見了五個大象,鞭一下走幾步,走到五更時分到了南寧,雄雞啼叫,竹節鞭顯了原形,變回蜈蚣溜走。秦始皇手中無了鞭,大象停步不前,乃手拍大象屁股,撲空摔跌在地,大叫一聲醒來才知是夢。第二天早朝,派人飛馬到南方探看,過幾天回稟果有五座大土山遠看似五個大象,其中一個似在回頭張望。

《風雨橋的傳說》 楊金江搜集整理,載《侗族民間故事選》(上海版)。相傳一對恩愛夫妻布卡和培冠去西山幹活,過橋時刮來一陣大風,培冠跌下河,布卡潛到河底,不見培冠蹤影。原來培冠被螃蟹精卷進河底岩洞去,螃蟹精威逼她做老婆。培冠不依,哭罵聲傳進上游一條花龍耳里。花龍來斗螃蟹精,把螃蟹精壓得現出原形,最後化為一塊螃蟹形的黑色大石頭。培冠被花龍搭救出來。人們為了懷念花龍,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橋改建成空中長廊式大木橋,還在四條中柱刻上花龍圖案,祝願花龍長在。大木橋落成時,人們舉行慶祝典禮,花龍也來到天空中看望大家。故後人稱這種橋為回龍橋,也叫花橋;橋上能避風雨,又叫風雨橋。

《鼓樓的故事》 侗族傳說,楊金江搜集整理,載《侗族民間故事選》(上海版)。中秋佳節,一支強盜隊伍來攻山寨,勒令寨里獻出家財美女若干,否則踏平山寨,人畜不留。

姑婁娘領著幾位有膽量的姑娘,向寨老獻計,用計謀引領匪頭強盜進寨。當強盜們進到寨中魚塘邊時,寨里鼓聲齊鳴,強盜不敢往燈光處沖殺,卻往黑暗處奔逃,正好中了「引狗進圈,關門打狗」之計,不是打死,就被活捉,當了俘虜。這是擊鼓聚眾,團結斗敵,保護村寨的好辦法,大家便決定在寨中建造九層鼓樓,每逢重大事件和節日,擊鼓聚眾,議決全寨大事。

10. 南寧鳳凰谷的傳說

鳳凰谷最誘惑人的是它那原始的山林、清澈的溪水和清幽的河谷,在當地流傳的各種傳說,也十分令人神往。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三隻鳳凰從遠處飛到南寧,一隻留在青秀山,兩只被鳳凰谷的美景迷住,留了下來,於是鳳凰谷就有了生命,千年流水不斷,樹木鬱郁蔥蔥。
另一說,在鳳凰谷邊上,曾經有一個村莊,傳說明末清初,明朝廣德公主避難至南寧,被清兵追殺,她和隨從沿鳳凰谷一帶逃往武鳴起鳳山下的夏黃村,經過鳳凰谷邊上的一個村莊時,天色已晚,筋疲力盡,一行人就投住在農家,後官兵追近,廣德公主的隨從只好將財物埋起來,然後往武鳴方向逃去。官兵追至,逼問村民廣德公主藏在何處,純朴的村民寧死不屈,沒有一個人透露廣德公主去向,後全體村民慘遭殺害,後人將該村遺址稱為無人村。當然,這只是民間的傳說。

閱讀全文

與南寧哪個村人最有文化傳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