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東南亞有哪些文化特點舉例

東南亞有哪些文化特點舉例

發布時間:2023-05-27 08:51:39

Ⅰ 東南亞建築文化歷史與特點

一、東南亞建築文化歷史

十八世紀後半期,正處於產業革命時期的英國殖民勢力,進入了印度等南亞國家,這些國家屬於熱帶氣候,長期生活在涼爽氣候條件下的英國人,很難適應。

為了克服這個生活上的不利因素,改善居住環境,創造涼爽舒適的居住條件,他們在建造住宅時,採用居室前加走廊的方法,以擋避炎熱,營造出相對涼爽的環境,這種「外廊式建築」很快被人們所接受,成為印度等南亞、東南亞國家建築中普遍採用的形式,而且從單邊外廊,擴展到雙邊、三邊以至四邊迴廊。

這種以遮陽為主要功能的家居「外廊式建築」,隨著殖民勢力范圍的不斷擴大,經由南亞、東南亞、東北侍敗亞而至中國。

接著,新加坡的開埠者開始在此基礎上改觀,設計了連續廊柱形成的走廊,新加坡稱之為「店鋪的公共走廊」,或叫「五腳氣」、「五腳基」,進入福侍局建後,開始稱為「騎樓」。

騎樓,約在鴉片戰爭後就傳入鼓浪嶼和廈門,接著又傳入金門。

所以說,騎樓建築是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建築形式,傳入廈門後,又與廈門的地域特點相結合,形成了騎樓街市。

二、東南亞建築的特點

(1)東南亞的建築文化深受宗教的影響,主要以佛教為主,所以各國在宗教的影響下所形成的建築風格也是各不相同的。

a、印支半島——中南半島上的5個以佛教為主的國家,建築樣式是佛教寬頂多角塔樓。

b、馬來半島上的馬來西亞和印尼、汶萊等建築風格以 *** 教尖頂塔樓。

印尼有自己的印尼風格,跟泰國樣類似。

c、菲律賓、東帝汶和越南建築樣式是西方格調。

菲律賓的建築風格是西班牙和美國想融合。

越南是法國同中國樣式想結合。

東帝汶是葡萄牙風格攙雜了印尼風格。

(2)崇尚自然、健康、休閑的特質

園林景觀和家居在華南地區很受業主們的青睞,有大行其道之勢,究其原因,可能與其崇尚自然、健康、休閑的特質,風土人情與周邊環境的融為一體,以及濃郁、綺麗、浪漫等各種充滿想像力的混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由於東南亞地處多雨富饒的熱帶,南亞傢具大多就地取材,比如印度尼西亞的藤、馬來西老談讓亞河道里的風信子海藻等水草以及泰國的木皮等純天然的材質,散發著濃烈的自然氣息,因此在色澤也表現為以原藤原木的原木 *** 調為主,或多為褐色等深色系,在視覺感受有泥土的質朴原木的天然材料搭配布藝的恰當點綴,,非但不會顯得單調,反而會使氣氛相當活躍。

南亞傢具的設計往往拋棄了復雜的裝飾線條,取而代之以簡單整潔的設計,為傢具營造清涼舒適的感覺。

(3)建築外形和內部的特點

a、建築外型上追求大坡屋頂,大屋檐,主要是滿足降雨,遮蔭,常常還會有將建築首層提高半層,建築之間採用連欖連起來,這些都是考慮擋雨以及通風的作用;

b、在建築內部,一般也都採用大開間,而且南北通透,這個可以滿足通風以及防潮的作用,而且在東南亞的夏天,潮熱的時間很長,人呆在這種環境下,容易沉悶和壓抑,大空間可以讓這種壓抑得以釋放;

c、建材及傢具,長期的貧困和地處熱帶亞熱帶區域,樹木以及藤類作物自然成了最好的建材,如果布置得當,建材和傢具材料的多樣性可以給建築添色不少。

(4)建築的顏色

在建築裡面,顏色是最能滿足心理需求的元素,心理的自尊以及對中國文化的逃離使得他們希望採用誇張艷麗的色彩,不管是建築外面還是內部,都採用了斑斕的色彩,其實這個在心理色彩學上並不值得推薦。

Ⅱ 東南亞的民俗風情是什麼

不同的文化圈有不一樣的民俗:

1,中國文化圈(主要是越南)

越南。越南受中國影響的地方頗多。從政治制度、語文稿悶、學術、社會(基本上是父系社會正敬悔)、階層到家族等,均可見中國的影子。越南許多文化別具一格。雖然經常可見中國的影子,但無法於中國找到一模一樣的東西。例如,其宗教綜合了儒、釋(以大乘佛教為主)、道等,加上在地的泛靈信仰;其文字「喃字/字喃」脫胎於漢字但有所不同。

2,南傳佛教文化圈(主要是泰國、柬埔寨、緬甸、寮國)

圈內各國大都信仰南傳佛教。東南亞的女性常是該國各界的要角。例如,在文獻上出現的第一舉正個柬埔寨君主柳葉,尌是女王;千百年來,該國的婦女支配了商場。《真臘風土記》尌曾記載說,柬埔寨的市場是女性的天下。自古至今,泰國許多行業的主力也常是女性。

Ⅲ 舉例說明東南亞民俗的特點

• 柬埔寨:
柬埔寨佛教是國教,佛教徒佔全國人口85%以上,其中絕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寺院遍及全國,僧王及僧侶普遍受到尊重。通常,男子無論社會地位高低,一生都要出家一次,但可隨時還俗。進佛寺參觀時,要衣著整潔,免冠脫鞋。忌用手摸人頭頂。
全國通行合什禮,即以兩手掌合並立於胸前,稍微俯首,指尖高度視對方身份而定,對方身份較高,指尖高度越高。社交場合也行握手禮。
柬埔寨人衣著較樸素,很多人光腳或穿拖鞋,在社交及正式場合則較為講究。民族傳統服裝主要有:紗籠、筒裙、鳳尾裙、水布等。柬埔寨人喜愛宮廷古典舞蹈和傳統戲劇,民間舞蹈及民間音樂也很流行。
當地百姓以食米飯為主,喜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蔥、姜、蒜、薄荷等,還喜吃生菜和腌魚等。進餐時多用筷子或刀叉,農村還保持手抓飯的習慣。
傳統住房多為竹木結構的高腳屋,距地面二米左右,上面住人,下面拴牲口,放雜物或停放車輛。城市建築物具有多種風格。
除國際性節日外,當地主要節日有柬歷新年、御耕節、國王生日、亡人節、立憲日、巴黎協定日、獨立節、送水節。

• 馬爾地夫
馬爾地夫為穆斯林國家,以伊斯蘭教為國教,有許多宗教習俗,如禁酒、禁食豬肉。國民每天祈禱5次,分別是日出、正午、下午3至4點間、日落、晚上。期間商店停業15分鍾。
馬爾地夫人遵從宗教習俗,淳樸好客。婦女們的社會地位受相當保障,但一般不主動與別人握手。談檔朋友到家,主人會拿出家裡最好的食物款待。他們相見時互相拉住對方的手問好。馬爾地夫的家庭以男人為主,男子可以擁有4個妻子,一夫多妻的丈夫供養每個妻子和子女,子女在血統上隨丈夫,都有財產繼承權。
馬爾地夫地處熱帶,氣候炎熱潮濕,一般居民住宅均就地取材,用椰樹干做柱,用樹皮、樹葉編織成席子蓋房頂,用珊瑚碎石砌牆。穿著比較簡單,男子一般穿白色襯衫,長裙圍腰,婦女服裝色澤鮮艷,一般不戴面紗,常穿輕質的上裝,長長的裙子。人們持傘上街,既遮日擋雨,又表明身份。
馬爾地夫人從來不患牙病,因為他們大都起床後跑到海灘上用海沙磨牙。

• 緬甸
緬甸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佛教之國緬甸人,崇拜烏鴉奉為神;榕樹極為受寵愛,喻為佛塔民族魂;宗教習俗「右為上」,「左賤」、「女卑」根很深;「過午不食」為教規,恪守教義方為純;國民待人講友善,禮貌盛情心忠懇。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緬甸人歷來非常尊敬僧侶,黃色的袈裟是人們心目中庄嚴、崇高、聖潔、不可侵犯的象徵。乘船坐車,人們見到和尚要起立讓座;宴會、集會等場合,和尚都坐最好的位置;任何人,包括國王,謁見和尚教要跣足膜拜;大法師有事見緬王時,緬王要主動讓開寶座,以示尊敬。
緬甸的「潑水節」是人民傳統的新年佳節,於每年公歷4月13日前後,一般要慶祝4天。在「潑水節」期間,佛教徒清晨要先趕赴附近的寺院,參加浴佛儀式,念育吉祥經。向菩薩灑香水,祈求保佑。家家戶戶在門前缸桶里盛裝貯滿清水,潑灑來客和過往行人,以表示衷心祝願。人們都以被潑得多而興奮。緬甸佛家人可以食肉,這是與有的佛教國不同的。但佛家人是不可殺生的。
緬甸人無論做什麼事都有個「男右女左」的習俗。據說這表示「右為大,左為小」、「右為貴,左為賤培侍叢」的意思。在信奉佛教的緬甸人心目中,榕樹是非常神聖的,榕樹就是佛塔,他們在崇拜烏鴉之俗。並視其為「神鳥」,對其倍中愛護。他們一般便後都不願意使用手紙,他們的習慣是用水罐裝水,用左手來沖洗。
緬甸中部勃叨族婦女的審美觀很奇特。她們都以預長為美的標志。為了讓脖子變長,配櫻他們從小便在頸部套上一圈圈類似脖套的黃銅環,銅環高達30厘米以上便被視為美貌。在她們的手臂和腳、腿上也都愛戴這種飾物。緬甸的緬族人以紋身為美。男子紋身較為普遍,一般從十幾歲就在背、腹、腿外紋以花草鳥獸;有些女子也喜歡在身上刺花作裝飾。緬甸人偏愛東亞蘭花,人們視其為美好和吉祥的象徵,並喻其為國花。他們喜愛孔雀。人們視其為美好和幸福的象徵。他們在生活上,習慣使用紅、黃和鮮艷的色彩。常以其裝飾自己或美化環境。
禮節禮儀:
緬甸是個多禮節禮儀的國家。緬甸佛教徒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慣施合十禮。施合十禮時,如果戴有帽子,要摘掉夾在左腋下,然後雙手合十施禮。並說「給您請安了!」緬甸人見到不太熟悉和不經常見面的老人、領導、學者時,如他們正坐在地板上,則要施跪拜禮。若見到上述人員是比較熟悉的人,則施坐拜禮。他們凡來到僧、父母、師長面前時,都要施大禮,即「五體投地禮」。他們路遇老人、領導、學者時,一般施鞠躬禮。
信仰忌諱:
緬甸人大多數信奉佛教,有「過午不食」的教規;還有少數人信奉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他們特別忌諱左手遞送東西或食物。認為左手骯臟,右手才是潔凈的。因此,用左手遞送物品是不禮貌的。緬甸和尚忌諱有人送給他現金。因為佛教的戒律包含著此項內容。緬甸人認為鞋是最骯臟的齷齪的物品。所以,凡神聖的地方都不能穿鞋進入,否則就會玷污聖地,受到報應。他們忌諱星期日剪指甲,認為這天剪會失盜;忌星期一剪,認為在這天剪會經常忘事;忌星期三、四、五剪,認為在這些天剪不吉利,會招來禍端;所以緬甸人只能在星期二、星期六兩天內剪指甲了。
緬甸人送給別人東西時,必須在星期一至星期六,星期天禁忌送物,尤其禁忌送給別人衣服、沙籠等。緬甸撣族人忌諱客人上樓不脫鞋,或是未經主人允許就坐到男主人固定的座位上;忌諱客人拒絕主人待客的茶水和食物,否則會認為你是野蠻或不懂事理;忌用竹筍、蘑菇、生菜、甜飯團待客,認為食用這些會生病。緬甸克欽族的男人,一般不願在樓下走動,尤其是樓上有女人時,因為他們認為男子是絕不能低過女子的。他們認為,頭是不可以觸摸的,即使頭巾也不能隨便玩弄。如果有人撫摸他的頭或玩弄他人頭巾,便認為是對他莫大的侮辱。
緬甸人不喜歡吃豬肉、動物內臟、還有些人不吃四條腿的動物肉。緬甸克欽族人不多食豬尾巴,認為食會獃痴;不多食烏鴉肉,認為多食會膽小;小孩子忌食雞蛋,認為吃雞蛋會手、腳長不大。
飲食習慣:
緬甸緬族人喜食椰漿飯及攔有姜黃粉、椰絲、蝦松的糯米飯;每餐必食一種叫「雅比」的魚蝦醬;菜餚喜放咖喱。緬甸克欽族人喜吃獸肉,他們習慣用火烤食,烤熟後撒上鹽、用手撕食。緬甸克倫族人,無論男女老幼都吸煙斗。酒列是日常必備之物,任何儀式上,人們都要以酒助興。緬甸人一般早晨愛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歡備有辣椒油和辣椒醬等調味品。他們用餐習慣一人一把匙和一個湯盤,他們不習慣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飯靈巧方便。他們樂於菜齊後一起上桌用餐。

•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馬來西亞「伊斯蘭」,定為國教重尊嚴;生活習俗忌諱多,昵愛綠色很普遍;傳統禮節和禮儀,「真主保佑」為祝願;待人熱情心忠厚,講求信義守時間;性格善良又純朴,民風和睦萬代傳。
生活細節:(略)
禮節禮儀:
馬來西亞在社交合同客人見面時,一般是施握手禮。他們年輕人見到老年人時,一般要相互緊握雙手,然後再雙手朝胸前作抱狀,身體朝前彎下(如鞠躬)。他們同一般熟悉的人相見,男子之間,一般要互相接角一下右手,然後各自用右手捫胸示禮。馬來西亞婦女見到男子,施禮前要先用手巾蓋住手掌,再同男人的手掌相接觸,然後把手伸至胸前作抱狀,同時身體稍向前彎下鞠躬。這是馬來西亞女人對男人的一種傳統禮節方式。此外,他們還有一種奇特的施禮方式:雙方見面時,要先互相朝前稍微靠攏,然後再相互伸出手掌交叉角摩,再用手從臉部由上而下輕輕一抹,再向胸前一點,與此同時彼此互相說:「願真主保佑你!」。
信仰忌諱:
馬來西亞人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少部分人信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印度教。馬來西亞人恪守宗教的教規,會賓宴客從不備用酒水,而是以茶或其他飲料來代酒干懷。他們的頭部、背部是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若有他人觸摸他們的頭部或拍打後背等,是不會得到好言相待,甚至會鬧出亂子的。他們忌諱雙腿分開坐和翹著「二郎腿」,他們忌諱左手遞送東西或食物。認為左手是卑賤和不潔凈的。賓客若在主要家不吃不喝,是對主人的不尊敬,並會引起主人的反感的,有的甚至會被視為不受歡迎的人。馬來西亞人忌諱烏龜。認為這是一種不吉祥的動物,給人以「色情」、「春葯」和「污辱」的印象。馬來人不但禁吃豬肉和狗肉;也不吃自死的動物肉和血;他們還忌諱使用豬製品。
飲食習慣:
馬來西亞人食物一般以米飯、糕點、椰漿、咖喱為主;喜歡帶有辣味的菜餚。用餐一般都以手抓食,只有在西式宴會時,才偶爾用匙和叉。

• 新加坡
「華裔之國」——新加坡的華人主要來自廣東、福建、上海和海南等地。華人從事的職業無所不包,但一般都繼成了祖先的傳統,經營飲食業、釀酒業的多是廣東籍華人,從事貿易業的多為福建籍華人,而廣東潮州集團和海南省籍華人,則以從事工廠勞務或廚師等職業的居多。
海外華人的鄉土意識極強,不少人這邊有父母,那邊有兄弟,心系兩地,他們很樂意回祖國經商。同甘共苦,不畏強暴是他們代代相傳的民族風格,但卻很顧面子,正因為面子問題顯得十分重要,所以,在商談中,「面子」對談判的技巧起決定性的作用,常常到磋商行重大的實質性問題時,也輕易簽守立據,似乎有一種讓對手「口說無憑」的意思。但「面子」的另一方面,卻是他們在簽訂合同以後,為了不恥於人,總是格守信譽,認真履約,因而在國外商人的眼中,新加坡籍商人一向有勤奮、誠實、謙虛、可靠的美德。與新加坡人談判,不僅必須以誠相待,更重要的是考慮給對方面子,不妨多說幾句「多多指教」、「多多關照」的謙言。值得一提的是,與海外華人進行貿易,採用方言洽談,有時可以起到一種獨特的作用。碰上說潮州話的商人,首先獻上一句「自己人,莫客氣」的潮州鄉音,給人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其他象粵語、滇語等同樣有助於談判的進行和成功。
在新加坡,進清真寺要脫鞋。在一些人家裡,進屋也要脫鞋。由於過去受英國的影響,新加坡已經西方化。但當地人仍然保留了許多民族的傳統習慣,所以,打招呼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最通常的是人們見面時握手,對於東方人可以輕輕鞠一躬。
新加坡人接待客人一般是請客人吃午飯或晚飯。和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馬來人吃飯時,注意不要用左手。到新加坡人家裡吃飯,可以帶一束鮮花或一盒巧克力作為禮物。談話時,避免談論政治和宗教。可以談談旅行見聞,你所去過的國家以及新加坡的經濟成就。
新加坡居民一般對紅、綠、藍色很受歡迎,視紫色、黑色為不吉利,黑、白、黃為禁忌色。在商業上反對使用如來佛的形態和側面像。在標志上,禁止使用宗教詞句和象徵性標志。喜歡紅雙喜、大象、蝙蝠圖案。數字禁忌4、7、8、13、37和69。
新加坡獨立前,野草叢生,蚊蠅遍地。26年後的今天,被譽為「美麗的花園城市」。旅遊業十分發達,每年到這里觀光的遊客達四五百萬。在高層建築物之間,都留有較大的空地布置綠化,設有花架、花壇,並廣植花草。因此,市區地面除了柏油馬路和鋪磚的便道以外,均以花草樹木覆蓋,可以說做到了「黃土不見天」。新加坡除了園林綠化舉世矚目外,城市環境衛生也很出色,空氣清新宜人。市內街道非常清潔,馬路上很本看不到垃圾,就連建築物上也極干凈,確是一塵不染。街頭嚴禁亂扔煙頭及雜物,亂扔紙屑、煙頭罰500新加坡元。隨地吐痰的現象根本沒有。新加坡政府規定,市民中凡是種花較好的,可以享受減免房租的優待。因此,新加坡人人愛花,家家養花,不但地上種花,連屋頂也栽花,真是一片花的海洋。所以,新加坡還有「花園之國」、「花園之都」、「公園國家」的美譽。
國會議員民選,任期5年。新加坡是一個文明的國家,講究禮貌已成為他們的行動准則。在新加坡進行貿易談判時,不要翹二郎腿,否則將破壞成交機會。假如不知不覺把一月腳顛來顛去,以至鞋底朝向了對方,這筆買賣就要告吹了。那怕是無意中稍為碰了對方一下,也會被認為是不可忍受的。
為了使人人都講禮貌,新加坡政府對禮貌還做了一些規定:店員禮貌:顧客臨門,笑臉相迎;顧客選購,主動介紹,百挑不厭;顧客提問,留神聽取,認真解答;顧客離去,熱情歡送,禮貌道別。鄰里之間的禮貌,鄰居見面要互相問候。逢年過節要邀鄰作客。幫助鄰居照看房屋。利用公共場所,要時時為別人著想。新加坡待人接物總是笑臉相迎。如用完公用電話,就會笑著對等候的人說:「對不起,讓您久等了」。甚至街頭宣傳文明禮貌的宣傳畫上面也都印著一個笑容可鞠的人物像和一些口號,如:「處世待人,講究禮貌」、「人人講禮貌,生活更美好」、「真誠微笑,處世之道」。夜晚,五顏六色宣傳禮貌的幻燈標請不停地閃動。內閣部長和議員們也經常到人民群眾中去演講文明禮貌的重要性。就連警察對違反交通規則的人處以罰款時,也總是笑咪咪的。因此,新加坡人詼諧地說:「就怕警察微笑」——他一笑就得掏腰包。因為到處都有笑臉,所以外國人到新加坡總有「賓至如歸」之感。
商務活動一般穿白襯衫,著長褲,打領帶即可。訪問政府辦公廳仍應著西裝、穿外套。新加坡大部分人為華僑或華裔,因此他們也很愛飲茶。農歷新年,一盅清茶,佐以檄欖,稱為「無寶茶」,寓意恭榜發財。應邀赴宴宜注意言行,予對方穩重、可倍賴之惑。
新加坡人非常討厭男子留長發,對蓄鬍子者也不喜歡。在一些公共場所,常常豎有一個標語牌:「長發男子不受歡迎」。新加坡對嬉皮型留長發的男性管制相當嚴格,留著長發,穿著牛仔裝,腳穿拖鞋的男士,可能會被禁止人境。尤其是年輕人,出國時必須穿得清清爽爽,不要把頭發留得長可及肩。

• 越南
由於越南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大,因此越南人養成了「沖涼」的習慣。不但洗澡很勤,而且連衣服、被褥也換得很勤。越族人愛清潔,農家飲水與一般生活用水分開,取泉水用公用竹筒,習慣接水於缸中飲用。一般洗滌用井水或河水。
越南人非常喜歡狗,認為狗忠實、可靠、勇敢。越南人厚愛紅色,認為紅色是吉祥、喜慶之色。他們也很愛桃花,認為桃花鮮艷、美麗,是吉祥之花。
越南人的家庭和親屬觀念很重,認為這是維護文化傳統與社會倫理的最穩定因素』。丈夫在家庭中的作用很重要,他們承擔供奉祖先、家庭經濟和子女未來的責任。
鋸齒。越南人有鋸齒的習俗。所謂鋸齒,是用鈍物打磨門牙,鋸短鋸齊,以此來標志男子已經成人,可以開始尋找伴侶,然後再用葯物將唇、齒塗染成黑色,並視黑亮者為美。
染齒。染齒是越南古人流傳下來的遺俗。染齒者多為婦女,為了染齒,越南人還要忍受疼痛。古時認為牙齒潔白象徵作風不正派,有「白齒如犬齒」的說法,誰要保留白齒將被天下恥笑,人不論多麼美麗漂亮,齒不烏黑發亮,姿色就會大為減低。過去,越南人無論男女,到了十六七歲都要染齒。染齒工藝很復雜,所以產生了一批「專業戶」。雖然現在染齒者已大為減少,但在農村中年以上的婦女中,仍可常見到有一口黑亮的牙齒者,遊客對此風俗應予以尊重。
嚼檳榔。檳榔樹是一種喬木,果實如棗,可食用或作葯。越南的京族、岱族和泰族人嗜好嚼檳榔。因其味先苦後甜,回味悠長,故易成癮。檳榔汁有提神、生津、利尿、消暑等功能,有刺激性,可使人興奮,臉頰潮紅。他們嚼檳榔果時,把一種叫「萎」的藤類植物葉子和蚌灰一起放在嘴裡,嚼到三種東西起化學反應,變成血紅色汁後,再把渣子吐出來。這三種東西的結合,』象徵著骨肉之間的團結和睦,久食牙齒和雙唇會變成黑紅色,被視為傳統美的標志。
關於嚼檳榔習俗的來歷,流傳甚廣的說法是:從前,有兩兄弟,一個叫檳,一個叫榔,相貌酷似,父母過世後,兩人相依為命,但哥哥成親後,對弟弟曰漸冷淡,於是弟弟出走,途中有一條河,因無船擺渡,弟弟獨坐號哭而死,化成一棵樹。哥哥不見弟弟,外出尋找,見弟已死,便弔死在樹上,變成一塊石頭盤在樹根上。嫂嫂不見丈夫歸來,也追尋到此,見丈夫已死,便抱石而亡,變成一根藤纏繞在樹幹上,此樹即檳榔樹。不久國王尋訪到此,聞知此事,即令人取樹上果子,咬嚼後氣味芳香,美味可口。於是,國王令人將石頭燒成灰,把果子、藤葉拌人,待熟後食之。從此,檳榔果成為婚配嫁娶的禮物。至今,在農村中求婚時,仍以檳榔果為信物,如果對方收下,即表示滿意。婚禮中人們嚼檳榔,緬懷骨肉之情,祝願新婚夫婦白頭偕老。
越南城市的男子多西裝,婦女穿花色窄袖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婀娜多姿,下擺舒展,開衩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鐲、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對群眾稱鄉親們、父老們、同胞們(只在本國人之間用)。京族人不喜歡別人用手拍背或用手指著人呼喊。外人到他們家時,不能用腳指物,席地而坐時不能用腳對著人,不能從坐卧的人身上跨過去,不能睡在婦女的房門口和經常來往的過道上,不準進入主人的內房。在少數民族家中,絕對不能到姑娘住的房間里。有些少數民族住竹木高腳屋,習慣在樓上席樓坐卧。進屋要脫鞋,否則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年青人對老年人特別敬重。在北方京族家裡,由最老一輩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由最老一輩的女人當家,凡事一般都得徵求他們的意見,只要他們同意的事,其他人一般不會表示異議。和老年人同行,如要超過去,應先打個招呼,表示先行走一步。在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敬老的習慣,如傣族、佬族家中有一條凳子專供老人坐,青年人和外人不準坐。
有些少數民族很好客。客人來到他們的家中,常用本民族最喜愛喝的酒和愛吃的生冷酸辣等食物待客。因此,客人即使不合胃口,也要盡量地吃,否則會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南方山區少數民族,喜歡在節日喜慶時邀請客人一同喝壇酒,即輪流用管子從酒壇里吸酒喝,第一輪(即輪流吸的第一口)不能拒絕,否則認為是掃興、失禮。第一輪以後,如不想喝,以雙手抱拳向右肩舉一舉,表示謝謝不再喝了(吃飯時也是這樣)。
不要隨意摸別人的頭部,包括小孩。當村寨路口懸掛有綠色樹枝時,是禁入的標志,外人不得進入。南部高棉人忌用左手行禮、進食、送物和接物。越南人忌諱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機連續給三個人點煙,認為不吉利。

• 泰國
泰國95%的居民信仰佛教,佛教為國教,國王是佛教的最高贊助人,通行佛歷。泰國人民的禮儀都沿用佛教的禮儀,全國有26萬多和尚,一殷每個20歲左右的男子都要當3個月的和尚,最短也要出家3天,才能取得成年人的資格,王族亦不例外。泰國有寺廟四萬多,佛塔10萬多,寺廟之多在東南亞首曲一指。
現泰王國實行君主立憲,內閣制。內閣掌行政權,由40位閣員組成。1978年12月22日,泰國實施新憲法,國會為兩院制,參院225人由總理及參院主席提名,由泰王任命。眾院324人,由民選產生。泰國是東盟(ASEAN)成員國。
泰國人喜愛紅、黃色,忌諱褐色。人們注意到廣告、包裝、商標、服飾都使用鮮明顏色,並習慣用顏色表示不同日期:星期日為紅色,星期一為黃色,星期二為粉紅色,星期三為綠色,星期四為橙色,星期五為淡藍色,星期六為紫紅色。群眾常按不同日期,穿著不同色彩的服裝。過去白色用於喪事,現在改為黑色。泰國的國旗由紅、白、藍三色構成。紅色代表民族和象徵各族人民的力量與獻身精神。白色代表宗教,象徵宗教的純潔。泰國是君主立憲國家,國王是至高無上的,藍色代錶王室。藍色居中象徵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純潔的宗教之中。
俗話說,「入國問禁,入鄉隨俗」。凡是初到泰國訪問,經商的人,必須注意遵守泰國人的風俗禮節,不然很容易發生誤會。泰國人認為門坎下住著神靈,千萬不要踩踏泰國人房子的門坎。
歷史上,泰國人經商一般不喜歡冒險,小心謹慎,寧可依靠自己的力量,積少成多地發展,也不願大刀闊斧,大數額地貸款,大范圍地投資。由於過分地謹慎,不輕易相信別人,故很多企業部帶有濃重的家族色彩。泰國商人十分注重人際關系,在他們看來,與其你爭我斗,費盡心思才獲得一些利益,倒不如把這些利益讓給給那些誠實而富於人性的對手。對於商品,他們重視質量甚於牌子,只要商品貨真價實,既使是名不見經傳的產品,也能獲得認可。此外,同大部分的華人一樣,同樣很考慮面子,十分重視別人對自己的外觀看法,如能讓對方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無疑可以使洽談在十分融洽的氣氛中進行。
人們說泰國是「微笑之國」,他們對外國人特別和藹可親。生意對象幾乎都是華僑系統的企業,和其他國家的華僑一樣,做生意要基於對個人的信賴,形式上的契約書依然有被輕視的傾向。市區大道混雜紊亂,早晚不用說,即使白天也經常是擁擠不堪,行動上相當費時。
在泰國,在眾目睽睽之下與人爭執,咄咄逼人的表現會被泰國人認為是最可恥的行為。由於左手被視為不潔凈,所以交換名片,接受物品,都必須使用右手。
訪問政府辦公廳宜穿西裝。商界見面著襯衫,打領帶即可。拜訪大公司或政府辦公廳須先約會,准時赴約是一種禮貌。宜持用英文、泰文、中文對照的名片當地兩天即可印妥。

• 菲律賓
菲律賓的政府機關、商業界和學校都使用英語。日常見面,無論男女都握手,男人之間有時也拍肩膀。在菲律賓,拜訪商界或政府辦公廳,宜穿保守式樣西裝,須事先須約時間,由秘書安排。菲律賓人的時間觀念不很嚴格,但客人最好准時赴約。菲律賓人天性和藹可親,善於交際,作風大方,所以,工作後的應酬也很多。稍為正式一點的宴請,請帖上就會註明「必須穿著無尾禮服等正裝」。這時,假如沒有無尾禮服,便可以穿上當地的正裝——香蕉纖維織成的「巴隆塔卡樂庫」襯衣,任何宴請都適用。據說,出席宴會時,尤其是家庭宴請,要盡量學著菲律賓人,放得輕松自在些,否則,若是顯得很嚴肅,或者老是一本正經的話,反而會使女主人擔心,因而,就失禮了。菲律賓人的家庭觀念很強,他們喜歡別人談論他們的家庭。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菲律賓人不那麼喜歡美國那一套。有一些菲律賓家庭,進屋要脫鞋,客人要看主人怎麼做。如果你帶了禮物,到主人家時再送,過後最好寄上一封簡短的感謝信。
菲律賓市場基本上仍在美國控制之下。許多大工業產銷公司為美國人所設。菲商人多在美國受過教育。近年來,菲律賓的公司多采合資合作方式,公司管理人員的組織形式採用美國式,擁有所有權的董事會與實際經營公司業務的公司管理人員要嚴加區別,權力集中在董事長身上。沒有附加Director(董事) 之頭銜的公司管理人員,即使是總經理、副總經理,也幾乎沒有訣定權,他們比較量頭銜。華僑有60~70萬,華僑商人勢力較大。菲律賓商人喜歡依照美國方式邀請你到家中進晚餐。而華商則較喜歡邀你外出進餐夜遊。菲律賓屬基督教國家,生活極為西方化,相處時勿提二次世界大戰。許多人會說中國話。馬尼拉治安較差,警察往往不管事 ,除了銀行飯店之外,在市內還有中央銀行核可外匯兌換處所,但常會欺騙外來客。除非必要,晚上不要單獨行走,並避免搭計程車。萬一遇到強盜,最好百依百順,否則對自己不利。不要輕易服用成葯(在歐美、日本等地販賣的葯品,此地市場均有售)。所准備的葯物,常會被認為嗎啡之類,所以應隨身攜帶醫師的處方證。
菲律賓人,一般較隨和。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顯得偷快樂觀,好像從不如到憂愁為何物。跟這些人打交道,你就不能「面無表情」,或是「三緘其口」。你若是面無表情或一聲不發,他們會認為你不懷好意,或是不願意跟他們打交道。
菲律賓由於受地理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他們飲食習慣上,大多數人(約占人口的70%)以大米為主食,少部分人以玉米為主食。許多地方的人用手抓飯進食,食前先要把手洗凈。副食有肉類、海鮮、蔬菜等。他們的胄口一般偏於清淡,味鮮。早餐愛吃西餐,午、晚餐愛吃中餐,但中上層人士愛吃西餐,就餐時,他們一般喜歡用香辣調味品,但不宜太辣在菲律賓,深受歡迎的名萊有咖喱雞肉、蝦子煮湯、肉類燉蒜、用炭火烤的整隻小豬和抹上新鮮白乾酪的米餅等。他們在飲食上還有一個特點,即男女都特別喜歡喝啤酒。菲律賓的內庫利特人,索有黥刺的習俗。無論男女,內庫利特人的小孩長到十二、三歲時,都要舉行黥刺儀式。他們認為。黥刺花紋,男子就會更加勇敢,女子就會更加美麗。

Ⅳ 東南亞海洋文明的特點

東南亞海洋文明是指東南亞地區的古代文明,其主要特點包括:

1. 海洋經濟:東南亞海洋文明李差襪的發展與海洋經濟的興起密不可分,其人民主要以漁業、航海和貿易為生。東南亞海洋文明的貿易網路非常發達,與中國、印度、阿拉伯等地都有密切的經濟聯系。

2. 文化多元:東南亞地區由於歷史上多次被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影響,因此形成了多元的文化體系。東南亞海洋文明的文化特點包括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等宗教的影響,以及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如柬埔寨的吳哥哪激窟、印尼的婆羅浮屠等。

3. 政治制度:東南亞海洋文明的政治制度以城邦制為主,即由各個城邦獨立統治,慶爛形成了多個小國家的格局。這些城邦之間通常通過聯盟或婚姻等方式維持關系。

Ⅳ 東南亞文化的特點

東南亞是一個具有多樣統一性的地域。大陸與島嶼並存,山地與平原同在的地理特點,亞熱帶與熱帶氣候逐漸過渡的自然條件,加上頻繁的民族遷徙和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往,構成了多樣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

外國學者一般把「東南亞分成兩個主要文化區域:一是法國學者所稱的『外印度』,印度的影響在這一區域佔了優勢;另一個區域包括東京、安南和交趾支那,隨著15世紀『印度化』的占婆王國的覆亡。

中國的影響便在這區內居於支配的地位。」

然而,東南亞各方面的固有文化「並非僅是印度或中國的文化附屬物,而各自具有極為顯明的個性,在吳哥、蒲甘、中爪哇和占婆古國曾開放燦爛奇葩的藝術和建築。

與印度教的和佛教的印度的藝術和建築相比,都有顯著的區別。」

不可否認,「也正是在印度和中國文化的滋養下,東南亞自身的文化才開始發展並且取得偉大的成就。」

(5)東南亞有哪些文化特點舉例擴展閱讀:

東南亞建築文化 :

東南亞建築文化圈是一個超越原有政治及地理區劃的概念,它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即東南亞大陸部分,包括中國大陸長江流域以南直到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南端,東起中國南海沿岸、西至緬甸伊落瓦底江這一廣闊區域。

另一部分則是東南亞島嶼部分,包括中國的台灣、海南島,以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及蘇門答臘,甚至還可延伸至琉球群島及南太平洋的部分島嶼。

之所以要作這樣的劃分,是因為在這樣一個范圍廣闊的大區域內存在著許多共享的文化特質,將它們置於同一文化背景之下進行考察,更有利於正確認識各個局部地區之間的共性與個性。

東南亞的特殊文化構成也反映在建築上,從而培育出獨具特色的東南亞建築文化。

東南亞建築文化在總體特徵上應該歸屬於東方建築文化系統,但它與該系統中其他幾個區域性建築文化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它同時受到中印兩大古老文化的夾擊,而其固有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又賦予它以明顯的個性。不過,在它的身上,仍然殘存著一些中國早期建築的影響痕跡。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華文化與東南亞文化——交流 會通 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南亞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南亞風情



Ⅵ 東南亞的民俗風情

東南亞

東南亞(Southeast Asia)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才出現的一個新的地區名稱。

該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面積約45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6億。

民族服飾

顏色

說到東南亞的服飾顏色, 只能用色彩繽紛來形容。

或許是亞熱帶與熱帶氣候的影響,很多東南亞國家的人們喜歡一些鮮艷的色彩。

比如,馬來西亞人的服飾偏好紅色、橙色和其他一些鮮艷的顏色,他們認為黑色屬於消極之色。

所以馬來的服飾給你的感覺總是快樂奔放的,處處顯示熱帶風情。

去過馬來西亞的人都有生動的回憶。

一隊隊身著五顏六色紗籠的馬來婦女宛如一束束春日怒放的鮮花,把馬來西亞小城打扮得活色生香。

而柬埔寨人有個古老而美好的穿戴的習慣,他們喜歡用五彩繽粉的服飾色彩來表示日子。

星期一喜歡用嫩黃色,星期二愛用紫色,星期三樂於用綠色,星期四用灰色或淺藍色,星期五紅色,星期六是黑色,星期天是紅色。

上述習慣穿戴方式,在宗教活動中特別盛行,因此被譽為「七彩星期」。

平民從前的服裝顏色富地方色彩,北越婦女喜好茶色,中部婦女偏愛紫色,南越婦女多著白色或前面 綉花,但目前幾乎沒有分別。

特色

東南亞是一個具有多樣統一性的地域。

大陸與島嶼並存,山地與平原同在的地理特點,亞熱帶與熱帶氣候逐漸過渡的自然條件,加上頻繁的民族遷徙和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往,構成了多樣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服飾文化。

相較馬來西亞的其他服飾來說,「巴迪」(蠟染)可以說是其最具特色的服飾啦。

男子穿的巴迪衣被譽為馬來西亞國服,「巴迪」設計優美,圖案繁多,款式別致,有的編織手法相當細膩,「巴迪」為長袖上衣,圖案講究對稱,圖案花紋不對稱者不算真正的「巴迪」,「巴迪」有的是由蠟染布製成,有的則由絲綢作原料,質地不同,但大多寬而大,薄而涼爽。

「談團岩巴迪」有長袖、短袖之分,出席晚宴者穿著長袖「巴迪」。

傳統的馬來婦女服飾分上衣和紗籠(筒裙),衣寬如袍,袖長,衣或橋身長過臂部,紗籠十分寬大,通常長達足踝。

馬來婦女穿著傳統服裝時,頭上披著一條薄薄艷麗的紗巾,紗巾垂掛至肩膀或胸前含御。

她們的服飾習俗忌諱袒胸露臂。

馬來族服飾造型、設計特點具有濃厚的民族情調。

菲律賓有一種男士穿的上衣,名字叫做「巴隆」。

「巴隆」樣子像敞領襯衫,白色,可以是長袖的,也可以是短袖的。

兩邊腰際開點岔,腰部略窄,前面有兩個大口袋,胸前兩邊各有一條織出來的垂直白色花紋。

這是一種菲律賓的禮服,可以穿著參加宴會,或者重要會議。

菲律賓女土們愛穿西式裙子,在會議和宴會上也有穿民族服裝的,叫做「馬隆」,樣子有點像印度的紗麗。

「馬隆」是一條寬長的布,有十幾種穿法。

在身上圍好以後,布的末端是否搭過肩頭,若搭過肩頭又如何搭法,可以變化出許多式樣來。

菲律賓還有一種叫菠蘿服的。

這是菲律賓人用菠蘿葉製成的衣服。

每年11月至翌年4月,在枝葉繁茂的菠蘿種植園里,菠蘿葉喜獲豐收,菲律賓人用它製成一種透氣性好,不縮水又便於洗滌的布料,然後加工製作男襯衫、短衫和外衣以及檯布、門窗簾和餐巾等。

但不是所有的菠蘿葉都能製作菠蘿服,只有在指定種植場栽培出的特殊品種——一種堅硬帶刺的菠蘿葉才能製作。

菲律賓人在喜慶的日子裡,都愛穿菠蘿服。

服飾變化

一個民族的文化,在歷史演進過程中,吸納外來文化和異族文化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必須的,只有這樣,她才顯得寬厚、豐滿。

變革是必須的,但不是照搬而是完善自己,每一個民族文化的的產生和發展,都有一個脈承關系,都在這個定律中行進著。

違背這個定律就會走向滅亡,就只有依賴於人,就會成為別人的附庸,對此在人類歷史上有證可考。

以我為本,立足於構建民族文化發展的時代特徵,廣納外來文化的優秀成份,才使得本民族文化的特質更具個性,更具有活力,更加能豐富人類社會文明這個大框架。

「奧黛」(aodai)是越南最具傳統的民族服飾,多為絲綢製作,其最初的樣式借鑒了中國旗袍的特點,但又加入了越南人自己的民族特色。

後來,包括法國設計師在內的不少服裝專家又對「奧黛」進行了修改。

今天我們看到的「奧黛」,大概是在上世紀30年代時最終確定的。

很多人都覺得「奧黛」和中國的旗袍有些相像,但其實「奧黛」是融入了多種文化元素的一種服飾,它最能體現越南男子淳樸的性格,又能展示越南女孩子柔美的身材。

娘惹服飾,馬來西亞華人引以為傲的精緻與奢華。

娘惹服飾是娘惹文化的另一個代表。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在馬來傳統服裝的基礎上,改成西洋風格的低胸襯肩,加上中國傳統的花邊修飾,就是娘惹服飾。

娘惹服裝多為輕紗製作,典型的熱帶風格。

其顏色,不僅有中國傳統的大紅粉紅,還有馬來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綠。

服裝上點綴裝飾的圖案,則是中國傳統的花鳥魚蟲龍鳳呈祥。

印度尼西亞以其絢麗多彩的染織文化而為世所周知。

尤其表現在服裝上,傳統文化與殖民地文化交織在一起,逾發顯得多姿多彩。

本民族固有文化與100年前品頓族文化重疊交叉,完美的體現在一幅布料上。

受中國文化影響,旗袍也出現在印尼。

經過改編,印尼人將它吸收到當地的傳統服飾中。

至今,印尼服飾在染織圖案和刺綉手法上,還能明顯看出其受中國文化之顯著影響。

印尼的服飾文化,在本民族固有文化的基礎上,受地域性文化(如「品頓文化」)、 *** 文化、中國文化,及西洋文化的錯綜交叉影響,在其眾多島嶼上遍地開花。

今天,以多樣化民族文化為主旋律的印尼流行服飾,正以其獨特的設計,向國際化發展。

印尼人將各種文化,成功的融入到本民族文化中,形成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

這,或許也就是印尼時裝今日能立足於國際的緣故吧

風情

緬甸人篤信佛教,參拜寺院寶塔必須脫鞋赤腳進入,表示對佛祖的尊敬。

緬甸人視摸頭為一件不禮貌的事,因此不要隨便摸小孩子的頭。

越南是一個重視獨立與自主的國家,正致力於發展經濟。

雖然目前仍然物質較為匱乏,但人與人之間還是以同志般的平等地位對待,即便是飯店的服務生,也要以禮相待,切不可擺出鄙視的態度,引起當地人的不滿。

泰國是個佛教盛行的國家,法律中有許多保障宗教的條文,故而不要對佛像不敬。

由於僧侶必須嚴格遵守小乘佛教教義,絕對禁止接觸女性或被女性觸摸,所以女性遊客在公共場合應避免碰觸僧侶。

*** 是馬來西亞的國教,在傍晚的 *** 徒祈禱時間內不要打擾他們。

另外,用食指指人在馬來西亞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最好以拇指代替;觸摸小孩子的頭也是不禮貌的行為。

建築

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10個東南亞國家集體驚艷亮相,無疑是世博園里一大看點。

從金碧輝煌的宮殿式傳統建築、繽紛絢麗的民族服飾,到風情萬種的民族歌舞、獨具一格的生活方式,無不透露出濃濃的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獨特而神秘的風情。

東南亞館的建築風格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和自然、健康、休閑的特色。

泰國館呈現給遊客一座古典泰式建築,從任何角度看都奪目的泰式尖塔。

緬甸館亭台風格和神廟建築,展示了緬甸建築藝術的魅力。

柬埔寨館展示文明古國的瑰寶「吳哥古跡」,有吳哥寺廟的女神浮雕和大吳哥的南門樓,讓遊客領略其建築文化、歷史遺產及輝煌燦爛的文明。

越南館波浪形的竹子外牆和用竹子搭成的宮殿,吸引遊人的眼球。

東帝汶洛斯帕洛斯風格的屋頂、刻有雕像的木門,構成了與眾不同的城市風貌。

「泰國色彩」——泰國國家館。

泰國傳統的服飾,鮮艷的妝容,優美的舞姿,泰式的大餐,無不讓遊客著迷。

來自哈爾濱的吳先生說,泰國傳統舞蹈很美,不僅是服飾上的美,舞姿上也很美,用舞蹈的方式來講述故事,讓人感覺很神秘。

東南亞館的民族服飾只能用色彩繽紛來形容。

馬來西亞館入口處,展現代表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和該國其他民族的服飾。

印尼多個民族的服飾、風俗習慣也在展館中充分的體現。

汶萊的年輕男女身著傳統的純手工馬來族結婚禮服,在長者帶領下進入婚典舞台,舉行一系列馬來族傳統祝福儀式。

東南亞館的亞熱帶風光景色旖旎。

馬爾地夫是世界最美島國之一,也是人們心目中的浪漫天堂,盛產金槍魚、鯉魚、鮫魚、龍蝦、海參、石斑魚、鯊魚、貝殼、海龜和玳瑁等。

馬爾地夫館布景和各式展品充滿島國風情,呈現陽光海域,館內多種海產品展現了當地發達的漁業資源。

印尼館「海底世界」,展示海洋、沙灘、河流等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展現了千島之國的萬種風情。

東南亞館的民族歌舞表演多姿多彩。

馬來西亞館由全國多個民族的文化元素構成的歌舞表演,在世博會期里每天都會表演兩常泰國館由中音木琴、洋琴、響板等傳統樂器合奏民俗音樂,民間舞蹈有北部指甲舞、東北部手網舞、中部祝福舞和南部扇舞。

柬埔寨呈現民族音樂的一大特色——滑音表演,在亞洲廣場伴著曼妙舞姿上演。

菲律賓有高山部落民族的古老曲調,也有棉蘭老島婚禮上的 *** 舞蹈。

飲食

泰國

泰國人的飲食習慣與我國南方大同小異。

主食以大米為主,輔以麵粉,東北部人多習慣吃糯米,飯後喜歡水果和甜食。

泰國素以酸辣著名,且一般較肥膩,因此,能吃辣的人吃泰國菜是不用擔心的。

菜餚上也沒有太多禁忌,只是在南部 *** 地區都吃 *** 菜,與我國 *** 人一樣。

泰國菜所用調料很豐富,有辣椒、蝦醬、魚露、醬油、醋等。

泰國華人較多,在一些大城市和旅遊地區,都有華人開設的中餐廳,南北風味齊全。

到泰國旅遊,品嘗海鮮也是重要活動項目之一。

泰國南部兩面是海,漁業十分發達,熱帶海鮮品種豐富,物美價廉,而且有些海鮮在我國是少見的。

但是吃海鮮不能貪食,特別是吃烤蝦、烤魚和生魚片、生蚝時要特別小心,一定要用按泰人習慣配製的調料吃,吃海鮮最好能喝點酒、多吃點蒜,以防拉肚子。

地道的泰國菜具有獨特的風味,通常選用新鮮的食品原料,菜的味道以辛辣為主,但也有些菜與中國南方菜(如粵菜、潮州菜)的味道相似。

主要菜餚有烹飪海鮮、野味、蔬菜和涼拌菜,多有辣味。

因菜餚中有一種調料叫"香茅草",有股異味,一般人不能接受,若能吃習慣了,也會喜歡其獨特的味道。

泰菜中有一道名菜,泰語叫"冬洋宮",中文意為、酸辣蝦湯",由鮮蝦加上香茅草、野茄子、辣椒、鮮蘑菇等調味品煮制而成,很具泰國菜特色。

另一美味菜餚――咖喱海鮮也值得一嘗,如咖喱蝦、咖喱蟹等,其味與"冬洋宮"不同,每個人都能接受。

此外,涼拌菜品種也很多,但它多為生冷盤餚,且有異味,初時可能不習慣,因此,在吃自助餐選擇涼拌菜時可先嘗後取食。

泰國小吃很多,且物美價廉,全國各地大同小異。

較普遍的有蓋澆飯、各式包子、各種湯類、甜品等。

其中,以中餐館的小吃最具特色,類似我國廣東、香港的早茶食品。

泰國的燒烤食品別具風味,如烤魷魚香脆可口,越嚼越香;炸香蕉味道獨特,香蕉去皮後油炸成咖啡色軟條,吃時感到甜中帶酸。

香竹糯米飯更是芳香清甜,不可不嘗。

此外還有烤牛肉片、烤雞胸肉、烤大蝦、烤雞翅,以及魚、香蕉干、芒果條、榴槤糕等水果、風味小吃等。

泰國人的飲料,一般為咖啡、涼開水或礦泉水,多數還要加冰塊,熱茶不多。

因此到泰國旅行時,不習慣喝涼開水或冰水的遊客,可自帶茶葉、茶杯,用酒店准備的電熱水壺燒水沖茶,如旅館沒有,可請導游設法解決。

到泰國品嘗新鮮水果也是樂事,並可以果代水,因泰國盛產水果,一年到頭供應的水果十分豐富,其價格比我國香港便宜。

泰國較有名的四季水果有:榴槤、山竺、紅毛丹、荔枝、龍眼、芒果、菠蘿、木瓜等,其中榴槤、山竺、紅毛丹最有特色。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的飲食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的飲食相比,口味更加濃重一些,喜歡放咖喱和辣椒。

因為當地氣候炎熱潮濕,吃一些辛辣的食物,人體排汗會感到爽快些。

由於信奉 *** 教,所以馬來人不吸煙,不吃豬肉、自死物或動物血液。

馬來人習慣用右手抓飯,進餐前必把手洗干凈,用餐時十分衛生和禮節。

越南飲食

越南料理通常可以分為三個菜系。

越南北部是越南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很多著名的菜餚(如越南河粉和越南粉卷)都源自北部地區。

越南北部的菜餚更傳統並在對調料和原料的選擇上更嚴格。

越南南部菜餚在歷史上收到中國南方移民和法國殖民者的影響。

越南南方人喜歡帶甜味的菜餚,作為一個更具多樣性的地區,越南南方菜使用更多種類的香草。

越南中部的飲食與南部和北部的相比差異明顯,越南中部料理使用更多的小配菜,也更具辣味。

外來的肉類,如蛇肉、軟殼龜(soft-shell turtle)肉,狗肉和羊肉多在飲酒時才使用,它們並不被視為日常菜餚。

鴨仔蛋,將孵了15至18天,快孵化成雛鴨的鴨蛋用開水煮熟,敲開蛋殼,加入鹽等調味,以小匙羹挖來吃。

它通常與鮮鮮蔬菜如:越南香菜、食鹽、胡椒、青檸汁一起被食用。

Ⅶ 東南亞文化的特點

亞洲東南亞文化主要有華族文化,也就是中華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外來文化,當地的文化主要是馬來文化、回教文化(與馬來文化有想通之處)淡米爾文化。佛教文化,又分印度佛教,藏傳佛教。東南亞一帶,主要還是馬來文化。
最大的文化風情,我覺得還是各種宗教並存。一條馬路,甚至緊鄰一起就有基督教堂、佛教堂、印度廟,馬來教堂,泰國寺廟。
東南亞人宗教觀念很強,敬畏神靈,走在路上,可以看到四處是神靈牌位,幾乎每一家都有敬拜,在新加坡這樣的國家,路邊,樹下,土坡邊,門口隨處可見擺放的牌位及祭品,也是一大風景!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洋教派,隨時散發傳單,上門傳教。馬來教、佛教的信徒也非常虔誠,拜天教堂人滿為患。
東南亞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文化風情就是「娘惹」文化型卜。他們的飲食、服飾、建築都很有特色。實際上,娘惹文化是600年前鄭和下西洋,將中國文化帶去東南亞兩種文化相互交流形成的有獨特色彩的一種文化。因為當時鄭和帶去的是中國宮廷文化,所以娘惹文化的飲食、服飾、建築都很講究,非常精緻,色彩艷麗,無論是建築的雕刻還是服飾的花邊、裁剪、綉花,栩栩如生、楚楚動人。「娘惹」就是馬來土著的姑娘同中國男人結合生育的女孩子,男孩卜檔穗子則叫蠢皮「峇峇」。實際上他們有華人血統。
印尼的巴厘島也是很有文化風格的地方,寺廟到處是,居民熱情好客,能歌善舞。

Ⅷ 東南亞有哪些文化

東南亞是由中國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為了讓大家有更清楚的了解東南亞,接下來,我就和大家分享東南亞的特色 文化 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東南亞的特色文化【游景點】
越南---金蘭灣

越南東南部的海灣,是東南亞著名的天然港灣。它位於富慶省南部海岸。港灣深入內陸17公里,南北長32公里,寬約16公里,群山環抱,東面島嶼屏蔽,面臨深海,為天然良港。港灣由沖空山和鳳凰山兩半島合抱成葫蘆形的內外兩個海灣,可停泊大型航空母艦,戰略地位重要。

寮國---萬象景點

塔鑾Wat That Luang: 寮國古佛塔群。意譯為“大塔”或“皇塔”,位於東南亞寮國首都萬象市區東北約3公里處的塔鑾廣場,是佛教文化藝術的結晶,被視為寮國的國寶。是寮國佛教徒和民眾頂禮膜拜的中心,系公元1560年賽塔提臘國王統治時期在一古塔的基礎上歷時6年擴建而成。後屢遭損壞,也屢經修繕,方保存至今。現在的塔鑾是一座磚石結構的佛教建築群,是一組群塔建築,在建築藝術上享有盛譽。

柬埔寨---吳哥古跡

吳哥古跡與中國的萬里長城、印度的泰姬瑪哈陵、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是東南亞四大建築奇觀。現存吳哥古跡主要包括吳哥王城和吳哥窟。吳哥古跡現存600多處,分布在面積45平方公里的森林裡。吳哥王城和吳哥窟是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有許多精美的佛塔以及眾多的石刻 浮雕 ,蔚為壯觀。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壘砌而成,有些石塊重達8噸以上。佛塔刻有各種形態的雕像,有的高達數米,生動逼真。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稿陵委員會把整個吳哥古跡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緬甸---瑞德貢大金塔

瑞德貢大金塔是仰光市標志性建築,也是緬甸的象徵,為世界著名佛塔之一。大金塔坐落於市內一座小山上,表面塗有72噸的黃金,塔頂由近3000克拉的寶石鑲嵌而成。整個建築群非常雄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顫敬鋒得奪目而耀眼。 傳說 是保存有佛祖八根頭發的商人兩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歷史。

泰國---玉佛寺

位於曼谷大王宮的東北角,是泰國最著名的佛寺,也是泰國三大國寶之一。玉佛寺是泰國王族供奉玉佛像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因寺內供奉著玉佛而得名。寺內有玉佛殿、先王殿、佛骨殿、藏經閣、鍾樓和金塔。玉佛殿是玉佛寺的主體建築,大殿正中的神龕里供奉著被泰國視為國寶的玉佛像。玉佛高66厘米,闊48厘米,是由一整塊碧玉 雕刻 而成。

馬來西亞---檳榔嶼

檳榔嶼位於馬六甲海峽北口東岸,是馬來西亞北部的一個島嶼, 也是馬來西亞著名的旅遊勝地,素有“東方花園”或“小亞洲”的盛名, 發展旅遊業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島上建有很多大小公園和花圃,綠草如茵,鮮花盛開,還有許多東西方格式的廟宇、教堂和別墅。

新加坡---聖淘沙

聖淘沙位於新加坡本島南部,離市中心半公里。這個田園式的度假島嶼,其馬來文名字是和平與寧靜的意思。島上青蔥翠綠,有引人入勝的探險樂園、天然幽徑、博物館和歷史遺跡等等,讓人遠離城市城囂。愛海的人,可以沿著沙灘享受輕松的水上活動。

印度尼西亞---巴厘島

巴厘島在印尼有"千寺之島""藝術之島"之稱, 島上居民大多信仰阿加瑪茄晌印度教,它是十一世紀時由蘇門達臘與爪哇兩島上的印度教徒傳入的,主要供奉三大天神和佛教的釋迦牟尼,還祭拜太陽神、水神、火神、風神等。十五世紀時,許多藝術家從爪哇來到巴厘 島。現在島上的廟宇、神龕、橫梁、石基上,隨處可見神像、飛禽走獸、奇花異草等浮雕。
東南亞的特色文化【政治文化】
東南亞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組成,其中有 11 個國家,

越南(首都河內)、

寮國(首都萬象)、

柬埔寨(首都金邊)、

泰國(首都曼谷)、

緬甸(首都內比都)、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

新加坡(首都新加坡)、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

汶萊(首都斯里巴加灣市)、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東帝汶(首都帝力)(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

不包括中國南海諸島,南海大部分為中國專屬經濟區,南海諸島為中國領土,不屬東南亞。

世界各國習慣把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五國稱之為東南亞的“陸地國家”或“半島國家”。

而將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五國稱之為東南亞的“海洋國家”或“海島國家”。

1967年,東南亞地區出現了一個“國家集團”,這就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發展至今已有10個成員國,面積約44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6億。

2013年,東南亞有11個國家。

全區約有華僑、華人3348.6萬,約占東南亞總人口的6%,約佔全球4543萬華僑華人的73.5%。其中,20世紀80年代以後進入東南亞的中國移民及其眷屬至少在250萬以上。另有200多萬印度人,100多萬 其它 國家的外來移民。
東南亞的特色文化【自然資源】
東南亞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最有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

自古以來,東南亞就深受中國與印度的影響,並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因為印度文明的核心區(恆河流域)離得更近,印度文化在早期的東南亞得到廣泛的傳播,東南亞的宗教、文化、社會結構與政權形式等都是印度式的。中國的南方與東南亞緊密相連,但中國長期以北方的黃河流域為文明核心區,直到秦漢時期,中國才對東南亞產生直接且明顯的影響,一是中國南方民族的遷入改變了中南半島的民族面貌,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從經濟上促進了東南亞文明國家的形成與發展,三是對越南北部的直接管轄統治(後來也僅限於此);此外,有關古代東南亞的史料也有賴於中國書籍的記載。

從公元前後至九世紀的漢唐時期,中南半島出現了兩個印度(教)王國——占婆和扶南(真臘)。它們都深受印度文明的影響,同時也與中國密切聯系,它們的崛起與興盛受益於中國開通的海上絲綢之路。在馬來地區,先在爪哇或蘇門答臘島一個面目很模糊的葉調國,接著在初唐時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三佛齊)逐漸崛起為佛教的海上強國。此外,唐朝與南詔國也從內陸對東南亞施加影響。

公元十世紀至十六世紀的宋元與明初時期,東南亞的文明國家大量涌現。在中南半島,安南脫離中國而獨立發展,占婆繼續發展為占城,真臘則發展出強盛的吳哥王朝,緬人建立了蒲甘王朝,泰人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它們開展了激烈的斗爭,並不斷受到來自中國王朝直接或間接的干涉。在馬來地區,三佛齊稱霸了相當長時間,而爪哇興起了滿者伯夷,此後是一系列的穆斯林王國。元軍對蒲甘、安南、占城、滿者伯夷都有過直接的敲打,而明朝則主要以封貢的形式維持自己的影響,在明初形成了萬邦來朝的盛況,其時還有東南亞大國滿剌加(馬六甲)、蘇祿、暹羅、緬甸東吁王朝等等。

閱讀全文

與東南亞有哪些文化特點舉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